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桥涵设计

浅谈公路桥涵设计
浅谈公路桥涵设计

浅谈公路桥涵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公路桥涵的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桥涵;设计

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已由平原微丘进入山区,大量的山区地方道路新建、改扩建工程势在必行。山区公路的桥涵等构造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山区公路的桥涵勘察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和其特有的规律。

1 桥涵布设与路线的关系

在平原微丘区,桥涵等构造物的设置一般由路线跨越的河流、水渠等决定,或者在高填土路段以桥代替路基,或者跨越道路等人工构造物而设置高架桥,此时桥梁多为控制性工程。在山区,桥涵必须服从于路线的走向,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因路线平、纵面指标的运用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桥涵的布设必须顺应路线。

路线的位置往往决定桥梁规模的大小。同样为沿河的情况,若采用高线位,设计高程提高,洪水的威胁影响减少,则可多设路基少设桥,相反,则必须多建桥,甚至在沿河段全部采用高架桥。路线穿行于半山腰的公路也同样如此,且山沟断面上游窄、下游宽,高线位从上游跨过,有时仅设涵洞即可;在下游跨过,则不得不设桥。路线线形指标控制高,也时常决定桥涵的工程量。

为了控制隧道的长度而抬高线位,则地形更加陡峻,增加桥梁长度,且纵坡大。若采取不设隧道而绕行山体时,则需要以高架桥方案解决。遇到不良地质路段时,如滑坡、溶洞、泥石流等,采取绕行方案,会增加桥涵工程,有时为了避让,导致设置数百米的长桥。

山区高速公路经常设置分离式路基,而分离式路基与整体式路基的设置、运用,亦影响桥涵的布置。如在半山腰中为上下行的分离式路基,则可以路基为主;若为整体式路基,因宽度增加,外侧路幅在山坡横坡较大时无法设置路基,必须采用桥梁通过。桥梁的位置与路线密切相关,路线在何处跨越沟谷,除取决于水流顺直、断面单一等河沟条件外,还由公路的线形需要、土石方量的大小、路基稳定性等因素决定,所以路线的设置主导了桥梁位置、规模大小、墩台的高矮。

路线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线形的合理性,而且要考虑桥涵、隧道设置的合理性,应全面考虑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象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桥涵设计人员在考虑桥涵设计的基础上,也应充分了解路线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2 桥型(涵)方案比选

公路桥型方案有多种可供选择,除了结构形式、跨径的比较,而且桥梁与涵洞、桥梁与路基

方案亦可作充分比较。

2.1 桥梁结构形式的选择

桥、悬索桥外,最常见桥梁结构形式为梁桥、拱桥。通常情况下,以跨径来决定结构形式。另外,施工场地的限制,特别是位于狭窄地形条件的桥梁,施工方法的运用也决定桥梁的结构形式。

以下主要说明梁桥与拱桥的运用。我国20世纪60~70年代修建了大量的拱桥,且多位于山区V形河谷,覆盖土层薄,地质条件好,而且石料丰富,也适宜于修建拱桥。与此相比,连续钢构桥在山区公路建设中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以下以某设计实例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应用对比。该桥桥台两端紧接隧道口,中间跨越国道及河流,左、右线分幅设置。设计单位提供两种设计方案,即连续刚构桥、拱桥,连续刚构桥方案为三跨48+60+30m连续刚构,拱桥方案为一孔90m钢筋混凝土箱肋拱桥。建设方出于对景观的考虑,选择了拱桥方案。

开工后不久,勘测时钻探结果为强风化板岩,在基坑开挖后发现为碎石土,原设计基础的挖

方边坡1∶0.5不能实现,须将基坑边坡放缓至1∶1,而山坡自然坡度已为1∶1,若按原设计开挖

墩台基坑,势必破坏山体环境,影响隧道结构的安全。而且,桥下河段因下游水库储水,水位抬高,不允许弃土于河中,终点岸墩台基坑开挖缺乏弃土场地。同时终点岸隧道爆破时,因操作原因造成局部崩塌,致使墩台基坑施工困难。更重要的是,台基补孔钻探表明,基底以下10m深度范围内仍然是强风化板岩,与设计要求基底嵌入弱风化板岩的情况相距很远,基础处理不仅要考虑垂直力,而且要考虑水平力,还要考虑不影响国道正常通车,从而使基础处理工作复杂化。

若维持原设计,需要增加桩基处理费用,4个桥台需要增加600万元的造价。而且基础处理复杂程度较高,实际处理费用还会有所增加。鉴于实际情况的变化,建设方又重新采用三跨连续刚构。原设计的拱桥,虽与环境协调、美观,但连续刚构更显结构简洁、挺拔。采用三跨连续刚构,不仅有利于环保,与环境协调美观,且工序比拱桥少,约需10个月可建成(若维持拱桥,则需要18

个月的工期)。虽然改成连续刚构要增加重新设计的时间(包括补孔钻探)约3个月,而改成连续刚构桥后,工期仍可以提前5个月。

以上所述并非完全否定拱桥方案,而是说明在同等的条件下,与技术成熟的梁桥相比,拱桥

方案竞争力不足。此外,拱桥尚有一些固有的缺点:①在山区小半径平曲线、大纵坡、斜交等条件下,修建弯、坡、斜拱桥困难;②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施工程序复杂,施工周期长;③桥面伸缩缝多,行车不平顺。由于每座拱桥均有各自的特点,其构造设计和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则设备难以重复利用,相应的经验不宜推广应用。与此相比,连续刚构桥技术成熟,施工周期短,施工工序相对简化,如减少所使用的模板数量且能高效周转循环利用。对于其高墩的稳定性问题,目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施工都可有效解决。采用墩梁固结,其桥墩的长细比比简支或连续梁的桥墩小,利于结构稳定,且利用高墩的柔性可适应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变形。在大纵坡的情况下,

