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材料内容及格式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材料内容及格式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材料内容及格式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材料内容及格式

材料内容:

1、封面(使用统一格式)

2、目录(至少二级目录)

3、正文(包括五大部分(1)选题意义;(2)研究现状;(3)研

究性学习成果;(4)研究不足和下一步研究设想;(5)研究心得体会”)

4、附录(包括参考文献、调查数据、活动照片等)

附件1:封面

湖南女子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报告题目:

小组成员:

所在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湖南女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年月

附件2:目录

目录

目录四号宋体,到二级目录即可,建议采用自动生成目录。

自动生成目录方法(以word2003为例)

要能够自动生成目录,还需要在文章中将相关标题设置成“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

附件3:研究报告正文

研究报告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一、选题意义(小三黑体,1.25倍行距)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二、研究现状(小三黑体,1.25倍行距)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三、研究性学习成果内容(小三黑体,1.25倍行距,居中)摘要:(300字)小四号宋体,1.25倍行距

关键词:3-5个,小四号宋体,1.25倍行距

1.XXX(一级标题,小三黑体,1.25倍行距)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1.1.XXXX(二级标题,四号黑体,1.25倍行距)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1.1.1.XXXX(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加粗,1.25倍行距)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2.XXX(一级标题,小三黑体,1.25倍行距)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2.1.XXXX(二级标题,四号黑体,1.25倍行距)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2.1.1.XXXX(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加粗,1.25倍行距)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四、研究性学习成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设想(小三黑体,

1.25倍行距)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五、研究性学习成果心得体会(小三黑体,1.25倍行距)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

附件4:附录

[参考文献] (小三黑体,1.25倍行距)

正文,小四宋体,1.25倍行距,格式范例如下:

一: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1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1996.468.

四: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2]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

学,2013.

五: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六: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如:[4]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EB/OL],1998-08-16/1998-10-01.

[与研究报告相关的材料](调研表、统计数据、图片资料等)

党员谈心谈话记录76730

支部名称: 谈话人党内职务单位职 务 谈话对象党内职务单位职 务 谈话时间谈话地点

谈话内容 支部名 称: 谈话人****党内职务单位职 务 谈话对象****党内职务单位职 务 谈话时间谈话地点

谈话内容****:你在本职工作上能兢兢业业,严谨认真,乐于助人,与同事相处融洽,工作上有困难请及时提出。 ****:好的。 ****:班子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八项规定”中存在 何问题,有何意见建议? ****:有部分职工不了解班子“两个责任”清单,我觉得还是宣传和 重视不够,应该加强,开会时多强调,接受职工监督。 ****:好的,你提出的建议非常好。对班子或者班子成员工作的意见 建议。 ****:我觉得我们工作安于现状,求完成任务,创新意识较差。班子 要带头克服松懈心理和懒散情绪,牢固树立与时俱进思想和敢于担当 意识,敢闯敢干,勇于担当,迎难而上。 ****:好的。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希望你继续努力、带头履职,继 续为疾控工作努力。 ****:好的,我今后一定努力。 支部名

称: 谈话人****党内职务单位职 务 谈话对象****党内职务单位职 务 谈话时 间 谈话地点 ****:班子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八项规定”中存在何问题, 有何意见建议? ****:落实“两个责任”是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和必须种好的“责任田”,建 议我们班子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要加强责任担当,切实做到不松 手、不甩手、不缩手。一把手要敢管敢抓,主动作为。 ****:好的,你提出的建议非常好。对班子或者班子成员工作的意见建 议。 ****:对理论武装重视不够,对党的理论和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学习 不系统、不全面,被动学习多,主动学习少;上面要求学的学习多,

实验项目建筑材料可燃性能的测定实验实验报告全解

实验项目建筑材料可燃性能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目的:依据国家标准测判定建筑材料是否可燃及测定其燃烧时间 实验原理:将尺寸标准试样夹在实验仪器上,火焰倾斜度为45度,高度约2厘米,用测量工具确定点火装置的位置,点火燃烧。 二、实验内容 测定帆布、纸板、地垫、泡沫板等几种建筑材料能否燃烧,以及其开始燃烧的时间(若有滴落现象,还需测定其滴落时间)。 三、实验仪器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仪 3.1试验室 环境温度为(23士5)℃,相对湿度为(50士20)%的房间。 注:光线较暗的房间有助于识别表面上的小火焰。 3.2燃烧箱 燃烧箱(见图1)由不锈钢钢板制作,并安装有耐热玻璃门,以便于至少从箱体的正面和一个侧面进行试验操作和观察。燃烧箱通过箱体底部的方形盒体进行自然通风,方形盒体由厚度为1.5 mm的不锈钢制作,盒体高度为50 mm,开敞面积为25 mm×25 mm(见图1)。为达到自然通风目的,箱体应放置在高40 mm 的支座上,以使箱体底部存在一个通风空气隙。如图1所示,箱体正面两支座之间的空气隙应予以封闭。在只点燃燃烧器和打开抽风罩的条件下,测量的箱体烟道(如图1所示)内的空气流速应为(0.7士0.1)m/s。 燃烧箱应放置在合适的抽风罩下方。 3.3燃烧器 燃烧器结构如图2所示,燃烧器的设计应使其能在垂直方向使用或与垂直轴线成450角。燃烧器应安装在水平钢板上,并可沿燃烧箱中心线方向前后平稳移动。 燃烧器应安装有一个微调阀,以调节火焰高度。 3.4燃气 纯度≥95%的商用丙烷。为使燃烧器在45°角方向上保持火焰稳定,燃气压力应在10 kPa~50 kPa范围内。 3.5试样夹 试样夹由两个u型不锈钢框架构成,宽15 mm,厚(5士1)mm,其他尺寸等见图3。框架垂直悬挂在挂杆(见4.6和图4)上,以使试样的底面中心线和底面边缘可以直接受火(见图5~图7)。 为避免试样歪斜,用螺钉或夹具将两个试样框架卡紧。 采用的固定方式应能保证试样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会移位,这一点非常重要。 注:在与试样贴紧的框架内表面上可嵌入一些长度约1 mm的小销钉。 3.6挂杆 挂杆固定在垂直立柱(支座)上,以使试样夹能垂直悬挂,燃烧器火焰能作用于试样(见图4)。 对于边缘点火方式和表面点火方式,试样底面与金属网上方水平钢板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分别为(125士10) mm和(85士10)mm。

