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一师一优课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

18.《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性顺序。会写“诞”字,背诵积累第七自然段。

2.重点学习课文描写主席和对应群众反映的句子,了解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并能尝试运用。

3.学生会抓关键词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巧释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开国大典》.(师手指课题)来,伸出手跟老师一齐板书,注意“典”这个字的“横画”要突出,“撇”、“点”要舒展。齐读课题!

那么结合着对课文的预习,谁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增加点难度,谁还能把时间地点带进来说一说?

表达很完整,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检查预习,理清顺序。

1.检查字词:

通过刚才的回答,我发现,大家预习的非常充分。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出示:生字词)。开火车领读,注意:对了,大家跟读;错了,你们来纠正。

(评价:字词掌握的不错或提醒个别同学预习生字词的时候要多下功夫。)这些红字都是课后生字表中的,你认为有哪些字最容易出错,给大家提醒一下?

重点处理以下:

①诞:

“诞”字的右边很容易和“廷”混淆(板书:延,廷)谁有好办法能把这两个字区分一下?(延的第四笔是“竖折”,廷的第四笔是“橫”。)相信,有了你的提醒,在写字时,大家一定会注意的。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方

法,想听吗:“朝廷之上坐大王,只不过帽子带歪了,延长要用小竖折(边说边指相关的字的部位。并描成红色)。

伸出手跟老师一齐写写这个字。注意:结构特点,左窄右宽。先写一个窄点的言字旁,右半部分注意笔顺,横折折撇要避让,捺画舒展托上边。把这个字在田字格上写一下。”(生写字)

②瞻:

注意“瞻”字是目字旁,瞻仰要用眼睛看嘛。“看”就是”瞻仰“吗?(就是这样尊敬地看、崇敬地看,就是“瞻仰”。)

你以前还瞻仰过什么?(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瞻仰遗容,瞻仰革命历史博物馆……)

2.理清顺序

字词解决了,我们再来梳理一下这篇课文的脉络。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四个场面?好,谁来交流一下?(课件:出示预习单空表格。且教师板书。)

第一个场面:大典之前1-4。

第二个场面:开幕式5-10。

第三个场面:阅兵式11-13。

第四个场面:群众游行14-15。

小结:我们用小标题的形式理清了课文描写的四个场面,分别是?(齐读)这篇课文就是按大典进行的顺序写的。(板书箭头)

三、研读感悟,学习写法。

那么这四个场面,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你有什么体会?对照课前预习卡,谁来交流一下?

出示句式:()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体会到了()。

预设部分:

生1:(典礼之前)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体会到了(开国大典非常的隆重,人很多)。

生2:(典礼仪式)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体会到了(人们非常的激动自豪)。师:这部分,还能让你体会到什么?有补充的吗?(热爱领袖)生3:(阅兵式)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体会到了(军队强大,人民热爱军队)。

生4:略。

刚才,同学们谈出了这么多的体会,那么文章是怎么写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激动、自豪,热爱领袖等众多感受?

1、研读“描写主席和群众的语句”,学习“点面结合”:

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近课文,走近开国大典,来探索其中的写法。

(1)读一读: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读描写主席和群众反映的语句。

课前预习,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用红笔和蓝笔分别画出描写毛主席和对应群众反映的语句。来,对照屏幕看你找的对不对?自己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读一读。学生书上画的(红笔——毛主席;蓝笔——群众):

①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①三十万人的目光一起投向主席台。

②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③毛主席亲自按动联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③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④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④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⑤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⑤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⑥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⑥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句子找出来了,我们试着合作读一下,老师读描写毛主席的句子,你们读描写群众的句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看谁能读出当时的情景。(师生练读)大家读得入情入境。下面,选择一组感受最深的,再次品读,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把你的体会简单的批注在书旁,然后可以跟你的同桌先交流一下(课件出示这一要求)。

谁来交流一下?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一组?(生:请大家跟我看第*组——学生先读,然后交流从哪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说一说:把印象最深刻的一组语句抓关键词体会,做好批注。

(A)重点处理:第②组关于主席和群众的句子。

预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②组。第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课件)从“一齐”看出来人们心情特别的激动。

你回答的有条有理,给大家做了个榜样。人们为什么要一齐欢呼呢?(生谈。)其实不仅仅是这些,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前的情况(课件配乐出示)如果你就是照片中的人,当你听到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此时,想说些什

么?

