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6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6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A 卷(100 分)

__ __ __ __ __ _

__ --------------------言文字运用与课内古诗词赏析(12 分,每小题 2

分) _ _ 卷

_号 _考 _ 滞(zh ì)笨 狡黠(ji é) 鲜(xiǎn)为人知

. . . _ _ __ __ 答

__ _ _ __ _

_ _ _ A .小明家经济拮据,生活困难,被政府确定为精准扶贫的对象。 _

__ C .争论 __

学 D .对于“老人摔倒究竟该不该扶”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 .

--------------------

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

__

A .狩(shòu)猎 __

B .炽(ch ì)痛 干涸(h é) 虔(qián)诚 . __ _ 上_

C .殷 骇(yīn)红 哂(shěn)笑 旁骛(w ù) (hài)

人听闻 _ --------------------_

quán)伏 慰藉(j í) 吊唁(yàn)恪(ɡè)尽职守 _

_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__

A .炫耀 交卸 吹毛求疵毛骨耸然

姓 __ B .执拗

__ --------------------C .羸弱 __ __ 题 B .车展上,

今年刚推出的这些新车,吸引了许多车迷驻足观赏。

_校 _ -------------------- 双方矛盾升级,大打出手,场面之混乱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百姓孰敢不箪(用箪盛)食壶浆 B .国(国家)险而民附 绝密

此类

_

_ 生 _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

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_ _

_ _ 名 __

荣膺

苦心孤旨 锲而不舍

_ _ ..

业 毕 ------------- ★启用前

四川省眉山市 2016 年初中学业水平

此 本试卷分 A 卷和 B 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8 分)

一、语

. . . .

长吁(xū)短叹

. . . .

沉缅 销声匿迹 粗制烂造

_ D .恣睢 亘古 相形见绌 心旷神怡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

是 ( )

....

....

A .通过参加全民阅读活动,使大家的视野拓宽了,素质提高了。

无 B .“毒疫苗事件”再一次刺痛了国人的神经,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

-------------------- 事件再次发生。

C .“供给侧改革”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D .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5.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

是 ( )

效 ①这才是汉字书写之所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

------------②尤其是作为象形文字来说, 字每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 包含着文化、文明与历

.

“ “

“ “

史。 ③

所以传承汉字,也

是在

传承

文化

文明与

史。

文试卷

第 1

页(

共 20 页

) ④汉字既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

族丰富无比的传统文化。 ⑤而要想完成这种传承,必须通过书写的方式,因为只有在一笔一画勾勒这个汉字的 过程中,人们才能深切体悟出蕴含其中的文化与文明。

⑥但现在各种智能输入法唯一的追求就是速度和效率,其代价则是剥夺了我们在书写 汉字过程中品味的机会,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化与文明的传承。

A .①④⑤②③⑥

B .①⑤②③④⑥

C .④②③⑤⑥①

D .④③②⑥⑤①

6.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 ) A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炼字极佳, 平” 阔” 正” 悬”

四字准确而形象地描写出船上所见之景。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 风正”,帆才 有悬空的态势。 B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 题的开拓和深化,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剥削人民的本质。 C .《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惰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作者以落花自喻,含

蓄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感情。 D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作者多次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情达意。词的下片用

“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悯老恤衰,免去自己罪名的愿 望。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

隆中对(节选)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 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

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

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 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 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 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 可成,汉室可兴矣。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B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C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D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

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 C .利(利益、好处)尽南海 D .自董卓已(已经)来

. .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文中诸葛亮先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提出“北拒东联”的主张,同时也强调了“人

谋”的重要性。

B .接着诸葛亮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并分析论述了占领荆、益二

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C .最后诸葛亮提出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战略方针,以及他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

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D .选文中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充分体现了他高度的预见性和卓越的军

事指挥才能。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82 分)

三、文言文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积累(10 分)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名句。(6 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4)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 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 12~14 题。(8 分)

动物迁徙之谜

佚 名

①野生动物的季节性集群迁徙活动一直是科学家最想解开的谜题之一。

②迁徙现象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动物身上,从淡水湖泊里的微生物到生活在大海里的 鲸鱼,都有这种迁徙习性。

