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五种语言》

《爱的五种语言》
《爱的五种语言》

《爱的五种语言》读后感

每个人都在人生中去寻找对的那个人,但却没有人去试着成为对的那个人。

――题记我们常常说婚姻需要经营,其实就是《爱的五种语言》书中说的,如何填满我们的爱箱。

从这个角度上看,《爱的五种语言》是一本非常好的爱情及婚姻辅导书。书从恋爱开始讲起,

先介绍了人们在经历恋爱阶段所拥有的美好感觉。通常两年的甜蜜期过去之后,恋人们会渐

渐回到现实当中,生活的问题会接踵而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随后讲述了五种爱的语言的表达方式:肯定的言语、精心的时刻、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最后,告诉我们爱是一种选择,因为出于对爱人的爱,我们会选择用对方的主要“爱语”

来表达我们的爱,哪怕需要做我们所不喜欢的事情;正是出于对爱人的爱,我们会选择不计

回报的付出,只为了表达我们的爱给对方。

节取书中几段话,说说我的感受:

、需爱。

正视自己爱的需求。

“在我们的本性中都有着被爱的深切渴望。孤立能毁坏人的心灵,所以,隔离拘禁被认

为是最残酷的惩罚。人类存在的中心,是渴望和人亲近、被人所爱。婚姻即是被设计来满足

这种亲密和爱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圣经》这本古老的著作说,丈夫和妻子要成为一体。

那并不是说,一个人要失去他的身分,而是说我们要以深刻、亲密的方式,进入彼此的生命中。”

这段话解释了为什么人类需要爱、渴望爱,因为爱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从马斯洛需求金

字塔也可以很好的反映这一点。每个人都渴望爱、需要爱----他希望得到别人的爱和他人的最大关注。爱会使我们感到受重视和存在的价值,使我们感到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有自

己的位置。

这一需求的及时满足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充实和美好,否则生命将继续枯燥乏味。如果

没有来自他人的爱,没有来自另一个人的关怀,人的内心就会有个巨大的空洞,充满了忧伤

和孤独,最后人会产生厌世情绪。值得关注的是, 爱的缺乏通常都始于童年。儿童情绪模式

发展出他们自己爱的语言,没有感受到父母朋的发展是根据他们的心理和父母及重要人物爱的方式,

友之爱的孩子,他们的爱语会是扭曲变形的。若要一个孩子的情绪稳定,就要满足他情绪上的基本需要。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个“情绪的箱子”等着被填满爱。当爱箱空着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会有问题行为。因为感受不到爱而导致一种错误的补偿心理。如果童年没有

得到足够充分的爱,人可能终其一生去索取和追求。因为,对爱的心理需求是当下存在的,他们将永生渴求,狂躁不安地嘶声呐喊地渴求爱,以至于在之后的人生中有很深刻的影响。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看过的一部电影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的是主人公松子,

她将一生投入到爱坏男人的事业,因为她本能地以为在这些爱情中,她会重新获得父亲的爱,得到美满的童年,达到幸福的伊甸园。和所有人一样,她在全心全意地追求着幸福。但毫无技巧,毫无头脑,也,毫无退缩。她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最初的爱欲,但她失败了,撞得头破血流。某种程度上说,她的一生没有脱离过童年。

豆瓣上有篇影评这样分析到:松子的一生症结在于极端渴望爱,把所有的一生都奉献给

爱却永远得不到爱。这种爱得过分的女人一般有以下几个表现:

1通常来自于一个机能不正常的家庭,在那里,你在感情上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由于你自己很少真正受到爱护,你试图以替代方式把自己变成一个爱的给予者,来填

补这种未能满足的需要,特别是那些在某些情况下看来有这种需要的男人。

3因为你从来没有能把你父母变成你所渴望的和蔼可亲的保护人,你对自己熟悉的,情感上得不到的男人反应敏感,希望再次通过你的爱把他改变。

4自尊心很低,心灵深处不相信自己应该得到幸福,只相信自己必须努力去赢得享受生活的权力。

5由于童年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你迫切需要控制与男人的关系。把控制人和控制局势的努力装扮成提供帮助。

