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震预测整体观看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从地震预测整体观看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从地震预测整体观看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收稿日期:2008-05-23;修订日期:2008-06-04

科技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项目(编号:DZLXJK200807)资助。

作者简介:高庆华(1938-),男,研究员,从事地质力学和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工作。曾任三部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办公室主任。

?综述与进展?

地质通报

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

第27卷第6期2008年6月Vol.27,No.6Jun.,2008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难题,为此需要广泛的探索。笔者认为,李四光开创的地震科学研究思路是值得继承和发展的。

1962年广东新丰江地震以后,李四光十分重视

地震工作,同年即在广东建立了第一支专业的地震研究队伍。1965年组建了西南地震地质大队,发表了《关于地震地质工作问题》一文。1966年发生邢台地震,李四光独排众议,提出了地震可以预报的观点。1969年成立了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由李四光任组长。在李四光的亲自领导下,全国普遍开展了地震地质调查研究。李四光80岁高龄时,仍多次跋山涉水进行地震地质考察。在他的指导下,编制了《中国主要构造带与强震震中分布图》、《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开展了地应力及多种地震前兆的观测,并对华北、

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地震发展趋势与地震预测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部署,对河间、唐山、渤海、海城、通海、松潘等地区强震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战略性的预测。李四光开创的包括地震地质调查、活动性构造体系研究、地应力观测、多种手段的地震前兆观测、地震预报、地震危险区划分、寻找“安全岛”、防震减灾等一套地震工作的新途径,为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开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李四光防震减灾的主要指导思想[1-2]

李四光指导地震工作的学术思想基于他的地壳运动观与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相结合,他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有5点。

第一,地震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他认为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也就是现代构造变动急剧地带所发生的破坏活动”。

第二,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他认为:“地震与任何事物一样,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地震的发生是有前兆的”,“研究地震活动规律”,采用多种方法“观测地壳的变化,认识现在还在活动的构造带”,“观测地应力的变化”,“仔细研究构造应力场”

,“寻找地震前兆”,就可以进行地震预报,并提出要预报时间、地点、震级。

第三,地震地质是地震工作的基础。他认为:“地震沿现今还在活动的断裂带发生。因此调查和鉴定现今还在活动的构造地带和构造体系,观测、检验、鉴定它们的活动程度和频度,在关键性的地区或地点建立地震预测试验站”

,是地震预报工作的基础。李四光认为“我们的地震工作还没有达到准确预报……只有预防,尽量减少灾害损失”,“以预防为主,重要的是确定危险区”。“搞地震地质就是确定地震危险区”。

第四,划分地震危险区与“安全岛”。李四光认为“为了力求避免或减少地震的破坏作用,选定最有利的或者遭到这种自然灾害可能性最少的地区进行建设,就必须大力加强地震地质工作”,“划分地震危险区”。“确定危险区的原则:①历史记录;②地下构造活动情况”。编制地震地质图,“……在强震区,找到比较稳定的地带或‘安全岛’,为基建设计提供资料”。

第五,建设地震预测试验站。李四光认为“我们

从地震预测整体观看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高庆华

原科技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北京100029

中图分类号:P315.2;P31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552(2008)06-0719-07

地质通报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2008年

不要跟在地震屁股后面跑,而要争取走在地震前面”,“要在某些关键性的地区或地点建立地震预测试验站”。提出了对天文、地震、形变电阻率、地磁地电、超声波、重力、地下水、生物物理、地形变、断层微量位移、海平面的观测和仪器研制的方法,尤其强调对地应力的观测。

李四光是新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开拓者,他的理论与预言已得到检验或证实,他的学术思想应在中国的防震减灾事业中发扬光大。

2地震科学整体观

李四光逝世以后,笔者等追索李四光的学术思想[3],对地震及其他各种自然灾害进行了综合研究,1993年提出“地震科学整体观”[4]。

1989年召开的第28届世界地质大会上一个总的动向就是地学的全球化。以研究地球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等的制定,地球表层学、地质系统论和地球系统科学的提出,都是倡导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同时表现出进一步把自然态科学推向天、地、生、人整体研究的强烈愿望与学科的使命感。

50—60年代,欧美国家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包括大量军改民的探测技术,取得了大量的全球性的实际资料和信息,有力地证明了岩石圈的存在及其以水平方向为主的运动形态,从而兴起了板块学说。该学说将板块与板块前缘的俯冲带、后缘的扩张带和侧缘的转换断层看作一个整体,用板块的水平运动进行解释,并系统阐明板块边缘的地槽、褶皱、断裂、地层沉积、岩浆活动、地震的形成机制等,不论它们的形态,不论它们的运动方式,也不论它们的学科属性,而是用一个统一的运动过程加以概括。对这一范畴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显然具有系统论的特色。我们相信,如果板块学说按着整体观的要求继续扩大它的视野和研究领域,一定会找到解决全球构造成因问题的道路。但令人遗憾的是,一方面是由于缺少进一步深入的资料,另一方面是习惯于单元论的认识方式,大地构造学研究的理论进程在从固定论向活动论迈出了一大步以后,相当一部分工作似乎又沿着传统大地构造学的方法,回到对构造单元的“原子”逐个进行描述的老路,尽管仔细研究每一个单元子系统也是非常必要的,但热衷于将板块越划越小,以致使推论其动力作用所勾画的对流系统紊乱、随意到令人难以相信的程度。对于更为深远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诸如全球板块的运动协调问题,主动型和被动型大陆边缘的起因问题,板块、板条、断块等大大小小的岩石圈块体在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和球坐标系的统一关系问题,岩石圈块体稳定与非稳定性运动的动力机制问题,岩石圈、地幔、地核等分层非均一运动的耦合关系问题,地球整体的对称与反对称的对立统一问题,地球的行星性行为的检出与行星比较问题等,这些理论性的思维尽管部分地超前于资料的现实,但这的确是地球整体观的理论体系所必须探索与追求的。

大量工作成果表明,全球板块构造的形象是相当有规律的。板块构造的奠基人海兹勒、拉皮向等已经注意到板块的旋转扩张现象。地球上绝大多数海岭、海沟、裂谷为近南北向,其次为近东西向;绝大多数转换断层为近东西向,其次为近南北向,再次是它们的过渡。这些全球级的几何特征,反映出与地球坐标系的直接联系,而与板块的运动方向又接近一致,意味着地球自转运动和球体的整体变形存在某种关系。其实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魏格纳,在分析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时,已经注意到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极移和潮汐力的作用。假如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块学说充分注意这一论点,在壳内对流与地球自转之间找到一个桥梁,这种结合可能对地球动力学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促进。

将区域构造与全球构造、全球构造与全球运动第一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是中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他在大量野外观测和实验工作之后认为,地壳上层构造形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将一场一定方式的地壳运动所产生的一切成生联系的构造形迹看作一个整体,称为构造体系。构造体系的提出,标志着在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领域中,从单纯的现象描述跨入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构造问题的新阶段。一个构造体系就是一幅应变图像,反映出了动力作用的方式和方向。它们尺度的大小是受全球统一应力场及其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半球级、区域级、局地级地应力场所控制的,它们属于全球构造系统的不同层次和级别的子系统。