既可省略支座,又可防止主梁下滑。大量的山区工程实践也表明,连续刚构桥比拱桥更具竞争力。

2.2 梁桥跨径的选择

当采用梁桥方案时,合理地确定其分孔、跨径,必须结合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施工难度等因素综合分析。同时对梁型、墩型的设计进行巧妙的构思也可获得美观协调的效果。山区桥梁往往因墩高而加大跨径,如果跨径与墩高的比例不协调,会造成整个桥梁的视觉效果明显降低,

结构也缺乏稳重感和美感。究竟如何匹配墩高与跨径,有着不同的观点。

各项研究结果及大量已建桥梁数据表明,当跨径远大于桥墩高度时,上部构造跨径越大、施工难度越高,造价就越高;当桥墩高度接近跨径时,对造价起决定作用的是上部构造的性能和施工难易程度,上部构造性能差,影响桥梁的使用,施工难度大,造价提高;当墩高远大于跨径时,

由于墩高加大,桥墩材料用量上升,桥墩工程数量明显增加。桥墩增高与跨径增大的经济效果是不同的,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墩高增加后相应的单位混凝土造价会降低,而跨径的增加就可能

导致断面形式和施工方法的改变,从而使造价明显增加。所以,地形条件和施工难度往往为控制因素。如深切的V形河谷地段就适宜于大跨径,而在宽缓的U形河谷地段,桥墩施工难度相对低,

则适宜于修建高墩,跨径就不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对施工单位而言,同一座桥宜尽可能采用相同的跨径和结构。对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梁,其主要跨越因素则成为全桥跨径的选择,如跨越山间河流,因山洪暴发后破坏性大,桥墩不宜置于

水中,须一跨而过,则全桥跨径与跨河孔相同。

2.3 桥梁与涵洞、路基的比较

山区公路跨越沟谷时采用桥梁或涵洞,需要具体分析,此时除重点考虑排水的需要外,还需

要考虑土石方的平衡,地形的适应,构造物的可靠性、经济性,经综合比较后选择最合理的布置方案。如某山间两隧道之间的山沟溪流,若考虑隧道除渣应设置高填土涵洞,但溪流上下游曲折,

且斜交角度大,山洪暴发时涵洞排水不畅;设置桥梁则无此忧虑,且附近设有弃土场,可处理隧道弃方。公路位于山腰时采用桥梁、或路基、或半桥半路,值得仔细斟酌。如果为路基而设置高大挡土墙,弃土稳定性存在问题,或者路基挖填均施工困难,则不如设置高架桥,尽管造价偏高,但

安全可靠。

3 桥梁墩台的设计

桥梁的墩台设计与桥梁分孔、跨径与上部构造的形式直接相关,且与地形、地质条件关系密切。山区公路多数采用梁桥,以下主要讨论在梁桥的墩台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1 桥墩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桥梁上部构造大多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对桥墩的重要控制因素为纵向水平力,按集成刚度法分配给各支座及墩顶。值得注意的是,墩顶设单排橡胶支座,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和降温作用产生的纵向水平力在各墩的分配规律与汽车制动力的分配规律是不同的,究竟是高墩不利还

是低墩不利,需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

同时设计应考虑逐孔架设施工,可以要求施工单位根据不同架设方法进行验算,但应提供墩、梁的受力控制要求,架桥机支点荷载及位置。在坡度较陡的山坡上的桥墩,应补充基础边坡防护工程设计。

3.2 桥墩的构造特点

桥墩构造形式一般为双柱墩、独柱墩或薄壁墩。双柱墩截面形式一般为圆形、矩形,圆形墩施工方便,而矩形墩相对刚度大,如何取舍,应从全路段统一考虑,并兼顾施工的便利性。陡坡上如果设置双柱墩,其外侧墩有时会出现桩基临空,或围岩厚度薄等情况,此时应考虑采用大尺寸独柱墩。空心薄壁墩适用于高度大、跨径大的桥梁。

3.3 空心薄壁墩的非线性效应

高桥墩主要采用空心薄壁墩,其主要问题是稳定性,而结构的稳定性,其应变-位移关系是非线性的,即几何非线性问题,同时,由于材料的弹性模量随应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随着荷载的增长,截面的抗拉(抗压)强度与抗弯强度也随之变化,表明材料的非线性效应亦不可忽视。由于非线性问题的复杂性,除少数简单的问题外,严格的数学求解是困难的。因此,需要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来分析高桥墩的非线性效应。如果以整桥线性分析得到的结果,如各墩的剪力、轴力、弯矩、位移等作为已知量,将桥墩作为悬臂梁,采用近似方法来估算桥墩的非线性效应,对于非线性效应不显著的情况是简单且合适的。

3.4 桥台设计

桥台衔接桥梁和路基,承受上部构造传递的荷载,又要挡土护坡,并承受台背填土及填土上车辆荷载产生的附加侧压力。所以桥台设计既要考虑自身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又要满足对地基的承载力、沉降量的要求。同时,山区地形起伏变化大,桥台应顺应地形的变化。当桥梁与路基挡土墙、隧道连接时,桥台的结构形式应适应衔接的需要。对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梁,桥台高度影响桥跨的孔数、长度。采用高桥台虽然减少桥长,但高桥台施工困难,而且其稳定性亦是隐患,并且台后填土圬工数量大,不均匀沉降难以避免。所以,山区应慎用高桥台。以下介绍几种常用桥台形式的运用情况。

3.4.1 重力式U形桥台

当路段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岩石风化程度低,地表覆盖层薄,且桥台处山坡自然坡度较缓,可考虑采用重力式U形桥台。设计时应注意,U台台高应控制在10m以内,尽量降低桥台填土高度,以消除沉降不均造成的桥头跳车现象。侧墙或接挡土墙或直接伸入山坡。U台侧墙均设置与路肩挡土墙相同的面坡,便于挡土墙与桥台的连续相接,同时,可提高大侧墙的抗倾覆稳定性。

