地域文化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doc

地域文化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doc
地域文化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doc

地域文化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

篇一:(XXX)地域文化调查报告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西安,在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

一。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定都这里,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鼎盛时代周、秦、汉、隋、唐均建都西安。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是其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史上最大的都城,对世界文明尤其是东亚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古代世界东西文明的交汇点。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当今的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

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航空、航天工业的核心基地,是中国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是活力四射的内陆新特区,中国中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全国科技资源统筹试验特区、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国家赋予西安的定位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每当看见那古城墙,便让人的心登时沉静下来,满身表里,渗入了古意。到春节之时,城门前之道旁会挂上一色的红灯笼,而城楼之飞檐角上也会悬起古时的营灯,一串串地随风飘动,不由让人错觉那是塞外边城。城市的焦点部位,是全球文明的钟楼。其建建之精彩、气焰之宏大,就不必多说了。正在钟楼西北方不近处,隔灭钟鼓楼广场,是略小些的鼓楼。朝鸣钟而暮击鼓,此所谓晨钟暮鼓。以致不必亲临那里,只需要略略想象一下,你就可以或许体味获得那该是多醒人的一幅图景。正在城西南,则无大雁塔,盖为出名高僧唐三藏的藏经之所。塔外经幢林立,其间喷香烟缭绕,经声阵阵,磬鱼声声,人的心想不静下来都难。附近还无一条仿古街,以青砖铺就,清凉且寂静。两旁皆是仿唐建建——斗拱飞檐、墨门青瓦、木柱镂窗,多无复制古玩出售,价钱颇为廉价,更无茶馆酒肆,皆以古式陈列,小立顷刻,让人顿生思古之情。

因为小吃众多,西安的夜市极为发家。天黑后,小吃街

边红灯高悬,各路小吃各显神通,以色味喷香形诱得路人围立。

正在那喧哗的街道上,夜色里飘着各类诱人的味道,红灯照应着各色美食,吵闹也好,嘈纯也罢,都于那几千年的古城外让你尽心感应感染。

目前西安正准备举行20xx年4月的世界园艺博览会,而世园会位处西安浐灞生态区,从湿地公园、生态建设、金融商务、欧亚论坛到都市经济发展,418公顷的园区面积,展现的就是西安的雄心。

世界园艺博览将展出驰名中外的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等秦岭四宝,并分为长安花谷、五彩终南、丝路花雨、海外大观和灞上彩虹5大景点,彰显花、绿、水的魅力和节能技术。

负责浐灞生态区专项的西安市宣传部长王军解释,继上接世博会和台北花博会后,「下一站,西安」是当局主打的广告标语;西安将展现「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美好世界。

篇二:地域文化调查报告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主要对黟县的风俗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我从小在黟县长大对黟县的一本风俗比较了解,也切身体会了很多。另一方面,黟县有着世界闻名的西递宏村古名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风俗。所以我主要对以下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1)黟县的方言

(2)黟县的传统节日

(3)黟县建筑

以上的内容是有些是通过访问当地居民,尤其是年长的一些的居民进行口述了解,有些是通过走访当地的特色村落和古名居以及当地的商店进行调查的,有些是自己从小感受到的,另外还有就是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获得的。

二、特点介绍

(1)黟县的方言

黟县方言具有很多特色。一种是,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原句的意思。诸如:黟县方言管太阳叫“热头”,月亮叫“月光”;晚上为“夜高”,睡觉说“困搞”;黎明为“蒙蒙光”等。再如吃早饭,我们叫吃“天光”,吃稀饭我们叫吃度(du去声),吃中饭叫吃“点心”或“钟点”,吃晚饭叫吃“老昏”。

而另一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外人根本不知原句的意思,因为音译后的与原句意思,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如黟县方言把挨骂,说成是“驮段”;称撒娇为“为奇”;称少见为“奇数”;称正中下怀为“倒板一十六”。

黟县方言的另一特色是,保留浓郁的古文化特色。诸如:黟县方言把妇女称为“老孺”,而“孺”是明、清时期,对妇人的尊称;而把打扰了、谢谢,说成了“聒噪了”,而“聒噪”是宋、元时打招呼的习惯用语;还有,黟县方言把窗子称作“槛”,把腌菜称着“盐齑”。这种带有古文化色彩的语言,曾使许多外人处于尴尬境地。传闻,一位黟县人因外地朋友仓促来访,准备

出门张罗酒菜时,被朋友一把拉住,坚持只须家常便饭就行。主人解释说,不巧家中没别的菜,只有“盐齑”,客人听说大为高兴,连声说道:“嘿,有腌鸡还不行吗?,不瞒你说,我平生最爱吃腌鸡。”谁知上菜时,主人端出了一碗腌菜,客人顿时感到受到了捉弄。后来,过了很长时间,他才从别人那里了解到,黟县人就是这么文诌诌地把腌菜称着“盐齑”,让人听成是“腌鸡”,造成诸多误会。

黟县方言还有一种特色是,同一语言,由于发音的微弱变化,使别人能准确领悟到你所言的物体大小、高低。诸如,山、屋、路、刀、碗、盘、桌、凳等等,道地的黟县人,完全能从别人的发音判断出它的体积、容积。这种发音的些微变化,很难使用拼音来注解,只有亲耳聆听,才能加以区别。

黟县方言还能举出一些特色。比如:一些动物的名称是根据其声音来确定,黟县人把蝉叫成“嗯知”,纺织娘叫成“蜡箭”;而一些动作名称又是根据其形象来加以创造。比如,黟县方言中把打哈欠称之为“卖花也”,是因为打哈欠时的口型,像是在喊“卖花也”。

(2)黟县的传统节日黟县的节日也是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的。下面选讲了了几个重要的节日和我们家乡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我们称之为“过年”。除夕那天人们会早上去祖坟祭拜,表示一年结束了向祖先汇报这一年的情况,并且祈福来年好运。下午大家很早就贴好春联,然后鸣鞭再吃年夜饭,年夜饭一定会有道菜——鱼,并且不能把它吃完,尤其是留着鱼头和鱼尾表示“年年有余”。吃完晚饭人们换上新的

