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二、设疑自探

三、解疑合探

四、质疑再探

五、运用拓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

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

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

示)

美吗?(美)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

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

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

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

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

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

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

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2、根据课题提出探究问题

3、补充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形成

自探提示

(1)、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

吗?

(2)怎么列式计算?

1、检查自探效果。

2、合作探究自探解决不了的疑难问

题。

3、引导学生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

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

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进行计算。)

1、鼓励学生结合本节内容,提出疑

问。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提

出的问题。

五、运用拓展

1、教师出示习题,学生练习。

(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

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

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

人?

欣赏图片

提出问题

交流、反

(1)、

72-44=28

28+

85=113

(2)72

-44+

85=113

先独立完

成,后集

体订正。

情境,设置疑

问,激发学生

探索知识的

欲望。自主探

究问题答案,

形成对知识

的初步认识

和理解。同时

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使

学生会自学。

通过生生、

师生合作互

动,对自探中

的“疑难杂

症”合作探

究,解决本节

主要疑难问

题,使学生理

解和掌握本

节知识。

通过让学

生提出后仍

存在的疑问,

再次进行探

究解决,可以

使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更

为完善,更为

深刻,不留任

何疑惑,提升

学生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通过运用

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

(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2、检查练习情况,纠错择优。

3、学生尝试自编习题解答。

六、全课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2、教师强调概括。

一、基本训练

二、设疑自探

三、解疑合探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咱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谁能

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咱

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

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

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5+78-91 105-58+46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大家用掌声

表示对自己的鼓励。今天咱们再到“冰

雪天地“去看一看,那里会不会有什

么新情况。

1、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

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请一位学生读题。

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

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

计算。

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

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

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1、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

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

数的线段的长短。

987÷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

329×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

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

便?(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

写一个中间数。)

B、6÷3×987

6÷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

987人。

2、小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

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

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没

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

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

(在只有

加减法的

算式里,

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

进行计

算。)

A、分步

列式:987

÷3=329

329×6=

1974

综合列

式:987÷

3×6

=329×6

=1974

通过对与新

知有密切联

系的旧知的

练习,为学

生自探做好

知识的准

备。

通过创

设情境,设

置疑问,激

发学生探索

知识的欲

望。

通过生

生、师生合

作互动,对

自探中的

“疑难杂

症”合作探

究,解决本

节主要疑难

问题,使学

生理解和掌

握本节知

识。

通过让学

生提出后仍

存在的疑

问,再次进

行探究解

决,提升学

生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

质疑再探

五、运用拓

六、全课总结算。)

1、鼓励学生结合本节内容,提出疑问。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提出

的问题。

1、口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

10

28÷4×7 35+24-12 48÷8÷

9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

共需付多少元?

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

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

缺少条件,引导学生看图找条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

面进步了?

能力。

通过运用

练习,巩固

所学知识。

通过师生总

结,使学生

对本节所学

知识有一个

清晰的、系

统的认识。

一、基本训练

二、设疑自探

三、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

“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今

天,老师带来了“冰雪天地”游乐场

接待人数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这张

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

统计表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

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教师可提示

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

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

去“冰雪天地”游玩。大家说说到了

“冰雪天地”游乐场门口,得先干什

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

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

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教学例3

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

的信息,小组汇报。

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

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

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

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

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

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

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

求什么?

列式解答。

师板书,提问:这三个算式,它们之

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算式是分步

学生提出

问题

生回答,

师小结:

在没有括

号的算式

里,有乘、

除法和

加、减法,

要先算

乘、除法。

学生讨论

交流

通过对与

新知有密切

联系的旧知

的练习,为学

生自探做好

知识的准备。

通过创设情

境,设置疑

问,激发学生

探索知识的

欲望。自主探

究问题答案,

形成对知识

的初步认识

和理解。同时

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使

学生会自学。

通过生生、师

生合作互动,

对自探中的

“疑难杂症”

合作探究,解

决本节主要

疑难问题,使

学生理解和

掌握本节知

疑合探

四、质疑再探

五、运用拓

六、列式,二、三两个算式是分步列式,

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实一样,24+24

和24×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

少钱?)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

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

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

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

需要多少钱?但写法却有所不同。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

一共要付多少钱?