3.4.2轻型桥台

当桥台处山坡陡峻,地表土层易松动、滑塌或地基承载力不能达到要求时,可采用桩柱式桥

台。通过增加桥跨将台身置于挖方路基段,无须台前设置护坡,台后也无须填土,自重轻且施工方便。

如果桥台仍有一定的高度,可考虑采用框架式组合桥台。此时,桥台与挡土墙用梁结合在一起,避免了台后大量的填土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且灵活设置桥台长度可适应地形的变化。也可以采用过梁式分离桥台,以适应跨度的变化。

4 有填土的桥梁设计

公路跨越位于山腰中的山涧冲沟、溪流时,需要设置桥涵。若设为桥梁跨过,则桥长可达数十米,且两端可能出现高桥台。此时,两端均为挖方路基段,大量开挖土石方需要清理、运走,而山区普遍缺乏弃土场地,在强调水土保持的今天尤显突出。在满足水文条件的情况下,改桥为涵,有时考虑兼作人行、汽车通道,如此涵洞跨径会超过5m,若设置为双孔涵洞,则中墩置于沟中,不利于洪水宣泄,因此出现单孔6、8m之类跨径的桥梁,为解决道路通行和排水要求,也可设置多孔。它解决了在高填方路段,建桥不合理、设涵又满足不了孔跨的要求,这种大跨径涵洞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合理地消化相当数量的废方,从整体上节约了造价。

这种形式的桥梁设计按高填土涵洞来考虑,参照涵洞设计,可采用拱式结构、板式结构、门式框架结构,即类似于拱涵、盖板涵、门型刚架。采用拱式结构时,按高填土拱涵设计。采用板式结构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按两端简支板设计计算,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其台身、基础均参照盖板涵设计。采用门式框架结构时,分别计算单一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然后叠加为组合内力。计算桥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角扩散,当几个车轮的扩散线相重叠时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在重庆水江至界石高速公路设计中,采用一定数量的此类桥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 涵洞(通道)设计

山区因圆管涵预制、运输、安装均困难,因此不宜采用,而盖板涵或箱涵采用现场浇筑,在山区应尽量多采用。山区居民居住分散,为保障他们的通行方便,除设置足够数量的通道外,部分排水涵洞亦可兼作通道。此时,应注意涵洞的截面尺寸不宜过小,涵长不宜太长,并应保证涵洞内照明,以利行人安全。在设置挡墙的位置修建涵洞时,涵洞洞口与挡墙相交的部分,挡墙做成拱,以利于涵洞与挡墙的衔接。对于进、出洞口高程相差较大时,应设为阶梯涵,以降低涵轴纵坡,并减短涵长。

6 结语

山区桥涵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平原微丘桥涵不大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桥涵的设置与路线设计紧密相连,并服从于路线的走向,其设置位置、结构形式、建设规模等主要取决于路线的设计。桥梁的分孔跨径、上部构造形式、墩台的构造均应适应地形、地质条件的变化,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林区公路设计

水准面: 地球的表面就形成了一个较地球自然表面规则而光滑的曲面。 大地水准面:设想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重力位水准面。绝对高程:地面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高差:不等高档内,通过导线悬挂点的两个水平面间的垂直距离。 水平角:由一点到两个目标的两个方向线铅垂面所构成的夹角。 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直线定线:在距离测量时,得到的结果必须是直线距离,若用钢尺丈量距离,丈量的距离一般都比整尺要长,一次不能量完,需要在直线方向上标定一些点。 直线定向:确定一直线与基本方向的角度关系 比例尺:地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 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 地物:指的是地面上各种有形物和无形物的总称。 地貌:是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地物特征点:是反映地物类型或区域地理分布特征的点。 地貌特征点:是反映地貌类型或区域地理分布特征的点。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 地形线:地形测图时表示地形坡面变化的特征线。 地面某点的经度:地球地面上某一个地点离本初子午线的南北方向走线以东或以西的度数。 地面某点的经度: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 平曲线: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公路选线:在公路规划路线的起点、行经地点、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而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工作。 平曲线加宽: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 平曲线超高: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超高。 中线测量:沿设计线路在实地测设中线的测量工作。 基平测量:是建立路线的高程控制,作为中平测量和日后施工测量的依据。 抄平:就是看是否在一个水平面上,即标高相同。 竖曲线:在线路纵断面上,以变坡点为交点,连接两相邻坡段的曲线称为竖曲线。 纵坡折减:是对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降低最大纵坡的规定。 1、点的坐标有地理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两种形式。 2、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距离角度高差的测量 3、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用水平视线,通过读取坚立在两点上水准尺的读数,测定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 4、经纬仪安置的步骤是:垂球对中、整平、光学对中、整平。 5、比例尺有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两种形式,比例尺的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6、地形图上地物的符号有三类,即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 7、地物的测绘,是先测定地物特征点位置后,描绘地物;而地貌的测绘,是先测定地貌点的位置和高程,然后连接地性线,求其上各等高线的通过点后 再描绘等高线表示地貌。 8、平面图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而地形既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表示地貌的高低起伏。 9、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精度到低精度,先控制后碎部。” 10、微倾水准仪的水准器包括圆水准器和管水准器,其中圆水准器用于仪器的粗略整平仪器,管水准器用于仪器的精确整平仪器。 11、进行水准测量成果检核时,如果是等外水准测量,其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FH容= ±40*(L的开方)毫米,或fh容= ±l2*(n的开方)毫米。 12、地形图分幅的方法有两种,即梯开分幅法和正方形分幅法。 13、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与地面坡度成反比,即平距越大,坡度越半缓,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陡。 14、地形图上某点的通用坐标为x=2145.125 km,y=21652.467km,则该点距赤道的距离为2145.125 km,。该点在第21 投影带内,距中央子午线的距离为152.467 km。 15、测量学的任务概括地讲,一是“测绘”,二是“测设”。 16、罗盘仪的主要作用是测直线竖磁方位角,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测地在面两点的高差,经纬仪的主要作用是测两直线间的水夹角。