衣裳出去窜门,小孩子去拜访长辈并且会收到“压岁钱”。然后回来守岁,现在很多人是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守岁,也有玩游戏等活动。零时,由男子开门鸣爆焚香,敬拜四方神明,叫作“出行”。早起,先烧香焚纸敬拜祖宗容像,后吃“锡格子茶”。

“锡格子茶”,是黟县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的早茶民俗。“锡格子茶制作技艺”如今已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格”是装茶点的锡器工艺品,大年初一见“锡”就是见“喜”,有皆大欢喜之意。古往今来的黟县人家,欢度了除夕,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儿,就是享受“锡格子茶”。焕然一新的家人们互相拱手作揖、祝贺新禧之后,便按照辈分围坐在厅堂中央八仙桌旁。八仙桌正中间,则高高矗立着一只圆圆的、扁扁的、周边雕有花纹的、层层叠加的塔形锡器工艺品,一般由一底、一盖、一提篮以及中间的四层组成,这就是那类似果盘的“锡格”,寓意为“步步高、年年高”。将锡格从塔形样式除去提篮、掀盖、去底再将中间四层分别搁置于桌上之后,你会发现,那四层里边分别摆放着黟县的地方特产茶点千张酥、寸金糖、芝麻糖(我们称之为“麻片糖”)和花生(或花生糖)。这些茶点都是当地人家进入腊月之后自己用土法制作或自产的,各自寓意为:多片酥糖、多层叠加、外边有五彩色纸包裹的“千张酥”——步步高;外形既像金条又似元宝的夹心糕店“寸金糖”——吞金进银,招财进宝;黑、白芝麻打制的片状糖“芝麻糖”——节节高;花生或花生糖——生男生女、儿女双全。就着早茶品过茶点之后,就有一盘热气腾腾的五香茶叶鸡蛋端上桌子,一般每人必须吃两只茶叶蛋,寓意为“成双成对、好事成双”。有的人家还特地再上来一小碟又细又白的绵白糖,拿剥开的茶叶蛋蘸上吃,寓意“甜甜蜜蜜、好事成双”。吃过茶叶蛋之后,人们便一个个高高兴兴地相

继离席,那四层锡格又被添加满糕点,连同底座和顶盖依次叠加成塔形,置于收拾干净的八仙桌上。至此,“锡格子茶”就宣布结束,“大拜年”、“走亲戚”、“访友朋”、“看大戏”等欢度春节的帷幕便正式拉开。从此,在直到元月十五元宵节为止的整个春节期间,每逢家中来了拜年的客人,主人家都必须以此“锡格子茶”习俗招待来宾。如此“茶俗奇葩”沿袭至今。

我们家以前这些糕点都是自己制作的,后来渐渐的变成买现成品了。我的外婆家现在仍然在用“锡格”,也有很多人不用这种锡格了而是改用了塑料制作的类似于锡格的乘物盒子。而且现在里面装的吃的不仅仅是当地的特产,还添加了很多其他产品,但都是取其吉祥之意。

清明节这天,家家都要带上祭品登山扫墓,祭祀已故亲人,将坟地杂草清除并培土,整修坟包,然后插上纸钱(纸剪的钱串),俗称“挂钱”。大部分的“钱”都是自己家剪的,现在也有很多的直接购买。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家家会在门上插上艾叶,挂菖蒲用以驱邪。有些人家仍然保留着喝黄酒的习惯,小孩子挂蒜头在胸前但是这些习俗现在渐渐的淡化了。

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又名中元节,家家会上祖坟祭拜祖先,但是不会跟清明节一样扫墓培土之类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挂钱”而已。

中秋节现在只是保留了家家聚餐、吃月饼、赏月的习俗而已。

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人们早上吃“腊八粥”,腊八粥跟现在的八宝粥有着类似的感觉,各家所放的原料不一样,但是基本上花生、豆腐、桂圆等各家都会放的。传说是托灶神爷在上天向玉帝奏本时,要说地上人家的清贫、节俭,俾求苍天明年赐福,给予一个丰收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全面打扫,俗称“扫尘”。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小年”是给逝去的祖先过的,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祖坟鸣鞭,“挂钱”,烧纸让祖先们在底下过年。有当地的老奶奶们说只有让祖先们过完年我们在可以过好春节的。

(3)黟县建筑

徽派建筑主要是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黟县的古名居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其中宏村、西递、屏山和关麓就保留着多数古名居且宏村和西递已经申请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黟县古名居建筑其主要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讲究风水”,二是“注重雕饰”。一般而言古村落的选址是非常讲究的,不仅要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周密的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要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通常村落的选址都是依山傍水的,以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散列于山麓或丛林之中,浓绿和黑白相互映衬,山和水相互辉映。古民居的外观造型也颇具特色,除了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并且采取了向

屋檐方向逐步低落的形式,节省了材料,又有防火的功能,故又称为“防火墙”。

“天井”也是黟县古名居或者徽派建筑的一个建筑形式,几乎每一幢的古居民住宅都有天井。天井使得室内光线充足,而且通风降湿,天井的两侧建有廊房,通常还会修有排水的水沟,使室内居民宅与外部的水系统联系在一起。宏村村落就是一个用内部活水来贯通全村的村落,当然这个活水是后来人工建成的,并不是天然的。村中每一家的水都会联系在一起并且流过南湖和半月湖。走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水流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对于民居的雕饰,有砖雕、木雕、石雕三雕。像木质的廊房等的窗户和门上一般都会雕有饰品,且都是取材于自然之景物如荷花、梅花竹子、石头、人物等等之类。而府宅大门则一般都会用石雕砖雕在门上方装饰以显示这户人家的社会地位。黟县的建筑除了典型的古名居之外还有就是牌坊。但是现在保留下来的相对比较少,其中宏村和西递都有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黟县的商人在外经商获得财富之后都会回来修建牌坊来显赫自己的殷实财富。

