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小论文——关于拉格朗日乘数法的方程组解法讨论

微积分小论文——关于拉格朗日乘数法的方程组解法讨论
微积分小论文——关于拉格朗日乘数法的方程组解法讨论

关于拉格朗日乘数法方程组的解法讨论 作者信息:通信工程 201201916005雷志坤

摘要

本文针对求解条件极值问题时运用的拉格朗日乘数法,归纳总结了一些在求解方程组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技巧。从而,在我们遇到相关问题时,能系统、快速地得出方程的解以及可能极值点。

关键词:地位对等、统一化过程、拉格朗日乘数法

问题的提出

在学到多元函数微分学时,会涉及多元函数极值与最值问题。而我们在研究分析此类问题中的条件极值问题时,常使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在运用该方法过程中势必会解一个多元方程组。如果用常规方法解该方程组会显得比较麻烦,于是便思考有无简便通用的方法能迅速得出答案。

方法的发现及其证明

首先,引入拉格朗日乘数法步骤:

(1)、作辅助函数F(x,y,z,λ)=f(x,y,z)+λφ(x,y,z)

(2)、根据方程组

000(,,)0

x x x y y y z

z z F f F f F f F x y z λλ?λ?λ??=+=??=+=??=+=??==? 解出可能极值点(x0,y0,z0)以及λ

(3)、根据实际意义判断可能极值点是否为真正极值点

现给出方法发现过程:

在我们教材中实际遇到该种问题时,常常得到的方程组很有规律。 例如:

题目1:

求w=lnx+lny+3lnz 在球面x^2+y^2+z^2=5R^2上的极大值(x>0,y>0,z>0),并利用这个结果证明当a>0,b>0,c>0时,恒有

35(

)5

27a ab b c c ++≤) (辅导教程P250,例5.48)

在此题中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得到的方程组为: F(x,y,z,)=lnx+lny+3lnz+(x^2+y^2+z^2-5R^2)

2222120

12053200

x y z F x x F y y F z y z z x F R λλλλ?=+=???=+=???=+=???==?++- 我们的目的是用尽量简便的方法求解该方程组。而对于该方程组,我们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A 、Fx=0,Fy=0,Fz=0 B 、F λ=0 。可以这样想:A 部分用以求解x,y,z 之间的关系,B 部分用以给x,y,z 定值。所以,求解该方程组的关键在于A 部分的求解。现在剔出A 部分观察分析:

222120120120120320320x x y y z z F x x F x F y F y y F z F z z

λλλλλλ?=+=??=+=???=+=?=+=????=+=??=+=?? 可以发现上述方程组很有规律。即x 与y

分别与z 地位对等。怎样解释这种地位对等的关系呢?可以这样说,所谓地位对等关系,即是:假设以x 变量以及等式Fx=0为标准,若进行变量代换y=kx 后得到等式Fy=0形式上与前面的Fx=0相同,则称kx 与y 地位对等。

我们假设x=t,则观察易得

(~表示地位对等),同时上述方程组可划为:

112020

1112020201200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λλλλλλ??+=+=??????+=?+=?+=????+=+=?? 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叫做统一化过程。因而易知,能进行统一化过程的充分条件是:方程组中多元变量之间相互存在地位对等关系。

经验证可以发现:若一个方程组能进行统一化过程,且有对等关系x~k1y~k2z~…,则此方程组中多元变量关系为x=k1y=k2z=…。(结论)

现给出方法证明过程:

证:

00

1,2x x x y y y z z z x x x F f F f F f F f y k x z k x

λ?λ?λ?λ??=+=?=+=??=+=?=+=∴==对于方程组:

若观察发现x,y,z 间存在关系k1x~y,k2x~z 。

则易知,对于y=k1x,z=k2x

带入方程组后,符合原方程组条件:即y=k1x,z=k2x 客观成立

若有y~ k1x,z~ k2x

则存在解

同理,可推广到更多变量的方程组中

证毕

结论:

若一个方程组能进行统一化过程,且具有对等关系x~k1x1~k2x2~…~knxn ,则此方程组中多元变量关系为x=k1x1=k2x2=…=knxn 。

总结: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虽然该方法看起来很麻烦,其实很简单(主要是要讲清楚很麻烦)。只用观察,就能非常轻松地发现变量之间的倍数关系,非常方便。而且由于决定x,y,z 等变量关系的方程是由同一方程求偏导得到,因而很多时候该方法都很适用,能大大减少计算量以节约时间。

但是,也有部分问题不适用,例如:

题目2:

求曲面z=4-x^2-y^2平行于平面pi:2x+2y+z=8的切平面,并求曲面到平面pi 的最短距离。(辅导教程P251,例5.49)

该题后一问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解决时,有:

G(x,y,z, λ)=(2x+2y+z-8) ^2+λ(x^2+y^2+z-4)

224(228)204(228)202(228)040x y z G x y z x G x y z y G x y z G x y z λ

λλλ=++-+=??=++-+=??=++-+=??=++-=?

