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必修一同步练习:第7课 第1框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同步练习:第7课 第1框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同步练习:第7课 第1框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1框

基.础.演.练

一、选择题

1.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30日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意义在于(..C..)

①为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提供了制度保障

②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理念

③有利于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促进创新要素协同发展

④旨在增加科研人员的收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转化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国家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旨在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使命责任,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创新报国,引领发展。因此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促进创新要素协同发展。②③符合题意;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是一个纪念日,不能提供制度保障,①错误;增加科研人员的收入不是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目的,④错误。故选C。

2.某国有企业职工张某一直积极工作,其收入一直是同岗位中比较多的。但因企业效益下降,2018年上半年他的工资水平也有所下降。由此可以看出(..B..)

①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人们分配结果的重要因素

②该国有企业并没有贯彻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

③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变化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④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影响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解析]材料中张某收入的下降是由于企业效益的下滑,故②④不合题意。故选B。

3.搞好收入分配改革,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现阶段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让按劳分配成为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主体。下列对于按劳分配的认识正确的是(..C..)

①按劳分配是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①说法错误。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③说法错误。

②④说法正确。

4.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总工程师,并有一项技术专利卖给该企业,乙是我国某日本独资企业的职工,丙是某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丁在某股份合作制企业持股上岗。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人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甲和乙的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

B.甲和丁的收入均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C.丙和丁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D.乙和丙的收入均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解析]甲在国有控股企业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转让专利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乙在日本独资企业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丙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股份合作制属于集体经济,注意丁是“持股上岗”,因此其收入既有按劳分配收入又有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故选B。

5.下表是某居民2018年收入一览表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该表格表明(..C..)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该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③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按劳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②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我国的分配制度,不是基本经济制度,③与题意无关;分析表格,财产性收入(房屋土地等其他收入+国债收入+股票收益+利息收入)已占居民收入60%,①入选;结合表格的注解,④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6.2018年我国继续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结合材料,请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规定的经济意义。

[答案]①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②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合理提高个人收益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审读材料,弄清中央的做法所涉及的分配方式,然后调动教材相关知识,不难得出问题答案。

创.新.拓.展

一、选择题

1.2018年我国不断推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强调用改革的办法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制度(..A..)

①是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②体现了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③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④避免了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的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是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①③说法正确。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②说法错误。④中“避免”说法错误。

2.据报道,中国某大学的四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一起发明的专利技术折价为基础成立的股份公司中,其所持有的股份价值达上万元。下列对专利技术所得认识正确的是(..C..)

①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②从分配方式上看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③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从分配方式上看属于按劳分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专利技术是按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从分配方式上看,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②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③符合题意;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但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①观点错误。答案选C。

3.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相同的劳动,但获得的劳动报酬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别。这说明(..D..)

A.按劳分配只是一个抽象的原则,现实生活不能实现

B.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与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是与企业的效益联系在一起的

[解析]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劳动者付出劳动的质量不同,企业经济效益不同,其获得的劳动报酬就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别,故选D。

4.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依靠改革和创新两大动力。其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继续扩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多

途径发展集体经济,用5年时间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的改革。积极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意义在于(..B..)

①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农村进一步发展

②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

③实现分配方式多元化,有利于农民增收

④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收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材料表明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实现农村分配方式多元化,有利于农民增收,实现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深度融合,②③符合题意;股份合作制经济属于集体经济范畴,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同,①不符合题意;在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而不属于农民个人,④错误。故选B。

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下列关于按劳分配的说法,错误的是(..D..)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解析]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A、B、C是正确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D是错误的,适合题意。

6.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炒股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农民在自家门口炒股也不再是新鲜事。农民边种地边炒股,种地炒股两不误。这表明,在我国农村(..A..)

①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有机结合

②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增多

③按劳分配不再是收入分配的主体

④购买股票是实现分配公平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③说法错误,因为我国依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④说法错误,因为购买股票会拉开收入差距。农民承包集体土地获得按劳分配收入,炒股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而获得的收入,是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故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7.微信“打赏”是读者在微信订阅号上阅读完原创文章后,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点击文章下方的“打赏”链接,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作者的行为。微信公司在汇总“打赏”后,会把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这样的“打赏”(..D..)

