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证试题库--环境与营养

实验动物证试题库--环境与营养
实验动物证试题库--环境与营养

环境与营养考试题

1、一种会引起动物心跳、呼吸次数及血压增加,血糖值出现明显不同,白细胞数、免疫机能变化,大鼠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的环境因素是A。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2、一种会引起动物的姿式、摄食量、饮水量、母性行为、心跳。呼吸、新陈代谢等出现相应改变的环境因素是B。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3、一种对动物的散热率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是C。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4、能控制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的环境因素是D。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5、与体热的发散有关的环境因素是A。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6、一种引起呼吸器官粘膜异常,发生流泪、咳嗽、粘膜发炎,肺水肿和肺炎且是动物室中臭气物质主要来源的环境因素是B。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7、一种引起动物群体增重慢、饲料报酬低,肠内异常菌丛增加,并导致传染病的发生率增加、动物寿命缩短的环境因素是C。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8、能形成气溶胶,不仅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载体,人类变态反应的变应元的环境因素是D。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9、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D。

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0、动物饲养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的粉尘,它们悬浮在空气中,这种浮游的粉尘微粒与空气的组合称之为B。它能引起人的变态反应和导致疾病的传播。

A 气流

B 气溶胶

C 乱流

D 层流

11、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D。

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2、动物实验可用R=(A+B+C)*D+E公式表示,其中R表示在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

的总反应而D表示C。

A 动物种间的共同反应

B 动物的品种品系特有反应

C 环境因素

D 实验误差

13、屏障环境饲育室应安装低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的位置分别是B。

A 低效在机房,中、高效位于饲养室

B 低、中效在机房,高效位于饲养室

C 中、高效在机房,低效位于饲养室

D 高效在机房,低、中效位于饲养室

14、根据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监测标准,屏障环境空气洁净度指标是C。

A 100级

B 1000级

C 1万级

D 10万级

15、一种可置于开放式实验动物饲育室,配有空气过滤装置和送风设备,空气净化等级达到10000级,适合于清洁级大、小鼠作实验的饲养设备,称之为C。

A 平板式鼠架

B 悬挂式鼠架

C 独立通风换气笼具IVC

D 隔离器

16、一种可置于开放式实验动物饲育室,配有空气过滤装置和送风设备,空气净化等级达到100级,器内外完全隔断,适合于无菌级动物繁殖的设备,称之为D。

A 平板式鼠架

B 悬挂式鼠架

C 洁净层流架

D 隔离器

17、为了防止SPF级动物饲料营养成份遭受破坏损失,最理想有效的消毒方式是D。

A紫外灯照射B烤箱烘烤C高压锅高温高压 D 60Co辐照

18、需要以某种方式特别补充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是A。

A豚鼠 B 大鼠 C 犬D猴

2、1959年Russell和Bruch提出动物的基因型受影响而决定其表现性

A发育环境(胚胎期和哺乳期)B 周围环境 C 邻近环境 D 实验场所环境

3、实验动物的外环境主要是指。

A 实验动物饲育场所外的周围环境。

B 实验动物活动空间以外的环境。

C 与实验动物有关的环境以外的周围环境。

D实验动物饲育和实验场所外的周围环境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

A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生物因素

B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

C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因素

D气候因素、理化因素、居住因素、营养因素、生物因素

5、动物的临界温度是指。

A体温失去恒常性而开始下降或上升时的环境温度。

B 开始导致动物死亡的环境温度。

C 动物基础代谢最少时的环境温度。

D 导致动物产生应急反应的环境温度。

6、温度应激引起生物体反应的时间与生物体反应量之间的关系是。

A首先出现器质性变化,接着产生内分泌调节,最后出现神经性调节。

B首先出现内分泌调节,接着产生神经性调节,最后出现器质性变化。

C首先出现神经性调节,接着产生内分泌调节,最后出现器质性变化。

D首先出现神经性调节,接着产生器质性变化,最后出现内分泌调节。

7、环境温度对动物生殖机能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 环境温度过高,常导致哺乳类实验动物性周期推迟。

B 温度过高,雄性动物睾丸萎缩,产生精子能力下降。

C 温度过高,雌性动物性周期紊乱,泌乳能力下降,妊娠率降低。

D高温可使胎儿的初生重下降,离乳率和成活率降低。

8、环境温度对动物实验反应性的影响表现在。

A 在10℃-30℃气温环境下,小鼠的呼吸数、发热量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呈直线上升。

B 卵白蛋白引起变态反应所致小鼠的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C药物的LD50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D观察麻醉期间的心跳数和呼吸数,均在低温环境下不变。

9、湿度过高对动物的影响,下述叙述错误的是。

A大、小鼠过敏性休克的死亡率随湿度增加而明显下降。

B 在温度为21℃,发现鼻腔内的细菌数,湿度在25~30%时数量最小,85-90%时最多。

C 动物室空气中的细菌数与氨气浓度在湿度高的情况下增高。

D 小鼠的仙台病毒在高湿环境下发病率高

10、风速的大小对实验动物的影响表现在。

A 湿度40%的环境下,固定小鼠的体温,在高温环境下随风速的增加而明显地下降。

B 在22±1℃的温度条件下,无毛小鼠在有铺垫物的塑料笼饲养组的摄食量在风速为

67cm/s的条件下,比无风状态要增加26%,而金属网笼饲养组在风速为67cm/s的条件下增加了36%。

C 实验动物其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一般均与人相近,气流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也较大。

