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习题及答案修订稿

基础化学习题及答案修订稿
基础化学习题及答案修订稿

基础化学习题及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下列水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C )

A. L NaCl

B. L H2SO4

C. L 葡萄糖

D. L?CaCl2

2. L 葡萄糖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值接近于(B )

A. L MgCl2

B. L NaCl

C. L 蔗糖溶液

D. L CaCl2

4.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既是酸,又是碱的是(D )

A. CO32-

B. HCl

C. NH4+

D. HCO3-

6.磷酸H3PO4的pKa1=、pKa2=、pKa3=,则HPO42-的pKb为:(A )

7. 室温下L HB 溶液的pH值为3, 则其pOH值为( D )

A. 7

B. 1

C. 13

D. 11

8.在L HAc溶液中加入固体NaAc,溶液的pH值将会(B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与pOH相等

9. 在BaSO4溶液中加入下列何种物质将不使BaSO4的溶解度下降(C )

A. 1mol/L MgSO4

B. 2mol/L BaCl2

C. NaCl

D. 1mol/L Ba(NO3)2

10.将下列各对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不是缓冲溶液的是( D )

A. L Na2CO3 和 L NaHCO3

B. L H3PO4 和 L NaOH

C. L H3PO4 和 L NaOH

D. L NH3 和 L HCl

11. 已知H3PO4(Ka1=×10-3, Ka2=×10-8, Ka3=×10-13),取L NaH2PO4与L Na2HPO4等体积混合,则此溶液的pH值约为( )

A. B. C. D.

12.某缓冲溶液共轭酸的Ka=10-5,从理论推算该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的pH是( D )

A、6-8

B、5-7

C、7-9

D、4-6

14.由HCO3--CO32-(H2CO3的 Ka1=×10-7,Ka2=×10-11)构成的缓冲溶液在总浓度相同的条件下,缓冲能力最强的溶液的pH值为(A )

A .

B. C. D.

17.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标志着( A )

A.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B.反应进行完全

C.正、逆反应的焓变相等 D.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

18. 要改变可逆反应A+B=C+D的标准平衡常数,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D )

A. 改变系统的总压力

B. 加入催化剂

C. 改变A,B,C,D的浓度

D. 升高或降低温度

19. 元反应 A+2B→C + D,则其反应速率方程式是( A )

A. V=kC(A)C2(B)

B. V=kC2(B)

C. V=kC(A)

D.无法确定

20. 某一级反应,反应物浓度由L降至L需用20min,由L降至L需用的时间是:

( A )

A. 20min

B. 40min

C. 10min

D. 60min

22. 反应级数等于( B )

A. 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数之和

B. 速率方程式中反应物浓度项的指数之和

C. 反应分子数

D. 元反应方程式中各生成物计量数之和

23.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 C )

A. 能加快正向反应

B. 能加快逆向反应

C. 同等程度地加快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

D. 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速率都无变化

24. 关于速率常数k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 k与反应物浓度成反比

B.条件一定时,反应的k值恒定不变

C.不同的反应,同一温度下,k值相同

D. k值与反应速率无关

25. 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 D )

A. 一级反应

B. 零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元反应

26. 已知时,φθ(Fe3+/Fe2+)=+,φθ(Hg2+/Hg)=+,则在标准状态下反应

Hg+2Fe3+=Hg2++2Fe2+( B )

A. 正向自发进行

B. 逆向自发进行

C. 不能进行

D. 不确定

27. Fe3+氧化Br-;Br-在酸性溶液中能使K2Cr2O7溶液变为黄绿色。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可认为氧化能力最强的是( C )

A. Fe3+

B. Br-

C. Cr2O72-+H+

D. Br-

29. I2和S2O32-反应后,可生成I-,这说明( A )

A. I-是还原剂

B. S2O32-的氧化能力比I2强

C. I2的氧化能力比S2O32-强

D. I-是氧化剂

30.增加下列试剂能使MnO4-/Mn2+的电极电势增大的是:( A )

A. H+

B. OH-

C. H2O

D. Mn2+

31.某元素基态原子的第三电子层上有9个电子,则该原子的价层电子组态为:( C )

32.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并在多电子原子中与主量子数n共同决定轨道能级的量子数为:( A )

和m

33.价电子组态为4s24p5的元素是:( D )

A. d区ⅤI I B族元素

B. s区ⅤI I A族元素

C. s区ⅤI I B族元素

D. p区ⅤI I A族元

34.下列基态原子中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D )

A. 3d44s2

B. 3s33p53

35.某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组态为4s24p4,则该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为:B

