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小南海宋代壁画墓_李明德

安阳小南海宋代壁画墓_李明德
安阳小南海宋代壁画墓_李明德

高句丽民族服饰研究

高句丽民族服饰研究 摘要:高句丽是汉唐时期建立于我国东北部及西北朝鲜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历史研究在东北地方史、民族史、汉魏六朝、隋唐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高句丽服饰研究是高句丽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认识高句丽人的生产、生活,乃至社会发展。20世纪以来,有关高句丽服饰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中外学者相关论著多达百余篇。本文将展开对于高句丽民族服饰的研究。 关键词:高句丽民族服饰研究 一、服饰的形制类别 从过往的文献中的记载来看,高句丽的民族服饰种类是非常繁多的。被记录的服饰中就已经有很多是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的,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未被记载的史迹以及其中对于高句丽民族服饰的描述还有更多。现今人们对于高句丽服饰的了解与分析主要来源于高句丽古墓壁画的发现。从当下考古学家及相关学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高句丽民族服饰从形制类别上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四种:头衣、体衣、足衣及饰物。 1.头衣 头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帽子、头巾以及戴在头上的相关衣物。高句丽的头衣种类很多,见于文献记载的几种常见类型为帻、折风、冠、巾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社会,对于不同等级、阶层的人所佩戴的头衣是有不同规定的。梁元帝《职贡图》有云:“贵者冠帻而无后,以金银为鹿耳,加之帻上;贱者冠折风,穿耳以金环。”[1] 古时佩戴冠巾的通常都是贵族阶层,但戴冠的同时需要留出全发,帻就是用来罩在头上束发的头巾。折风是用于防止冠物脱落的一种高句丽时代特有的头衣,折风的使用贯穿与高句丽的整个历史以及不同的统治地域,是当时最为普遍也最为常用的一种头衣。文献中对于高句丽冠的描述的文字最早出于《周书·高丽传》:“其冠曰骨苏,多以紫罗为之,杂以金银为饰;其有官品者,又插二鸟羽于其上,以显异之。”[2]从这段文献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当时冠的基本特点以及佩戴方式。巾也是高句丽时期头衣的常见类型,巾为黑色,多为男子佩戴,从很多高句丽时期的古墓壁画中都能够看到当时的狩猎者会佩戴这种黑色的头巾。 2. 体衣 高句丽时期的体衣种类也很多,但总体而言可以大致归为两类:着于上身的通常被称为衣,着于下身的则被称为裳。体衣中的衣常见类别有襦、半臂、袍等,裳则大致分为裤、裙等。襦是当时十分常见的一种短衣,长度通常到达臀部,但从很多古墓壁画中我们看到贵族妇女所着的襦通常会更长一些,一般会到达大腿处。半臂是当时为妇女所穿着的一种短袖襦,在当时并不太常见,倒是到了汉代半臂才更为普及,为很多妇女的普通穿服。袍一般是指有棉絮的内衣,通常是穿在里面的衣服,在高句丽时期只有女子才会着袍,并且通常都是长袍。袍的特征也非常明显,大部分都是交领,长度能够到达小腿处。高句丽时期人们着的裤多为穷裤,所谓穷裤就是一种有前后裆的裤子,这种裤子在当时男女都会穿着。值得注意的是裤子的宽窄程度通常象征着穿着者身份的高低,贵族所着穷裤裤腿会更为宽大,侍者贱民等的裤腿则要窄的多。裙是高句丽女子的一种传统服饰,通常男子是不会穿。在当时裙的款式主要有两种:一种衬于长袍之下,能够看到的只剩下裙下摆,另一种则为与襦搭配的裙,这种裙长通常只到胯部。 3.足衣

