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犬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宠物犬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宠物犬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宠物犬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宠物犬神经系统组成

(一)中枢神经系统

1.脑

脑干:延髓、脑桥、中脑、间脑。

大脑:左右大脑半球。大脑皮质分为五个叶,各叶内有高级中枢,额叶:运动中枢;顶叶:感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边缘叶: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小脑:中间的蚓部和两侧的小脑半球。

2.脊髓

位于椎管内,可分为颈、胸、腰、荐四部分。

脊髓:为低级反射中枢,也是脑脊髓间的传导径路,由脊神经与外周器官相连。

脊髓位于椎管中,略呈横扁的圆柱形。前端在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

(二)外周神经系统

1.脑神经:脑神经共有12对,大多数从脑干发出,通过颅骨的一些孔出颅腔,其中有的是感觉神经,有的是运动神经,有的是含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的混合神经。

2.脊神经:脊神经是由背根(感觉根)和腹根(运动根)会合而成,每一对脊神经都是混合神经,含感觉和运动两种神经纤维。

脊神经按照从脊髓所发出的部位,分为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荐神经和尾神经。

3.植物性神经:又叫内脏神经。其运动(传出)神经分布到内脏器官、血管和皮肤的平滑肌,以及心肌、腺体等;

感觉(传入)神经与脑神经和脊神经相同,也是通过脊神经的背根入脊髓,或同相应的脑神经入脑。

目前一般所说的植物性神经是指支配全身平滑肌、腺体和心肌的运动神经而言。

二、宠物犬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负责感受外界的对机体种种刺激,并对刺激做出正确反应。

犬类神经系统极为复杂。它不仅调节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而且使机体与外界环境协调统一,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犬的日常生活中,心脏跳动、消化器官的摄食、吞咽、肠管蠕动、呼吸运动均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反射是在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无论是机体内部或外部的刺激,通过分布于各组织和器官移植中的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将冲动经脊髓传到丘脑下部后再传到大脑皮层,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分析、综合及协调后,再经脊髓运动神经传到相应的组织和器官的效应器而实现活动反应。

神经系统反射活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兴奋和抵制两种神经过程。兴奋是中枢机能亢进的结果,表现为不安、易受惊,对轻微的刺激即产生强烈反应,甚至攻击人、畜。抵制为中枢机能障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精神沉郁、嗜睡、昏迷。

神经系统解剖记忆口诀

神经系统解剖记忆口诀 (一)概述 1.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区分两部分,中枢周围两系统; 脊髓与脑中枢系,脊脑神经周围系。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内外刺激作反应,所作反应叫反射; 反射基础反射弧,五个环节要记住。 接受信息感受器,感受神经传信息; 传入反射中枢内,运动神经传指令; 效应器中起作用,肌肉收缩作运动。 3.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 中枢神经神经元,胞体树突共集中。 色泽灰暗称灰质,大小脑表为皮质。 (2)神经核 若在中枢神经内,功能相同细胞体; 集中构成灰质团,特称之为神经核。 (3)神经节 若在中枢外,胞体集中处; 形状略膨大,叫作神经节。 (4)纤维束 中枢白质内,神经纤维聚, 功能若相同,称作纤维束。 (二)脊髓 1.外形 位居椎管扁圆柱,纵贯全长六条沟; 枕大孔处连延髓,长落第一腰下缘。 腰骶膨大颈膨大,三十一节要记清; 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节单一个。 2.内部结构 白质周围灰质中,灰质切面倒“H”形; 胞体树突集中成,前柱胞体为运动。 后柱中间神经元。胸一腰三有侧柱, 交感低级中枢部。骶二三四无侧柱, 前后角间夹细胞,都是副交感中枢。 白质集中有三素,后索内薄外楔束; 精细触觉本体觉,两束传递有分工; 胸四以下薄束传,胸四以上楔束管。 侧索之中下行束,皮质脊髓侧束传; 躯干四肢温痛觉,脊髓丘脑侧束传。 前索之中共有两,皮脊前束脊丘前。(三)脊神经 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一三十一;

