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专接本专业课法理学名词解释

河北省专接本专业课法理学名词解释
河北省专接本专业课法理学名词解释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3.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4.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5.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法的历史类型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法所作的科学分类。

6.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7.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8.法的原则:就是体现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9.法律调整: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关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

10.法的创制: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11.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

12.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3.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14.法的渊源:又称“法源”或“法律渊源”,其原意为法的“来源”或“源泉”。可分为法的物质渊源、法的政治渊源、法的历史渊源、法的理论渊源。

15.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法规清理是法的创制机关的专有活动,清理的对象是已经颁布生效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6.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的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的时间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法规汇编不改变原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对其进行外部加工。

17.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辑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18.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19.法的适用: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

20.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21.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开始生效,在什么时间终止生效以及对其生效前的行为和时间是否具有渊及力等问题。

22.法律规范的渊及力:是指法律范围对其生效前发生的时间和行为是否适用。适用,就是溯及力;不适用不具有溯及力。

23.法律解释: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对法律、法规或法律条文的内容、含义所作的理解和说明。

24.立法解释: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包括授权的其他国家机关)对其指定的法律所进行的解释。

25.司法解释:是指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上问题所作的解释。

26.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27.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其中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

28.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因违法而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它是行为能力的保护性法律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为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它们仅对刑法规定的某些犯罪负刑事责任。

29.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已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30.法律上的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按照权利人的要求,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必须作出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31.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32.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化和消灭的现象。

33.事件:又称法律事件,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事件可以分为自然事件和为人事件。

34.行为:是指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行为以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35.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护的行为。

36.违法行为:亦称违法、是指个人或单位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行为。

37.违法构成:它是指法律所规定的构成违法所必须具备的各个要件(事实)的总和。

38.狭义的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自已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

填空+选择

法学主要具有应用的职能、认识论(又称理论认识)的职能和意识形态的职能。

法学的产生条件是:首先,要有法律现象的一定的积累;其次,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

在西方,法学最早导源于希腊。

从人们对社会关系的调整的发展过程来看,社会调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

法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

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同社会形态的划分是相一致的。

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

社会主义法执行着广泛的社会公共职能。主要表现在发展交通、兴修水利、重视公共卫生保障、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等。

社会主义法原则反映社会主义法本质和内容的社会主义法为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10.法律意识的社会政治属性可以划分为: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

11.根据人们对法律现象的认识的阶级来划分,法律意识可以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

12.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13.西方的法律方化是指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欧洲、北美及受其影响地区的法律文化,其古代的代表为罗马法,在中世纪则为罗马法、日耳曼法、教会法的混合物,

近代以来发展为大陆体系和英美体系。现代西方法律文化同现代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历史有着很大连系。

14.法与经济基础:法作为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建立在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上的,是被决定因素。

15.法律调整的是通过人的意识和意志发生的社会关系。

16.法律调整的方式包括:(1)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是法律要求人们承担作出积极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2)允许的调整方式是法律赋予人们行为或不行为的权利的调整方法。(3)禁止的调整方法是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

17.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可以分为:法律规范的制定和法律规范的认可两大类。

18.立法技术的分类方法有:(1)依据立法的进程,将立法技术分为立法预测技术、立法规划技术、法律规范表达技术。(2)根据立法技术运用的具体程度,将立法技术分为宏观立法技术和微观立法技术。

19.按照法的职能和专门化进行分类可分为:调整性规范、保护性规范以及专门化规范。

20.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即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公正。

21.按照法律解释,是严格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还是比条文的字面含义有所扩大或缩小所作的解释,可分为字面解释、扩充解释和限制解释。

22.法律解释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解释的主体和效力的不同,把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两大类。

23.按照法律关系主体具体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

24.具体法律关系根据其主体是单方面具体化还是双方面具体化可以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25.法律关系按照主体之间的相互地位可以划分为平权型的法律关系和隶属型的法律关系。

26.违法的种类:违法行为根据其性质、危害程度和调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违宪行为。

27.法律责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按不同的标准,作出多种不同的分类:(1)根据违法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2)根据责任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3)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又称人身责任)。

28.法律制裁的种类: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29.法律监督包括: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