高句丽古墓壁画反映高句丽社会生活习俗的研究

高句丽古墓壁画反映高句丽社会生活习俗的 研究 李殿福 【英文标题】Study on the Kao-Kou-Li Fresco Tombs and Some Related Social CustomsLi Dianfu 【作者简介】李殿福,男,1934年4月出生,195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邮编130051 【关键词】高句丽民族/高句丽古墓/生活习俗 本文从高句丽古墓壁画上,阐述了高句丽民族八个方面的生活习俗,基本概括了高句丽民族生活习俗的全貌。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人类的向前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任何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又都不是永远不变的,随着文化交往的增多,文化生活习俗也是互相影响的。高句丽文化生活影响了中原,中原发达的文化也影响了高句丽。 According to the Kao-Kou-Li fresco tombs,the paper tells something about the Kao-Kou-Li social customs.Any nation's custom had its features and changed after times.Also,various nation's customs affected each other.The Kao-Kou-Li nation had absorbed some advanced cultures of the center plains,at the same time,its customs made some effects on the later.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0483(2001)03-0022-08 在古代东北亚存世705年历史的高句丽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他有过震憾世界的英雄业绩,也留存有耀眼夺目的光辉文化遗产。

集安高句丽古墓壁画的装饰特色、纹样演变及与汉文化的联系

〔作者简介〕 刘萱堂,男,1938年5月生,现为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刘迎九,男,1969年2月生,东 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毕业,现为吉林省博物馆展览部副研究馆员,邮编130021。 2006年第2期(总第86期) 北方文物NORTHERN C U LT URA L RE LICS NO 1212006 T OT A L 86 〔考古发现与研究〕 集安高句丽古墓壁画的装饰特色、 纹样演变及与汉文化的联系 刘萱堂 刘迎九 〔关键词〕集安高句丽壁画墓 装饰特点 纹样演变 与汉文化的联系 〔内容提要〕11 作者根据多年参加集安高句丽壁画墓临摹工作的体会,选出具有代表性的8座壁画墓,从装饰艺术角度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比较。21对8座墓的装饰纹样、图像按不同内容分解制成图表,从其中的演变来分析墓葬的分期和发展。31从两汉的墓葬绘画(帛画、壁画、石刻画)中选出与集安高句丽古墓壁画中相近的绘画主题和表现形式进行比较,说明高句丽与汉文化的联系。 〔中图分类号〕K 8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0483(2006)022******* 墓葬绘画是一种特殊的绘画艺术,在内 容上大多数以墓主人的人间享乐和天堂向往为主题。在形式上又紧密结合墓葬结构,用各种装饰纹样和绘画形象来表现上述主题。其形式有出行、宴饮、歌舞、庖厨、狩猎、四神、奇禽、异兽、神仙、佛道、方相氏、力士、门卫等主题形成的图样。他们以传统的、相对固定的模式,采用的表现方法多以装饰画为主,在墓中与结构紧密结合,是装饰墓室与壁面不可分割的图样。我们把这些图样称为广义的装饰纹样,他们是汉魏晋时期墓葬绘画的基本形式。本文结合对高句丽壁画临摹的感受,以8座墓为例,从装饰艺术角度谈集安高句丽壁画艺术特点,并结合与两汉时期的墓葬绘画特点进行比较。 集安高句丽壁画墓现已发现约30座, 其中有10余座壁画内容丰富,保存较好。这里选出8座具有代表性的壁画墓(多为我参加临摹的墓),从壁画的装饰艺术角度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八座壁画墓艺术特色简要比较11麻线沟一号墓①和马槽墓②(1962年和1963年本文作者负责两墓壁画临摹)。 两墓同属高句丽早期壁画墓,墓葬结构相似,同为主室、甬道连接两耳室;有相似 的穹隆顶或多层叠涩内收成穹隆顶。两墓葬壁画内容相似,主室都绘夫妻对坐、仆侍、舞乐、骑士;耳室绘庖厨、牛舍、马厩;柱和梁枋均绘菱形云纹或卷云纹作装饰图案;顶部绘莲花图案,有正视和侧视两种。 两墓壁画的艺术特点:两墓在绘画与装 ? 33?

