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专题十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

九年级化学 专题十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
九年级化学 专题十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

九年级化学专题十二物质的转化规律

一、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包括物质的鉴定和鉴别。

1、物质的鉴定:根据物质特有性质确定是否为该物质,一般须将被确定的物质的几个

组成部分(如阳离子、阴离子)一一检验山来,特殊离子的鉴定如下:

Ba2+和HN03 BAS04(白色沉淀)

(1)SO2-

4

(2)Cl- Ba2+和HN03 AgCl(白色沉淀)

(3)C032 H+ C02澄清石灰水CaC03(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4)NH4+ OH- NH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由红变蓝

① Zn H2 (可燃)

CO2澄清石灰水CaCO3(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② CO2-

3

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①无色酚酞试液由无色变红色

② Fe3+或Cu2+ Fe(OH)3(红褐色沉淀)或Cu(OH)2(蓝色沉淀)

2.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将组内各物质一一区分开来。

(1)方法:

①物理方法:据组内各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如:a.Na2S04溶液和CAS04溶液(颜色);

b.C02利NH3(气味);

c.浓H2S04与浓盐酸(挥发性);

②化学方法:利用组内物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a.酸碱性:借助紫色石蕊试液区分;

b.特殊离子(见1)的检验

(2)原则:

①不限定试剂和操作步骤的鉴别

②限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

③不用试剂通过自身鉴别,其特点:组内有特殊物质,如CuS04溶液呈蓝色。

④不用试剂确定鉴别顺序,其特点:先通过观察找出组内特殊物质,然后利用该物质去鉴别另外一种物质,以此类推。

⑤不用试剂通过组内物质两两混合的现象进行鉴别,解答该类题时应找现象多的物质。

⑥指定试剂,确定鉴别操作和原理。

例1:如何证明某化肥样品为硫铵?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审题与思路:硫铵即硫酸铵,它的化学式为(NH4)2S04,由NH4+和SO2-

构成,因而有两种方

4

法:

①加两种试剂:Ca(OH)2和BaCl2

(NH4)2SO4+Ca(OH)2=CaS04+2NH3 1+2H20

(NH4)2S04+BaCl2=BaS04+2NH4C1

②回一种试剂;Ba(OH)2

(NH4)2S04+Ba(OH)2=BaS04↓+2NH3↑+2H20

解答:见上

反三新活题训练A

1、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分别加入适量石灰水

B.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2、能证明甲烷是化合物的实验事实是( )

A.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B.甲烷燃烧后有水生成

C.甲烷燃烧后有C02生成

D.甲烷燃烧后有水和C02生成

3、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就能比较简便鉴别出来的是()

A.气体:H2、CO、C02

B.固体:CaC03、Na2C03,CuS04

C.固体:NaOH、NaCl、FeCl3

D.固体:NaCl、KN03、FeCl3

二、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1、原理:

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而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或提纯。

2、方法:

(1)物理方法:有过滤法和结晶法等。

(2)化学方法:

①原则:不增、不减、易分

②先除杂后干燥

③方法:有吸收法,转化法,溶解法,沉淀法,气化法,置换法等。

例2:怎样除去KN03溶液中含有多少量cuSO 4?

审题与思路:CuSO 4中Cu 2+、SO 2- 4,对KNO 3溶液而言都是杂质,因而既要除去Cu 2+

,又要除

SO 2- 4要除去SO 2-

4,选用Ba 2+作沉淀剂。考虑到Ba 2+要与CuSO 4,发生复分解反应,Ba 2+

,可能是

Ba(OH)2、Ba(NO 3)2或BaCl 2等可溶性物质。要除去Cu 2+

,可选用碱作沉淀剂。综合以上分析,可选用Ba(OH)2作沉淀剂。

解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将所得悬浊液过滤,滤液即为KNO 3溶液。

CuSO 4十Ba(OH)2=BaSO 4↓十Cu(OH)2↓

总结:除杂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试剂,并注意所加试剂的顺序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反三新活题训练B

1、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化锰混合物的方法,现在要从该实验反应后的残渣中分离得到氯化钾晶体(假定氯酸钾已反应完全),请将各步实验操作的名称填在下面括号里。

反应的残渣 液体和固体的混合物 稍浑浊的氧化钾溶液澄清。

的氯化钾溶液 成品。

2、按照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 A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B .铁粉和硫酸铜晶体 C .氧化钡和硫酸钾 D .二氧化硅和氧化钠

3、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其主要操作过程是

( )

