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解剖图20091 (1)0236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

周围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脊神经节:指位于脊神经后根在近椎间孔处的膨大部分,含感觉性的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2.交感干:是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接而成的串珠状结构,位于脊柱两侧。 (二)填空题 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 2.脊神经共有31 对,其中颈神经8 对,胸神经12 对,腰神经 5 对,骶神经 5 对,尾神经 1 对。 3.脊神经前支构成的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4.臂丛是由第5~8对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对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该丛在锁骨后方比较集中。 5.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的节段性,第2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第4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男性乳头平面,第8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肋弓平面。 6.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至大腿后面,在腘窝上角处分成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7.腓骨颈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将出现小腿外侧群肌和小腿前群肌瘫痪。 8.感觉性脑神经是ⅠⅡⅧ对脑神经,运动性脑神经是ⅢⅣⅥⅪⅫ对脑神经,混合性脑神经是ⅤⅦⅨⅩ对脑神经。含有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是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9.动眼神经自中脑脚间窝出脑,经海绵窦前行,穿眶上裂入眶。 10.三叉神经3个大分支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其感觉纤维的分布在体表大致以睑裂和口裂作为分界标志。 11.迷走神经在胸部经肺根后方贴食管走行,左迷走神经经食管前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神经经食管后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后干。 12.喉上神经的外支支配环甲肌,内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 13.右喉返神经绕右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 14.腮腺的分泌受舌咽神经支配,泪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 15.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心血管和腺体。 16.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在,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和。 17.动眼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三)单项选择题 1.脊神经前、后根的合成部位是(C ) A.椎管 B.椎孔 C.椎间孔 D.横突孔 2.脊神经中不含运动纤维的是(C ) A.前支 B.后支 C.前根 D.后根 3.颈丛的主要分支是( A ) A.膈神经 B.枕小神经 C.耳大神经 D.锁骨上神经 4.关于膈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运动性神经 B.在前斜角肌前面下行 C.除分布到膈外,还分布到胸膜、心包等 D.损伤后,表现为同侧膈肌瘫痪 5.受肌皮神经支支配的肌是( B ) A.三角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肱桡肌 6.关于股神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发自骶丛 B.经腹股沟管至大腿部 C.在股三角处位于股动脉外侧 D.支配膝关节屈肌 7.支配小腿三头肌的神经是( A ) A.胫神经 B.腓总神经 C.腓浅神经 D.腓深神经 8.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可能损伤了( D ) A.眼神经 B.面神经 C.滑车神经 D.动眼神经

神经系统颅神经脊神经

脑神经共12对,按功能可分为: 运动性神经(第Ⅲ、Ⅳ、Ⅵ、Ⅺ、Ⅻ对); 感觉性神经(第Ⅰ、Ⅱ、Ⅷ对); 混合性神经(第Ⅴ、Ⅶ、Ⅸ、Ⅹ对); 有些脑神经(第Ⅲ、Ⅶ、Ⅸ、Ⅹ对)中还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 第Ⅲ、Ⅳ对脑神经核在中脑,第Ⅴ、Ⅵ、Ⅶ、Ⅷ对在桥脑,第Ⅸ、Ⅹ、Ⅺ、Ⅻ对在延髓12对脑神经除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其余脑神经运动核的中枢神经元(核上支配)均受双侧支配 嗅神经(Ⅰ) 解剖生理:鼻粘膜内的嗅细胞①→嗅神经(嗅丝)→嗅球②→嗅束→外侧嗅纹→嗅觉中枢(颞叶的钩回、海马回的前部及杏仁核)(传导嗅觉); 内侧嗅纹、中间嗅纹→胼胝体下回及前穿质(与嗅觉的反射联络有关)。 临床症状: (一)嗅中枢病变(颞叶钩回、海马回前部及杏仁核) 嗅觉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因左右两侧有较多的联络纤维。刺激性病灶可引起幻嗅发作。患者常发作性地嗅到特殊的气味,如臭皮蛋、烧胶皮的气。可见于颞叶癫痫的先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 (二)嗅神经、嗅球及嗅束病变 颅前窝颅底骨折累及筛板,可撕脱嗅神经造成嗅觉障碍,可伴脑脊液流入鼻腔; 额叶底部肿瘤或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导致一侧或两侧嗅觉丧失; (三)鼻腔局部病变 往往产生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与嗅觉传导通路无关。见于鼻炎、鼻部肿物及外伤等。 视神经(II) 解剖生理: 视网膜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双极神经细胞①→神经节细胞②→视乳头→视神经→视交叉→大部分视束纤维→外侧膝状体③→内囊后肢→视辐射→枕叶视皮质中枢(距状裂两侧的楔回和舌回,即纹状区)。 视网膜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中脑上丘和顶盖前区→双侧动眼神经副核(E-W核)→动眼神经→瞳孔扩约肌(瞳孔光反射通路)。 视觉径路在脑内经过的路线是前后贯穿全脑的,所以视觉径路的不同部位损害,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及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图2-24)。一般在视交叉以前的病变可引起单侧或双侧视神经麻痹,视交叉受损多引起双颞侧偏盲,视束病变多引起两眼对侧视野的偏盲(同向性偏盲)。 临床症状: 视力障碍与视野缺损 1. 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常由视神经本身病变、视神经受压迫或高颅压引起。视神经病变的视力障碍重于视网膜病变。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可出现突然失明;视神经乳头炎或球后视神经炎可引起视力障碍及中央部视野缺损(中心暗点),视力障碍由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高颅压所致视乳头水肿多引起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视神经压迫性病变,可引起不规则的视野缺损,最终产生视神经萎缩及全盲;癔病和视觉疲劳可引起重度周边视野缺损称管状视野(图2-24a)。 2. 视交叉损害视交叉外侧部病变引起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图2-24b),见于颈内动脉严重硬化压迫视交叉外侧部;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图2-24c),常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和其他鞍内肿瘤的压迫等;整个视交叉损害,可引起全盲,如垂体瘤卒中。