已经查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构造体系有纬向构造体系(反映经向水平力的作用)、经向构造体系(反映纬向水平力的作用)和巨型扭动构造体系(分别

720

第27卷第6期

反映了南北向或东西向水平力的作用和由此引起的扭动)。

李四光认为纬向与经向水平力是地球自转不均衡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离心力。如果我们把地槽、海岭、裂谷、海沟等巨型构造都看作巨型构造体系的构成部分,李四光的观点无疑为研究岩石圈构造场与运动场的整体观打下了一个基础。

地球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还包括水圈和气圈,因此建立地球系统整体观,还必须涉及到对水圈、气圈物质运动的统一认识。

很早以前人们就根据地层的沉积韵律推断海水的升降变化。如果这项工作只在局部地点进行,看到的自然只是垂直运动,但是当工作在广大地区开展并相互加以对比时,就会发现海水整体的水平运动。李四光及其追随者对中国显生宙海水进退的规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当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时,海水自北向南退却;当地球自转速度变慢时,海水自南向北侵入。近年卫星测地工作开展以来,大地水准面的变化与海面升降关系的研究,已更接近海水进退、升降的真实背景。

在现代各大洋中存在许多环流。太平洋的水体,从中美洲西缘开始大致沿赤道地带向西流动,至西伊里安岛以东分为2支,北支循大洋西部边缘向北流动,至日本转向东流,到加利福尼亚以西转向南流,至中美洲构成一个椭圆形的环流;南支循澳洲东岸南流,至新西兰转向东流,再平行南太平洋东部边缘北流,也构成一个椭圆形的环流。类似的情况也见于大西洋与印度洋,赤道以北大洋环流为顺时针向,赤道以南为反时针向,共同反映了赤道地带的海水自东向西流动且愈近赤道流速愈大、中纬度地带的海水自西向东流动、大陆边缘则为南北向流动的规律。

大气环流的模式与洋流相当类似,赤道至南北纬30°之间和高纬度区是盛行东风带,中纬度地带是盛行西风带。赤道两侧常出现巨大的旋卷气流,形成台风,赤道南北的旋转方向恰好相反。与海气热运动巨大变异有关的海水剧增温(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太平洋赤道地带。已有资料说明它的发生可能与洋脊的非均匀变动引起的地下热流量的脉动有关,而脉动的韵律变化和赤道海水的流动速度又可能受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调制。

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带也曾发生过多次迁移,其迁移的方向与海水的进退方向是一致的。

地球气圈、水圈与岩石圈运动方向惊人的相似,使我们不能不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海洋学家与气候学家一致认为,赤道南北环流的对称现象起因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我们根据岩石圈构造场、运动场建立起来的全球构造格架及其动力学的基本构思,以及同源异象的统一认识,把地球的固、水、气三象统一起来,这是全球整体系统的一个质的扩展。

地球在46亿年的演化历史中,地、水、气三象表现了一系列时间尺度的变动,不同学科采用多种术语加以描述,如周期、旋回、脉动、韵律、分期、分幕、分级等,各有其内涵。从定性看,韵律含意最广,而且它既不受严格的周期和变动强度的规则所限制,也不忽视运动的反复性和具有一定的动态节奏,它是一个半定性半定量、适应性最广的概念,也是一个介于确定性和非确定性之间的概念。据地学固、液、气各分科关于韵律表现的认识,地球变动的韵律总地可划分为4个级别的韵律段,即长韵律段(十亿—千万年级,109 ̄107)、中韵律段(千万—万年级,107 ̄104)、短韵律段(万年—年级,104 ̄100)和微韵律段(年、月、日,100 ̄10-3级)。

固体地球的韵律性主要表现为陆地的升降、造山运动、造谷(裂谷)运动、构造变动、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地热的波动、地磁极的变动、球体积的胀缩等。这些表象之间有的是同时异象的,有的与先后伴随的韵律相关。长韵律段可以大地构造的演化和分期为代表,还可以再分为构造宙(8±2亿年)、构造期(2±0.5亿年)和构造幕(几千万年)3级。这个韵律级别的地球变动,直接表现为地球内部热场和重力场的协调平衡运动的韵律,被看成为地球构造变动的原因,但它们的韵律很可能受到了银河效应(银河年周期、太阳系在银河旋臂结构中的位置与麦哲仑星云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或调制。中韵律段以地文期的划分为代表,可再分为地文期(一至二千万年)、地文幕(几十万至几百万年)和地文阶(几万至一万年),这一时间尺度的地球韵律很难从地球内部热场和重力场整体的自身韵律加以认识,相反受地球外部天文因子的米兰科维奇效应(地球赤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岁差)的影响可能很大,在地史记录中这一时间尺度的冷暖、干湿的韵律表现十分明显就是一个旁证。短韵律段可以地震活动的韵律划分为

高庆华:从地震预测整体观看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721

地质通报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2008年

代表,可再分为地震世(几千至一千年)、地震期(几百至一百年)、地震幕(几十至十年)3级。此韵律段可能受行星会聚、太阳活动、地球自转变速等因素的直接影响较大。这么短的韵律变化,很难想象是地球整体热状态和重力作用的结果。微韵律段可以地球表面的潮汐分级为代表,再分为年潮、月潮、日潮等,它们受日月引力和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的作用明显,是已被证明了的。

地球水圈的韵律性主要表现为海水涨落、进退,海水水质及若干组分同位素值的增减,水成沉积的成分与量的波动等。地球大气圈的韵律性主要表现为大气湿度、温度、成分等在总的演化趋势之中的被动变化。水和大气的韵律表现也可分为与固体地球相同的长、中、短、微4个韵律段。地史期间大气湿度变化的周期谱即可分出4组谱的峰值群,时间尺度相当于固体地球的4级韵律段。大气湿度的变化,即冷期与暖期或冷期与间冷期的划分,与海退期和海进期相当,冷期划分的时间韵律,其时间尺度也与前述相当。大气和水的韵律性变动虽然可能受固体地球韵律变动的影响,如火山活动、放气作用、地热溢出等的影响,但更直接的是受上述各种天文因素的调制作用。

把地球的地、水、气(即固、液、气)三象的运动表现用韵律的同一性统一起来加以认识,是地球整体系统观在时间域的集中表现。用同一韵律把不同的表象统一起来,是同韵异相的分析方法,是认识不同表象之间的联系在时间上的根据,正是地球系统科学所立意的观点与方法。

地震预报在时间上的探求,一方面是利用地震活动历史自身所表现的大小韵律进行分期、分幕、分阶、分丛的群体的预测;另一方面则是根据对地震前兆场的观测。不论它们是以什么观测手段所获取的信息,如地震、地形变、地应力、地电、地热、地磁、地下水、动物、植物、天象等,还是把它们归结为地震蕴育过程的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的不同发展阶段加以分析、论证,直到渐近于地震震中的临震预报。目前所采用的这种分析方法正是整体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