祠堂和石塔也是黟县建筑的一个类型,都是各具特色的。其中有云门塔、尚德堂、笃敬堂等等。

三、个人意见

黟县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点既有中国民俗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黟县的

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气息浓厚,方言独特具有研究意义。我们需要对这样的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篇三:安徽地域文化调查报告调查目的:

现代人的交流基本都是用普通话,普通话固然应该学习推广,但我认为地方方言也有存在的必要。方言的原意却常常被忽略或误解。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儿女,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普通话,也应该传承地方方言,它应该与普通话一起发扬光大。

调查时间:

20xx年秋季

调查地点:

怀宁县石牌镇、雷埠乡、腊树镇等。

调查对象:

石牌等地老乡

调查方式:

通过上街走访、询问、观察,向老人们了解,实地考察进行查询具体内容:

在长江的西南岸、皖河之滨,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集镇,名为石牌镇。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皖西南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贾云集,乃怀宁诸镇之首。建国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石牌作

为怀宁县城所在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千年古镇,遐迩闻名。石牌占地面积约91.7平方公里,人口10万。1999年被列为安徽省中心建制镇,2000年被评为省重点中心镇,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发改委等6部委授予“全国重点镇”。石牌民间文化是古皖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素称“戏曲之乡”。波光粼粼的皖河水不仅哺育了“京剧之父”的徽剧,还哺育出了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首的黄梅戏;“梨园佳子弟、无石(石牌)不成班”。这里曾诞生了清代戏剧界“四大徽班”进京发起人、“国剧大师”杨月楼,也孕育出了一大批黄梅戏艺术名流。“戏曲之乡”丝竹不断,黄梅故里黄梅飘香。

除此之外,我觉得更值得保存和发扬的还有石牌周边的方言,俗称“石牌话”。如腊树、雷埠、平山的方言,和石牌的方言基本一样,甚至靠近石牌的部分望江县人的方言都和石牌的方言也是一样的。我出生于此地,我对“石牌话”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比如在石牌,我们方言把傻冒叫献世宝、把无能叫不吊照、把反问叫恩感呢、把婉拒叫恐麻不照、把厌烦叫搞么家呵、把天黑叫漆黑抹污、把睡觉叫困告、把扫地工具叫条把、把外公外婆叫嘎公嘎婆、把客厅叫堂仙、把硬币叫各子、把上午叫上昼等等。听到这些家乡的话语,我就感到格外亲切。

通过这次调查,我觉得方言正在逐步流失,特别是许多年轻人,很少在家,长年出门在外,他们基本忘记方言。就是用方言讲话时,也已经失去了方言的韵味。其实我想,方言之所以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是因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外地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反而与原来的老邻居、老街坊的交流越来越少,

方言怎能不逐渐流失呢?

方言有它的可爱之处,有它的魅力所在,希望同一地区的老乡们都来关注方言,交流方言,让方言和普通话共同前行。

第十二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第十二章 一、单选题 1.()年8月,青海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了全省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5 B、1956 C、1957 D、1958 答案:A 2. “一五”期间,青海的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小学数量增加,建立了7所民族师范学校,创办了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在民族公学的基础上创办了()。 A 、青海师范大学 B、青海民族学院 C 、青海教育学院 D 、青海师范专科学校 答案:B 3.()年新年伊始,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青海省委确定了把全省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发展思路。 A、1979 B、1980 C、1981 D、1982 答案:A 4.截至2008年,()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单,18位民间艺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A、9 B、10 C、11 D、12 答案:B 5. 在青海省政府公布的第一、二批10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热贡艺术”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启加等()名民间艺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A、4 B、5 C、6 D、7 答案:A 6. 2003年青海全省提出了以()行业为突破口,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 A、音乐艺术 B、工艺美术 C、石刻艺术 D、书法艺术

答案:B 7.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在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与新引擎。 A、文化产业 B 农作物产业 C、工业 D、建筑业 答案:A 8.()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简称环湖赛)诞生。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答案:B 9. 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体育文化品牌。 A、环湖赛 B 、电影节 C、黄河极限挑战赛 D、攀岩赛 答案:A 10.()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自然风貌得天独厚,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厚多彩的摄影创作资源,被誉为“摄影艺术的天然宝库”“摄影家的天堂”。 A、青海湖 B、三江源 C、黄河源 D、长江源 答案:B 11.()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诞生。 A、2007 B、2008 C、2009 D、2010 答案:A 12.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集采风、创作、论坛、朗诵于一体,中西合璧,已成功跻身为世界()大诗歌节之一,为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与活力。 A、六 B、七 C、八 D、九 答案:B 13.山地纪录片节从2008年的22个国家、343部纪录片参与,发展到2014年的35个国家和地区的540部影片角逐()大奖,规模影响不断扩大,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纪录片节会。

大雁塔调查报告

西安大雁塔、小雁塔(荐福寺)周边200m范围内环境的演变及建设现状 调研报告提纲 摘要:该文通过对纲领性的国内外文件中有关文化遗产周边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以及 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从而理解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基本概念,明确调研方向,并对发 达国家及国内相关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和对大小雁塔周边环境的演变及建设现状的实地调研, 了解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中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总结大小雁塔周边环境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最后,此次的调研结果将对今后文化遗产周边环境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提纲: 一:概述 二:西安城市规划的各种文献资料及法律法规 1:国内外基础文献资料 《威尼斯宪章》、《西安宣言》、《西安共识》等。 2:国内及西安本地法律法规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等。 三:总结西安历史名城保护的概况 1:保护历程 2:保护成果 四:大雁塔、小雁塔周围环境演变及建设现状实地调研 1:大雁塔、小雁塔的历史渊源 1.1 地理位置 1.2 建造之因 1.3 建筑特色 2:大雁塔、小雁塔的发展及周边环境的演变历程 3:大雁塔、小雁塔周围环境的建设现状 4:大雁塔、小雁塔周边环境未来的发展规划 5:大雁塔、小雁塔周边环境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6:总结大雁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 五:总结及感受 六:参考文献 杜鹏程2013301618 梁枭2013301629 刘敏2013301605篇二:调查报告 一、序言 最近关于“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词悄然成为大家的热议词,关于中国的行人的不文明行 为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我们开始反省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就是是 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在大家对全国城市这一问题热议的时候,我校希望得到我校所在地西安人民对于这一现象的 态度。此次调查主要是通过访问调查法街头拦截对西安市民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态度调 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其中:男性39份,女性41份,20 岁以下3人,20—30岁18人30—40岁17人,40岁以上12人学生13人,上班族50人, 自由职业者10人,退休人员7人。高中以下10人,高中或中专10人,大专40人,本科7 人,硕士及以上3人。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超过五成的西安市民认为周围安全出行意识只有一般