③那么,动物为什么要迁徙?季节性气温变化是动物迁徙的原因之一。根据食物可 用程度进行的迁移活动常常取决于季节性的气温变化。比如,当冬季来临,鸟类的食物 ——昆虫突然消失时,食虫鸟就会掉头飞向气候更温暖的地方,以寻找更丰富的食物资 源;而随着小型啮齿动物和鸟类越来越少,像北美红尾隼这样的食肉鸟就不得不飞向墨 西哥或墨西哥湾沿海地带;同样,当冬季到来,北方地区各大小河流冰封后,以鱼和水

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20 页) 生植物为食的动物就不得不迁往南方。

④像美洲野牛、羚羊之类的食草哺乳动物大多以集群形式一起吃草,它们会很快吃 光一个地区的牧草。如果是在夏季,草会很快再长出来。在草重新冒出来之前,食草动 物常常会漫游到附近不远的地方,寻找新草地。当草再次覆盖大地时,它们就会重新回 到原来的牧场。但是,如果是在冬季,草吃光后就不再长出来,这就迫使动物们旅行到 更远的地方,以寻找新的食物资源。直到春季来临,大地复苏时,它们才再次返回到它 们以前的食源地。

⑤动物迁徙的另一个原因是要找到一个相对安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生育后代。 绿龟就是一种因生殖原因而迁徙的动物。当产卵季节来临时,雌绿龟就会离开它们的栖 息地——巴西沿岸,游到 2 000 千米之外的阿森松岛,然后拖着疲惫的身躯,爬到海岸 上,在松软的沙滩上挖一个浅坑,将卵产在里面。在生殖任务完成后,绿龟将返回巴西 沿岸。

⑥动物迁徙一般以四种形式进行:全部迁徙、部分迁徙、差别迁徙和突发迁徙。全 部迁徒是指一个种群,在繁殖季结束时全部成员都离开繁殖地的迁徒活动,通常是迁往 几千千米之外的越冬地。部分迁徙是指一个种群的部分成员一年到头都留在繁殖地内, 其余的则迁往他处。差别迁徙是指一个种群的全部成员都迁徙,但在迁徙的时间、周期 和距离上存在较大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比如,银鸥随着年龄增加,迁徙距离越来越短; 雄性美洲雀鹰待在繁殖地的时间长于雌鹰。突发迁徙是指一个物种在一些年份根本不迁 徙,而在另一些年份却突然离开繁殖地。这种迁徙模式很可能与气候和食源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冬季越寒冷,食物越缺乏,一些物种就越可能产生突发迁徙行为。

12.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动物的迁徙之谜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⑥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 15~18 题。(16 分)

误 墨 凌鼎年

①娄城三老翰墨展上,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②开幕式上,应众人之求,三老联袂挥毫献艺。赵老不假思索泼墨画出水上水下几 许荷叶,更有荷花含苞待放,煞是喜人;钱老成竹在胸,只寥寥几笔,三两游鱼跃然纸 上,一条条栩栩如生;孙老略一凝神,一株岸边杨柳迎风摇曳,婀娜多姿。

③孙老画罢,回头对赵老、钱老的高足说:“来,添一笔,助助兴。”

④不知是不敢在“班门”前弄斧,还是中国文人固有的君子之风,几位门生都互相

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20 页)

谦 “ 三老见之 ....... _ __ __ _ __ __ 卷 __ __ 生 _ __

?翌日,市报上赫然登出这位年轻人的照片,有篇报道对他大加赞扬,似乎他是翰

_

__ __ __ _ 上 _ _ 秀一无所知。他决定登门去拜访这位新秀,不巧,唯有一位耄耋老人在家。老人不言不

_ _ 出了毛病——他简直不敢相信,所有的这一叠纸,几乎都画着翠鸟——从误墨中化出的 _ _ 名 __

姓 __

__ --------------------据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补充完整这篇小小说的故事情节。 4 分)

翰墨展开幕式上,三老联袂挥毫献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生误 __ _ __ 墨“污毁画卷”,众人愠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市美协头头登门拜访, _

_ _ 揭开误墨谜底。 _ _ __ 题 16.文中的无名后生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4 分) __ _ 17.赏析下面语句,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4

分) ( 毕 (1 “呀!”年轻人一声惊呼脱口而出。这轻轻的一声如冷水滴入沸油锅 (请从修辞 ------------18.文中的年轻后生因为“误墨化翠鸟”而一举成名,这与现实生活中的歌星、影星、

.......