D风速增大对食量没有太大影响。

11、在双走廊SPF设施中空气流动方向是,确保病原微生物不至于侵入动物室内。

A从饲育观察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正压

B 从清洁走廊、污物走廊、饲育观察室、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负压

C 从清洁走廊、饲育观察室、污物走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正压

D 从清洁走廊、饲育观察室、污物走廊、淋浴室设施外,室内处于负压

12、负压环境标准换气次数的测定与无关。

A送风口平均风速 B 有效横截面积 C 环境温度 D 室内容积

13、光照对动物的影响除之外,与下列次级因素均有关系。

A 光照强度

B 明暗交替时间

C 动物视网膜的近表层细胞

D 光线的波长

14、下述表述有错误的是。

A 杆状体细胞感觉光线的明暗,锥状体细胞感觉颜色。

B 鸟类的锥状体细胞占优势,啮齿类是杆状体细胞占优势。

C 啮齿类容易受强光的损害,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差。

D绵羊、猪、狗、猫也与啮齿类一样对颜色无辨别能力。

16、用于饲养清洁级和SPF级动物的“传统的屏障系统”中的无菌概念大致

A 空气经高中低效过滤;饲料、饮水、垫料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

衣帽和带无菌手套操作

B 空气经高中效过滤;饲料、饮水、垫料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

菌衣帽和带无菌手套操作

C 空气经高中低效过滤;饲料、饮水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帽

和带无菌手套操作。

D 空气经高中低效过滤;饲料、垫料灭菌;动物笼具灭菌;人更衣或洗澡后穿无菌衣

帽和带无菌手套操作。

17、在传统的屏障系统空气压差流向是

A 依次是饲养间、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

B 依次是清洁储藏室、饲养间、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

C依次是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饲养间、次清洁走道

D依次是清洁走道、饲养间、次清洁走道、清洁储藏室

18、在传统的屏障系统中,人的流向是

A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饲养间、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缓

冲间(气闸)

B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清洁储藏室、饲养间、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缓冲

间(气闸)

C 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饲养间、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次清洁走道、缓冲

间(气闸)

D一更衣室、二更衣室、风淋室、清洁储藏室、清洁走道、饲养间、次清洁走道、缓冲间(气闸)

24、下列动物中体内缺乏葡萄糖内酯氧化酶,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饲料中补充的动物是

A 小鼠

B 大鼠C豚鼠 D 地鼠

41、大多数实验动物所需的氨基酸为。

A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B 精氨酸、甘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C 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色氨酸、亮氨酸

D 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丙氨酸

42、一种维持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正常功能,参与正常血液凝固的微量元素是

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3、一种维持实验动物体内环境稳定的必要原素,维持酸碱平衡,保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调节心脏肌肉活动的必须物质是。

A 钙B钠 C 铁 D 碘

44、一种与体内红血球构成有关,如缺乏时,动物即会出现贫血症的微量元素是

A 钙

B 钠

C 铁

D 碘

45、一种作为甲状腺素的主要成份,如缺乏时,则会产生甲状腺肥大的微量元素是

A 钙

B 钠

C 铁D碘

46、一种细胞增殖生长,维持上皮的正常状态和视网膜功能的重要物质。缺乏导致实验动物

生长不良,对疾病易感,神经系统、上皮退化,眼疾,胃肠活动失常,失掉生殖能力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 维生素E D 维生素K

47、一种参与调节钙,磷代谢,促成骨的生产和骨组织的矿质化。缺乏时,将降低对钙,磷

的吸收利用能力,发生佝楼病,软骨病等症状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A B维生素D C 维生素E D 维生素K

48、一种与生殖、泌乳有关,缺乏后可引起动物不育症。多含于种子的胚芽中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维生素E D 维生素K

49、一种血液凝固的必须因子,缺乏时血液凝固缓漫,出血过多的维生素是上。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 维生素E D维生素K

50、在氨基酸利用上,一般以氨基酸能被吸收并重新合成蛋白质。

A L型

B D型

C M型

D K型

51、必需氨基酸是指的氨基酸

A 在某种动物体内不能快速、足量合成以满足该种动物需要

B 在某种动物体内能够由其它氨基酸相互转化

C在某种动物体内不能快速、足量合成以满足该种动物需要,必须从饲料中获得

D 在某种动物体内由于缺乏而限制其它氨基酸利用效率

52、氨基酸组成平衡是指。

A与动物机体蛋白质氨基酸构成接近。

B 各种氨基酸能够被充分利用。

C 氨基酸各组分比例相等。

D 必需氨基酸能够被充分利用的比例

53、植物性饲料如粮谷、油籽饼粕中容易缺乏。

A赖氨酸 B 精氨酸 C 组氨酸 D 酪氨酸

54、脂肪可促进的吸收和利用。

A 维生素B2 B维生素A C 氨基酸 D 微量元素

55、缺乏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可引起。

A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B 大鼠心肌炎 C 生长停滞 D 肠道腹泻

56、猫狗对不易利用,可引起肠道过度发发酵和腹泻。

A 粗纤维

B 脂肪酸C生淀粉 D 无机盐

57、饲料中的最适钙磷比例为。

A 1.3:1

B 2:1

C 3:1

D 4:1

58、饲料中含氯化钠,对大多数实验动物的生长、繁殖、哺乳是必需的。

A 0.5% B1% C 3% D 5%

59、一般饲料中容易缺乏的维生素是,因此在饲料配方中添加最多。

A VitC

B VitE

C Vit

D D VitA

60、饲料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小鼠的日增重和断奶成活率,蛋白质即可满足昆明小鼠妊娠和