胸一腰三前根内,躯体内脏运动全。骶二骶三骶四中,胸一腰三前根同;前支粗大吻合丛,颈丛臂丛腰骶丛;胸部前支单独走,后支细小不成丛。1.膈神经 一至四颈组颈丛,肌皮分支有两种;肌支名为膈神经,胸膜心包达膈肌;右膈神经有特点,肝胆信息它传递。2.臂丛分支 颈五至八胸第一,组成臂丛发长支;肌皮正中尺神经,桡腋神经后束分。 3.上肢的神经分布 (1)腋神经 腋神经后束发,三角肌它管辖。(2)臂肌前臂肌神经支配 肌皮神经外侧束,肱二头肌它管理。内侧束发尺神经,前臂屈肌一块半,名为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其余正中神经管,损伤正中不旋前。上肢伸肌肱桡肌,全受桡神经管理。损伤症状显垂腕,手背桡侧感觉缺。(3)手肌的神经分布 正中神经管手肌,鱼际肌群收除外,一二蚓肌它管理。小鱼际肌拇收肌;三四蚓肌骨间肌,全由尺神经管理。(4)手的皮神经分布 手的掌侧一个半,尺神经支它管理。其余桡侧三个半,正中神经管辖区。手背皮肌更易记,桡尺神经各一半。4.胸神经 胸神经支单独行,上十一对穿肋间;最下一对走肋下,胸腹壁乳肋间肌。二平胸角四乳头,十对水平平脐环;八对恰在肋弓下,腹股韧带中点出。5.下肢和神经分布 (1)股神经 腰丛分支股神经,股四头肌缝匠肌;最长皮支隐神经,小腿内侧足内缘。(2)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骶丛发,支配大腿后肌群;半腱半膜股二头,伸髋屈膝它有功。(3)腓总神经、胫神经 坐骨神经分两支,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总前群外侧群,后者支配后肌群。

泌尿系统课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肾门 2.肾区 3.膀胱三角 二、填空 1.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和____构成。 2.肾门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出入的部位。 3.膀胱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四部分。 4.肾门在腹后壁的体表投影一般在_____与第_______肋所成的夹角。 5.肾椎体的底朝向_____,尖端钝圆,伸向____称______。 6.肾的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出入肾门的结构不包括() A.肾的血管 B.肾盂 C.输尿管 D.神经和淋巴 2.关于肾的位置,正确的是() A.位于腹膜后面 B.第12肋斜过右肾的下部

C.右肾比左肾高 D.女性的肾较男性高 3.肾门位于() A.平第11胸椎 B. 平第12胸椎 C.平第1腰椎 D.平第2腰椎 4.输尿管() A.起始于肾盂 B.属腹膜内位器官 C.全长有两处狭窄 D.开口于膀胱体 5.膀胱() A.属腹膜外位器官 B.空虚时全在小骨盆内 C.膀胱尖的下方有尿道内口 D.膀胱经的后方有前列腺 6.位于膀胱最下方的是() A.膀胱尖 B.膀胱底 C.膀胱体 D.膀胱颈 7.女性膀胱后方有() A.直肠 B.阴道 C.回肠 D.乙状结肠 8.膀胱肿瘤与结合好发于() A.膀胱前壁 B.膀胱体 C.膀胱尖 D.膀胱三角 9.女性尿道长约() A.3~5cm B.5~8cm C.8~10cm D.2~3cm 10.女性尿道开口于() A.尿生殖膈裂孔 B.阴道前庭

C.盆膈裂 D.阴道口与肛门之间 四、简答题 1.简述肾的位置 2.何谓膀胱三角?有什么形态特点和临床意义? 3.女性尿道的起止、开口部位如何?有什么解剖特点?

解剖学基础第九章神经系统题库

解剖学基础第九章神经系统题库 1.躯体运动区位于() [单选题] * A.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B.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正确答案) C.角回 D.颞横回 E.距状沟两侧 2.脊髓灰质前角的神经元是() [单选题] * A.交感神经元 B.副交感神经元 C.运动神经元(属于躯体运动神经元)(正确答案) D.联络神经元 E.感觉神经元 3.关于交感神经,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至腰3节段 B.节前纤维短 C.节后纤维短(正确答案) D.周围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或前方 E.分布范围广 4.关于内囊的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 A.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 B.是大脑内一囊状结构(正确答案)

C.当一侧内囊损伤时,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和运动障碍 D.由上行感觉纤维束和下行运动纤维束组成 E.是一白质板 5.在脊髓的被膜中,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称() [单选题] * A.硬膜外隙(正确答案) B.蛛网膜下隙 C.终池 D.胸膜腔 E.腹膜腔 6.正常成人脊髓下端平对椎体下端 [单选题] * A.第一胸椎 B.第一颈椎 C.第一腰椎(正确答案) D.第三腰椎 E.第三胸椎 7.中枢神经系统内,由起止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 [单选题] * A.灰质 B.白质 C.神经 D.纤维束(正确答案) E.神经核 8.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腔隙称() [单选题] * A.第三脑室