谈心谈话记录表范文10篇

谈心谈话记录表范文10篇 谈心谈话记录表范文(一): 时间: 地点:校长办公室 参加人员:姚校长、赵副校长、徐副校长 资料:讨论学校班子建设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使之成为一支勤奋学习的团队,一支凝心聚力的团队,一支求真务实的团队,一支勤政廉洁的团队,一支勇于创新的团队,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是我校班子建设的目标。围绕这样的目标,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提升六个“力”,并做到一、二、三、四。 一、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凝聚力 央视有则精辟的公益广告语:“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的确,从数学的角度,1+1=2,但若从向心与离心的角度看,1+1能够》2,也能够《2,学校领导班子是否具有凝聚力决定了一个团队合力的强弱。因为全校师生凝聚力的源泉来自于领导班子的凝聚力。 以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把学校领导班子凝聚在一齐,校兴我荣,一荣俱荣,在提升学校的同时也成就了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 二、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升战斗力

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的战斗力可能胜过一只绵羊带领一群狮子的战斗力。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军。学校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决定了整个教师队伍战斗力的水平。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透过种种历练,个个成为虎狮将帅,既有作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又有作为条线领导的管理才能;既能独挡一面,又能团结共力;既有处理常规的协调行动潜力,又有应付突发事件的果断处理潜力。 三、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升感召力 学校领导班子的感召力来自班子成员的人格魅力。无论是校长还是副校长,与普通教师仅有职责与义务的分工不一样,没有人格的不平等。班子成员的人格魅力源自“人”重于“物”的价值观,源自“情感与制度”并重的管理观。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把精力放在为师生干实事上,而不放在树立自我形象上;把精力放在让师生充分得到实惠上,而不放在追求表面文章上;把精力放在谋求工作实效上,而不 放在攀比口号上;把精力放在解决紧迫难题上,而不放在图急功近利上。责在人先,利在人后,以身作则,廉洁自律,率先垂范,感召师生。 四、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学习力 学习是提升自我的手段,更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必需。透过学习,日有所进,才能与时俱进。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试用)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连理工大学 年月日

实验目录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2学时)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2学时)实验三 Sn-Pb二元平衡相图测试(2学时)实验四金相定量分析方法(2学时)实验五 Fe-C合金平衡组织观察(2学时)实验六材料弹性及塑性变形测定(2学时)实验七碳钢试样的制备及测试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八金属塑性变形及回复再结晶设计性实验(6学时)实验九金属凝固组织及缺陷的观察(2学时)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熟悉其零件的作用。 2)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金相显微镜。 3)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x-1型台式光学显微镜,磨样机、抛光机、砂轮机 实验材料:碳钢标准样品 三、实验内容 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并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要求每个学生会实际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样品并测定其放大倍数。 3.演示并初步认识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实验报告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包括: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零部件的作用 2.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准样品的收获 3. 概述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个人体会与建议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2.初步掌握各种硬度计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和样品 1.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 2.铁碳合金试样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通过老师讲解,熟悉布氏和洛氏硬度计的原理、构造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演示测定维氏硬度值,演示测定布氏和洛氏硬度值, 注:每个样品测量压痕数,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人数确定,保证每位学生可以操作硬度计1-2次。因为实验条件限制,所以不需要严格按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要求进行实验。 四.实验报告内容 1.简述实验目的和步骤。 2.简要叙述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3.写出测量步骤,附上实验结果。 4.总结各种硬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体会。

班子领导谈心谈话记录内容记录

2017班子领导谈心谈话记录内容记 录 2017班子领导谈心谈话记录内容记录今天,根据局党组安排,我代表公司党支部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一次廉政集体谈话。开展廉政集体谈话,是按照“把纪律挺在前面”工作的要求,加强干部、党员廉洁自律教育、筑牢干部、党员拒腐防腐思想防线、保证干部、党员不犯错误、少犯错误的重要举措。对大家进行廉政集体谈话,充分体现了局党组、局纪委、公司支部对干部、党员纪律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干部政治上的关心爱护,旨在向大家重申党的纪律和廉洁自律规定,增强大家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促使大家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确保公司和自身双安全。今天的廉政集体谈话,我主要围绕