道路景观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道路景观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摘要: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 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 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关键词:绿化作用存在问题景观营造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 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 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

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据观测资料,在城市中40m宽的林带能降低噪音10分贝一15分贝,4m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约6分贝;根据苏联的测定,树木下空气的含尘量比露天广场中的空气含尘量低约42%;又根据北京的测定,多排树木的道路比没有树木的道路能减弱风速约50%。 此外,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 二、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毛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二)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问题举例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问题举例 1、在条文说明中的第3.3.1中的第3款:“应首先考虑与桥涵相连的公路路段的路基宽度,保持桥面净宽与路肩同宽。”主要疑惑是:路肩指的是硬路肩还是土路肩? 2、规范第3.3.2条中规定:“在不通航和无流筏的水库中区域内,梁底面或拱顶底面离开水面的不应小于计算浪高的0.75倍加上0.25m。” 问题如下: (1)以上条款中的0.25m指的是在浪高的0.75倍上加的一个安全值,还是指高于支承垫石顶面高度0.25m?(2)在水库区域内的通航桥的不通航孔,以上条款是否适用? (3)此处的水面是指计算水位还是最高洪水位? (4)最终梁底净空是否需要满足第 3.3.2条中的所有条款?即是否需满足该条最后一段所要求的并同时满足表3.3.2的要求? 3、(1)规范第3.3.6条规定天然气管道不是顺桥过。是所有的天然气管道不得过,还是对直径和压力有限制?在城市桥梁及城市郊区公路桥梁的设计中,此条经常不能满足。 (2)煤气管道是否等同于天然气条文取用?管道与桥梁的交叉如何考虑?高压线的定义是多少电压? 4、(1)规范第3.5.8条中纵坡大于1%的桥梁非常普通,对于空心板等大规模工厂化制作的上部结构,梁底水平如何操作(每根梁的纵坡可能都不同)? (2)规范第3.5.8条中“某一规定坡度”具体数值是多少? 对于纵、横坡较大的空心板桥,如果不能使用球冠支座,梁底只能做垫块,空心板预制比较困难,景观较差,如何处理? 5、规范第3.6.4条规定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面层(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条文中,关于“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含义,如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只算是“整平层和垫层”,可不按第3.6.4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二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不是整平层和垫层,是桥面铺装(根据条文解释,似这样理解也是符合精神的),应符合第3.6.4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 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第3.7.2条“跨越河流或海湾的特大、大、中桥宜设置水尺或标志,较高墩台宜设围栏、扶梯等”。 请问:(1)本条中“较高墩台”中的“较高”二字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幅度或范围,即“多高”才算“较高”?(2)本条中“较高墩台宜设围栏、扶梯等”中,设置围栏、扶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方便桥墩台的养护还是其他目的?

公路线形优化设计总结

公路线形优化设计总结 公路线形是车辆运行的直接载体,一旦确定,无论优劣,都很难改变,高速公路尤其如此。这就要求公路设计者应特别重视线形设计质量,任何一个不安全的指标、一个不良的组合设计都可能形成交通安全隐患,设计者必须认识到所绘制的每条线不仅是几何线,还是经济线、能源线、环境线,更是生命线。 以往,我们已经认识到长直线接小半径等不利线形组合是车辆运行安全的隐患,但受设计车速体系制约,该问题一直无法定量化。运行车速理论提供了解释和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有关研究显示,大量的公路交通事故是由相邻路段较大的运行车速差导致,当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超过某一限值时,路段存在运行安全隐患,而运行车速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改善相邻路段指标组合,降低容许运行车速差,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运行速度作为公路安全设计的主要指标,将指导我国公路设计工作更加关注“以人为本,注重安全”等新理念,以期在设计阶段就消除隐含的一些安全隐患,体现动态设计、考虑驾驶行为。所以根据基本的平、纵、横设计数据,进行运行速度测算分析;以分析结果指导路线设计与优化,将逐渐成为我国公路设计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01 运行速度的定义及路段划分