B.第四脑室(正确答案) C.侧脑室 D.终池 E.第一脑室 9.位于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称() [单选题] * A.蛛网膜下隙(正确答案) B.硬膜外隙 C.海绵窦 D.乙状窦 E.椎动脉 10.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纤维构成的条索状或束状结构称() [单选题] * A.神经核 B.纤维束 C.神经(正确答案) D.白质 E.灰质 11.支配面部面肌(即表情肌)的脑神经是() [单选题] * A.展神经 B.三叉神经 C.面神经(正确答案) D.坐骨神经 E.视神经 12.不属于运动性脑神经的是() [单选题] *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 学习要点 1. 儿童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 鹅口疮及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要点。 3. 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特点。 4. 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5. 脱水程度和性质的判定以及儿童腹泻病治疗中液体疗法的运用。 第一节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口腔为消化道的起端,具有吸吮、吞咽、咀嚼、消化、味觉、感觉和语言等功能。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和吞咽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感染。 3 个月以下婴儿唾液中淀 粉酶含量低,故不宜喂淀粉类食物。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但因婴儿口底浅,不 能及时吞咽全部唾液,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发育不完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故10个月以下婴儿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三、胃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松弛、张力低)而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特别是吸奶时常吞入过多空气,故易发生生理性溢乳和呕吐。胃黏膜有丰富的血管,但腺体和杯状细胞较少,胃酸和各种酶的分泌少且酶活力较低,消化功能差。儿童胃容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新生儿期约为30?60ml ,1?3个月时为90 ?150ml ,1岁时为250 ?300ml , 5 岁时为700?850ml。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水的排空时间为 1.5?2小时,母乳 2?3 小时,牛乳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 儿童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为身长的5?7倍(成人仅为4倍)。肠黏膜富含血管和淋巴组织,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但由于肠壁薄、通透性高且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易经肠黏膜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婴幼儿肠黏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固定性差,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婴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起胃- 结肠反射,故大便次数常多于成人。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六篇 神经系统

---------------------------------------------------------------最新资料推荐------------------------------------------------------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六篇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六篇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机体的主导系统。 神经系统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同学们比较好地掌握神经系统的知识构架,我们仍然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来表现这一篇的内容。 知识结构图习题训练【练习题】一、填空题 1. 膈神经起自_______丛,它的肌支支配_______,皮支分布到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处。 2. 分布到胸骨角平面的神经是_______;分布到乳头平面的神经是_______;分布到脐平面的神经是_______。 3. 支配小腿前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支配后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支配外侧群肌的神经是_______。 4. 三叉神经的三个主要分支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其中支配咀嚼肌运动的为_______。 5. 动眼神经由_______和_______两种纤维成分组成,其中_______纤维在睫状神经节换元,发节后纤维至_______和_______。 6. 内脏运动神经中,从低级中枢发出的纤维称_______;从内脏神经节发出的纤维称_______ 7.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_______核和脊髓的_______节段的_______。 1 / 6

解剖学 15中枢神经系统习题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的位置(B ) A 、几乎与椎管同长 B 、上端于枕骨大孔续延髓 C 、成人下端至第一骶椎下缘 D 、小元下端平第3 骶椎 E 、脊髓末端膨大称腰髓膨大 2脊髓(C ) A 、成人从枕骨大孔延伸到第2 腰椎下缘 B 、在胸段大部分有侧角 C 、有31 个节段 D 、背侧有一条深的后正中裂 E 、在新生元下端平齐第1 腰椎下缘 3成人脊髓下端平齐(D ) A 、第1 骶椎水平 B 、第2 腰椎下缘水平 C 、第3 腰椎与第4 腰椎之间 D 、第1 腰椎下缘水平 E 、第1 骶椎下缘水平 4有关脊髓的外形说法,错误的是(D ) A 、脊髓第四颈节段至第一胸节段为颈膨大 B 、脊髓第二腰节至第三骶脊髓节为腰髓膨大 C 、脊髓的末端称脊髓圆锥 D 、脊髓后正中沟有后根附着 E 、脊髓的前正中裂比后正中沟深 5成人脊髓的终丝(D ) A 、全长被硬脊膜包裹 B 、附着于骶骨的背面 C 、内有神经细胞 D 、在第2 骶椎水平以下被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背面 E 、在第2 腰椎处出硬脊膜,止于第2 骶骨背面下缘 6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A ) A 、第1 腰椎 B 、第2 腰椎 C 、第5 腰椎 D 、第1 、2 骶椎 E 、第3 腰椎 7 第7 颈脊髓节平对(B ) A 、第4 颈椎体 B 、第5 颈椎体 C 、第6 颈椎体 D 、第7 颈椎体 E 、第1 胸椎体 8马尾主要由(E )