集安,一座美丽的边陲小城

集安,一座美丽的边陲小城 到集安旅游,纯属误打误撞。在筹划旅游线路时,原计划游完 长白山以后去丹东,但大巴要开十几个小时,人太累了,就打听中 间有没有好玩的地方。有人介绍说,集安这个地方不错。于是,我 们就来到了集安。 集安原来是一座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城。2004年,集安境内的高句丽遗迹申请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成功,使得集安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变成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集安三面环山,一面临鸭绿江,市区面积不大。以黑、白、灰 为主色调的楼房排列在路的两旁,街道整洁、宽敞。不少马路的一 侧还有一道小溪,清澈的溪水潺潺流过,整个城市带有几分江南韵味。 市政府前的市政广场和莲花湖公园、滨江休闲广场连成一片, 显得很大气。这个地方我们去了二次。第一次是晚上,广场上很热闹,到处是散步的,聊天的,跳舞的人群,孩子们则成群结队地奔 跑玩耍。三处喷泉灯光忽明忽暗,水柱忽高忽低,光影变幻,五彩 缤纷,使小城的夜景更加迷人。我们转悠了好久,仍觉得意犹未尽。第二天一早又专门去了一次,拍了一些照片。 市政广场上有一座三足乌的雕像。三足乌又称太阳鸟,是中国 古代传说的天帝之子。高句丽的第一代王自称是“天帝子“,因此 三足乌也是高句丽的图腾。 市政广场前面是莲花湖公园。莲花池内碧绿的荷叶随风轻摆, 野鸭在池中游来游去。莲花湖畔有一座新建的集安市博物馆。博物 馆的外形呈八边形,宛如一朵盛开的八瓣莲花。外墙饰材是高句丽 文化石。博物馆占地面积1312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高句丽文物展示中心。

公园四周花丛中散落着一些石碑。其中一块刻着我国著名学者 郭沫若的诗句:“未能远远到辑安,好太王碑无恙否”。集安原名”辑安“,1965年改名为”集安“。郭沫若1958年访问吉林,曾打算到集安看看高句丽的遗迹”好太王碑“,后因病未能成行,留下了遗憾。 到集安旅游主要看高句丽遗迹。高句丽政权始建于公元前37年,是汉王朝在东北地区的基层地方政权,大约相当于一个县。魏晋时 期中原战乱,高句丽乘机扩张,成为地方割据政权,以后又将势力 延伸到朝鲜半岛的北部。高句丽鼎盛时期势力范围包括辽宁、吉林 东南部及朝鲜半岛的北部,曾打败过隋炀帝的百万大军。公元668年,唐朝联合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出兵讨伐高句丽,攻占了高句丽 的都城,高句丽灭亡。高句丽705年的历史中,先后在三个地方建 立都城。早期在辽宁恒仁县的五女山城,中期在集安,晚期在朝鲜 平壤。其中在集安建都时间最长,达424年。集安的高句丽遗址也 最多。 集安的高句丽王城分为国内城和丸都山城两部分,互为依存。 平时在国内城,战时在丸都山城。国内城就在今天集安市区,周长 大约2700米,目前仅遗留部分城墙,有工人正在维修。市内还有高句丽遗址公园,据说是国内城宫殿的遗址,但现场看不到遗址的痕迹,就是一座普通的公园。丸都山城在市区北部的丸都山上。丸都 山城的布局依山形走势而巧妙构思,以环山为屏障,以山谷出口为 城门,地势险要,防御坚固。 在集安分布着1万多座高句丽时期的古墓,其中包括部分王陵 及众多贵族墓葬。这就是有名的“洞沟古墓群”。墓葬中最著名的 是将军坟,因为外形酷似金字塔,又称“东方金字塔“。据考证, 将军坟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将军坟“是当地老百 姓的称呼,一直流传至今。陵墓用1100多块花岗岩石条砌筑而成。墓顶覆盖着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板,重约50多吨。真不知道1000