哺乳阶段的蛋白质需要。

A 10%;14%

B 14%;16% C14%;18%D 18%;20%

61、品系需要高蛋白高脂肪,品系要求低蛋白饲料。

A DBA;C3H

B DBA;C3H

C C57BL;DBA

D C57BL;C3H

62、小鼠的需要量比大鼠高。

A 蛋白质

B 生物素

C VitA

D 镁

63、生长期(16周龄)以后,蛋白质即可满足成年大鼠的维持需要。

A7%-10% B 18%-20% C 16%-18% D 5%-7%

64、大鼠对利用效率最高。

A 大豆蛋白

B 酪蛋白

C 面筋蛋白

D 粗蛋白

65、饲料中锌和锰的含量同时降低,还将使大鼠的。

A 生殖机能下降

B 呈缺铁性贫血

C 肝/体比值升高D肾上腺发育迟缓

66、的粗蛋白和的能量使豚鼠增重最快。

A 16%;12MJ/kg

B 8%;10MJ/kg

C 10%;24MJ/kg

D 20%;8MJ/kg

67、如果采用酪蛋白作为单一的蛋白质来源,不补充氨基酸,则日粮蛋白质必须要达时,才

能保证豚鼠生长最快。

A 18%

B 35%

C 20%

D 40%

68、豚鼠属草食性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强,日粮中要求含的粗纤维

A 3-4%

B 8-10%

C 12-14%

D 18-20%

69、每100克体重每日需要维生素C可满足豚鼠生长发育需要

A 0.5-1.0mg

B 0.1-0.3mg

C 1.5-2.0mg

D 2.0-3.0mg

70、在必需氨基酸中对兔特别重要,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 赖氨酸

B 蛋氨酸

C 胱氨酸D精氨酸

71、在初生时有很大的铁储备,因而不易发生贫血。

A家兔 B 大鼠 C 小鼠 D 豚鼠

72、以下对苜蓿干草描述正确的是。

A粗纤维含量为50%-60%B粗蛋白质含量为10%-20%

C钙和胡萝卜素含量较少D晒干的干草维生素D2损失较大

73、对脱水蔬菜的描述正确的是。

A损失成份较多,缺乏维生素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20%-30%

B损失成份较多,缺乏维生素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50%-60%

C基本上保留原有成份,但缺乏维生素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20%-30%

D基本上保留原有成份。但缺乏维生素D2,在豚鼠和家兔日粮中可占50%-60%

74、对禾本科籽实类饲料的营养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

B 钙、磷比例不平衡。钙的含量在0.1%以上,而磷的含量较少

C 维生素含量均匀。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E

D 一切籽实中均缺乏维生素D和胡萝卜素

75、豆科籽实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包括。

①精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等含量均多于禾本科籽实。②粗脂肪含

量高。③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与禾本科籽实相似。④含有抗胰蛋白酶、产生甲状腺肿的物质、皂素和血凝集素等,影响动物消化和生理过程。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76、对动物性饲料的营养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A 动物性饲料中粗蛋白含量高,一般都在40%~80%

B 鱼粉中富含维生素B,还含有维生素D3及维生素A

C 钙与磷的比例适当,能被动物充分吸收利用。

D 一般在日粮中加入20%~30%的动物性饲料,可使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大为提高。