A 、胸、腰脊神经根形成 B 、胸、骶脊神经根组成 C 、胸、尾脊神经根组成 D 、胸、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E 、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9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应在哪个棘突间隙(C ) A 、第于二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隙 B 、第一腰椎与第二腰椎棘突间隙 C 、第三腰椎与第四腰椎棘突间隙 D 、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间隙 E 、骶管裂孔处 10胶状质属于脊髓灰质何层内的结构(B ) A 、板层I B 、板层II C 、板层III D 、板层IV E 、板层V 11后角固有核是何板层的细胞群(C ) A 、板层I 和板层II B 、板层VIII C 、板层III 和板层IV D 、板层V 和板层VI E 、板层VII 12右侧颈5 一胸2 后角受损时产生(D ) A 、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B 、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C 、右上肢所有感觉减退或缺失 D 、右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E 、左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13脊髓内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是(B ) A 、后角固有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核 D 、胸核 E 、中间内侧核 14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B ) A 、胸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柱 D 、中间内侧核 E 、网状结构 15关于脊髓中间外侧核的描述,错误的是(D ) A 、它形成灰质的侧角 B 、存在于脊髓的胸段和上腰段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肾 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1.肾小体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的球状结构。肾小球也称为血管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分成4~8个毛细血管小叶,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于血管极。肾小囊由内外2层组成,内层为肾小囊的脏层,紧紧包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在脏层和毛细血管内皮间有共同的基膜;外层称为壁层,是肾小囊的外壁,壁层与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连接。内、外2层之间为一囊腔,与近端肾小管的管腔相连通,原尿经肾小球滤出后经该囊腔进入肾小管。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可分为3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肾小囊的脏层)。上述任何一种屏障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2.肾小管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近、远端小管又分为曲部(分别称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直部2段。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①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物质被选择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②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③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在机体缺水时,组织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3.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位于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者组成。肾素绝大部分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可以感受肾入球小动脉内压力和血容量的变化,当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肾内灌注压下降,入球小动脉内压力下降,肾素分泌增加。肾素使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Ⅲ,它们均可通过收缩血管和增加细胞外液量两种作用而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较强,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较强,血管紧张素Ⅲ的容量效应较强。通过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4.肾的皮质和髓质肾的皮质和髓质内含有大量肾单位和许多集合小管,构成肾的实质部分。在这些结构之间,含有少量结缔组织,称为肾间质。内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穿行。肾皮质可产生1羟化酶,使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有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从而调节钙、磷代谢。肾脏髓质中的间质细胞能分泌前列腺素,主要有PGE2、PGA2及少许PG2a,前两者能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促进水钠排出,使血压降低;PG2a则有收缩血管的作用;肾皮质内所含缓激肽释放酶促使激肽原生成激肽(在肾脏主要为缓激肽),对抗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使小动脉扩张,增加肾血流量,促进水和钠的排泄,使血压降低。此外,激肽释放酶还可促使前列腺素的释放。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释放酶3类激素共同调节肾的血液循环和肾小球滤过,并与其他激素共同维持血压和水盐代谢平衡。 此外,当机体组织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激素(EPO)增多,刺激骨髓红系增殖、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 spinal cord *椎管内 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 (C5-T1) 腰骶膨大 (L2-S3) *CTLSCo 484844 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 降联络不同节段。 *侧角 T1-L3交感神经 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宠物犬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汇总

宠物犬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宠物犬为食肉目、犬科,其解剖生理特点与之相适应。 一、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颧骨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肝脏、胰腺。 图1:宠物犬消化系统组成 二、解剖生理特点 犬的牙齿,上下颌各有一对尖锐的犬齿,体现了肉食动物善于撕咬猎物的特点,犬的臼齿也比较尖锐、强健,能切断食物,啃咬骨头时,上下齿之间的压力可达165千克,但不善咀嚼。因此,犬吃东西时真是“狼吞虎咽”,很少咀嚼。 犬的食管壁上有丰富的横纹肌,呕吐中枢发达。当吃进毒物后能引起强烈的呕吐反射,把吞入胃内的毒物排出,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防御本领。犬的唾液腺发达,能分泌大量唾液,湿润口腔和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在炎热的季节,依靠唾液中水分的蒸发散热,借以调节体温。因此,在夏天我们常可以看到犬张开大嘴,伸出长长的舌头就是为了代替发汗散热。犬胃呈不正梨形,胃液中盐酸的含量为 0.4~0.6%,在家畜中居首位。盐酸能使