但是对于此种方程组方法就不适用了,原因在于:

对原方程组A 部分

4(228)204(228)202(228)0x y z x x y z y x y z λλλ++-+=??++-+=??++-+=?

我们无法找到x ,y 与z 之间的地位对等关系。但是很明显可以看出x,y 之间是存在x~y ,即一定有解x=y ,这样虽然没能直接看出x,y,z 间关系,但是对于方程组来说也解决了23的问题,余下工作量也会少一些。

其次,也不得不说的是,虽然该结论方法原理十分简单,但是我觉得这种根据外在形式观察并推测结果,然后进行验证证明猜想的思维过程值得记录。最后想说的是,很遗憾,该题经抽象后得到的方法的原理十分简单,但由于知识所限也实在想不出如何进行更为广泛的推广了。

参考文献

[1] 傅英定,谢云荪. 《微积分下册》.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2] 傅英定. 彭年斌. 《微积分学习指导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关于线性方程组求解的论文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 摘要:线性代数是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的许多分支。其核心问题之一就是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本文先简要介绍了线性方程组求解的历史,然后给出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重点介绍了解线性方程组的几种方法:消元法,克拉默法则和利用向量空间概念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最后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Excel等常用电脑软件解线性方程。 关键词:线性方程组克拉默法则 Matlab 1.线性方程组求解的历史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早在中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方程章中已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其中所述方法实质上相当于现代的对方程组的增广矩阵施行初等行变换从而消去未知量的方法,即高斯消元法。在西方,线性方程组的研究是在17世纪后期由莱布尼茨开创的。他曾研究含两个未知量的三个线性方程组组成的方程组。麦克劳林在18世纪上半叶研究了具有二、三、四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得到了现在称为克莱姆法则的结果。克莱姆不久也发表了这个法则。18世纪下半叶,法国数学家贝祖对线性方程组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明了一元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条件是系数行列式等于零。法国数学家范德蒙不仅对行列式理论本身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而且把行列式应用于解线性方程组。英国数学家凯莱用矩阵表示线性方程组及线性方程组的解。19世纪,英国数学家史密斯和道奇森继续研究线性方程组理论,前者引进了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和非增广矩阵的概念,后者证明了n个未知数m个方程的方程组相容的充要条件是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的秩相同。格拉斯曼则使用向量表示线性方程组的解。 2.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n元线性方程组的一个解(c1,c2,……c n)是一个,维向量,当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时,需要研究这些解向量之间的关系,以便更透彻地把握住它们。 关于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有以下结论: 1)定义1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组解η1,η2……ηt称为该方程组的一个基础解系,如果 a)该方程组的任一解都能表成η1,η2……ηt的线性组合。 b)η1η2……ηt线性无关。 2)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两个解的和还是解,一个解的倍数还是解。 3)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时必定存在基础解系,并且一个基础解系里有n-r个解,

拉格朗日乘数法

拉格朗日乘数法 对于给定二元函数(,)z f x y =和附加条件(,)0x y ?=,为寻找(,)z f x y =在附加条件下的最值,先构造拉格朗日函数(,)(,)(,)L x y f x y x y λ?=+,其中λ为参数.然后分解为几个不同部分,同时利用不等式求最值,再利用等号成立条件求出参数λ的值回代即可.范例:已知ax by k +=,其中a ,b ,x ,y 均为正数,求 d e x y +最小值.步骤:构造拉格朗日函数()(0)d e L ax by k x y λλ=+++->, 则()()d e L ax by k k x y λλλλ=+++-, 当且仅当d ax x λ=,e by y λ=时即x y =L 取得最小值.例3已知11112 x y z ++=,其中x ,y ,z 均为正数,求222x y z ++得最小值.解答:解法一:1 2224() 2x y z x y z ++=++1114()()x y z x y z =++++4(3)x x y y z z y z x z x y =+ +++++4(3)x y x z y z y x z x z y =++++++4(3222)36+++=≥, 当且仅当6x y z ===时等号成立, 所以222x y z ++得最小值为36.解法二:1111222222()2 x y z x y z x y z λ++=+++++-(2(2)(2) 22x y z x y z λλλλλ =+++++-, 当且仅当6x y z ====时等号成立, 所以222x y z ++得最小值为36. 变式1已知正数a ,b 满足1a b +=,求证: 228127a b +≥.解答:解法一引入常数λ(0)λ>, 2222 81812(1)a b a b a b λ++++-=2281()()2a a b b a b λλλλλ=+++++-

方程组的解法详解

*基础知识 "2x - y = 5 1、方程组< y"'的解是() x + y =1 卩x-6y =1, \x = -3 y +5; !3x+5y =5, I 3x —4y =23; {3m = 5n, gm —3 n =1; 消元----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x=0 y=1 C. a :2 D. [y =1 "x = 2 — 2、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以 x = 0, y=7 为解的是( ) A. fx"7, X +2y =14. B. j x + y = -7, X - y = 7. C p x + 2y=14, .:x-3y = —21. 3、将方程5x-2y+12=0写成用含 D. [5x + y = 7, i 3x -2y =14. 的代数式表示y 的形式 「2x-7y =8, (1) 4、 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I y ',可以由 得 [y -2x = 4.⑵ —— ,把(3)代入 ___________ 中,得一元一次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得 求得的值代入(3)中,求得 ___________ ,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为 __________ 5、 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3) ,再把 (1) |x=2y, I x + y =3; y = 1-x, i3x + 2y =5; |x-4y =-1, I 2x + y =16;

