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20200)(2015年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具备扎实的应用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与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广泛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动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问题进行实证性或对策性分析,可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资料,具有较强的听说译写能力,并能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4、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金融学

本研究方向以金融学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领域有:公司金融及金融市场运作研究;投融资理论与实践研究;数理金融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金融期货与衍生品市场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研究等。

2、区域经济学

本研究方向以区域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领域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区域政策及其效应研究;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及实证研究等。

3、国际贸易学

本研究方向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领域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国际服务贸易研究;国际合作与跨国经营研究等。

4、国民经济学

本研究方向以国民经济理论为基础,从宏观视角来研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预测与规划。主要研究领域有:经济转型与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经济运行评价与政策调控研究;政府职能变迁研究;国民经济运行体制及机制研究等。

5、产业经济学

本研究方向以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领域有:产业组织与反垄断理论与政策研究;产业规制理论与政策研究;物流产业发展研究;零售业与批发业发展研究;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研究等。

6、劳动经济学

本研究方向以劳动经济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领域有:劳动力流动与充分就业研究;劳动制度与收入分配研究;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选择研究;全球化竞争与劳动发展研究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全日制脱产学习的方式,理论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等环节相结合。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导师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具体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并严格执行。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课程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实践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应该修满3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12学分,并要求至少选修2门本研究方向选修课,必修实践环节3学分。同等学历者、跨学科本科毕业生需补修2至3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

1、公共学位课

(1)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必修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必修1学分

(2)外国语课

研究生基础英语必修3学分

专业外语必修 1.5学分

高级英语、英语口语口译、实用英文写作各1.5学分,3门中任选1门。

符合《济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免修规定》者,入学第一周提交免修申请,且通过审核者,可免修研究生基础英语。

2、专业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3、非学位课:不少于12学分

应用经济学前沿讲座为必修课,其他课程为选修课,研究生根据就读专业方向,征求导师意见确定选修课程,其中至少包含2门本研究方向课程。

4、补修课程

同等学历者、跨学科本科毕业生需补修2至3门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补修课程由导师根据专业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学院根据本科生教学计划,统筹安排。需提供培养学院教学部门认定的成绩单,成绩≧60分,方视为完成该环节。补修课程不计入学分。

5、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必修)

1、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研究生通过辅助指导老师以授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和批改作业等形式参与大学本科的教学实践活动,工作量应不少于16学时。由导师给出考核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

2、社会实践

实行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于第二学期末安排研究生到本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集中或分散实践,时间不少于2个月。实践结束后,研究生填写社会实践考核表,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导师审核后评定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

3、学术活动

研究生需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10次以上,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前提交“学术活动记录表”,并由所在学院进行考核,达到要求者计1学分。

七、中期筛选

具体操作按照《济南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暂行办法》执行。

八、学位论文

1、文献阅读

在论文开题准备过程中,研究生应广泛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本学科研究现状、发展动向,完成60篇(部)以上的文献阅读量,其中至少45篇与论文选题密切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15部经典专著,并完成学位论文基本数据的搜集工作。上述工作要在开题报告中有明确体现。

2、论文开题

学位论文开题在第三学期进行,程序参照《济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及中期检查工作暂行办法》执行。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工作,选题应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经济学背景,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格式规范,论证内容不少于6000字(不包含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少于60篇(部),外文文献不少于25篇(部)。

3、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的文字或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必须保证充裕的论文研究时间,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止)一般不得少于一年。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经济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经济学方法、专业知识和实证分析等对所解决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一定的见解或观点。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格式规范。

4、论文成果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研究性论文,是研究生本人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而取得的成果,或是具有新发现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其研究成果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或政策指导意义。

5、学术成果

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至少1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济南大学。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修业年限内按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应修学分,完成必修环节,通过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授予工作按照《济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十、其他

1、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由学校统一布置,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经学校批准备案后执行。

2、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如遇特殊情况确需修订的,必须按上述程序审批。

3、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4、本方案适用于“应用经济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自2016级开始实行。

十一、参考书目

1、托马斯·萨金特.动态宏观经济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卡尔·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大学,2013.