36.1s电子径向分布函数图在波尔半径处有一个峰,表示:( D )

A. 1s电子在波尔半径处出现的概率密度最大

B. 1s电子只在波尔半径大的球面上运动

C. 1s电子只在波尔半径大的球面内运动

D. 1s电子在波尔半径处的薄球壳中出现的概率最大

37. HF分子中的共价键是:( B )

A.σp-p键B.σs-p键C.πp-p键D.πs-p键

38. CH4分子中C原子采取sp3杂化,表明C原子:( C )

A. 1个1s轨道和3个2p轨道参与杂化;

B. 1个1s轨道和1个3p轨道参与杂化;

C. 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参与杂化;

D. 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参与杂化;

39. BeCl2中Be原子采取:( D )

A.等性sp2杂化B.等性sp3杂化C.不等性sp2杂化 D.等性sp杂化

40. 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SiF4B.BCl3C.NF3D.CO2

41. 分子间存在取向力的是:()

A.H2O和CO2B.CH4和CO2C.H2O和Br2D.H2O和CH3CH2OH

42. 不能与HF分子形成氢键的是:( D )

A.H2O B.NH3C.HF D.HCl

43. PH3分子中P原子采取不等性sp3杂化,分子在空间的构型为:( D )

A. 直线形

B. 三角形

C. V形

D. 三角锥形

1. HPO42-的共轭酸是。

2. 对同一缓冲系,当缓冲比一定时,总浓度愈大,缓冲容量越大;当总浓度一定

时,缓冲比愈接近 1:1 ,缓冲容量愈大。

3 在W、U、G、H、Q、S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U G H S 。

4. 元反应mA+nB=C,(A,B,C均为非固态,非纯液态物质)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 ,其反应级数为: m+n 。

5. 在A n++ne=A(s)电极反应中,当加入A n+的沉淀剂时,可使其电极电势

值降低,如增加A的量,则电极电势升高。

6. 下列两反应均能自发进行,Cu+Fe3+→Cu2++Fe2+,Fe+Cu2+→ Fe2++Cu,推断最强的氧化剂是 Fe3+,最强的还原剂是 Fe 。

7. n=4、l=1的原子轨道的符号是,该原子轨道在空间有 4 种间取向。

8.11Na基态原子最外层有1个 3s (3s或3p)电子,该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为

((3,0,0,+-1/2 )。

9.NH3的空间构型为。

计算下列溶液的pH:

(1)的HAc溶液。

(2) HCl溶液与 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

( HAc 的Ka= 10-5 ; H2CO3的Ka1= 10-7 ,Ka2= 10-11)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20分)有立式列管式换热器,其规格如下:管数30根、管长 3 m、管径由25×2.5 mm,为单管程。今拟采用此换热器冷凝冷却CS2 饱和蒸汽,从饱和温度46℃冷却到10℃,CS2 走管外,其流量为250 kg/h,其冷凝潜热为356 kJ/kg,液体CS2的比热为 1.05 kJ /(kg·℃ );水走管内与CS2成总体逆流流动,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5℃和30℃。已知CS2 冷凝和冷却时传热系数(以外表面积为基准)分别为K1= 232.6和K2= l16.8 W/(m2·℃),问此换热器是否适用? 1.解:CS2冷凝的热负荷:Q冷凝=250×356=89000kJ/h=24.72 KW CS2冷却的热负荷:Q 冷凝=250×1.05×(46-10)=9450kJ/h =2.6 KW 总热负荷Q 为:Q=24.7+2.63=27.3 KW 冷却水用量q m2 为:q m2=27.3 =0.261kg/s=940kg/h 4.187×(30-5) 设冷却水进入冷却段的温度为t k,则有:0.261×4.187×(t k- 5)=2.6KW 解之得:t k=7.38℃,则:(5 分) 冷凝段对数平均温差:Δ t m=(46-30)-(46-7.38) =25.67℃ ln46 -30 46-7.38 所需传热面积: A 冷凝=24.7/232.6×10-3×25.67= 4.14m2,(5 分) 冷却段对数平均温差:Δ tm=(46-7.38)-(10-5)= 16.45℃ ln 46-7.38 (5 分)10-5 所需传热面积: A 冷却= 2.6/116.8×10-3×16.45= 1.35m2, 冷凝、冷却共需传热面积:Σ A i=4.14+ 1.35=5.49m2, 换热器实际传热面积为:A0=30×3.14×0.025×3=7.065>ΣA i ,所以适宜使用。(5分) 2.(20 分)某列管换热器由多根Φ 25×2.5mm的钢管组成,将流量为15×103kg/h 由20℃加热到55℃, 苯在管中的流速为0.5m/s ,加热剂为130℃的饱和水蒸汽在管外冷凝,其汽化潜热为2178kJ/kg ,苯的比热容cp为1.76 kJ/kg ·K,密度ρ 为858kg/m3,粘度μ为0.52 ×10-3Pa·s,导热系数λ为0.148 W/m·K,热损失、管壁热阻及污垢热阻均忽略不计,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α 为10×104 W/m2·K。试求: (1)水蒸汽用量(kg/h );(4分) (2)总传热系数K(以管外表面积为准);(7 分) (3)换热器所需管子根数n及单根管子长度L。(9 分)