地域文化-说说西安的方言土语

地域文化---说说西安的方言土语 【摘要】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补祖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贪略到今天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本文通过西安方言土语的一些用法来谈谈西安的地域文化; 【关键字】西安方言地域文化 一、导语 这几年,影视作品中大量使用陕西方言,让各地人民群众领略“汉唐普通话”的魅力。从《美丽的大脚》里面的赵面粉到《天下无贼》中的二当家的,从各个电视台轮流放映不清场的《12·1大案》到前些日子热播的《武林外传》,陕西方言好像无处不在。于是呢,我们就通过西安的方言土语来看看西安地域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西安方言土语的一些用法 听过《武林外传》中佟掌柜说西安话的人都觉得西安话不十分好听。确切说,佟掌柜的陕西话是比较柔的西安话,语音语调听起来还蛮舒服的。真正的陕西话土的掉渣,“天(读淺)地(读鸡)钉(读京)子铁(读且)”,估计只有真正的西安人才能读出原味儿来。感谢我们陕西的导演张艺谋在他的新片《三枪拍案惊奇》中又让陕西话

火了一把:“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喊起来像秦腔,听起来荡气回肠。下面来看看西安话的一些分类用法:1、形容类: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1)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叫翻白眼,盼人究叫害红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2)手:熟练叫老物,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物,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3)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力脚。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4)气: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小孩聪明叫志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2、用十二属相形容人: 贼得跟老鼠一样,犟得跟牛犊一样,凶得跟老虎一样,跑得跟兔子一样,大得跟飞龙一样,毒得跟蛇蝎一样,欢得跟马驹一样,绵得跟羊娃一样,灵得跟猴子一样,红得跟鸡冠一样,笨得跟猪脑一样,轻得跟狗尾一样。 3、用地理名词形容:

地域文化 贵州地域文化 全部答案

填空 1.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11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0个民族乡。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蔓萝花》等,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4.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5.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6.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南主要有茶叶、甘蔗、柑橘、芭蕉。 7.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8.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9.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南主要有水稻、油菜、椪柑、西瓜。 10.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11.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2.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1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各民族不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在本民族内部进行交流,而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还通晓和使用汉语普通话,并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15.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1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仍占优势。 16.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7.贵州境内的国防科技工业,以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国防电子工业三大工业为主,并有航空机械、军需军械、核燃料等工业部门组成。 18.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 19.贵州西部有乌蒙山,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和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韭菜坪,其景观被称为“天上石林 20.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 2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2.贵州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碳酸岩总厚度占沉积盖层总厚度的70%。 2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6.11%。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 24.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 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25.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26.贵州的黄果树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旅游景区。 27.目前贵州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8个民族。 28.20世纪60 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 ,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29.贵州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0.1955年2月,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贵州省人民委员会。这是贵州省级国家行政机关,又是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除了履行相应的职能外,还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管理。 31.1964-1978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天、航空和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32.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33.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 34.贵州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35.毕节市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36.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多、东部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在时间分布上,日照时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37.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38.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39.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以下。 40.贵州省2011年常住人口为3469万人,人口密度为240人/平方千米。 42.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 43.开宝七年(974年),矩州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这是“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44.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45.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46.贵州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起点和技术水平较高,技术工艺先进,生产设备精良,已形成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结合,机、电、光一体化,科研、生产、经营综合化的科技工业体系。 47.目前遵义市管辖的2个自治县是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48.贵州的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在3~之间,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多在22~之间,为典型的夏凉地区。 49.《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已发展成为“耕田,有邑聚”的农耕社会。 50.截至2010年,贵州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7个民主党派贵州省地方组织和1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 51.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夜郎文化”。 52.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5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54.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北主要有甘薯、油菜、花生和板栗。 填空

第十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地域文化——青海生态文化试题库 一、单选题(20道) 1、青海省土地资源总量位居全国( D ),全省共有土地面积72.1654万平方公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 A )。 A.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B.第三极 C.世界物种大熔炉 D.高原大陆 3、畜牧生产方式是藏族以及蒙古族对于其居住的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他们根据四季变化和生态特征,在不同的牧场之间进行( C )。 A.分散放牧 B.围栏放牧 C.迁移放牧 D.固定放牧 4、( B )是土族先民礼赞山川神祗的恩惠,歌颂先民的业绩,祝福乡土人民五谷丰登、牛羊肥壮的活动。 A.划旱船 B.轮子秋 C.扭秧歌 D.唱山歌 5、人类进入熟食时代,为解决燃料供应不足的难题,作为牧业民族的藏族、蒙古族都会采集( C )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热量高、污染小且燃烧时间长的优点。 A.柴 B.煤 C.牛马粪便 D.天然气 6、( B )能够御寒、防沙,采用最便宜的地方材料和最简便的施工方法,在河湟地区的民居建筑中得到普遍的采用与发展。 A.毡房 B.庄廓 C.四合院 D.吊脚楼 7、藏族先民往往通过神话和史诗等形式对宇宙的生成万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的来源做出极为生动的猜测和描述,(A )就充分反应了这一点。 A.斯巴宰牛歌 B.三块金钱的故事 C.幸木斯里 D.受伤的小燕子的故事 8、( C )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自然万物起源、民族来源的历史和传说。 A.神话 B.民歌 C.史诗 D.童话 9、土族的(A )习俗来源于图腾崇拜。 A.尚白 B.尚黑 C.尚红 D.尚黄 10、藏传佛教生态文化是藏族生态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核心是( B ),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等物种同人一样具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权利。 A.因缘观 B.生命平等观 C.生态平衡观 D.物竞天择观 11、( A )来源于原始时期的崇拜,是人们对神圣、不洁、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从而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