集安高句丽古迹介绍

集安高句丽古迹介绍 集安高句丽古迹位于集安市。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 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其中太王陵、坟和千秋墓等规模宏大。坟有“东方金字塔”之誉,墓基每边长31.58米、高12.4米,墓体呈方锥形,共有7级阶梯,全部采用精琢的巨型花岗岩石条砌筑而成,墓室顶部用整块巨石覆盖。墓体建筑雄伟,造 型明快庄严。坟是高句丽时代石造建筑艺术的杰作。古墓群中许多墓室里至今仍完好地保 存着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内容丰富及具有传奇神话色彩的墓室壁画。 高句丽古墓壁画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四神崇拜、伏羲与女娲图、神农图、道家羽 衣仙人图等均体现了中原对高句丽文化的全面影响。同时高句丽的射猎、战争壁画也体现 了其作为一个边疆民族所具有的尚武好战特点,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图画在构图等方面与 中原魏晋以来的古墓壁画并无重大区别。高句丽壁画是反映高句丽在文化上属于中华文明 体系的铁证。炎帝曾三次出现在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五号墓四号和五号壁画上,证明了 高句丽也是炎黄后代。伏羲、女娲、神农氏、飞天、乘龙仙人、驾鹤、仙人、伎乐人、造 车的奚仲、神力士和日月星辰也出现在壁画上。这一现象 , 正好说明 , 高句丽文化与炎黄文化一脉相承。 高句丽gāo gōu lí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也简称高丽非后来王建建立的王氏高丽,是西汉到隋唐时期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边疆民族。周秦时期,高句丽的先人一直生活在 东北地区。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高句丽鼎盛时 期其势力范围包括吉林东南部、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王朝 联合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所灭,在历史上持续了705年之久。 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及墓室壁画,是已被历史长河湮没 的高句丽所创造的辉煌文明的经典。 历史都城 高句丽王城由平原城与山城相互依附共为都城,包括国内城和丸都山城始名尉那岩城。这是高句丽早中期公元1―5世纪的都城,也是高句丽政权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 7000座高句丽时代的墓葬在高句丽王城外,位于群山环抱的洞沟平原上。许多墓室里线条流畅、内容丰富并具有传奇神话色彩的精美的壁画是这些古墓的特色所在,虽然距今 已有千余年,仍然色彩鲜艳。洞沟古墓群中以坟、太王陵为代表的14座大型高句丽王陵 及大量的王室贵族壁画墓,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句丽的历史进程,也是高句丽留给人类的 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瑰宝。 都城

朝鲜美术

朝鲜美术 朝鲜位于亚洲大陆东部,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其美 术史可追溯到朝鲜半岛的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前1000)。 新石器时代至乐浪时代这一时期的美术遗物主要 为篦纹陶器,遗址有130多处,代表性遗址有:今平安南 道弓山里、黄海北道智塔里、汉城市岩寺洞、釜山市东 三洞贝冢、咸镜北道雄基贝冢和农圃里贝冢。公元前11 世纪至前108年,是古朝鲜时代。在这一时代前期(公元 前300年以前),素面陶器广为流行,还有少量黑陶、红 陶和彩陶。后期(公元前300~前108),青铜器技术急速 发展,制作出精致的多钮细纹镜、动物形带钩及细形铜剑。其青铜器形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周朝的影响。 篦纹陶器(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108~公元313年,朝鲜半岛北部属于中国汉至晋的郡县统治范围。这一时代史称“乐浪时代”,其 美术也主要为一些遗址和遗物。乐浪郡治遗址在平壤市 大同江南岸的土城里,残留的城墙呈不规则矩形,东西约700米,南北约600米。1935~1937年间,城内发现建筑基石、甬道、井、下水道等遗迹,出土有砖、瓦、陶器、铜器,还有“乐浪大守章”、“乐浪大尹章”的封泥。 从“乐浪礼官”、“乐浪富贵”的瓦当推测,城东北角 的建筑遗址可能为孝文庙,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规模。乐 浪郡南郊有汉墓2000余座,其中正式发掘了约50座。其中石岩里的9号墓、王盱墓、贞柏里的1号墓、221号墓、王光墓、高常贤墓、梧野里25号墓、南井里119号墓、彩□墓在墓制和随葬品上有代表性。乐浪汉墓因内部结构 不同而分成木椁与砖室两种。前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 1世纪)多为竖穴式木椁墓,也有少量横穴式;后期(2~4 世纪)主要为砖室墓。出土的大量随葬品,有金属器、陶器、布帛、木器、玉石器,许多来自中国本土。木椁墓 中的漆器尤其丰富多彩,史称乐浪漆器,种类有杯、盘、勺、壶、砚、案、枕、镜奁、栉、笄、沓。器面多用红、黄、绿3色,绘有人物、动物及各种图案,笔致精巧。有 铭文的漆器达57件,上刻有年号、产地和人名,可知其制 作年代始于西汉始元二年(前85),讫于东汉永元十四年(102)。漆器质地为木、草、夹□等。它可与中国长沙马 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媲美,并为研究东方工艺美术史的 宝贵资料。砖室墓中有画像砖,有的是表现神仙思想的 动物图,有的是程式化了的木口纹,与汉画像砖一脉相承,上面亦有人名和年号。