⑦坏 _ ⑩ _ (2) (

-------------让着,谁也不肯轻易落墨。这时,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后生毛遂自荐说: 我来

献丑了。” 不待应允,他从从容容拿起斗笔,饱蘸浓墨,跃跃欲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文本,完成 19~21 题。(8 分)

在 ⑤三老都不认识这位不速之客,但对他的勇敢精神倒颇嘉许。市美协头头想阻止,

--------------------

,摇摇手,何必扫年轻人的兴呢?且拭目以待吧。

【政策背景】

“全面二孩”来了,你怎么看

⑥或许是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或许是因为画面上已有荷有鱼有树,不好落笔,这 位年轻人手执斗笔迟迟落笔不下。场上的气氛一时如凝固住一般。突然,那饱蘸的浓墨 滴了一滴下来,无情地落在画面上。“呀!”年轻人一声惊呼脱口而出。这轻轻的一声如

此 冷水滴入沸油锅。 -------------------- 了坏了!一幅好好的画眼看就要毁了。真是大煞风景!好几个人用愠怒的眼神

瞅着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后生。

__ ⑧不料年轻人反倒镇定了,他审视误墨片刻,不慌不忙地在误墨上略作加工,好啊,

那误墨竟化作一只半空振翅的翠鸟,简直补得天衣无缝,堪称大手笔。 ⑨画罢,年轻人轻轻地说:“惭愧,惭愧!贻笑大方。” 号 _

--------------------赞叹声啧啧四起。三老也对年轻人刮目相看,谓之“后生可畏” 考 墨展主角。

_ ?市美协头头很欣喜也很自责,欣喜的是发现了这样一位新秀,自责的是对这位新 _ _ _ _ _ 翠鸟。 (选自《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有改动) _ 答 15.请根 ( _ _

_ _ ( 校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 手法的角度,品析加点句子的妙处)(2 分)

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几个人用愠怒的眼神瞅着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后生……赞叹声啧啧四起。 三老也对年轻人刮目相看,谓之“后生可畏”。(请从小说写作手法的角度,说说作

者这样安排情节的用意)(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育明星等一夜成名很相似。你如何看待这一社会现象?(4 分)

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20 页) 计划生育政策自 1980 年开始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但近 年来,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使计划生育的目标和理论依据都受到质疑。男女出生比例节节 升高,从 1980 年的 107.4:100 上升到 2004 年的 121.1:100。人口结构问题凸显,目前, 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 2010 年的 13.3%上升到 2014 年的 15.5%。另外,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过 1.5 亿户, 独生子女养老负担沉重,而一些家庭的“失独”不仅成家庭灾难,也成社会之痛。 2015 年 10 月 29 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 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

动。

【各种声音】

网友“初为人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高养育成本时代已经到来,一个 孩子,从怀孕到分娩,从出生到成长,直到学成后参加工作,的确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我们这代人太累了,养育一个孩子,尚且困难重重,再生一个简直难以想象。养而不教, 教而不善,结果是害了孩子害了自己。

网友“平民布衣”:生个二胎是为了让大的有个伴,可有谁知道大的到底能不能接 受?增加一个弟弟(妹妹)来分享父母亲人的爱,他(她)的心理平衡不平衡?网上不 是报道了一些孩子逼迫父母放弃生育二胎的事例吗?

大楚网:放开政策后,生育潮是否会如预期般出现,政策都不应该是鼓励生育的唯 一杠杆。“入园难”“入托难”的现实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国许多家庭;生得起养不起的顾 虑也绝非喊几句口号就能消除。如果真想鼓励民众生育,就应该用社会保障和福利消除

民众顾虑,让想生的人生得起、养得起,还要养得好。 【漫画两则】

漫画一 漫画二

19.请根据“政策背景”的内容,概括出“全面二孩”政策出台的原因。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观察漫画一,说说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父母为什么还纠结。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结合“各种声音”和漫画二,说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打消父母生育二孩的顾虑。 (3 分)

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

(1)河决曹村______________

(2)使官吏分堵以守______________

(3)轼诣武卫营______________

(4)尾属于城_____________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40 分)

