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特点:

物质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例如碘升华时要对它加热,就是要让碘吸热来完成升华。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特点: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物质在凝华时要放热。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2、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3、常见凝华现象:

(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形成的。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2)灯泡用久发黑,目光灯两端发黑(先升华,后凝华)。

(3)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便形成了雨。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1、定义:

在物理学中,升华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

2、生活现象:

(1)冬天,冰冻的衣服(结了冰)变干(温度低于0℃,冰不能熔化,消失的本质是冰逐渐升华为水蒸气了)。

(2)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3)冬天,0℃或以下(未达到熔点)雪人会逐渐变小。

(4)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

(5)碘受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

(6)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知识点及综合提升: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知识点及综合提升: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知识梳理】 一、升华 1.定义:物质从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物质发生升华时要热。 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 2.凝华过程中要热。 【注意】由固态向气态方向转化的都吸热,反过来都放热。 【激活思维】常见自然现象的成因 ①云、雨、雪:水蒸气遇冷成的小水珠和成的小冰晶的集合体飘在空中就是云;小水滴在空中大量聚集不能悬浮在空中下落就成为雨;云中的小冰晶大量聚集下落就成为雪;如果雪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也会形成雨。 ②露:水蒸气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砂石上就形成露。 ③霜:水蒸气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砂石上就形成霜。 ④冰花:水蒸气成小冰晶附着在窗户玻璃壁上就形成窗花。 【A双基巩固】 知识点1 升华 1.(现象)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熔化C.升华D.蒸发 2.(实验) 如图所示在探究碘升华实验中,在碘锤中加入少量固态碘,加热后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观察图片后,请思考该实验装置改进(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知识点2 凝华 3.(现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C.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4.(实验)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知识点3 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 5.(实例)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________(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热,实现快速灭火。 6.(实验)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_____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选填“升高”或“降低”)。 【B综合提升】 一、选择题 7.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液化现象 B.夏天,自来水管“出汗”是熔化现象 C.秋天,荷叶上出现露珠是凝固现象 D.冬天,草木上出现霜是凝华现象 9.下列物理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升华和凝华_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 一、知识要点 1、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比如固态氧。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 (2)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在锥形瓶里放入樟脑丸粉末,在靠近粉末的上方悬挂一支树枝,并微微加热,观察到锥形瓶中充满白色的樟脑蒸气,却没有看到液态的樟脑,这是樟脑的升华现象;停止加热后拿出树枝,会看到树枝上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是由于樟脑蒸气发生凝华现象的缘故。 (3)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②人工降雨 去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降落到地面。 ③文艺演出时,为了增加演出效果,人们通过往舞台上喷洒干冰来制造“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感觉。“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成小水珠而形成的。 ④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发生升华 现象, 要吸收(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燃烧物的温度低于它的着火点。 ⑤医学上的一种“冷冻疗法”,实际上就是通过干冰升华获得低温使组织迅速低温冷冻,使组织坏死,达到不“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2、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凝华放热 3、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

