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醇、胺化合物的氧化官能团化 硕士

有机醇、胺化合物的氧化官能团化 硕士
有机醇、胺化合物的氧化官能团化 硕士

有机醇、胺化合物的氧化官能团化硕士版权声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 有机醇、胺化合物的氧化官能团化:反应性及反应机理的研究姓名: 刘良会学号: 1101110218院系: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专业: 无机化学研究方向: 金属有

机催化导师姓名: 付雪峰二 0 一三年四月有机醇、胺化合物的氧化官能团化:反应性及反应机理研究刘良会(无机化学) 付雪峰(指导老师)摘要有机化合物官

能团之间的转化是有机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而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官能团化则是向有机分子引入新官能团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将胺类化合物氧化,可把 C-N 单键

氧化为 CN 双键,实现由胺到亚胺的转化。相比于传统的官能团转化手段,氧化转化反应具有成本低、步骤少等优点。有机化合物的氧化官能团化反应也是将丰富易得的工业原料转化为反应性质活泼的有机物的重要手段,例如锰/钴催化氧气氧化

对二甲苯为对苯二甲酸等。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绿色氧化”的概念愈加受到重视,

)采用氧气作为最终氧化剂。氧气廉价易得,还原产物是水,其主要的发展方

向有:1

无污染。2)采用水作为溶剂。水不仅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溶剂,而且有利于反应

的后处理和有机产物的分离提纯。3)开发高效金属催化剂以减少反应中的金属用量,或者使用非金属催化剂以避免金属的使用。金属的价格相对较高、毒性较大,且回收成本较高。例如,过去人们常采用当量的金属氧化剂(高锰酸钾、三氧化铬等)在

”体系用于卤代烷溶剂中将醇氧化为醛酮,而如今化学家们则致力于开发“绿色氧化醇的氧化转化,即在水相中,使用低用量金属催化剂和氧气,催化氧化醇为醛酮。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并着眼于揭示反应机理,本文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将醇类、胺类化合物氧化官能团化的“绿色氧化”体系。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水溶性铑卟啉配合物催化的有机官能团转化反应,第二部分是无金属参与的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转化反应。在第一部分工作中,作者采用水溶性的铑卟啉配合物作为催化剂,成功实现了两类有机官能团的转化反应,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1)在水相中,采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实现了催化氧化醇为醛酮。该催化体系底物适用范围广,包括苯甲醇类、脂肪醇类底物;该催化体系官能团容忍度也较高,底物中可含有杂原子、不饱和双键。随后,作者对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究:i)原位观察反应中间体 Rh-OMe 配合物,并测定了它和 Rh-OH 物种之间的平衡常数;ii)通过监测铑III卟啉配合物氧化异丙醇当量反应的动力学过程,作者发现该氧化反应对铑III卟啉配合物以及醇的浓度均为一级关系;iii)测定了反应的氘代效应(kH/kD 1.5),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得到了该反应的活化能(22kcal/mol),与文献报道的金属烷氧基中间体βC-H 消除反应的活化能相近。2)利用该催化剂对可见光有良好的吸收这一特点,作者还开发了可见光促进的炔烃水化反应体系。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苯乙炔类、脂肪端炔类均能高效地水化生成甲基酮类产物。该反应具有以下优点:i)反应条件温和,可在室温下进行;ii)催化剂用量低,仅需要 1mol。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反应生成了Rh-CH2COR 中间体。作者还通过单独合成该配合物进一步确认了此中间体的生成。该中间体在可见光照射下能够快速发生 Rh-C 键裂解生成甲基酮类产物。在第二部分工作中,作者成功开发了三个无金属参与的氧化转化体系:1)一级胺在水相中发生氧气氧化偶联反应生成亚胺。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是一个“水面反应”,即反应发生在水油界面处;水加

速了胺的自氧化反应速率。2)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的氧气氧化胺的反应: 一级胺发生氧化偶联生成亚胺,三级胺发生氧化氰基化生成α-氨基腈。AIBN 首先

分解生成碳自由基(CP?),CP?与氧气反应转化成相应的氧自由基(CPO?);CPO?