简答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区别是:(1)指导思想不同。剥削阶级法学的指导思想都是唯心史观;马思主义法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2)阶级基础不同。马克思主义法学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和法律要求的体现;而剥削阶级法学都是有意或无意地为剥削阶级、剥削制度辩护的法学,是镇压和欺骗劳动人民的思想武器。(3)在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上不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是辩证统一的;而剥削阶级法学却竭力掩饰和否认自已的阶级倾向性。(4)在一系列根本的理论观点上有原则不同。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和全部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具体内容包括:(1)法哲学的基本问题。(2)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3)法发挥作用的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是:(1)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2)法理学与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关系是“论”与“史”的关系。(3)法理学同理论法学中其它学科

的联系更为紧密。

原始社会调整的特点是:(1)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习惯。(2)原始社会的调整是出于社会条件自发要求。(3)原始社会的调整方式往往混为一体。(4)原始社会的调整具有残酷性和强制性。

法的产生的标志是:(1)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2)只有当人们有了选择行为的自由,出现了授权性规范,才意味着有了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从而产生了法。

法的外部特征是:(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4)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

法的社会阶级本质是:(1)法体现由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意志。(2)法的各种规定都直接或间接地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3)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这也说明了法不是任何人随心所欲,它具有物质约束性,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封建制法的特点是:(1)严格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所有权。(2)维护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3)确保封建等级特权。(4)严刑峻法,残酷镇压农民的反抗。(5)宗教的戒律和教会法起过很大的作用。

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征是1)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具有反对封建特权的特征(2)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主张契约自由4)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主张法治原则5)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主张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10.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出现了许多与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截然不同的倾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3)打破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4)加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11.各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特点都显示了以下的一般规律:(1)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2)社会主义法是在摧毁旧法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3)人民群众参加了社会主义法的创建。

12.“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的本质是:当代中国法主体的社会主义本质,不改变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法的本质;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法的本质也不会改变中国法的主体部分的社会主义本质。

13.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是:(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1>没有社会主义民主的国家制度,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法治。<2>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3>社会主义法治的巩固和加强需要社会主义民主。(2)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1>社会主义法治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的体现和保障<2>社会主义法治是人民运用国家权力,按人民意志办事的体现和保障。<3>社会主义法治是公民广泛权利和自由的体现和保障。

14.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主要条件和途径是:(1)灌输和宣传马列主义法律观。(2)在广大群众和干部中普及法律知识。

15.科学技术对立法工作的影响是:1)科学技术对法的内容的影响。2)科学技术对法律调整范围的影响。(3)科学技术对法的形式的影响。(4)科学技术对法律技术规范的影响。

16.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包括:(1)法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组织和管理作用。(2)法对科技成果的合理使用和推广方面的保证和促进作用。(3)法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的抵制和防范方面。(4)法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推动和协调方面。

17.社会规范的种类包括:(1)社会规范按其内容,即按调整什么样的关系,可主要分为政治规范、技术和经济规范。(2)社会规范按调整特点,即按用什么手段进行调整,可主要分为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团体规范和习惯等。

18.党的政策与国家的法律的区别是:(1)从制度上看,法律是转化为国家意志的整个阶级统治的意志,制定法律的过程实际上是在统治阶级内部形成统一的阶级意志并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过程;而党的政策虽代表了本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但就其形成而言它只是党的意志的表现。

(2)从实施上看,国家法律的实施有国家强制力作保证;而政党,即使是执政党的政策本身也不具有国家强制力。(3)从内容上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其规范性要求明确、具体和肯定;而党的政策往往是方针性的规定和号召;其内容比较原则、抽象。(4)从相对稳定性上看,法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政策与法律而言,其稳定性相对较弱。

19.制定法律的程序一般可以分为:(1)法律案的提出。(2)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案的通过。

(4)法律的公布。这四个步骤。

20.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是:(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4)科学的创见性。(5)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

21.法律规范的特征有:(1)国家意志性。(2)规范性。(3)同一性。(4)逻辑性。

22.目前,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其次是法律调整的方法。

23.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法学中“法的渊源”又被称为法的“形式渊源”,它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势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不同形式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的渊源。

24.“中国古代社会以不成文的习惯法作为法的主要渊源。最早的成文法是铸在铁鼎上的,即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的“铸刑书”。

25.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宪法。(2)法律。(3)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4)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7)国际条约。

26.法的实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主要有:(1)国家的阶级本质。(2)规范性法律文件反映统治阶级(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的程度。(3)现行法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程度。(4)法律系统自身的协调状况。(5)国家机关活动中贯彻法制原则的程度。(6)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文化发达的程度。