化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1当地大气压为 745mmHg 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 350mmHg 则真空度为395 mmH?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 强为1360 mmHg 则其绝对压强为 2105mmHg _____ 。 2、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 _0 _______,临近管壁处存在层流底层,若 Re 值越大,则该层厚度 越薄 3、 离心泵开始工作之前要先灌满输送液体,目的是为了防止 气缚 现象发生;而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也不能 够太高,目的是避免 汽蚀 现象发生。 4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越小,则其抗气蚀性能 越强 。 5、 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 K 接近于 空气 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 饱和水蒸汽 侧流体的温度值。 6、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 傅立叶定律。间壁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 的数值接近于热阻 大 (大、小)一侧的:?值。 间壁换热器管壁温度t w 接近于:.值 大 (大、小)一侧的流体温度。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 导热系数愈小,则该壁面的热阻愈 大 (大、小),其两侧的温差愈 大 (大、小)。 7、 Z= (V/K v a. Q ) .(y 1 -丫2 )/ △ Y m 式中:△ Y m 称 气相传质平均推动力 ,单位是kmol 吸 收质/kmol 惰气;(Y i — Y 2) / △ Y m 称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8、 吸收总推动力用气相浓度差表示时,应等于 气相主体摩尔浓度 和同液相主体浓度相平衡的气相浓度之 差。 9、 按照溶液在加热室中运动的情况,可将蒸发器分为循环型和非循环型两大类。 10、 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溶液蒸汽压下降、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管路阻力。 11、工业上精馏装置,由精馏^_塔、冷凝器、再沸器等构成。 12、分配系数k A 是指y A /X A ,其值愈大,萃取效果 量传递相结合的过程。 1、气体在直径不变的圆形管道内作等温定态流动,则各截面上的( 6、某一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管内空气(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 13、萃取过程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 溶解度的差异 而达到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操作。 14、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 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15、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 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分分压 ;干燥过程是热量传递和质 越好。 A. 速度不等 B.体积流量相等 C. 速度逐渐减小 D.质量流速相等 2、装在某设备进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为 -50kPa ,出口压力表的读数为 100kPa , 此设备进出口之间的绝对压强差为 A. 50 B . 150 C . 75 D .无法确定 3、离心泵的阀门开大时,则( B )。A ?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减小 .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C .泵入口处真空度减小 .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4、下列(A )不能实现对往复泵流量的调节。 A .调节泵出口阀的开度 ?旁路调节装置 C .改变活塞冲程 ?改变活塞往复频率 5、已知当温度为 T 时,耐火砖的辐射能力大于铝板的辐射能力,则铝的黑度( )耐火砖的黑度。 A.大于 .等于 C .不能确定 D .小于 ,使空气温度由20 C 升至80 C,

化工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化工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1、在某压力下,将含甲醇0.45(摩尔分数)的甲醇-水混合物进行闪蒸,规 定汽化率为0.55,进料量为20kmol/h,操作范围内汽液平衡关系为 y=0.46x+0.525。则闪蒸后气相产品的流量为( )。 A.11.02kmol/h B.9.01kmol/h C.14.14kmol/h D.12.50kmol/h 答案:A 2、在标准蒸发器中,二次蒸气的温度为81℃,溶液的平均温度为93℃, 加热蒸气(生蒸气)的温度为135℃,则蒸发器的`有效传热温度差为( )。 A.54℃ B.42℃ C.48℃ D.12℃ 答案:B 3、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某湿物料,使物料由含水量X1=0.2干燥至 X2=0.05所需时间为2.0h。已知物料临界含水量Xc=0.15,平衡含水量X*=0.01,降速段干燥速率与含水量呈线性关系,则物料含水量由0.3降至0.02(均为干 基含水量)所需的时间接近()。 A.4.610h B.1.331h C.3.278h D.3.681h 答案:A 4、吸附操作常用来分离或纯化吸附质含量( )的流体混合物。