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的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过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一、定义和区别: 1. 升华:物质直接由固态转变为气态,无涉及液态的过程。例如,干冰在常温下由固态直接转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2. 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转变为固态,无涉及液态的过程。例如,水蒸气在冷凝器中由气态转变为水。 二、升华和凝华的条件: 1. 升华:当物质的升华温度低于其熔化温度时,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升华。升华温度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2. 凝华:当物质的凝华温度高于其沸点时,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凝华。凝华温度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三、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1. 升华:除了干冰的例子,还有一些常见的物质也可以发生升华,如苏打粉、氨水等。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 2. 凝华:水蒸气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水是凝华的典型例子。此外,硫磺蒸汽在低温下也可以凝华成固态硫磺。 四、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 升华:升华广泛应用于干燥、净化和分离等领域。例如,将湿漉漉的衣物晾晒在阳光下,水分会逐渐蒸发,使衣物变干。 2. 凝华:凝华广泛应用于冷凝器、净化和制冷等领域。例如,冷凝器可以利用凝华原理将蒸汽转变为液体,从而实现蒸汽的回收和净化。 五、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1. 升华:物质的升华温度是固定的,与物质的性质有关。不同物质的升华温度不同,例如干冰的升华温度为-78.5℃。 2. 凝华:物质的凝华温度也是固定的,与物质的性质有关。不同物质的凝华温度不同,例如水蒸气的凝华温度为100℃。 六、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1. 升华: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即升华潜热。升华潜热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时吸收的热量。 2. 凝华:在凝华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即凝华潜热。凝华潜热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时释放的热量。 七、升华和凝华的影响因素: 1. 升华:升华速率受到温度、压力和表面积的影响。温度升高、压力降低和表面积增大都有助于加快升华速率。 2. 凝华:凝华速率受到温度、压力和气体浓度的影响。温度降低、压力增加和气体浓度增加都有助于加快凝华速率。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最全笔记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一、升华 现象原因 冬天,晾在外面的湿衣服结冰后在没有熔化的情况下也会慢慢变干在衣服变干的过程中,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或消失,但在衣服上不留任何痕迹在樟脑丸变小的过程中,樟脑丸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变黑,仔细观察会发现钨丝变细钨丝变细的原因是钨丝从固态直接变成了钨蒸气 2、升华的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3 初状态末状态关键词 固态气态直接 注意:(1)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声,主要是冰、碘、樟脑、干冰这几种物质的升华。 (2)分清“汽化”和“升华”,它们最后的状态相同,都是气态,但是发生物态变化前的状态不同,物质汽化前是液态,而物质升华前是固态。 知识点二、凝华 现象原因 深秋或初春的早晨,草木、瓦石上出现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木、瓦石(温度在0℃以下)从气态直 接变成固态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树枝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室内空气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玻璃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探究归纳:上述物质都是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2、凝华的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 初状态末状态关键词 气态固态直接 注意:(1)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因此对一些常见现象要记住。凡具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凝华现象:霜、冰晶、冰花、雾凇、灯泡变黑等。 (2)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状态变化过程中没有出现中间环节——液态,注意凝华过程并不是液化和凝固这两个过程之和。 知识点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烧杯,上面盖上盛水的蒸发皿,然后微微加热,在用慢 火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固态碘逐渐减少,最后不见了,而盛碘的烧杯中并没有液 体出现,而在整个烧杯中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也就是说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 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对碘加热,因此碘的升华过程是吸热过程。接着停止加热,慢慢的 我们看到烧杯中的碘蒸气遇冷又凝华成固态,附着在盛水的蒸发皿底上。升华吸热, 而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所以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探究归纳:①升华吸热;①凝华放热。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 对于物理中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内容总结知识,希望同学们对下面的知识能很好的掌握。 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上面对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内容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 υ ) 像的性质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全]名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课堂同步知识点与思维导图

名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课堂同步知识点与思维导图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点 ■知识点一: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知识点二: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凝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3.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知识点三:水的三态 1.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 2.水的三大名称:

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 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 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3.水循环 云: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 雨:云中小水滴或小冰晶随气流变化,体积增大,下落过程中小水滴变大,小冰晶熔化,大水滴下落形成雨。 雪:云中水蒸气遇0°C以下气温,凝华成小冰晶,体积增大下落。 冰雹:云中水蒸气遇冷气团,凝华成小冰块,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熔化,落到地面。 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 二、真题再现 二、真题再现 考向一: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升华与凝华)

1.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图所示水分物体变化,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冰融水开B. 雾绕险峰 C. 露润绿叶D.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升华和凝华(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升华和凝华(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3.理解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 4.掌握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升华 1、定义:【《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要点诠释: 1、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注意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 2、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某些干燥的固体物质如香皂发出气味这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 要点二、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要点诠释: 1、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体。 2、凝华需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要点三、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1、人工降雨: 关于人工降雨原因: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2、舞台烟雾: 关于舞台“烟雾”的之谜: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3、储藏食物、医学手术: 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利用该特点,