4、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5、罗杰·勒罗伊·米勒,丹尼尔·本杰明.公共问题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6、道格拉斯·诺思.理解经济变迁过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资源的未来:超越市场失灵和政府管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8、布赖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现代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罗伯特·希勒.非理性繁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0、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东亚奇迹的反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1、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1.

12、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3、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上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4、罗伯塔·卡佩罗.区域经济学[M].上海: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15、皮埃尔·菲得普·库姆斯,蒂里·迈耶.经济地理学:区域和国家一体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6、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7、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8、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M].中信出版社,2014.

19、让·梯若尔.公司金融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0、罗伯特·索洛.通货膨胀、失业与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1、杰格迪什·汉达.货币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2、兹维·博迪,罗伯特·默顿,戴维·克利顿.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4、马丁·舒贝克.货币和金融机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5、弗雷德里克·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6、钱小安.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7、叶世昌.中国货币理论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8、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9、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0、让·梯若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1、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2、张维迎.市场与政府[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

3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

34、罗伯特·芬斯特拉,艾伦·泰勒.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5、罗伯特·芬斯特拉.高级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6、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7.罗纳德·伊兰伯格、罗伯特·斯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1.

38、乔治·鲍哈斯.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9、李实,罗楚亮.中国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0、埃里克·弗鲁博顿,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1、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2、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3、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2.

44、詹姆斯·斯托克,马克·沃森.计量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5、克里斯托弗·鲍姆.用Stata学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6、罗伯特·卢卡斯.经济周期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7、塞尔焦·福卡尔迪,弗兰克·法博齐.金融建模与投资管理中的数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8、大卫·弗里曼.统计模型: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9、约翰·瑞斯.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0、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赛尔.金融0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1、斯维特洛扎·维特夫,史蒂芬·米特尼克.金融计量学:从初级到高级建模技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52、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3、约翰·弗农·亨德森,雅克·弗朗索瓦·蒂斯.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4卷):城市和地理[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54、R.E.帕克,E.N.伯吉斯.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学术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

《金融研究》《统计研究》《世界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改革》《财贸经济》《经济科学》

《财政研究》《经济学家》《济评论》《中国农村经济》

《管理世界》《财经研究》《财经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学季刊》《当代财经》《金融论坛》

《中国软科学》《财贸研究》《城市发展研究》《城市问题》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问题》《宏观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亚太经济》《经济学(季刊)》《南开经济研究》

《产业经济研究》《经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人口学刊》

《人口与经济》《数理统计与管理》《经济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The Economist》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Applied Economic》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Econometric Theory》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Pacific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Handbook of Public Economics》《Journal of National Tax》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ournal of Econometrics》

《Econometrics》《Econometric Let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拟稿人(签字):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备注

学位课SS991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362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必修SS99101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181秋马克思主义学院必修SS991004研究生基础英语643秋外国语学院必修SS991005高级英语32 1.5秋外国语学院

任选

1门SS991006英语口语口译32 1.5春外国语学院

SS991007实用英文写作32 1.5春外国语学院

SS141001专业英语32 1.5春经济学院必修SS141011中级微观经济学(双语)483秋经济学院必修SS141012中级宏观经济学(双语)483春经济学院必修SS141010中级计量经济学483春经济学院必修