27.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原则是:适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审判机关为了实现其任务和目的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贯穿于审判活动的全部过程中。这些原则主要有:(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28.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性的基本原则是:(1)依法行政原则。(2)行政合理性原则。

29.行政执法中的具体适用有以下特征:(1)行政执法中的适用具有广泛性。(2)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具有主动性。(3)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性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30.法律解释的必要性主要有:(1)正确实施和适用法律规范的需要。为了把抽象的、概括的行为正确地应用到具体的案件或事项,就必须对法律规范的含义在正确的、权威的理解和说明。(2)准确解释法律名词、术语的需要。(3)适应社会发展和保护法律相对稳定的需要。(4)协调法律内部关系的需要。

31.法律关系客体具有以下特点:(1)它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满足主体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如厂房、设备、名誉、人格等。(2)它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3)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32.违法的构成的要件包括:(1)违法的客体。这是指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违法的客观方面。这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3)违法的主体。这是指违法行为的实施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国家机关。(4)违法的主观方面。这是指违法主体对自已实施的违法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抱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以上四个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违法。

33.法律责任的特点是:(1)法律责任与违法有不可分的联系,它们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没有违法就没有法律责任,违法是承担法律责任的根据。(2)法律责任是由法律规定。法律责任的有无、大小、性质、范围、期限等,都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3)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必须由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无此项权利。

34.法律监督的意义是:(1)维护法律的统一和尊严的重要措施。(2)保障法的创制和实施的重要条件。(3)制约权利滥用的基本手段。

35.法律监督的分类包括:(1)根据法律监督的主体,可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2)根据法律监督的来源,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3)根据法律监督阶段的不同,可分为事前监督、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

论述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有法可依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这是做到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前提。(2)有法必依是普遍的守法原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3)执法必严是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处理公务,办理案件都要有法律上的依据,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4)违法必究是指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法理学名词解释50个

司考资料收集:法理学名词解释50个 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社会调整是实现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须手段。 5、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习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习惯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6、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它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7、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8、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9、法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10、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11、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发现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等,它是一国、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 12、法系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13、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14、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法系。 15、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16、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17、法治是指依法治理国家的原则。 18、一国两制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由于管理得广泛性与复杂性及研究得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 A.管理就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她们用最好最经济得方法去干 B.管理就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C.管理就就是决策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得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得、生理得因素得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得影响。由此创立了( )。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 C.人际关系学说 3、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得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得( ) 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4.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就是由一个相互联系得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得并反过来影响环境得开放得( )。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5.法约尔得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得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得理论基础,她得代表作就是( )。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6.企业在长期得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中创造得具有本企业特色得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就就是 ( )。 A.企业精神 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 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得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得轰动,这就就是( )。 A.《企业再造工程》 B.《管理得革命》 C.《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得艺术与实务》 8、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1. 内环境指机体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如血浆、组织液、脑脊液、房水、淋巴等。 2. 稳态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的恒定状态。 3. 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反应,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4.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即负反馈,是使机体生理功能保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5.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方向)一致,以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即正反馈;典型的正反馈有分娩、血液凝固、排便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学说,认为膜的结构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2. 易化扩散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上的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的帮助而进行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有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两种 3. 主动转运需要细胞膜消耗能量、将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4. 静息电位指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同类型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常不相等。 5. 极化指细胞保持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此时,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水平。 6. 去极化指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增加的方向变化,去极化后的膜电位的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7. 超极化指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的方向变化,超极化后的膜电位的绝对值大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8. 阈电位使再生性Na+内流足以抵消K+外流而爆发动作电位,膜去极化所必须达到的临界水平;也可以说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9. 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短暂而可逆的,可扩布的膜电位倒转。动作电位是兴奋的标志。 10. 复极化去极完毕后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即静息电位的方向变化。 11. 绝对不应期组织接受一次刺激而兴奋的一个较短时间内,无论接受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内兴奋性为零。 12. 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膜部分去极化的状态称为局部兴奋。 13. 量子式释放神经末梢囊泡内所含递质的量大致相等,而递质释放又是以囊泡为最小单位,成批地释放,故称量子式释放。 14. 终板电位指终板膜上N2胆碱能受体与ACh结合后,化学门控的Na+、K+通道开放,Na+内流、K+外流,尤其是以Na+内流为主,使终板膜局部产生去极化电位。终板电位属局部电位 15. 兴奋-收缩耦联将肌膜动作电位为标志的电兴奋与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机械收缩衔接起来的中介过程。耦联因子是Ca2+。 16. 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形式。 17.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表现为张力不变而只有长度缩短的收缩形式。 第三章血液 1. 等渗溶液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约为313m Osm/L,例如0. 9%的NaCl溶液。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 1、法学:法学是围绕权利和义务及其界限而展开的,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2、法理学:五类基本问题:法是什么;法应当是什么;法在人类历史上是怎么发展的;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法与其他社会方面是如何相互运作的。 3、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反映由特定物质阶级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体系。 4、法的本质:法的本质即为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俄一直的体现,是阶级意志性与物质制约性的统一。 5、法的基本特征:特殊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权利义务性,国家强制性。 6、法律概念: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现象和事实进行理性概括和抽象表达而形成的一些权威性范畴。 7、法律规则: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或者说是对一个事实状态赋予一种确定的法律意

