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是中国政府认真履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原则立场和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在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决心和信心。《中国21世纪议程》为中国21世纪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

(一)《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

制定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在21世纪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国民经济放在第一位,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中国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政府认识到,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从国家整体的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各社会阶层和全体人民的行动,才能顺利完成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才能保护好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21世纪议程》共20章,78个方案领域,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论述了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和必要性,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重大行动,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制订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将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经济核算体系,参与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的意义、原则立场和主要行动领域,其中特别强调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费用与资金机制,加

强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促使妇女、青少年、少数民族、工人和科学界人士及团体参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包括引导建立适度和健康消费的生活体系。强调尽快消除贫困,提高中国人民的卫生和健康水平。通过正确引导城市化,加强城镇用地规划和管理,合理使用土地,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建筑业发展,向所有的人提供住房,改善住区环境,完善住区功能。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

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作为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与交通、通信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能源和生产消费等部分。着重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在工业活动中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尽快发展环保产业,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包括水、土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还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地荒漠化、防灾减灾、保护大气层

1

(如控制大气污染和防治酸雨)、固体废物无害化管理等。着重强调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对重点区域和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整治,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建立和扩大国家自然保护区网络,建立全国土地荒漠化的监测和信息系统,开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产品和替代技术,大面积造林,建立有害废物处置、利用的新法规和技术标准等。

(三)《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

《中国21世纪议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独特之处:

1、突出体现了新的发展观

《中国21世纪议程》体现了新的发展观,力求结合中国国情,分类指导,有计划、有重点、分区域、分阶段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步由粗放型经济发展过渡到集约型经济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①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在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重点提高增长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②我国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经济相对不够发达地区,重点是消除贫困,加强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对区域开发的支撑能力。

③对于农业,重点提出了一系列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控等手段,逐步使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方向发展,发展我国独具特色的乡镇企业,引导其提高效益、减少污染,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④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0%以上的特点,在能源发展中重点发展清洁煤技术,计划通过一系列清洁煤技术项目和示范工程项目,大力提倡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速度。

2、注重处理好人口与发展的关系

长期以来,庞大的人口基数给我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尽管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人口增长的绝对数仍很大,社会保障、卫生保健、教育、就业等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需求。《中国21世纪议程》根据这一严峻的现实,着重提出了要继续进行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健全城乡三级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

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充分发挥中国人力资源的优势。

3、充分认识我国资源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21世纪议程》充分认识到中国资源短缺和人口激增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此,它强调从现在起必须要有资源危机感。21世纪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将水、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生物、海洋等各种自然资源的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自然资源核算体系,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实行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增值。

4、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

《中国21世纪议程》充分注意到中国的环境与发展战略与全球环境与发展战略的协调。对诸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防止平流层臭氧耗损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防止有害废物越境转移问题,以及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等,都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履行对国际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四)《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进程

《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将为逐步解决中国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奠定基础,有力地推动中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中国21世纪议程》颁布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分别从计划、法规、政策、宣传、公众参与等不同方面,加以推动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结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

一是在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过程中,既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宏观调控,克服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和保护环境领域的“失效”

现象;二是促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改善环境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清洁能源技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技术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技术等。加强重大工程和区域、待业的软科学研究,为国家、部门、地方的经济、社会管理决策提供科技支撑;四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用与消耗,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五是结合农业、林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产、高效、低耗、优质”工程和生态农业的推广,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组合,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六是研究、制定和改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规和政策,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系统;七是研究、改进、完善和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入有关决策程序的制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和项目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制度等,以保证《中国21世纪议程》有关内容的顺利实施。

2、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

根据国务院决定,《中国21世纪议程》将作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其基本思想和内容要在计划里得以体现。国务院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按照计划管理的层次,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分阶段地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主要是创造条件,优先安排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对建设项目进行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估,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坚决予以修改和完善。特别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和计划进行评估,以避免重大失误。

3、大力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

一是要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各级教育部门逐步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教育全过程中。

二是要加强可持续发展宣传和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电影、广播、报刊、书籍等大众传媒,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

三是要加强可持续发展培训。《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组织实施的重任。因此,应把各级管理干部,特别是各级决策层干部的可持续发展培训,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4、利用国际合作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

为了加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实施示范工程。国家从各地方、各部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先项目计划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适合于国际合作的项目,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以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1994年和1997年,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先后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21世纪议程高级国际圆桌会议,推出了一批《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许多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对优先项目表示了不同程度

的合作意向,有的正在进行实质性的使用。此外,中国本着“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精神”,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合作热点的有利时机,通过广泛宣传,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宽国际合作渠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