22.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每年度都会评选出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事迹

固然能够震撼人心,但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宗璞笔下的紫藤萝瀑布、席慕蓉笔

下那枚小小的贝壳、沈石溪笔下那为了种族生命延续而甘愿牺牲的老斑羚等,同样 会拨动人们的心弦。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把题目“ ________拨动了我的心弦”补充完整,然后写

一篇文章。

要求:(1)字数在 600 字以上;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有真情实感,不能套作,更不得抄袭;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B 卷(共 20 分)

墙用的夹板。⑥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4 分)

. . . 26.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根据文中内容,试举一例来说说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古诗词赏析(4 分)

邯郸①冬至夜思家

八、名著阅读(6 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②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①邯郸:唐代县名,即今河北省邯郸市。②驿里:驿站,客店,古代传递公文或出差的官员途中

歇息的地方。

23.用自己的话描绘“抱膝灯前影伴身”所写的情景。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0 分)

苏轼抗洪

(苏轼)徙知徐州①。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

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

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②

,吾侪③

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④

以出,筑东南长堤,

首起戏马台,尾属(zh ǔ)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使官吏分堵⑥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②涂潦:洪水。③吾侪(chái):我们。④锸(chā):锹。⑤版:筑

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20 页) ①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

掏出了手枪。

②“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③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④“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

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 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 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 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28.选文通过什么方式来描写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从中可以看出保尔经历了怎样的心

理历程?(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文中最后写道:“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

实。”保尔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益而充实,最终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从这件事

中,我们看到保尔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20 页)

四川省眉山市 2016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答案解析

A 卷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课内古诗词赏析

1.【答案】B

【解析】A.狡點(xiá);C.殷(yān)红;D.慰藉(jiè),恪(kè)尽职守。

【考点】识记字音

2.【答案】D

【解析】A.毛骨耸然—毛骨悚然;B.苦心孤旨—苦心孤诣;C.沉缅—沉湎,粗制烂造—粗制滥造。

【考点】识记字形

3.【答案】C

【解析】C.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A.拮据:缺少钱,境况窘迫; B .

驻足:停止脚步;D.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考点】正确运用词语

4.【答案】A

【解析】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

【考点】辨析病句

5.【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是在论述“传承汉字的原因以及汉字书写引起关注的原因” 第④句和第②句是说传承汉

字的原因,所以应放在第③句之前,第⑤句是讲怎样来传承,第⑥句是结合现在的实际指出存在的问题,

第①句是在前面几句的分析论述后得出的结论。

【考点】语言表达连贯

6.【答案】D

【解析】作者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是希望朝廷能重新重用自己。

【考点】赏析古诗词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7.【答案】B

【考点】理解句意、划分音节停顿

8.【答案】A

【解析】B.地势;C.物质;D.“已”通“以”。

【考点】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9.【答案】D

【解析】选文没有体现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考点】理解文意

第Ⅱ卷

三、文言文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积累

10.【答案】(1)曹操和袁绍相比,名望低下兵力薄弱。

(2)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

【解析】翻译时注意语句的通顺。

l1.【答案】(1)随风直到夜郎西

(2)人生自古谁无死

(3)恨别鸟惊心

(4)入则无法家拂士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直接默写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

12.【答案】迁徙的原因和迁徙的形式。

【解析】题干中明确了“两个方面”,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第③段首句引出了下文的说明内容,即③ ~

⑤段说明了动物迁徙的原因;第⑥段首句,是对本段说明内容的概括,即动物迁徙的形式。

【考点】概括文本内容

13.【答案】主要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动物迁徙的四种形式的区别。

【解析】阅读第⑥段,首句即为本段的总领句,将动物迁徙分为四种形式,然后后文依次具体介绍说明这

四种形式。显然,这是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而分类别具有条理清晰的作用,这样将四种迁徙形式分

别介绍,可以准确地说明动物迁徙的区别。

【考点】辨析说明文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说明文语言讲究准确性、科学性。遇到这类问题,一般先说出这个词的作用(“大多”指绝大多数,

说明了食草哺乳动物绝大多数会以集群形式一起吃草) 再说去掉这个词,表达上有什么变化(说明如果去

掉后,食草哺乳动物全都会以集群形式一起吃草,与事实不符);这样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所以不能删除。