蛋白质膨胀变性,便于分解消化。因此,犬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很强,这是其肉食习性的基础。 图2:宠物犬牙齿组成 犬在食后5~7小时就可将胃中的食物全部排空,要比其他草食或杂食动物快许多。犬的肠管较短,一般只有体长的3~4倍,而同样是单胃的马和兔的肠管为体长的12倍。犬的肠壁厚,吸收能力强,这些都是典型的肉食特征。 犬的肝脏比较大,相当于体重的3%左右,分泌的胆汁有利于脂肪的吸收。 犬的排粪中枢不发达,不能像其他家畜那样在行进状态下排粪。 犬对蛋白质和脂肪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但因咀嚼不充分和肠管短,不具发酵能力,故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因此,给犬喂蔬菜时应切碎、煮熟,不宜整块、整棵地喂。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 学习要点 1.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 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有关并发症。 3. 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预防措施。 4. 泌尿道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一节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一)肾脏 儿童年龄愈小,肾脏相对愈重,新生儿两肾重量约为体重的1/125,而成人约为1/220 。婴儿肾脏位置较低,其下极可低至髂嵴以下第 4 腰椎水平,2 岁以后位置达髂嵴以上。右肾 位置稍低于左肾。由于婴儿肾相对较大且位置较低,腹壁肌肉薄而松驰,故 2 岁以内健康儿童腹部触诊可扪及肾脏。婴儿肾脏表面呈分叶状,至2?4岁时,分叶完全消失。 (二)输尿管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易受压和扭曲而导致梗阻,发生尿潴留而诱发感染。 (三)膀胱 婴儿膀胱位置比年长儿高,尿液充盈时膀胱顶入腹腔而在耻骨联合之上,容易触及。随年龄增长膀胱逐渐下降至盆腔内。 (四)尿道 新生女婴尿道长仅1 cm (性成熟期3?5 cm),且外口暴露而接近肛门,易受细菌污染。男婴尿道虽较长,但常有包茎,积垢时也易引起上行性细菌感染。 二、生理特点 肾脏具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①排泄体内代谢终末产物如尿素、有机酸等;②调节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③内分泌功能,产生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一氧化氮、内皮素等。肾脏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作用完成其生理活动。小儿出生后上述功能虽已基本具备, 但调节能力较弱、贮备能力差,肾脏功能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成熟的,一般至1?2 岁时接近成人 水平。 一)肾小球滤过率

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一节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一)肾脏 小儿年龄愈小,肾脏相对愈重,新生儿两肾重量约为体重的1/125,而成人两肾重量约为体重的1/220。婴儿肾脏位置较低,其下极可低至髂嵴以下第4腰椎水平,2岁以后始达髂嵴以上。右肾位置稍低于左肾。2岁以内健康小儿腹部触诊时容易扪及肾脏。婴儿肾脏表面呈分叶状,至2—4岁时,分叶完全消失。 (二)输尿管 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易受压及扭曲而导致梗阻,易发生尿潴留而诱发感染。 (三)膀胱 婴儿膀胱位置比年长儿高,尿液充盈时,膀胱顶部常在耻骨联合之上,顶人腹腔而容易触到,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盆腔内。 (四)尿道 新生女婴尿道长仅lcm(性成熟期3—5cm),且外口暴露而又接近肛门,易受细菌污染。男婴尿道虽较长,但常有包茎,尿垢积聚时也易引起上行性细菌感染。 [生理特点] 肾脏有许多重要功能:①排泄体内代谢终末产物如尿素、

有机酸等;②调节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③内分泌功能,产生激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等。肾脏完成其生理活动,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及排泄。小儿肾脏虽具备大部分成人肾的功能,但其发育是由未成熟逐渐趋向成熟。在胎龄36周时肾单位数量已达成人水平(每肾85万~100万),出生后上述功能已基本具备,但调节能力较弱,贮备能力差,一般至1—2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一)胎儿肾功能 人胎于12周末,由于近曲小管刷状缘的分化及小管上皮细胞开始运转,已能形成尿液。但此时主要通过胎盘来完成机体的排泄和调节内环境稳定,故无肾的胎儿仍可存活和发育。 (二)肾小球滤过率(GFR)。 新生儿出生时GFR平均约20ml/(min,1.73m2),为成人的1/4,早产儿更低,3~6个月为成人1/2,6~12个月为成人3/4,2岁达成人水平,故不能有效地排出过多的水分和溶质。 (三)肾小管重吸收及排泄功能 新生儿葡萄糖肾阈较成人低,静脉输入或大量口服葡萄糖时易出现糖尿。氨基酸和磷的肾阈也较成人低。新生儿血浆中醛固酮浓度较高,但新生儿近端肾小管回吸收钠较少,

马匹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马匹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马匹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采食、咀嚼、吞咽、分泌、消化、吸收和排泄,其各部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马匹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消化系统疾病是马匹最高发疾病,发病率占到马匹内科疾病的一半以上。这与马匹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关E消化系统解剖生理有以下特点: (一)马匹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其一,马匹牙齿坚硬发达,咀嚼肌发达,有灵活的上下唇。坚硬发达的牙齿,强壮的咀嚼肌使马匹能采食、咀嚼粗硬的饲料,灵活的嘴唇使马匹采食容易。因此,马匹采金运围比较宽,从柔软的青草到坚硬的树枝、树皮、秸秆都能接受。摄人食物的多样性特别是摄入过多粗硬的食物易导致马匹出现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其二,马匹口裂较小。马匹口裂较小导致其每一-次进食动作摄入的食量有限。因此饲喂马匹时应少量多次饲喂。 其三,马为单胃,胃容积小约为其消化道总容积的8 5%,相当于生置的人分之一至七分之一。马匹单胃,胃容积小的解创特点导致其单次进食量有限,因此,马匹要少量多次地饲喂,每次喂食量不能太多,防止胃急性胀大,发生急性胃扩张等胃部疾病。 其四,马的肠道发达,相对容积大,是马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马匹肠道总长度达到33米左右,总容积达到200升左右,可以容纳大量的食物,是马匹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其五,马匹盲肠发达,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与人类小肠是主要的营养吸收器官不同的是,马匹小肠不是很发达。而盲肠是马的重要消化器官,素有“发酵罐”之称。育肠租结图1-2-30马胃(塑化标本)肠容积大约占肠道总容积的62%左右,寄生着大量可以分解纤维的微生物菌群,马匹食物中80%左右的纤维在结肠、直肠中完成消化吸收。 其六,马匹各段肠管内径粗细不均。马匹各段肠管内径粗细不均,尤以相邻肠管的结合部更为明显,如盲结口、回盲口、结肠起始部更细。这导致食物残渣在通过这些相邻肠管间结合部时非常容易滞留,引起肠道阻塞。所以马匹饲养管理或使役不当,非常易引起肠道阻塞或大便秘结等肠道疾病。