(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

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

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

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

算顺序。

1、鼓励学生结合本节内容,提出疑

问。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提

出的问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

算。

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

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

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

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

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

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

里有梨树多少棵?

学生说解

题过程和

方法

先独立做

后集体订

正。

识。

通过让学生

提出后仍存

在的疑问,再

次进行探究

解决,可以使

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更为

完善,更为深

刻,不留任何

疑惑,提升学

生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

能力。

通过运用练

习,巩固所学

知识。

通过师生总

结,帮助学生

把本节所学

环节一、

基本训练

二、设疑自探

三、通过对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的练习,为学生自探做好知识的准备。

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自主探究问题答案,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会自学。

通过生生、师生合作互动,对自探中的“疑难杂症”合作探究,解决本

解疑合探

四、质疑再探

五、运用拓

六、全课老师请大家仔细读题后想一想,列出算

式并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如果

有一种解答方法了,同桌间讨论,还有

别的解题方法吗?

1、反馈。

你能把以上两种算式方法写成综合算

式吗?

为什么要加上括号?(因为是先算总游

客数,如果不加括号,就先算除法,就

变成上午要派的保洁员加下午的游客

了,意思就说不通了。)

2、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

3、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4、解决第二个问题。

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

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下午要比上午多请几名保洁员?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

一步的意思。

同学们真是帮了冰雕区叔叔阿姨

的一个大忙,他们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

尽快地来安排保洁员了。下面,我们再

来解决一些问题。

1、检查自探效果。

2、合作探究自探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3、引导学生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

顺序。

巩固练习

1、妈妈用一百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

冬衣,又买了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

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

必小时才能批改完?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

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

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总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

(2)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今天

学习的知识吗?(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

A、180÷30

+270÷30

B、(270

+180)÷

30

学生先做,

后集体订

正。

节主要疑难

问题,使学

生理解和掌

握本节知

识。

通过让

学生提出后

仍存在的疑

问,提升学

生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

能力。

通过运

用练习,巩

固所学知

识。

通过师

生总结,使

学生对本节

所学知识有

一个清晰

的、系统的

认识,把本

节所学知识

纳入其已有

一、基本训练

二、设疑自探

三、解疑合探

四、质疑再探

五、运用拓(一)单刀直入教学新知

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

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去了,请

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

1、出示:

(1)42+6×(12-4)

(2)42+6×12-4

2、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

3、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

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

积,最后求和。第二题:先求积、然

后求和,最后求差。

4、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

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

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

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

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

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

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

乘除,最后加减)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

的?

5、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数

字、运算符号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

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

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

称四则运算。

(2)回忆混合运算的学习,小组合作

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交流,形成板书。

及时练习加深理解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学生用和、差、积、商说说运

算顺序。

(2)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3)交流,改错。

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

三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

少千克。

(1)请两位同学来读题,其他同学来

学生先做,

后集体订

正。

(数字、运

算符号都一

样,第一题

有小括号,

第二题没有

小括号。)

42+6×(12-4)

=42+6-8

=42+48

=90

讨论交流

学生先做,

后集体订

正。

通过对

与新知有密

切联系的旧

知的练习,

为学生自探

做好知识的

准备。

通过创设

情境,设置

疑问,激发

学生探索知

识的欲望。

同时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

力,使学生

会自学。

通过生

生、师生合

作互动,解

决本节主要

疑难问题,

使学生理解

和掌握本节

知识。

通过让学

生提出后仍

存在的疑

问,提升学

生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

能力。

通过运用

练习,巩固

所学知识。

环节

一、基本训练

二、设疑自探

三、通过对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的练习,为学生自探做好知识的准备。

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自主探究问题答案,形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会自学。