夺取胺的α-H,生成底物自由基,自身转化为α-羟基异丁腈(CPOH);CPOH

去一分子 HCN,最终生成丙酮。而引发?街璨牡孜镒杂苫稍谘跗惺迪肿杂苫囱趸从Γ 裳胺或者亚铵正离子,并进一步发生缩合或者加成反应生成 N- 取代亚胺或α-氨基腈。四丁基碘化铵催化的一级醇氧化酯化反应。 3) 以

叔丁基

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一级醇和甲苯衍生物发生氧化偶联反应生成苄酯。

酯类化合物是有机官能团转化反应中重要的中间体。该体系可通过“一锅法”直接由

一级醇和甲苯合成酯类,具有便捷高效的优点。系统的机理研究表明,一级醇依次

被氧化为醛和羧酸,最后与甲苯氧化偶联生成苄酯;四丁基碘化铵中的四丁基

铵根

离子起到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而碘离子则是反应的直接催化剂。关键词:绿

色氧

化水氧气无金属 Oxidative Functionaliz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Reactivity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Lianghui Liu Inorganic Chemistry Directed by Xuefeng FuAbstract Highly efficient selective and metal-free oxidation of organic substrates thatutilizes dioxygen as the terminal oxida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urrentchallenges for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Oxid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alcohols to aldehydes and ketones rank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al grouptransformations thus catalytic aerobic alcohol oxidation is a major topic in transitionmetal catalysis research. Oxidation of primary alcohols also provides carboxylic acidesters which are not only among the most abundant chemicals in nature but alsoserving as important building blocks in organic transformations and chemical industry.Imines and α-aminonitriles are versatile synthetic intermediates in a variety of organictransformations. Imines are widely used in addition reduction aziridinationβ-lactamization and cyclization reactions and α-aminonitriles are useful

precursorsto synthesize α-amino acids α-amino aldehydes α-amino alcohols and

12-diamines.Oxidative coupling of primary amines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to synthesis ofimines and oxidative cyanation of tertiary amines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convenient and straightforward methods to prepare α-aminonitriles. As growing

attention on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has been paid bythe whole society green chemi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for designing fine chemical processes. Green 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 has gained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hich requires oxygen/air as the sole oxidant water as thesolvent and small amount of metal loading or metal free system. In hope ofdeveloping green oxidation chemistry and also get mechanistic insight into someuseful organic

reactions we explored several green protocols for the oxidativefunctionalization of alcohols and amines. This dissert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parts: one is water soluble rhodium prophyrin catalyzed functionalization of organicsubstrates the other is metal-free oxid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The first part contains two types of catalytic processes: 1 A broad range ofalcoholsincluding benzylic aliphatic and hetero-atom bearing alcohols arecatalytically oxidized by TSPPRhIII in water using oxygen as the terminal oxidant.The TSPPRhIII catalyst system in water has permitted direct observation of alkoxideintermediates and evaluation of the activation parameters for the rate determiningRh-a lkoxide βC-H

elimination.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aqueous catalyst system

thatuses dioxygen without the need for co-catalysts suggests that this prototype catalystsystem may find application

in a wide range of “green” oxidation chemistry. 2 Wedeveloped a method for hydration

of alkynes using TSPPRhIII as a photo-catalyst.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aromatic and aliphatic acetylenes were hydrated tomethyl ketones. The reaction was performed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catalystloading was as low as 1 mol.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β-ketone alkylrhodium complexes are active intermediates which underwent photolysis to releasethe ketone products. In the second part we firstly developed a green protocol for oxidative coupling ofbenzylamines to imines by simply refluxing aerated suspensions of

water and benzylamines. Next we developed AIBN initiated aerobic oxidative coupling of primaryamines to imines and cyanation of tertiary amines to α-aminonitriles. Catalyticamount of AIBN is consumed and dioxygen is the sole oxidant in this metal freesystem. These clean and mild synthetic methods may provide an ideal strategy for therational design of systems for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sp3 C-H bonds adjacent tonitrogen. Attempting to expand the substrate scope of radical

initiated oxidations wedeveloped a Bu4NI-catalyzed system for alcohol oxidati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the synthesis of benzyl esters directly from alcohols and toluene solvents. Thesequential oxidation of alcohols to aldehydes to carboxylic acid and to benzyl estersis accomplished in one-pot. The direct oxyacylation of benzyl C-H bond undertransition metal free conditions also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methods for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sp3 C-H bonds.Keywords: green oxidation water oxygen metal-free 目录第一章序