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 重点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 spinal cord *椎管内 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 (C5-T1) 腰骶膨大 (L2-S3) *CTLSCo 484844 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 或下降联络不同节段。 *侧角 T1-L3交感神经 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X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X3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脊髓功能:传导反射 脊髓半横断布朗—色夸综合征前角损伤----脊髓灰质炎 脑 brain

脊神经定位

临床表现与神经病变定性? 肌肉疾病——对称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易疲劳性,休息后缓解 外周神经病——非对称性无力,感觉改变 根性疼痛是神经根疾病的标志。疼痛常被描述为尖锐的,烧灼的和电击样感觉,典型地向尖端或末梢传导或辐射。神经根通常有其特定的支配部位,受累肌肉的反射减弱或消失。无力限于一个肌群,感觉丧失发生于相似的皮节分布区,手法牵张(如直腿抬高或颈部旋转)常使神经根疼痛加剧。 脊髓疾病的特点是感觉平面、病理征阳性、直肠膀胱机能障碍。末梢性下肢无力(病人拖脚尖走路或跌倒吗)、末梢性上肢无力(病人有持物不稳吗)、对称性症状(病人上肢或下肢受累大致相同吗)、感觉平面(病人常诉及躯干或腹部的束带感或扎紧感)、括约肌机能障碍(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吗)。体检通常显示:1、感觉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减退(注意临床查出的感觉平面不一定与解剖平面一致)。2、末梢性无力重于近端性无力。3、伸肌和抗重力肌无力比屈肌无力更明显。4、肌张力增高(强直)。5、反射亢进。6、阵挛。7、Babinski征阳性。8、浅表反射消失。9、无显著的肌萎缩或肌束颤动。 脑干疾病——颅神经症状+长束征 小脑疾病——共济失调 皮质下疾病——初级感觉障碍,运动和感觉缺损累及面部,上肢和下肢,视野缺损 皮质疾病——语言不能或忽略和否认意识,痫性发作,皮质损害累及面部和上肢,不累及下肢,无视野缺损。 28皮区与神经定位 2007-11-18 09:54 关键点检查是感觉检查的必查项目,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键点要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三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缺失; 1=障碍 (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 2=正常; NT=无法检查。 正常者两侧针刺觉和轻触觉的总积分各为112分两侧关键点如下 C2---枕骨粗隆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顶部C5--肘前窝外侧面C6--拇指 C7--中指C8--小指 T1--肘前窝尺侧面T2--腋窝 T3--第2肋间T4--第4肋间 T5--第5肋间T6--第6肋间 T7--第7肋间T8--第8肋间 T9--第9肋间T10--第10肋间 T11--第11肋间 T12--腹股沟韧带中部 L1--T12与L2之间上1/2处 L2--大腿前中部L3--股骨内髁 L4--内踝L5--足背第三跖趾关节 S1--足跟外侧S2--蝈窝中点 S3--坐骨结节S4~5--肛门周围 其他相关描述:大腿外侧皮区。来自腰丛(L2、3)神经分支。 小腿前内侧皮区。来自腰丛(L.4)神经分支。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皮区、足外踝、足背及内侧三个足趾皮区。来自骶丛(L5~S1)神经分支。 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足底或足外侧缘及外侧二个足趾皮区。来自骶丛(L5~S1、2)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spinal cord *椎管内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C5-T1) 腰骶膨大(L2-S3) *CTLSCo 484844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 络不同节段。 *侧角T1-L3交感神经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系统解剖学笔记之脊髓

