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作者:————————————————————————————————日期:

2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认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3)理解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纯合子、杂合子和分离定律等概念。

(4)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2)相互交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体会孟德尔对杂交实验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

(3)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多种渠道,收集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个人资料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教学重点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4.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互动、讨论等过程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思考、善于表达等能力。

(2)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揭示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教育。

(2)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5)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电脑动画,展示减数分裂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减数分裂过程直观化,将大量冗长的文字图像化。

(2)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3)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4)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体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从而理解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4)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类比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第3节伴性遗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2.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观察DNA结构模型及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DNA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DNA的结构和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第3节DNA的复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了解梯度离心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制过程的实验的分析,学习分析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经典实验,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教学重点

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2)了解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2)掌握分析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DNA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分子的特异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2)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剪纸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通过DNA和RNA的对照掌握类比方法。

(3)通过RNA的碱基决定氨基酸的学习,掌握先逻辑推理再经实验验证的方法。

(4)通过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的学习,建立信息意识,学会从信息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

(5)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

(3)通过介绍科学史实,开阔学生的眼界,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探求真

理的教育。

(4)感悟科学破解遗传密码的过程。

●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中心法则的发展历程,明确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向。

(2)举例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生物的性状的精细调控。

2.过程与方法

(1)从遗传现象的实例入手,分析本质原因。

(2)点拨思维,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生命的本质观,“中心法则”是生命体系中最核心、最简约、最本质的规律。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念,生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

●教学重点

1.中心法则的建立与发展。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3.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中心法则的建立与发展。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证据,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的体外合成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感受和重温科学家的思维历程。

(2)类比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家那种敏锐、大胆、睿智和创新的精神还有那种巧妙的构思表达敬佩。

(2)认同遗传密码的破译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维过程并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

●教学难点

1.克里克的T4噬菌体实验。

2.尼伦伯格和马太设计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2)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

(3)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归纳哪些因素会导致基因突变。

(4)以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第2节染色体变异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能够解释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评价不同作物、不同的温度对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影响效果。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进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复习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2)通过对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

(3)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

(4)以实验的方式认识低温对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化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理想。

(2)通过实验,养成与他人合作、共享并能够欣赏别人的观点和创意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热情,使学生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

●教学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

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方法。

(2)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3)通过实际调查,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自学和讨论的形式了解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2)以图解、问题串、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学习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生动活泼地开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关注遗传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2)让学生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双重作用,提醒学生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时,要考虑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要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

●教学重点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以及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教学难点

1.如何开展及组织好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2.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

(1)尝试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图解的形式表达出来。

(2)运用遗传和变异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育种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过程。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收集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发展前景。

(4)通过对书中插图、照片等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料和信息解决课内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制作模型的活动来模拟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理解步骤的同时,切身体会基因工程的主要过程。

(3)通过模拟听证会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辩论,积极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和协调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广阔性及创造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体验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的方法。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前景及成果,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 学反思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完成课本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基础各异,但对生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相信以后会跟他们共同进步的。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反思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五个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们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平时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周末的时间,认真地复习了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还根据实验册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认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始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学生在初中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学生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展开探究学习。在整堂课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获得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精心集合直接打印)

高中物理必修2全册复习 一、 第五章 曲线运动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内容讲解 1、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1)从运动学角度来理解;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动力学角度来理解: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为了简化解题过程引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按正交分解或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它们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特点。运动的合成是运动分解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等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具有水平初速度且只受重力作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将复杂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其运动规律为:(1)水平方向:a x =0,v x =v 0,x= v 0t 。 (2)竖直方向:a y =g ,v y =gt ,y= gt 2 /2。 (3)合运动:a=g ,2 2y x t v v v +=,22y x s +=。v t 与v 0方向夹角为θ,tan θ= gt/ v 0,s 与x 方向夹角为 曲线运动