纪律这个主题,就如何强化纪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干部、党员等内容跟大家交心交流,以达到提醒教育之目的。一、始终绷紧纪律这根弦,知纪明纪,做个清醒的明白人今天我们一起交流纪律这个话题,我觉得首先要在头脑中清醒认识什么是纪律纪律是什么等问题。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三个观点: 1、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对一个政党而言,纪律是“生生不息的生命线”;对一名党员而言,纪律则是“带电的高压线”。为什么这么说单从“纪律”这个词本身来看,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word文档可自复制编辑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一是纪律是指惩罚;二是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手段;三是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

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分析这三种涵义,纪律的强制性、惩戒性的特点十分明显,这与高压线的特点不谋而合,高压线架在那里,你不去触碰,相安无事,但如果你无视它的存在,以身试电,那么,危害就产生了。把纪律比喻成“带电的高压线”,向我们昭示了三个道理:高压线随处都有,就在我们身边;高压线是底线,不可触碰;无视高压线,后果很严重。 2、没有纪律就没有自。当前,有些人总在抱怨:纪律太多太严,束手束脚,很不自在,总想千方百计逃避纪律的约束,达到随心所欲的“自”状态。这种念头不仅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很多案例表明: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一旦受到惩处,特别是身陷牢狱之灾,更加怀念的是自生活,而不是权力和金钱。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在位时,不少人是在挥霍自,看不到自的边界是党纪国法,以“一时的自”换取了“一世的不自”。自从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班级: 水保12-2 姓名:黄 婷 学号:120214219 组号: 第 一 组 中国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实验教学中心 壁薄、线槽内气设备资料、情况 中资料故障时,

实验一、水泥性能测试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 气(室)温: C :湿度: 水泥品种: 水泥标号: 水泥出厂日期: 水泥生产厂家: 一、试验内容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 (1)试验方法原理:采用固定用水量法:拦和用水量为ml 5.142(精确至于ml 5.0)。根据试锥或试针下沉深度5mm (或仪器中对应的标尺刻度),以下式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P %)试杆法。 S P 185.04.33-=实验用实际用水量按式:ω=试验用水泥量×P % (2)试验步骤: ①先用湿抹布擦拭搅拦锅和搅拌叶片,将称取好的500g 水泥倒入搅拌锅内。 ②将搅拌锅放置到净浆机搅拌座上,并使之升到搅拌位置,并用量筒量取142.5rnl 拌和水徐徐加入拌锅内,防止水和水泥溅出。 ③启动自动档开关,搅拌机按以下步骤运行:低速搅拌120S ,停15S ,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接着高速搅拌120S ,停机。 ④将拦制好的水泥净浆装人置于玻璃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并抹平表面。 抹平表面的试模和底板迅速移至到维卡仪上,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直至与水泥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S 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人水泥净浆中。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rn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分两步进行: 1.水泥胶砂,试件成型(1)水泥胶砂成型步骤 ①擦净试模内壁,在四周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涂黄油,紧密装配以防漏浆。内壁涂薄层机油,方便脱模。 ②配制水泥胶砂浆每锅胶砂浆按质量比 水泥:标准砂:水=l ∶3∶0.5,即天平称取450±2g 水泥,中国ISO 标准砂一袋(1350g ±5g ),量筒取水225±1 ml 。 ③将水加入搅拌锅里,加水泥,将锅放置在固定锅架上,并上升在固定位置。④胶砂搅拌过程: 启动搅拌机自动开关,先低速搅拌30S 后,在第二个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加入标准砂,全部加完为止,又高速搅拌30S ,接着停拌90S ,并在刚停的瞬间(约15S )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内,停拌完后,在高速下继续伴60S ,自动停机,取下拌锅,将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 (2)试件制备 ①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勺子将胶砂取出分二层装人试模。第一层,每槽约放300g 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启动开关,自动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材料科学基础学习知识-实验-06

实验六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Metals)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综合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显微镜下变形孪晶与退火孪晶的特征; 2.了解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的变化; 3.讨论冷加工变形度对再结晶后晶粒大小的影响。 二、概述 1.显微镜下的滑移线与变形孪晶 金属受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在金属中将产生塑性变形。金属单晶体变形机理指出,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为:滑移和孪晶两种。 所谓滑移,是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借助于金属薄层沿滑移面相对移动(实质为位错沿滑移面运动)的结果。滑移后在滑移面两侧的晶体位向保持不变。 把抛光的纯铝试样拉伸,试样表面会有变形台阶出现,一组细小的台阶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一条黑线,即称为滑移带。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滑移带(平行的黑线)所组成。