非学位课SS143021应用经济学前沿讲座161春经济学院必修

SS143015投资经济学322春经济学院

金融学

方向至少

选修2门SS143016现代金融理论(双语)322秋经济学院

SS143018金融工程322秋经济学院

SS143024公司金融322春经济学院

SS143001制度经济学322春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方向至少

选修2门SS143017产业经济学322秋经济学院

SS143022宏观经济管理322秋经济学院

SS143023区域经济学(双语)322春经济学院

SS143009国际贸易理论322春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

方向至少

选修2门SS143013国际经济学322秋经济学院

SS143016现代金融理论(双语)322秋经济学院

SS143001制度经济学322春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

方向至少

选修2门SS143007发展经济学322秋经济学院

SS143020人口与劳动经济学322秋经济学院

SS143008应用统计学322秋经济学院任选

SS143025时间序列分析322春经济学院任选

SS143026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322春经济学院任选

SS143019城市经济学322秋经济学院任选

SS143027资源与环境经济学322春经济学院任选

SS143028中级管理学(双语)322春经济学院任选SS143029会计学322春经济学院任选

SS994001知识产权与学术论文规

241春法学院任选

实践环节社会实践

≧2

个月

1

必修教学实践161

学术活动

≧10

1

备注:1、非学位课:不少于12学分。应用经济学前沿讲座为必修课,其他课程为选修课,研究生根据就读专业方向,征求导师意见确定选修课程,其中至少包含2门本研究方向课程。

2、同等学力者和跨学科本科毕业生须补修经济类本科课程2-3门。补修课程由导师参照专业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学院根据本科生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创新实验班)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Advanced Economics Education)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经济学创新实验班以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家为目标,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一流大学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全英语或双语教学,加大数学课程的份量,与数学专业同等要求。培养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高深的数学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从事经济、金融和贸易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provides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with a sound foundation in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nd an in-depth analytical skill of mathematics, referenced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Graduates will become specialists to research and do practical work in the area of economy and finance.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实验班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经济学修完国际一流大学经济学基本课程;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2. 学习较多的数学课程,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 3. 熟练掌握英语,能熟练阅读英文教材及具有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 4. 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 5 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As a student of this program, he/she shall gain the following: 1. The basic courses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in economics;

经济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经济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8版)

二〇一八年九月

目录 理论经济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 应用经济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 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2)

理论经济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或专业代码:0201) 一、学科概况 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和外国经济的理论、历史及其发展,为探索经济运行规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历史经验的经济科学。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不断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代经济学的有益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使得理论经济学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更为密切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理论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科中的基础性作用。 西北师范大学理论经济的研究是伴随着学校由师范教育为主逐步向综合性大学转变而发展起来的。早在1984年经济系成立之前就有一定的基础,并于1982年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之后,学校围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通过人才引进、研究梯队搭建、学科平台的搭建等措施,对该学科进行了专门建设,使其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加强,学科优势不断突出。我校理论经济学现为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三个二级硕士学位点,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学科发展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突出理论经济学内部各学科方向之间的相互借鉴、渗透与交叉,研究方向以解决区域性重大问题为出发点,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突出对现有理论的修正、对地区发展规律的探索,以及对相关理论与规律的实证检验,具有鲜明的区域性、民族性特色。 二、培养目标 理论经济学硕士生应具有严谨求实的思想作风和创新精神;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发现理论难题,创新理论思路,做出理论论证;具有较强的学术悟性和表达能力;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较为熟练地掌

产业经济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9年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具体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写作本专业学术论文,并能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二、研究方向 1. 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 2. 农业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3. 农业企业管理与外向型农业 4.农村微观经济组织 三、学习年限 1.非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能少于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能少于4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2.博士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实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在每年4月、10月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填写《华南农业大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学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3.博士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在学习年限延长期间不享受助学金和优秀奖学金待遇,列入我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培植与资助计划的博士研究生除外。 四、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优良品德、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3.强调导师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每门课程由多个导师授课。原则上一位导师在一门课程中的讲课学时不超过10学时;每门课程设一位课程负责人和一位课程协调人,课程负责人与课程协调人由不同的人担任时,由课程负责人指定课程协调人。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学分为12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半年。除英语政治外,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课不超过3学分。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选修课和补修课。 (一)必修课(10学分) 1.公共学位课(7学分) ①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学分,54学时 ②博士生英语 4学分,72学时 第二外语(英语) 0学分,54学时 第一外语不是英语的,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语。 2.专业学位课(3学分) ①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 1.5学分,27学时

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120202) 本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依托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会计系和企业管理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包括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10名,其中,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先后承担和完成60多项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和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一批重要课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社科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2项,省教育厅奖多项。本学科在浙江省有较大的影响,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管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较高的企业管理理论水平、比较全面的专业素养、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要求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能独立地承担和组织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培养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结合学术带头人深厚的科研基础与相关成果,本着学术梯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以体现企业管理学科的优势与培养特点。企业管理专业设7个研究方向: 1、价值评估与决策技术。研究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无形资产评估、现代决策理论、项目管理、决策方法以及知识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等。