A .加过量稀硫酸,加微热,过滤、洗涤

B .加强热或在空气中灼烧 c .加适量水,加微热、过滤、洗涤 D .加适量稀硫酸,加微热、蒸发、洗涤

三、物质的制备

在物质的制备过程中,须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理论上的可行性; 2.原料价廉易得; 3.设备简单,步骤简便; 4.尽量提高产品的纯度; 5.产品与杂质易行。

例3:以铜、蒸馏水、空气、硫酸、苛性钠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铜,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 )

步骤2

( ) 步骤1

( ) 步骤3

( )

步骤4

程式。

由转化磁系进行如F分析:

CuO+H20[Cu(OH)2难溶

Cu(OH)2 该反应不能进行]

Cu2+盐+OH-(可溶)→NaOH

H+CuO→Cu+O2

H2S04

解答:①2Cu十O2 △2CuO ②H2S04+CuO=CuS04+H20

③CuS04+2NaOH=Cu(OH)2↓+Na2S04

总结:在制备各类物质时需考虑一些常见规律,如九年级化学教标就归纳了金属、酸、碱、可溶性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有关反应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反三新活题训练C

1、按要求制取H20: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转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非基本类型反应:

2、下列制备氯化铜方法中,正确的是( )

A.铜和稀盐酸反应 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D.铜和稀硫酸反应后,再加稀盐酸

3、M元素是一种活动性强于氢的元素,它的氧化物M(OH)3都难溶于水,而MCl3和M(N03),均易溶于水。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直接反应制得MCl3的是( ) A.M(NO3)3B.M203+HCl

C.M+HCl D.M(OH)3+MgCl2

化学新课标活题测试卷十二

测试时间6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0×3分=30分)

1、下列物质中,与C0

2、C02、CuCl2、溶液、FeCl3溶液都能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现象的是( ) A.NaOH B.Ca(OH)2 C.H2S04 D.HN03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碳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完全分解后,欲从剩余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溶解、蒸发、过滤B.溶解、过滤、烘干

C.结晶、溶解、过滤D.溶解、烘干、过滤

3、用MgO、Mg、Mg(OH)2稀H2S0

4、CuS04溶液五种物质两两进行反应,能得到MgSO4的方法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4、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2-

3

B.某溶液中增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

4

c.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

D.某溶液中加入AgN03溶液有白色的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5、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SO2-

4

B.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此固体一定是金属

c.氧化钠晶体不导电,说明氧化钠晶体中不含离子

D.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6、用一种试剂鉴别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试剂是( )

A.氯化钡溶液B.紫色石蕊试液

C.硝酸银溶液D.无色酚酞试液

7、食盐中含有的泥沙,进行的第—步操作是( )

A.溶解 B.过滤 C.洗涤 D.蒸发

8、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根据下表中给出的相互反应的现象记录,推断a、b、c、d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盐酸、硫酸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c.碳酸钠溶液、硫酸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

D.氯化钡溶液、盐酸、碳酸钠溶液、硫酸溶液

9、可把下表中每一组气体物质分别区分开来的共同方法是( )

A.滴入澄清石灰水B.滴入酚酞试液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D.插入燃着的木条

10、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相互转化时,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a(OH)2=CaC03 B.NaOH=Na2S04

C.C=C02 `D.KCl=KN03

二、有空来做做(每空1分,共22分)

1.不用试剂鉴别下列各组物质,请确定它们的鉴别出来的顺序

(1)①NaOH,②BaCl2,③FeCl3,④KN03,⑤(NH4)2S04(溶液)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2)①NH4Cl,②CuS04,③NaOH,④NaCl(溶液)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2.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适量的碳酸钙、炭粉、氧化铜、氧化铁中一种或几种物质如下实验:

(1)取其样品,高温,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把足量稀盐酸滴入(1)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残渣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则混合物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为,肯定含有的物质为。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接着应进行的操作。

3、在牙膏中常加入一种细微的粉末一轻质碳酸钙,以增大摩擦力,提高洁齿效果。石灰石经过煅烧、溶解、通过C02,过滤、干燥,就可得到轻质碳酸钙。写出制取轻质碳酸钙过程中各反应化学方程式:

(1)

(2)

(3)

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以及制造各种铜的化合物时,都要应用硫酸铜。某工厂用硫化铜(CuS)制硫酸铜,拟选择两个方案。

方案①:CuS是在硫杆菌(催化剂)的作用下跟空气中的0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S04。

方案②:2CuS+302燃烧2SO2,CuO+H2S0=CuS04+H20。

(1)请你写出方案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两个方案中选 (填“①”、“②”)更合理,理由是。

5、某溶液含有Cu(N03)2、AgN03、Ba(N03)2三种溶质,为使上述物质阳离子分步沉淀出来,现有①Na2C03溶液、②稀盐酸、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试剂,滤出一种沉淀,你认为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