(3), *能力提升 二、加减消元法 *基础知识 l x - y =3(1) 2、方程组Q y 八丿 若用加减消元法解,可将方程(1)变形为 3 4 i x +y=2; 12 3 ; (8) 『X y +1 1 gw 1, [3x + 2y =0. 」-7、”m, 3m -2n 6、已知 7x y 和一 3x 2n_2 y 是同类项,求m,n 的值. 7、如果(2x *探索研究 8、已知方程组 [ax + by =2 jCx-7y =8 中 y - 2| = 0,求 10x — 5y + 1 的值. I x = 3 I x = —2 '的解为I "'而小明粗心地把C 看错了,解得I "'请 2. l y = 2. 你求出正确的 a,b,c 的值. 1、方程组戸+4厂5,中, 3x-7y =6 x 的系数的特点是 「2x + 5y = 1 ,方程组? y '中y 的系 i3x -5y = 4 数特点是 ,这两个方程组用 法解较简便。

数值分析小论文 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

题目:煤层瓦斯含量规律分析 算法: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接法 组号:22 组员:张玉柱薛洪来孔杰商鹏

煤层瓦斯含量规律分析 张玉柱,薛洪来,孔杰, 商鹏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通过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数学模型的建立,研究对煤层瓦斯含量预测影响的煤层顶底板标高、埋藏深度、上覆岩层厚度、挥发分等因素,确定影响瓦斯含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瓦斯含量的预测和估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瓦斯含量;模拟测试 Mathematical models of gas content predict Yuzhu-zhang, Honglai-xue, jie-kong, peng-shang (School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454000,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gas content prediction mathematical mode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oal seam gas content prediction top bottom elevation, the buried depth, thickness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volatile gradation factors.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gas content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the gas content prediction and estimate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teetonicslly coal;simulation test 0.问题背景 瓦斯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层、岩层和采空区放出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其中甲烷是瓦斯的主体成分,所以狭义的矿井瓦斯一般是指甲烷,主要来自煤层,它构成威胁煤矿开采的主要危险。它对矿井安全的威胁主要有突出、爆炸、和窒息三种形式,最严重的瓦斯灾害是瓦斯爆炸和瓦斯突出事故,它严重威胁着井下人员的生命和矿井设施的安全[1]。瓦斯含量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方法及瓦斯涌出的影响因素研究,掌握煤层瓦斯含量预测规律,对改善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2]。本文收集、整理和分析了大量实测数据资料,通过实测和数学方法,研究对瓦斯含量预测影响的煤层顶底板标高、埋藏深度、上覆岩层厚度、挥发分等因素,确定影响瓦斯含量的多元回归方程。最后,运用该方法对夏店煤矿回采工作面进行了瓦斯含量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根据夏店煤矿的生产实际,对瓦斯含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瓦斯含量与煤层顶底板标高、埋藏深度、上覆岩层厚度、挥发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夏店煤矿防治矿井瓦斯灾害,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方程组的解法举例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 1).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三一次方程组中含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 注:(1)“未知项”与“未知数”不同。(2)每个方程不一定都含有三个未知数。 它的一般形式是 未知项的系数不全为零,其中每一个方程都可以是三元、二元、一元一次方程,但方程组中一定要有三个未知数。 2).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方法是: 【例1】解方程组 分析:方程①只含x,z,因此,可以由②,③消去y,再得到一个只含x,z的方程,与方程①组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②×3+③,得11x+10z=35.(4) ①与④组成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 把x=5,z=-2代入②,得2×5+3y-2=9, ∴.

∴ 【例2】解方程组 分析:三个方程中,z的系数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加减法,设法先消z。 解:①+③,得5x+6y=17 ④ ②+③×2,得,5x+9y=23 ⑤ ④与⑤组成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得把x=1,y=2代入③得: 2×1+2×2-z=3,∴z=3 ∴ 另解:②+③-①,得 3y=6,∴y=2 把y=2分别代入①和③,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 注:①此题确定先消去z后,就要根据三个方程消两次z(其中一个方程要用两次),切忌消一次z,再消一次其他未知数,这样得不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达不到消元的目的。