以固体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固体地球科学,以海洋和大陆区水体为研究对象的海洋科学和陆地水科学,以大气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大气科学,以动植物和人为研究对象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各成单象的学科体系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建立了一系列经典的学科。这4个单象系的研究都沿着封闭式、半封闭式的发展趋向,现已全面展开了开放式的研究。最明确的发展就是大气与海洋之间建立起来的海气循环,以它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一系列交叉研究。再如固体地球的地热释放(包括火山喷发、海底岩浆涌出、大陆热能释放)、放气作用(包括深层和浅层、放射性和非放射性元素)、陆地水对浅表岩石的溶解等,正在把固体地球的动态因素纳入海气双象系研究,从而扩展为三象系研究。再如地震作为固体地球的一种剧变行为,经过对地震前后各种相伴现象的观测研究,已经可以肯定地震的孕育与发生确实受到了大气的影响,反之,地震孕育过程直至地震发生,包括与之伴随的物理的、化学的多种能量的释放,也影响了低空和地区性的天气,甚至可能对高空电离层产生扰动。海底地震可造成海啸等海水的运动与变化,海底地震、火山岩流、热涌与海水急剧增温之间有联系,例如厄尔尼诺现象等,都涉及了固相与水的交叉研究。生物包括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的象之间,有史以来,一直受固、液、气三象圈层构成的环境影响,反之,生物对环境的反馈作用,在地史学研究中确证存在一系列真实的记录。特别是人类近代活动对大气、海洋、陆地表层的污染与破环、CO2的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环、核冬天的潜在威协、森林面积的锐减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等,这是人类刚刚开始注意到的自我摧残,而在科学上,它正在推进着固、液、气、生(人)四象的整体研究进程。

多象系的研究可以是象系之间整体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如固体地球动力学、海洋动力学和大气动力学之间质量、动量、动力的互馈与平衡,不妨把这类研究叫做多象系整体的综合研究。多象系也可以是象系之间单一因子或有限因子在象系之间穿插所构成的因子系统,如CO2气、热能等因子在固、液、气、生(人)之间的增减循环的因子系统,不妨把这类研究叫做多象因子系的交叉研究。近年多象因子系的研究课题如雨后春笋,这恰恰是地球系统科学当前的行动特征。如果把上述单象系、多象系、因子系的研究统一在地球整体的五维空间中进行,那就构成了全面的地球整体观。不过必须特别强调补充说明的是,地球作为一个天体,由于它自身的行星性行为和它必然受到种种天体环境的制约与影响,把地球

722

第27卷第6期图1中国大陆及毗邻地区强震活动周期变化与发展趋势示意图

Fig.1Sketchmapofperiodschangeanddevelopmenttrendofstrongearthquake

movementinChineseMainlandanditsvicinage

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加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构成了近年多方称道的天、地、生、人的巨系统科学观,据此提出地震预测整体观。

3地壳运动整体观和地震发展趋势

预测的检验

李四光的学术思想经过3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地壳运动整体观———将地壳各部分的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和相关的自然现象看作是有联系的整体,将发动地壳运动的各种动力作为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动力系统,将地壳运动的因果作为一个统一的互馈系统进行研究的地球观。

在此基础上,应用地震预测整体观,从1995年开始,依照以前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面,对中国的地震发展趋势进行了宏观预测,有关的论据资料和方法已分别发表在相关的论著中[5-8]①。

这些著作虽然是针对全国范围的各种自然灾害的,但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了四川汶川地震的区域。现将有关结论部分摘录如下。

3.1地震灾变发展态势[5]

根据中国的地震活动规律,百年周期的地震活

动已从20世纪末的最高峰趋缓,但是并不平静。从大约20年的地震活动周期来看,1988年开始的地震活跃幕也将延入21世纪初期,而后转入相对平静幕,经过10年左右,于2010年前后将再次进入活跃

幕。因此,从总体上看,今后中国大陆地震灾害仍比较严重,其基本特点是:在中强地震频繁发生的同时,还有发生多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的可能;在中国西部地震强烈活动的同时,在人口和城镇密集的东部地区也有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的可能;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化的加快,房屋、

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等工程设施的迅速发展,今后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将增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将日益严重。

图1显示2007年以后进入地震活跃幕[6],主要危险区见图2[7]、图3[8]。

3.2地震预测与灾害实际发生情况的对比

2008年5月12日四川成都西北的汶川发生了

8.0级地震,波及除新疆、黑龙江、吉林以外的中国各个省区市和泰国等地区。

在进行灾害风险趋势性预测中,对这一地震区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1997年的《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和保险区划》

研究报告中,论述未来20年地震危险区时写到:“综上所述,2007—2015年可能为一新的地震活跃幕。”(164页)……“下面分地震区带介绍未来20年中国大陆地震危险区的基本特征。……灌县(M7.0 ̄

7.9)地震危险区:北东向晚更新世断裂发育,6级地震及中强地震成带分布,危险区分类Ⅱ级。……”(176页)。

高庆华:从地震预测整体观看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723

地质通报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2008年724

图2中国未来20年地震灾变预测图

Fig.2ForecastmapofearthquakecataclysminChinatwentyyearsinthefuture

图3中国大陆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地震危险区(带)分布图

Fig.3Distributingmapofhydrologyandgeochemistryunconventionality-earthquakedangerzoneinChineseMainland1—与其他方法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的地震危险区(带);2—与其他方法预测结果不一致的地震危险区(带)

第27卷第6期

2000年出版的专著《地球化学异常—地震预测整体观的探索》[8],根据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圈定汉源-汶川-松潘及汉源-甘孜为地震危险区(113页图2-65)。

另外,在2005年提交的《中国地震灾害区划和防震应急对策》报告中关于中国的防震应急目标区,将川中地区列为防震应急重点目标区,预测范围包括四川成都、绵阳、德阳、乐山、眉山等市区及内江、资阳部分地区,面积为5.69×104km2,并初步计算了人口死亡度和经济损失度。

综上所述,笔者的研究只是初步的宏观趋势预测,掌握资料不足,地震灾害预测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在研究达到的水平尚不敢说预测的正确性,本文只是说明以地震预测整体观为指导的地震综合预测确是一条值得重视的途径。参考文献:

[1]李四光.关于地震地质工作[J].中国地质,1965,(12):5-6.

[2]李四光.关于地震地质工作的几点意见[J].地震战线,1970,(7):10-15.[3]李四光.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0.

[4]马宗晋,高庆华.试论地球系统和地震科学的整体观[C]//地震科学与整体观研究.1993:1-8.

[5]高庆华.中国21世纪初期自然灾害态势分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61-62.

[6]马宗晋,高庆华.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与社会图集[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253.

[7]高庆华.中国自然灾害风险与区域安全性分析[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38.

[8]高文学,蒋洪亮,高庆华,等.地球化学异常-地震预测整体观的探索[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246.

①中保财险有限公司.中国自然灾害区划与保险区划研究报告(上、下册).1998.