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看到多晶体变形的特点:① 各晶粒内滑移带的方向不同(因晶粒方位各不相同);② 各晶粒之间形变程度不均匀,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多(即变形量大),有的晶粒内滑移带少(即变形量小);③ 在同一晶粒内,晶粒中心与晶粒边界变形量也不相同,晶粒中心滑移带密,而边界滑移带稀,并可发现在一些变形量大的晶粒内,滑移沿几个系统进行,经常看见双滑移现象(在面心立方晶格情况下很易发现),即两组平行的黑线在晶粒内部交错起来,将晶粒分成许多小块。(注:此类样品制备困难,需要先将样品进行抛光,再进行拉伸,拉伸后立即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此时再进行样品的磨光、抛光,滑移带将消失,观察不到。原因是:滑移带是位错滑移现象在金属表面造成的不平整台阶,不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会造成滑移带的消失。) 另一种变形的方式为孪晶。不易产生滑移的金属,如六方晶系的镉、镁、铍、锌等,或某些金属当其滑移发生困难的时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将发生的另一形式的变形,即晶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晶面(孪晶面或双晶面)为对称面,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对称移动,这种变形方式称为孪晶或双晶。 孪晶的结果是:孪晶面两侧晶体的位向发生变化,呈镜面对称。所以孪晶变形后,由于对光的反射能力不同,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较宽的变形痕迹——孪晶带或双晶带。在密排六方结构的锌中,由于其滑移系少,则易以孪晶方式变形,在显微镜下看到变形孪晶呈发亮的竹叶状特征。(注:孪晶是材料内部晶体结构上的变化,样品制备过程不会造成孪晶的消失。) 对体心立方结构的Fe -α,在常温时变形以滑移方式进行;而在0℃以下受冲击载荷时,则以孪晶方式变形;而面心立方结构大多是以滑移方式变形的。 2.变形程度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工作谈心谈话记录内容大全

工作谈心谈话记录内容应该怎么写?你们谈了哪些问题,谈话的内容,结果怎样?只要把这些记录下来就可以了,下面这篇关于工作谈心谈话记录内容范文,大家一起参考! 谈心谈话记录篇一: 月15日20**时间:年5 地点:办公室A 谈心人:B 谈心对象:教育活动,把我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接受了一”三句话B:通过开展“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我要检讨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前在学习上我存在着应付思想,态度不够认真,缺乏自觉性;自我约束也不够,偶尔有迟到、早退现象和工作时间办私事的情况。今后我要坚决加以改正。:不错,你能有这种态度是正确的。但在工作上,我又要批评你几句:就是A在业务上满足于现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你自己负责的工作都是浮于表面,没有认真从理论上分析研究,深入了解关键所在,难以从本质上提高工作质量。: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在理想信念上对自己没有高标准、严要求,学习B不够专心,有时 半途而废。我认为,我们都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性的锻炼。:我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责任意识差,有时满足于管好自己,对见到的问A题不愿意多说,不想多说,不愿意得罪人,不想得 罪人,没有从大局上考虑问题。:我也存在工作主动性差等问题,没有起到一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今后B 我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同时勤于学习业务知识,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完善自我。:今天谈心使我收获颇丰,也使我深受教育,大家有这样的认识,说明我三A句话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党员队伍建设初见 成效,刚才大家讨论的大多是1 / 10 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其实同志们平时的思想和工作表现都是不错的,都能够遵守纪律,作风正派,工作勤恳,为消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奉献。在看到缺点不足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同志们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 时间:20**年5月25日 地点:办公室 谈心人:A 谈心对象:B A:怎么了,这一段时间以来,我感觉你的状态不是太稳定啊?”

建筑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建筑模型制作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类) 课程名称:规划设计模型制作专业班级:城乡规划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建筑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刘琰 2014——2015学年第 2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江宁校区总体规划模型制作实验学时:24学时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实验楼B203 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刘琰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1、学习利用规划模型分析总平面的布局 2、学习规划模型的制作方法 要求:在读懂图纸的基础上,通过对空间、功能、结构、环境、流线、体量、外观、平面到剖面、几何关系、基本形状、逻辑关系等方面进行总体分析, 理清建筑平面和空间的组成关系,理清建筑与道路的关系,最后完成规划 模型的制作。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测绘工具 三棱尺(比例尺) 、直尺、三角板、弯尺 (角尺) 、圆规、游标卡尺、蛇尺等。 2.剪裁、切割工具 勾刀、刻刀、裁纸刀、角度刀(45o) 、切圆刀、剪刀、手锯、钢锯、电磨机、电热切割器等。 3.打磨喷绘工具 砂纸、锉刀、什锦锉、木工刨、台式砂轮机。 4.粘合剂 三、实验过程