77、糠麸类饲料。

A日粮中可占10%-20%。

B 粗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均低于豆料与禾本科籽实。

C 钙、磷比例平衡,麸皮中还含有较多的镁盐。

D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K、E。

实验动物学重点题库

复习题 1、简述动物实验中3R原则内容及其意义。 Replacement 替代1.尽量使动物一体多用2、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3、尽量使用高质量动物4、使用恰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 Reduction 减少1、用有生命的物体代替动物进行研究2、用数理化方法模拟动物进行研究Refinement 优化1、改善实验设施条件,提高动物实验质量2、改善控制技术,减少对机体的干扰 3R研究的意义 1、作为提升突破技术壁垒能力的载体和具体体现“标尺”,在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3、体现时代发展、社会进步 2、简述免疫缺陷动物的概念以及生物学特性(主要是裸鼠和联合免疫缺陷鼠)。 指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一、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1、裸小鼠(nude mice):1)被毛生长异常,呈裸体外表。2)无胸腺,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胸腺上皮,不能使T-cell正常分化,导致细胞免疫力低下。幼龄鼠有残存的未分化的上皮细胞。3)B细胞功能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4)繁育能力差,乳腺发育缺损,以雄性纯合子与雌性杂合子繁育。5)T细胞缺陷可通过移植成熟T细胞、胸腺细胞或正常胸腺上皮得到校正。2、裸大鼠(nude rat):基因符号为rnu,一般特征似裸小鼠。1)发育迟缓,体重为正常大鼠的70%。2)裸大鼠较裸小鼠对多种传染病更敏感。3)比裸小鼠更强壮、寿命更长。4)体型较大,对大范围的外科手术方法较有利。二、联合免疫缺陷动物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mice):突变基因scid位于16号染色体。1)该突变基因造成编码Ig重链和TCR的基因重排异常,抑制B-cell和T-cell前体的正常分化。2)C.B-17Icr为携带来自C57BL/ka小鼠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1b等位基因的 BALB/cAnIcr的同源近交系。3)纯合子血清中无免疫球蛋白,淋巴结、胸腺变小,缺乏体液、细胞免疫功能。饲养于SPF环境中。4)通过移植人免疫组织或免疫细胞,可使SCID 小鼠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称为SCID-hu小鼠。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动物营养学(自命题)

参考书: 《动物营养学》(第二版),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Ⅰ.考查目标 动物营养学 1.系统地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试验技能,能够认知动物在生长、繁殖和生产过程中对饲料养分和能量利用基本规律。 2.能够运用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均为闭卷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名词解释题 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实验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分析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Ⅲ.考查范围 动物营养学 一、动物营养学概述 营养与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学的目的与任务;了解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二、动物与饲料 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三、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掌握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消化特点及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率诸因素。 四、水 水作为一种养分在动物营养中的极端重要性。 五、蛋白质营养 反刍与非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原理及其异同,掌握蛋白质品质的有关概念和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的理论知识,了解蛋白质周转代谢。 六、碳水化合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的含义、营养生理作用,非淀粉多糖的概念及营养特性,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

七、脂类的营养 脂类的理化特性和营养作用、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八、能量代谢 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和各种能值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九、矿物质营养 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矿物元素营养的基本特点,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十、维生素营养 维生素分类及特性,各类维生素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十一、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概念和分类,抗生素、益生素和酶制剂等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作用特点、应用效果和各类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十二、各种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养分整体平衡的重要性。 十三、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养分利用与营养需要的评定方法,化学分析法和消化试验法,各类养分生物利用率的主要评定方法。 十四、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 十五、动物的采食量 采食量的概念,影响采食量因素及实际生产中调节采食量的措施。 十六、营养与环境 热平衡与温热环境概念,温热环境对动物营养代谢和需要的影响,动物营养与环境关系。十七、维持需要 动物生产中维持的概念和意义,确定维持营养需要的基本方法和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十八、生长育肥的营养需要 动物生长发育和养分沉积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生长肥育动物对各种养分需要量的确定原理及方法。 十九、繁殖的营养 繁殖动物(以母畜为主)配种前后及妊娠期母体及胎儿的营养生理规律,妊娠母畜营养需要的特点及需要的模型。 二十、泌乳营养需要 动物泌乳的规律,营养对泌乳的影响,奶牛泌乳的营养需要及通过营养措施提高泌乳量和泌乳效率的基本原理,奶牛的主要营养代谢疾病。 二十一、产蛋的营养需要 蛋的组成、营养对蛋形成的影响,产蛋的营养需要及影响营养需要的因素。 二十二、产毛的营养需要 毛的组成和结构、形成、影响产毛量的主要因素,产毛营养需要的特点以及营养与毛品质的关系。

动物实验资格证书考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 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是指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也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 和家畜等。 3、实验动物学: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生物学特性、营养代谢规律。遗传特点、微生物控制 技术、开发、培育及应用等。 4、动物实验:是以各学科的研究目的为目标,研究实验动物的选择、试验手段、方法、动物模 型等,人为地改变环境条件后,观察并记录动物的反应与变化,并做类比研究,是保证试验的质量和试验的可重复性的科学。 二、是非题(下列试题中正确的用(V)错误的用(X)号) 1、实验动物医学:研究实验动物微生物的检测及其对实验的干扰;研究实验动物疾病的病因、 症状、病理特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措施;研究风险性动物实验与人畜共患病的 防治措施。(V) 2、比较医学:以实验动物为替身研究人类。通过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做人与动物 的类比研究,探讨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最终战胜人类的疾病。(V) 3、按遗传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近交系、封闭群、清洁动物和SPF动物四大类动物。(X) 4、按遗传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近交系、突变系、杂交一代动物和封闭群动物四大类动 物。(V) 5、按微生物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无菌级四个等级的 动物。(V) 6、按微生物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可分成近交系、封闭群、清洁动物和SPF动物四大类动物。(X) 7、实验动物科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培育和应用的科学,它涉及实验动物、动物实验、实验动物医 学、比较医学四个方面的内容。(V) 8湖北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挂靠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全省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遗传、病理、环境设施、笼器具和饲料营养质量检测工作(V) 9、湖北省实验动物学会办公室挂靠在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省实验动物学术活动日常工作(V) 10、我国国家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规定,全国实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V)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简答题) 1,实验动物2,动物实验3,实验动物伦理4,实验动物福利5,安死术,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共10题) (1) 当温度为27℃、相对湿度______时,几乎所有大鼠都发生环尾症;当相对湿度40%时,发病率为20%~30%;而相对湿度大于60%时,不发生此病。 ( 2 分 )(难度系数:2) A、20% B、25% C、30% D、35%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2) 动物实验室产生的污物要分类收集,实验动物废垫料与实验废弃品__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混合存放 B、分开存放 C、A和B都可以 D、A和B都不可以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3) 一种由CPV引起的犬的急性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的是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犬瘟热 B、犬细小病毒感染 C、狂犬病 D、犬传染性肝炎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4) 大小鼠最常用的反复多次采血方法__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眼眶静脉丛 B、尾静脉采血 C、断头取血 D、心脏 正确答案:A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5) 同种属不同品系的动物对同一的刺激的反应有很大差异,下列小鼠品系中,易发糖尿病的品系是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DBA/2

