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苏州园林》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苏州园林》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苏州园林》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苏州园林》知识点归纳

◎作家作品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词语积累

☆正音辨形

轩榭(xuān xia)池沼.(zhǒo)丘壑.(ha)嶙峋(lín xún)镂.空(lòu)

蔷薇(qiáng wēi)叠嶂(di? zhàng)回廊.(1áng)

☆词语释义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嶙峋:突兀的样子。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景致:风景。

阶砌:台阶。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点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方案。

斟酌:这里是考虑光和影等是否恰当。

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文中指影响苏州园林作为一幅完美图画的设计。

◎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富有艺术性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写作分析

1.抓住特征,从多方面来加以说明。本文介绍的是一类事物(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

特征而不是各个园林的个体特征,这离不开综合;而为了加深对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认识,又必须作必要的具体分析。为此,本文先用高度概括的语言综合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再用较多的笔墨分项说明苏州园林在4个大方面的具体特征,又用简略的语言点明细部特征,从而使人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上清楚地把握了苏州阅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2.总分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本文的结构有总说,有分说,有总说和分说紧结合。如

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的共同特征,第3~9自然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3~6自然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2段总说中的

4个“讲究”,第7~9自然段分说则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在说明顺序上,

全文采用由总到分的顺序,分说部分则采用先主后次、从局部到细部的顺序。这样安排顺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准确运用词语对于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准确运用副词、动词、形

容词和数词,准确运用附加语,恰当运用概括性的词语,用词前后呼应、周到严密,是《苏州园林》语言运用的重要特点。

◎精读品析

☆妙句涵咏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评点】“标本”一词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它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评点】这句话,说明苏州园林这个群体的特征,也是全文总说。“图画”两字,贯穿全篇,从图画始,到图画终,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

而未界。

【评点】“大多”表示很多、大部分。“无所依傍”指不依靠在其他建筑物上,目的是增加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因为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林时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增加观赏者的兴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意境。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评点】说明了模拟真山的特征。艺术不是模仿一山一水,而是把山水融汇胸中,构成一个艺术的形象,体现一定的趣味,使观赏者沉浸其间。“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

☆佳段欣赏

5.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评点】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配合的自然图画美。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让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接着写池沼与其他景物的配合,随意而有个性;最后写池中莲花与游鱼,“鱼戏莲叶间”又是一幅极美而充满生气的画。全段紧扣景物的“配合”,突出其“相得益彰”的“图画美”。

◎问题探究

1.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能举例简要说明吗?

[解答]1.“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这是不足取的。”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以上语句中所说的“画”“图画”,应该是指中国画。第1、3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第2、4、5句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我们觉得很熟悉,因为它们原是在中国画上常见的。

◎习题指津

探讨与练习一: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思维展示】设题意图是引导同学们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

【参考答案】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探讨与练习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思维展示】设题意图是让同学们理解文中内涵较丰富而作者没有详细解说的词语。

【参考答案】

1.“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2.“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探讨与练习三: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以及《中国石拱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思维展示】设题意图是让同学们大致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如何运用及其作用都不难理解,在找出具体实例的过程中,同学们就能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老师不必过多讲解。

【参考答案】

本文和《中国石拱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1.举例子:(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2.作比较:(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3.打比方:(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4.列数字:(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5.引用:(1)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2)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3苏州园林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苏州园林》习题精选 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池沼()嶙峋()着眼()琢磨()丘壑() 镂空()轩榭()斟酌()对称()阑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 B.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 C.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 D.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 3.下列各组句子语意变化最不明显的一项是() 4.关联词语填空恰当的是()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近10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不是某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国际间的协调和联合,()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A.尽管但是只要就B.尽管那么只有才 C.如果那么只有才D.如果但是只要就 5.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1)湿沙层的水分足够()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 (2)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 (3)那么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 A.供给必需预告B.供应必须预告 C.供应必须预兆D.供给必需预兆 6.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 7.下面的文字,先提出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作分析。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段话,内容自定。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这也为修造石拱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 1、学习重点: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从文中找答案)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各地园林的标本。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四个讲究)。 板书: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