高庆华:从地震预测整体观看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725

四川汶川大地震最感人的故事大汇集

四川汶川大地震最感人的故事大汇集 1、教师谭千秋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使命——为了四个学生,他张开了双臂 “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她的丈夫、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保住了4名学生的生命。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说,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恸哭失声…… 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中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

生命,手臂上的伤痕记下了这一切。 2、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行文规范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行文规范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纂委员会 二○○八年十月 为了规范《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的编纂工作,确保全志行文规范统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修志实践经验,制定本行文规范。 一、书写格式 (一)用字、用词。 除引文和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繁体字外,一律使用规范汉字。书写格式一律自左向右横排。 简体字以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 布的《简化字总表》、异体字以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异形词以2001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为准;不得使用1986 年已经宣布废止的1977年12月发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 “简化字”或其他不规范汉字。通假字、异体字、自造字以及已经淘汰的旧字形、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只有在引文和特殊需要并加以注释的地方方可使用。 含义相同的字词使用时要统一。如“截至”就是“截止到”,“报名

到5月底截止”里的“截止”,不能为“截至”。“唯”、“惟”可通用时,统一使用“唯”。“其他”与“其它”,统一用“其他”。“制定”与“制订”,法律、决定、规定、制度、章程用“制定”,计划、规章用“制订”。 (二)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按照1995年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督局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执行。 1. 标点符号写在行内,除破折号、省略号外,其他每一个标点符号占一格;后引号、后书名号、后括号和其他标点符号不可出现在回行的行首;前引号、前书名号、前括号不能置于每行的行末,应加在回行的开头。 2. 关于引号的使用。词语使用引号,有比喻、引申和贬义的作用,因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改革开放不得再加引号。要正确处理完全引语与局部引语中引号和句号的关系。引用整句而且包括冒号的,最后的标点符号放在引号内;不是引用整句,而且无冒号的,最后的标点符号放在引号之外。 3. 关于连接号的使用。常用的连接号为占一格的一字线(一),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使用两字线(——占两个字位置)、浪纹(~)和半字线(-)可以作为连接号的特殊形式使用。 一字线“一”用以表示两个相关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及相关地点之间的起止;在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表示产品型号、化学键或标准代号与年代号的分隔、图注的横线等;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的发展。如产品型号“TPC一3”。表示年份起讫,全志统一省略前一“年”字,如“1978一2005年”;相同月份时间名词省略方法同年份,如“2003 年1月2一5日”,但不同月份的不能省略,如“2002年1月12日一2月18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绵阳市)各乡镇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动参数一览表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绵阳市)各乡镇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动参数一览表 市州区县乡镇Tg(s)pga(g)市州区县乡镇Tg(s)pga(g)绵阳市安县安昌镇0.40s 0.15g 绵阳市三台县花园镇0.40s 0.05g 安县宝林镇0.40s 0.15g 三台县建平镇0.40s 0.05g 安县茶坪乡0.40s 0.20g 三台县进都乡0.40s 0.05g 安县沸水镇0.40s 0.15g 三台县凯河镇0.40s 0.05g 安县高川乡0.40s 0.20g 三台县老马乡0.40s 0.05g 安县河清镇0.40s 0.15g 三台县乐安镇0.40s 0.05g 安县花荄镇0.40s 0.15g 三台县乐加乡0.40s 0.05g 安县黄土镇0.40s 0.15g 三台县黎曙镇0.40s 0.10g 安县界牌镇0.40s 0.10g 三台县里程乡0.40s 0.05g 安县乐兴镇0.40s 0.15g 三台县立新镇0.40s 0.10g 安县清泉镇0.40s 0.10g 三台县灵兴镇0.40s 0.05g 安县桑枣镇0.40s 0.15g 三台县刘营镇0.40s 0.05g 安县睢水镇0.40s 0.15g 三台县柳池镇0.40s 0.05g 安县塔水镇0.40s 0.15g 三台县龙树镇0.40s 0.05g 安县晓坝镇0.40s 0.15g 三台县芦溪镇0.40s 0.05g 安县兴仁乡0.40s 0.15g 三台县鲁班镇0.40s 0.05g 安县秀水镇0.40s 0.15g 三台县前锋镇0.40s 0.05g 安县迎新乡0.40s 0.15g 三台县秋林镇0.40s 0.05g 安县永安镇0.40s 0.20g 三台县三元镇0.40s 0.05g 安县永河镇0.40s 0.15g 三台县上新乡0.40s 0.05g 北川坝底乡0.40s 0.20g 三台县石安镇0.40s 0.05g 北川白坭乡0.40s 0.20g 三台县双胜乡0.40s 0.05g 北川白什乡0.40s 0.20g 三台县塔山镇0.40s 0.05g 北川陈家坝乡0.40s 0.20g 三台县潼川镇0.40s 0.05g 北川都坝乡0.40s 0.20g 三台县万安镇0.40s 0.05g 北川墩上乡0.40s 0.20g 三台县西平镇0.40s 0.05g 北川贯岭乡0.40s 0.20g 三台县下新乡0.40s 0.05g 北川桂溪乡0.40s 0.20g 三台县新德镇0.40s 0.05g 北川开坪乡0.40s 0.20g 三台县新鲁镇0.40s 0.05g 北川擂鼓镇0.40s 0.20g 三台县新生镇0.40s 0.05g 北川马槽乡0.40s 0.20g 三台县幸福乡0.40s 0.05g 北川片口乡0.40s 0.20g 三台县永明镇0.40s 0.10g 北川青片乡0.40s 0.20g 三台县永新镇0.40s 0.05g 北川曲山镇0.40s 0.20g 三台县玉林乡0.40s 0.05g 北川桃龙藏族乡0.40s 0.20g 三台县云同乡0.40s 0.05g 北川通口镇0.40s 0.15g 三台县争胜乡0.40s 0.05g 北川香泉乡0.40s 0.15g 三台县中太镇0.40s 0.05g 北川小坝乡0.40s 0.20g 三台县中新镇0.40s 0.05g 北川漩坪乡0.40s 0.20g 三台县忠孝乡0.40s 0.05g 北川禹里乡0.40s 0.20g 三台县安居镇0.35s 0.05g 涪城区朝阳街道0.40s 0.10g 三台县宝泉乡0.35s 0.05g 涪城区城北街道0.40s 0.10g 三台县景福镇0.35s 0.05g 涪城区城郊乡0.40s 0.10g 三台县菊河乡0.35s 0.05g 涪城区城南街道0.40s 0.10g 绵阳市三台县郪江镇0.35s 0.05g 涪城区城厢街道0.40s 0.10g 三台县曙光乡0.35s 0.05g 涪城区创业园街道0.40s 0.10g 三台县双乐乡0.35s 0.05g 绵阳市涪城区丰谷镇0.40s 0.10g 盐亭县八角镇0.35s 0.05g

从海城地震看我国临震预报的问题

从海城地震看我国临震预报的问题 摘要:灾后重建决不只是广泛发挥各种募捐等善举,以重建我们失去的家园的问题。尚有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要以此为基础,应该对地震的发生有一个经验上的总结与学理上的提升,形成关于地震,特别是中国地震的系统认知,奠定中国地震科学,特别是临震预报科学的更为丰富的知识基础。临震预报的目的主要是给人民打一声招呼,以尽可能减少、避免生命和财产损失;临震预报的成功案例说明其是可能且可为之事;临震预报的表面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派门户森严,非主流学者没有话语权;临震预报的深层次问题主要是,科学研究缺乏自主创新机制。因而中国地震学的自主创新研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同时,临震预报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的专业做起。 关键词:临震预报自主创新海城地震 每次大地震发生以后,人们总是从灾后的救治工作逐步向灾后重建的转移。灾后重建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为宽广的思维。灾后重建决不只是广泛发挥各种募捐等善举,重建我们失去的家园的问题。诚然,这些问题都很重要,而且应该抓紧落实,保质保量做好。然而,尚有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以此为基础,我们应该对地震的发生有一个经验上的总结与学理性提升,形成我们关于地震,特别是中国地震的系统认知,奠定中国地震科学,特别是临震预报科学的更为丰富的知识基础。就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说,这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就知识界来说,这应该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与重中之重。