系统解剖学笔记之脊髓 第一节脊髓 脊髓spinal cord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尾部,与脑相比是分化较低、功能较低级的部分,仍保留着明显的节段性。脊髓与31对脊神经相连,后者分布到躯干和四肢。脊髓与脑的各部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来自躯干、四肢的各种刺激通过脊髓传导到脑才能产生感觉,脑也要通过脊髓来完成复杂的功能。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脊髓的许多活动是在脑的调控下完成的,但脊髓本身也能完成许多反射活动。 一、位置和外形图17-1 脊髓外形简图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全长约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的膨大,即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和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前者自第4颈节至第1胸节,后者自第2腰节至第3骶节。这两个膨大的形成是因为内部的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多,与四肢的出现有关。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自此处向下延为细长的无神经组织的终丝filum terminale (图17-1),长约20cm,向上与软脊膜相连,向下在第2骶椎水平以下由硬脊膜包裹,止于尾骨的背面。 脊髓表面可见6条纵行浅沟,前面正中较明显的沟称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后面正中较浅的沟为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由此沟向脊髓内部深入一薄层神经胶质性的后正中隔posterior median septum,深达中央管。这两条纵沟将脊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分别有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此外,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还有一条较浅的后中间沟posterior intermediate sulcus,是薄束和楔束之间的分界标志。 脊髓在外形上没有明显的节段性,但每一对脊神经及其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的脊髓即构成一个脊髓节段,因为有31对脊神经,故脊髓也可分为31个节段:即8个颈节(C)、12个胸节(T)、5个腰节(L)、5个骶节(S)和1个尾节(Co)(图17-2)。 由于自胚胎第4个月起,脊柱的生长速度比脊髓快,因此成人脊髓和脊柱的长度不等,脊柱的长度与脊髓的节段并不完全对应。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对病变和麻醉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在成人,一般的推算方法为:上颈髓节(C1~C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下颈髓节(C5~C8)和上胸髓节(T1~T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椎体平对,中胸部的脊髓节(T5~T8)约与同序数椎骨上2节椎体平对,下胸部的脊髓节(T9~T12)约与同序数椎骨上3节椎体平对,全部腰髓节约平对第10~12胸椎,全部骶、尾髓节约平对第1 腰椎。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前、后根汇合形成脊神经,经相应的椎间孔离开椎管。因为脊髓比

脊神经定位

.脊神经定位

————————————————————————————————作者:————————————————————————————————日期:

临床表现与神经病变定性? 肌肉疾病——对称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易疲劳性,休息后缓解 外周神经病——非对称性无力,感觉改变根性疼痛是神经根疾病的标志。疼痛常被描述为尖锐的,烧灼的和电击样感觉,典型地向尖端或末梢传导或辐射。神经根通常有其特定的支配部位,受累肌肉的反射减弱或消失。无力限于一个肌群,感觉丧失发生于相似的皮节分布区,手法牵张(如直腿抬高或颈部旋转)常使神经根疼痛加剧。 脊髓疾病的特点是感觉平面、病理征阳性、直肠膀胱机能障碍。末梢性下肢无力(病人拖脚