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结构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教学法] 讲述和问答相结合[教学途径] 多媒体和黑板[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园林图片并伴随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第一感受园林的美。[ 微软中国1] 其次,引入本文,对作者进行再次的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 年代和30 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 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

习。二、整体把握 1、解决生僻字词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诵出来[ 微软中国2] ,如 轩(xu a n)榭(xie )丘壑(he)嶙峋(lin xun)镂空(lou ) 蔷薇 ( qiang wei ) 2、解决难理解字词先提问学生,然后再一起进行解释,如 ①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样子。 ④广漆:一种天然漆。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的,色泽棕黑。 [ 微软中国3] 3、听录音在标准的语音中感受文章的美 4 让学生通读课文 5、讨论和提问学生[ 微软中国4] ①同学们,通读完整篇课文后,你们觉得苏州园林的总 体特征是什么呢? ②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过程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进 行的? ③同学们复习课文后,你们觉得课文分成几大段? ④我们之前已经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过学习,有哪位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字词拼音与解释

18、苏州园林 竿gān: (1)竹子的主干; (2)特指 '“钓鱼 竿”。映衬 yìngchèn:互相映照、衬托。 败笔 bàibǐ:字、诗词、文章、绘画、设计等多方面的缺点和疏漏。泛指某件事中或某 件物品不完美的部分。 丘壑 qiūhè:丘壑,指山陵与溪谷;山野幽僻的地方; 比喻深远的意境。 雷同 léitóng:指随声附和,与他人的一样;也指一些事物不该相同而相同。 嶙峋 línxún:枯瘦的样子。 依傍 yībàng:是指艺术、学术等方面模仿别人或者依赖;依靠。 蔓延 mànyán: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延伸,扩展。 蔷薇 qiángwēi:双子叶植物,蔷薇科。落叶或常绿灌木。茎直立、攀援或蔓延,枝上常有刺。花有白、黄、粉红等色,有芳香。果为蔷薇果。除供观赏外,可提取芳香油和供药用。 芭蕉 bāji āo:又称“甘蕉”。单子叶植物,芭蕉科。多年生草本。叶长圆形,很大, 翠绿色,有光泽。花红褐或紫色。果实像香蕉。原产日本和中国台湾。叶纤维可织布。根、 茎、叶、花可供药用。 雕镂 diāolòu:雕刻,刻镂。 斟酌 zhēnzhuó: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明艳 míngy àn:鲜艳 ,明丽 ,颜色十分光泽。 因地制宜 yīndìzhìyí: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根据;宜, 适当。 自出心裁 zìchūxīncái: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指关于诗文、 美术、建筑等的)。 重峦叠嶂 chónglu ándi ézhàng:重重叠叠的山峰。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俯仰生姿 f ǔyǎngshēngzī: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 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姿,姿态。句中 '俯仰生姿 '一词,写出了 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既有动感,又有层次感。 第十八课《苏州园林》 一、重点字词注音 竿【 gān】映衬【 yìng chèn】败笔【 bài bǐ】丘壑【 qiūhè】雷同【 léi tóng】嶙峋 【l ín xún】依傍【 yībàng】蔓延【 màn yán】蔷薇【 qiáng wēi】芭蕉【 bāji āo】雕镂【 di āo lòu】斟酌【 zhēn zhuó】明艳【 míng y àn】因地制宜【 yīn dìzhìyí】自出 心裁【 zìchūxīn cái】重峦叠嶂【 chóng luán di ézhàng】俯仰生姿【 f ǔyǎng shēng zī】 轩榭【 xuān xi è】 二、重点词语解释 竿: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 2.特指“钓鱼竿” :垂~。投~。~钓。 映衬: 1.互相映照、衬托使显现。2.修辞方式,并列相反的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败笔: 1.书法或绘画中不好的一笔。2.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丘壑:指山峰与河谷;山野幽僻的地方;比喻深远的意境。 雷同:雷一发声,万物同时响应。今泛指事物与人相同者。 嶙峋: 1.形容山石峻峭、重叠。 2.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 依傍: 1.依赖 ;依靠。 2.指艺术、学术等方面模仿别人。