A.增加了读者的支出,会降低读者的消费体验

B.增加了微信公司的收入,提高了其经营效益

C.变革了原有支付模式,不利于提高作者的收入

D.体现了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

[解析]微信公司在汇总“打赏”后,会把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这样的“打赏”体现了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D正确且符合题意;“打赏”是自愿的,不会降低读者的消费体验,也不能直接增加微信公司的收入,A、B说法错误;这样的“打赏”变革了原有支付模式,有利于提高作者的收入,C说法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按收入来源分,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620元,增长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3%;人均经营净收入4502 6.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3%;人均财产净收入2107元,增长11.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1%;人均转移净收入4744元,增长11.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3%。

注:①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②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

(1)分析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

(2)中央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请简要说明其经济

意义。

[答案](1)①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这一分配制度。

(2)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体现。这是对公民财产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这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课 第七课知识点总结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改革是强国之路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有制的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2)私营经济(3)外资经济 7、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意义 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根本原因)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2)按生产要素分配 5、效率: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效率和公平相统一 (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2020部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七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随堂巩固练(含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多党合作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遵守宪法和法律 C.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D.坚持“十六字方针” 解析: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多党合作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由此可见,C选项符合题意;A、B、D均不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2.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 ) ①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②组织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③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④在法律地位上平等的关系 ⑤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A.①②④B.③④⑤ C.①③⑤D.①③④ 解析: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由此可见,①③④符合题意;②⑤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关系,在事业上是亲密友党的关系,在监督上是相互监督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D 3.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以下关于人民政协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履行组织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的职能 B.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合作的组织形式 C.积极参与行使国家对外职权 D.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解析: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它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