C、C3H D、NOD 正确答案:D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6) 小鼠卵巢__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无系膜包绕,与腹腔相通,可产生宫外孕 B、无系膜包绕,与腹腔相通,但可产生宫外孕 C、有系膜包绕,不与腹腔相通,但可产生宫外孕 D、有系膜包绕,不与腹腔相通,故无宫外孕 正确答案:D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7) 在哺乳动物中卵细胞最大,在卵裂阶段最容易在体内培养,适合胚胎移植的动物是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大鼠 B、兔 C、豚鼠 D、猴 正确答案:B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8) 对仙台病毒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 ( 2 分 )(难度系数:2) A、属副粘病毒科,病毒基因组为单链DNA。 B、对热不稳定,在酸或碱性溶液中不易破坏。 C、条件致病,引起呼吸道疾病,可空气传播。 D、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不强,病后免疫力持续较短。 正确答案:C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9) 裸鼠对特异性肿瘤缺乏易感性的原因为_________ ( 2 分 )(难度系数:2) A、第3、4对咽囊内胚层的缺陷造成胸腺发育不全 B、外周淋巴组织中缺少或缺乏成熟T细胞 C、裸鼠B细胞功能基本正常 D、裸鼠自然杀伤细胞数目正常甚至增多,产生的γ干扰素(IFN-γ)激活巨噬细胞 正确答案:D 考生答案:未填写 得分情况:0分 (10) 在重组近交系的培育中,相互连锁的基因________同时固定于一个近交系中。 ( 2 分 )(难度系数:2) A、有更大的概率

普通动物学重点题库

绪论 生物的界级分类 五界系统 Ⅰ.原核阶段 ⒈原核生物界 Ⅱ.真核单细胞阶段 ⒉原生生物界 Ⅲ.真核多细胞阶段 ⒊植物界 ⒋真菌界 ⒌动物界 六界系统 Ⅰ.非细胞生物 ⒈病毒界 Ⅱ.原核生物 ⒉细菌界 ⒊蓝藻界 Ⅲ.真核生物 ⒋植物界 ⒌真菌界 ⒍动物界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方法 1、描述法 2、比较法 3、实验法 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种。 种或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方式。 分类的阶元即动物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双名法:由林奈创定的,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的命名方法,是指每一动物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拉丁文斜体排版。属名+种名+人名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1、原生动物的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故称单细胞动物。这个细胞具一般细胞具有的基本构造。 2、原生动物在生理机能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具有一切生物特性的有机体。但与高等动物不同的是这些机能不是由器官系统来完成,而是由细胞器完成的。 3、原生动物除单个细胞个体外,也有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一般无细胞的分化或只有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分化。 类器官: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出来的,能完成各种生理机能,与多细胞动物的相应器官相当的结构部分为类器官。 呼吸和排泄: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行,但所有的淡水原生动物都具调节体内水平衡的胞器——伸缩胞。 生殖: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1二分法2出芽法3裂体生殖即多分裂法、复分裂。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2接合生殖。) 鞭毛纲---------眼虫(体成绿色,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不良环境中形成包囊,出囊前作一次或多次分裂。伸缩泡除调节水中的平衡外,有一定的排泄作用,把水及溶于水的代谢物收集后排入储蓄泡→胞口→体外。主要 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排泄。)【鞭毛纲鞭毛作用:1运动2感觉3捕食】肉足纲---------大变形虫(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又分凝胶质和溶胶质。吞噬作用:当变形虫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将食物裹进细胞内部,叫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食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为胞饮作用。【肉足纲伪足的类型:1叶状伪足2丝状伪足3根状伪足4轴伪足。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孢子纲---------间日疟原虫(世代交替现象:动物体以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相互交替完成生活史的现象。在人体进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开始,人为中间寄主。