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

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1. 培养目标 经济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较强创新实践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具有“经世济国、经世济民”的经济学情怀,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研究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本专业立足于经济学大平台,通过系统的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拓展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成为经济学领域的创新研究型人才,或能够胜任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咨询公司等经济管理部门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期待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达到下列目标: 目标1: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2:熟悉经济学科的前沿动态,具备敏锐的国际经济分析与风险识别能力,注重经济金融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目标3:具备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的专业素质,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相关的宏观、产业和微观分析,能胜任一定的业务运作与管理工作。 目标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或跨文化环境中工作,并能够在工作中作为主要成员、业务骨干或主要负责人有效地发挥作用。 目标5: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实践工作历练、高校或研究机构攻读更高学位等方式提升创新研究能力和专业素质,逐渐成为经济实务领域的行业精英或研究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2. 毕业要求 (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3)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4)能运用计量、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5)了解中国及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政策法规;

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方经济学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能在理论研究部门从事经济理论研究,能在高等学校从事经济理论教学,能在实际工作部门担任经济管理工作的,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必须努力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勤奋敬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必须掌握坚实的经济学(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系统的西方经济学专业知识,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学术成果及其发展动态,对西方经济学的某些专门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现代经济分析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借鉴和运用西方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 1. 专业简介 本专业具有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所有导师具有博士学位,科研实力强,建立了与国内外同行的良好关系,完成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各类横向课题的研究,在新制度经济学、西方福利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对外直接投资与就业、发展经济学等领域具有研究特色。尤其是卢现祥教授在新制度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毕业生就业良好,集中在跨国公司、政府部门、高校、金融部门及国内大企业集团就业。 2. 研究方向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根据2007年3月2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决议,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所修总学分为36学分,其中全校公共课为6学分,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22学分,专业选修课(研究方向课程)为4学分,任意选修课为4学分。课程设置与学分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0101)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熟悉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具有向经济和管理相关领域扩张渗透的较高素质和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经济学人才。 二、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知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经济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数理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等现代经济学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熟练掌握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数理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社会调查统计方法等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技能以及其他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掌握国内外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理论热点,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深刻认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及热点问题; (4)通过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与规范开展的科研实践活动,形成厚实的科研基础和从事经济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5)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

世界经济专业(0201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世界经济专业(0201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对外开放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勇于开拓,具有宽广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学风严谨优良,外语水平高,能进行世界经济理论与实际问题研究与教学,能在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和金融证券等事业单位从事经济、金融、贸易实务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世界经济是研究国际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专业,设以下三个研究方向:(1 )美国与欧盟经济研究;(2 )东亚经济研究;(3)区域一体化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专业课复试、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三年 五、课程设置 A 类: 1、政治理论课(3学分) 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个学时); 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18个学时) 2、英语(4 学分) B 类: 高级微观经济学(3 学分) 高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 高级计量经济学(3学分)

C 类: 世界经济研究( 2 学分) 国际经济学(2 学分) D 类: 国际贸易研究(2学分) 实证国际贸易研究(2学分) 应用计量经济学(2学分) 世界经济文献选读( 2 学分) 区域一体化研究(2学分)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2学分) 国际投资研究( 2 学分) 国际经济前沿问题研究(2学分) 美国与欧盟经济研究(2 学分) 东亚经济研究( 2 学分)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 2 学分) 国际市场营销与管理(双语)(2 学分) 现代财务管理( 2 学分) 企业组织理论( 2 学分) 六、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硕士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按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硕士生导师,制订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七、考核方式 1 .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 2 .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学生写专题论文或研究报告;