人体解剖学习题-神经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关于脊髓外形,下列何者正确 A.脊髓和椎管等长 B.成人脊髓下端平对第1腰椎下缘C.颈、胸和腰神经根形成马尾 D.脊髓下端变细为终丝 E.脊髓腹面有前正中沟,背面有后正中裂 : 2.与端脑相连的脑神经是 A.动眼神经 B.嗅神经 C.滑车神经 D.视神经 E.三叉神经 3.与脑桥相连的脑神经是 A.动眼神经 * B.滑车神经 C.面神经 D.迷走神经 E.舌下神经 4.躯体运动性脑神经核不包括 A.展神经核 B.舌下神经核 C.滑车神经核 ¥ D.迷走神经核 E.动眼神经核 5.关于脑神经进出脑的部位,正确的是A.延髓脑桥沟内有面神经 B.中脑脚间窝内有视神经 C.延髓锥体前方有舌下神经 D.小脑背面有动眼神经 E.小脑中脚有展神经 # 6.副交感脑神经核不包括 A.上泌涎核 B.疑核 C.迷走神经背核 D.下泌涎核 E.动眼神经背核 7.下丘脑的结构中不包括

A.视交叉 ~ B.灰结节 C.乳头体 D.漏斗 E.松果体 8.在大脑半球内侧面看不到 A.中央旁小叶 B.胼胝体 C.距状沟 《 D.顶枕沟 E.角回 9.腕不能伸直是何神经损伤 A.桡神经 B.尺神经 C.正中神经 D.腋神经 E.肌皮神经 { 10.关于胸神经支配的阶段性描述,何者错误A.胸2相当于胸骨角平面 B.胸6相当于剑突平面 C.胸8相当于肋弓平面 D.胸10相当于脐平面 E.胸12相当于耻骨联合上缘平面 11.内脏运动神经 A.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B.受意识支配 C.不分节前、节后纤维 D.分布于骨骼肌 E.低级中枢位于骶2~4灰质侧角 12.与脊髓的第7胸节相对应的椎骨是 A.第5胸椎体 B.第6胸椎体 C.第7胸椎体 · D.第8胸椎体 E.第9胸椎体 13.皮质脊髓侧束 A.传导痛、温觉冲动 B.传导本体感觉冲动

神经系统解剖基本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基本知识 1.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也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周围部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部分,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又称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 2.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除了血管和结缔组织被膜外,主要由神经组织所组成。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等功能;而神经胶质主要起着支持、营养、保护、修复和形成髓鞘等作用。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根据突起数目又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3.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所谓反射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反射活动的解剖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中枢部-运动神经-效应器。 4..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地聚集地点,如脊髓灰质。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的聚集地点,如脊髓白质。 皮质:构成大脑半球表面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 髓质: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深部的白质称为髓质。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团称为神经核。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集聚的地方称为神经节。 纤维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上相同的一束纤维。 脑 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 1.大脑 1)大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端脑)是脑的最大部分,被大脑纵裂分为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于沟之间的隆起称回。每个大脑半球都以3条比较深而恒定的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分为5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额叶: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颞叶:外侧沟以下的部分,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 顶叶: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有关。 枕叶: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顶枕沟至枕前切迹的连线,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 岛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与内脏感觉有关。 2)大脑内部结构: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对称的裂隙,内含透明的脑脊液。 基底核:靠近大脑半球的底部,埋藏在白质之中的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 脑皮质:为覆盖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其功能定位见附表。