环境生态学(复习重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 由07环科班委整理 第一章绪论 环境生态学内容结构图 环绪论 生物与环境 境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 态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生态系统管理 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破坏: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 ?原始文明(渔猎文明)时期 对自然的开发、支配能力极其有限和生活的漂泊是原始社会的特征。人类把自然视为神秘的主宰,他们无力与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和饥饿、疾病及野兽的侵扰、危害抗争,此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类属于“自然界中的人”。 ?农业文明时期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文明出现了若干个文明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对粮食、燃料和建材的需求也随之大增。为满足这种需求,不得不砍伐森林,开垦更多的草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或退化,甚至造成了某些物种的灭绝,许多文明中心也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而走向衰落。这时的人已成为有能力“与自然对抗的人”。此时,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的问题已经开始,但还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这一时期被视为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 ?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二次重大冲击 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后,小规模的手工业被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替代,以畜力、风能、水能为主的能源动力被以化石燃料为能源动力的机械所取代,这使生产力大大提高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 进入蒸汽机时代,推动了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非城市区域的环境退化、资源耗竭、景观破坏,工业污染成为新问题,人类社会开始面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存的格局,但从全球来看,这时的环境问题还是区域性的。 ?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随着电的使用,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许多新兴工业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矿物质和各类自然资源,产品的消耗和使用也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保障。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崛起,合成了大量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及至整个生物圈的结构及功能,出现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环境公

实验动物学理论考试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何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2、3R的含义及拼写? 3、何谓动物福利,动物的五大自由? 4、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6、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建设如何? 第二章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亚系、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定义和命名 封闭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杂交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第三章思考题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 2、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第四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4、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5、常用的实验动物饲料消毒灭菌方法 第五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的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 2、以R=(A+B+C)×D+E说明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3、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国标中对实验动物小鼠动物实验屏障设施的温度、湿度、噪声有哪些要求? 第六章复习题 1、屏障设施的概念? 2、屏障设施运行的四要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常用的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有哪些? 4、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你如何应用清洁级小鼠在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进行动物试验? 第七章复习题 各种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复习题 1、免疫缺陷动物 2、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3、克隆动物(cloning animal) 1、何谓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实验动物指 的动物。 2、按遗传学控制原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________和四类。 3、按微生物控制的情况,我国将实验动物分为、、和四级。 4、《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由于年颁布的。 5、实验动物按食性分为、 和三类。 6、实验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有、、、、和等几类。 7、“恐伤肾”动物模型可以用吓鼠、吓猫、吓狗等方法制作。 8、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9、小鼠尾部有条静脉,分别位于小鼠尾、和___________。 10、列出三种大鼠常用的采血方法、 和。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答题说明:下面三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黑色签字笔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空格处。 1、兔的最大饲养密度是每平方米容纳只。 A、4只 B、6只 C、10只 2、BA LB/c小鼠属于动物。 A、近交系 B、封闭群 C、突变系 3、实验动物脱水达到体重的,将导致实验动物死亡。 A、20% B、30% C、40% 4、皮肤与人非常相似,故常用于实验性烧伤研究。 A、猴 B、猪 C、兔 5、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动物是:。 A、小鼠和大鼠 B、兔和豚鼠 C、豚鼠和猴 6、屏障系统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是:。 A、100级 B、1000级 C、10000级 7、大多数实验都选择的实验动物。 A、幼年 B、成年 C、老年 8、外界环境因素导致机体发热反应的研究宜选用的实验动物是。 A、小鼠 B、豚鼠 C、兔 9、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是。 A、切断其一侧海马伞 B、肌肉注射马桑内酯 C、连续皮下注射链霉素 10、是人兽共患病。 A、鼠肝炎 B、兔出血症 C、流行性出血热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系统杂交(F1代)动物的基因型不一致。 ()2、新药长期毒性研究应用两种以上实验动物。 ()3、SC ID小鼠属于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的动物模型。 ()4、实验动物设施环境内的噪声不得超过70分贝。 ()5、犬的视力好,能够看清远距离的物体。 ()6、维生素C又称为抗白血病维生素。 ()7、家兔多次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后出现血瘀证。 ()8、给大鼠腹腔注射链霉素可以制作糖尿病模型。 ()9、大鼠肝脏的再生能力强。 ()10、家兔属于胚胎发育完善的动物。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生态学实验指导汇总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 【实验目的】 (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 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2、设备与试剂 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 【方法与步骤】 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 (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室温20~25℃,35℃)。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室温和35℃下30分钟。观察行为。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 表1-1 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 2 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 (1)建立盐度梯度(20‰,30‰,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30‰,40‰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

环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1.定义(掌握) 2.形成与发展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1.研究内容(掌握) 2.学科任务 3.发展趋势 4.研究方法 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了解) 1.生态学 2.环境科学 3.恢复生态学 4.其它相关学科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人口的激增,生产规模的扩大,废物排放量增加,污染加剧 资源问题:资源的短缺(森林、土地、淡水) 环境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害化学品的污染 生态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等 总之,环境生态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寂静的春天》(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20世纪60年代) 它是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和学科诞生的标志。 《增长的极限》(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 《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它们丰富了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促进了它的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环境生态学》教科书(1987年,福尔德曼),它的出版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1.研究内容 a.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的研究 b.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研究

c.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研究 d.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 e.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研究 2.学科任务 3.发展趋势 4.研究方法 2.学科任务 a.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 b.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 c.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 d.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 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f.生态系统管理 g.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 3.发展趋势 4.研究方法 3.发展趋势 a.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机制与监测 b.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c.生态规划、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预测 d.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 e.区域生态环境监测 4.研究方法 4.研究方法 a.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 b.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试验结合 c.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d.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 e.新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1、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新兴分支学科。因此,在诸多的相关学科中,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的联系最为紧密,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 生态学的定义 a.海克尔(Haeckel)(德国动物学家,1866年给出的定义)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是对生态学一词最早的一个定义。