A.较高 B.中等 C.较低 D.任何值 答案:C 5、建设方案设计过程中,对建设方案进行多方案的分析和比选,同时应结合( )进行。 A.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B.工艺技术方案 C.国家政策法规和各地地方性法规 D.总图运输方案 答案:C 6、在恒速干燥阶段,以相同介质相同流速吹过不同的物料表面,则干燥速率( )。 A.随物料不同差别很大 B.随物料不同有差别,但不大 C.与物料无关,干燥速率是相同的 D.无法判断 答案:C 7、不移除溶剂的结晶方法适用的物系是( )。 A.溶解度对温度不敏感的物系 B.随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的物系 C.温度降低溶解度显着减小的物系 D.任何物系 答案:C

《化工原理》(上)模拟试卷

《化工原理》(上册)模拟试卷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 因次分析的目的在于用无因次数群代替变量,使实验与关联工作简化。 2. 边长为0.5m的正方形通风管道,其当量直径为0.5m。 3.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设计的流量计中,孔板流量计是恒压差流量计。 4. 当计算流体由粗管进入细管的局部阻力损失时,公式中的流速应该取粗管中 的流速。 5. 离心泵的轴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6. 当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安装高度时,将可能发生气缚现象。 7. 对于低阻输送管路,并联优于串联组合。 8. 为了获得较高的能量利用率,离心泵总是采用后弯叶片。 9. 间歇过滤机一个操作周期的时间就是指过滤时间。 10. 过滤介质应具备的一个特性是多孔性。 11. 过滤常数K与过滤压力无关。 12. 滴状冷凝的给热系数比膜状冷凝的给热系数大,所以工业冷凝器的设计都按 滴状冷凝考虑。 13. 多层平壁定态导热中,若某层的热阻最小,则该层两侧的温差也最小。 14. 对于温度不宜超过某一值的热敏性流体,在与其他流体换热过程中宜采用逆 流操作。 15. 实际物体的辐射能力总是小于黑体的辐射能力。 二、选择题(每题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 当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放置的变径管路中作稳定的连续流动时,在管子直径 缩小的地方,其静压力()。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不确定 2. 水在内径一定的圆管中稳定流动,若水的质量流量保持恒定,当水温度升高 时,Re值将()。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确定 3. 如左图安装的压差计,当拷克缓慢打开时,压差计中 的汞面将()。 A. 左低右高 B. 等高 C. 左高右低 D. 无法确定 4. 离心泵铭牌上标出的流量和压头数值是()。 A. 最高效率点对应值 B. 操作点对应值 C. 最大流量下对应值 D. 计算值 5. 操作中的离心泵,将水由水池送往敞口高位槽。若管路条件不变,水面下降(泵能正常工作)时,泵的压头、泵出口处压力表读数和泵入口处真空表读数将分别()。 A. 变大,变小,变大 B. 变小,变大,变小 C. 不变,变大,变小 D. 不变,变小,变大 6. 在重力场中,固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下列因素无关() A.粒子几何形状 B.粒子几何尺寸 C.粒子及流体密度 D.流体的流速 7. 当其他条件都保持不变时,提高回转真空过滤机的转速,则过滤机的生产能 力()。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一定 8. 当间壁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存在下列关系α1<<α2,则要提高总传热系 数K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为()。 A.提高α1 B.提高α2 C.提高α1,降低α2 D.不确定 9. 根据因次分析法,对于强制对流传热,其准数关联式可简化为() A. Nu=f(Re,Pr,Gr) B. Nu=f(Re,Gr) C. Nu=f(Pr,Re) D. Nu=f(Pr,Gr)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绝密请勿到处宣扬) 12月25日 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 一容器真空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和表压强(以kpa计)分别为:(90kpa)和( -10kpa)。 2. 热传导只发生在固体和(静止)的或(滞)流动的流体中。 3.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填大或小) 4. 蒸发中以(二次蒸汽)是否再利用而分为单效或多效蒸发。 5. 蒸发中的温度差损失主要由溶液中的(不挥发溶质)、液柱的(静压头)和管路(阻力)所引起的沸点升高三部分组成。 6. 一容器压力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以kpa计)为:(90kpa)。 7. 对于同种流体,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比时的(小)。(填大或小) 8.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所以黑体的辐射能力比灰体的(大)。(填大或小) 9. 蒸发操作所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10. 按二次蒸汽是否被利用,蒸发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 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对吸收操作有利的条件是:(D) A. 操作温度高、压强高; B. 操作温度高、压强低; C. 操作温度低、压强低; D. 操作温度低、压强高 2. 精馏塔内上层塔板液相轻组分浓度较下层塔板(A ),液相温度较下层塔板() A. 高,低; B. 低,高; C. 高,高; D. 低,低 3. (D )是塔内气液两相总体上呈逆流流动,而在每块塔板上呈均匀的错流流动。 A. 板式塔的传质意图; B. 板式塔的设计过程; C. 板式塔的恒摩尔流要求; D. 板式塔的设计意图 4.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湿空气在干燥器内的(C)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都不变。 A. 温度、焓值、湿度; B. 流速、压强、湿度; C. 流速、温度、湿度; D. 温度、湿度、压强 5. 对于湿物料的湿含量,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 A. 平衡水一定是自由水; B. 平衡水一定是结合水; C. 自由水一定是结合水; D. 自由水一定是非结合水 6. 当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为( C)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当相对挥发度为( A )时,可以采用精馏方法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 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表现出来的现象有颜色改变、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而且还伴随能量的变化,因而还表现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做唯一的标准。 5、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主要有活泼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6、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7、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外焰、内焰、焰心、 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蜡烛熄灭时有白烟生成,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或蜡烛蒸汽。 8、人呼出来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多,氧气少。 9、药品的取用规则 (1)药品取用“三不”原则:不能用手直接触摸药品、不能直接闻药品.不能品尝任何药品。(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取1—2 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 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 10、药品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 ①块状: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②粉末状: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 (2)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 ①倾倒法:取下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②量取法: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读数可读到0.1ml。 ③滴加法: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空滴加,不能伸进容器内。使用过程中,橡胶乳头不能平放和倒放,以免被试剂腐蚀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酒精灯内酒精不能少于其容积1/4,也不能多余其容积的2/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12、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托盘天平精确到0.1g. 13、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预热再集中加热。