②此题的“另解”是先同时消去两个未知数,直接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然后把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组中,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再求出另两个未知数的值。这种解法是一种特殊解法,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做出。 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 (1)二元二次方程及二元二次方程组 观察方程,此方程的特点:①含有两个未知数;②是整式方程;③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 定义①: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二次方程. 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b、c不同时为零).其中叫做二次项,叫做一次项,叫做常数项. 定义②:二元二次方程组即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及两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是我们所研究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例如:都是二元二次方程组. (2)二元二次方程组求解的基本思想是“转化”,即通过“降次”、“消元”,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于这类方程组形式庞杂,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因而在解这类方程组时,要认真分析题中各个方程的结构特征,选择较恰当的方法。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1 引言 在科学研究和大型工程设计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学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求数值解。在进行数值求解时,经离散后,常常归结为求解形如Ax= b的大型线性方程组。而如插值公式,拟合公式等的建立,微分方程差分格式的构造等,均可归结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在工程技术的科学计算中,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也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因此,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一直是科学和工程计算中研究最为普遍的问题,它在数值分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开始考虑和研究在计算机上用迭代法求线性方程组Ax =b的近似解,用某种极限过程去逐渐逼近精确解,并发展了许多非常有效的迭代方法,迭代法具有需要计算机存储单元少、程序设计简单、原始系数矩阵在计算过程中始终不变等优点。例如Jacobi方法、Gauss—Seidel 方法、SOR方法、SSOR 方法,这几种迭代方法是最常用的一阶线性定常迭代法。 2 主要算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人们开始考虑和研究用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Ax = b (1) 的近似解,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其中有Jacobi方法、Gauss—Seidel方法,SOR方法、SSOR方法,这几种迭代方法均属一阶线性定常迭代法,即若系数矩阵A的一个分裂:A =M-N ;M 为可逆矩阵,线性方程组(1)化为: (M-N)X =b; →M X = NX + b; →X= M -1NX+ M-1b 得到迭代方法的一般公式: X(k+1)=HX(k)+d (2) 其中:H =MN-1,d=M-1b,对任意初始向量X(0) 一阶定常迭代法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迭代矩H的谱半径小于1,即ρ(H) < 1;又因为对于任何矩阵范数恒有ρ(H)≤‖H‖,故又可得到收敛的一个充分条件为:‖H‖< 1。 2.1 Jacobi迭代法 若D为A的对角素构成的对角矩阵,且对角线元素全不为零。系数矩阵A的一个分解:A =

线性方程组论文

一类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引言】历史上线性代数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而线性方程组理论的发展又促成了作为工具的矩阵论和行列式理论的创立与发展,这些内容已成为我们线性代数教材的主要部分。最初的线性方程组问题大都是来源于生活实践,正是实际问题刺激了线性代数这一学科的诞生与发展。另外,近现代数学分析与几何学等数学分支的要求也促使了线性代数的进一步发展。 线性代数有三个基本计算单元:向量(组),矩阵,行列式,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相关定理,能够求解线性方程组,实现行列式与矩阵计算和线性变换,构建向量空间和欧式空间。线性代数的两个基本方法是构造(分解)和代数法,基本思想是化简(降解)和同构变换。 【摘要】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早在中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方程》章中已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其中所述方法实质上相当于现代的对方程组的增广矩阵施行初等行变换从而消去未知量的方法,即高斯消元法。在西方,线性方程组的研究是在 17 世纪后期由莱布尼茨开创的。他曾研究含两个未知量的三个线性方程组组成的方程组。麦克劳林在 18 世纪上半叶研究了具有二、三、四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得到了现在称为克莱姆法则的结果。克莱姆不久也发表了这个法则。 18世纪下半叶,法国数学家贝祖对线性方程组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明了元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条件是系数行列式等于零。 19 世纪,英国数学家史密斯 (H.Smith) 和道奇森 (C-L.Dodgson) 继续研究线性方程组理论,前者引进了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和非增广矩阵的概念,后者证明了个未知数个方程的方程组相容的充要条件是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的秩相同。这正是现代方程组理论中的重要结果之一。大量的科学技术问题,最终往往归结为解线性方程组。因此在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得到发展的同时,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等理论性工作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现在,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在计算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矩阵行列式向量线性方程组增广矩阵矩阵的秩系数矩阵 【正文】 求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拉格朗日乘数法共8页文档

§4 条件极值 (一) 教学目的:了解拉格朗日乘数法,学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 (二) 教学内容: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拉格朗日乘数法的证明,掌握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的方法. (2) 较高要求:用条件极值的方法证明或构造不等式. (三) 教学建议: (1) 本节的重点是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 多个条件的的条件极值问题,计算量较大,可布置少量习题. (3) 在解决很多问题中,用条件极值的方法证明或构造不等式,是个好 方法.可推荐给较好学生. 在许多极值问题中,函数的自变量往往要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比如,要设计一个容积为V 的长方体形开口水箱,确定长、宽和高, 使水箱的表面积最小. 设水箱的长、宽、高分别为 z y x ,,, 则水箱容积 xyz V = 焊制水箱用去的钢板面积为xy yz xz z y x S ++=)(2),,(这实际上是求函数 ),,(z y x S 在xyz V = 限制下的最小值问题。 这类附有条件限制的极值问题称为条件极值问题, 其一般形式是在条件 )(,,,2,1,0),,,(21n m m k x x x n k <==ΛΛ? 限制下,求函数 ),,,(21n x x x f Λ 的极值 条件极值与无条件极值的区别 条件极值是限制在一个子流形上的极值,条件极值存在时无条件极值不一定存在,即使存在二者也不一定相等。