α,tan α= gt/ 2v 0。 平抛运动中飞行时间仅由抛出点与落地点的竖直高度来决定,即g h t 2= ,与v 0无关。水平射程s= v 0g h 2。 3、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正确理解并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的概念及物理意义,并掌握相关公式。 圆周运动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时,关键找出向心力,再利用向心力公式F=mv 2/r=mr ω2 列式求解。向心力可以由某一个力来提供,也可以由某个力的分力提供,还可以由合外力来提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即为向心力,始终指向圆心,其大小不变,作用是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指向圆心,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分量的合力指向圆心,此合力提供向心力,大小和方向均发生变化;与半径垂直的各分力的合力改变速度大小,在中学阶段不做研究。 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应结合受力分析,找准圆心的位置,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方程求解,要注意绳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gR ,杆类的约束条件为v 临=0。 2. 平抛运动的规律 [例2]小球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v 1,阻力不计,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以水平初速度v 0方向为x 轴正向,以竖直向下方向为y 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1) 小球在空中飞行时间t (2) 抛出点离地面高度h (3) 水平射程x (4) 小球的位移s (5) 落地时速度v 1的方向,反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坐标x 是多少? [思路分析](1)如图在着地点速度v 1可分解为水平方向速度v 0和竖直方向分速度v y , 而v y =gt 则v 12=v 02+v y 2=v 02+(gt)2 可求 t=g v v 2 021- (2)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 h=gt 2 /2= 2g ·21g 2 021v v -= g v v 220 21- (3)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x=v 0t= g v v v 2 210- (4)位移大小s=22h x += g v v v v 2324 1402120+- 位移s 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的正切值 tan θ=x h =02 0212v v v - (5)落地时速度v 1方向的反方向延长线与x 轴交点坐标x 1=x/2=v 0 g v v 22 21-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重难点解析5.4.3附答案

第3课时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化能合成作用 课前自主预习案 一、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强度 (1)概念: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2)影响因素和衡量指标: 光合作用强度??????? 影响因素????? 土壤中水分的多少空气中CO 2的浓度温度的高低光照的长短与强弱以及光的成分衡量指标????? 原料消耗的数量产物生成的数量 2.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实验流程: 二、化能合成作用

课堂互动探究案 【课程标准】 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化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素养达成】 1.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思考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科学思维) 2.光合作用原理的实践应用。(社会责任) 后羿射日是我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内容大致为: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大地干涸焦枯,草木不生,人们难以生存。英雄后羿力大无比,箭法精准,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光照和温度适宜,万物复苏,草木茂盛。这个神话说明光照和温度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呢?

探究点一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师问导学】 结合细胞呼吸,人们用下面的曲线来表示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请分析: 1.图中A、B、C各点代表的生物学意义分别是什么? 答案:A点:光照强度为零,只进行细胞呼吸。B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为光补偿点。C点:是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即光饱和点。 2.O A段的含义是什么?其大小主要受哪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O A段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其大小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3.DE段的含义是什么?如果此时想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DE段光合作用强度达到饱和,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可以通过调整温度和增加CO2浓度等措施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4.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这是在25 ℃测得的曲线,若温度升至30 ℃,曲线中A点、B点将如何变化? 答案:A点下移,B点右移。 5.通过实验测得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气体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那么曲线中AB段(不包括A、B两点)中哪些过程是存在的(用下图字母表示)? 答案:c、d、e、f。 【智涂笔记】 本实验中易产生的两个认识误区 (1)本实验中所测的数值并不代表光合作用的真实值,而是光合作用的净产值,即光合作用强度减去呼吸作用强度。 (2)叶片浮起之前并不是不进行光合作用,而是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或者是产生的氧气量较少。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及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第二章城市空间结构及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高中生物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考点1 (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氨基酸 I R—C—COOH I NH2 ②氨基酸的种类大约有20种 ③氨基酸相互结合的方式 -------- 脱水缩合 H H H H I I I I NH2—C—COOH+ NH 2—C—COOH宀NH2—C—CO —NH—C—COOH+H 20 I I I I R1 R2 R1 R2 多肽:有3个或3个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物质 2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④多肽形成多肽链空间结构不同 3. 蛋白质的功能: ⑤结构蛋白:毛发,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⑥催化作用:酶 ⑦运输作用:血红蛋白 ⑧调节作用:胰岛素 ⑨免疫作用:抗体 4. 主要组成元素:G H O N,还含有少量P、S 补充: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肽链数 考点2 (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