解剖学基础知识-周围神经系统

总论 区分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分布于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突触 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化的接触区域,通过它可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化学突触:突触前部,突触后部,突触间隙 常用术语 a、在中枢部: 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的聚集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 配布于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称神经核。 神经纤维在中枢部聚集部位含脂质色泽明亮称白质。 位于大脑和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称髓质; 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一起成为纤维束。(在中枢部) b、在周围部: 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称神经节 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成粗细不等的神经 脊神经 1、脊神经为连于脊髓的周围神经部分。 2、有31对;每一对脊神经连于一个脊髓节段,由前根和后根组成;脊神经后根在椎间孔处的椭圆形膨大称为脊 神经节,其中含有假单极感觉神经元。 3、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为脊神经干后,立即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交通支。 4、有躯体感觉,内脏感觉,躯体运动,内脏运动四种纤维成分 5、中枢联系

脑神经 连于脑的周围神经,共12对 名称、顺序、性质、纤维成分及中枢联系、连脑部位、进出颅的部位和分 布概况 筛孔:嗅神经 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中的眼神经 眶下裂:三叉神经中的下颌神经(2) 视神经管:视神经 颈静脉孔: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内耳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圆孔:三叉神经中的上颌神经 卵圆孔:三叉神经中的下颌神经(1) 棘孔:脑膜中动脉 舌下神经管:舌下神经 1嗅神经Olfactory N. 感觉神经内脏感觉鼻腔嗅黏膜 2视神经Optic N. 感觉神经躯体感觉视网膜 3动眼神经Oculomotor N. 运动神经 躯体运动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上睑提肌,下斜肌 内脏运动睫状神经节Ciliary ganglion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4滑车神经Trochlear N. 运动神经躯体运动上斜肌 5三叉神经Trigeminal N. 混合性神经 眼神经Ophthalmic N.躯体感觉眼球,泪器,结膜,部分面部皮肤 上颌神经Maxillary N.躯体感觉眼裂口裂间皮肤,上颌牙,牙龈,鼻腔、软腭黏膜 翼腭神经Pterygopalatine N.上颌神经穿圆孔出颅至翼腭窝连于翼腭神经节 下颌神经Mandibular N.躯体感觉口裂以下皮肤,下颌牙、牙龈 内脏运动咀嚼肌,鼓膜张肌(耳神经节),部分舌肌等 舌神经Lingual N. 接受面神经鼓索,下颌下神经节 展神经Abducent N.躯体运动外直肌 面神经Facial N.混合性神经面部表情肌,舌前2/3味蕾 鼓索返回鼓室,出鼓室至颞下窝,加入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腺,下颌下腺 岩大神经膝神经节处,颞骨岩部前面,破裂孔出颅至翼腭窝翼腭神经节泪腺 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 位听感受器 前庭神经Vestibular N.前庭神经节球囊斑,椭圆囊斑,壶腹嵴 蜗神经Cochlear N.蜗神经节内耳螺旋器 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 腮腺,舌后1/3味蕾 鼓室神经——岩小神经耳神经节腮腺 迷走神经Vagus N. 心肌,脏器的平滑肌,腺体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教学内容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精品文档 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肾 肾为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脂肪囊中,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每个肾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及与之相连的肾小管组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1.肾小体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及肾小囊构成的球状结构。肾小球也称为血管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丛,分成4~8个毛细血管小叶,与输入及输出小动脉相连于血管极。肾小囊由内外2层组成,内层为肾小囊的脏层,紧紧包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及球内血管系膜区的周围,在脏层和毛细血管内皮间有共同的基膜;外层称为壁层,是肾小囊的外壁,壁层与近端小管曲部的管壁相连接。内、外2层之间为一囊腔,与近端肾小管的管腔相连通,原尿经肾小球滤出后经该囊腔进入肾小管。肾单位中滤过膜(滤过屏障)是最为重要的结构,可分为3层: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基底膜和伸出许多足突的上皮细胞层(肾小囊的脏层)。上述任何一种屏障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双肾血流量约为1L/min。 2.肾小管肾小管分为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3部分,近、远端小管又分为曲部(分别称为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直部2段。近、远端小管的直部和细段组成U字形的肾小管髓袢。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有:①重吸收功能: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绝大部分物质被选择性地重吸收而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其中近曲小管的重吸收量最大。原尿滤液中绝大部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钾、钙、钠、水、无机磷等都在近曲小管重吸收。②分泌和排泄功能;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或血液内的物质分泌或排泄到尿中,借此调节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排出代谢产物和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药物等。③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人在机体缺水时,组织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浓缩;反之,尿比重降低,尿液稀释而排出机体多余的水分。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十章神经系统疾病 学习要点 1. 儿童脑、脊髓发育特点及正常脑脊液特点。 2. 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脑脊液特点及治疗原则。 3.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4. 常见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癫痫的药物治疗及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措施。 5. 脑性瘫痪的病因、基本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第一节儿童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一)脑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最早,速度亦快。脑是由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发育而成。神经管形成于孕3?4周。出生时脑重量为300?400g,相当于体重的1/8?1/9 ,6个月时可达700g左右,1岁时约为900g左右,相当于成人脑重(约为1500g)的60%。15个月小脑大小接近成人。新生儿的脑在大体形态上与成人无显著差别,已有主要的沟和回,但脑沟较浅、脑回较宽,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深、增厚。新生儿大脑皮质细胞数目已与成人相同,不再增加,以后主要变化是脑细胞的增大和分化, 以及功能逐渐成熟与复杂化。皮质发育在6个月时接近成人。皮层细胞的分化从胎儿5个月开始,逐渐形成分层结构;到3岁时,皮层细胞分化大致完成, 8 岁时接近成人。 新生儿出生时, 已建立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 视、听等主要的神经传导通路已经存在。婴幼儿期神经髓鞘形成不完全,故神经冲动传导慢,而且易泛化,不易形成明显的兴奋灶。神经髓鞘的形成,因不同神经而先后不同。脊髓神经髓鞘在胎儿4个月时开始形成, 3岁时 完成髓鞘化;锥体束在胎儿5?6个月开始形成,生后2岁完成;皮质的髓鞘化则最晚。 新生儿皮质下中枢(如丘脑、苍白球)的功能已比较成熟,初生婴儿的活动主要由皮质下系统调节, 随着大脑皮质发育成熟, 运动逐渐转为由大脑皮质中枢调节。脑干在出生时已发育良好,呼吸、循环、吞咽等维持生命之中枢功能已发育成熟。 (二)脊髓脊髓出生时结构和功能已较完善, 2 岁时结构接近成人。小儿脊髓相对较长,新生儿及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颊部有坚厚的脂肪垫,有助于吸吮活动,早产儿则较差。吸吮动作是复杂的先天性反射,严重疾病可影响这一反射,使吸吮变得弱而无力。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明显增多。但婴儿口底浅,尚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因此常发生生理性流诞。 (二)食管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粘膜仟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绝大多数在8~10个月时症状消失。婴儿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 (三)胃新生儿胃容量约为30~60ml,后随年龄而增大,1~3个月时90~150ml,l岁时250~300ml,5岁时为700ml~850ml,成人约为2000ml。故年龄愈小每日喂食的次数愈多。但哺乳且不久幽门即开放,胃内容物陆续进入十二指肠,故实际胃容量不完全受上述容量限制。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时其位置变为垂直;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后易使胃扩张;由于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故易引起幽门痉挛出现呕吐。胃排空时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稠厚含凝乳块的乳汁排空慢;水的排空