通过生生、师生合作互动,对自探中的“疑难杂症”合作探究,解决本节主要疑难

解疑合探

四、质疑再探

五、运用拓

六、全课总结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

不能作除数。

举例说明:0÷5=0 5÷0就无意义

请几个同学来总结有关0的运算。

巩固提高

1、口算。

79+0 6×0 9-0 0-11

0+35 0÷71 6-6 4×0

0×53 54+0 54-0 0×900

以小火车的方式进行,前面的同学说不下

去了,后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抢答

3、破译密码。

先计算出圆圈和方框中的数来组成密码。

注意计算过程的推导。

总结全课

今天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以一个非

零的数,

还得0;0

不能作除

数。

学生先

做,后集

体订正。

问题,使学

生理解和掌

握本节知

识。

通过运用练

习,巩固所

学知识,检

查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情

况,培养学

生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

能力。

通过师生

总结,使学

生对本节所

学知识有一

个清晰的、

系统的认

识,帮助学

生把本节所

学知识纳入

其已有的知

识结构之

中。

作业设计(可附页)四、作业

P15—16/8—13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章节 (单元) 第一单元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 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具体过程修改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 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 2.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 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XX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 章节 (单元) 第一单元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具体过程修改补充(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 (非常漂亮,感觉很香……) 2.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 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 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课程 (1)

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Unit1ourschool 教学重点:掌握有关学校设施的五个单词,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教学难点:单词library中辅音连缀的发音。 教具准备: .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准备一幅本单元的校园分布图。 3.教师准备本课时的五张单词卡。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学过的歌谣(第三册第五页的“workAndPlay”),让学生跟随声音说唱。

2.播放第三册第一单元Let’slearnA,回顾句型:“what’sintheclassroom?Aboard,twolights,manydesksandchairs.”自然过度到学习学校各课室的名称。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指着教室问学生:?what’sintheclassroom?学生做出相应的回答。教师接着问:Howmanyclassroomsarethereinourschool? Doyoulikeourschool?whatelsecanyouseeintheschool?Look!Thisi samapofourschool. 2.播放本课的声音Let’slearnA,教读生词。教师可引入句型“It’sonthefirstfloor.,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序数词做铺垫。通过教师领读和听音跟读,让学生掌握本课时五个生词的正确读音。在练习library的发音时,可复习已学过的含辅音连缀的单词,如ice-cream,brother,friend,hungry。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小组比赛。教师出示一张词卡,如garden,组内学生依次说出与该词有关的其它单词,如:flowers,red,colour,trees等,这样既复习了学过的单词,也为继续学习Let’sdo打下基础。 2.看Let’sdo的图片(没有文字),让学生仔细看动作,然后跟着声音做动作。播放声音,教师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动作。然后分组进行练习,采用组与组竞赛的方式,可以是做动作猜句子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二)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P一、一望无垠;两面三刀;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彩缤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百花齐放;千方百计;万劫不复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 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应采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应该有效。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 第一课时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感觉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为减少教师备课的工作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教学方案的设计内容应简单明了,准确到位,真正起到授课依据的作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供大家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介绍课文及作者 1、课文,游记: 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情景。 2、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县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957年叶圣陶先生60多岁时,游览了“双龙洞”、“冰壶洞”,见《小传十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 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划出不懂的词语。 2、集体讨论难字、新词: ⑴ 读音: wān jí rǔ sǔn 蜿蜒即使石钟乳石笋 ⑵ 新词: 孔隙突兀森郁 四、读熟课文 1、散读。 2、小组读。 五、思考写作顺序,试着划段 第二课时 一、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 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游览顺序──空间位置变换。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交待时间、地点、事件。 第二段(2~3自然段)路上见闻。 第三段(4~8自然段)游览经过。 二、讲读 1、指名读第一段: 分析:这是一篇游记,且开篇点题,交待了时间、地点。 2、学习第二段: 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记写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提问: ⑴ 作者看到哪些景物?用笔划一下: 溪流:时而…时而…时而。 ⑵ 什么叫迎着溪流?人怎么走? 逆流而上(游览的一条“暗线”) ⑶ 理清这部分叙述顺序: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 3、小结: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从洞口里流出来的”,引出描写重点──双龙洞。 第三课时