义的各种指示和规定。 8、法律原则: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和原理,为其他规则提供基础性或本源的综合性规则或原理,是法律行为,法律程序,法律决定的程序性规则。 9、法的渊源:法律源自于哪些基本形式。 10、法的效力范围:法律约束力所及的范围。 11、法的溯及力:法溯及以往的效力。 12、法律汇编: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现行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系统的整理编排并汇集成册的活动。 13、法律清理:有权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或统一安排的要求对一定时期范围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和清理,从而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 14、法律编纂:对某一类或某一部门法的全部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审查补充使之形成系统的法或者在此基础上编制一部新的法典的活动。(创制) 15、法的效力等级:一国法律体系中不同的法律渊源在效力方面的等级差别。 16、法律关系: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法律确认和调整社会生活生活关系的结果。 17、法律事实:由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

财务管理学复习题(专升本)

《财务管理学》复习题(专升本) 一、选择题(1-20单选题,21-30多选题)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是()。 A.利润最大化 B. 股东财富最大化 C. 企业价值最大化 D. 现金流量最大化 2、资金时间价值相当于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 A. 额外收益 B. 利息率 C. 利润率 D. 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3、下列筹资方式中,资本成本较高的是()。 A. 银行借款 B. 发行企业债券 C. 发行普通股股票 D. 商业信用 4、普通股筹资具有()的优点。 A. 筹资成本低 B. 筹资费用低 C. 筹资风险小 D. 不会分散公司控制权 5、某公司发行面值为100元,期限为10年、票面利率为8%的债券,按年分期付息。当市场利率为12%时,债券的发行价格应为()元。注:(P/A.12%.10)=5.6502;(P/F.12%.10)=0.322 A. 100 B. 113.4 C. 77.4 D. 95 6、某投资方案年营业收入240万元,年付现成本170万元,年折旧70万元,所得税率40%,则该方案年营业现金净流量为()万元。 A. 70 B. 112 C. 140 D. 84 7、下列()属于证券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 A. 公司破产 B. 国家税法的变化 C. 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D. 世界能源状况的改变 8、下列项目中属于持有现金机会成本的是()。 A. 现金管理人员工资 B. 现金管理措施费用 C. 现金被盗损失 D. 现金的再投资收益 9、信用标准通常用预计的()来衡量。 A. 现金折扣率 B. 资产负债率 C. 资金盈利率 D. 坏账损失率 10、对收益经常波动的企业最适宜选择的股利政策是()。 A. 剩余股利政策 B. 固定股利政策 C. 固定股利比例政策 D.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1、与企业财务管理直接相关的金融市场主要是指()。 A. 外汇市场 B. 黄金市场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篇一: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层次性 c.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2.稳态: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 3.易化扩散: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非极性分子和小离子顺浓度或顺电子梯度的跨膜转运, 包括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和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4.原发性主动转运: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细胞代谢供能的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子梯度跨膜转 运 5.去极化: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减弱,静息电位降低的过程 6.超计划;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增强,静息电位增强的过程 7.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外正内负且相对稳定的电位差 8.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前体下接受刺激产生一次迅速、可逆的、可向两侧传播的 电位变化 9.“全”或”无”的现象: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必须一定的刺激。当刺激不够时,无 法引起动作电位的形成,若达到一定刺激时,便会产生动作电位且幅度达到最高值不会随刺激强度增强而增强 10.阈电位: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11.兴奋-收缩偶联:将横纹肌产生动作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动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 心机制 1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过程 1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受到的负荷,决定肌节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随肌节长度的 增加,肌肉收缩的张力越大 14.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的所占的容积之比