运行车速是在单元路段上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因不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采用不同车速,通常按统计学中测定的从高速到低速排列第85个百分点对应的车辆行驶速度作为运行车速。有别于设计车速的人为规定,运行车速是一个统计学指标,是单元路段车辆实际行驶速度。因此,运行速度的定义:是指在特定路段(无横向干扰等)上,在干净、潮湿条件下,在自由流的情况下,85%的驾驶员行车不会超过的行驶速度,简称V85。 运行车速计算之前,首先要对路线进行单元路段划分,通过《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的预测模型公式计算出单元路段 ),然后根据各单元路段特征点的运行速特征点的运行速度(v 85 )进行评价,最后按评价结果指导路线线形最优设度之差(△v 85 计。 路线单元路段通常划分为直线段、纵坡段、小半径组合段、弯坡组合段、短直线段等路段类型。 直线段是指路线纵坡小于3%的直线段或曲线半径大于1000m 且纵坡小于3%的曲线段。 小半径组合段是指曲线半径小于等于1000m且纵坡小于3%的曲线段。 纵坡段是指路线纵坡大于等于3%的直线段或曲线半径大于1000m且纵坡大于等于3%的曲线段。 弯坡组合段是指路线曲线半径小于等于1000m且纵坡大于等于3%的曲线段。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分析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新城总体规划,及土壤、气候、地质条件。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4、对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勘察。 第二部分绿地景观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二、设计原则 1、环境分析:泾渭新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春季降水偏多;夏季炎热多雨,但伏天降水偏少,温度高,蒸发量大;初秋时期多连阴雨,晚秋天晴气爽。本区全年平均气温15.4摄氏度,最冷一月平均气温0.4摄氏度,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6.4摄氏度。泾渭新城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土壤,PH值为8.38。 2、设计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有利因素,通过群落式的植物布局、标志和景观小品点缀其中、远借外景等手段,注重空间的开合变化和整体形象;使规划道路两侧在充实绿化、美化环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集观赏、观光、生态防护等为一体,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并举,既展示泾渭新城的人文景观、新兴工业文化和经济发展形势,又以大手笔、小尺度的设计手法呈现西金路等五条路段和15米宽绿化带作为泾渭新城主干道的综合景观风光带。通过磅礴的气势、明快的节奏、鲜艳的色彩表达出泾渭新城诚挚、热烈的迎宾之情。 3、设计指导思想:以创造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为目标,以环境绿化基础,结合泾渭新城的主体环境和项目具体现状条件,在充分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景观知识和园林工艺,挖掘地域特色内涵,客观分析人的视觉感受,注重景观尺度的变化和处理手法的多样性,生态性和现代性相结合,巧于因借、富于变化、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将项目涉及五条路段XXXXX的“形象绿道”、“迎宾绿道”、“生态绿道”的目标,从而激发海内外宾客来此投资创业的热情及本地游客休闲、游憩的良好场所。 4、规划原则: (1)“生态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的主旨原则:总体景观方案设计,应符合泾渭新城规划发展的特色并结合考虑其他已设计路段统一考虑,并突出本次规划的“生态性、现代性”的设计原则,注重现代人的审美感受和时代特色,同时注意吸收生态性景观绿化种植之精华,使道路绿化在简洁流畅,富有节奏的现代氛围中又具有生态性的气息,创造具有现代性的生态景观道路。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问题举例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答疑汇编-- 问题举例 1、在条文说明中的第3.3.1 中的第3 款:“应首先考虑与桥涵相连的公路路段的路基宽度,保持桥面净宽与路肩同宽。”主要疑惑是:路肩指的是硬路肩还是土路肩? 2、规范第3.3.2 条中规定:“在不通航和无流筏的水库中区域内,梁底面或拱顶底面离开水面的不应小于计算浪高的0.75 倍加上0.25m。” 问题如下: (1)以上条款中的0.25m 指的是在浪高的0.75 倍上加的一个安全值,还是指高于支承垫石顶面高度0.25m?(2)在水库区域内的通航桥的不通航孔,以上条款是否适用? (3)此处的水面是指计算水位还是最高洪水位? (4)最终梁底净空是否需要满足第 3.3.2 条中的所有条款?即是否需满足该条最后一段所要求的并同时满足表 3.3.2 的要求? 3、(1)规范第3.3.6 条规定天然气管道不是顺桥过。是所有的天然气管道不得过,还是对直径和压力有限制?在城市桥梁及城市郊区公路桥梁的设计中,此条经常不能满足。 (2)煤气管道是否等同于天然气条文取用?管道与桥梁的交叉如何考虑?高压线的定义是多少电压? 4、(1)规范第3.5.8 条中纵坡大于1%的桥梁非常普通,对于空心板等大规模工厂化制作的上部结构,梁底水平如何操作(每根梁的纵坡可能都不同)? (2)规范第3.5.8 条中“某一规定坡度”具体数值是多少?对于纵、横坡较大的空心板桥,如果不能使用球冠支座,梁底只能做垫块,空心板预制比较困难,景观较差,如何处理? 5、规范第3.6.4 条规定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面层(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 条文中,关于“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含义,如采用沥青混凝土桥面,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只算是“整平层和垫层” ,可不按第3.6.4 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二是沥青混凝土下的混凝土铺装,不是整平层和垫层,是桥面铺装(根据条文解释,似这样理解也是符合精神的),应符合第3.6.4 条的厚度及强度要求。 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第3.7.2条“跨越河流或海湾的特大、大、中桥宜设置水尺或标志,较高墩台宜设围栏、扶梯等” 。 请问:(1)本条中“较高墩台”中的“较高”二字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幅度或范围,即“多高”才算“较高”? (2)本条中“较高墩台宜设围栏、扶梯等”中,设置围栏、扶梯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方便桥墩台的养护还是 其他目的? 7、规范第4.1.4 条:“作用的设计值规定为作用的标准值乘以相应的作用分项系数”。相应的分项系数在规范中没

关于林区道路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24996158.html, 关于林区道路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崔中廷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5期 摘要:林区道路建设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举 措。自"十八大"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以来,各级林业部门加强了对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林区道路的建设也被纳入林业发展日程。但是由于林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林区道路修建必然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因此如何保证林区道路的使用质量,成为建筑企业和林业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分析了林区道路建设面临的问题,随后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 关键词:林区道路;修建;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林区道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1、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林区大都分布在山区,或其他相对偏远的地方。由于林区周边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加上山区地形地貌的影响,因此交通非常不便。无论是对于基层林业部门还是林农来说,要想发挥林业种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尽量降低林木采伐、运输成本。在没有修建林区道路的环境下,许多大型的采伐设备、运输车辆难以进入林区,一是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进行林木采伐工作;二是需要将采伐后的林木运输到林区周边能够通车的地方;三是需要长途运输。上述三项工作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会产生高额的成本费用,严重影响了林业部门和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因此,修建林区道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林业发展中的困境,降低生产、运输成本,维护林区人员的自身利益。 2、大幅度提升林区管理水平 林区病虫害、火灾等问题,是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以林业病虫害为例,该问题具有潜伏期长、隐蔽性高、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以往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往往需要林业工作人员逐一进行喷洒农药,不仅耗费时间长,而且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好。通过修建林区道路,能够源源不断的向林区深处运送肥料、大型除虫设备,不仅降低了林区工作人员的作业压力,而且能够起到很好的防虫效果。例如某地的松树林年产值平均在每公顷7000元左右,在没有修建林区道路时,人工除虫成本大约在500元/年,林区木材运输费用在2000元上下,计算可得该地松树林年产平均值在每公顷4500元左右。而修建林区道路后,利用大型作业设备进行农药喷洒,运输距离大幅度降低,运输费用也得到了削减,年产平均值大约维持在每公顷6000元以上。 二、林区道路建设面临的问题