2.核酸的功能

绝大多数的生物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分子中,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3. 主要组成元素:C, H, Q N, P 备注:DNA 甲基绿绿色RNA 吡罗红红色 考点3 (B)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3. 组成元素:C, H, Q 考点4 (A)脂肪的种类和作用 考点5 (B)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 )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 (3)化学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生命活动,例如: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的伸长。

3.碳链是生物体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考点6 (A)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说明新陈代谢越旺盛 2.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 1.2 细胞的结构 考点1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①英国的胡克用显微镜首次观察并命名了细胞 ②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③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的内容 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有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对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备注:细胞学说揭示的是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内容 考点2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提出模型的科学家:桑格和尼克森 基本内容:磷脂分子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可以镶在,嵌入和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原因是由于组成细胞膜(生物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可以运动。备注: ①1970年,用红绿荧光标记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②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被(糖蛋白)具有识别和润滑作用。 2、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要求: 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 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 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 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3第3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 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 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 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 三、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 P.16第4题 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 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重难点解析2.4附答案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课前自主预习案 一、细胞中的糖类 1.组成元素:仅由C、H、O元素构成。 2.细胞中糖的种类、分布及功能[填图] 二、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是C、H、O,有的还含有N、P。 2.种类和功能[填图]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1.大分子的构成 若干个碳原子构成,单体的基本骨架构成,形成多聚体。 2.将大分子与相对应的单体连接起来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2)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3)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3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单糖,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二糖是麦芽糖,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4)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5)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6)淀粉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并呈现蓝色。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7)糖类物质不都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核糖和脱氧核糖() (8)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而乳糖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9)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10)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析:(1)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2)葡萄糖不能被水解,麦芽糖可被水解,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3)乳糖是二糖,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才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4)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而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6)淀粉和蔗糖为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淀粉只能用碘液鉴定并呈现蓝色。 答案:(1)×(2)×(3)×(4)×(5)√(6)×(7)√(8)×(9)√(10)× 2.连一连 课堂互动探究案 【课程标准】 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素养达成】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命观念)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生命观念) 3.结合四大有机物的结构组成,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科学思维)

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3用地。 特别提示:(1)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布局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呈背向发展的趋势。 (2)根据市场最优原则,商业中心往往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所有城市的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形成因素 (1)经济因素??? 地租的高低? ?? ?? 距离 的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等。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3 .形成和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三、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2.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2特别提示:相邻同级别的两个城市服务范围会出现交错,在交错区内,由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不同或交通通达度不同,不同消费者会选择不同的城市消费。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主要功能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 1.距市中心远近 交通通达性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通达性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方法技巧:用关联图记忆城市功能分区和影响因素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高一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重难点解析

高一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重难点解析 导读:质点在以某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即质点运动时其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它是一种最常见的曲线运动。例如电动机转子、车轮、皮带轮等都作圆周运动。 1.线速度V:①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该比值即为线速度②V=Δs/Δt 单位:m/s③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tips:方向时时改变) 2.角速度ω: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即角速度②公式ω=Δθ/Δt (角度使用弧度制) ω的单位是rad/s 3.转速r: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单位:转每秒或转每分 4.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 5.关系式:V=ωr(r为半径) ω=2π/T 6.向心加速度①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②表达式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转过的圈数)方向:指向圆心

7.向心力F=mV2/r=mω2r=m(4π2/T2)r=4π2f2mr=4π2n2mr 方向:指向圆心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①铁路的弯道:

