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舌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因素分析及对中国纪录片的启示

[中国,舌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因素分析及对中国纪录片的启示
[中国,舌尖,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因素分析及对中国纪录片的启示

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因素分析及对中国纪录片的启示

1《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的背景:中国纪录片的历史转型

无疑,《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范围内着实火了一把,或者可以说从来没有一部中国自主拍摄制作的纪录片能够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因此《舌尖上的中国》开拓性的历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要考察《舌尖上的中国》的走红,不能够就事论事,而是应该充分考虑新世纪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和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对纪录片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记录片发展的现状和当代特征,这种特征集中体现在新世纪以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时代转型上,我们将从社会场域、文化语境、大众审美机制三个方面的转型对《舌尖上的中国》的走红进行背景分析。

社会场域转型纪录片是一个民族的珍贵记忆,回望历史,中国纪录片用颇具特色的表达和创作方式记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许多片段。从更广泛的角度而言,纪录片更是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宝藏,在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形式下的纪录片都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节奏与步伐。纪录片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在社会历史转型的时期,更应当时刻把握历史和时代的脉搏,及时调整并适应新的社会和时代,只有这样才能既真实反映社会历史的面貌,又对其未来发展起到警示或导向的作用。纪录片作为一种表现现实社会事物的文艺形式是不能够靠一些获奖作品的口碑和影响力和纪录片工作者的辛勤劳作而取得发展空间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纪录片自身是无法在一个信息空前多元、资讯空前丰富的新媒体时代与娱乐化、大众化的文化产品展开竞争的。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新机遇,中国纪录片不得不顺应时代和社会历史要求,走上转型重构之路。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媒体、主流媒体,在中国电视行业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自觉,在社会历史转型的社会场域内,自觉将如何让中国纪录片保持其主流文化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作为一个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应当看到,央视纪录片率先告别倚重作品传播的时代,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中国的纪录片在新世纪开启了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场域的全新发展阶段。

2《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因素分析

由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7集高清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A Bite of China)自2012年5月在央视首播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同时段热播的影视剧,成为中外业界和广大受众关注的焦点。2012年,央视纪录频道完成自制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首秀,该片首轮播出的平均收视率达到0. 5%,第4集《时间的味道》收视最高,达到0. 55%,这个成绩己经和BBC纪录片所能达到的收视率差不多,并超过了所有同时段的电视剧收视率。虽然没有超过《故宫》播出时的0. 6%,考虑到国内电视媒体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收视群体的不断分流,由舌尖引起的市场连锁效应己足以令人侧目。在2012年第49届法国春季戛纳电视节期间,法国纪录片公司的卡特琳娜女士看完《舌尖上的中国》的片花后表示:片子精彩,质量很高,具备世界水平,她有意购买。该片有望实现央视纪录片海外销售市场的历史性突破,海外单集销价也很可能打破《故宫》保持的单集5到6万美元中国纪录片交易纪录。有网友在一篇博客中这样讲到自己的观后感受:七集看下来,感触最深的并不是某个地区某道

菜品,而是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性格和坚韧乐观的智慧。《舌尖上的中国》其实是想通过饮食这种人人都有感触体会、人人都有的说的题材,来窥探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劳作方式和处事态度。

它并不是一部介绍美食的片子,也不是一部宣传地方特色的,而是一种至纯至朴的精神。纪录片的创作者们不单跑遍天南地北,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环境,甚至连过年的时候都留守拍摄记录,支撑的动力己不单单是食物的力量了,而是一种渴求探索发现中国民众精神气质的热切愿望。看后,不禁肃然起敬。一部纪录片能在国内外产生如此的轰动效应,在此之前是很难想象的,《舌尖上的中国》可谓是完成了一部中国纪录片几乎应该完成的所有任务,进一步塑造和扩展了央视纪录频道的品牌力和影响力,使得中国纪录片业界看到了新的希望,传播了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为此,《舌尖上的中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褒奖,例如:在第十二届中日韩三国制作者论坛获得制作者大奖,纪录片评委会主席认为,该部纪录片制作精良,具有较高的国际化制作水准,通过这部纪录片,观众不仅看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看到了一个富有活力的中国;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厨师节上,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首枚中国饮食文化传播奖章,以感谢该纪录片为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餐饮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在第七届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上《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获得年度最高大奖一一年度社团文化贡献奖。

3结语: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未来之路

无疑,《舌尖上的中国》就其自身来讲,己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为当下中国纪录片走出困境树立了典范,还为未来的电视纪录片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下,娱乐化、庸俗化的潮流几乎淹没了精英文化,纪录片作为传统精英文化的一种载体,必然需要寻求一种既不失文化品位又能被大众认可的新的生存模式。

《舌尖上的中国》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就在于其敢于突破与创新,观照人物内心,记录真实文化形态,从大众审美情趣出发,打开视野,沉淀情感,升华心灵。回顾历史,在纪录片频道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出现的节目源匮乏,收视率低下,广告经营困难等问题一度使其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因此,如何在电视媒体产业化与市场化背景下,突围困局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生存之路,始终是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让人们重新看到了中国电视纪录片未来发展的崭新之路。核心突破在于纪录片的自我定位,以往纪录片定位于精英文化,涉及的一些领域专业性太强,或是不能引起大众普遍的兴趣,《舌尖上的中国》则遵循了民以食为天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选取大众审美普遍认同和感兴趣的中国饮食文化为切入点,但并没有介绍满汉全席等高端美食,而是降低视角,平视百姓日常餐桌,让观众看后觉得又新鲜又亲切。这种平视的视角和大众化的自我定位也是《舌尖上的中国》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