浅谈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方案

浅谈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方案 1、前言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高速公路设计时特别注重于环境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平、纵、横断面的结合,而且还要考虑高速公路如何与自然环境、景观相结含、协调,不仅要考虑到线形的美观,回时,还要考虑到驾乘人员心理和视觉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文件中环境设计占了相当的篇幅,通过三维立体设计突出了某些关键部位、景点、居民区等的设计思想和意图。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高速公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据有关资料表明,良好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改善沿线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丰富沿线的紫观,充分挖掘旅游潜力,而且可以消除或减轻驾驶人员的疲劳,大大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是在公路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景观设计的内容也和公路的各项设施紧密关联,主要包括了下述几个方面: (1)高速公路线形设计的美学要求 高速公路线型美是公路景观的基础。在选择路线方案时,通

过仔细的踏勘,调查每个路线方案的沿线地形地物、风景特点,确定一些风景控制目标(如名胜古迹、险峰奇石、优美的海边风景、百转千徊的溪流等),同时确定一些须回避的特征目标,如森林保护区、农田保护区等,然后反复比较线位,充分利用这些风景资源,使沿线视野景观多样化,使公路巧妙地融入自然风景中。 高速公路平面线形应以曲线为主体,以更好地适应地形,另外,长直线路段也容易导致司机注意力分散而引发交通事故,纵面线形应尽量避免高填深挖,而严重破坏自然环境,最后确定的立体线形应尽量适应地形,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总体线形应是连续、顺畅、可以预知的。 在完成线形设计后,利用CAD系统、地理信息等手段,采用图形叠置法将公路环境景观逐段显示与评价,并进一步修正,以获得最佳的路线设计方案。 (2)结构物景观造型 高速公路结构物主要是桥梁、涵洞、立交、跨线桥、支挡结构物等。结构物是高速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上,我们不仅要考虑其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还要有新颖、优美的外观,还要配合所在路线的其它结构物的造型,以及和该地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相互呼应。景区中的公路结构物如过于呆板生硬,往往大煞风景,而一些成功的桥梁,如南京长江大桥,厦门海沧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201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1总则 1.0.1为规范公路桥涵设计,按照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的原则,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等级公路桥涵的设计。 1.0.3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1.0.4公路桥涵主体结构和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表1.0.4的规定。 1.0.5特大、大、中、小桥及涵洞按单孔跨径或多孔跨径总长分类规定见表1.0.5。 注:1.单孔跨径系指标准跨径。

2.梁式桥、板式桥的多孔跨径总长为多孔标准跨径的总长;拱式桥为两端桥台内起拱线间的距离;其他形式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长度。 3.管涵及箱涵不论管径或跨径大小、孔数多少,均称为涵洞。 4.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间距离或桥墩中线与台背前缘间距为准;拱式桥和涵洞以净跨径为准。 1.0.6公路桥涵应进行抗风、抗震、抗撞等减灾防灾设计。 1.0.7公路桥涵设计应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有关要求。 1.0.8公路桥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设计基准期designreferenceperiod为确定可变作用等的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2.1.2设计使用年限designworking/servicelife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正常养护条件下,桥涵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或更换,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2.1.3极限状态limitstates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1.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ultimatelimitstates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状态。

[2017年整理]公路景观设计浅谈

[2017年整理]公路景观设计浅谈

北京公路 > 2004年第6期 公路景观设计浅谈 杨建东王玉峥文章来源:北京国道通公路设 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公路景观设计,使得公路建设既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环境,达到公路景观与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 关键词公路景观人文景观四维空间连续性可预见性 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经济与交通是相辅相成的,交通发展必须依托经济,发展经济离不开交通。实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又在于环境保护。环境和发展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公路景观设计不单是景观美学的设计,同时更是保护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公路设计出发,也就是从公路

“起点”出发,减少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公路建设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公路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地物,如平原、山区、草原、森林、大海、沼泽地等景物。这些景物恰恰又是单元生态系统,故又称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城镇、村落、庙宇等社会文化艺术景物。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美观的造型,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然而任何一条公路的修建,从选线、勘测设计、土石方开采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难免对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完成道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然环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公路景观设计,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都有关于公路景观设计方面的技术规定,如1965年美国制订了《公路美化规定》,1976年日本制订了《公路绿化技术基准》,1975年原苏联制订了《公路建筑和景观设计规范》。

2017最新公路规范及标准

2017 公路工程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 序号类别编号书名(书号)定价1JTJ002--87公路工程名词术语(0346)22.00 2JTJ003--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0348)16.00 3交通部定额站 2009 公路工程施工定额( 07864)78.00 版 4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11814)98.00 5JTG B02--2013公路工程抗震规范(11120)(今年部重 点 45.00 规范) 6JTG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1228)35.00 7JTG 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规范(0927)26.00 8JTJ B04 —2010公路环境保护设计 规范(08473)28.00 9JTG/T 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 南(0784)18.00 10JTG/T B06--200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 办法 26.00 (06903) 11基础JTG/T B06—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 06901)110.00 01--2007 12JTG/T B06—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06902)138.00 02--2007 13JTG/T B06—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 额(06900)24.00 03--2007 14交通运输部 2011 年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 标(09402)36.00 15JTG/T B07—01-200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16.00 ( 0973) 16交通部 2007 年第 30 国家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 术 58.00 号指南