时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或为坐高的10倍。小肠的主要功能包括运动(蠕动、摆动、分节运动)、消化、吸收及免疫保护。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食物残渣、进一步吸收水分以及形成粪便。小肠粘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肠壁薄故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粘膜进入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起胃-结肠反射,产生便意,所以大便次数多于成人。 (五)肝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细胞发生肿胀、脂肪浸润、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而肿大,影响其正常功能。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六)胰腺出生后3~4个月时胰腺发育较快,胰液分泌量也随之增多,出生后一年,胰腺外分泌部生长迅速,为出生时的3倍。胰液分泌量随年龄生长而增加,至成人每日分泌1~2升。酶类出现的顺序为:胰蛋白酶最先,而后是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新生儿所含脂肪酶活性不高,直到2岁~3岁时才接近成

人体神经系统基础知识点及图解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的神经纤维、神经节 神经组织主要含有两大类细胞: →神经细胞(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系统的辅助成分,比神经元多,主要起支持、营养、保护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的调节、突 出间隙递质的清除、神经元葡 萄糖供应的调节、形成血脑屏 障 →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包括外周雪旺细胞 →小胶质细胞:是具有吞噬功能的免疫细胞 神经元 神经元的结构: →胞体:含有神经细胞特有的 →体:尼氏小体内充满着核糖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中心, →神经原纤维:由直径不等的微管和微丝组成,神

经元的胞体和突起中都含有神经 元纤维,起着细胞骨架的作用。 →突起:→树突 →轴突 神经元的特点:除嗅神经核海马的齿状回等极少数特异脑区的神经元外,哺乳类神经元从胚胎发育开始的高峰期 之后不再出现增殖和分裂。在许多情况下,他们 的体积却显著增长。寿命很长,到年老时才开始 逐渐死亡。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周围支的外面通常包有髓鞘和神经膜,称为神经纤维,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轴突被髓鞘和神经膜包被

→无髓神经纤维:轴突仅被神经膜包被 郎氏节:有髓神经纤维两髓鞘之间的缺口,此处轴突膜裸露。 周围神经的髓鞘是由雪旺细胞环绕轴突所形成的同心圆板层结构,留在外面的雪旺细胞核和质膜就是神经膜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是由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形成。少突胶质细胞可伸出几个突起,形成几个相邻轴突的髓鞘。以较小的胶质细胞数,来满足众多中枢髓鞘生成的需要,因此节省了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