实验动物学考试题总结[1]

1.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三大特点: 人为遗传限定、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应用于科学实验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 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 意义: 在符合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及其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8、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9.针对动物保护主义,科技界的对策是: 1.为动物福利立法,号召“善待动物”。 2.坚持原则、坚持科学、坚持动物实验。 3.进行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提倡动物实验的“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Reduction 减少Refinement 优化10.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哪些要求 1.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 2.尽可能的采用替代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 3.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地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 4.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 5.要爱护动物和对由于试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激之情。 动物实验的“3R原则”: 1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2. 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3 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控制 1. 请说出实验动物种、品种、品系的概念。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整理)动物学实验理论及操作试题题库.

动物学实验理论及操作试题题库 1.观察草覆虫结构图。 2.原生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3.使用显微镜时如何调光线、调焦点? 4.辨认10种鞘翅目昆虫。 5. 辨认10种膜目昆虫。 6.辨认10种鳞翅目昆虫。 7.辨认10种鱼类。 8.辨认10种鸟类。 9.辨认10种两栖动物。 10.辨认10种爬行动物。 11.辨认几种原生动物。 12辨认眼虫的结构图。 13辨认水螅的横切结构图。 14.辨认蜗虫的横切结构图。 16.由低倍镜转到高倍经时应注意哪几点? 17.如何采集水螅? 19.在制作动物的临时装片时如何防止产生气泡/ 19.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如何操作才能看得更清晰? 20.吸虫、绦虫与蜗虫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 21.辨认蛔虫的横切结构图。 22.辨认华枝睾吸虫的结构图。 23.生物绘图必备的工具、用品有哪些? 24.在生物绘图中,怎样正确使用HB铅笔和2H或3H铅笔? 25.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26.制作动物浸制标本常用的药物有哪些,其浓度为多大,如何配制? 27.辨认蚯蚓的横切结构图。 28.总结真兽亚纲中重要目的特征。 29.总结食肉目、啮齿目和偶蹄目中重要科的主要特征。

30.鱼类有哪些形态构造适应于水生生活? 31.昆虫标本制作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2.简述常见昆虫标本的针插部位? 33.在制作昆虫标本时,如何正确使用三级台? 34.昆虫展翅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5.如何正确解剖蛔虫、蚯蚓等无脊椎动物? 36.在动物学解剖实验中,蟾蜍(青蛙)、家鸡(鸽子)、小白鼠(兔子)等常用实验动有哪些处死方法? 37.如何正确解剖蟾蜍(青蛙)? 38.家鸡解剖时,如何正确使用解剖刀、解剖剪才不会损坏家鸡的内脏器官? 39.解释涡虫活体实验所观察的现象。 40.将涡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切割后,置于有水培养皿中静养。同时估测涡虫的再生情况,并随时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 41.分析涡虫三胚层、两侧对称的进步意义。 42.分析软体动物各类群体形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43.总结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44.鱼类是怎样进行水中呼吸的? 45.比较鲤鱼和鲨鱼的头骨,有哪些异同点? 46.把活河蚌静置于清水中,在蚌体后端注入数滴中国墨汁,观察墨汁如何进出蚌体的过程,试述流经河蚌体内的循环水流有哪些生理意义? 47.为什么说头足类是软体动物最高等的类群? 48. 比较眼虫、草履虫和变形虫形态结构的异同 49.用于家兔实验的常用手术器械有哪些?如何使用? 50.如何捉拿、固定家兔? 51.通过动物实验学的学习,请你自行设计一个实验? 辨认标本或图片结构 52.青蛙的头骨背面。 53.青蛙心脏腹面解剖填图。 54.蛙的循环系统填图。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实验动物学研究的对象实验动物、动物实验。 2、根据我国实际,实验动物被分为四级,分别是一级为普通动物、二级为清洁动物、三级为SPF动物、四级为无菌动物(包括悉生动物)。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SPF 动物,我国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是清洁动物。 3、通常称近交系动物为品系,称封闭群动物为品种。 4、实验动物的年龄通常根据体重来判断。 5、裸鼠除全身无毛外,还有裸体和无胸腺,并随年龄增加皮肤变薄,头颈部皮肤皱褶,发育迟缓等特征。 6、药物筛选实验首选动物为小鼠;过敏实验首选动物为豚鼠;发热研究首选动物为家兔;实验外科学首选动物为犬;人类脊髓灰质炎等病的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是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反射弧分析实验常用实验动物是青蛙。 7、实验动物常用给药途径有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等。 二、名词解释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3.杂交优势: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的优越性。 4.封闭群动物: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入任何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群体的一般遗传特性,又具有杂合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我国制定的标准作如下定义: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性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环境生态学概述

环境生态学 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理科二班刘倩倩学号:201202045222