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形象定位

64 论坛观察思考 ■栏目璃辑/王雷 西安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形象定位 ■丁孝真 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本质 内涵,二者的目标完全一致,这一目 标定位包括: 1.重塑城市精神。西安要围 绕“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 城市文化身份定位,进行城市精神的 提炼、更新、培育,提升市民素质和城 市形象,大力弘扬以“承古更新,开放 包容,勤奋进取,文明诚信”为导向的 西安精神,并使之成为每个市民和组 织团体的自觉实践;面向未来,培养 西安入自由、解放的精神和创造性的 人格;强化“我文明西安文明,我诚 信西安诚信,我美丽西安美丽”的意 识,不断增强市民对这座干年古都的i、西安城市文化建设自豪感和责任感,使西安成为最具东方神韵的入文之都。 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珍贵的历史遗存、丰富的2.提高市民素质。西安作为西部大都市要着重培育市民人文资源和久远的文化传承,不仅使西安成为中国诸多吉都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生活意识,增强市民对党和政府的售住,中历史最悠久、个性最鲜明的城市,而且是世界城市建设史倡导与大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上的典范,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家庭美德,提升全民的道德境界,培育文明的生活方式。通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就是西安的特色、西安的品牌和金过多种教育形式,普及知识,增进修养,养成市民对文化艺字招牌,它具有世界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城市物质文明术的尊重,对精神生活的重视,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的典型象征。西安始终把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保护针对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要特别注重放在第一位,积极吸纳世界各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培养市民的心理调适力,增进心理健康,并加强职业培训,成功经验,包容并蓄,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教育市民树谐共处,使历史氛围和现代气息交相辉映,使西安这座世界立风险竞争、敬业创新、契约诚信、贵权对等、环境保护、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成为历史文化传统的聚集地,而生态文明等现代意识,实践绿色、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且成为现代都市文明的衍生地,成为人们生活居住的美好家使西安成为理性、文明之城。 园和观光旅游的最佳目的地。3.完善城市结构。西安的城市文化建设要遵循以人为作为“世界文化首善之地”,文化一是西安的历史底气,本、承古开新的指导思想,持续促进城市结构的提升与转也应该是城市现代发展的一种思维、一种思路、一种思想。西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安既要把握发展机遇,又要保护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人文西安”的具体目标,要求“充分文化个性,按照“古都仪象,现代气息”的城市风格要求,发挥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丰富发展现代文化”,无不凸营造景观大气典雅,产业先进合理,居民诗意栖居,发展富现了文化在城市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传承历史文化,构建有创意的大格局,使西安成为诗意、时尚之城。 现代文明——这是城市发展的捷径,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性。 4.构建和谐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建设和谐万方数据

贵州地域文化

贵州地域文化1 贵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贵州历史悠久,早在24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这片高原土地上,创建了贵州的史前文化。春秋以前,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夷地区的大国。秦汉以后,郡县制在今贵州地区逐步建立。宋代,“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明代,贵州建省。清代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期在贵州活动,在贵州播下了革命火种。1949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贵州省省会贵阳,贵州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贵州历史灿烂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意蕴深厚、特色鲜明、绚丽多彩。贵州经历了几千年历史变迁和文化演绎,经历了脱离沉疴的阵痛和几千年历史的翻云覆雨。贵州以其独特的风韵、秀美的山川、神奇的美景和多彩的民风在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独树一帜,此外贵州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浓郁且神秘的民族风情。成为贵州的一块瑰宝。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带动贵州经济的发展。 一特殊的地理环境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乡境内的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其地貌的