6、请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

(1)氢气中含有多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选用。

(2)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多少量硫酸铜,可选用。

(3)氢氧化镁中含有多少量硫酸钠,可选用。

7、下图是九年级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示意图。其中A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乙是一种碱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为蓝色沉淀,则A为,甲可能为;写出A跟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阅读简答题(共10分)

1、阅读下列短文:

小红参加化学课外小组活动,练习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其配制过程是:称取2g胆矾放入A容器中,再加水180mL,搅拌后完全溶解制成硫酸铜溶液;在B容器中加2g生石灰,先加少量水搅拌,使生石灰变成熟石灰,再加20mL水搅拌,配成石灰乳。将硫酸铜溶液慢慢地倒入石灰乳中,同时不断搅拌,即成农药波尔多液。

根据以上配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选用的A容器是轻巧、耐用的铝制容器,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写出B容器内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

(2)在配制过程中,小红需要用到哪些仪器?请写出仪器对称?

(3)在配制过程中,小红需要用到哪些仪器?请写出仪器名称?

2、在军事术语上把核潜艇在海里的连续航行叫长行。为保证长时间潜行,在潜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化学再生装置。制氧气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使过氧气纳(Na20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④加热氧化汞。其中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哪一种?与其他几种方法比较,该方法有哪些优点?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四、推断题(1小题6分,2小题13分,共19分)

1.甲、乙两组离子,甲组有Na+、Ba2+、A13+、F e+,乙组有C1—、OH—、CO32—、SO2—4,A、B、

c、D四种化合物都由甲、乙两组中各一种离子构成(同种离子可重复出现在不同物质之中)

①A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

②B溶于水,溶液显碱性,若向B溶液中加入Na2S04溶液,则产生A。

③c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若向c中加入B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若加入盐酸,沉淀仅部分溶解。

④D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加入B也有白色沉淀,沉淀溶于盐酸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

A、B、C、D各为何物质?

2.现有A、B、C、D、E、F、G、H、I九种常见物质,能发生如F反应:

①A(溶液)+CuC12(溶液)→B↓)(蓝色)+C

②C(溶液)+D(溶液)→E↓(白色)+F

③F(溶液)+NaOH(溶液)→G↓(红褐色)+H

④H(溶液)+AgN03(溶液)→I↓ (白色)+NaN03

(1)推断这九种物质的化学式:

A ,

B ,

C ,

D ,E

P ,G ,H ,I 。

(2)按顺序巧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 ④ 。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3分)

1.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废液中回收铜,得到的铜样品中含有少量的铁粉。为 测定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按下述两种方案分别进行实验。

方案一

:铜样品

过滤,将得么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

方案二: 铜样品 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

(1)请写出两个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方案一反应进行完毕时的现象是 。

(3)用上述方案进行实验都 (填“能”或“不能”)测得样品铜的质量分数,理由是 。

2、碳酸铵[化学式:(NH 4)2CO 3]可用作氮肥。在试管中加热碳酸铵能生成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氨气(化学式:NH 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猜想另外两种生成物是什么物质,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将有关内容填在下表中)。 现有含少量不溶性质的CuO 样品10.6g ,向其中加入92g 稀硫酸微热,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过滤,洗涤,留在滤纸上的不溶性质杂质经干燥后,称其质量为2.6g ,并得到CuS04溶液(滤液)。求:

(1)样品中CuO 的质量:

(2)反应后得所得CuS0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专题十二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C 5.D

6.B 7.A 8.B 9.A 10.B 二、1、(1)⑧①⑤②④ (2)②③①④

加入过量稀盐酸 加入过量硫酸铜熔液 充分反应 充分反应

2、CuO,CaC03,Fe203和木炭;取原固体混合物,一定量于试管中,向试管中

加入几滴盐后有气泡产生,即可证明原固体中含CaC03。

3、(1)CaC03 △CaO+C02↑

2

(3)Ca(OH)2=CaC03↓十H20

4、(1)CuS+202硫杆菌 CuS04

(2)①,S02,使空气被污染。

5.②③①

6.(1)水 (2)氢氧化饮 (3)水

7.(1)CuO H2S04(或HCl) CuO+H2SO4=CuS04+H20

(2)Fe203 NaOH FeCl3+3NaOH=Fe(OH)3↓+3NaCl

三、1.(1)不对 2Al+3CuS04=A12(SO4)3+3Cu

(2)CaO+H20=Ca(OH)2

(3)烧杯、量筒、玻璃棒、托盘大平

2、③,操作简便易行,不需消耗热能和电能,C02和O2组成内循环。

Na202+2C02=2Na2C03+02

四、1.A, BaS04 B, Ba(OH)2 C,A12(SO4)3 D,Na2C03

2.(1)①Ba(OH)2+CuCl2=Cu(OH)2↓+BaCl2

②3BaCl2+Fe2(SO4)3=3BaS04↓+2FeCl3

③FeCl3+3NaOH=Fe(OH)3↓+3NaCl

④NaCl+AgN03=AgCl↓+NaN03

五、1.(1)Fe+2HCl=FeCl2+H2↑ Fe+CuS04=FeSO4+Cu

(2)溶液中无气泡产生

(3)不能反应前没有对样品进行称量

2题:

(完整版)初中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

第七讲 物质的相互转化 【知无巨细】 知识点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__化合物__,如: S +O 2=====点燃__SO 2__,C +O 2=====点燃__CO 2__,C +2S=====△__CS 2__ 3.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__酸__,如: CO 2+H 2O===__H 2CO 3__ SO 2+H 2O===__H 2SO 3__ SO 3+H 2O===__H 2SO 4__ 4.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成相应的氧化物:H 2CO 3=====△__H 2O +CO 2↑__ 例1:下列现象中,可以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是 ( ) A .燃烧更旺 B .发出白光 C .放出大量的热 D .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解析: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等不能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能够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 故选D . 例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 .棉线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解析:A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但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 、棉线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等蛋白质材质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初中化学物质转化关系图

一、初中化学物质的转化关系 1、氧气、氧化物、酸、氢气、水 H2O KMnO4↘↓↑↗CO、CO2 ↗SO2H2SO4 H2O2→O2→P2O5+ Mg Al Zn Fe→H2→H2O ↘MgO HCl KClO3↗↓↘Al2O3 Fe3O4 % 2、碳与碳的化合物 3、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 + CO2↗Na2SO4 →BaSO4↓(白) NaOH →Na2CO3 →CaCO3↓(白) (变质)↘NaCl →AgCl↓(白) 4、含钙化合物的关系: ; ↙↗―――――――↘↖ CaCO3→CaO→Ca(OH)2→CaCl2 ↖CO2↙ 5、氧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钡 ↗BaCl2→BaSO4↓(白) BaO →Ba(OH)2↗ ↘+ CuS O4 , ↘Cu(OH)2↓(蓝) 6、硫酸铜、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CuO ↗CO2 ↙↘Ca(HCO3)2 →CaCO3→CaO →CuSO4→Cu ↘H2O