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预习导学】 1、辨明字音: 轩榭()池沼()邱壑()模()样 重峦叠嶂()相间()嶙峋()庸俗() 镂()空蔷薇()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 因地制宜: 斟酌: 重峦叠嶂: 布局: 映衬: 别具匠心: 自出心裁:

3、走进叶圣陶 【课堂教学研讨】 一、导语设计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思考: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 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 2、请同学们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概括出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图画”一词在文中出现多次,起到什么作用? 3、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请具体说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1范文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材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中,有比较规范的说明文,也有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这样编排,既方便进行比较教学,又能使本单元不至于单调、枯燥。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本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本文不仅在本单元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本册书的重点篇目。. 二、学情 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前两课才刚刚开始接触,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事理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但对说明文体阅读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应该有所知,如:明确说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由于说明文本身文体特点可能带来的枯燥感。同时,他们的年龄段心理特点为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尚有待发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知识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对说明文的四要素有初步了解,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培养说明文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激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州园林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州园林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正音、正字,解释词语;通读课文;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辨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

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chen、相间jian 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同学解释、教师重点提示的词语: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 (三)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

(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可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导入,也可由教师提出) 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初二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1课苏州园林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3分) ⑴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 A、任其自然B、错落有致C、精心安排D、别具匠心 ⑵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就一座一个样,决不()。 A、相仿B、相似C、雷同D、相同 ⑶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A、依赖B、依靠C、依傍D、依附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3分) 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鉴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下列词语在句中的作用。(2分) 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极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这是不足取的。”有人认为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是()(2分) 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会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A、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B、冬天更好,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 C、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D、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使你不由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在深绿的长草藻上飘荡着。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在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7、根据文意填空: 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___,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____ ,池沼的相同点是____ ,不同点是____。(3分) 8、用简明的话概括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的侧重点(每处不超过八个字):(3分) 第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本语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课前预习单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轩榭()池沼()丘壑()嶙峋()镂空()重峦叠嶂()2、解释下列词语。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三、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出身贫寒,中学毕业后即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老师。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人大常委会常委,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委员等职。1921年发起“文学研究会”,1928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要作品有《隔膜》、《稻草人》、《多收了三五斗》 四、自主学习,问题研讨: 1、本文的说明顺序进行是什么?全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3、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每种说明方法举一例) 课后总结:《苏州园林》是一篇富有艺术性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课内阅读练习 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_______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课文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课文 苏州园林 作者:叶圣陶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以“图画”为切点理读思路; 2.从不同角度鉴赏文章的美点; 3.尝试写作小诗歌咏苏州园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喜欢画画吗?你对图画了解有多少? 2.“图画”按技法分类是:“图案画”与“美术画”,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图案画,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多用在纺织品、工艺品、建筑物上。美术画:专指绘点艺术,多讲究情趣,自然之情,韵味之美。 3.欣赏“苏州园林”图片。通过预习及图片欣赏,你认为苏州园林属于“图案画”,还是美术画呢? 二、诵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诵读课文,看作者围绕“图画”描绘了哪些画面? 学生活动 1、七嘴八舌

2、思考交流。 3、美术画 1、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角落,门窗,色彩 2.这些图画是怎么布置? 参考:亭台轩榭布局自然,假山池沼配合有方,花草树木映衬多姿,花墙廊子尽次多深,角落注意图画美,门窗注意图案美,梁柱注意色彩美。 3、以上内容均是围绕文章的哪一句话来写? 4、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苏州园林非但具有这样高的艺术特征,它还是我国名地园林的标本,读第一段,体会它的作用。 6.结合文章第10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总体特征→艺术特征→具体表现→不再多写 ↓↓↓↓ 标本图画七个角度余味 7.由此观之,文章的写作顺序什么? 三、深层阅读,探根究底 匠师们为何如此之巧,使苏州园林给人“如在图画中”的真实感觉? 参考: 1、“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2、苏州园林的建设者一般都工诗善画,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上,尽量追求“写意山水画”的意境。