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在河北省邢台发生了6.8级和7.2级强震以后,在周恩来总理直接重视之下,从此开启了中国地震预报研究的先河。周总理说:“这次地震付出了很大代价,这些代价不能白费,我们不能只留下记录,要从中取得经验。”“这次地震代价极大,必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对年轻的地震工作者号召: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5·12汶川大地震和1976年7 月28日唐山大地震都是罕见的大震。其损失尚未有最终定论,其代价我们也可想而知。根据周总理的精神,付出如此代价,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总结经验。 引言:临震预报的目的:给人民打一声招呼 任何研究都有其特定的目的。依其学科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做地震预报工作,一个是总理的要求,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一个是因为灾区人民的呼声,要求工作者震前打一声招呼,以着力避免、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既然如此,地震预报理当成为我们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加以研究。相比震灾救治而言,地震预报应该排在更为优先的地位。虽然地震预报工作是世界上科学难题,还在探索当中,还没有解决。但是,仍应当把力量集中在临震预报的突破上。能够在震前、临震应急上多做工作,而不是在震后。因此,关于临震预报,我们应该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点。要以预防为主,要立足于有震,这是非常重要的。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 饶扬誉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1 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附近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震区人口稠密、地形复杂、救援难度大,破坏性余震频度高、分布范围广,是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截至2008年6月22日,地震造成69 181人遇难,18 522人失踪,374 171人受伤,累计受灾人数4 616余万人。房屋倒塌779万间,损坏2 459万间。初步估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 000亿元人民币。 本文在分析震区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基础上,根据遥感影象、余震分布特点和目前已经获得的相关观测与理论模拟成果、尤其是陈运泰等(2008)的研究成果,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发震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2 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性 2.1 大地构造背景 震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交接部位,其北部为秦岭地槽褶皱系。早古生代扬子准地台与其西部的羌塘—昌都陆块,均为“泛扬子陆块”的一部分。从泥盆纪开始,泛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晚古生代至三叠纪羌塘—昌都块体与扬子陆块裂张解体,其间形成南古特提斯洋盆,洋壳向西俯冲,并使羌塘—昌都陆块不断向东增生而闭合,扬子板块同时向北俯冲于昆仑地体之下,于是在东西和南北方向形成双向俯冲收缩(许志琴等,1992)。 自始新世以来,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整个青藏地块强烈隆升并向周缘扩展,在东部受到扬子板块俯冲构造莫霍面上隆区的强烈阻挡,青藏地块向东挤出物质被分流成向东南和东北两股,东南股形成川滇菱形逸出体,东北股形成东昆仑-秦岭逸出体。其中,在高原东缘与扬子板块的交接地带,形成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断裂系。 2.2 区域地震活动性 震区所在区域位于南北地震带。 南北地震带大致分布于东经102°~107°之间,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包括宁夏西部、甘肃和青海东部及其邻近地区;中段包括四川西部和其邻近地区;南段包括云南和其邻近地区。根据《中国地震简目》和近年强震目录,南北地震带共发生≥7级地震63次,其中7.O~7.4级地震38次,7.5~7.9级地震18次,M≥8.0级地震7次,以1920年l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为最大。其中北段发生M≥7级地震21次,包括7.0~7.4级地震l2次,7.5~7.9级地震5次,≥8级地震4次,以海原地震为最大。中段M≥7级地震23次,其中7.0~7.4级地震12次,7.5~7.9级地震9次,≥8级地震2次,即1879年7月1日武都8级和本次汶川8级地震;南段发生M≥7级地震l9次,其中7.0~7.4级地震14次,7.5~7.9级地震4次,≥8级地震1次,即1833年9月6日嵩明8级地震。 雍幼予(1990)将南北地震带划分出4个地震期。第4个地震期从1920年开始,可分为5个地震幕。第4地震幕从1988开始到2007年结束。以汶川地震为标志,第5地震幕从2008年开始。每个地震幕活动时间为18~27年,平均为23年。 3 岷山—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活动 3.1 岷山断块

有感于5.12汶川地震演讲稿:感恩的心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的心。有感于5.12汶川地震 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的这一个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个时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一场8.0级的强烈地震,突然袭击了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全川,摇撼全国,在瞬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遭受的伤亡最重的自然灾害,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 13亿中华儿女在这一刻为战胜巨大的灾难而握紧拳头,凝聚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全体动员。在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我们悲痛着、牵挂着、同时我们又感动着、振奋着、自豪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他们穿行在灾区,决策在前线,英明指挥,鼓舞斗志,领导全党全军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不屈不挠;那些忘我救援的人们,激励着经历灾难的人。他们用生命挽救生命,用顽强回报顽强,用泪水抚慰泪水,用爱心书写爱心;大灾有大爱的呐喊激荡着每个人的心胸。同胞有难,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志愿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13亿中国人顷刻间汇聚起巨大爱的暖流,给受灾的亲人们以莫大的慰籍。 我们杰克公司的领导和员工也以最快的速度在震灾的第二天就向灾区伸出了援手,总裁阮积祥首先带头捐款,全体员工积极响应踊跃捐款。并对受灾严重的四川籍员工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得以回家看望受灾家人。 这就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于我们心底的真爱。 说到爱,下面的这个故事,可以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大爱的图像。 5月13号,救援人员在一片废墟瓦砾中发现了一名遇难者,当救援人员确认她已经停止心跳以后,余震又开始了,救援人员不得不迅速撤离了救援现场,就在这个时候,救援队的队长以特有的职业敏感又回到了那片废墟中。因为他看到:一名妇女双膝跪地,上身呈匍匐状,他确认这样的姿势一定有特殊的含义,于是又一次仔细的观察,这时候才发现这名妇女的身下,紧紧地护着一个才三、四个月大的婴儿。经过努力,婴儿得救了。因为母亲的呵护,这个婴儿毫发未损,在给孩子检查的时候,发现在他的襁褓当中,有一个手机,上面有一封没有发出的短信。信是这样写的:孩子,如果你能幸免于难的话,你要记住:妈妈爱你。 今天我想告诉我们所有的人,也让我们给这位母亲发一封短信,如果天堂能够收到的话,我想告诉她: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像她一样,爱她的孩子。 我想听了这个故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潸然泪下。但是我也想到了许多网友的留言:不哭、不哭、祖国母亲不哭,灾区人民不哭,就让我们一同努力,让这个因为爱而幸存的生命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健康成长。 死者已如此之坚强,生者更要好好活下去。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佳明,因为家乡受灾,从海外回到了国内,但母亲却不让他回家,他的妈妈说:不准回来,你要回来的话,你吃的那顿饭,喝的那瓶水,也许就可以救另外一个人。他的母亲现在每天都在家里一笼一笼的蒸馒头,送给有需要的人。李佳明的回答是:妈,我不回来,我留在台里,继续报道。同时他也借央视的赈灾晚会告诉全国人民:四川人不服输,四川人懂感恩。 是啊,我们应该感恩,感恩于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震灾;我们应该感恩,感恩于祖国如此强大,让我们在灾难面前有一个强大的支柱;我们应该感恩,感恩于我们还能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能活着,还有什么痛苦挫折不能承受。 在大灾大难面前尚且需要感恩,感恩灾难让我们变得更加的坚强和团结。就是日常生活