↗Na2CO3↗NH3 → NaHCO3 →CO2NH4HCO3→H2O … ↘H2O →H2CO3↘CO2 →H2CO3 7、铝、镁、锌、铁、铜及其化合物 ↗ZnSO4↖↗AlCl3↖ Zn →ZnO Al →Al2O3 ↘ZnCl2↙↘Al2(SO4)3↙ Fe Al ↗MgCl2↖↙﹉﹉﹉﹉↗CuCl2↘↖. Mg →MgO Cu←→CuO Cu(OH)2↘MgSO4↙↖____↘CuSO4↗↙ Fe Al ↙FeCl3↖ C CO H2Mg Al↗FeSO4 Fe(OH)3 Fe2O3←――――→Fe ↖Fe2(SO4)3↙O2H2O ↘FeCl2 8、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即注明必要的反应物、反应条件) CO2 CO C或O2 O2H2O H2O2 Al2O3AlCl3 Al CuO CuSO4 ; Cu ⑴⑵⑶⑷ MgO MgSO4 & Mg Cu H2 Fe CaO Ca(OH)2 CaCO3 CaCl2Ca(OH) 2 CaCO3《 CaCO3Na2CO3 CO2 · CO2 NaOH Na2CO3 CO2O H2O NaOH NH4Cl NH3 ⑼⑽⑾⑿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二升初三化学第1次课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1、化学引入(生活常识与化学对接)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一部分认识化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 2.记忆重点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与名称的准确对应(技巧的讲授) 教学过程 1.虽然对于化学比较陌生,不清楚化学到底是研究什么,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化学现象。先讲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1)食醋除鱼刺(化学符号,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2)食醋除水垢 2.化学与生活联系,生活处处有化学,但是化学究竟是什么,它究竟研究一些什么,回到前面讲的物质之间反应从而引出化学研究的是物质,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研究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创造新物质。 阅读下面的资料深入的理解化学(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化学并非从一开始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化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远古时候,人们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抗争时,发现了火。对火的利用,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铜,又通过炼铜,制得了很多青铜器。再后来,人们又发展到了炼铁,烧瓷,制陶,染布,酿酒等等,但是人们一直都是在使用化学,却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并没有了解。 直到近代18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是英国的道尔顿,一位是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他们经过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和分子是极其微小的微观粒子,我们只有借助高精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但是通过这两位科学家的结论,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分子是会破裂的,但原子不会,而原子又可重新组成形成新的分子。这个就像我们在堆积木。每个小木块是不会再被切分的,但是小木块组成的图形我们是可以拆开,也可能组合成其他图形的。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听说到“补铁、补锌、补钙”,铁、锌、钙,我们在化学上称其为元素,物质就是由元素组成的。但是就像英文单词一样,虽然有成千上万个英文单词,但是却只有26个英文字母,只是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化学物质成千上万,组成它们的元素也只有100多种,这些在我们将来都会细致学习。 我们来看,鸡蛋壳、贝壳、大理石,三个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联系的物质,在化学上它们就有联系,组成它们的元素中都含有钙,而且这种物质在化学上我们称为碳酸钙。同学们有时吃的钙片,也是碳酸钙。 还有,像我们熟悉的,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 O 2),呼出的是~(CO 2 ), 还有我们常喝的水(H 2 O),这些英文符号是我们将来会学到的,从这些符号我们也能看出,它们都含有O,在化学上表示的是氧元素。 可见,相同的组成,也会形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的元素,更会相互组合,形成丰富的物质世界。 其实,对于元素的发现和认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869年,俄国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很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就是我们书后的附表,我们将来还会对它进入细致的学习,到时候再看这张表就不再像看天书啦~这张小小的表格中蕴涵了丰富的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分类地来学习物质的性质,这样就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分类的思想,在我们化学学习中是很重要的,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留心总结。规律,说白了就是张法,每个人的学习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资料填空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初中测试练习题 含答案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B.酒精用作燃料 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 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 4.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6.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大米霉变C.灯泡发光D.铁钉生锈 7.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C.白玉为床,金作马D.伐薪烧炭南山中 8.下图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橙子做成罐头B.凉拌西红柿C.大豆制作成酱豆D.玉米熬制成粥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9.下列物质都是常见的物质,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鉴别它们的方法. (1)水和汽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糖和食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和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碘、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收二氧化氮 B、从粗盐制精盐 C、工业上用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 D、二氧化碳溶于水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晶体经加热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 B、铁在温度1535℃时变成铁水 C、焦炭跟氧化铁混合经高温加热最后有铁水生成 D、蒸气锅炉爆炸 3、下列是描写事物的一些诗句,其中可能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引自《红楼梦》) B、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引自《红楼梦》)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引自明朝—于谦词) D、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引自毛泽东诗词) 4、生活中的下列实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牛奶变酸 C、铜器生锈 D、木柴燃烧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淇淋融化 B、干冰升华 C、水结成冰 D、钢铁生锈 6、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物质 D、臭氧与氧气完全相同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汽油挥发 C、食物腐烂 D、湿衣服凉干 E、石蜡熔化 F、点燃煤气 G、弯曲电线 H、剩饭变馊 I、高梁酿酒 J、灯泡发光 K、瓦斯爆炸 L、空调制冷 M、火山爆发 N、酸雨形成 O、苹果腐烂 P、露水消失 Q、海水晒盐 8、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完整版)初中化学物质三角转换

初中化学物质转化 关系归纳---三角转 换 石灰三角及转化: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氧三角 2H2O2MnO22H2O+O2↑ 2H2O通电2H2↑+O2↑ 2H2+O2点燃2H2O 碳三角 2C+O2点燃2CO 2CO+O2点燃2CO2 C+O2点燃CO2 C+CO2高温2CO 铁三角 2H2O+2Fe+3O2缓慢氧化2Fe2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Al+FeCl3==AlCl3+Fe 2Fe+2Cl3点燃2FeCl3 铜三角 2Cu+O2加热2CuO H2+CuO△Cu+H2O CuO+H2SO4==CuSO4+H2O Cu+HgSO4==CuSO4+Hg 酸三角

H2SO4+BaCl2==BaSO4↓+2HCl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NO3)2==BaSO4↓+2HNO3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碱三角 Ca(OH)2+Na2CO3==CaCO3↓+2NaOH 2NaOH+CuSO4==Cu(OH)2↓+Na2SO4 Ca(OH)2+CuSO4==Cu(OH)2↓+CaSO4 Ca(OH)2+(NH4)2SO4==CaSO4+2H2O+2NH3↑ 盐三角1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盐三角2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l2+2AgNO3==2AgCl↓+Ca(NO3)2 CaCO3+2HNO3==Ca(NO3)2+H2O+CO2↑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题答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题答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题目及答案 1.(浙江嘉兴中考)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A、C、D 选项都是化学变化,只有B项是物理变化,所以B项与其他三项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B 2.(山东济宁模拟)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 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路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是化学性质,①③没发生化学变化,②④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B 3.(经典回放)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酸败 B.冰雪融化 C.试管破裂 D.干冰升华 思路解析: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为物理变化。