2015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D60-2015)修订说明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主要修订内容介绍 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于2004年颁布实施。近几年的实践应用表明,规范总体上能够满足我国公路桥涵建设的需要,但随着我国公路运营状况、桥涵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发展和变化,也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的适应性问题日渐突出;设计使用年限、耐久性设计、全寿命设计、风险评估、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监测等新方法、新理念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工程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吸纳近年来的成熟经验和科研成果,提高规范的适应性,促进公路桥梁科学健康发展,交通运输部2009年下达了《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修编任务。 在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吸取了已有的成熟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并且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标准规范。在规范条文初稿编写完成以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 总体而言,本规范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修订: 1) 增加了桥涵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要求; 2) 完善了极限状态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3) 改进了作用组合分类及计算方法; 4) 调整了公路桥梁设计汽车荷载标准; 5) 增加、完善了各种作用标准值的计算规定; 6) 完善了有关桥涵总体设计、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保障工程等的相关规定;

7) 增加了桥涵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的相关规定。 为了清晰地说明本规范的具体修订内容,现将主要修订内容的确定理由及作用和影响分章节论述如下。 1 第1章总则 1)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修改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 长期以来,公路桥涵设计都遵循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基本原则,这是与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安全、耐久、适用是公路桥涵结构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保护日益引起重视。环保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落实。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桥涵设计的经济性,不能一味追求“新”、“最”、“第一”等,造成严重的浪费。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于桥涵结构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美观成为桥涵设计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次修订将公路桥涵的设计原则调整为“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这也是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保持一致。 2)增加桥涵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本世纪主要课题之一,作为工程结构而言,其使用年限的长短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也逐步具体化。1997年4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第六十条规定:“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国务院2000年279号令《建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5-11-30T16:44:48.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作者:惠凌 [导读]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将道路景观融入到道路整体中,充分发挥道路景观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保障城市道路景观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惠凌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景观设计属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将道路景观融入到道路整体中,充分发挥道路景观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保障城市道路景观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景观;景观设计;设计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道路景观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也同时增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从引导功能和景观形象等多方面考虑,尽量为城市建设增加感性色彩。 二.城市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1.尊重城市历史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注重安全性的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充分考虑行车视距,满足交通安全的需要。利用植物引导视线的功能,设计出具有引导作用的植物空间,树种上选择根系不破坏路基品种。 3.保持整体性的原则 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等。 4.因地制宜的原则 利用现有道路绿化成果,并与现有绿化以及道路整体环境融为一体。根据当地气候和道路环境条件的不同,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木。 5.道路绿化生态原则 在保证生态适应性的前提下,即植物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发育正常、病虫害少以及易繁殖等性状,又具有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的。 6.连续性原则 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7.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的绿化景观,要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享受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意境。 8.经济实用性原则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在达到绿化、美化目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植物时本着易采购、易施工、易管护及造价低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1.基本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行人的安全,视觉效果,还要注意交通安全畅通,有引导车流的功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从景观和引导功能多方面综合考虑。这样才能给城市注入更多的感性色彩。 城市快速路因为行车速度快,主要承担机动车交通,速度快、流量大、路途广、车距大是这一道路的特征,交叉口多为封闭或立体交叉。景观设计时,就要考虑使用者动态、连续的大宽度视野,应有一种韵律和节奏感,减少行车疲劳。 城市主干道呈现间断流、不连续、短途特点。一般是分出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这三种隔断,交叉口大多为平面交叉,由红绿灯控制或者由交警指挥,重要街口是景观带最好的布局地点,这样的地点对景观会有很大的影响,也代表这一地方的特点。道路特点是机动车道行车速度高,在交叉口处行车速度低。那么道路景观的设计上,就要把中央分隔带进行安全性最高化的设计,同时也要考虑非机动车流与行人需求。而对于道路两边的景观设计主要考虑慢速车流与行人边走边欣赏的需要,景观设计要体现细腻、细致、能够品味,同时还要体现整体城市特点,不能破坏城市规划与风格。针对城市主干道的道路景观设计,效果图如下,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浅谈公路桥涵设计

浅谈公路桥涵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公路桥涵的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桥涵;设计 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已由平原微丘进入山区,大量的山区地方道路新建、改扩建工程势在必行。山区公路的桥涵等构造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山区公路的桥涵勘察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和其特有的规律。 1 桥涵布设与路线的关系 在平原微丘区,桥涵等构造物的设置一般由路线跨越的河流、水渠等决定,或者在高填土路段以桥代替路基,或者跨越道路等人工构造物而设置高架桥,此时桥梁多为控制性工程。在山区,桥涵必须服从于路线的走向,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因路线平、纵面指标的运用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桥涵的布设必须顺应路线。 路线的位置往往决定桥梁规模的大小。同样为沿河的情况,若采用高线位,设计高程提高,洪水的威胁影响减少,则可多设路基少设桥,相反,则必须多建桥,甚至在沿河段全部采用高架桥。路线穿行于半山腰的公路也同样如此,且山沟断面上游窄、下游宽,高线位从上游跨过,有时仅设涵洞即可;在下游跨过,则不得不设桥。路线线形指标控制高,也时常决定桥涵的工程量。 为了控制隧道的长度而抬高线位,则地形更加陡峻,增加桥梁长度,且纵坡大。若采取不设隧道而绕行山体时,则需要以高架桥方案解决。遇到不良地质路段时,如滑坡、溶洞、泥石流等,采取绕行方案,会增加桥涵工程,有时为了避让,导致设置数百米的长桥。 山区高速公路经常设置分离式路基,而分离式路基与整体式路基的设置、运用,亦影响桥涵的布置。如在半山腰中为上下行的分离式路基,则可以路基为主;若为整体式路基,因宽度增加,外侧路幅在山坡横坡较大时无法设置路基,必须采用桥梁通过。桥梁的位置与路线密切相关,路线在何处跨越沟谷,除取决于水流顺直、断面单一等河沟条件外,还由公路的线形需要、土石方量的大小、路基稳定性等因素决定,所以路线的设置主导了桥梁位置、规模大小、墩台的高矮。 路线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线形的合理性,而且要考虑桥涵、隧道设置的合理性,应全面考虑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象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桥涵设计人员在考虑桥涵设计的基础上,也应充分了解路线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2 桥型(涵)方案比选 公路桥型方案有多种可供选择,除了结构形式、跨径的比较,而且桥梁与涵洞、桥梁与路基