四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重点学习学校科室及功能室的名称、分布和例外的功能。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这些课室的单词,说出每个科室的例外功用,并简单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重点学习的句型是:This is…….. Thatis………. Is this…….? .Is that…….? Yes,it is ./No, it isn’t.同时渗透了序数词的运用以及字母组合er在单词中的最基本的发音。 2、单元教学重点:掌握学校中的一些功能室。例如: playground,garden,teacher’s office, library, canteen, art room, computer room, washroom,musicroom,gym,andTVroom.掌握句型This/Thatisthe…及 Isthis/thatthe…? Yes,it is./No, it isn’t.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3、单元教学难点:字母组合er在单词中的发音;序数词和基数词的区分及如何正确使用序数词。 二、单元教学目标:认读PartAandPartB中的单词;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Let’stalk中的严重句型This/Thatisthe(a)…Isthis/thatthe(a)…?Yes,itis. No, it isn’t. 三、单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声音、课件,以及本单元的单词卡。 2、准备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3、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四、单元教学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通过请学生复述老师的话或是复述同学的回答,让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引起注意,让学生意识到要仔细听别人的说话。 2、对于学习还可以,但是不愿或害怕发言的学生,课堂中教师主动请他们表达其意见,培养他们优良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2018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 2. 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 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 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

四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备课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课标解读 1.数的运算:四则运算的含义 数(自然数)是刻画一个集合中事物数量信息的符号,运算(整数四则运算)是刻画多个集合中事物数量信息之间关系的符号(组合)。从数学发展的逻辑体系来看,加法运算是四则运算的基础,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加法的定义:对于规定运算表示在的后面增加个的序数,如果这个序数为,那么,称为与的和。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记作:。显然,加法运算满足封闭性、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的定义:乘法在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加法,乘法是数自相加的缩写。一般地,对于

自然数,规定乘法运算表示个相加。显然,乘法运算满足封闭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减法的定义: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法是通过加法来定义的。由于减法将出现负整数,因此,运算的集合需要从自然数集合()扩展到整数集合)。整数集合包含正整数、0、负整数。对于,如果,则称为减的差,求差的运算叫做减法,记作:。显然,整数集对于减法运算是封闭的,而且,存在着“相反数”与“单位元”,使得,。 除法的定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是通过乘法来定义的。由于除法将出现分数,因此,运算的集合需要从整数集合()扩展到有理数集合()。对于,如 果,则称为与的商,求商的运算叫做除法,记作:(=)。显然,有理数集对于除法运算是封闭的,而且,存在着“相反数”与“单位元”,使得,。 2.数的运算 数的运算内容贯串于整个一、二学段,是这两个学段比较重要、占用学习时间最多的内容。对于数的运算首先要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运算,这达到不同目的,决定了选择不同的运算方式和不同的精度要求。美国数学教师学会(NCTM)1989年编写的《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中对计算问题有一段论述,反映对运算的观念(见下图),从中可以受到一些启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17 触摸春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 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德育目标: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活。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课前准备 1.提前阅读整组课文,初步感知本组课文内容,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教学方法: 学生提出自己读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讨论。结合讨论,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

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谈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 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如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 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些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 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四、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2 3 教4 5 案6 7 8 9

10 11 Xxxxxxx小学 12 13 1古诗词三首 14 15 学习目标 16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17 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18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19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20 21 重点难点 22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23 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24 第一课时 25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26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7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28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9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30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31 32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33 34 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35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36 理解“尽”和“去”: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37 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38 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 39 40 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41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 42 43 (板书:独) 44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45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46 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47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 48 49 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50 ⑵、理解“看不厌”: 51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52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53 ⑶、品析: 54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55 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56 “脱俗”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一画这两句。、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理解“看不厌”: 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品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三.教学的重难点: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四、课时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桂林山水》 2课时 《记今画的双龙洞》 2课时《七月的天山》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107页)