预设部分:

生1:新中国成立了,战争结束了,人们可以生活得更好了。

生2:新中国成立了,再也没有别的国家来侵略我们了。

生3:新中国成立了,我们不会再挨饿了,生活好了。

是啊,生活在万恶旧社会的人们,好不容易才盼来了新中国,人们怎能不欢欣呢?所以全场30万人(点课件,生读)——一齐欢呼起来。

这就叫万众一心哪!这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伟大时刻(开国大典视频)。

此时,如果你置身在这30万人的场景中,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你的心情吗?(高兴、自豪、激动)还能试着用四字词语来说说吗?(让学生说,用一个四字词语试试: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喜上眉梢)。

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就让我们把这份欢跃传递给教室里的每一个人。读!(齐读第七段,配乐响起。)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时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引读并积累:

让我们把这份欢跃,传递给教室里的每一个人。(课件:出示此段文字)

让我们把这份自豪,传递给全中国。(课件:出示此段文字)

让我们把这份欢欣鼓舞,传递给全世界。(课件: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传到---------,使----------------------。)(师生齐背)

我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带给你们的那份欢跃、自豪、激动!好,我们接着来交流,那其他同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组?和大家分享一下?

(B)略处理:其他几组组关于主席和群众的句子。

学生交流其他几组(再交流一组即可),只需要说出“抓住某个关键词体会到了什么”。教师随机点拨、补充即可。

注意:如果交流到“热爱毛主席”的相关语句,(就连带提问:文中还有几处也能看出人们对主席的热爱,你发现了吗?)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主席?补充资料: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28年,才换来了——新中国!

小结:其实,能让我们拥有这深切的感受的,不仅仅是这两组,其他几组同学们课下再细细品味。

(3)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

好,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几组句子,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课件出示所有句子)

是呀,毛主席就是参加大典中的一个人,就是一个点(板画点,同时板书),这30万的群众就构成了开国大典的场面(板画面,同时板书),就是一个面。

作者既写了重点人物毛主席这个点,也写了周围的群众这个面,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重点突出,兼顾全面,让我们感到了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自豪的心情。

当我们进行这种场面描写时,也可采用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生活当中,你都看到过哪些活动场面?(拔河比赛、运动会开幕式、庆六一、卫生大扫除。)(4)拓展例文(“六一”片断——抖空竹):

看,这是庆祝六一的一段场面描写——抖空竹。

快速浏览,找一找:哪些是点,哪些是面?好,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哪些是点?谁再来找找哪些是面?这样点面结合,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六一欢庆的气氛。)

四、学以致用,片段仿写。

写作方法我们学完了,现在老师来检验下你们是否会学以致用。

这是本次运动会中的两组掠影,注意:仔细观察运动员和周边观众的表情、

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当时的场面气氛。

1.出示运动会两组图片(跑冲刺和呐喊的啦啦队):仿写。

2.交流展示:两个。教师点评。(你的习作点面结合写出了当时紧张、热烈

的气氛。真是妙笔生花,活学活用!不仅做到了点面结合,还关注细节,运用了

一定的修辞方法。)

五、作业超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相信以后再遇到场面描写

的时候,对你来说就容易多了。课后,作业超市任选其一:(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仿写一个片段 ,注意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全

面。

2.观看《开国大典》影片,感受当时的盛大场面,并试着选择一个自己喜欢

的场面,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8.开国大典

典前 开 幕 阅 兵 游 行 点面结合 突出重点

兼顾全面

《开国大典》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自主意识正在增强,已经具有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能力。而毛泽东的形象学生只是有初步的印象,开国大典更是离学生很久远,学生很难想象当时的情景,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不全面,所以课前可借助预习卡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而课堂上尽量多地提供补充资料,联系开国大典当时的视频资料及新中国成立前的旧况照片,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知识面。

《开国大典》效果分析

环节一:巧释课题,学会概括

我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出课题《开国大典》。首先让学生借助预习卡说说课题的含义,当学生解释题意后,我再增加难度,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把时间和地点也带进来说一说。如此之举,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也学会了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环节二:检查预习,理清顺序

由于五年的学生已具有自主预习的学习能力,课前我放手让学生结合预习卡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生字词部分,我主要处理了易错字“诞”字,采用编口诀儿歌的形式有效帮学生将“诞”字与“廷”字区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段学生在阅读中能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序归纳场面描写,以此培养了孩子的概括能力。师生共同完成的板书,可以看出有效帮助学生梳理了文章的结构脉络,理清了课文的顺序。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学生既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重点。

环节三:研读感悟,习得方法

在研读课文过程中,我感觉到文章很长且当时的时代背景又远离孩子的生活

世界、情感世界,而文章又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思想内涵,如何取舍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常态课中的精品课?这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教学中我主抓描写主席和群众反映的重点语句进行研读,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并运用。文中共有6组描写主席和对应群众反映的语句,我主要抓第二组语句中的“一齐欢呼”,引导学生挖掘“人们为什么一齐欢呼”,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借机出示补充资料——旧中国的悲惨生活,通过“我就是照片中的一员”角色换位表达想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通过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及让学生用一次词形容当时人们的心情,全体学生深刻的感受人们当时热爱祖国的那份激动、自豪的心情,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达到了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在此抓住契机,以情促读,引读第7自然段的过程中,一并积累背诵,可谓水到渠成,教学效果较好。