②拱形桥:(1)凹形:F向=FN-G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2)凸形:F向=G-FN 向 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航天器失重:航天员受到地球引力与飞船座舱的支持力,合力提供绕地球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所需的向心力mg-FN=mv2/R v=√gR时FN=0 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④离心运动(逐渐远离圆心):(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总有沿切线方向飞去的 倾向。当向心力消失或不足时,即做离心运动 (2)应用:洗衣机脱水加工无缝钢管(离心制管技术)

高考生物必修一考点重点难点突破

第1讲走近细胞 考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 ①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增殖。 ②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可以完成代谢、分裂(繁殖)、生长发育、应激性、遗传变异、运动等各项生命活动。 ③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种群与群落的区别:群落强调的是某一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构成的群体。我们容易忽视的是其中的微生物,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就是典型的错误表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及各种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或直接说成“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2)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因为病毒不能独立生存,

只能寄生在细胞这一基本的生命系统中,所以病毒又称为分子生物。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也不能单独划入生命系统层次。 (3)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虽然字面上常常只带有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某些生物,但它真正的含义包括该地区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如一片草原、一片森林、一个湖泊等,均应理解为是对生态系统的描述。 考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比较项 目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不含纤 维素 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 素和果胶 细胞膜都含磷脂和蛋白质,都是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和染色质,DNA 裸露 有核膜、核仁,DNA和蛋白 质形成染色质 分裂方 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 变异类 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 体变异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填空)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人口的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3.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的,目前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是 4.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5.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6.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7.自然增长率= 8.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9.原始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0.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1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和 12.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13.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 1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15.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叫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各功能分区之间界线 2.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是。中高级住宅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一般 是住宅区的分布地。 3.商业区多位于、的两侧或街角。 4.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是主要因素。 5.影响土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6.城市等级通常是以来划分的 7.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级别,服务范围;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级别,服 务范围;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地国际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8.城市化的标志。 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是 9.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来表示。它体现了。 10.城市化进程可分、、三个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的是阶段,出现逆城市 化的是阶段。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的是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是阶段。 11.过快的城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甚至出现污染、污染、污染和等环境问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1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难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 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 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重、难点梳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 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 1、公式W=F l 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重难点解析5.4.1附答案

第1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课前自主预习案 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2)实验用品及作用:[连线] (3)实验步骤: 2.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1)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实验步骤:

1 2. (1)分布: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内。 (2)形态: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3)结构: (4)功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判断下列有关叶绿体叙述的正误 (1)叶绿体的基粒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3)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4)没有叶绿体的生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5)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分布于内膜、基质和类囊体() (6)叶绿体是唯一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7)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8)植物呈绿色的主要原因是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1)√(2)×(3)√(4)×(5)×(6)×(7)×(8)× 2.判断下列有关实验叙述的正误 (1)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加入二氧化硅可以防止破坏叶绿素() (2)过滤研磨液时漏斗基部放一块剪好的滤纸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 (3)叶绿体中的色素既能溶于有机溶剂又能溶解于水中() (4)可选用绿色植物任何部位的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5)向研钵中加入少量的CaCO3和少量的SiO2作用是相同的()

(6)过滤色素溶液时,漏斗基部应放置多层滤纸() (7)层析得到的滤纸条上各种色素带的宽度可说明不同色素含量的多少() (8)利用无水乙醇可分离叶绿体中4种色素() (9)对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时,要注意滤液细线不能没入层析液中() 答案:(1)×(2)×(3)×(4)×(5)×(6)×(7)√(8)×(9)√ 课堂互动探究案 【课程标准】 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化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 【素养达成】 1.通过动手实验,理解绿叶中色素提取的原理,掌握色素的种类和作用。(科学探究) 2.结合教材P99图5-11,概述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社会责任) 玉米中有时会出现白化苗,右图中是白化苗和正常玉米苗的比较,白化苗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待种子中的营养成分消耗完后就会死亡,这说明光合作用离不开色素的作用。那么,绿叶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结构有哪些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呢? 探究点一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师问导学】 下图是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的实验步骤,请分析: 1.提取色素时,加入剪碎的叶片后还需要加入三种物质,若A是二氧化硅,B、C分别是什么?A、B、C各起什么作用? 答案:A是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B是碳酸钙,作用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C是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 2.某实验小组得到的色素提取液颜色过浅,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3.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的作用是什么?画滤液细线有什么要求? 答案:防止色素带不整齐。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还要重复画几次。 4.色素分离时,关键应注意层析液不要没及滤液细线,为什么?