浅谈景观设计与公路线形的配合

浅谈景观设计与公路线形的配合 摘要:从公路线形与景观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公路线形自身以及线形与环境的协调,阐述了公路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公路线形与地形和环境景观的融合,使公路更具有安全性、协调性和舒适性。还就公路景观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改善公路沿线环境,提高公路使用质量。 关键词:公路线形;平纵组合;环境景观;协调 0 引言 公路是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一条完善的公路,不仅要保证人们交通安全、方便、快速,而且要在交通过程中使人感到舒适、惬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考虑景观设计,已逐渐被人们理解和认识,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成一门新兴的学科。 我国的道路建设事业发展迅猛,用约三十四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历程,道路交通网骨架基本形成,解决了交通的“温饱”问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道路建设进入到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的阶段。在前一阶段,由于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道路建设以速度和数量为主导,而道路的景观建设问题很少受到重视,也没有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视觉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问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道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都有关于道路景观设计方面的技术规定。道路景观设计力争使自然景观与道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效的协调,建立起新的完整的道路景观系统。 人们对道路景观的认知往往就是路边的绿化,事实上绿化只是景观设计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道路景观设计包含了道路自身结构物设计,还涉及到景观设计学中的地理、艺术、当代科技、心理、风俗学等众多学科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 1 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与原则 公路各种景观的设置,应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佳,所以景观设计需进行综合考虑。 公路的进出口具有控制公路交通流量的功能,其既是该地区的大门,又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处有必要设置各种服务设施。在收费站的设计中,收费天棚的结构形式的设计要求有艺术性与象征性,应具有民族特色,令公路的使用者喜闻乐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改善乘车环境,另一方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景观总体地分析和了解,探讨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定义,以及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道路交通的景观设计,加强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运用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展开,道路沿线的环境景观问题日益突出,建立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及评价理论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道路景观景观设计交通环境以人为本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而且要求改善乘车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给乘客以精神上美的享受,所以对城市道路景观的研究变得日益迫切。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已经有100 年了,它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学科,然而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还没有被学术工程界完整地接受和理解,我们对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理论也一直缺少深入的研究。开展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无论设计内容或设计手段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现有的研究也仅限于对城市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进行绿化美化方面的探讨,全面系统地道路景观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与关注。 国外的道路景观行业,对于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观绿化非常重视,已由以往的普通绿化发展到目前的生态道路或景观生态绿化。它强调道路景观应综合考虑生态功能、景观美化功能、同周边环境协调功能、交通附属设施功能等多方面的完美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景观理论的研究上已逐渐成熟,经过经济迅猛发展之后,都已经转到对以往忽视的环境生态问题,生活品质问题的研究上,他们注重从人的行为活动、环境心理出发,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

最新公路景观设计浅谈

公路景观设计浅谈

北京公路 > 2004年第6期 公路景观设计浅谈 杨建东王玉峥文章来源: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公路景观设计,使得公路建设既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环境,达到公路景观与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 关键词公路景观人文景观四维空间连续性可预见性 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经济与交通是相辅相成的,交通发展必须依托经济,发展经济离不开交通。实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又在于环境保护。环境和发展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公路景观设计不单是景观美学的设计,同时更是保护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公路设计出发,也就是从公路“起点”出发,减少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公路建设者的重要职责之一。 公路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地物,如平原、山区、草原、森林、大海、沼泽地等景物。这些景物恰恰又是单元生态系统,故又称生态景观。人文景观,是指人类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的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城镇、村落、庙宇等社会文化艺术景物。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美观的造型,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然而任何一条公路的修建,从选线、勘测设计、土石方开采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难免对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完成道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然环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公路景观设计,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都有关于公路景观设计方面的技术规定,如1965年美国制订了《公路美化规定》,1976年日本制订了《公路绿化技术基准》,1975年原苏联制订了《公路建筑和景观设计规范》。 一、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公路设计应从“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设计人员设计(创作)环保景观的意识,提高设计人员灵活运用技术标准、指标的能力,使公路与地区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人文景观相协调,降低公路建设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公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物达到高度的协调,营造出“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环境。其构成因素一般包括: 1.视觉的连续性与可预见性 公路的道路线形实际上是三维空间曲线,平面上由直线、缓和曲线及圆曲线组成,纵面上由上、下直坡和竖曲线构成,如果引入运动的“时间”概念,也可以称为“四维空间”。因此路线的空间曲线要符合实际的空间地理,同时要考虑到公路空间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顺势而为,线性连贯,平滑直顺,使得司乘人员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满足视觉上的连续性与通透性,提高他们的警惕性与兴奋性。 汽车在行驶时,司机的视线会随着车速的加快从近视点转到远视点,视角范围从路况转换到路况及路外景观,这大大降低了司机的注意力。因此在路线设计中应避免: (1)直线段过长,否则难与周围环境协调,易使司机感到单调和疲劳,以及容易造成行驶超速,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