化工基础期末试卷4(含答案)

太原师范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化工基础 试卷(B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将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 1.离心泵的工作点是 曲线与 曲线的交点。 2.二元理想溶液精馏中,已知相对挥发度AB α=2.4,料液组成x f =0.4,馏出液组成x d =0.95,釜液组成x w =0.12(均为A 的摩尔分数),进料状态q =0,馏出液量D =138.9 mol ·s -1,回流量L =277.8 mol ·s -1,塔顶为全凝器,请完成: (1) 回流比R= ; (2) 精馏段操作线在y 轴上的截距是 ,斜率是 。与y ~x 图对角线交点的坐标是 ; (3) 提馏段操作线与精馏段操作线交点的坐标是 ,与y ~x 图对角线交点的坐标是 ; (4) 离开精馏塔顶部第一块板的液相组成为x= ,进入该板的气相组成为y= 。 3.将下列非SI 单位计量的物理量分别换算成指定的SI 单位: 压 强 30[kg (f )·cm -2]= Pa 热 量 1.00[kcal IT ]= J 比定压热容 0.50[kcal ·kg -1·℃-1]= J ·kg -1·K -1 4.密度为800 kg ·m -3,粘度为8.0×10-2 Pa ·s 的某油品,连续稳定地流过一根异径管,细管直径为φ45 mm ×2.5 mm ,流速为1.5 m ·s -1,粗管直径为φ57 mm ×3.5 mm 。油品通过粗管的流速为 m ·s -1,则油品通过粗管的雷诺数Re 为 ,流体的流动型态为 。 5.当理想流体在水平变径管路中作连续定常态流动时,在管路直径缩小处,其静压强将 ,而流速将 。 6.合成氨反应催化剂的主体是 ,活化温度范围是 。 7.对于连串反应:A ?→?1k B ?→?2k C 。若目的产物为B ,则为了使该过程有较高的B 的生成速度,希望反应器中维持A 的浓度 ,B 的浓度 ,为此选择理想的均相反应器时,应选用 或 ,而不宜选用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正确选项的字母 填在括号中) 8. 液体混合物可通过蒸馏方法加以分离的依据是 ( ) (A) 混合液可以进行部分气化和部分冷凝 (B) 精馏塔可采用回流 (C) 混合液为理想溶液 (D) 混合液中不同组分的挥发度有差异 9.在多层平壁稳定热传导中,通过各层平壁的导热速率 ( ) (A) 不变 (B) 逐渐变大 (C) 逐渐变小 (D) 关系不确定 10.如右图所示,实际流体作定态流动,若其它条件不变而将管径减小一倍,则流量将 (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确定 11. 对圆环形导管而言,雷诺数Re 中的当量直径d e 等于 ( ) (A)外管内径与内管内径之差 (B)外管内径与内管外径之差 (C)外管外径与内管外径之差 (D)外管外径与内管内径之差 12.设双组分理想溶液中易挥发组分为A,难挥发组分为B,则其相对挥发度AB α为 ( ) (A) y A /y B (B) y A /x A (C) y A x B /y B x A (D) y A x A /y B x B 13.右图所示为各种进料热状况的q 线,其中表示气液混合进料的q 线是 ( ) (A) 线1 (B) 线2 (C) 线3 (D) 线4 系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_ 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 密………………………..封………………………….. 线………………………………………………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3篇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点3篇 初中化学刚开始学是要记忆的,书上涉及的理论性概念比较多,要求计算的内容比较少。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要求加强记忆的吗?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初中化学知识点1化学物质的检验(一) 、气体的检验1. 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 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 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 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二)、离子的检验6. 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7. 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8. 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9. 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10. 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 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12. 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13. 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三)、相关例题14. 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15.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 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17. 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向三只试管