2019-2020学年政治人教版必修2达标检测:第七课第二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方式进行协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作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整体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 ①保障公民民主监督的权利 ②平衡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 ③党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④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B。协商民主的目的是“作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整体的发展”,与民主监督无关,①排除;“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方式进行协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这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平衡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②符合题意;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的体现,③符合题意;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无关,④排除。 2.“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观察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展示制度自信和道路优势的重要平台。下列关于“两会”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会”都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②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 ③“两会”都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④“两会”同步进行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互补结构 A.①④B.③④ C.②③D.①② 解析:选A。“两会”的共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两会”同步进行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互补结构,①④符合题意;人大代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协委员由社会各界协商产生,②错误;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二者性质不同,③错误。 3.人民政协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这表明人民政协() ①是各民主党派议事的机构 ②成为我国协商民主的唯一机构 ③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履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职能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D。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③④符合题意;人民政协不是议事机构,排除①;②说法错误,排除。 4.“政协并不只是‘拍手’,还必须在政府‘挥手’之前‘说话’。”政协作为我国重要的协商机构,既要实现“好商量”,又要落实“商量好”。这表明() ①政协作为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应与共产党通力合作 ②政协应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进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 ③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应积极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决定和执行 ④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应积极履行民主协商职能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政协不仅包含民主党派,也包含共产党和无党派人士,①错误;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不能决定国家方针、政策,③错误;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②④正确。 5.2019年7月12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2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11位委员和1位地方同志围绕寺观教堂管理的思路理念、体制机制、重点环节等建言献策。近80位委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 答题模板 问答题总结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据新教材调整) 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2)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3)文化能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有利于发展人的文化素养,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文化对经济的影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经济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5)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7)文化对人的影响。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③文化对人影响的作用:文化能塑造人生,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发展优秀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如何保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③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发展。 3.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1)意义 ①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外国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要求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教材第二单元阐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如何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第三单元进入《收入与分配》的学习,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第三单元与第二单元呼应,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将视线由财富创造引向财富分配,引导大家进入新的经济生活领域。而财富分配包括个人参与收入分配和国家参与收入分配两个方面。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是如何分配以及分配好财富的意义。本框题主要学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消费、投资方式、效率与公平、市场经济等知识联系紧密,同时又给下一框题的公平与效率话题奠定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与积极意义。 2.能力目标: 能分析各种分配方式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初步认识在未来经济生活中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时,自己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如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初步树立“社会人”意识,认同并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志让自身的才能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有用要素;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懂得效率的意义,增强效率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教学难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互动研讨、分析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导学案 【学习目标】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课堂导入】 在第二单元介绍完“如何生产问题”的基础上,本课介绍如何合理分配财富问题。主要从个人收入分配角度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梳理知识】 【课堂展示——(自学成果)】(组内小展) (要求: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快速高效核对自学成果,确保答案正确,并在课本相应位置做标记) 【课堂探究——(对学群学)】(班内大展) 探究一:情景模拟:《老赵说事》 俺们村的基本情况: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生活那就一个字“穷”。后来,实行土地承包后,老赵某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他认真学习农业知识,向农业指导员请教。精耕细作,采用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结果,赵某的菜地产量和收入非常不错。老赵还供养儿子上了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因为很能干,收入不菲。 老赵和儿子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探究二:设置情景 (1)赵老太太也发挥余热在村口开了一家早餐店和小超市,生意很红火。 这种分配方式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2)赵某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好兆头,他拿出了积蓄继续投入生产,开办了一个蔬菜种植公司,红红火火的做起了生意。 那么赵某公司里面存在哪些可能的分配方式? 探究三:我们来探讨一些情形 A是某外商独资企业中的普通职员,月工资3000元,是按劳分配吗?为什么?如果不是按劳分配,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B把钱存入银行定期获得利息收入,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C承包土地后转租给他人获得的收入,这是哪种分配形式?你还能举出属于这种分配方式的例子吗? D获得专利后进行转让,获利10万元,这又属于哪种分配形式? E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属于那种分配形式? 注:我们刚才谈到的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信息、管理都是可以用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 F关于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应作具体分析,请填写如下表格: 探究四:王乐义,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1989年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在此基础上,他又把眼光投向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上。他常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把自己的发明,无偿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四面八方的百姓,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少青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程纲要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文化生活》 课程类型:必修 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授课时间:32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王宝平 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10班和15班 课程目标: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5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2课时) 体味文化(1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1课时);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2课时) 感受文化影响(1课时);文化塑造人生(1课时); 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1课时) 复习(1课时);考试(1课时)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7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课时)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课时);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课时)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2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1课时);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课时) 第五课文化创新(2课时)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1课时);文化创新的途径(1课时) 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1课时);复习(1课时);然后进行期中考试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5课时+复习考试2课时)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2课时) 人民代表大会: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课时)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2课时)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1课时);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课时) 综合探究肩负“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1课时);复习和考试(2课时)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7课时+复习和考试2课时)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2课时)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1课时);在文化生活中选择(1课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同步练习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一、选择题 1.相较于全国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一般较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而且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经济状况分布更加错综复杂,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党和国家之所以强调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是基于() ①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③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④保证民族地区都充分享有自治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017·湖北武汉模拟)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西藏自治区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西藏自治区精准扶贫() ①增强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②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贯彻了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差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2017·陕西西安模拟)多年来,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倾力保护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使西藏文化得到了保护与发展。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我国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③我国不同民族享有同样的权利④我国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多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各方面成绩卓越。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为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②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④为我国实现民族团结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它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是() ①尊重民族间的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②保障民族地区的人大、政府、法院等自治机关更好地行使自治权③反对国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④在民族区、民族州、民族乡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6.(2017·广西南宁模拟)西藏自治区五十多年经济发展成就的取得,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①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③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各级权力机关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高中必修三政治教案

高中必修三政治教案 【篇一: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全套教案(表格版)】 【篇二: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塑造人生》 精品教案】 课题: 文化塑造人生 ●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 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 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比较少,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体验优秀的文化 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理性思考的能力正 在形成中,本课知识贴近生活,且前一个框题的学习为本框相关难 点知识做了铺垫,所以由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进行简单分析,是学生能够做到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共享,提升学生的文化素 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1.文化的含义 2.文化的特点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 小试牛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答案要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肯定了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合理的成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是消极被动,毫无目的。只有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才能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所以近朱 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过渡: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化殿堂,感受文化力量。 情境导入:

高中政治必修二笔记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令狐采学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 一、国家 1、本质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1)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最大特点 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三、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3)监督权 ★ 2、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的原则 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框题:政治生活 六、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题:民主选举