15.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所决定的渗透压,影响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和 维持血浆的容量 16.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 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 17.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出血一段时间便会自行停止的过程。包括血管 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 18.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包括舒张期和收缩期。由于 心室在心脏泵血起主要作用,又成心室活动周期 19.射血分数:博出量与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的比值,能明显体现心脏的泵血功能 20.心指数:心输出量与机体表面积的比值,放映心功能的重要指数 21.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度而引起的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22.期前损伤: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来之前额外使心肌受到一次刺 激,产生的兴奋和收缩 23.房室延搁:兴奋由心房经房室结至心室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时间间隔:此处兴奋传导速 度仅有s 24.自动节律性:心肌在无外界刺激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25.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心传导系统中自律性最高的部分,故窦房结称为正常起搏点,其 他的称为潜在起搏点 26.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其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经脉回血 血量。 27.收缩压:心室收缩中期血压达到最高值时的血压 28.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每一瞬间血压的平均值

法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法理学名词解释 1、法学: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学体系:指法学是一个有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3、社会调整:就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面,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 4、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范。 5、法的本质:是法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的综合,是法这种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深藏于其内部的只有依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东西。 6、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7、法的规范作用:(即法本身的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作用。法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 8、法本身的职能:(或专门法律职能)是指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都有确认、建立、发展一定社会关系,并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着这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9、法的调整性职能:即运用法律手段确认、建立、发展一定社会关系,使一定社会关系具有法 律关系的性质,从而确立一定的 法律秩序的职能。 10、法的保护性职能:即运用法 律手段保护这种已建立的法律关 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 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 能。 11、分配的正义:就是对不同的 人给予相同的对待,根据人的功 绩、出身等的不同来分配财富、 荣誉。 12、矫正的正义:(或称“改正 的正义”)指不管什么人,只要损 害了别人的财产、权利,都要给 予同等的补偿,适用等价交换原 则,适用于处理民、刑事案件, 用以矫正并恢复被损害者的利 益,是一种补偿性的公平,或曰 事后公正。 13、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 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14、法治:是指依法治理的原则。 15、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 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 阶级意志对法所做的基本分类。 16、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 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 类。 17、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 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 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 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18、契约自由:是人们按照自己 的意志订立契约(合同)而不受 他人限制和干涉的自由权利。 19、法的原则:就是体现法的本 质和内容的法基本出发点和指导 思想。 20、社会主义法的原则:是反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内容的社会 主义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 想。 21、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 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 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法的原则。 22、政策:是一定阶级处理国家 事务、公共事务,调整国家各种 关系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 的统称。 23、习惯:就是一定事实关系的 多次反复,成为人们行为的习性 而形成的社会规范。 24、积极义务的调整方式:是法 律要求人们承担作出积极行为的 义务的调整方式。 25、允许的调整方式:是法律赋 予人们行为或不行为的权利的调 整方法。 26、禁止的调整方式:是要求人 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调 整方法。 27、法律调整机制:是用来保证 对社会关系实现有效法律影响的 各种法律手段的整个系统。 28、法律秩序:就是依法建立的 秩序 29、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 象认识的感性阶段,或者说是低 级阶段,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 不系统的|自发形成的感觉和情 绪,它对法律现象的认识是表面 的直观的。 30、法律思想体系:是法律意识 的理性阶段,或者说是高级阶段, 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系统化、理 论化的思想观点,它在法律意识 中属于主导的地位。 31、法律文化:是反映一个国家、 地区或民族的全部法律活动水平 的概念,法律意识、法律制度、 法律实践都体现一定的法律文 化。 32、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 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 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33、法律规范的制定:是指国家 或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 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 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34、法律规范的认可:是指国家 或国家机关对业已存在的行为规 范承认并赋予其法律效力的活 动。 35、立法技术:是指在法的创制 过程中所应体现和遵循的规则、 方法、技巧、经验和知识。 36、假定: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 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它指 明该法律规范在什么条件下才可 以适用。 37、处理:就是行为本身,即法 律规范中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部 分。 38、制裁: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 违反该规范时应承担什么样的法 律后果的部分。 39、命令性规范:就是以规范性 法律文件的形式体现的国家规范 性命令,一项命令往往就是一个 规范。 40、保护性规范:则是维护已被 调整好的社会关系,制裁违法、 犯罪,恢复被破坏的法律秩序。 41、 b:是指不允许执法机关、 执法人员进行个别性调整的规 范。 42、相对确定性规范:是指允许 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进行个别性 调整的规范。 43、情况性规范:是指允许执法 机关、执法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直 接进行个别性调整的规范。 44、以择其一的规范:是指规定 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必须适用规 范中列举的若干方案中的一种。 45、任选的规范:是指在规范中 除了规定可供采用的基本方案以 外,也规定了任选方案。 46、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 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 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47、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 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 方法的不同所做的分类。 48、法的渊源:又称“法源”或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 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 管理就是决策 2. 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岀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A. 行为科学学说 B. 人文关系学说 C. 人际关系学说 3. 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 A. 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 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 C. 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 4.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 的()。 A. 社会技术系统 B. 社会经济组织 C. 社会经济系统 5.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A.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 《科学管理理论》 6.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O A .企业精神 B. 企业价值观 C. 企业文化 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岀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 界的轰动,这就是()。 A. 《企业再造工程》