例如,求马鞍面 122+-=y x z 被平面 XOZ 平面所截的曲线上的最低点。请看这个问题的几何图形(x31马鞍面) 从其几何图形可以看出整个马鞍面没有极值点,但限制在马鞍面被平面 XOZ 平面所截的曲线上,有极小值 1,这个极小值就称为条件极值。 二. 条件极值点的必要条件 设在约束条件0),(=y x ?之下求函数=z ),(y x f 的极值 . 当满足约束条件的点),(00y x 是函数),(y x f 的条件极值点 , 且在该点函数),(y x ?满足隐函数存在条件时, 由方程0),(=y x ?决定隐函数)(x g y =, 于是点0x 就是一元函数())( , x g x f z =的极限点 , 有 0)(='+=x g f f dx dz y x . 代入 ) ,() ,()(00000y x y x x g y x ??- =', 就有 0) ,() ,() ,(),(00000000=-y x y x y x f y x f y x y x ??, ( 以下x f 、y f 、x ?、y ?均表示相应偏导数在点),(00y x 的值 . ) 即 x f y ?—y f x ?0= , 亦即 (x f , y f ) (?y ? ,x ?-)0= . 可见向量(x f , y f )与向量(y ? , x ?-)正交. 注意到向量(x ? , y ?)也与向量(y ? , x ?-)正交, 即得向量(x f , y f )与向量(x ? , y ?) 线性相关, 即存在实数λ, 使 (x f ,y f ) + λ(x ?,y ?)0=.亦即 ???=+=+. 0 , 0y y x x f f λ?λ? Lagrange 乘数法 :

特殊方程组的解法

特殊方程组得解法 特殊方程组 不定方程组 含参方程组 模块一:假期知 识您还记得么 1. 二元一次方程 组: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含有两个未知数得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 程组、 2. 二元一次方程组得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得两个方程得__________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得解,它 必须同时满足方程组中得每一个方程,一般表示为x a y b =??=? 得形式、 3. 二元一次方程组得解得检验:要检验一对未知数得就是否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得解,必须将这对未 知数得值_____________方程组中得每一个方程进行检验、 4.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 222312n m m n ?-=???+=? 3252 2(32)117x y x x y x +=+??+=+? 2. 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2535x y x y +=?? +=? 433 344 x y x y 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复习导航 典题回顾

3、已知方程组 2.2 3.5113.5 5.633x y x y -=??+=?得解为x m y n =??=?,则方程组()()()()2.22 3.5111 3.52 5.6133x y x y ?+--=??++-=??得解就是_________ 4、解方程组274ax y cx dy +=??-=?时,一学生把a 瞧错后得到51x y =??=?,而正确得解就是3 1 x y =??=-?a c d 、、得值为 ( ). A.不能确定 B.3a =,1c =,1d = C.c ,d 不能确定,3a = D.3a =,2c =,2d =- 模块二:特殊方程(组) 199319941995200720082009x y x y + =??+=? (1) 141516 171819 x y x y (2)200520062007 200820092010 x y x y +=?? +=? 您发现了什么规律,猜测关于x,y 得方程组()(m 1)y m 2 nx (n 1)y n 2 mx m n ++=+?≠? ++=+?得解就是什么,并用 方程组得解加以证明。 【例1】 解方程组: 199519975989199719955987 x y x y 【练习1】 ⑴361463102 463361102 x y x y 【例2】 已知123451234512 3451234 51 2 3 4 5 26 212 224248296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求4532x x 得值、 (1)236236326x y z x y z x y z ++=?? ++=??++=? (2) 323232y z x a z x y b x y z c 典题精练 知识导航 解一些特殊得方程组(如未知数系数较大、方程个数较多等)需要观察方程组下系数特点,着眼于整体上解决问题,常用到: 整体叠加、整体叠乘、整体代入、先消常数、设元引参、对称处理、换元转化、巧取倒数等方法技巧。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关于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一般分为两大类:直接法与迭代法。直接法是在没有舍入误差的情况下,通过有限步运算来求方程组解的方法。通过本次试验的学习,应该掌握各种直接法,如:高斯列主元消去法,LU分解法和平方根法等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了解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二、相关理论知识 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左除运算符直接求解 线性方程组为b x\ =即可。 A Ax=,则输入b 2、列主元的高斯消元法 程序流程图: 输入系数矩阵A,向量b,输出线性方程组的解x。 根据矩阵的秩判断是否有解,若无解停止;否则,顺序进行; 对于1 p :1- =n 选择第p列中最大元,并且交换行; 消元计算; 回代求解。(此部分可以参看课本第150页相关算法) 3、利用矩阵的分解求解线性方程组 (1)LU分解 调用matlab中的函数lu即可,调用格式如下: [L,U]=lu(A) 注意:L往往不是一个下三角,但是可以经过行的变换化为单位下三角。 (2)平方根法