尖走路或跌倒吗)、末梢性上肢无力(病人有持物不稳吗)、对称性症状(病人上肢或下肢受累大致相同吗)、感觉平面(病人常诉及躯干或腹部的束带感或扎紧感)、括约肌机能障碍(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吗)。体检通常显示:1、感觉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减退(注意临床查出的感觉平面不一定与解剖平面一致)。2、末梢性无力重于近端性无力。3、伸肌和抗重力肌无力比屈肌无力更明显。4、肌张力增高(强直)。5、反射亢进。6、阵挛。7、Babinski征阳性。8、浅表反射消失。9、无显著的肌萎缩或肌束颤动。 脑干疾病——颅神经症状+长束征 小脑疾病——共济失调 皮质下疾病——初级感觉障碍,运动和感觉缺

损累及面部,上肢和下肢,视野缺损 皮质疾病——语言不能或忽略和否认意识,痫性发作,皮质损害累及面部和上肢,不累及下肢,无视野缺损。 28皮区与神经定位 关键点检查是感觉检查的必查项目,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键点要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三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 0=缺失; 1=障碍 (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 2=正常; NT=无法检查。

脊神经定位

临床表现与神经病变定性? 2007-11-18 09:22 肌肉疾病——对称性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易疲劳性,休息后缓解 外周神经病——非对称性无力,感觉改变 根性疼痛是神经根疾病的标志。疼痛常被描述为尖锐的,烧灼的和电击样感觉,典型地向尖端或末梢传导或辐射。神经根通常有其特定的支配部位,受累肌肉的反射减弱或消失。无力限于一个肌群,感觉丧失发生于相似的皮节分布区,手法牵张(如直腿抬高或颈部旋转)常使神经根疼痛加剧。 脊髓疾病的特点是感觉平面、病理征阳性、直肠膀胱机能障碍。末梢性下肢无力(病人拖脚尖走路或跌倒吗)、末梢性上肢无力(病人有持物不稳吗)、对称性症状(病人上肢或下肢受累大致相同吗)、感觉平面(病人常诉及躯干或腹部的束带感或扎紧感)、括约肌机能障碍(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吗)。体检通常显示:1、感觉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减退(注意临床查出的感觉平面不一定与解剖平面一致)。2、末梢性无力重于近端性无力。3、伸肌和抗重力肌无力比屈肌无力更明显。4、肌张力增高(强直)。5、反射亢进。6、阵挛。7、Babinski 征阳性。8、浅表反射消失。9、无显著的肌萎缩或肌束颤动。 脑干疾病——颅神经症状+长束征 小脑疾病——共济失调 皮质下疾病——初级感觉障碍,运动和感觉缺损累及面部,上肢和下肢,视野缺损 皮质疾病——语言不能或忽略和否认意识,痫性发作,皮质损害累及面部和上肢,不累及下肢,无视野缺损。 [全文] 回复此帖 一骨脑 经历 男28皮区与神经定位 2007-11-18 09:54 关键点检查是感觉检查的必查项目,是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关键点,每个关键点要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三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 0=缺失; 1=障碍 (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

脊神经

脊神经 脊神经 spinal nerve 共 31 对,分布于躯干和四肢。按部位计有 8 对颈神经、12 对胸神经、5 对腰神经、5 对骶神经和 1 对尾神经。 一、脊神经组成及分支 (一)脊神经组成 每对脊神经均借前根和后根与脊髓两侧相连。前根较细,由运动纤维组成;后根较粗,由感觉纤维组成, 在近椎间孔处有一纺锤形膨大,称脊神经节,前、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成脊神经干。 (二)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内脏神经纤维也走行在脊神经内,包括4种纤维成分: 1.躯体感觉(传入)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和关节,将皮肤的浅感觉(痛、温、触、压觉)和肌腱、关节的深部(本体)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2.内脏感觉(传入)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将内环境变化的各种感觉信息传入中枢。 3.躯体运动(传出)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随意运动。 4.内脏运动(传出)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三)脊神经的典型分支 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即分为4支:粗大的前支和细小的后支以及脊膜支、交通支。 1.脊膜支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被膜和脊柱韧带; 2.交通支有灰、白之分,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 3.后支向后行走,呈节段性分布于枕、项、背、腰和骶部的肌肉与皮肤及其上的汗腺、竖毛肌和血管平滑肌; 4.前支除 12 对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节段性直接分布于躯干外,其余脊神经前支都先彼此交织成神经丛,由丛再分支至相应的区域。第 1~11 对胸神经前支位于各自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第 12 对称肋下神经。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等。脊神经前、后支均含有 4 种纤维成分,因此,脊神经前、后根的损伤和前、后支损伤后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脊神经组成和分支、分布示意图