可以用来作强制冷剂,用来储藏食物或用在医学研究上,现代医学中的“冷冻疗法”就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部分组织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迅速降温,使其组织坏死。 要点诠释: 1、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2、学习了物质的三态之间的六种变化,在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弄清物态变化中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条件。如冰冻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下的冰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初始状态是冰,最终状态是水蒸气,条件是吸热,物态变化是升华。 【典型例题】 类型一、升华 1.(2016•淮安二模)常见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冰箱冷冻室的内壁出现霜 B.池塘的水面产生一层薄冰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变干 【思路点拨】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答案】C 【解析】A、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的霜是冰箱内水蒸气快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的固态,属于凝华,不符合题意;B、池塘的水面产生一层薄冰,即水变成了冰,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C、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符合题意;D、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变干,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能够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2014•隆回县一模)寒冷的冬天,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0℃冰冻衣服变干B.窗户出现冰花 C.湖面结了层冰D.口中呼出“白气” 【答案】A 2.【《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你一定看过电视台文艺晚会吧,向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能产生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这种特殊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与解析】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空气中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液化成许多小水珠,便形成了缕缕青云或淡淡薄雾。 【总结升华】题目考察了升华吸热的现象和应用和液化现象。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可以迅速的升华,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 举一反三: 【变式】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小冰晶或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液化

共青城市第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四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专题训练( 六 ) 杠杆的相关作图 杠杆中的作图是中考热点问题。作图的一般步骤:( 1 )找点: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 2 )画线:找出杠杆所受的力,明确动力和阻力,作出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 )作垂线段: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段,作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 4 )标示:最后用大括号勾出力臂,在旁边标上字母l1和l2,分别表示动力臂和阻力臂。 类型杠杆中力和力臂的作法 1.如图甲所示是街道两旁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忽略路灯及杆的形状、粗细,我们可以把其抽象为杠杆模型,其简化图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 答案: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请在图中画出杠杆OA的动力臂l1和其受到的阻力F2。 答案:如图所示 3.如图,轻质杠杆OA可绕O点在竖直面内旋转,请在图中画出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4.( 常州中考 )杠杆OAB可绕O点自由转动,为使杠杆在如图所示位置保持平衡,请画出施加于B点的最小动力F( 保留作图痕迹 )。 答案:如图所示 5.如图所示,在课桌上的C点用最小的力把桌腿A抬离地面,在抬离时桌腿B没有滑动,请在C点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力臂l。 答案:如图所示 6.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F2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以及阻力F2。 答案:如图所示 7.如图所示,拉杆式行李箱在拉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坡上,请画出行李箱受到的重力G的示意图,以及拉力F对O点的力臂l。 答案: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 1. 引言 物理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八年级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有关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其中,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体和气体之间相互转化的两种重要过程。本文将详细介绍八年级物理课程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内容。 2. 升华的定义及示例 2.1 升华的定义 升华是指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直接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跳过液体状态的过程。其中,升华点是固体从升华转变为液体状态所需要的温度。 2.2 升华的示例 1.冰的升华:当气温低于冰的升华点时,固体冰会直接转变为水蒸气,而不经过液态水的阶段。 冰的升华点是零下39.2摄氏度。 2.碘的升华:碘是一种紫色固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碘会在室温下升华为紫色气体。 碘的升华点是零上114摄氏度。 3. 凝华的定义及示例 3.1 凝华的定义 凝华是指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气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跳过液体状态的过程。 3.2 凝华的示例 1.水蒸气的凝华:当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时,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雾、露和霜。 2.二氧化碳的凝华:在常温和高压下,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直接凝聚成固体。