答案:A 4.(湖北黄冈中考)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烛成灰 D.滴水成冰 思路解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标准: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花香四溢体现的是分子的运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C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③水果腐烂后 发出难闻的气味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⑤农田里 烧麦沤肥,浓烟冲天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B 6.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下列生产、生活实例不是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A.电厂以煤为燃料,进行火力发电 B.人维持体温和生命活动所 需要的能量 C.三峡大坝建成发电 D.利用炸药开山炸石和拆除危旧建筑 答案: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该物质的气体,这种变化属于() A. 一定是化学变化 B. 一定是物理变化 C.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 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 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易挥发 B. 具有可燃性 C. 熔点?114℃、沸点78℃ D. 具有特殊香味 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 发出强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镁条减少 D. 有白色固体生成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降雨 B. 水分蒸发 C. 煤的分解 D. 药品研碎 6.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 是 A. 制作石器 B. 烧制陶瓷 C. 粮食酿酒 D. 使用火药 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还原性 B. 状态 C. 硬度 D. 导电性 8.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容易分解而成为白色的硫酸铜,工业上精炼铜、 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 物理性质 B. 化学性质 C. 制法 D. 用途 9.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金刚石切玻璃 B. 氢气冶炼金属 C. 天然气作燃料 D. 稀硫酸除铁锈 10.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金属铜能导电 C. 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11.太和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著名的汉族小吃,也是面食代表之一。下列制作板面过程 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擀面 B. 切条 C. 扯面 D. 煮面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 天然气用作燃料 D. 氧气用于气焊 13.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白菜腐烂 B. 煤气燃烧 C. 轮胎爆炸 D. 牛奶变酸

初三化学三角转换

初中化学重点复习系列7-化学转换三角及推断 一、三角转换 1、氧三角 2H2O2MnO22H2O+O2↑ 2H2O通电2H2↑+O2↑ 2H2+O2点燃2H2O 2、碳三角 2C+O2点燃2CO 2CO+O2点燃2CO2 C+O2点燃CO2 C+CO2高温2CO 3、钙(石灰)三角及转化: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4、铁三角1

2H2O+4Fe+3O2缓慢氧化2Fe2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CO高温2Fe+3CO2 Al+FeCl3==AlCl3+Fe 2Fe+3Cl2点燃2FeCl3 5、铁三角2(Fe3O4可以写成Fe3O4?Fe3O4)3Fe+2O2点燃Fe3O4 Fe3O4+4CO高温3Fe+4CO2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Zn+FeCl2==ZnCl2+Fe Fe+2HCl==FeCl2+H2↑ 6、铜三角 2Cu+O2△2CuO H2+CuO△Cu+H2O CuO+H2SO4==CuSO4+H2O

Fe+CuSO4==FeSO4+Cu Cu+Ag2SO4==CuSO4+2Ag 7、酸三角 H2SO4+BaCl2==BaSO4↓+2HCl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NO3)2==BaSO4↓+2HNO3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8、碱三角 Ca(OH)2+Na2CO3==CaCO3↓+2NaOH 2NaOH+CuSO4==Cu(OH)2↓+Na2SO4 Ca(OH)2+CuSO4==Cu(OH)2↓+CaSO4 Ca(OH)2+(NH4)2SO4==CaSO4+2H2O+2NH3↑9、盐三角1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SO4+BaCl2==BaSO4↓+2NaCl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相关知识要点】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解题思路方法】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方法 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 B.高粱酿酒 C.轮胎爆炸 D.金属导电 解题思路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本质特征进行逐项分析。 解高粱酿酒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分离液态空气是物质的状态变化,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承受不了过大的内部压力而发生的破碎,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均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B。 说明本题易错选C,原因是没有弄清爆炸的实质。爆炸可分以下三类:①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②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③核反应引起的爆炸,如氢弹、原子弹的爆炸。 例2 以下现象,一定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A.褪色 B.发光发热 C.潮解 D. 风化 解题思路抓住能表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才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褪色和发光发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被木炭吸附而褪色,电灯在通电时发光发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潮解是指某些固体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在固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由于固体本身的成分并没有改变,应属于物理变化。风化的本质是结晶水合物的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D。 例3 下列各种制备方法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工业制氢气;实验室制氢气 C.工业以CO2制干冰;实验室以水制冰 D.工业开采金刚石;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 解题思路通常情况下,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如:水、氧气、氮气、某些矿石等),工业上均用物理变化的方法制取;自然界不存在或存在很少、难以提取的物质,工业上常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制取;而在实验室里,常用气体的制取一般采用化学变化的方法。 解 A.工业制氧气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由于氧气本来就是空气中存在的物质,把它分离出来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常用KClO3、KMnO4或H2O2分解的化学变化方法。B.工业制氢气常用碳与水蒸气反应的方法,实验室制氢气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均是化学变化。C. 工业以CO2制干冰和实验室以水制冰都只发生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均是物理变化。D.工业开采金刚石是物理变化方法;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由于反应物石墨中的碳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了新物质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A、D。 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新物质”是指原物质中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的物质,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就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辨析方法 例4 在以下叙述中: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 解题思路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①中所叙镁的性质,只能在②中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④中所叙石蜡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在③中的物理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解答案为:③;②;④;①。 说明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所进行着的一个过程,两者在文字叙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性质时,一般用“能”、“易”、“可以”、“具有”等词。 3.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例5 下列记录的普通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 B.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 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 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 解题思路根据自己亲历的对普通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观察,可知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不会下沉。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 解答案为:B。 例6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产生大量的白烟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固体氧化镁 解题思路现象一般是指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觉到的事物的表面状态,在化学实验中常伴随的是颜色的变化或气泡的产生,或沉淀的生成等,至于气体沉淀等生成物是什么,单凭现象是不能确定的。本题中,“生成固体氧化镁”