人教版八年级上《苏州园林》教学设

人教版八年级上《xx》教学设 计 【教材简析】 《苏州园林》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带有文艺性的说明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说明了苏州近二百处园林的共同特点和给人的整体印象,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习本文层次分明、表达灵活、语言简洁的特点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1、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法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

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1、问答式教学法: 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讨论式教学法: 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3、情境教学法: 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 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二)。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投影仪等,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在学法上可采用: ⑴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苏州园林(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预习导学】 1、辨明字音: 轩榭()池沼()邱壑()模()样 重峦叠嶂()相间()嶙峋()庸俗() 镂()空蔷薇()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 因地制宜: 斟酌: 重峦叠嶂: 布局: 映衬: 别具匠心: 自出心裁: 3、走进叶圣陶 【课堂教学研讨】 一、导语设计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思考: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 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 2、请同学们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概括出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是什么?“图画”一词在文中出现多次,起到什么作用? 3、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请具体说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9 苏州园林教案

19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课题苏州园林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快速阅读全文,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总—分”的文章结构,学会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与地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作者 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曾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著有小说集《隔膜》《火灾》,长 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背景 材料 《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晚年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拙政”即拙政园,苏州古典园 林之一,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诸”即许多,表明文章不单单讲某一个园林,而是总讲苏州园林。“寄深 眷”是作者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写照。 读准 字音 轩榭 ..(xuān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 相间.(jiàn)嶙峋 ..(línxún)庸.俗(yōnɡ)镂.空(lòu) 蔷.薇(qiánɡ)斟酌 ..(zhēnzhuó)重峦叠嶂.(zhànɡ) 辨清 字形 理解【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败笔】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JP2]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 思。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 【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玲珑】(东西)精巧细致。 【鱼戏莲叶间】语出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 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嶙峋】枯瘦的样子。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依傍】依靠。【阶砌】台阶。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广漆】天然漆的一种。由熟漆或生漆加入熟桐油调制而成,色棕黑。 【檐漏】屋檐下面承接雨水的横槽。【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教学过程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word配套教案

18 苏州园林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画意美。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3.掌握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准确性。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研讨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从环境保护和建筑遗产的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语言揣摩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凡到过苏州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晚年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叶圣陶先生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时间他常和同窗好友游园林,赏美景,他与苏州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特征有深刻的体会。让我们跟随叶老的笔迹,一起去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吧! 二、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 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三、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轩榭(xuān xiè)重峦叠嶂(luán zhàng )丘壑(hè)嶙峋(lín xún )镂空(l òu )蔷薇(qiáng wēi )池沼(zhǎo )斟酌zhēnzhuó相间(jiàn )着眼(zhuó) 解释下列词语。 ⑴鉴赏:鉴别和欣赏。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课文

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课文苏州园林 作者:叶圣陶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苏州园林》教案 (3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苏州园林》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了解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3 、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1、要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理清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恰当地安排文章结构,逐层说明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现存近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网师园——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二、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苏州园林》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池沼()斟酌()镂空()蔷薇()着眼()称心() 4、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5、仿写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你也就选择了。二.阅读下列段落,回答文后问题: (一)(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间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人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阅读选文,联系全文说明的对象是,说明对象的整体特征是。 2.用“-”线画出(1)(2)段的中心句。 3.(1)段中主要运用了说明方法,作用是。 4.(1)段中“()”处应填“鉴赏”还是“欣赏”,说明理由。 5.“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据说”一词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6.(2)段结构特点是()A总-分B总-分-总C分-总 7.(2)段中“务必使浏览者……完美的图画”,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