第一次模型制作实验课在工科楼模型教室,之前老师在多媒体教室跟我们讲解了模型制作的工具,材料等基本知识,发任务书。 这一次在模型教室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一下往届做的模型,看到学姐学长的作品时,感觉有点震惊,稍微有点不自信,但是在我们仔细参观与讨论我们自己组用的材料与制作流程后,我立马又斗志昂扬了起来。参观完往届作品后,我们确定小组成员,小组开始确定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大致分配了任务,男生做模型,女生做细节部分。我们组的组员经过积极热烈的讨论,初步确定了地形,草,建筑的材料,地形采用灰色纸板,草为普通草皮,多数建筑为PVC板为骨架,少部分为泡沫,同时大概制定了制作流程与方案。 方案确定后,我们小组成员在第二天就全部出发去购买制作模型所需的材料,我们按着讨论后的清单购买,包括灰色的卡纸、厚泡沫板、薄木板、PVC板、树粉、树干,草皮,胶水等一系列材料。 感悟:在此次购买中,我们小组有着很激烈的讨论,虽然在昨天已确定好清单,但是到了店里发现我们考虑的还是不够周全。 第二次模型制作实验课我们通力合作,用木板做底将买来的厚泡沫板做第二层底,上面再铺一层厚的PVC板,层与层之间用双面胶与泡沫胶粘合。其实我们在黏板的事先并没想好用什么黏,我们是在仔细观察了其他的组用的粘合材料后经过比较后讨论决定的,这也算取长补短了。我们一边黏一边试试粘合的效果,感觉比较结实。然后用复写纸将打印好的cad 地形描到买好的灰色卡纸上,而我则负责将地形上的绿地剪出来,作为之后剪草皮的模板。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因为老师给我们的学校地形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材料科学基础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年月日

实验一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金属注定的正常组织。 2. 讨论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3. 初步掌握宏观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说明 金属铸锭(件)的组织一般分为三个区域: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中间的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最外层的细等轴晶区由于厚度太薄,对铸锭(件)的性能影响不大;铸锭中间柱状晶区和心部的粗等轴晶区在生产上有较重要的意义,因此认为地控制和改变这两个区域的相对厚度,使之有利于实际产品,有很大意义。 铸锭的组织(晶区的数目、相对厚度、晶粒形状的大小等)除与金属材料的性质有关外,还受浇注和凝固条件的影响。因此当给定某种金属材料时,可借变更铸锭的浇注凝固条件来改变三晶区的大小和晶粒的粗细,从而获得不同的性能。 本实验是通过对不同的锭模材料、模壁厚度、模壁温度、浇注温度及用变质处理和振动等方法浇注成的铝锭的宏观组织的观察,对铸锭的组织形成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对金属研究中经常要采用的宏观分析方法进行一次初步的实践。 本实验用以观察的铸锭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如后表: 三、实验步骤 1. 教师介绍金属宏观分析方法,讲解各样品浇注和凝固条件。 2. 学员轮流观察各种样品,结合已知的浇注和凝固条件分析各样品宏观组织的形成过程。 3. 描述所观察到的各样品的宏观组织。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叙述浇注正常组织的形成过程。 2. 逐一描绘各试样的宏观组织图,分析浇注和凝固条件对铸锭(件)组织的影响。 五、思考题 1. 简述宏观组织的特点及分析方法。

员工谈心谈话记录内容

员工谈心谈话记录内容 作为领导,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找下面的员工谈心谈话,去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困难,下面这篇个人谈心谈话记录内容范文,请大家一起参考一下! 谈心谈话记录 谈心谈话记录 时间:2016年7月10日 地点:六楼外科值班室 谈话人:A职务:副院长 谈话对象:B职务:无 A:开展“两学一做“以来,你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认识到了什么? B:“两学一做“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透过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把我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理解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我要检讨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前在学习上我存在着应付思想,态度不够认真,缺乏自觉性;自我约束也不够,偶尔有迟到、早退现象今后我要坚决加以改正。 A:不错,你能有这种态度是正确的。但在工作上,我又要批评你几句:就是在业务上满足于现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你自己负责的工作都是浮于表面,没有认真从理

论上分析研究,深入了解关键所在,难以从本质上提高工作质量。 B:院长批评的对,我以后要加强理论学习,制定有效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卫生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确保学习效果。还要改善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王军:其实既往我对医院职责意识差,有时满足于管好自己,对见到的问题不愿意多说,不想多说,不愿意得罪人,不想得罪人,没有从大局上思考问题。 A:能发现自身问题,并正视这些突出问题,还要在理想信念上对自己设有高标准、严要求,业务学习要专心,不能半途而废。坚持学习“两学一做”,就是要加强思想作风,解决一部分党员党性意识弱化、宗旨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 B:这天谈心使我收获颇丰,也使我深受教育,增强了我对党的理想信念和纪律意识,忠诚于党的信仰、党的宗旨、党的组织,树立清风正气看牢自己,绝不放纵妄为,立足岗位作贡献、有作为。 谈心谈话记录 地点:办公室 谈心人:A 谈心对象:B

建材试验报告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年级 姓名

建筑材料试验一水泥物理性能检验实验日期:实验室温度:℃湿度:% 一.试验内容:水泥性能检验 二.试验目的:掌握水泥各技术性质检验的操作方法及实际工程意义。 三.试验过程及操作步骤简述:

四.检验项目及记录: 水泥品种 1、水泥细度检验(称重时精确至0.1克) 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3、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的测定 4、水泥安定性检验 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水泥的标准稠度是不是检验水泥质量的必要指标?为什么各种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凝结时间都不 相同?测定它的目的何在?