初中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完整版

初中化学物质的相互转 化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七讲物质的相互转化 【知无巨细】 知识点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__化合物__,如: S+O 2===== 点燃 __SO 2 __,C+O 2 ===== 点燃 __CO 2 __,C+2S===== △ __CS 2 __ 3.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__酸__,如: CO 2+H 2 O===__H 2 CO 3 __ SO 2 +H 2 O===__H 2 SO 3 __ SO 3 +H 2 O===__H 2 SO 4 __ 4.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成相应的氧化物:H 2CO 3 ===== △ __H 2 O+CO 2 ↑__ 例1:下列现象中,可以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是 ( ) A.燃烧更旺 B.发出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解析:燃烧更旺、发出、放出大量的热等不能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生成使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能够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 应.故选D. 例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棉线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但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棉线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等蛋白质材质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例3:单质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可能为(填序号)__③__。 ①氧气②水③碳酸 (2)若X为CaCO 3 ,写出图中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CO→CO 2 :__ ; ②CaCO 3→CO 2 :__ _或__ _。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 为了帮大家提高地理成绩,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铝压成铝箔、抽成铝线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同时还发生能量变化。化学变化常伴有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 3.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蜡的熔化等物理变化。【例题1】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灯通电后发亮 B.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C.食物腐败 D.电热棒工作时发热 【解析】因为化学变化常伴有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化学变化,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生成其他物质。在A、B、D的变化前后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因此它们都属于物理变化。而C的食物腐败是由于食物与空气等发生了反应,变成了其他的物质而不能食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区别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判断 直接或由仪器间接观察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可判断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判断其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如受热是否易分解)等 【例题2】阅读以下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的化学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 物质的转化

【物质的转化】 一.经典回顾: 1(2015武汉).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X 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 .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 .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2. (2016武汉)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 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 B .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 C .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D .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 二.提高训练 1 .(荆州)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 ) A .Na 2CO 3→NaCl→NaNO 3→NaOH B .C→CO→CO 2→Na 2CO 3 C .Cu→CuO→CuSO 4→Cu(OH) 2 D .CaCO 3→CaO→Ca(OH) 2→NaOH 2.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③ D .①②③ 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 应)下列符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

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 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 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5(双选题).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 五种物质.存在如图 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问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 .X 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 .Y 一定是稀盐酸 C .N 转化为铁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D .X 、Y 、M 两两之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6. 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右图中甲、 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资,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 当甲为氯化铵时,X 可以为氢氧化钾 B. 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 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 C. 当X 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D. 当X 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7.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 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 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 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 、NaOH 、CO 2 B .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 .当乙为NaOH 时,它可由Ca(OH)2与Na 2CO 3反应生成 D .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8.已知A 、B 、C 、D 、E 五种物质中都含有人体含量最多的 一种金属 元素,其中A 是单质,B 、C 含有两种元素,D 、E 含有三种元素,反 应⑤是放热反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 A .E 是碳酸钙 B .反应④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反应③可以由多个化学反应实现 D .反应②为吸热反应 9. 如图五个圆圈代表的五种物质分别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某一种,它们之间的 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 (a 、b 、c 、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有关现象及反应类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X M Y 铁 N