应用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应用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20200 一、培养目标: 1.认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深广的经济学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毕业生适宜在国家各级综合管理部门、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工商企业从事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2.能源工业经济与管理 3.国际石油合作 4.国际经济贸易 5.公司金融 6.金融市场与投资 7.银行经营与管理 三、学习年限:年2四、学分要求:学分。16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28总学分最低 五、课程设 学课程类学学备课程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362GS00001 公践研必 80基础外4GS00001-2 应用统计方56GS000031 二 选高级运筹48S080231 管理研究方3222必S0803 产业组织理S0*******

区域经济322S08061 发展经济S0******* 能源经济S0******* 国际经济322S08032 货币金融理论与政S0******* 金融衍生产品与金融工S0******* 风险管S0******* 高级经济S0******* 2 232计量经济S08046公共体1611-2GS0000次以上学术报告,参3 S08001交一篇学术报必 环31专业外S08003文献综述与开题报1S08002 自然辩证法概18 GS0001必1 投资322S08072 2232S0804技术贸 2S0807系统动力322 1高效生态经济专题研32S08022 2S080532跨国公司经营管2 22GS000132技术经济 1世界经济专2S080632 2国际石油经S0804232 2国际贸S0803232 1S0804金融经济232 1金融市场与金融工232S08041银行经营管S0807232 2公司理S0802322 2322S0800财务战略与财务分132S0803国际金融研2 2博弈232S08004 1 2 32 管理决策计算机方法S08030.

4-----武汉体育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5)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产业经济学(020205)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开拓和创新能力的,能在体育事业各部门、体育产业领域或其他经济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及教学科研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与行为自律意识,有顽强拼搏的事业心、实干精神及严肃的科学态度。 2、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研、教学、训练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有条件的应学习一门第二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能进行基本的会话。应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初步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了解运动技术的基本原理。 5、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体育产业政策研究; 2、体育产业经营; 3、体育市场营销。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学习期间,前一年半为课程学习时间(包括文献阅读和教学实践),后一年半为实践、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研究生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种。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18学时为1学分。硕士生至少修满36学分方能申请学位,其中公共必修课11学分,专业基础课8学分,专业方向课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 1、公共必修课 英语、政治11学分 2、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

应用经济学培养方案(湘潭大学)

附件: 湘潭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在应用经济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2)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一至两门统计软件,能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与计量工具独立从事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阅读经济学专业外文文献。(4)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前三个学期主要进行课程学习,后三个学期主要进行科学研究、专业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专业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 因特殊情况不能完成培养计划要求者,必须按规定提出延长时间的书面报告,经学院审核,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六个月。符合学校有关提前毕业条件的,在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缩短培养年限,时间为半年至1年。 三、研究方向: 1.区域经济学 2.金融经济学 3.消费经济学 4.产业经济学 5.国际贸易与投资 6.数量经济方法与经济预测

四、课程设置

(不够可加页。) 课程名称应规范、一致。同一门课程应当避免使用不同的名称。 课程代码由研究生教务干事在学校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中查询。 “开课学院”一栏中注明教师姓名的课程为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特色自主申报的选修课。 五、学分要求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6分。其中公共必修课6学分,专业基础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5学分,其他必修4学分,专业方向4学分,选修课至少8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应用前景,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硕士生一般在第3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于第4学期的第一个月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填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由各学位点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 2.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本人的研究思路和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目等。开

安徽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培养方案

XX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20205 所属学科门类:经济学 所属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 所属学院(所):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产业经济专门人才。研究生毕业后,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等从事产业分析、产业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等方面工作。 基本要求是: 1.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意识,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的专门知识;掌握产业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通晓产业运行与发展规则,具有对产业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和从事具体产业经济管理的工作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能综合运用。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因特网查阅、搜集和处理相关专业知识的技能。 4.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质。 二、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1.培养实行学分制,学制一般为二年半。 2.经导师组同意,学生可以提前修完学分,进行论文答辩,提前毕业。毕业证、学位证按省教育厅相关部门制订的时间签发。 3.研究生在校学习的前三个学期为课程学习时间,第四、五学期为教学实践、社会调研、论文撰写与答辩时间。不能按时答辩者,可申请保留答辩和学位申请资格并办理相关手续,但应在四年内完成学业,具体按《XX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三、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学科。我校产业经济学将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经济分析的工具及方法,着重研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等一般性问题,以及流通经济、农业经济、合作经济等领域