建筑材料试验二砂石骨料 实验日期:实验室温度:℃湿度:% 一.试验内容: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试验 二.试验目的:通过试验使学生掌握测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指标的方法,熟悉有关规范;根据实验判断能用其配制何种混凝土;取得配制混凝土所需的骨料实验数据。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试验过程及操作步骤简述:

五.试验项目及记录: 1、 砂的表观密度测定 2、砂堆积密度和空隙率测定 3、 砂筛分析检验 4、 砂的筛分曲线绘制 要求: 1 按砂级配区的规定,画出砂的标准级配区曲线; 2 根据所测砂的累计筛余(%)数据在图中绘出筛分曲线; 3 评定该砂的级配合格与否。 0.160 0.315 0.630 1.250 2.500 5.000 10.000 筛孔尺寸(mm ) 累 计 筛 余 (%) 20 40 60 80 100

5、石子的松散堆积密度测定 6、石子的表观密度试验(广口瓶法) 7、石子的筛分析检验 六、思考题:说明为何对砂和石子提出级配要求?为何石子有最大粒径的要求?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工《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湖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3.3

实验1 淬冷法研究相平衡 目的意义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材料的烧成温度范围、升降温制度,材料的热处理等工艺参数的确定经常要用到专业相图。相图的制作是一项十分严谨且非常耗时的工作。淬冷法是静态条件下研究系统状态图(相图)最常用且最准确的方法之一。掌握该方法对材料工艺过程的管理及新材料的开发非常有用。 本实验的目的: 1.从热力学角度建立系统状态(物系中相的数目,相的组成及相的含量)和热力学条件(温度,压力,时间等)以及动力学条件(冷却速率等)之间的关系。 2.掌握静态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之一──淬冷法研究相平衡的实验方法及其优缺点。 3.掌握浸油试片的制作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验证Na2O —SiO2系统相图。 基本原理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任何物系都有其稳定存在的热力学条件,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物系的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能否达到对应条件下的平衡结构状态,取决于物系的结构调整速率和加热或冷却速率以及保温时间的长短。 淬冷法的主要原理是将选定的不同组成的试样长时间地在一系列预定的温度下加热保温,使它们达到对应温度下的平衡结构状态,然后迅速冷却试样,由于相变来不及进行,冷却后的试样保持了高温下的平衡结构状态。用显微镜或X-射线物相分析,就可以确定物系相的数目、组成及含量随淬冷温度而改变的关系。将测试结果记入相图中相应点的位置,就可绘制出相图。 由于绝大多数硅酸盐熔融物粘度高,结晶慢,系统很难达到平衡。采用动态方法误差较大,因此,常采用淬冷法来研究高粘度系统的相平衡。 淬冷法是用同一组成的试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样品的均匀性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将试样装入铂金装料斗中,在淬火炉内保持恒定的温度,当达到平衡后把试样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投入低温液体中(水浴,油浴或汞浴),以保持高温时的平衡结构状态,再在室温下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若淬冷样品中全为各向同性的玻璃相,则可以断定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1)在液相线以上。若在温度(T2)时,淬冷样品中既有玻璃相又有晶相,则液相线温度就处于T1和T2之间。若淬冷样品全为晶相,则物系原来所处的温度(T3)在固相线以下。改变温度与组成,就可以准确地作出相图。 淬冷法测定相变温度的准确度相当高,但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先由温度间隔范围较宽作起,然后逐渐缩小温度间隔,从而得到精确的结果。除了同一组成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外,还要以不同组成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反复进行试验,因此,测试工作量相当大。实验器材 1.相平衡测试仪 实验设备包括高温炉、温度控制器、铂装料斗及其熔断装置等,如图1-1所示。 熔断装置为把铂装料斗挂在一细铜丝上,铜丝接在连着电插头的个两铁钩之间,欲淬冷时,将电插头接触电源,使发生短路的铜丝熔断,样品掉入水浴中淬冷。 2.偏光显微镜一套,如图1-2所示。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程类)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英文名称:Material Science Foundation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200303 面向专业:材料类各专业(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 学时学分:3周3学分 本大纲主撰人:王仕勤、庞超明(Tel:52090661,E—mail: wsqwyd@https://www.360docs.net/doc/3218837577.html,) 一、课程作用和具体目标 本实验课程面向全院材料类各专业(包括金属材料、土木工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及成形)学生开设,着重加强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它是“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材料晶体学基础理论;掌握相图的基本构成和应用;了解晶体缺陷对形变行为的作用;初步掌握材料实验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技术,并能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初步掌握材料研究的基本手段与方法,包括宏观分析方法与微观分析方法。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以培养从事科研活动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管理模式与注意事项 1、学生必须完成全部“必做实验”。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强弱和 时间多少,进行“选做实验”。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等相关内容。教师在实验前作必要的讲解和辅 导。 3、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规范,确保安全。 四、设备及器材配置 1、制样设备:砂轮机、切割机、镶嵌机、水磨机、抛光机、电解抛光仪等。 2、加热、温控及加工设备:热处理炉、坩埚电炉、烘箱、温度控制仪、离心机、小型轧 机、大型轧机等。 3、分析测试设备:拉伸机、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硬度计、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 镜、荧光显微镜、反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混凝土气孔分析显微镜。放大机、数码相机、计算机、打印机、分析天平、酸碱滴定管、U型管界面移动电泳仪、离心分离机、李氏瓶、稠度仪、试模、勃氏比表面仪、套筛、沥青延度仪、沥青软化点仪、不透水仪、沥青针入度计、直流稳压电源、水泥水化热测定仪等。 4、各种耗材若干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1、采用实验出勤情况、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以及笔试考试情况综合考核。 2、成绩评定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档评定。(相应于百分制为:大于 等于90、80~89、70~79、60~69、小于60)。出勤情况占10%,实验报告占40%,笔试成绩占5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王仕勤、庞超明等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6.6 2、秦鸿根编建筑材料试验指导书. 南京:东南大学讲义,2003.10 3、伍洪标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试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4、硅酸盐物理化学实验指导书,南京:东南大学讲义