思想政治必修2(人教版):第七课第二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 2019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会上说: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人民政协需要把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①;作为人民政协的主体,广大政协委员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选题,调查研究多接地气,民主监督多讲实话②,多做统一思想、引导预期、提振信心的工作,就一定能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画好履职尽责的“工笔画”,更加有效地助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人民政协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 “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①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政协召开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5次调研式视察考察活动……这些会议调研既谈真问题,更求实效,助推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实施②。 【思维导图】 【创新演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全国“两会”上,多个民主党派中央分别从当前我国的科

技创新环境、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带来相关提案,为助力中国科技再攀高峰发挥重要作用。民盟中央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总体协调,通过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厘清相关政府机构的分工与职责,促进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致公党中央则从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机制完善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角度提出,要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将创新创业政策的关注点从投入侧转向环境侧,重点在一体化协同创新等方面走出一条路来……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阐明民主党派围绕科技创新积极建言献策的理由和意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民盟、致公党参与两会的建议,联系教材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从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可得出理由,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其次,从人民政协的角度,可作答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材料中各民主党派提议正是其职能的体现,并体现了人民政协的主题,可得出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第(2)问,材料中民主党派建言献策体现了我国协商民主的优点,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针对材料的内容回答,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 答案:理由: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②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

(可以代替课本的)人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②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综合国力。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 5.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1.表现 1.意义 2.措施 (2)大众传媒 3. 4.影响 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①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继承与发展 中将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 (这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和科学分析的态度); 1.基本特征: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 (1)源远流长 (2)博大精深 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体现)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3)包容性 【or:第四单元】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爱好和平:“礼仪之邦”;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重要性:①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要求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PDF版)

《文化生活》核心考点 宏观把握教材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1课:文化与社会 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5课:文化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6课: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7课: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10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1课——对社会;第2课——对个人) 第1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含义、特点、本质★★ (1)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本质:文化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的双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推行强权政治。 3、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二是深远持久(“乡音无改”)。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是指: ①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被人们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③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一)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1、国家的含义:(什么是国家) 2、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的构成要素:。 4、国家的性质是---------------------------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国体): 5、我国的历史类型: (二)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 (三)人民民主的特点: 1、:(1) (2) 2、:(1) (2) (3) (四)我国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理解内容1、含义:(什么是民主、什么是专政) (1)民主: (2)专政: 2、关系: (1)区别: (2)联系: (五)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 (2) 2、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怎么做) (1) (2) (3 (4) (5) (六)我国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是什么

(1) (2) (2)意义 。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新型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必背) 一、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是什么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含义(什么是选举权、被选举权): (2)地位: 2、政治自由: 3、监督权: (二)政治性义务是什么 1、 2、 3、 4、 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不包括立法平等) (1) (2); (3) 2、 (1) ① ② ③ (2)怎么做:A B、 3、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必背) 一、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 1、( 2、 3、 4、

高中政治必修2同步练习册答案(第7课)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随堂练习巩固 1.B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少数民族拥有平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2.B 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优越性的有关知识。西藏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属于政治生活角度,排除。 3.B 从对国家的意义来看,①③当选;从对民族地区发展的积极意义看,④当选。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②错误。 4.B 各省市加大援疆力度,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的繁荣发展,促进新疆长治久安, ②③应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①错误。各民族共同繁荣不等于各民族同步富裕,④错误。 5.B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可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这有利于各民族学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6.答案:(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2)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3)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凝聚中国力量实际上就是指民族团结,因此,本题从我国的国家特点、坚持民族团结原则的意义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课后作业提升 一、选择题 1.D 注意材料中不同的主体,如汉族姑娘帮助维吾尔族学生、维吾尔族人民帮助汉族人民,因此本题体现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互帮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2.A “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讲的是我国各民族互助合作;“汉藏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不断增强”,说明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3.A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说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①应选。政府帮助创制或改进民族文字,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原则,注重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②③也应选。④与题干不符。 4.A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干部,说明每个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选拔民族干部的地区不一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B 国家专门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规划,目的在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人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的内涵: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6、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