中国最早的八卦图

最早的八卦图 单磊磊癸巳年除夕作 八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符号化,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精粹。八卦的产生和起源已经不可考,能见诸文字的记载几乎都是以“据说”“传说”“据传”等开篇。即便如此,但仍然有两幅八卦图流传了下来,它们分别是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至于两者的实物,主要见于各种唐宋文物,如1987年5月在青神发现唐代八卦铜镜。那么目前我们能见到的画成图的八卦是什么时候画的呢?我们都知道八卦配四方共有161280种排列方式,那么除了已经定下的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外还有其他的八卦流传吗? 2004年07月02日新华网报道《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发现中国最早的八卦图》。文中称“在中国吉林省集安市古墓壁画中发现的八卦图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八卦图实图。”“这幅八卦图出现在吉林省集安市高句丽贵族墓葬五盔坟四号墓室北壁的左下角。壁上绘有一个道士形象的人:他跣足坐于莲台上,左腿盘屈,右腿立起,披发低首,身着绿色羽衣,一只手在地上绘着一幅八卦图。”“据了解,中国卦学界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八卦图是在古代文献中发现的。在《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中刊载着十一个带文王八卦图的古镜,其中年代最早的一块为公元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的“隋十六符铁鉴”。但一直没有发现其实图。多数中国高句丽考古和研究专家认为,五盔坟四号墓应建于六世纪中叶到七世纪初,但也有专家认为应建于北朝时期,时间约为公元五世纪末到六世纪初之间。因此,与“隋十六符铁鉴”相比,四号墓中的八卦图可能要早半个到一个世纪,至少与之同期。而作为八卦图实图,这个八卦图无疑为中国最早。”其图如下: 图I 如果报道属实的话,那么这幅壁画应该就是我国最早的八卦形状方位图了。但是由于图中只有五个图形符号,并且图形并不十分清晰准确,这就给最终确定精确的八卦图增加了难度。目前只能通过计算机分析研究这幅壁画并最终确定该幅壁画上所画的八卦的顺序。 方法和分析如下,先从原图中截图生成图I。再进行处理生成图II图III,将图II放大后处理生成图IV图V。最后再从图I截取图VI,处理后生成图VII.

集安市是世界文化遗产地

集安市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来此旅游度假、观光休憩的游客逐年增多,集安是高句丽古墓集中区,有一万多座,有石墓、土墓两种,早期石坟以砾石堆积而成,晚期的土坟,内用石料,外用黄土覆盖,尚存有壁画的古墓二十几座,著名的舞佣墓,通沟二号墓,五盔坟、五号墓等,画面色彩班驳,栩栩如生,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列入世界文化保护遗产。五女峰山高谷深,峭壁林立,险绝奇伟,让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永恒。 一、行程: 日期行程用餐住宿D1 早乘空调旅游车赴集安(450公里左右,约6小时),下午 外观高句丽古迹,东方金字塔——将军坟,外观天下第一 晚集安碑——好太王碑,远观古城墙遗址和中朝两国界河——鸭 绿江两岸风光,可自费游船或快艇(约1小时左右),后 参观绿嘉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摘草莓(采摘费用 自理),晚餐后入住; 早中 D2 早餐后游览仿古一条街,乘车赴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赏 洞天皓月,仙人台,一线天,幽谷银瀑等,午餐后乘汽车 返回长春,结束旅程。 二、接待标准: 1、住宿:四—六人间公共卫生间 2、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 3、正餐:八菜一汤十人一桌(2正1早) 4、门票: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 5、导游:优秀导游讲解服务 6、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三、特别告知: ★请自备雨具、防晒用品及常用药品,如预防感冒、止泻等药品。 ★此行程时间长,路程远,会略感疲劳,请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 ★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游客请格外注意休息,登山要视身体情况量力而行。 ★标准团住宿如遇如遇单男单女入住三人标准间或自补房差。 ★旅游旺季游览时还须请您耐心等候,礼貌游览,环保游览。 ★旅行中请客人保管好贵重物品,如有遗失,后果自负。 ★如遇人力不可抗力因素(大雨、大雪及地震等等)所产生额外费用由客人承担。。 ★行程中请服从导游安排,注意人身安全,若私自离团产生后果由客人自已负责。 ★请参团贵宾带好有效证件(身份证、户口本、军官证等)