“5·12”汶川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的损失与机遇

“5·12”汶川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的损失与机遇 关于《“5·12”汶川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的损失与机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5·12”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勘单位在灾区的工程项目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同时,由于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以及地震灾后开展的恢复重建工作,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地震;地勘单位;损失;机遇 一、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损失的具体表现及应对策略 四川省地矿局下属有二十几个专业从事地质勘查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工程项目很多都分布在5·12大地震灾区,大部分项目都遭受了破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一)地震损失的具体表现 1.有形损失。 “有形损失”是指财产在遭受火灾、爆炸、雷击、暴风、龙卷风、暴雨、洪水、破坏性地震、地面突然塌陷、崖崩、突发性滑坡、雪灾、冰凌、泥石流以及空中运行物体坠落等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有形资产损毁的经济损失。 首先,是已施工还未进行结算的工程量。这一部分工程量是现在令地勘单位非常头痛的一部分,地勘单位在地震灾区所施工的大多为水电站的引水隧道、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等,一般都地处山区的河谷地带、不稳定山区等。地震的发生,引起强烈的泥石流,使有的工程受到的泥石流冲击十分严重,分别有如下几种情况:已施工且监理与甲方已认可的但业主方在这次地震中不幸遇难,无法正常结算的;已施工且监理单位已认可但甲方尚未签字认可,而工程已不可辨认的部分;已施工但地震引起的泥石流等使已施工工程量掩埋,无法确认工程量等多种情况。 例如某地勘单位的水电站,在地震发生后,隧道的一部分被直接掩埋,幸好当时隧道已经贯通,当时在洞内施工的工人从另一侧逃出,捡回十几条性命,此电站的工程量验收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所进行的工程量已无法进行辨认。由于施工行业的特殊性,在修建水电站等工程时,很多施工企业在前期工程中总是会预垫一部分资金、人工、设备等,这一部分将会在进行工程量验收时予以补回,但此次地震的发生使这些工程量无法得到认可,这样

地震预测

按:转帖不代表本人赞同或反对文章观点。 他们预测了08年512大地震“国内要是不要,我们就给国外。”两位爱国者长长的叹息 我相信,我的民族能接受一切真相。——笔者翟明磊 中国地震局发言人称: 地震不可预测,这次汶川地震情况尤为特殊,震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信息,没有前震,没有收到任何预测意见。我历时四个月的调查证明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但本文并不满足于证伪,我想带给读者的不是一次寻找小丑与英雄的旅行,而是面对科学与我们人性的惨痛见证,汶川地震预报失败在我们民族性格与体制中的腐败点:不合作,不独立,不负责,胆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哗众取宠,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我对读者唯一的要求:对科学问题更多耐心与理解。 让我们开始寻找汶川预测真相的旅行。 ——笔者翟明磊 半个台测出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1晚上,北京民族学院南路一间屋子的灯通宵未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老先生的老花镜只有一条腿,歪歪地架在鼻梁上有点滑稽。——他们是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就要发生的人。 凌晨两点时,他们知道的是:距四川红格550公里到800公里的环带中,12日至13日将发生七级到八级的大地震。 他们不知道的是:震中的方位与具体地址。 因为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半个台站。

钱复业不为公众所知,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在地震界却是一位实力人物。人称中国洋地电的“祖师奶奶”。当年她还是一位俊俏姑娘时就奉周总理之命,将苏联的地电方法引入中国,这位当年的风火的巾帼标兵在邢台试验场一干就八年。提起当年,最难忘的是邢台百姓拔了他们架下的电线,三十岁钱复业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邢台人对没报出地震的钱说:“你们为人民屁服务。”八年没有休息日,没有回家,孩子管父亲叫“叔叔。”活得象野人一样,常年住帐篷吃干粮,15分钟观测一次仪器.在特大洪水中是老百姓救了她们。地电的方法是将一公里长的电线埋入地下,当地层受压时,地下三百立方米的体积电阻变大,电阻率变小,从而测出地震前兆。得到李四光首肯后,这一方法在全国推广,成为预测地震的主要手段。目前全国仍有110个地电台,负责人大多是钱复业的徒子徒孙。 2003年,“地电祖师奶奶”闹革命了。因为她发现全国的地电台站大部分失灵了。原因是自从全国花了二十七个亿更新数字化台站后,这位创始人发现自己报不出地震了。这一年,她上报了四次地震,三次成功,一次失败。前三次用的是手动的传统地电仪,虚报的一次用的是地震局数字台站的数字仪器。 图片说明下图为汶川地震HRT波前兆红色部分即为异常区域。上图为唐山松潘等三个地震异常比较

初中作文汶川大地震观后感(2016)

初中作文汶川大地震观后感(2016) 篇一:汶川大地震观后感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特大级地震,死伤人数惨重,地震过后国家立即派了许多救援人员,建筑师,医护人员前往汶川。其中有一名建筑工人王洪发对记者说:&ldqu;当时去时,有15个建筑师,包括我的儿子,我们总共救了8名学生,现在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rdqu; 在北川中学的操场上学生齐聚,学生代表发表讲话:&ldqu;我们要努力学习,因为我们还要重建我们的家园……&rdqu;当时我听了他的话,心里隐约有一丝触动,是呀,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比他们要好得多,但他们却还在努力读书。试从心底问问自己:&ldqu;我有像他们一样努力吗?&rdqu;还有安徽,江西,江苏等地的人民都举起了蜡烛,成千上万汇聚一起。蜡烛代表希望,真是人民希望汶川人民能够在救援人员的努力下一个个救出,并祝愿他们平安.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那首专为灾区人民及所有中国人民谱写的一首歌:&ldqu;爱在这里拯救,不分夜昼,要让天地都为我们加油!看中国人危难里昂起了头,有一线希望决不放手……&rdqu;接着,我又看到了一则更令人惊讶的消息:5月19日下午4:30分,有一位汶川人民被困179小时终于获救,当时,我连忙拿出计算器计算这个人被压天数,尽然超过了7天,记得爸爸对我说过人不吃不喝最大极限只有7天,可是这个人竟凭着超强的毅力超过了7天,我想