B. 《管理的革命》 C.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8. 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 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 个****力与技术技能 C. 人际关系技能与技术技能 9、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岀,它由 ()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10、经济活动中,指明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这就是()。 A策略 B、目标 C政策 11、美国对企业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得岀结论:如果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 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其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 A 6% B、56% C 66% 12、人们除了生存需要外,还有安全的需要、寻求关心的需要、建立友谊的需要等社会需要,所以产生了()。 A、非正式组织 B、非正式沟通 C正式沟通 13?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经研究发现,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通常以()较为合适。 A 4?8人 B、10?15人 C 15?20人 14.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 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原则。 A、责权利相结合 B、分工协作 C目标任务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

A, 题型: 一、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 二、 判断题 三、 名词解释 四、 简答题 五、 论述 / 案例分析 B,复习内容 一、选择 1. 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 A 、战略管理; B 、现场管理; C 、组织协调; D 、开拓创新; E 、组织实施 2. 之于管理,最形象的描述是( )。 A 、艺术; B 、科学; C 、知识; D 、能力; E 、以上都不是 3. 下面几项,能够被列入技术技能范畴的是( )。 A.生产技能 B.财务技能 C.营销技能 D.协调技能 E.激励技能 4. 下列属于在整个组织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发挥的主要作用的有( )。 A.协调作用 B.指挥作用 C.打击作用 D.激励作用 E.宽容作用 5. 根据“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的缺失将导致员工( )。 A.满意 B.没有满意 C.不满 D.很不满 6. 决策过程中,不能只是着眼于需要,而不考虑可能性,这一观点体现 装 订 线

了决策的()。 A. 可行性的原则 B. 系统性的原则 C.对比择优原则 D. 风险性 D、下属部门工作非管理特征明显; E、以上皆是 7.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是()。 A.动机激励理论 B.组织与冲突理论 C.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 D.领导方式的理论 8.培训和发展项目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是( )。 A、培训是否影响生产工期; B、培训者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C、被培训者的工作绩效在培训后是否得到了提高; D、被培训者实际工作能力提升; E、被培训者是否乐于参加培训 9.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 术技能D.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E.规划能力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组织变革举措。下列属于这些举措的 有()。 A.组织文化多样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组织运行柔性化 D.组织协作团队化 E.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经营” 11.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而 提出的 论断是____ 。

生理学重要名词解释

生理学重要名词解释医教园考研 1、潮气量(tidal volume):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余气量(residual volume):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气量。 3、功能余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余气量补呼气量。 4、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潮气量补吸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 补呼气量(inspiratory reser volume) 余气量。 5、肺活量(vital capacity):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6、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正常人头3秒分别为83%、96%、99%的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通气状况,时间肺活量反映的为肺通气的动态功能,测定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7、每分肺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潮气量×呼吸频率。 8、每分钟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9、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alveolar dead space) 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P126-128 10、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11、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cardiac output)与心指数(cardiac index):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约为5~6L. 心输出量不与体重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12、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13、心脏作功 每搏功(stroke work)P128每分功(minute work)=每搏功(stroke work)X心率P128