脊神经支配图[1]

一、脊神经后支分布 神经节段 定位 支配范围 脊神经后支分布 枕下神经C1后支纯运动性,支配头后短肌(头直肌和头斜肌),使头回旋 枕大神经C2后支支配项肌(头下斜肌、头夹肌、头最长肌)及枕部皮肤 第3枕神经C3后支支配项肌(头半棘肌)及枕部皮肤 颈神经C4-8后支 按节段支配项、背、腰部短肌、长肌及皮肤,其中腰1-3后支的皮 支,又称臀上皮神经,支配臀上部皮肤 胸神经T1-12后支 腰神经L1-5后支 骶神经S1-5后支出骶后孔,其中骶1-3后支的皮支为臀中皮神经,支配臀中部皮肤尾神经C O1后支出骶管裂孔,分布尾部皮肤 二、脊神经前支分布 颈 丛 (C1-4前支) 皮支 枕小神经C2支配枕外部、耳廓后面及乳突部皮肤 耳大神经C2,3支配耳廓、乳突和腮腺区皮肤 颈皮神经C2,3支配颈前面皮肤 锁骨上神经C3,4支配锁骨区、肩部和上胸部皮肤 肌支 胸锁乳突肌支C3,4 斜方肌支C3,4 颈深肌支 支配头前直肌、头侧直肌(C1)、头长肌(C2-4)、颈长肌(C1-4)、 中斜角肌(C3-4)、头斜角肌(C4) 肩胛提肌支C3-5 膈神经C3-5 运动纤维膈 感觉纤维心包、膈、纵膈胸膜和肋胸膜一部分 交通支 至舌下神经的交通支支配颏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 舌下神经C2,3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至迷走神经的交通 支 C1支配颅后窝硬脑膜感觉 臂丛C5 - T4 前支锁 骨 上 分 支 肩胛背神经C1-5支配菱形肌及肩胛提肌 胸长神经C5-7支配前锯肌 锁骨下神经C5-6支配锁骨下肌 肩钾上神经C5-6支配冈上、下肌 胸前神经C5-T1支配胸大、小肌 肩钾下神经C5-6支配肩胛下肌、大圆肌 胸背神经C6-8支配背阔肌 锁 骨 下 分 支 外 侧 束 肌皮神经 C5-7 肌支—支配臂前肌群 皮支—为前臂外侧皮神经(C5-6),支配前臂外侧面皮肤正中神经C6-T1 肌支—支配臂前肌群 皮支—支配手掌面桡侧三个半指皮肤 内 侧 束 臂内侧皮神经C8-T1支配背内侧面皮肤 前臂内侧皮 神经 C8-T1支配前臂内侧面皮肤 尺神经C7-T1 肌支—支配前臂和手掌面部分皮肤 皮支—支配手掌面尺侧一个半指和手背面尺侧两个半手指的皮肤