074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北工大lab8

实验八晶体结晶过程观察及凝固条件对 铸锭组织的影响 (Observation of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of crystalloid and the impact of solidification conditions on ingot structure)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操作 前修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导论》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实验目的 ⒈观察盐类的结晶过程: ⒉分析凝固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二、概述 盐和金属均为晶体。由液态凝固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不论盐的结晶,金属的结晶以及金属在固态下的重结晶都遵循生核和长大的规律。结晶的长大过程可以观察到,可是晶核的大小不能用肉眼看到,因为临界晶核的尺寸很小,而在试验中只能见到正在长大的晶粒,此刻已经不再是临界尺寸的晶核。金属和盐类晶体最常见到的是树枝状晶体。通过直接观察透明盐类(如氯化铵等)的结晶过程可以了解树枝状晶体(枝晶)的形成过程。 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观察它的结晶过程。随着液体的蒸发,溶液逐渐变浓,达到饱和,由于液滴边缘最薄,因此蒸发最快,结晶过程将从边缘开始向内扩展。 结晶的第一阶段是在最外层形成一圈细小的等轴晶体,结晶的第二阶段是形成较为粗大的柱状晶体,其成长的方向是伸向液滴的中心,这是由于此时液滴的蒸发已比较慢,而且液滴的饱和顺序也是由外向里,最外层的细小等轴晶只有少数的位向有利于向中心生长,因此形成了比较粗大的、带有方向性的柱状晶。结晶的第三阶段是在液滴的中心部分形成不同位向的等轴枝晶。这是由于液滴的中心此时也变的较薄,蒸发也较快,同时溶液的补给也不足,因此可以看到明显的枝晶组织。

清华材料科学基础实验五

实验五形变和再结晶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冷变形后组织的变化; 2. 了解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组织发生的变化; 3. 了解冷变形金属再结晶后晶粒度与变形度关系。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纯铁不同程度冷轧变形(10%、50%、70%)的组织。 2. 观察不同变形度纯铁(10%、50%、70%)在720℃退火1h后的晶粒大小。 3. 观察70%冷变形纯铁,在450℃、530℃、600℃、720℃、1000℃退火1h组织的变化。 4. 定量测定不同变形度下退火和70%变形后600℃、720℃、1000℃退火的晶粒尺寸(mm),并作图。 三、说明 金属经塑性变形后,组织发生变化,原始等轴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变形程度愈大,伸长愈明显,在大变形下,成为纤维状分布,变形组织必须沿变形方向观察。 冷变形金属具有畸变能,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加热时要发生变化,当加热温度较低时,因空位的运动和消失,正负刃型位错对消和多边形化而发生回复过程,此时组织未发生变化,仍保持伸长晶粒。加热达到再结晶温度,通过形核长大,形成新的等轴晶粒,发生再结晶过程,再结晶不充分,新的等轴晶粒与伸长晶粒并存。再结晶完成,全部形成新的等轴晶粒,温度继续升高,晶粒长大。若金属有同素异构变化,如纯铁在912℃发生α γ转变,加热超过此温度,则不仅有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而且有相变重结晶引起的晶粒细化,结果较为复杂,需作具体分析。 再结晶后形成的晶粒度与预先变形程度有关,在一临界变形度下,开始形成少数再结晶核心,再结晶后形成粗大晶粒。临界变形度后。临界变形度后,随变形度增加,再结晶核心增多,再结晶后形成细小晶粒,低于临界变形度则不发生再结晶,纯铁的临界变形度大约在5%~6%。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画出不同变形度下纯铁的组织,说明组织特征。 2. 画出不同变形度纯铁720℃退火的晶粒,画出定量测出的晶粒尺寸与变形度关系曲线,分析晶粒大小与预先变形程度的关系。 3. 画出70%变形纯铁在不同温度退火加热后的组织图并加以分析,画出结晶后晶粒尺寸和退火温度关系曲线,并分析。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热工、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实验] XXX XXXX XXXXXXX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建筑热工学实验 (一)温度、相对湿度 1、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了解室外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明确各项测量的目的;进一步感受和了解室外气象参数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 2、实验设备:TESTO 175H1温湿度计 3、实验方法:` (1)在测定前10min左右,把湿球温度计感应端的纱布用洁净水润湿。 (2)若为手动通风干湿球温度计,用钥匙上紧上部的发条,并把它悬挂于测点。待3~4min,当温度计数值稳定后,即可分别读取干、湿球温度计的指示值。读数时,视平线应与温度计水银面平齐。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3)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获得测点空气温度。 (4)根据干、湿球温度计读数值查表,即可得到被测点空气的相对湿度。