调用matlab 中的函数chol 即可,调用格式如下: R=chol (A ) 输出的是一个上三角矩阵R ,使得R R A T =。 三、研究、解答以下问题 问题1、先将矩阵A 进行楚列斯基分解,然后解方程组b Ax =(即利用平方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直接调用函数): ??????? ??--------=19631699723723312312A ,?????? ? ??-=71636b 解答: 程序: A=[12 -3 2 1;-3 23 -7 -3;2 -7 99 -6;1 -3 -6 19]; R=chol(A) b=[6 3 -16 7]'; y=inv(R')*b %y=R'\b x=inv(R)*y %x=R\y 结果: R =3.4641 -0.8660 0.5774 0.2887 0 4.7170 -1.3780 -0.5830 0 0 9.8371 -0.7085 0 0 0 4.2514 y =1.7321 0.9540 -1.5945 1.3940 x =0.5463 0.2023 -0.1385 0.3279 问题 2、先将矩阵A 进行LU 分解,然后解方程组b Ax =(直接调用函数): ?????????? ??----=8162517623158765211331056897031354376231A ,????????? ? ??-=715513252b

c语言编程求解线性方程组论文

数值计算小报告题目: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比较 姓名和丽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11级软件(2)班 完成日期:2013 年5月18日

摘要 目前在许多实际应用领域,诸如航空、造船以及其它结构工程中,常遇到求解大型线性代数方程组的问题。本文根据线性代数方程组的雅可比迭代法、LU分解法及高斯列主元消去法三种解法进行了比较,用以方便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更好的作出选择。在第二章中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线性代数方程组的三种解法的理论知识与证明过程。为了更加清晰的展现三种方法的不同点以及其各自的优越性,本文在第三章中给出了实例,通过实例的计算与程序的实现,再结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字:线性代数方程组、迭代法、LU分解法、高斯列主元消去法、不同点、比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理论 2.1 迭代法 (5) 2.2 直接三角分解法 (6) 2.3 高斯消去法 (7) 第三章三种算法求解方程组实例 3.1 迭代法 (8) 3.2 直接三角分解法 (10) 3.3 高斯列主元消去法 (14) 3.4 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绪论 计算数学是数学学科的一大分支,它研究如何借助于计算机求解各类数值问题。应用计算机求解各类数值问题需要经历以下几个主要过程:1、实际问题2、数学模型3、计算方法4、算法设计5、计算求解 目前已有的数学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上机计算,基本上已经将数值分析的主要内容设计成简单的函数,只要调用这些函数进行运算便可得到数值结果。 数值分析的内通包括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值向量的计算、函数插值、函数逼近、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从理论上可分为两类:直接法和迭代法。直接法是不考虑计算过程中的舍入误差,经过有限次的运算得到方程组精确解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是高斯顺序消去法、高斯列主元消去法和矩阵的LU分解法。迭代法是采用某种极限过程,用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近似解逐步逼近精确解的方法。迭代法中常见的方法有简单迭代法、J-迭代法、GS-迭代法和SOR-迭代法。 本文主要是分析高斯列主元消去法、矩阵的LU分解法和简单迭代法理论上的异同,并用C语言程序通过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比较。 本文将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过程用计算机实现,本文的编写由以下几个特点: 1、对于难点问题从具体模型引入,淡化抽象的概念与定理,通俗易通; 2、对于具体模型本文给出了多种解题的思想及方法; 3、对问题进行简洁易懂的理论证明,突出了线性代数的理论和基本思想,使数学方法更加利于理解掌握。 4、简要分析了算法的计算效果、稳定性、收敛效果、计算精度以及优劣性。

多元函数求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第八节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教学目的:了解多元函数极值的定义,熟练掌握多元函数无条件极值存在的判定 方法、求极值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熟练使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 教学重点:多元函数极值的求法。 教学难点: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 教学内容: 一、 多元函数的极值及最大值、最小值 定义设函数),(y x f z =在点),(00y 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对于该邻域内异于 ),(00y x 的点,如果都适合不等式 00(,)(,)f x y f x y <, 则称函数(,)f x y 在点),(00y x 有极大值00(,)f x y 。如果都适合不等式 ),(),(00y x f y x f >, 则称函数(,)f x y 在点),(00y x 有极小值),(00y x f .极大值、极小值统称为极值。使函数取得极值的点称为极值点。 例1 函数2 243y x z +=在点(0,0)处有极小值。因为对于点(0,0)的任 一邻域内异于(0,0)的点,函数值都为正,而在点(0,0)处的函数值为零。从 几何上看这是显然的,因为点(0,0,0)是开口朝上的椭圆抛物面 2 243y x z +=的顶点。