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 开放分类:历史壁画文化文物科技 古人借助丹青文彩来装饰陵寝梓宫,表现生死祈祥、魂魄神仙的观念起于厚葬风气盛行的年代。秦汉以前的墓室,绘在壁面上的只见有几何形的简单纹样,这些绘在墓室中的图案纹样,若与孔子和屈原所见当时王侯公卿庙堂的“宫墙文画”作比较,题材和画法都要简单得多,几不足道,但它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古代墓室壁画有着更早的历史起点,更意味着一个关系到民族生命意识和社会习俗的主使观念开始进入地下,在墓室梓宫中一路铺陈,演绎着阶段性的规律。 编辑摘要 目录 [隐藏 ] 1 汉魏墓室壁画 2 两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 3 隋唐墓室壁画 4 五代两宋墓室壁画 5 辽、金、西夏墓室壁画 6 元明清时期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 - 汉魏墓室壁画 侍者图 秦始皇统一六国,接过战国诸子阴阳五行、道家神仙思想,生作寻仙之游,死起厚葬之风,他那满藏奇器珍怪的陵寝,即是“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地下宫殿。汉承秦制。汉武帝尤敬鬼神,更热衷于神仙方士之言,长生久视之术,进一步掀起了“视死如视生”的时代风尚。汉代将先秦以来的魂魄观念、神仙信仰、阴阳学说和天人感应等思想再加整合与创造,形成了一套集功能、习俗乃至思想观念为一体的葬制葬俗以及与之相配合的图像。用这些图像装饰的帝王陵和贵族墓不仅有了如地上宫殿般的效果,而且具备了趋利避害,福寿神仙,荫庇子孙的特殊功能。

西汉前期的壁画墓经考古发掘的有两座,即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和河南商丘柿园芒砀山梁王墓,墓主人均係分封一方的诸侯王。南越王墓葬年代在汉武帝元朔末至元狩初年(公元前122年前后),墓葬规格虽高,但绘饰壁画却甚为简单,仅在石门、前室四壁及顶石上发现了朱、墨两色绘出的云纹图案,没有发现具有主题内容的壁画。属于西汉前期的典型壁画墓,当数芒砀山梁王陵。芒砀山西汉梁王陵位于河南商丘市东约90公里处,陵墓係“斩山为郭,穿石为藏”的大型多室崖墓。主室前区顶部绘一条蜿蜒长达5米、首南尾北的巨龙,头角身翼,龙舌捲衔怪兽,左右画朱雀、白虎,或为四灵的早期形式。梁王墓壁画色彩浓丽,形象夸张,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壁画图像明显还带有楚地绘画风格的痕迹。 西汉后期代表性的壁画墓,集中在洛阳和西安两地。洛阳地当历史上的中原腹地,又为九朝故都,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洛阳考古发掘的西汉后期壁画墓有,烧沟61号壁画墓,卜千秋壁画墓,浅井头壁画墓等。壁画分布在主室顶部、前后山墙和隔梁上,有一砖一画的形制,也有多砖拼绘的横幅式构图,还有塑绘结合的画面。壁画题材多见驱傩逐疫,祥瑞升仙以及历史人物,图像真实地反映了西汉时期的丧葬观念和社会习俗。汉代葬仪中用傩仪,沿用先秦方相氏驱傩的习俗,以保护死者不受山林惊怪的侵扰。汉人重傩仪,更将驱傩的场景画在了墓室中。这一现象对探讨两汉之际死生观念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洛阳以西的西安,曾是西汉王朝和新莽时期的都城,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渭水两岸的京畿陵区分布有这个时期高规格的墓葬,目前已发现西汉时期的壁画墓,重要者有西安交通大学附小西汉晚期墓、西安理工大学壁画墓和西安南郊曲江池1号墓。二十八宿天象图按内外圆分别构画,内圆画流云、金乌太阳和月中玉兔蟾蜍,外圆画青龙、白虎、朱雀、黄蛇和与之相配的二十八宿,附带用人物、动物形象来标识各宿的名称。圆环外绘彩云翔鹤。后壁绘羽人持灵芝引导墓主灵魂升天,下有鹿鹤。壁画构图饱满,色彩明丽斑斓。所用双线填色的方式和勾连纹样的组合形态,也可看出前后相继的风格脉络。 太一阴阳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