中分别滴加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的,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18. 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初中化学知识点2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点燃2Mg +O2 2MgO 2Mg +O2注:MgO:白色固体点燃4Al +3O2 2Al2O3 4Al +3O22O3 注:Al2O3:白色固体点燃3Fe +2 O2 Fe3O4 2Cu + O2 △ 2CuO 注:CuO:黑色固体注意:①、虽然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在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②、“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2、金属+ 酸→ 盐+ H2↑ 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H2SO44 + H2↑2+ H2↑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现象: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3H2SO42(SO4)3 + 3H2↑3+ 3H2↑H2SO44 + H2↑2 + H2↑现象:反应比较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液体仍为无色H2SO44 + H2↑2+ H2↑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当一定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或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与金属质量的关系:一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法:M(H2) =3、金属+ 盐→ 另一金属+ 另一盐置换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浅绿色2Al + 3CuSOAl2(SO4)3 + 3Cu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液体由蓝色变为无色Cu + 2AgNO33)2 + 2Ag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 一、选择题 1.当流体在密闭管路中稳定流动时,通过管路任意两截面不变的物理量是(A)。 A.质量流量 B.体积流量 C.流速 D.静压能 2. 孔板流量计是( C )。 A. 变压差流量计,垂直安装。 B. 变截面流量计,垂直安装。 C. 变压差流量计,水平安装。 D. 变截面流量计,水平安装。 3. 下列几种流体输送机械中,宜采用改变出口阀门的开度调节流量的是(C)。 A.齿轮泵 B. 旋涡泵 C. 离心泵 D. 往复泵 4.下列操作中,容易使离心泵产生气蚀现象的是(B)。 A.增加离心泵的排液高度。 B. 增加离心泵的吸液高度。 C. 启动前,泵内没有充满被输送的液体。 D. 启动前,没有关闭出口阀门。 5.水在规格为Ф38×的圆管中以s的流速流动,已知水的粘度为1mPa·s则其流动的型态为(C)。 A.层流 B. 湍流 C. 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 D. 既不是层流也不是湍流 6.下列流体所具有的能量中,不属于流体流动的机械能的是(D)。 A. 位能 B. 动能 C. 静压能 D. 热能 7.在相同进、出口温度条件下,换热器采用(A)操作,其对数平均温度差最大。 A. 逆流 B. 并流 C. 错流 D. 折流 8.当离心泵输送液体密度增加时,离心泵的(C)也增大。 A.流量 B.扬程 C.轴功率 D.效率 9.下列换热器中,需要热补偿装置的是(A)。 A.固定板式换热器 B.浮头式换热器型管换热器 D.填料函式换热器 10. 流体将热量传递给固体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递给流体的过程称为(D)。 A. 热传导 B. 对流 C. 热辐射 D.对流传热 11. 流体在管内呈湍流流动时B。 ≥2000 B. Re>4000 C. 2000

化工原理模拟试题(一)

化工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 离心泵的调节阀开大时, A吸入管路阻力损失不变 B 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C 泵入口的真空度减小 D 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2在完全湍流时(阻力平方区),粗糙管的摩擦系数λ数值 A与光滑管一样 B 只取决于Re C 取决于相对粗糙度 D 与粗 3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0035atm、E2=0.011atm、E3=0.00625atm,则??? A t1t2 C t1>t2 D t3