然后,对另外几组重点句子采用略处理,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简单的交流其中两组即可。最后,观察这6组句子写法上的特点,回顾总结描写场面的方法——点面结合,大多数学生领悟到:作者既写了重点人物毛主席这个点,也写了周围的群众这个面,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重点突出,兼顾全面。

环节四:学以致用,片段仿写

在这个环节中,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出示“拓展练习——抖空竹(片段)”,首先让学生说说这个小场面的“点”与“面”分别是什么,使学生再次巩固场面描写的特点,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有效消化了解点面结合这种写法,这样可以为后边的仿写起到铺垫巩固的作用,使教学过程更丰实,更扎实。

然后,让学生回顾我们生活中熟悉的活动场面,以照片配乐的形式创设近期运动会赛跑的场面,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运动员和周边观众的表情、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当时的场面气氛。总体看,部分学生运用点面结合进行的片段描写,非常精彩,达到了学以致用,对于部分学困生来说,还有一定难度,需要进一步巩固训练。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围绕小学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这一特点,努力做

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大多数学生在感悟中收获方法,并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有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8.《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大家好,下面我来谈一谈执教过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情感,掌握写作方法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重点把握”。我在教学中,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这个“支点”即描写主席和群众反映的句子,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满意之处和遗憾之处。

满意之一:关注学情,预习充分。

五年级的学生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本课教学容量大的特点,我为学生设计了课前预习卡,主要预习内容分为:字词、朗读背诵、梳理脉络初步感知、研读重点做批注、学贵有疑几个部分。由于课前预习充分,学生对文本方方面面有所了解,为课堂学习做好了有效的铺垫,不至于出现“艰涩难走”,从而为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点面结合”的习作训练省出了有效的时间。

满意之二:抓住支点,突破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

本节课,在学生做好预习卡的基础上,交流概括出开国大典的几个场面整体感知,然后抓描写主席和群众反映的六组重点语句,聚焦关键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同时学习“点面结合”这一写作方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节课,既整体把握,也紧扣重点,做到了大胆取舍,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从学生的运动会片段仿写交流看,本课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学生不仅了解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还能开始尝试运用。实践证明,仿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翘准了文本中的“支点”,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满意之三:注重学法,以生为本。

在这堂课中,我十分注重渗透学法的指导,如:通过预习卡学会预习与质疑;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课文;边读边想象理解课文;抓住关键词做批注理解课文;读中感悟归纳写作方法。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准确抓住重点词,体会人们因新中国成立激动而兴奋的心情。例如:从“一齐欢呼”这个重点词学生体会出了人们爱祖国及新中国成立时的激动与自豪的心情。

遗憾之一:朗读训练,有些偏“淡”。

例如:带有“一齐欢呼”的重点句子,可以先训练下朗读,再进一步挖掘其背后原因,感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真正达到“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遗憾之二:描写顺序,板书体现不突出。

关于本文的描写顺序十分重要,在梳理脉络学生按顺序说出四个描写场面时,教师可总结强调下本文按大典进行的顺序写的,并用箭头板书下,使学生加深印象。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生成

才能别样精彩!我的教学反思交流完毕,谢谢。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本课则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亿万民众对新中国成立的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心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这为本组语文园地关于场面描写的习作训练作了一定铺垫。由于课文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抓关键词及适时补充资料等,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作者用场面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应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语句品读感悟,读中悟情,并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针对文章以上的特点、单元训练的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性顺序。会写“诞”字,背诵积累第七自然段。

2.重点学习课文描写主席和对应群众反映的句子,了解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并能尝试运用。

3.学生会抓关键词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开国大典》评测练习

一、选字填空

檐、瞻()仰()檐

钮、纽()扣电()爆、暴()发()动

佛、拂飘()仿()效、郊率()()区

防、妨()碍()守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汇集聚集

1、几个人()拢来,站成一个圆圈。

2、丁字形的广场()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出生

3、小明于1989年6月()了。

4、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了。

肃立站立

5、三十万人一起脱帽(),一齐抬头仰望着鲜红的国旗。

6、他()在那儿,一动不动。

三、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乐队奏国歌。

()升国旗,鸣礼炮。

()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四、体会句子。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什么?

五、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

课文生动地描写了开国典礼的庆典场面,表达出在场的人民的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请你选择一个使人难忘的场面,学习课文的写法,将它描述出来。

《开国大典》课标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基于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课文描写的四个场面,其次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描写主席和群众反映的语句,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读中领会人民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历史情景,感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及人们当时的心情。总之,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借助课前预习卡,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让学生学会抓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感受人们爱祖国,爱主席的情感,并在研读重点语句时回顾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特点并能运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学生有效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