2016高中生物必修一超全面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里的物质生活、繁殖。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种子是(器官)层次,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蓝藻、变形虫、绿眼虫、草履虫、细菌。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细胞的统一性:细胞基本相似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DNA、核糖体。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有差异。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亮度(暗),视野小,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度(亮),视野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放大倍数的实质:指放大的长宽,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6成像的特点: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即旋转180度。 视野中的物象在左下角,实际在右上角。 7判断污物的位置:先移动装片,污物移动则在装片上。污物不动,则转动目镜,若污物移动则在目镜上,不动则在物镜上(不可能在反光镜上)。 7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放大倍数的倒数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重、难点梳理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1 追寻守恒量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 2、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多样性及其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的概念几乎是与人类对能量守恒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能量的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关系。“机械能守恒”这个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它的认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守恒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斜面的实验以外,还可以演示滚摆实验和单摆实验,同时说明: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好像“记得”自己初始的高度,即某一量是守恒的。 教学疑点: 能量为何守恒,如何守恒的 易错点:

能量转化不是能量消失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伽利略斜面实验; 2、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的思想。 5.2 功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要素; 2、知道功是标量,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 lcosα,并能进行有关分析和计算; 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教学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掌握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对正、负功的理解; 2、总功的计算。 教学疑点: 1、公式W=F l cosα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它只适用于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恒力做功; 2、公式中各字母正负取值:F、l均取正值,W的正负取决于cosα的正负;

3、l的确切含义:本教材中指出l是物体位移的大小,因为高中阶段研究的是质点。物体的位移与“受力作用的质点”的位移是一致的; 4、功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形式无关。 易错点: 1、参考系问题:位移l是相对于参考系的。对不同的参考系,同一过程中算出的功也会不同,为了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一般中学物理约定,计算功都以地面为参考系,而不随便取其它物体为参考系。 2、α角含义和取值范围:α角是“力方向和位移方向”夹角可结合教材中问题与练习第1题来提醒学生。 3、F、l同时性。 教学资源: 1、教材中值得重视题目:例题,书后习题:1、 2、 3、4; 2、重要思想方法: ①W=F lcosα公式:一种分解力:垂直位移方向和平行位移方向分解 W=(F cosα)l,第二种分解位移:沿力方向和垂直力方向分解W=F(lcosα)。 ②总功求解:一种是求合力W=F合lcosα,一种是求各个力做的功 W=W1+W2+…… 5.3 功率 教学要求: 1、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的定义及定义式;

高中地理必修二最全知识点总结,吐血推荐

地理必修2知识要点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是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共同决定的。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 增长 的。 2.人口增长模式是由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三个指标构成。在图上写出三个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3.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 现代 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 1%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 传统型 向 现代型 的转变,世界人口增长的模式处于 传统型 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是 现代型 。 4.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自然、 经济 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中 经济 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其他还有 政策 、 社会变革 、 战争 、 宗教 、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变化等,也都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5.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分析: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迁入区: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较好的社会福利保障…… ……。迁出区:有较多的剩余劳动力…… …… 6.环境承载力是 环境 能 持续供养 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乃至整个地球能够 持续供养 的人口数量, 资源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最适宜 的人口数量。 7.城市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住宅区 ,其次还有 商业区 、 工业区 等。功能区无明确的界限。 8.中高级住宅区在城市的 外缘 。低级住宅区在 内城 和 工业区 附近。 9.商业区多位于 市中心 、 交通干线两侧 或 街角路口 ,主要为 点 状或 条 状分布。CBD 是 中心商务区 的简称。 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作者:————————————————————————————————日期: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