显着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境内分布着四大山脉:北部的大娄山、东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和横亘中部的苗岭,这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的美丽与神奇。 喀斯特地貌的面积占贵州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对贵州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喀斯特地貌及其覆盖的浓郁森林,把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景观与喀斯特森林翠绿多变的色彩、复杂多样的形态糅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上有森林下有石林,石头上长树,石缝里生根,明河暗流,深潭溶洞,组合成了水上迷宫、水上森林、漏斗森林、洼地森林等一系列绝妙美景,不但赏心悦目,而且包含着奥妙的科学道理。喀斯特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位于贵州安顺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便是一个典型的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溶洞,成为一个着名的自然景点,吸引了丛多的游客,带动了贵州的经济发展。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 气候是指某一个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总和。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类型多样,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所谓季风气候就是随着冬夏季节的变化而明显改变风向的气候。由于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夏季主要受来自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卷)与答案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 1. 首创“飞白书”体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褚遂良B. 蔡邕 C. 锺繇 D. 刘德昇 2.《杂体诗》30首的作者是 1.00分 A. 谢朓 B. 谢灵运C. 江淹 D. 庾信 3.《贞观政要》的作者是 1.00分 A. 魏徵 B. 吴兢 C. 岑文本 D. 姚崇 4.被称为“北方书圣”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褚遂良B. 郑道昭 C. 锺繇 D. 孙过庭 5.被南阳人称为“召父”的召信臣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唐朝B. 西汉 C. 隋朝 D. 东汉 6.被后人称为“商圣”的是 1.00分 A. 张衡 B. 张仲景C. 范蠡 D. 吴道子 7.书法理论著作《九势》作者是 1.00分 A. 锺繇 B. 蔡邕 C. 蔡文姬 D. 刘德昇 8.《祭十二郎文》的作者 1.00分 A. 白居易 B. 元稹 C. 韩愈 D. 元结 9.散文成就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 1.00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韩愈 D. 李商隐 10.《壮悔堂集》的作者是 1.00分 A. 史可法B. 侯方域 C. 彭而述 D. 王铎 11.《驴山公九锡文》的作者是 1.00分 A. 范缜 B. 谢灵运 C. 袁淑 D. 谢朓 12.《治安策》的作者是 1.00分 A. 韩非子 B. 李斯 C. 蔡邕D. 贾谊 13.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的作者是 1.00分 A. 郭熙 B. 李迪 C. 李唐 D. 吴道子 14.被后人称为“科圣”的是 1.00分 A. 郑国 B. 李诫 C. 褚少孙D. 张衡 15.《述归赋》的作者是 1.00分 A. 耿介 B. 高拱 C. 何景明 D. 吕坤 16.在宋代使“隶法复兴”书法家是 1.00分 A. 黄庭坚 B. 蔡襄 C. 王洙 D. 苏轼 17.游记散文《茅阁记》的作者是 1.00分 A. 韩愈 B. 萧颖士C. 元结 D. 贾至 18.《大任先生传》的作者是 1.00分 A. 李斯 B. 蔡邕 C. 贾谊 D. 阮籍 19.《神灭论》的作者是 1.00分 A. 袁淑 B. 谢灵运 C. 蔡邕D. 范缜 20.被称作“红杏尚书”的诗人是 1.00分 A. 程颢 B. 宋庠 C. 程颐 D. 宋祁 21.被称为“成周”的城市是 1.00分 A. 登封B. 洛阳 C. 开封 D. 商丘 22.被后人称为的“诗圣”的是 1.00分 A. 白居易B. 杜甫 C. 李贺 D. 李商隐 23.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 1.00分 A. 李迪 B. 李唐 C. 吴道子D. 荆浩 24.豫中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1.00分 A. 郑韩文化 B. 河洛文化 C. 燕赵文化 D. 陈宋文化 25.被后人称为“字圣”的是 1.00分 A. 褚遂良 B. 锺繇 C. 吴道子D. 许慎 26.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1.00分 A. 张衡 B. 郑国 C. 李诫 D. 张仲景 27.被称为“行书鼻祖”的书法家是 1.00分 A. 蔡邕B. 刘德昇 C. 褚遂良 D. 锺繇 28.洛阳首作为国都的朝代是 1.00分 A. 西周 B. 东汉 C. 西汉 D. 东周 29.豫东文化区的主流文化是 1.00分 A. 河洛文化B. 陈宋文化 C. 燕赵文化 D. 郑韩文化 30.自号“安乐先生”的是 1.00分 A. 张载 B. 程颢 C. 邵雍 D. 程颐 31.被书坛誉为“楷书之祖”的是 1.00分 A. 褚遂良B. 锺繇 C. 蔡邕 D. 刘德昇 32.广义的中原指 1.00分 A. 河南省 B. 黄河中游地区 C. 黄河中上游地区D. 黄河中下游地区 33.《苏学士集》的作者是 1.00分 A. 苏轼 B. 苏辙C. 苏舜钦 D. 苏洵 34.中原被称为“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 1.00分 A. 豫东 B. 豫北 C. 豫中D. 豫南 35.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 1.00分 A. 审美文化遗产 B. 伦理文化遗产 C.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D. 无形遗产 36.“南宋四家”属于中原画家的是 1.00分 A. 马远 B. 刘松年 C. 李唐 D. 夏圭 37.“画圣”吴道子为 1.00分 A. 晋涅阳人B. 唐阳翟人 C. 隋汝南人 D. 宋白波人 38.被南阳人称为“杜母”的杜诗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东汉 B. 唐朝 C. 隋朝 D. 西汉 39.《书谱》的作者是 1.00分 A. 郑道昭 B. 褚遂良C. 孙过庭 D. 王洙 40.画家宗炳所属的朝代是 1.00分 A. 宋 B. 西晋 C. 东晋 D. 唐 1.孔子还乡祠位于 2.00分 A. 今夏邑县 B. 今淮阳县 C. 今永城市 D. 今睢县 2.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弟子是 2.00分 A. 子贡 B. 子张 C. 曾参 D. 子夏 3.庄子所属的时代是 2.00分 A. 秦朝 B. 春秋时期 C. 西汉D. 战国时代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家乡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更是我们思念亲人的地标,它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它的繁荣需要我们共同打造,进行家乡文化资源调查旨在为家乡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一、调查目的家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家乡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的发展也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繁荣,更加和谐,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为家乡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我进行了此项调查。