例2函数2 2y x z +-=在点(0,0)处有极大值。因为在点(0,0)处函 数值为零,而对于点(0,0)的任一邻域内异于(0,0)的点,函数值都为负, 点(0,0,0)是位于xOy 平面下方的锥面2 2y x z +-=的顶点。 例3 函数xy z =在点(0,0)处既不取得极大值也不取得极小值。因为在点(0,0)处的函数值为零,而在点(0,0)的任一邻域内,总有使函数值为正的点,也有使函数值为负的点。 定理1(必要条件)设函数),(y x f z =在点),(00y x 具有偏导数,且在点),(00y x 处有极值,则它在该点的偏导数必然为零: ),(,0),(0000==y x f y x f y x 证不妨设),(y x f z =在点),(00y x 处有极大值。依极大值的定义,在点),(00y x 的某邻域内异于),(00y x 的点都适合不等式 ),(),(00y x f y x f < 特殊地,在该邻域内取0y y =,而0x x ≠的点,也应适合不等式 000(,)(,)f x y f x y < 这表明一元函数f ),(0y x 在0x x =处取得极大值,因此必有 0),(00=y x f x 类似地可证 ),(00=y x f y

方程组解法综合

方程组解法综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带入消元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2.熟练掌握解方程组的方法并用到以后做题 知识精讲 知识点说明: 一、方程的历史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方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吗?公元263 年,数学家刘徽所著《九章算术》一书里有一个例子:“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刘徽列出的“方程”如图所示。 方程的英语是equation,就是“等式”的意思。清朝初年,中国的数学家把equation 译成“相等式”,到清朝咸丰九年才译成“方程”。从这时候起,“方程”这个词就表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刘徽所说的“方程”就叫做“方程组”了。 二、学习方程的目的 使用方程有助于解决数学难题,作为代数学最基本内容,方程的学习和使用不但能为未来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能够将抽象数学直观表达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方法 解二元一次方程的关键的步骤:是消元,即将二元一次方程或多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消元方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代入消元法: ⒈取一个方程,将它写成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记作方程①; ⒉将①代入另一个方程,得一元一次方程; ⒊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⒋将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①,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加减消元法: ⒈变形、调整两条方程,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相等(类似于通分); ⒉将两条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元; ⒊解一元一次方程; ⒋代入法求另一未知数. 加减消元实际上就是将带系数的方程整体代入.

拉格朗日乘数法

§4 条件极值 (一) 教学目的:了解拉格朗日乘数法,学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 (二) 教学内容: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拉格朗日乘数法的证明,掌握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的方法. (2) 较高要求:用条件极值的方法证明或构造不等式. (三) 教学建议: (1) 本节的重点是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 多个条件的的条件极值问题,计算量较大,可布置少量习题. (3) 在解决很多问题中,用条件极值的方法证明或构造不等式,是个好方法.可推荐给 较好学生. —————————————————————— 在许多极值问题中,函数的自变量往往要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比如,要设计一个容积为V 的长方体形开口水箱,确定长、宽和高, 使水箱的表面积最小. 设水箱的长、宽、高分别为 z y x ,,, 则水箱容积 xyz V = 焊制水箱用去的钢板面积为 xy yz xz z y x S ++=)(2),,( 这实际上是求函数 ),,(z y x S 在 xyz V = 限制下的最小值问题。 这类附有条件限制的极值问题称为条件极值问题, 其一般形式是在条件 )(,,,2,1,0),,,(21n m m k x x x n k <== ? 限制下,求函数 ),,,(21n x x x f 的极值 条件极值与无条件极值的区别 条件极值是限制在一个子流形上的极值,条件极值存在时无条件极值不一定存在,即使存在二者也不一定相等。 例如,求马鞍面 12 2+-=y x z 被平面 XOZ 平面所截的曲线上的最低点。请看这个问题的几何图形(x31马鞍面) 从其几何图形可以看出整个马鞍面没有极值点,但限制在马鞍面被平面 XOZ 平面所截的曲线上,有极小值 1,这个极小值就称为条件极值。

解线性方程组直接解法

第2章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 §0 引言 11112211211222221122n n n n n n nn n n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a x a x a x b +++=??+++=??? ?+++=?L L L L 1112121 22212112,(,,,),()n n T T n n n n nn a a a a a a A x x x x b b b a a a ??????===??? ??? ? ?L L L L L L L Ax b = 若A 非奇异,即det()0A ≠,方程组Ax b =有唯一解。由 Cramer 法则,其解 det(),1,2,,det() i i A x i n A = =L 其中i A 为用b 代替A 中第i 列所得的矩阵。当n 大时, 1n +个行列式计算量相当大,实际计算不现实。 121212(,)12det()(1)n n n i i i i i i n i i i A a a a τ=-∑L L L §1 Gauss 消去法 (I )Gauss 消去法的例子 (1)1231123 212336 ()123315()18315() x x x E x x x E x x x E ++=??-+=??-+-=-? 2131()12(),()(18)()E E E E -?--? (2) 12312342356 ()15957()211793()x x x E x x E x x E ++=?? --=-??+=?