4. 物质状态变化图示 4.1 物质状态变化的图示 物质状态变化通常以物质的温度和压力为变量来表示。下面是一个示意图: /\\ 气态<----/--\\--->液态 | | V 固态 从上述示意图可以看出,当温度和压力变化时,物质可以在不同状态之间相互转化。 4.2 升华和凝华在物质状态变化图中的位置 升华在物质状态变化图中的位置是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而凝华在图中的位置是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 5. 总结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状态变化中的两种特殊过程。升华是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而凝华则是气体直接转变为固体。我们还介绍了冰的升华、碘的升华以及水蒸气的凝华等示例。物质状态变化图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化关系。物理课程中的升华和凝华内容为我们对物质状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八年级物理课程中的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示例,并进一步学以致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和前两节相比较简单,同学们多看多读,相信一定能掌握的。 二、知识要点 1、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比如固态氧。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 (2)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3)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2、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凝华放热 3、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要能却分升华和凝华的区别。其他的都为简单,多看几遍就能掌握。对最后的这个三角图大家要熟悉,这样记忆会容易些。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2.6升华与凝华知识点与训练(含解析)苏科版(2021年整理)

升华与凝华 一.升华 1.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2.升华现象: (1)在实验室中,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2)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3)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 水蒸气)。 (4)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 积减小). (5)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6)冬天,0°C或以下(未达到熔点)雪人会逐渐变小。 (7)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来冷藏物品。 二.凝华 1.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 (1)霜、雪、雾凇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2)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用久的电灯泡会从透明变成黑色,是在电灯泡工作时发热,而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遇冷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

钨。

一.核心考点 1.升华和凝华现象★★ 2.升华实验★★★ 二.重难点和易错点 1.水的三态变化 水在自然界以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势存在. 2.物态变化的条件 (1)物态之间的转化有一定的条件,与温度和气压有关,是了解的 内容。 (2)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但是部分是不需要 熔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即升华,比如固态氧,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物体的三种状态都平衡存在时的温度和气压)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3)凝华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 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3.“白气"的产生有三种情况: (1)置于空气中的低温物体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2)含水的高温物体冒出的“白气"是高温物体上的水先汽化后液 化而形成的。 (3)舞台上的烟雾或者“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得环境中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汇集在一起形成的。 ⇒⇒固体液体气体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升华和凝华、汽化和液化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升华和凝华、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色 、升华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特色: 物质在升华时要汲取热量。比如碘升华时要对它加热, 就是要让碘吸热来达成升华。 2、凝华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特色: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物质在凝华时要放热。 增补: 、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2、常有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 等。 3、常有凝华现象: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 形成的。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灯泡用久发黑,眼光灯两头发黑。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 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 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融化便形成了雨。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色 汽化: .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后状 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汲取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 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常有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 变干,酒精蒸发等 增补: 、液化方法: 降低温度 ; 压缩体积。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全部的 气体都能够液化,此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降落 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一样。利用这 类性质能够分别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能够使大部分的气 体液化,如平时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 可以使它们液化,一定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2、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冬季手感觉冷时,可向 手哈气,是由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 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由于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 往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澡堂,使池中的水温高升是利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第一篇: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汽化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 (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例 2、晾晒衣服时要将衣服摊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晾晒衣服是为了除掉衣物上的水分,将衣服摊开可增大表面积,阳光下温度高,通风处衣服上的水分可迅速蒸发,从而能使衣服很快变干。 例 3、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其珍贵,我国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为什么? 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考虑,要减缓蒸发,就应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把沟渠输水变成管道输水,可以减小水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水表面的空气流动也

大大减少;把输水管道埋在地下,可以降低水的温度,这样就比普通的沟渠灌溉减少了因水的蒸发而浪费的水。 4、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它具有以下特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 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 ②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例 4、如图所示,试管里装上适量水,放入也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内,然后加热,当大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也会沸腾吗? 精析: 液体沸腾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沸点,二是要继续吸热。当大烧杯内水温达到100 ℃,而水在沸腾过程中虽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既烧杯水保持100 ℃不变,与试管中水没有温差,因此不发生热传递,试管中水因不能吸热而不沸腾。试管中的水是从大烧杯的水中吸收热量的,而不是直接从酒精灯处吸热,所以,不要误认为达到沸点后由于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就会沸腾。 答案:试管里的水不会沸腾。 (二)液化 1、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水烧开后,从壶嘴中冒出“白气”,就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的。自然现象中的云、雾、雨、露等,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