自考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理学名词解释 [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习惯法:习惯经国家机关依法认可具有法律效力后,即成为习惯法。 理论法学:指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法学分支学科,如法理学,法律思想史。 应用法学:通常是指在社会中实际运用的法学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法学和国内法学以及关于法律的制定,解释和实施的学问。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有关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准则和标准。当这些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后,就成为技术法规 技术法规:一般是指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方面的准则和标准,技术规范如被法律确认,就成为技术法规,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 行为模式] :是从大量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作为行为的理论抽象、基本框架或标准。 ①可以这样行为→授权性法律规范(鼓励性规范、容许性规范) ②应该这样行为→命令性法律规范(“令行”法律设定了积极的、行为的义务;) ③不应该这样行为→禁止性法律规范(“禁止”法律设定了消极的、不行为的义务;) [ 法律后果] :一般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某种结果。 ①肯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承认这种行为合法、有效并加以保护以至奖励。 ②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法的概括性(一般性):法律规范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即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使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它意味着同样情况同样适用,也就是通常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的评价准则:它是法的价值一个方面,它是指在不同类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生的矛盾时,法根据什麽标准来对它们进行评价。 [ 法的作用] :又称法的功能,泛指法对个人及社会发生影响的体现。它与法的本质,目的和特征密切联系。 法的强制作用:指制裁,惩罚违法犯罪的行为,这种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法的社会作用:是从法的本质和目的这一角度出发来分析的,是指维护有利于特定人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种本质和目的不是很容易认识,要通过对大量现象的研究才得以认识。 法的现代化:法的现代化指法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转变过程及其相关问题。当代中国法的现代化的目标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授权立法:是立法机关(议会)在它所制定的一项原则立法(授权法)中,规定将某些具体事项立法授予行政部门,专门设立的机关,司法机关或地方国家机关。不同于授权法,后者指授权立法的整个活动或者过程,包括授权机关制定授权法和被授权的机关根据授权法的立法活动。 法系:指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历史传统的法律的总称。 经济体制:又称经济管理体制,一般指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的综合,即所有制形式,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分配形式三者的综合。 人民民主专政:它是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政治:就是一定的社会主体,以国家政权问题为中心,所展开的处理阶级关系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关系的活动,说到底就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政策:是一定的社会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依据自己的长远目标,结合当前的情况或历史条件所制定的实际行动准则。 人权:是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应然权利与实然权利结合,具有二重性。 [ 民主的法制化] :指掌握政权阶级,运用所掌握的国家政权,将自己的民主,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加以总结、确认和固定,使之法律化、制度化,从而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 法律意识] :一般指人们对于法律特别是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或态度等。社会意识的一种形