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2、调查对象: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内所有文化资源资料收集方法:走访舒城县文化局,舒城县政府办公室, 实地考察万佛湖旅游景区、汤池温泉景区等,网上收集舒城县内各地区文化资料三、调查内容 1、舒城概况 舒城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东邻庐江县,南界桐城市、潜山县,西接岳西县、霍山县,北毗六安市、肥西县,距省会合肥市54 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人口分布西疏东密,经济状况西困东荣,自然格局呈现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山、丘、圩兼备,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区为一体的县份。舒城总面积2100 平方公里,人口99.2 万人。这里人文荟萃、渊源流长,拥有2000 多年的建县史。舒城山川秀丽、多景齐观,拥有万佛山、万佛湖、万佛温泉等著名自然风光。舒城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被誉为省城合肥的后花园。舒城曾获得过“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省创建文明县城第一名”、“省‘双拥’模范县”等称号。1998 年9 月,舒城作为内陆县,在全国首次成功承办了亚洲铁人三项赛暨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2、自然资源 水资源——舒城县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境内有杭埠河、丰乐河等8 条主要河流、35 条支流小河,正常年份,全县年平均降水总量为26 亿立方米,地表经流量为立方米,大小水库67 座,总容量为8.68 亿立方米,有效拦蓄7.2 亿立方米。其中,龙河口水库库容8.立方米 2 亿立方浇灌舒城、庐江、金安三县区120 万亩良田。 矿产资源——矿藏丰富,已发现的有大理石、萤石矿、铁矿、金矿、石棉矿、矾矿、黄砂、花岗石等。舒城黄砂资源丰富,是舒城著名特产之一,经省三一三地质队勘测,全县黄砂蕴藏量约 14 亿多吨,主要特点是子粒均匀、规格适中、强度高、杂质少,省建筑部门鉴定评价:舒城黄砂是大型、高层建筑以及预制构件不可多得的材料。舒城黄砂远销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并注册了“万佛山”品牌,全国黄砂注册商标仅此一家。生物资源——县林地总面积90000 公顷,人均林地0.09 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43.8%地处大别山腹地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万佛山,境内最高海拨这里木本植物有科300 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香果树、鹅掌楸、银鹊树、宝华玉兰等20 多种,珍稀动物有娃娃鱼、金钱豹、香獐、牙獐等。地质地貌——西南为大别山余脉,山高岭大,林木葱茏,最高点万佛山峰海拔1539 米。山地面积约县52%。中部是丘陵岗区,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黟县地域文化调查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主要对黟县的风俗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我从小在黟县长大对黟县的一本风俗比较了解,也切身体会了很多。另一方面,黟县有着世界闻名的西递宏村古名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风俗。所以我主要对以下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1)黟县的方言 (2)黟县的传统节日 (3)黟县建筑 以上的内容是有些是通过访问当地居民,尤其是年长的一些的居民进行口述了解,有些是通过走访当地的特色村落和古名居以及当地的商店进行调查的,有些是自己从小感受到的,另外还有就是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获得的。 二、特点介绍 (1)黟县的方言 黟县方言具有很多特色。一种是,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原句的意思。诸如:黟县方言管太阳叫“热头”,月亮叫“月光”;晚上为“夜高”,睡觉说“困搞”;黎明为“蒙蒙光”等。再如吃早饭,我们叫吃“天光”,吃稀饭我们叫吃度(du去声),吃中饭叫吃“点心”或“钟点”,吃晚饭叫吃“老昏”。 而另一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外人根本不知原句的意思,因为音译后的与原句意思,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如黟县方言把挨骂,说成是“驮段”;称撒娇为“为奇”;称少见为“奇数”;称正中下怀为“倒板一十六”。 黟县方言的另一特色是,保留浓郁的古文化特色。诸如:黟县方言把妇女称为“老孺”,而“孺”是明、清时期,对妇人的尊称;而把打扰了、谢谢,说成了“聒噪了”,而“聒噪”是宋、元时打招呼的习惯用语;还有,黟县方言把窗子称作“槛”,把腌菜称着“盐齑”。这种带有古文化色彩的语言,曾使许多外人处于尴尬境地。传闻,一位黟县人因外地朋友仓促来访,准备出门张罗酒菜时,被朋友一把拉住,坚持只须家常便饭就行。主人解释说,不巧家中没别的菜,只有“盐齑”,客人听说大为高兴,连声说道:“嘿,有…腌鸡?还不行吗?,不瞒你说,我平生最爱吃…腌鸡?。”谁知上菜时,主人端出了一碗腌菜,客人顿时感到受到了捉弄。后来,过了很长时间,他才从别人那里了解到,黟县人就是这么文诌诌地把腌菜称着“盐齑”,让人听成是“腌鸡”,造成诸多误会。 黟县方言还有一种特色是,同一语言,由于发音的微弱变化,使别人能准确领悟到你所言的物体大小、高低。诸如,山、屋、路、刀、碗、盘、桌、凳等等,道地的黟县人,完全能从别人的发音判断出它的体积、容积。这种发音的些微变化,很难使用拼音来注解,只有亲耳聆听,才能加以区别。 黟县方言还能举出一些特色。比如:一些动物的名称是根据其声音来确定,黟县人把蝉叫成“嗯知”,纺织娘叫成“蜡箭”;而一些动作名称又是根据其形象来加以创造。比如,黟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供参考)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 地域文化课程组 (说明:《地域文化》课程在2014秋学期启用新教材,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复习考试,结合考考试题型,形成综合练习题。希望同学们结合学习指导的重点学习内容要求,对综合练习题进行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在岭南生活远的最早遗迹是在韶关发现的( C )遗迹。 A 大汶口 B 河姆渡 C 马坝人 D 客家人 2、(A)是岭南文化中最有影响并最具典型性的文化。 A 广府文化 B 潮汕文化 C 客家文化 D 琼雷文化 3、岭南的“岭”指的是(B)。 A 秦岭 B 南岭 C 北岭 D 丹霞岭 4、潮汕人所讲的是潮汕方言。根据方言的划分,潮汕方言属于( C )方言。 A 吴 B 越 C 闽南 D 闽北 5、秦末汉初( C )建立()。 A 赵佗南海国 B 任嚣南越国 C 赵佗南越国 D 任嚣南海国 6、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D )代。 A 秦 B 汉 C 唐 D 宋 7、位于五岭之一的大庾岭道上的粤北南雄( A ),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 A 珠玑巷 B 崖门 C 桑梓乡 D 丹霞山 8、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 A )。 A 潮州八邑 B 潮人古邑 C 潮州八府 D 潮人八邑 9、“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C )时期。那时在户藉立册中,凡是广府语系和潮洲语系的人都列入主册,而北方来的人,多被列为“客藉”。 A 两晋 B 两汉 C 两宋 D 明清 10、粤闽客三方言的声调中都保留着古代汉语的( C )声,而该声调在北方方言里则已完全消失,这是最具特色的。 A 平 B 上 C 入 D 去 11、广府人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经( D )进入岭南的。 A 十三巷 B 华南巷 C 百越巷 D 珠玑巷 12、汉代所置的( C )郡,管辖番禺、博罗、中宿(今清远一带)、龙川、四会和揭阳六县。 A 象郡 B 桂林郡 C 南海郡 D 广府郡 13、秦始皇死后的公元前203年,时任南海郡尉的( A )以番禺(今广州)为都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王。 A 赵佗 B 任嚣 C 冼夫人 D 赵眛 14、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 D )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 A 湖南 B 江西 C 江苏 D 福建 15、陈元光被称为( B )。 A 潮人圣王 B 开漳圣王 C 潮州圣王 D 潮汕圣王