看到上面的分析,我内心非常的认同,缺爱的童年和不稳定的家庭关系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我想对心中的松子也是那些童年缺爱的人说:你值得爱,你本来就值得爱,

无论有多少人不爱你,那都是不是你的错,你值得爱,你不需要为此做些什么。。。。

、学会爱。

1、觉察和接纳自己,打破潜意识人生模式。

“有些夫妻认为,在恋爱的感觉消失之后,他们只能有两个选择:第一、注定跟配偶痛

苦一生,或者第二、放弃婚姻,重来一次?我们这一代常选择后者,而上一代则常选择前者。”

在我们选择重来一次之前,也许应该先审查一下事实资料:目前在美国,百分之四十的第一次婚姻,以离婚结束;百分之六十的第二次婚姻,和百分之七十五的第三次婚姻,有同样的结局。显然地,第二次或第三次的婚姻,会比较快乐的那种盼望,是不实在的。

我相信这个数据在中国也同样存在,我们要做的,是认识恋爱经验的真相(一种暂时性的亢奋),然后跟我们的配偶一起追求「真爱」。那种爱也是情绪性的,但却非神魂颠倒式的:那是一种结合了理智和情绪的爱,它包含了意志的行动,而且要求纪律;它也承认个人

成长的需要。

然而正如书中所说,追求真爱路程是充满挑战和坎坷的,除了强大的自我意愿,还需要

和配偶一起努力。这里我想到读过的其他两本书中关于打破原有人生模式的类似描述,在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中,就提到打破潜意识人生模式需要“接纳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在艾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里,打破潜意识思维模式需要“不带任何评论和批判地观察自己的思维与情绪”。在这里我并不想讨论哪种方法更好,《当下的力量》提出的方法是

在解放自己潜意识的前提下,排除外部不必要的社会牵绊,理性的回归自我,找到自我,这一点正与《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说的“接纳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不谋而合,只不过张德芬更加强调用人类自我的心灵、

体验去释放和打破意识。我想表达的是除了拥有强烈的意愿我们更加需要科学的方法,像指南针一样指引我们前行,而《爱的五种语言》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方法和道路。

2 、读懂爱语,以对方期望的方式去爱他。

“纵然示爱的方式有1万种,用错了地方,就毫无用途。”

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爱,就必须去解读对方爱的语言,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书中就介绍了三种了解爱语的三种方式。我们每个人对于爱,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每个人都是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爱对方,关于爱,我们都在说着自己的语言,而幸福,需要你

用一对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感恩的心,去读懂对方的爱语。而真正的爱,在对方喜欢的那个爱语的地方等

着你。

下面,我拿自己体会最深的两个爱语也是我自己的主要爱语简单描述一下我的理解和感

受:

肯定的语言

对于主要爱语是肯定言词的配偶,再也没有比听到赞美和鼓励的话更能使他们感受到被

爱了。亲切和挚爱的话、赞美和鼓励的话,如同柔和、温暖的雨水落在灵魂的心田里,能够滋养人内在的的价值与安全感。即使这些话说得很快,它们却不会很快地被遗忘。相反地,因为短暂的失败而发出的尖锐话语会伤害爱人的自尊心,使他怀疑自己的能力。记得看过的

一篇文章《所谓恩爱,就是好好说话》里面描述的就是一个老夫老妻之间日常对话的片段,但就是在这样日常的片段中,体现着点点滴滴的爱。两口子经年累月的生活在一起,什么是爱,可能已经说不清楚。但快乐和幸福却是能够感知的,是温情还是冷酷,需要从每天、每一次交谈、每一件小事中细细来体会。