(完整版)管理学复习题专升本答案

管理学复习题专升本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 A.实行职能工长制 B.使用标准化工具 C.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D.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2.管理组织的最基本结构形式是(B ) A.职能型 B.直线型 C.直线参谋型 D.矩阵型 3.狭义的计划是指( A ) A.制定计划 B.执行计划 C.检查计划 D.完成计划 4.在下列管理职能中,非领导机关可以担任管理主体的职能是( D ) A.指挥 B.控制 C.计划 D.协调 5.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向专家征询意见的方法是(C ) A.直接头脑风暴法 B.反头脑风暴法 C.德尔斐法 D.列名小组法 6.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对于高度成熟的下属,领导者应采取( B )领导风格。 A.高工作,高关系 B.低工作,低关系 C.高工作,低关系 D.低工作,高关系 7.最渴望而又最难实现的是()。 A.事前控制 B.事中控制 C.事后控制 D.财务控制 8.关于头脑风暴法(会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它并不是一种创新技术 B.与会者不必有相同的背景 C.会上可以对他人提出善意的批评 D.可以修改自己先前队观点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组织层次越多,幅度就越大 B.职权与权力是有区别的 C.直线与参谋是对立的 D.统一指挥原则是授权的主要原则之一 10.“亡羊补牢”属于( A )。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间接控制 11.由上级部门下达的具有行政约束力的计划是( A ) A.综合计划 B.局部计划 C.指导性计划 D.指令性计划12.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向专家征询意见的方法是—(A ) A.直接头脑风暴法B.反头脑风暴法C.德尔斐法D.列名小组法 13.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对于高度成熟的下属,领导者应采取( B )领导风格。 A.高工作,高关系 B.低工作,低关系 C.高工作,低关系 D.低工作,高关系 14.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创新的活动是( C )。 A.设备的更新 B.产品的开发 C.质量的检测 D.工艺的改进15.SWOT分析法中“O”是指( C )。 A.组织的优势 B.组织的劣势 C.环境中的机会 D.环境中的威胁16.( C )带有非命令性、协商性和双向性的特点。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这是整理的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判断和名词解释可以按照提纲复习。?论述题?1。请谈谈你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和体会。 答:企业管理就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配置的手段。只要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就是最好的管理,企业管理是个很概括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能让企业,以正常的模式运行!实现企业利润,?如何运用人才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发展战略,让公司所有员工团结一致,互助友爱,积极向上,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采纳一切对公司有利益的建议和批评,让公司在短期内成为规模。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实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企业管理是一门学科.说穿了,企业管理就是用一种合理的方法,使员工即听从你的,而又对你没有反感,这其中的方法就是艺术.企业管理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它的领域很广泛,包括几个分支。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等。企业管理是先有了理,再有管。理即制度,管即措施.要想管理好企业,应先制定出合理的制度,然后再制定出措施,如员工违反的哪一条制度该怎么办,如何处置;企业管理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的同时使的顾客达到最高的满意度,就是通过合理组织协调机制,科学的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科学,严密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2。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企业宗旨的理解。P81-82?答,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并且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的宗旨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陈述,有时也称为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不仅陈述了企业未来的任务,而且要阐明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行为规范是什么。一个良好的宗旨陈述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应该明确企业是什么和希望成为什么;2。在战略上允许企业创造性地发展,而在战术上限制企业进行一些冒险行为;3.使本企业或机构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或机构;4。应指出作为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活动的框架;5.陈述应该准确明白,易于被整个企业或机构所理解。概括起来说,宗旨陈述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顾客,产品/服务,市场,技术,关注生存、增长和盈利,哲学,自我意识,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和对企业内部职工的考虑。 3.管理者的工作与角色有哪些?P5,11?答:管理者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如监工、领班、部门负责人、行政官员、副总裁等),他们动用人员和资源来完成组织及其下属部门的工作任务。无论是在领班一级还是在高层经理一级,当我们讨论管理者时,总是集中于探讨共同的管理职责——确保通过许多人的努力,以实现较高的工作绩效。工作绩效的实现正是通过管理——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资源的使用,以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如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所说的,当一位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什么工作会比管理者的工作对我们的社会更为重要的了.正是管理者决定我们的社会机构能否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或者他们是否浪费我们的才能和资源." 管理者必须准备承担的角色包括3个类型。管理者的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与工作单位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交往。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传播、接收和分析信息.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利用信息来进行决策、解决问题,或者把握机遇。?4。企业为什么要研究非正式组织?(你怎么看待组织中的小团体,小宗派)P112-113?每一种正式结构的背后都存在一种非正式结构。这是一种“影子"组织,由组织成员之间非正式的但往往是很重要的相互关系组成。 由于组织的复杂本质和对绩效要求的持续变化,非正式组织在完成必要工作方面很有帮助。通过非正式结构自然而然地自发联系,人们得以进入情感支持和产生友谊的人际关系网,以满足重要的社会需要。他们也从与其他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和任务的人的接触中获益。通过人们在工作日和各种非结构环境中的非正式接触,就可以进行有价值的学习和知识共享。?当然,非正式结构也有潜在的弱点。它们可能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传递不确切的信息,产生对变革的抵制,甚至转移重要目标的工作努力.那些感觉被排除在非正式群体之外的人会滋生不满情绪。?5.简述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特征。P120-123?答:现代的企业大都倾向于采用扁平组织结构?1。扁平结构的主要优点.?(1)节省管理费用开支.(2)高层领导可以较容易了解基层情况.(3)有利于促进基层管理人员的成长。(4)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5)纵向沟通联系渠道缩短,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信息失真.

生理学名词解释 (3)

第一章绪论 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细胞外液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相对恒定的状态。 3.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向相反的方向改变,以减弱或抑制过强的功能活动。 4.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逐渐加强,使某种功能活动不断加强。 5.反射(reflex):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6.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7.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8.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钠泵(sodium pump):又称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蛋白质,具有ATP酶的活性。每分解一分子ATP将3个Na+移出胞外,将2个K+移入胞内,保持膜内高钾

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作用:细胞内高钾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防止细胞水肿;势能贮备。 2.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即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 3.极化(polarization):平稳的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跨膜电位为内负外正的状态。 4.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 5.复极化(repolarization):膜电位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6.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 7.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的刺激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一个迅速的、可逆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 8.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 TP):能引起Na+通道大量开放,形成正反馈性Na+内流,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9.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是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10.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 由少量钠通道激活而产生的去极化膜电位波动。 第三章血液 1.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