初中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

初中化学物质的相互转化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第七讲物质的相互转化 【知无巨细】 知识点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2.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__化合物__,如: S+O 2===== 点燃 __SO 2 __,C+O 2 ===== 点燃 __CO 2 __,C+2S===== △ __CS 2 __ 3.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__酸__,如: CO 2+H 2 O===__H 2 CO 3 __ SO 2 +H 2 O===__H 2 SO 3 __ SO 3 +H 2 O===__H 2 SO 4 __ 4.不稳定的酸受热分解成相应的氧化物:H 2CO 3 ===== △ __H 2 O+CO 2 ↑__ 例1:下列现象中,可以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是 ( ) A.燃烧更旺 B.发出白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解析:燃烧更旺、发出、放出大量的热等不能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生成使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能够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 应.故选D. 例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棉线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但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棉线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羊毛等蛋白质材质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例3:单质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可能为(填序号)__③__。 ①氧气②水③碳酸 (2)若X为CaCO 3 ,写出图中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CO→CO 2 :__ ; ②CaCO 3→CO 2 :__ _或__ _。

九年级化学 专题十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

九年级化学专题十二物质的转化规律 一、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包括物质的鉴定和鉴别。 1、物质的鉴定:根据物质特有性质确定是否为该物质,一般须将被确定的物质的几个 组成部分(如阳离子、阴离子)一一检验山来,特殊离子的鉴定如下: Ba2+和HN03 BAS04(白色沉淀) (1)SO2- 4 (2)Cl- Ba2+和HN03 AgCl(白色沉淀) (3)C032 H+ C02澄清石灰水CaC03(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4)NH4+ OH- NH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由红变蓝 ① Zn H2 (可燃) CO2澄清石灰水CaCO3(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② CO2- 3 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①无色酚酞试液由无色变红色 ② Fe3+或Cu2+ Fe(OH)3(红褐色沉淀)或Cu(OH)2(蓝色沉淀) 2.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将组内各物质一一区分开来。 (1)方法: ①物理方法:据组内各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如:a.Na2S04溶液和CAS04溶液(颜色); b.C02利NH3(气味); c.浓H2S04与浓盐酸(挥发性); ②化学方法:利用组内物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a.酸碱性:借助紫色石蕊试液区分; b.特殊离子(见1)的检验 (2)原则: ①不限定试剂和操作步骤的鉴别 ②限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 ③不用试剂通过自身鉴别,其特点:组内有特殊物质,如CuS04溶液呈蓝色。 ④不用试剂确定鉴别顺序,其特点:先通过观察找出组内特殊物质,然后利用该物质去鉴别另外一种物质,以此类推。 ⑤不用试剂通过组内物质两两混合的现象进行鉴别,解答该类题时应找现象多的物质。 ⑥指定试剂,确定鉴别操作和原理。 例1:如何证明某化肥样品为硫铵?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最新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三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举例:在自然界存在的变化:①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水;②钢铁生锈; ③煤的燃烧;④食物的腐烂等。 引入:变化可分为两类: 一、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本质) 演示并注意下列变化的特点:1、胆矾的研碎;2、水的沸腾。 说明:什么样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通常指物质的形状或大小或状态的改变。(帮助判断) 举例:汽油的挥发、蜡烛的熔化、气球爆炸、石灰石粉碎等。 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本质) 常伴随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还有能量的改变,常表现为热量的改变。 举例:木柴的燃烧、镁条的燃烧等。 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溶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四、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举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蔬菜腐烂 B.面包发霉 C.灯泡通电后发亮 D.菜刀生锈2、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3、我们祖国有着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古诗句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气体逸出B.有放热和发光现象产生

最新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水的沸腾; 将蓝色块状的胆矾磨成粉末;汽油、酒 精挥发;铁水铸成 木柴燃烧; 铁的生锈;往石灰 石中加盐酸有气体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融化物理变化同时 蜡烛燃烧化学变化发生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物理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物理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

初三化学物质转化

初三化学方程式按元素归类总结 其中部分【金属碱性氧化物】和部分【非金属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含氧酸盐】,如CaCO3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点燃 ====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点燃 ====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点燃 ====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 ====2CO 现象:燃烧 4P+5O2点燃 ====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3Fe+2O2点燃 ====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点燃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MnO2 ====2H2O+O2↑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HgO △ ====2Hg+O2↑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MnO2 ====2KCl+3O2↑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 △ ====K2MnO4+MnO2+O2↑现象:同上, 氢: 2H2+O2点燃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现象:有气体生成 △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高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