方程组13()()E E -与方程组145(),(),()E E E 同解 541 ()21( )()15 E E --得 (3)1231234366()15957()3() x x x E x x E x E ++=?? --=-??=? 由(3)得3 213,2,1x x x === 123(,,)(1,2,3)T T x x x = (3)的系数矩阵为11 10159001????--?????? ,上三角 矩阵。 (II )Gauss 消去法,矩阵三角分解 Ax b = 1112 11,12122 22,112 ,1 n n n n n n nn n n a a a a a a a a A b a a a a +++????????=?????????? L M L M L L M M L M 令(1) ,1,2,,;1,2,,,1ij ij a a i n j n n ===+L L (1)(1)A b A b ??=?? ???? 第1次消去 (1) 110a ≠, 令 (1)1 1(1)11 , 2,3,,i i a l i n a ==L 作运算:11()()i i i l E E E -+→ i E 表示第i 个方程(第i 行) 2,3,,i n =L (2)(1)(1) 111110 2,3,,i i i a a l a i n =-==L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 The solution of linear equ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 2010-1班 作者:刘颖 学号: 20100310110105

摘要 线性方程组是线性代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现实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电子工程、软件开发、人员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学科领域的研究中,线性方程组也有着不可撼动的辅助性作用,在实验和调查后期利用线性方程组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是很方便简捷的选择。本文主要围绕如何解线性方程组来进行讲解,对于不同类型的线性方程组的不同方法,并简述线性方程组的一些实际应用。 关键词: 齐次线性方程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克莱姆法则,消元法,矩阵,矩阵的秩,特解,通解。

Abstract Linear equations linear algebr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s, and in real life has extensive production use,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oftware developm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transportation, etc. In some discipline study, it also has the reigns of linear equations of the auxiliary function.In experiment and survey using the linear equations of the late on the data processing is very convenient simple choice. This article, focusing on how to solve linear equations to explain, for different types of linear equations of different method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some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linear equations. Keywords: Homogeneous linear equations, Non homogeneous linear equation,Clem’s law,Elimination method,Matrix,Rank of matrix,Special solution,General solution.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与应用

湖北民族学院理学院2016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及应用 学生姓名:付世辉学号: 0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指导老师:刘先平 答辩时间:装订时间:

A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Submitted to School of Science,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ing for BS Degree In the Year of 2016 Th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Student Name: Fu Shihui Student No.: 0 Specialty: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Supervisor: Liu Xianping Date of Thesis Defense:Date of Bookbinding:

摘要 线性方程组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线性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 矩阵及其基本理论是学习线性代数的一种基本工具,矩阵的初等变换则是线性方程组求解的工具. 线性方程组常用的求解方法有一般消元法、克拉默法则、LU分解法等一系列方法,根据问题的不同,我们在求解的过程中选择的方法也就多种多样. 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在求解过程中,向量和矩阵起着一个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线性方程组的应用方面,除了跟数学理论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还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的极其紧密. 关键词:线性方程组,矩阵,初等变换,克拉默法则,LU分解法

最新拉格朗日乘数法

拉格朗日乘数法

§4 条件极值 (一) 教学目的:了解拉格朗日乘数法,学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 (二) 教学内容: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拉格朗日乘数法的证明,掌握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的方法. (2) 较高要求:用条件极值的方法证明或构造不等式. (三) 教学建议: (1) 本节的重点是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2) 多个条件的的条件极值问题,计算量较大,可布置少量习题. (3) 在解决很多问题中,用条件极值的方法证明或构造不等 式,是个好方法.可推荐给较好学生. 在许多极值问题中,函数的自变量往往要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比如,要设计一个容积为?Skip Record If...?的长方体形开口水箱,确定长、宽和高, 使水箱的表面积最小. 设水箱的长、宽、高分别为?Skip Record If...?,则水箱容积 ?Skip Record If...?焊制水箱用去的钢板面积为?Skip Record If...?这实际上是求函数?Skip Record If...?在?Skip Record If...?限制下的最小值问题。 这类附有条件限制的极值问题称为条件极值问题,其一般形式是在条件 ?Skip Record If...? 限制下,求函数?Skip Record If...?的极值

条件极值与无条件极值的区别 条件极值是限制在一个子流形上的极值,条件极值存在时无条件极值不一定存在,即使存在二者也不一定相等。 例如,求马鞍面?Skip Record If...?被平面?Skip Record If...?平面所截的曲线上的最低点。请看这个问题的几何图形(x31马鞍面) 从其几何图形可以看出整个马鞍面没有极值点,但限制在马鞍面被平面?Skip Record If...?平面所截的曲线上,有极小值 1,这个极小值就称为条件极值。 二. 条件极值点的必要条件 设在约束条件?Skip Record If...?之下求函数?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的极值 . 当满足约束条件的点?Skip Record If...?是函数?Skip Record If...?的条件极值点 , 且在该点函数?Skip Record If...?满足隐函数存在条件时, 由方程?Skip Record If...?决定隐函数?Skip Record If...?, 于是点?Skip Record If...?就是一元函数?Skip Record If...?的极限点 , 有 ?Skip Record If...?. 代入?Skip Record If...?, 就有 ?Skip Record I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