这就是不轻生的举动吧! 在抢救过程中,还救了9个婴儿,但是救援地没有足够的奶水给他们喝,焦急万分,就在这时,一名叫蒋小娟的人民警察放下自己6个月大的孩子,去喂那9个婴儿,这才使婴儿停止了哭泣。 据记者报道,在地震发生后有10万多人下落不明,直至5月20日,有人死亡,人受伤,生还者6375人,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数字呀!如果没有救援人员,也许死的人更多。 此时,我耳边又会想起那首歌:&ldqu;我们有我千年的魂,面对危难凝成一股绳。是爱让奇迹诞生,我们都是彼此的家人,风雨时候万众一心,这就是中国人!&rdqu; 篇二:汶川大地震观后感 连日来,生与死的分秒搏斗在汶川灾区的残垣废墟中进行;连日来,我们的眼里一直挂着层层的泪水,每一次看到那揪心的画面和涌动的爱心,无论多么坚强的人都忍不住泪流满脸。 谁说八尺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们忘不了,在救援现场留下的这样的画面:66岁的温家宝总理不慎摔倒,手臂受伤出血,但为了抢救遇险群众,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我们忘不了,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的教导主任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而谭老师却不幸遇难了 我们忘不了,那一个个撕裂人心的声音:&ldqu;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rdqu;年轻的战士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思想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2008年5月13日四川汶川地震,我为所有的受难者感到深深的哀痛,至现在现场救助工作仍在进行,希望所有被困的同胞能够坚持,等待救援的到来,同时希望所有的人都向受灾地区献出自己的援助自手,献出自己的片爱心,在大家的帮助下共渡难关。虽然无情的灾难让人悲痛,但是看到灾难后人们的反应以及政府的反应,我又觉得特别的温暖和充满希望。 “不封锁、不闷头川震灾情全公开”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对中国政府在这次四川地震上所作出的反应的评价。向来对我们怀有偏见的欧美主流媒体这次报道四川震灾亦出现好评。例如:经济学人说,中国的地震灾害细节得以快速传播,而且到目前为止官方的反应非比寻常地开放;华盛顿邮报也发现,温家宝的关切和官方媒体的迅速报道,和以前共产党面对紧急事件时秘而不宣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真的感到特别的欣慰,替我们的党,替我们的国家,更替所有的中国的人民。多少年来,中国人民,特别是处于底层的农民、工人、小商人不是在压迫与剥削中度过的。每一次的改朝换代,人们唯一的期望 1 / 8

是能少交一些税赋,少一些的战争,只要靠自己的劳动还能维持生存就足够了。在我们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站起来成为自己的主人,脱离了成为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危险,拥有权利,自己决定自己的发展道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在党的带领,我们自己规划自己的道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们将在中国特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我们看到,党的执政能力在不断的提升,党的领导人是如此的关心民生,党在努力的不断的进步之中,不断的完善各方面的制度体制,不断的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党员的素质。我们的党在不断的吸收新的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执政理念,所做的切都是希望党能更加符合人们的期望,能更好的符合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地位上带领人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一切。 我为我们的党感到特别的骄傲,为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我也深深的意识到了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所承载的庄严的使命,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让自己拥有更大的价值,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200×年×月×日至×日,在××工会的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在××工会干部培训班的学习。这

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例

* 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例 13岁女生救出10多名同学自己被困50小时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13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间,被压在废墟下。50个小时后,她凭着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被救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15岁少年救出七名同学 雷楚年,15岁,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三班的学生。地震时不是往外逃生,而是冲进教室救同学。 跑到自己的教室,发现还有7个同学全部蹲在教室的墙角边,马上带着他们往楼下冲。跑到一半,小雷突然发现,跟着他下楼的只有6名同学,还少一个!他又赶紧又往楼上跑。留在教室的女孩叫欧静,由于惊吓过度,女孩蹲在门口一个劲地哭,可能是吓傻了,怎么拉她都拉不动,就干脆抱起她往楼下冲。最后几秒,楼塌了,他和七名同学幸存下来。 *9岁小林浩背出两名同学 来自映秀县的小林浩,今年9岁。在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小小年纪的他却在危机时刻,用柔弱的肩膀背出两位同学。而自己的父母却至今仍联系不上。还是14岁的姐姐,深一脚、浅一脚带着他们,走了7小时才到达都江堰。面对镜头小英雄显得非常镇定,然而他勇敢的举动,却已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18岁男孩救出三名幼儿 5月19日,四川平武县阔达乡仙坪村,一个名叫任冬的18岁男孩,他的右手臂有一个长约15厘米,深约1厘米的伤口。因为没有处理过,伤口化脓了,感染很厉害。地震发生时,他跑进幼儿园,先后抱出了3个孩子。他的右臂就是在那时受伤的。 *让同学躲在自己肚皮下 甯加驰,都江堰聚源中学三?二班的学生,15岁。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地震时,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里。“甯加驰,救救我。”说话的是甯加驰的同班同学曾婧。他让曾婧躲在自己肚皮下,救了同学一条命。 *10岁女生救出两名同学 10岁的董玉培在映秀镇小学读四年级。地震那天,董玉培她们班正在二楼的教室上科学课,

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废墟里打着手电看书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与邓清清一样,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结果她赢了死神。 记录汶川大地震十三:全家10人遇难的女民警转身投入抗灾 “妈妈,我想你!”“瑞瑞乖,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书哈……” 这是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 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死亡。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第一线。 对于地震幸存者而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想到的是第一时间给家人报平安。但就在那一刻,蒋敏工作的彭州市通讯中断,电话打不进来,也打不出去。 19时10分,出门巡逻回来的蒋敏再次拨动那个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然而,传来的还是那令人揪心的忙音。 20时30分,电话依然无法拨通。 13日凌晨6时许,蒋敏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对方号码是北川的。“喂!”蒋敏刚刚和对方说了两句话,顿时泪如雨下。 蒋敏在哭,旁边女警也在哭:蒋敏的舅舅哭着打来电话,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除了舅舅,蒋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死亡…… “道路不通,通信不通,我回去也没用,还不如在这里做点事,帮帮和家人一样的灾民。”遭受重创的蒋敏,此时异乎寻常地选择了坚强。 地震发生后,蒋敏一直和战友们忙碌在救援第一线,维持震后秩序,帮助安置源源不断从灾区送下来的灾民。她想走,但不能走,也不忍心走。 看着蒋敏在抗灾一线一天天忙碌憔悴,领导和同事们非常担心,特意把她调换到了指挥中心,但一天后,她又要求到了一线。 因为连日的劳累和悲伤,蒋敏晕厥过去。现场的警官们赶快把蒋敏扶到板凳上,用手托着她的头,经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血压很低。在医生的坚持下,蒋敏被送到了医院输液,但一醒过来,她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点。 “我还行,我不能占医院的床位,我也不能停下来。”蒋敏挣扎着回到天彭中学安置点。