脊神经根与相关疾病对应分布歌诀

脊神经根与相关疾病分布歌诀 颈一头项通大脑,内耳中耳供血交;头痛头晕高血压,失眠健忘常疲劳。颈二两耳视听舌,乳突额窦和前额;耳鸣眩晕视力差,面瘫胸闷尿难排。颈三脸面外耳牙,三叉神经及咽喉;痤疮粉刺和湿疹,咽喉不适痛连牙。颈四绕项连双肩,又系鼻唇嘴耳咽;肩痛牙肿伴呃逆,胸闷咽痛流鼻涕。颈五肩背三角肌,声带腺体咽喉炎;臂痛眩晕心缓速,神经衰弱和鼻炎。颈六颈肩二头肌,拇食两指扁桃体;颈斜上肢酸麻痛,慢性咳嗽咽喉炎。颈七肩肘三头肌,前臂中指甲状腺;心律失常低血压,臂痛指麻滑膜炎。颈八无名与小指,前臂掌面指屈肌;酸麻胀痛屈指难,上臂尺侧肌无力。胸一上臂手腕指,食管气管小鱼际;心悸胸痛伴咳喘,肩臂疼痛难呼吸。胸二循腋至肘上;三至十二胸肋肌;咳嗽气喘上臂痛,心悸心慌心胸疾。胸三肺与支气管,胸膜胸廓乳房连;心胸疾病肩胛痛,流感鼻塞气管炎。胸四胆囊胆总管,食道气管亦关联;胆道诸疾胸壁痛,气喘呃逆乳房疾。胸五肝腹神经丛,肝病发热血压异;胸闷乳痛打呃逆,循环衰竭关节炎。胸六主管肝胆胃,胃痛灼热消化低;上腹饱胀胁肋痛,胆囊结石和胃炎。胸七十二指肠间,肝胆胃脘和胰腺;胃炎溃疡肝区痛,胁痛胆石胆囊炎。胸八神经肝胃脾,脾胃诸疾抗力低;肝胃不和胁肋痛,胃痛胆石胆囊炎。胸九肝胃肾上腺,麻疹过敏皮肤疾;肝胃疼痛上腹胀,糖尿病和宫颈炎。胸十肾脏先天本,睾丸卵巢和子宫;肾炎腹胀疲劳症,生殖炎症糖尿病。十一膀胱输尿管,肾区疼痛排尿异;湿疹疖子皮肤病,尿路结石胰腺炎。十二肝胃亦连肾,淋巴循环小肠中;尿路结石和腹泻,肝胃疼痛胰腺炎。腰一联络骼腰肌,大肠还络股沟环;肛裂疝气尿路疾,腹泻便秘结肠炎。腰二斜下大腿前,内连腹部和兰尾;尿路结石和痛经,腹胀便秘兰尾炎。腰三股前四头肌,子宫膀胱生殖器;痛经紊乱排尿难,腰腹疼痛膝关炎。腰四小腿内侧面,坐骨神经前列腺;腰背疼痛大腿麻,前连腹痛尿频急。腰五腿外胫前肌,足踝拇次两趾连;腹痛遗精月经乱,小腿麻痛筋抽牵。骶一跟腱连小趾,小腿后外腓肠肌;股骨臀部关节痛,肛门直肠和生殖。骶二大小腿后面,下至足底掌小肌;骶骼关节诸多病,脊柱侧弯不能直。骶三四五连尾椎,直肠肛门会阴肌;痔疮性功能障碍,子宫炎症前列腺。

脊神经分布歌

脊神经分布歌 发表者:刘伟 (访问人次:189) 颈一后头通大脑,颈二耳目视听舌; 颈三脸面和外耳,三叉神经及喉咽; 颈四绕项连双肩,耳鼻口咽与膈肌; 颈五上臂三角肌,声带腺体咽喉炎; 颈六颈肩二头肌,拇食两指扁桃体,; 颈七肩肘三头肌,前臂中指甲状腺; 颈八无名与小指,前臂掌面指屈肌; 胸一上臂至肘下,食管气管小鱼际; 胸二循腋至肘上;三至十二胸肋肌; 胸二至五主心疾,肺与气管二三四; 食道胸一至胸六,六胃七胰八属脾; 肝胆七九胸节间,肾脏胸十至腰一; 胸九十二主小肠,十一腰一大肠乡; 膀胱十一至腰二;输尿管加前列腺; 睾丸卵巢十十一,下至腰一主生殖; 腰一上主骼腰肌,内络大肠下股沟; 腰二斜下大腿前,还连腹部和兰尾; 腰三主管膝周炎,子宫膀胱性器官; 腰四小腿内侧面,坐骨神经前列腺; 腰五腿外胫前肌,足背拇次两趾连; 骶一跟腱通小趾.,亦主小腿腓肠肌; 骶二大小腿后面;下至足底掌小肌; 骶三四五连尾椎,直肠肛门会阴肌。. 脊神经脊神经sumal nerves共31对。每对脊神经借前根anterior root和后根posterior root 与脊髓相连。前、后根均由许多神经纤维束组成的根丝所构成,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后根较前根略粗,二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干,感觉和运动纤维在干中混合。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sumal ganglia。31对脊神经中包括8对颈神经cervical nerves,12对胸神经thoracic nerves,5对腰神经lumbal nerves,5对骶神经sacral nerves,一对层神经coccggeal nerve。第1颈神经干通过寰椎与枕骨之间出椎管,第2~7颈神经干都通过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椎管,第8颈神经干通过第7颈椎下方的椎间孔穿出,12对胸神经干和5对腰神经干都通过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第1~4骰神经通过同序数的骶前、后孔穿出,第5骶神经和尾神经由骶管裂孔穿出。由于脊髓短而椎管长,所以各节段的脊神经根在椎管内走行的方向和长短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