4、实验结论和分析 室内温湿度 仪器:TESTO 175H1 位置湿度(%)温度(℃) 暖气上方A 24.5 17.5 桌面上方B 25.6 17.0 南边靠墙柜子C 25.5 16.8 室内门口处D 25.1 16.5 5.对测量结果进行思考和分析 根据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室内各处的温度及湿度较为平均。暖气上方的区域温度较高而导致相对湿度较低。桌子由于靠近暖气,所以温度较高。柜子由于距离暖气较远,温度相对较低,较为接近室内的平均气温。门口处由于通风较好,温度较低,湿度相对较高。

(二)室内风向、风速 1、实验原理:QDF型热球式电风速计的头部有一直径约0.8mm的玻璃球,球内绕有镍镉丝线圈和两个串联的热电偶。热电偶的两端连接在支柱上并直接暴露于气流中。当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镍镉丝线圈时,玻璃球的温度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和气流速度有关。当流速大时,玻璃球温度升高的程度小;反之,则升高的程度大。温度升高的程度反映在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经校正后用气流速度在电表上表示出来,就可用它直接来测量气流速度。 2、实验设备:TESTO 425 3、实验方法: (1)把仪器杆放直,测点朝上,滑套向下压紧,保证测头在零风速下校准仪器。 (2)把校正开关置于“满度”位置,慢慢调整“满度调节”旋钮,使电表指针在满刻度的位置。再把校正开关置于“零位”的位置,用“粗调”、“细调”两个旋钮,使电表指针在零点的位置。 (3)轻轻拉动滑套,使侧头露出相当长度,让侧头上的红点对准迎风面,待指针较稳定时,即可从电表上读出风速的大小。若指针摇摆不定,可读取中间示值。 (4)风向可采用放烟或悬挂丝的方法测定。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组别 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实验一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试验原始记录 试验时间2013.03.29 温度干:22℃湿20℃相对湿度 82% 一、水泥石的表观密度 二。水泥石的密度 指导老师签名:

实验一建筑材料基本性质 试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固体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吸水率检测方法的练习,掌握材料基本物理参数的获取方法,并利用所测得物理状态参数来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及空隙率等构造参数,从而推断其对材料其他性质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游标卡尺、直尺、天平、 李氏瓶、试样筛、量筒、天平。温度计、漏斗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A、表观密度测量 1、用天平称量出试件的质量m(kg) 2、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尺寸(长,宽,厚),并计算试样的体积V。(m3) B、密度试验 1、往李氏瓶注入与试样不发生反应的液体至凸颈下部,记下刻度(V 1 ) 2、称取60~90g试样,用小勺和漏斗将试样徐徐送入李氏瓶中 3、微倾并转动李氏瓶,用瓶内的液体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冲入瓶内液体 中,待液体中(V 2 ) 4、取剩余试样的质量,计算出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m 5、计算瓶中试样所排开水的体积:V=V 2- V 1

四、实验结果计算 (一)水泥石的表观密度 (二)水泥粉的密度 (三)水泥石孔隙率的计算 %100 )/1(01?-=ρρP =(1-1.663/2.255)×100%=26.6% %100)/1(02?-=ρρP =(1-1.355/2.255)×100%=39.9% 五、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两组水泥石的性质差异) 由P 1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

实验一差热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及仪器装置; 2.学习使用差热分析方法鉴定未知矿物及分析被测试样的结构变化等相关信息。二.基本原理 差热分析(DTA,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的基本原理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将试样与参比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加热或冷却,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与温度的关系,从而给出材料结构变化的相关信息。 自然界的大多数矿物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均有热效应产生。产生热效应的原因是由于物系中某种晶体发生晶型转变、或者分解、脱水、熔化、析晶等物理化学变化,从而会产生吸热或放热效应。差热分析就是通过精确测定物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伴随物理化学变化的同时产生热效应的大小以及产生热效应时所对应的温度,来达到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目的。 差热分析是把试样与参比物质(参比物质在整个实验温度范围内不应该有任何热效应,其导热系数,比热等物理参数尽可能与试样相同,亦称惰性物质或标准物质或中性物质)置于差热电偶的热端所对应的两个样品座内,在同一温度场中加热。当试样加热过程中产生吸热或放热效应时,试样的温度就会低于或高于参比物质的温度,差热电偶的冷端就会输出相应的差热电势。如果试样加热过程这中无热效应产生,则差热电势为零。通过检测差热电势的正负,就可推知是吸热或放热效应。在与参比物质对应的热电偶的冷端连接上温度指示装置,就可检测出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时所对应的温度. 不同的物质,产生热效应的温度范围不同,差热曲线的形状亦不相同(如图1-1所示)。把试样的差热曲线与相同实验条件下的已知物质的差热曲线作比较,就可以定性地确定试洋的矿物组成。差热曲线的峰(谷)面积的大小与热效应的大小相对应,根据热效应的大小,可对试样作定量估计。 图1-1 差热分析曲线 三.差热分析仪与药品 (一)差热分析仪 1.仪器组成: 差热分析仪主要由加热炉,试样支撑-测量系统(它主要包括差热电偶、试样容器、均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