2 化工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常压下,20℃时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69.6mmHg,此时氨在混合气中的摩尔分率y=____ 0.0916 ____,比摩尔分率Y= 0.101 2.用亨利系数E表达的亨利定律表达式为__ P*=Ex _____.在常压下,20℃时, 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50mmHg, 与之平衡的氨水浓度为7.5(kgNH/100kgH O).此时亨利系数E=____ 680mmHg ,相平衡常数m=__ 0.894____. 3.用气相浓度△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 程为____ Y (Y-Y i ) ,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 Y (Y-Y*)_ 4.(2分) 用△y, △x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中,当平衡线为直线时传质总系数与分系数的关系式为与的关系 式为. 5.(1分) 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0.008,则最小液气比为__ 1.733______. 6.(2分) 气液两相平衡关系将取决于以下两种情况: (1) 若 p*〉p 或 C 〉C*则属于_解吸_过程 (2) 若 p 〉p*或 C*〉C 则属于_吸收过程 8.(4分)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大于___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上方__。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增大___,则操作线向__远离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_增大___。

9.吸收中,温度不变,压力增大,可使相平衡常数减小,传质推动力增大。 10.(2分) 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减少__,操作线将_靠近;__平衡线。 11.当温度增高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将增加,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将增加 将不变,12.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 N 将_增加 (增加,减少,不变)。 OG 13.(2分) 解吸时,溶质由_液相___向__气相__传递。 15.(2分)填料吸收塔正常操作时,气相为____相;液相为____相;而当出现液泛现象时,则气相为____相,液相为____相。 *****答案***** 连续;分散;分散;连续 16.(3分)气体的溶解度随-__温度___的升高而减少,随_压力_____的升高而增大,所以_________加大压力和降低温度_____对吸收操作有利。 17.(2分) 传质的基本方式有:____分子扩散______和____涡流扩散_____。 二.选择题 1.通常所讨论的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完成一定的分率( D )。 A. 回收率趋向最高; B. 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 C. 操作最为经济; D. 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 2.(2分)B ),平衡关系y=0.5x。 A. 0.02 B. 0.01 C. 0.015 D. 0.005 *****答案***** B y*=0.5×0.01=0.005 (y-y*)(y-) 1.5(0.025-0.005)=2(0.025-)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100题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100题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理变化中,原子可分为原子核、电子;也可分质子、中子、电子。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另寸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混合物。 1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三大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 H ) Cu Hg Ag Pt 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 g、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 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 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 +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化工基础试题参考答案

化工基础试卷 试题一 「填空题(18分) 1、某设备上,真空度的读数为80mmHg,其绝压= _______ mH 20 , Pa该地区 的大气压为720mmHg。 2、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Kg3,粘度为1cp,在d内100mm的管内以 3%速度流动,其流动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 。 3、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心到壁可以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 4、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____ 水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 _________ 。 5、水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 _______________ 叹,低压气体在管 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离心泵与往复泵的启动与调节的不同之处是:离心泵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往复泵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7、在非均相物糸中,处于 ____________ 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物质,处于 _________ 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间竭过滤操作包括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_ 9、传热的基本方式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 10、工业上的换热方法有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 11、称为________________ ,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管内值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__ . 提高管外值的有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2、蒸汽冷凝有二种方式,即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其中,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传热效果好。二:问答题(36分) 1、一定量的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层流流动,若将其管径增加一倍,问能量损失 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2、何谓气缚现象?如何防止? 3、何谓沉降?沉降可分为哪几类?何谓重力沉降速度? 4、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问: (1)传热管的壁温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温度? (2)传热糸数K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对流传热膜糸数? (3)那一种流体走管程?那一种流体走管外?为什么? 5、换热器的设计中为何常常采用逆流操作? 6、单效减压蒸发操作有何优点? 三:计算题(46分) 1、如图所示,水在管内作稳定流动,设管路中所有直管管路的阻力糸数为 0.03,现发现压力表上的读数为5mH 20,若管径为100mm,求流体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绝密请勿到处宣扬) 12月25 日 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 分) 1. 一容器真空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和表压强(以kpa计) 分别为:(90kpa)和(-10kpa)。 2. 热传导只发生在固体和(静止)的或(滞)流动的流体中。 3.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填大或小) 4. 蒸发中以(二次蒸汽)是否再利用而分为单效或多效蒸发。 5. 蒸发中的温度差损失主要由溶液中的(不挥发溶质)、液柱的(静压头)和管路(阻力)所引起的沸点升高三部分组成。 6. 一容器压力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以kpa计)为: (90kpa)。 7. 对于同种流体,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比时的(小)。(填大或小) 8.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所以黑体的辐射能力比灰体的(大)。(填大或小) 9. 蒸发操作所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10. 按二次蒸汽是否被利用,蒸发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 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2 分,共10分) 1. 对吸收操作有利的条件是:(D ) A. 操作温度高、压强高; B. 操作温度高、压强低; C. 操作温度低、压强低; D. 操作温度低、压 强高 2. 精馏塔内上层塔板液相轻组分浓度较下层塔板(A ),液相温度较下层塔板() A. 高,低; B. 低,高; C. 高,高; D. 低,低 3. (D )是塔内气液两相总体上呈逆流流动,而在每块塔板上呈均匀的错流流动。 A. 板式塔的传质意图; B. 板式塔的设计过程; C. 板式塔的恒摩尔流要求; D. 板式塔的设计意图 4.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湿空气在干燥器内的(C )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都不变。 A. 温度、焓值、湿度; B. 流速、压强、湿度; C. 流速、温度、湿度; D. 温度、湿度、压强