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及金融学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学基础理论人才的需要,基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经济学专业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综合素质高,具备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经济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活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经济学专业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著名大学经济学系的课程设置思想,通过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经济分析工具、部门经济等系列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的系统、严格和规范训练,学生将具有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攻读研究生学位、从事高级经济工作和公共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86学分 2.选修课程:51学分 3.毕业论文:3学分 学习好帮手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6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 03835061大学英语(一)22全年 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 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 03835067大学英语(四)22全年 02533180政治经济学(上)33秋季 02533190政治经济学(下)33春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04031650 22全年 础 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 学习好帮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31681 22秋季 (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34全年 04031730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831610文科计算机基础(上)33秋季 00831611文科计算机基础(下)33春季 60730020军事理论42春季 ――――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 注:全校公共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课程的内容,分别用本院开设课程“政治经济学(上)”和“政治经济学(下)”涵盖,经教务部批准,准予代替开设。 学习好帮手

理论经济学硕士生培养方案

理论经济学硕士生培养方案 (2) (学科代码:0201 授经济学学位) (2) 应用经济学硕士生培养方案 (5) (学科代码:0202 授经济学学位) (5) 西方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8) (学科代码:020104 授经济学学位) (8) 数量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12) (学科代码:020209 授经济学学位) (12)

理论经济学硕士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201 授经济学学位)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研究生院校研【2008】9号文件的要求,理论经济一级学科从2008级开始执行如下新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并有开拓创新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现代数量分析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胜任本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 西方经济学专业: (1)发展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3)宏观经济学;(4)金融经济学;(5)新制度经济学 2. 世界经济专业: (1)国际经济学;(2)国际投资;(3)发展中国家经济 3.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业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全日制硕士生实行“以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2008级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从2009级开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5-3年,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具体见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五、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表: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20205)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中各种产业的企业组织与产业组织 问题,各种产业的发展过程与方向,产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各类经济主体包括政府在产业发展与演进中的作用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分布规律的科学。它对形成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的协调发展和进步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我校经济学学科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2003年我校获得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我校产业经济学学科被批准四川省重点学科。 一、培养目标 该学科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严谨学风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学理论,具有良好知识结构与独立工作能力;能从事产业经济理论研究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银行及金融机构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或者在经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 二、培养方向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按照培养目标设立以下培养方向: 1、国际石油经济与贸易

本研究方向以国际经济和贸易理论为指导,探索国际石油经济与贸易的运行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国际石油产业政策、国际石油市场与石油价格、国际石油经济贸易格局、国际石油经济贸易关系、跨国石油公司管理、中国石油进口贸易与石油安全、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等。 2、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 本研究方向以区域经济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研究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及其相关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演进与优化、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重点企业治理、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等。 3、产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方向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探索技术创新在推动资源型产业升级、转型及结构调整中的经济规律,重点研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产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结构演变的互动关系、技术创新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 4、产业组织与政策 本研究方向以现代产业组织和现代企业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产业重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运作方式、运作规律,探讨产业组织结构、产业转型、产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内部交易费用降低的实现途径等问题。 三、基本要求 1、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产业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产业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20205 (所属一级学科:0202 应用经济学)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本学科专业是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产业系统发展和运行的基本经济规律,以现代经济理论与管理理论为指导,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与知识,掌握解决产业经济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深广的产业经济学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毕业生适宜在国家各级综合管理部门、企业集团、跨国公司、银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工商企业从事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向 1.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 2.石油工业经济与管理 三、学习年限:2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2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6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备注 必修课 公共 必修 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其中: S121001 自然辩证法32 2 1 S121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 1 2 S111001 基础外语(含听、说、读、写)100 5 1-2 公共 基础 课 S091005 应用统计方法56 3 1 任选 1门S081011 运筹学48 3 1 专业 基础 课 S121008 产业规制与产业政策48 3 2 任选 3门S121014 产业组织理论48 3 1 S122018 发展经济学理论48 3 2 必修S000001 参加8次以上学术报告,提交一篇 学术报告 1 3