最新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107页) 1.种子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采集的树种中,有个小女孩较大树种虽然不多,但粒粒饱满,显然是精心挑选的,表现了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特点和纯朴、诚实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小女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导读课 设计者:长甸镇中心小学孙冰翠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之美。 2、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优美的词句。 3、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4、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的词语、片段等资料。激发阅读、写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教学设计学案设计我的创新 一、激情导入: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 姿多彩,那奔腾不息的江河, 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 天的雪峰,那辽阔宽广的草 原……真是江山如画呀。这节 课让我们一起走入第一组课 文。 二、感知单元主题: 1、默读单元导语,感知单元主题。 二、生默读圈画导语中的重点句子,概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1、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水的

2、 指名朗读导语。 3、 交流: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三、感知单元课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 读本组课文中的四篇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重点引导读第二课中的二、三自然段,第三课中的五、六自然段,师适时范读精彩段,激发朗读兴趣。 四、明确学习方法: 1、 体会本单元课文的特点。 2、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 游记类文章的学习方法。 五、师生共同明确单元目标: 热爱之情。 2、体会作者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 1、生通览四篇课文。明确 在这个主题下有那几篇课文。 2、生读自己喜欢的课文, 并说说自己初读感受。 3、选择自己喜欢课文中的 精彩段落进行激情朗读。 提示学法: 1、 关注作者的写作顺序。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等写法。 2、 体会作者怎样用优美的词句表达情意的。 3、 体会作者在写作时修辞方法的运用。(排比) 五、单元目标: 1、掌握29个生字及所组成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周日期次一教学内容时 2.22-2.2开学报名(4) 习惯篇(2) 1《走,8 8 二 2.29-3.6 我们去植树》(2) 2《第一朵杏花》(2) 3《燕子》(2) 8 4《古诗两首》(2) 习作一(2) 三 3.7-3.13 习作一(2) 练习1(3) 单8 元测试(3) 5《苹果里的五角星》(2) 6《最8 四 3.14-3.2佳路径》(2) 0 7《人类的老师》(2) 习作2(2) 五 3.21-3.2习作2(2) 练习2(3) 单元测试8 7 (3) 8《三顾茅庐》(2)

9《祁黄8 羊》(2) 六 3.28-4.3 10《公仪休拒收礼物》(2) 习作3(2)X| k |B| 1 . c|O |m 七八 4.4-4.10 习作3(2) 练习3(3) 单元测6 试(1) 4.11-4.1单元测试(3) 11《永远的8 清明节放假课备注 7 白衣战士》(2) 12《“番茄太阳”》(2) 13《第一次抱母亲》(1) 九 4.18-4.24 13《第一次抱母亲》(1) 14、《我不8 是最弱小的》(2) 《习作》4(4) 练习4(1) 练习4(2) 单元测试(4) 期8 中测试(2)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4.25-5.1 5.2-5.8 期中测试(2) 15、《鸟语》(2) 166 《天鹅的故事》(2)

17《生命的壮歌》(2) 习作5(4) 8 练习5(2) 五一放假 5.9-5.15 5.16-5.2练习5(1) 单元测试(4) 18《沙8 2 5.23-5.29 漠中的绿洲》(2) 19《云雀的心愿》(2) 20《古诗两首》8 (2) 习作6(3) 练习6(1) 练习6(2) 单元测试(4) 21《爱8 因斯坦和小女孩》(2)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 23《黄河6 的主人》(2)习作7(2) 5.30- 6.5 6.6-6.12 端午节放假 6.13-6.1习作7(2) 练习7(3) 单元8 七十八十九二十 9 6.20-6.26 测试(3) 单元测试(1) 期末复习 8 6.27-7.3 期末复习 8 7.4-7.10 期末检测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