【考点】把握说明语言特征

15.【答案】无名后生毛遂自荐,挥笔助兴,后生化误墨为翠鸟,众人赞叹。

【解析】通读全文,第一处情节所对应的为①~③段。第三处情节为⑥⑦段,第五处情节为?段。由此,可

确定第二处所对应的段落为④⑤段,写无名后生毛遂自荐,挥笔助兴,这是故事的开端和发展;第四处对

应⑧~?段,⑧⑨段写年轻后生化误墨为翠鸟,⑩?段写众人赞叹。

【考点】概括文本内容

16.【答案】从无名后生敢于毛遂自荐,班门弄斧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于挑战、政于创新(或“敢于展示自

我”)的人;从他在翰墨展上的精彩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技艺精湛的人;从市美协头头登门拜访的发现,

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脚踏实地、勤奋刻苦的人。

【解析】要结合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第④段无名后生毛遂自荐可以看出他敢于展示

自我;第⑧段他将误墨化为半空振翅的翠鸟,从赞叹声中可以看出他技艺精湛;第? 段市美协头头登门拜

访的发现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

【考点】分析人物形象

17.【答案】(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后生的表现在现场众人中引起的反响之强烈。

(2)运用了欲扬先抑(对比、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突出了门后生绘画技艺之高超,使故事情节跌宕起

伏。

【解析】(1)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从“如”字可判断为比喻的修辞,把年轻人轻轻的惊呼比作冷水滴

入沸油锅,生动形象地写出现场众人见墨滴落后的反应之强烈。

(2)要求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品析,明确文章一些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欲扬先抑、象征、伏笔、前后照应、设

置悬念等,这里将“好几个人”对年轻人愠怒和后来老及大多数人对其啧啧赞叹进行对比;也是先批评再

表扬即先抑后扬、欲扬先抑;还是用其他人对年轻人的看法从侧面烘托年轻人绘画技艺高超,使情节一波

三折,跌宕起伏。

【考点】赏析语句、把握写作手法

18.【答案】示例:“一举成名”“一夜成名”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厚积薄发的表现。年轻后生能一

举成名与他脚踏实地、勤学苦练、敢于展示自己是分不开的。就像莫言、屠呦呦因获诺贝尔奖而一夜之间

扬名天下,在他们获得鲜花掌声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我们不要只羡慕他们获得的荣誉,

成名目的的做法。

【解析】回答时,首先要理解文章所阐述观点的特点“一举成名的他,与他脚踏实地、勤学苦练、敢于展

示自己是分不开的”,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也有许多一夜成名的,但是在叙述

中一定要明确所有的一夜成名都是背后刻苦努力的结果。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印证自己的看法。

【考点】联系生活谈看法

19.【答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家庭养老成社会问题。

【解析】题干明确了答案应在“政策背景”材料中。仔细阅读“政策背景”材料,由“男女出生比例节节

升高,从 1980 年的 107.4∶100 上升到 2004 年的 121.1∶100”,可以看出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目前,

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表明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问题日益突出;“独生子女

养老负担沉重……成社会之痛”,表明家庭养老已成社会问题。

【考点】筛选、概括信息

20.【答案】父母想生是因为一个孩子太孤单,希望孩子有个伴;但是又不敢生,因为生自(教育和养育)

成本太高,生不起。

【解析】阅读漫画一,即要看图画,也要分析画中文字。由此得出“纠结”的原因具体表现在:生二孩是

希望孩子有个伴;又认为生育成本太高生不起,不敢生。

【考点】图文转换

21.【答案】示例:在公共服务方面,国家应该用社会保障和福利消除民众顾虑,降低生育成本,让想生的

人生得起、养得起;在计生工作方面,要加强对父母优生优育的指导,保证孩子养得好:在家庭准备方面,

父母应该与第一个孩子充分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解析】首先明确应结合“各种声音”这一材料和漫画二,探究“打消父母生育二孩的顾虑”的措施。细