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5)

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2020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经济学研究人才、高校师资及经济实务部门的高级应用人才。要求研究生作到: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掌握本学科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某项专门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对第二外语有一定了解。 4、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二、研究方向 1、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 2、规制经济学 3、企业制度与企业组织 三、学制 学制3年,至少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年半,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为一年。 四、课程设置公共课 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课 1、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英语(5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2、学科基础课 中级微观经济学(3学分) 中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 计量经济学(3学分) 3、专业主干课 产业组织理论(3学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3学分) 规制经济学(3学分) 金融经济学(3学分)

4、选修课(至少选12学分) 经济数学方法(2学分)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2学分) 当代经济学流派(2学分) 公共经济学(2学分) 发展经济学(2学分)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2学分) 制度经济学(2学分) 五、教学实践 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六、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一个月,一般在第二学年进行,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不计学分。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完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后,方可进行毕业及学位论文的写作,论文写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不计学分。 论文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完成选题工作,最迟应在第四学期开学后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始论文写作工作。 八、学分的计算方法 每学期以18周计算,该课程的周学时数为该课程的学分数,不足一学期的课程,以该课程的授课周数除于18为学分数。 补修本专业的大学本科课程不计学分。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有学术带头人任组长。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1.参与制定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2.审核学位课的命题及评分结果; 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及质量进行检查; 4.协助组织论文答辩。 十、考核 必修课需安排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选修课可安排考查,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计分。

经济学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经济学专业是山东政法学院为适应我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是山东政法学院特色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经济学专业是经济类专业中最具综合性特色的专业,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该专业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和法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致力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扎实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应用能力,懂经济、懂法律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该专业注重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培养,强调知识结构的广度、深度和合理性;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专门的经济管理实验室模拟实训和校外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安排更多的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经济活动和实践的机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经济学理论,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研究、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2.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3.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综合运用现代经济方法与手段进行社会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掌握和运用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工具,具有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分析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运用经济学原理与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熟悉市场机制运行规律,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分析与预测的能力。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020106)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研究的积极成果,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具有深厚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政策的研究与咨询、经济投资环境与社会发展项目评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项目合作以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经济与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A.人力资源经济学 B.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 C.资源、环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核合格,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3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现代经济学(3学分) 计量经济学(2学分) 国际经济学(2学分) 现代财务管理(2学分) C类: 人力经济学(2学分) 可持续发展理论(2学分)

D类: 人口经济学(2学分)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学分) 社会保障学(2学分) 增长经济学(2字分) 资源经济学(2字分) 环境经济学(2字分) 人口与社会经济统计(2字分)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研究(2字分) 商用软件与网络(3学分) 企业组织理论(2学分) 六、培养方式 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根据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每位硕士生的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并由导师负责具体的研究生培养工作。 校、院公共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采取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参与导师的有关课题研究。 七、考核方式 公共课及专业课的考核以命题笔试为主,专业课的考核以课程专题研究论文为主,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第二学年结束前,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确定论文题目,并提交开题报告,由所组织有关专家审议。论文题目确定以后,应拟定学位论文完成计划,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报校研究生院备案。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完成以后,答辩前应请两位专家(其中一位为外单位)评阅。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论文答辩。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如答辩时未完成,可在一年内补充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由校学位论文评定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和论文答辩结果作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坚持立足首都、服务全国,侧重研究首都区域经济、城乡关系、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培养适应在首都及大城市地区从事经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人才。坚持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风,综合运用经济学、地理学、环境生态学及规划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和手段,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够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解析区域经济问题、具备一定的制订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或战略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力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决策咨询等部门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首都区域经济”、“城乡关系与城郊经济”、“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个专业方向。首都区域经济方向着重研究首都及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城乡关系与城郊经济方向着重研究大城市地区城乡格局的发展演化与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着重从学理上研究区域经济理论,探索创新区域政策构建方法与体系;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向着重研究首都及大城市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德、智、体合格即获得毕业资格。 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8学分, 选修课为14学分, 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8门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