我国未来地震预报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我国未来地震预报和防灾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摘要:四川汶川大地震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通过分析该次地震的突然性和成因以及地震发生后中暴露出的建筑物大量倒塌,较高的震亡率等问题等对我国地震预防和防灾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个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地震预防抗震减灾城市生命线 引言 我国由于东邻环太平洋地震带,南接欧亚地震带,地震情况相当复杂,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的特征,同时由于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能力较低,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地震灾害最重的国家,震后建筑物和城市生命线遭到严重破坏,火,水,气,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也时有发生,人民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对于地震的预防和采取相应的防震减灾措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属于大陆内部地震,是大型板块的断层活动,为浅源地震,由北川断层的逆冲-右旋错动导致的。同时由于聚集能量巨大,在突然释放时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产生挤压,地震破裂尺度较大,导致其他省份也产生明显震感,最终造成数万人死亡,建筑物大量倒塌,同时引发包括堰塞湖,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汶川大地震也是中国一九四九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在断层错动时间,地震张量指数,以及地震的强度、烈度上均超过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 地震发生前夕,我国地震监测台网没有做出地震预报,但由于我国防灾应急机制启动迅速,以及各省市对受灾地区的迅速有效支援最大限度的减小了人员伤亡。 1 地震预报的现状和困难 严重的地震灾害及其加速发展的震灾形势给社会公众带来了对防震减灾的强烈社会需求。而通过地震预报和在预报基础上的震灾防御是实现地震减灾的最基本途径。 1.1 地震预报的研究现状 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一些地震频繁的国家相继开展有计划的地震预报研究,美国和日本都是多地震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地震预报技术最先进的两个国家,其中美国于1964年组织了一批有声望的地震科学家拟定了地震预报的研究规划,开展了与地震孕育、发生相关的地震活断层调查、地震前兆观测和地震孕育理论等地震预报研究,并于80年代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名叫帕克菲尔德的地震区建立了地震预报实验场。日本政府从1964年开始推行地震预报研究的第一个5年计划。1994年已进入第7个地震预报5年计划,其重点是地震预报实用化和确定地震预报方法、提高地震预报精度的观测研究,并加强地震预报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前苏联则从60年代初开始,在中亚远东地区建立一系列地震预报实验场,开展地震预报的现场研究和基础性的实验论研究。但从总体上看,30多年的科学进展与实现地震预报的科学目标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正如美国地震学会会长、地震预报评估委员会主席、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克拉伦斯.艾伦在评定地震预报进展情况时所说:地震预报的进展要比初期预料的缓慢得多,地震预报的科学难度要比原先预料的困难得多。 1.2 困难所在 地震预报由于涉及到大陆地震成因和孕震理论,地震前兆机理,地震前兆探测中的基础性研究问题等因素。考虑到地球的不可入性,以及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显示出的地震孕律的复杂性和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使得当前地震预报工作整体进展不快。当前的地震预报总体水平是很低的。准确的短临预报意见也是非常少的,因此目前世界地震学界最主流的学术观点仍然是地震无法预测。

从地震预测整体观看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收稿日期:2008-05-23;修订日期:2008-06-04 科技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项目(编号:DZLXJK200807)资助。 作者简介:高庆华(1938-),男,研究员,从事地质力学和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工作。曾任三部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办公室主任。 ?综述与进展? 地质通报 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 第27卷第6期2008年6月Vol.27,No.6Jun.,2008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难题,为此需要广泛的探索。笔者认为,李四光开创的地震科学研究思路是值得继承和发展的。 1962年广东新丰江地震以后,李四光十分重视 地震工作,同年即在广东建立了第一支专业的地震研究队伍。1965年组建了西南地震地质大队,发表了《关于地震地质工作问题》一文。1966年发生邢台地震,李四光独排众议,提出了地震可以预报的观点。1969年成立了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由李四光任组长。在李四光的亲自领导下,全国普遍开展了地震地质调查研究。李四光80岁高龄时,仍多次跋山涉水进行地震地质考察。在他的指导下,编制了《中国主要构造带与强震震中分布图》、《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开展了地应力及多种地震前兆的观测,并对华北、 东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地震发展趋势与地震预测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部署,对河间、唐山、渤海、海城、通海、松潘等地区强震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战略性的预测。李四光开创的包括地震地质调查、活动性构造体系研究、地应力观测、多种手段的地震前兆观测、地震预报、地震危险区划分、寻找“安全岛”、防震减灾等一套地震工作的新途径,为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开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李四光防震减灾的主要指导思想[1-2] 李四光指导地震工作的学术思想基于他的地壳运动观与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相结合,他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有5点。 第一,地震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他认为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也就是现代构造变动急剧地带所发生的破坏活动”。 第二,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他认为:“地震与任何事物一样,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个过程。”“地震的发生是有前兆的”,“研究地震活动规律”,采用多种方法“观测地壳的变化,认识现在还在活动的构造带”,“观测地应力的变化”,“仔细研究构造应力场” ,“寻找地震前兆”,就可以进行地震预报,并提出要预报时间、地点、震级。 第三,地震地质是地震工作的基础。他认为:“地震沿现今还在活动的断裂带发生。因此调查和鉴定现今还在活动的构造地带和构造体系,观测、检验、鉴定它们的活动程度和频度,在关键性的地区或地点建立地震预测试验站” ,是地震预报工作的基础。李四光认为“我们的地震工作还没有达到准确预报……只有预防,尽量减少灾害损失”,“以预防为主,重要的是确定危险区”。“搞地震地质就是确定地震危险区”。 第四,划分地震危险区与“安全岛”。李四光认为“为了力求避免或减少地震的破坏作用,选定最有利的或者遭到这种自然灾害可能性最少的地区进行建设,就必须大力加强地震地质工作”,“划分地震危险区”。“确定危险区的原则:①历史记录;②地下构造活动情况”。编制地震地质图,“……在强震区,找到比较稳定的地带或‘安全岛’,为基建设计提供资料”。 第五,建设地震预测试验站。李四光认为“我们 从地震预测整体观看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高庆华 原科技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北京100029 中图分类号:P315.2;P31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552(2008)06-0719-07

有感于四川汶川地震-精品文案范文

有感于四川汶川地震 有感于四川汶川地震 拿遥控器,坐在电视屏幕前,几乎所有的频道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透过电视画面,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瓦砾废墟,看到了号哭抽搐的人群,看到了如猛兽般张开血盆大口的地面,还有那昔日的高楼如今成了支离破碎的九节鞭。硝烟四起处,我仿佛听见了人们或断断续续或高亢急促的呼救声!──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我有些无力承受,不忍看刚刚遭受地震袭击的四川省汶川县。头痛的感觉一阵阵地,如潮水般。心也在痛,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同胞们,为无辜地被吞噬了的妇幼老人们,为转瞬即在砖头瓦块间消逝的一个个如花的生命! 是的,如花的生命。也许,她目睹过灿烂的云霞,她在清亮的笛声里萌发爱情的火花;也许,她观赏过辉煌的日出,她在无暇的碧空下丈量攀登的步伐。也许,有太多的也许。可是眼下,她却成了没有知觉的它,她们成了了无声息的它们!都说“生如夏花”,可是这个夏是噩梦的开始吗?生命如此脆弱,竟如匆匆来去的昙花么? 站在窗前,遥望一角蓝天。看白云如苍狗般变幻,心下充满了世事无常的伤感。地球真的象一个陀螺,这边是繁华,那边或许就是满目苍凉一眼望不到边;生命也许是掌控在神手里的一根线吧,这头系着出生的喜悦和酽酽的笑嫣,那头可能连着来日无多的慨叹和如山的挽障挽联。想到这里,一种流泪的冲动洞穿了我的鼻孔,分崩离析的痛楚撕扯着每一根筋踺。 又想起了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 不知道逝去的人们承受了多少肉体的疼痛和精神上的恐慌,但我想他们离世的事实留给生者的是十倍的痛苦和思念。不知道地震用魔爪掠夺了多少静水良田,但它却虏不尽四川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看,有多少市民有序地组织起来,自发地救灾抢险;瞧,有多少人刚从废墟中爬出来,就带着满身伤痛投入到新一轮的他人生命保卫战!大爱无言。四川人是好样的! 遭遇地震的四川是不幸的,更是幸运的。因为在它的后面,有着无比强大的后盾,那是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那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坚强的党中央,那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眼和博爱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