初级中学化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2 初中化学规律总结 1.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3.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4.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5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1)使用托盘天平使用托盘天平时,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平衡。 (2)加热使用试管或烧瓶给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3)制取气体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4)固体和液体的混合固体液体相互混合或反应时,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5)试验可燃性气体在试验氢气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6)氧化还原反应用还原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

化学工程基础试卷答案

一、判断题 1、量纲分析法的优点是:虽未减少实验的工作量,但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计算。( ) 答案:错 2、当流体充满圆管做定态流动时,单位时间通过任一截面的体积流量相等。( ) 答案:错 3、强化传热过程最有效的途径是增大传热面积。( ) 答案:错 4、液体在管内做强制湍流流动时,如果流动阻力允许,为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增大流速的效果比减小管径更为显著。( ) 答案:对 5、沸腾给热和冷凝给热同属于对流传热,因为两者都伴有流体的流动。( ) 答案:对 6、对于逆流操作的填料吸收塔,当气速一定时,增大吸收剂的比用量(即液气比),则出塔溶液浓度降低,吸收推动力增大。( ) 答案:对 7、选用不同结构的填料时,填料提供的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吸收,不利于解吸。( ) 答案:错 8、液泛点是填料吸收塔的最佳操作点。吸收操作在此条件下进行时,则吸收速率最大。 ( ) 答案:错 9、设计时,若R 上升,并不意味D 下降,操作中也可能有类似情况。( ) 答案:对 10、吸收操作线方程是由物料衡算得出的,因而它与操作条件(压强、温度)、相平衡关系、塔板结构等无关。( ) 答案:错 二、填空题 1、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液体,维持等压面的条件必须是 、 、 。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如要测取管截面上的流速分布,应选用 流量计测量。 答案:静止的 连通着的 同一种连续的液体 皮托 2、如下图所示,密封容器中盛有3 800/kg m ρ=的油品,U 形管中指示液为水(1000kg ρ= 3/m ),1a 、2a 、3a 恰好在同一水平面上,1b 、2b 、3b 及4b 也在同一高度上,1100,h mm = 2200h mm =,则各点的1a p =________,2a p =________,2=b p ________,3=b p ________, 3h =________。(表压值,均以2mmH O 为单位)

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 试题与答案 北村(奥力体育)复印店

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2分)悬浮液属液态非均相物系,其中分散内相是指_____________;分散外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悬浮在静止流体中的固体微粒在重力作用下,沿重力方向作自由沿降时,会受到_____________三个力的作用。当此三个力的______________时,微粒即作匀速沉降运动。此时微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速度,称为____________ 。 3.(2分)自由沉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2分)当微粒在介质中作自由沉降时,若粒子沉降的Rep相同时,球形度越大的微粒,介质阻力系数越________ 。球形粒子的球形度为_________ 。 5.(2分)沉降操作是使悬浮在流体中的固体微粒,在 _________力或__________力的作用下,沿受力方向发生运动而___________ ,从而与流体分离的过程。 6.(3分)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___________. 7.(2分)降尘宝做成多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3分)气体的净制按操作原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旋风分离器属_________________ 。 9.(2分)过滤是一种分离悬浮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操作。 10.(2分)过滤速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恒压过滤时,过滤速率将随操作的进行而逐渐__________ 。 11.(2分)悬浮液中加入助滤剂进行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分)过滤阻力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是滤液本身的性质,即其_________;另一方面是滤渣层本身的性质,即_______ 。 13.(2分)板框压滤机每个操作循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阶段组成。 14.(4分)板框压滤机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板按 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排列组成。 1—2—3—2—1—2—3—2—1 15.(3分)某板框压滤机的框的尺寸为:长×宽×厚=810×810×25 mm,若该机有10块框,其过滤面积约为_________________ m。 16.(4分)板框压滤机采用横穿洗涤滤渣,此时洗穿过____层滤布及____个滤框厚度的滤渣,流经过长度约为过滤终了滤液流动路程的____倍,而供洗液流通的面积又仅为过滤面积的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