读“各种声音”材料,其内容是以网友和媒体看法摘选的形式呈现,多是一些有关“生育二孩”的具休顾

虑。漫画二中更多的信息是有关相应的解决“顾虑”的措施。所以解题时,要将“各种声音”材料和漫画

结合起来归纳分析。比如:网友“初为人父”认为不敢生的原因是“高养育成本” 那针对的措施应该是降

低生育成本,让人生得起、养得起;网友“平民布衣”怕生二胎让第一个孩子心理失衡,对策是父母应该

与第一个孩子充分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大楚网认为国家应该解决“入园难” 入托难”等现实困难,

用社会保障和福利消除民众的顾虑。

五、写作

22.【答案】选材与立意:

(1)选材:上学时的目送,放学时的眺望,生病时的愁容,外出时的叮咛,吃饭时的夹菜,夜凉时的掖被……

立意:亲情如阳光无处不在,我们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感受爱懂得爱。

不吝啬于你,你的坚强可以感动阳光,可以消融冰雪,同时你的坚强也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明白,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坚强勇敢地面对,而不是逃避。

立意: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我奏出了铿锵有力的坚毅之歌。

(3)选材:在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成四瓣,每瓣各成一色,红、白、黄、蓝。通常,它要花费五年的时向来完成根茎的生长,然后,一点一点地积累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上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尤其让人惊叹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立意:生命纵然短暂,也要积蓄满怀的希望与长久的期待,只为与美丽相约而无怨无悔,这才是生命的智者。

【解析】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拨动了我的心弦”表明所填写内容,应给“我”以感动,震撼、鼓舞等强烈情感体验。可以是某人的人格魅力,可以是一件不平凡的事,也可以是某物,比如提示讲中的“父亲的背影”“紫藤萝瀑布”“贝壳”“老斑羚”。总之,此题适合写成记叙文,所写对象比较宽泛,所写内容比较丰富。

写作此题时,首先要叙述“拨动我的心弦”的原因,要突出被“拨动心弦”后的感受。写出“我”对人生独特的感悟。

B卷

六、课外古诗词赏析

23.【答案】白雪飘飘,寒风呼啸,诗人独居客店,身体瑟缩,双手抱膝坐在灯前,形影相吊,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解析】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游子在冬至夜思亲,句中的“影伴身”突出的是孤独、寂寞的情感,抱膝”这个动作将诗人的独居描绘得形象生动,所以描写诗句内容时一定要突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

24.【答案】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前两句写自己在客店的情形是实写,后两句是想象家中的亲人此时此刻还在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在外的人是虚写。

【解析】这首诗前两句叙写作者在客栈中过节,枯坐的神态,是实写;后两句诗人思家想象家中亲人,此乃虚写。写作手法应是虚实结合。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25.【答案】(1)黄河

(2)派、派遣(命令)

【解析】(1)“河”古代一般专指“黄河”;

(2)“使”在古代一般有两个常用义项(①名词,使者;②动词,派、派遣)根据句意,在此处应是“派、

派遣(命令)”的意思;

(3)联系课内《桃花源记》中“遂诣太守”中的“诣。可知本题中“轼诣武卫营”中“诣”的意思是“到”(或“往”“去”);

(4)联系课内《三峡》中“属引凄异”中的“属”,可知本题中“尾属于城”中的“属”是“连接”的意思。

26.【答案】(1)富人逃出城去,民心都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

(2)带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

【解析】翻译时注意语句的通顺。

27.【答案】从苏轼阻止富人出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的人;动员武卫营官兵协助守城——足智多谋:亲临一线,过家不入——以身作则,公而忘私,临危不惧;决不让洪水毁城——关爱百姓;

派官吏分堵以守。第(2)种足智多谋,善于指挥。

【解析】细读文章,注意从选文中找出人物相关的言行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用原文句子或自己的话概括事

例均可。

八、名著阅读

28.【答案】通过内心独白(或“心理描写”)的方式。保尔经历绝望(或“动摇”)到战胜软弱(或“战胜

自我”)的心理历程。

【解析】这段文字从“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到第③段的相关叙述,用“你”来跟自己说,通

过写内心独白即心理描写,从“冒牌的英雄主义”到“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写出保尔经历绝

望到战胜软弱的心理历程。

【考点】名著情节

29.【答案】保尔选择了从事文学创作(或“文学创作”“写作”)的道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保尔钢铁般的

意志、顽强奋斗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解析】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的内容,可知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选择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所经历的心路历程说明他是一个顽强奋斗、为理想而献身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