1.(1).生态学的概念: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如今,由于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 (2)生态学的意义: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2.列举生物群落竞争,共生,寄生,腐生,他感的例子。 (1).竞争: 举例:牛与羊、农作物和杂草、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等。 (2). 共生包括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1.偏利共生 仅一方有利称为偏利共生。如兰花生长在乔木的枝上,使自己更易获得阳光和根从潮湿的空气中吸收营养。藤壶附生在鲸鱼或螃蟹背上。鲫用其头顶上的吸盘固着在鲨鱼腹部等,都是被认为对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害的偏利共生。 2.互利共生 对双方都有利称为互利共生。世界上大部分的生物量是依赖于互利共生的。草地和森林优势植物的根多与真菌共生形成菌根,多数有花植物依赖昆虫传粉,大部分动物的消化道也包含着微两种生物的互利共生,有的是兼性的,即一种从另一种获得好处,但并未达到离开对方不能生存的地步;另一些是专性的,专性的互利共生也可分单方专性和双方专性。

实验动物证试题库--环境与营养

环境与营养考试题 1、一种会引起动物心跳、呼吸次数及血压增加,血糖值出现明显不同,白细胞数、免疫机能变化,大鼠出现高血压,心脏肥大的环境因素是A。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2、一种会引起动物的姿式、摄食量、饮水量、母性行为、心跳。呼吸、新陈代谢等出现相应改变的环境因素是B。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3、一种对动物的散热率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是C。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4、能控制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的环境因素是D。 A 噪音 B 温度 C 湿度 D 光照 5、与体热的发散有关的环境因素是A。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6、一种引起呼吸器官粘膜异常,发生流泪、咳嗽、粘膜发炎,肺水肿和肺炎且是动物室中臭气物质主要来源的环境因素是B。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7、一种引起动物群体增重慢、饲料报酬低,肠内异常菌丛增加,并导致传染病的发生率增加、动物寿命缩短的环境因素是C。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8、能形成气溶胶,不仅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载体,人类变态反应的变应元的环境因素是D。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9、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D。 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0、动物饲养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的粉尘,它们悬浮在空气中,这种浮游的粉尘微粒与空气的组合称之为B。它能引起人的变态反应和导致疾病的传播。 A 气流 B 气溶胶 C 乱流 D 层流 11、光照对动物的生殖影响很大,其关键在于每日光照的D。 A 光通量 B 波长 C 强度 D 明暗周期 12、动物实验可用R=(A+B+C)*D+E公式表示,其中R表示在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

环境生态学

高教版杨持主编《生态学》考试重点(一) 环境:环境是指特定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者生 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总和。 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境:具体生命个体火群体生活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叫做生境。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的因子就是限制性因子。 生态幅:每一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的状况的食物的量。 Shelferd定律:一种生物能够存在和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的全部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生物种不能存在或灭绝。 光周期现象: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 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 特有的对日照长度的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在生物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 内稳态:内稳态即生物控制自身体内部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他能减少生物对外界 环境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何伦定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又变小或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 温周期现象:由于地表太阳的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昼夜变化,使许多植物适应 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环境下比恒温环境下生长的更好,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 关系更为密切,即所谓的温周期现象。 物候节律:动物对不同的季节的食物条件的变化及时热能水能和身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的 方式与行为周期性变化。 种群: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制情况。 环境容纳量:指特定环境下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种群增长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 生物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 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的过程。 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同时其他个体的密度难维持 在最适合的水平,环境中没有无效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光照环境条件的配合下种群最大瞬时 增长率。 生物生活史及关键组合:一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生活周期或生活史 K-对策:密度制约性的自然选择常称为K-对策。 R-对策:非密度制约性的自然选择常称为R-对策。 繁殖价值:指在相同时间内特定的年龄个体相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包括现时繁殖 价值火当年繁殖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 种内关系: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间的关系叫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生活在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叫做种间关系。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作密度效应或者相邻效应。

2015年实验动物考试题库及答案

1、以下对实验动物描述正确的是A A 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B 健康无病的在实验室内人工饲养的动物 C遗传背景明确,微生物控制严格,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D 标准化的小型实验用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2、以下 A 动物属于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A普通级Begel犬 B BALB/C小鼠 C SPF级大鼠 D 无菌裸鼠 3、我国的实验动物工作是在B 年后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A 1949年B1978年 C 1994年 D 2002年 4、第一个《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C 颁布的? A 1978年 B 1988年C1994年 D 2002年 5、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是 B A 实验动物工作的指南 B 全国范围内实验动物工作统一的技术要求 C 实验动物工作的法规性文件 D 实验动物强制性执行的标准 6、2002年新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有 C A 4项强制性标准,27项推荐标准 B 7项强制性标准,71项推荐性标准 C12项强制性标准,71项推荐性标准 D 7项强制性标准,27项推荐性标准 7、《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自起施行。 A 1996年 B 2003年 C 2005年 D 2007年 8、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商业性经营以及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生产、供应的单位和个人, 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 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 B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9、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研、检定、检验和以实验动物为原料或者载体 C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D《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生产产品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 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 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 B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C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D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 10、实验动物种子应当 A 长期封闭保种 B 保持连续近交20代以上 C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或国家认可的种源单位 D 来源于净化后的无菌动物 11、按照《湖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同一间实验室内 A 可以最多同时进行同一个课题项目中的同一级别的两种动物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