语言上的沟通是维系情感的重要工具。但凡感情融洽的亲密关系,不管是热恋中的青年

男女,还是白头到老的老年夫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相处时有说不完的话。外人果有机

会听到他们说的话,一定会受不了的。首先会被他们的琐碎烦死,因为他们叨唠的不是什么

重要的内容,无非就是一天生活的流水账,比如早上吃了什么,中午又吃什么,见了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个人的小小心得体会等等;然后,他们的甜言蜜语会让人腻死。因为他们总是

高度关注对方,对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对他们都有特殊的魅力,都能扯动他们的神经。

表达对对方的爱慕和欣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所以,语言是感情的强力粘合剂。在两性关系中,没有什么比鼓励、肯定的言辞更让你

的伴侣欣慰的。当他获得成就时对他的赞美,在他遭遇挫折时对他的鼓励,在社交场合把他

介绍给别人时语气中透露出的自豪和欣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对他意见的肯定,都会向你的伴侣传递出无限爱意,使他信心大增。

精心的时刻

通过测试,我的主要爱语就是精心的时刻。在书中提到精心的时刻是给与对方100%勺注意力的时刻。当了解到自己这样的爱语之后,我会明白为什么自己会经常找一些需要和先

生一起做的事情,并非常期待这样的时刻。我期望的婚姻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且充分沟通的基

础上,所以会不自觉的找很多机会跟先生独处并且期望对方有同样积极的反馈。精心的时刻

但是了解到并不是先生的主要爱语之后,我开始觉察和理解婚姻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而不是人对物的一种解决方案。它要求我们带着同理心去倾听,了解对方的思想、感觉和愿

望。任何一种爱的语言和沟通的方式都很难由一个人完成,需要对方满怀爱意的参与和反馈

效果自然会更好。理解到这些之后,我不再急切的要求先生参与到我准备的精心时刻里面来,调整自己的心态,选择他愿意的时候,填满自己的爱箱。

3、不带预设,全身心表达你的爱(爱那不可爱的)。

“一般说来,如果我们对人仁慈,有爱心,他们也会倾向于回报我们的仁慈、爱心。但

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借着对人仁慈,而使他仁慈。”

我常常听到有人会有这样的抱怨:“我都想了好久怎么跟对方沟通,也尽量去满足对方

的爱语,想了好多话,却在一开口被对方一棍子打了回来!哎,,”在我理解,发生这样情

况的关键是因为我们把认识对方的爱语和沟通技巧当成了工具,但却忽视了这些工具背后的

态度才是最重要的。首要的就是不带预设的沟通。

因为我们习惯了评价和评判,所以我们很难客观叙述我们观察到的东西,在倾听的时候

总是想着去评价听到的内容。我们也没有办法倾听别人和感受别人。这就导致没有办法察觉

到自己的内在需求和别人的内在需求。最后就导致根本不知道请求什么,和给予别人什么。即使察觉到自己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请求,因为我担心别人的评价和批判。我们没有办法平静地等待和面对别人的回馈。

不带预设就是让自己臣服于当下的真实,不带目的的说出事实、说出真实的感受是沟通的基点。从佛学角度来说,真实说出感受和事实带我们进入当下;而预设目的,会让我们脱

离当下,滞于心智,妄想于“未来”!

带着爱尝试观察,把看待人和事物的角度转变过来,由评价和批判转向关注自我的需要

和对方的需要,去建立和体会和自己的联结,和关系的联结。尝试由衷的给予自己,才能去

跟自己建立联结,和他人建立联结。观察和体会到自己和对方的需求,此事此刻我们全然接

受自己,开放自己,接纳别人,接纳环境,臣服当下。我们允许自己的各种需求存在,并且体贴她,我们也能接纳别人的各种需求的存在,我们可以不满足他的需求,但是我们一定要

认可允许他有这个需求存在。我们必须用一种欣赏生命地眼光看到自己和他人,看到对方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