205-7地域文化试题答案

课目代号:6157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7月期末考试 开放本科各专业 地域文化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所给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答题框里,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30分) 1.ABC 2.AB 3.ABC 4.BCD 5.ABD 6.ABCD 7.ABCD 8.AB 9.ABC 10.ABD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临夏砖雕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可分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等几类。其砖雕的图案主要有吉祥纹样和吉祥主题。常见的吉祥纹样有:代表尊贵的龙纹、凤纹图案;代表威严的狮虎图案;代表静土的莲花纹图案;代表富贵的牡丹纹图案;代表祥和的祥云纹图案。经常制作的吉祥主题有松鹤延年图、五福捧寿图、石榴双喜图、碧波荷花图、富贵寿考图案等。在发展过程中,临夏砖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的手法,同时注意将传统国画、书法、印章、诗文的艺术表达形式与砖雕手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多元性的艺术特征,既保留着特有材料所呈现的质朴和简约,又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特征。临夏砖雕多为仿木结构,采用镂空和雕刻相结合,并融入高浮雕的手法来展现画面意境。画面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一幅砖雕往往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里外呼应,浑然一体。总之,临夏砖雕汇集了多门艺术的技法,融汇多民族的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2.汉新筑长城起于今永登而西行,顺河西走廊延伸到了今新疆罗布泊(一说库车西北)一带,形成了长达1600余公里的安全防线。甘肃境内的汉长城,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大体以酒泉和敦煌为界,分为东、中、西三段。令居以西至酒泉段是河西汉长城的东段,史称“令居塞”。酒泉至敦煌段为河西汉长城的中段。它的东端在今金塔县境与“令居塞”衔接,向西横贯金塔全境,入瓜州县境,沿疏勒河南岸西行,由三个墩以南入敦煌市境,至河仓古城(即大方盘城),再经小方盘城,至榆树泉沼泽中。然后,由小方盘城折向南方,伸于今敦煌市西南方的南湖乡古董滩,即汉代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阳关遗址。敦煌至今罗布泊长城为河西汉长城的西段。

西安地域文化――城市雕塑文化

西安地域文化——城市雕塑文化 今天,我们的城市决策者,广大百姓,都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形象的重要,各地城市形象的比拼和较量也在以多种方式展开,这从各种名目的城市评比、排名及形象展示可见一斑。在打造城市形象的热潮中,同时随着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雕塑也就有了更多更高的期待。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雕塑绝不只是几块石头或其它材料堆积起的艺术品,它更是一座城市的名片,精神的标志、地域文化的反应、一个时代的印记,甚至是城市头顶上的桂冠口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其中的城市雕塑也随之发展,现代城市雕塑已经超出了雕塑自身的概念,而在其上附加了很多更广泛的意义,它己打破了保守单一的传统意识,破除了静止与稳定的历史模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雕塑仅限于造型空间的理解,使人们意识到雕塑并非仅仅是一个集中式的纪念物,而有可能是一个与社会公共问题,或与社会活动和城市文化紧密相关的,使广大市民得以参与的、开放的公共艺术。 也就是说,无论怎样,它们都已成为服务于一个公共社会开放空间的社会公共艺术。 城市雕塑不是孤立的存在着的,它是依托着所在城市的公共环境同时反映着本城市的地域文化的,脱离了所在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雕塑很难被大众认可接受而易短命夭折。随着西安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安正在成为一座世人瞩目、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面对这样的城市大环境,无疑对西安的城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对公共空间的创造和设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文化是整体,雕塑是局部。文化的外延涵盖着雕塑,雕塑的形势也丰富着文化的内涵,两者的关系既是辩证的,又是统一的。研究西安城市雕塑,必然要研究西安地域文化,从整体文化的分析和总结才能把握住城市雕塑的正确发展方向。物以载道,雕塑无非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此地域的人文精神,生活方式和观念心理,也折射着本地域人们的生存状态。本课题研究西安地域文化载体城市雕塑,重在研究城市雕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即怎样的城市雕塑符合西安的风土人情、城市文化;西安的地域文化应该孕育出怎样的城市雕塑;西安的城市雕塑现状是否反映了或充分的反映了西安的文化特色,是否在有效的城市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巴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源头,随着历史的演进,文明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巴渝文化逐渐形成,呈现出范围更广泛、内涵更丰富的特征。 2.巴渝的称呼不同于巴蜀的是,最初它不是指两个国家,仅仅是巴渝舞的代称,后来泛指以重庆为中心的巴国广大地区。 4.根据考古学的成果可知,早在200多万年前,三峡地区的巫山一带,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 5.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巫山县龙骨坡就发掘出距今200万年的被称为巫山猿人的古人类化石“直立人巫山亚种”。 6.上世纪中后期考古工作者曾在丰都发掘出距今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还在铜梁、江津、合川、大渡口等区县境内发现了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7.源于巴县(今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冬笋坝文化,其中最具特征的是船棺葬具。 8.上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涪陵小田溪上古巴王陵墓,有14件一套的错金编钟、虎纽錞于、铜钲等乐器 9.《山海经》称巴人是伏羲氏的后裔,从它记述的“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可以推知早期巴人栖息、生活在巫山山脉一带,后来曾向东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部落群,再后又向西迁徙,进入四川盆地东部。 10. 后世多以的槃瓠、板楯、廪君后裔为巴人先民的三支主源。 11.今日之重庆,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其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长约450公里,总面积达8.2 万平方公里, 14.元末明玉珍攻占重庆,建立大夏国。 15. 巴渝文化特色鲜明,其实质之一是大熔炉性与多元性。 16.山,成为巴渝地貌的主体,约占总面积的3/4 。 17.重庆域内江河众多,长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在重庆境内流程665公里。 18、长江山峡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19、重庆溶洞、天坑和石林表明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 20.黄水森林公园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濒临长江,为三峡库区腹心。21.乌江的山美水美,沿江景致美如画卷,从酉阳县龚滩镇到万木乡一段,长60多公里,是乌江山水风光的精华所在,所以乌江沿岸有“千里画廊”之称。22.大宁河小三峡,是宁河下游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23.巴曼子墓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区七星岗附近莲花池旁。 24. 宝顶石刻从淳熙六年(1179)起到淳祐九年(1249)止,历时70载,赵智凤以一僧人之躯,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呕心沥血,终于在宝顶山上凿诸佛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