言 ....................................................... 1 1.1 氧化反应在有

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中的意义....................... 1 1.2 绿色氧化发展的主要方

向 ...................................... 2 1.2.1 氧气作为氧化

剂 .............................................. 2 1.2.2 水作为溶

剂 .................................................. 4 1.2.3 无金属参与 .................................................. 7 1.3 醇类化合物氧化官能团化的研究背

景 ............................ 8 1.3.1 一级醇氧化到醛、二级醇氧化到酮的概述 (8)

1.3.2 一级醇通过氧化酯化反应一步法合成酯的概述 (12)

1.4 胺类化合物氧

化官能团化的研究背景 ........................... 14 1.4.1 一级胺氧化偶联成为亚胺概

述 ............................... 14 1.4.2 三级胺通过氧化氰基化反应一步法合成α-氨基腈概

述 ....... 18 1.5 炔烃水化成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背

景 ............................. 20 1.5.1 炔烃

水化反应的发展历史 .................................... 20 1.5.2 炔烃水化反应在烯烃氧化研究

中的意义 ...................... 22第二章合成及表

征 ................................................ 25 2.1 试剂采购以及表征仪器说明 ................................... 25 2.1.1 试剂 ........................................................ 25 2.1.2 仪器 ........................................................ 26 2.2 水溶性铑卟啉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 26 2.3 不同pH 缓冲

溶液的配置方法 .................................. 27 2.4 亚胺产物的合成和表

征........................................ 27 2.5 亚胺进行 Aza-

Diels-Alder 反应的产物的合成和表

征.............. 32 2.6 氨基腈类产物的合成和表征.................................... 34 2.7 酯类产物

的合成和表征........................................ 37第三章水溶性铑卟啉配合物催化有机分子

转化反应的研究 ............... 47 3.1 铑卟啉配合物的结构和性

质 ...................................

47 3.2 水相中铑卟啉催化氧气氧化有机醇及机理的研究 .................

49 3.2.1 铑卟啉

配合物在甲醇-水混合溶液中的多重平衡 .............. 49 3.2.2 铑III卟啉配合物当量氧

化异丙醇动力学的研究 ............ 52 3.2.3 铑卟啉催化氧气氧化醇类化合物的反

应 ...................... 58 3.2.4 可能的反应机

理 ............................................. 61 3.2.5 本项工作总结 ............................................... 62 3.3 可见光促进的铑卟啉催化炔烃水化反

应及其机理的研究 ........... 64 3.3.1 设计思

路 .................................................... 64 3.3.2 反应条件的优化过程及初步的底物适用范围尝试 ............. 65 3.3.3 反应机理: 中间体的观察和合成 ............................. 68 3.3.4 可能的反应机

理 ............................................. 72 3.3.5 本项工作小结 ............................................... 72 3.4 本章总结以及前

景展望 ....................................... 73第四章无金属参与的氧化

体系 ..................................... 75 4.1 水相中一级胺氧化偶联成亚

胺 ................................. 75 4.1.1 条件优化及底物范

围 ......................................... 75 4.1.2 氧化交叉偶联反应........................................... 79 4.1.3 连续反应: Aza-Diels-Alder 反应 ........................... 81 4.1.4 可能的反应机

理 ............................................. 82 4.1.5 本项工作小结 ............................................... 83 4.2 偶氮二异丁腈热引发的胺类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 ............... 84 4.2.1 设计思路 .................................................... 84 4.2.2 条件优化以及适用底物范

围 ................................. 84 4.2.3 底物的推广:三级胺类化合物的氧化氰基化反

应 ............. 88 4.2.4 机理研究:对照实

验 ........................................ 92 4.2.5 可能的反应机理 ............................................. 95 4.2.6 本项工作小

结 ............................................... 96 4.3 碘离子催化的一级醇的氧化酯化反

应 ........................... 96 4.3.1 条件优化以及适用底物范

围 .................................. 96 4.3.2 一级醇的氧化酯化反应适用底物范围 ........................ 98 4.3.3 机理研究:中间

体的推断 ................................... 101 4.3.4 机理研究:四丁基碘化铵的作

用 ............................ 105 4.3.5 可能的反应机

理 ............................................ 107 4.3.6 本项工作小

结 .............................................. 107 4.4 本章总结及前景展

望 ........................................ 108第五章论文总结和展

望 ........................................... 111 5.1 论文总结................................................... 111 5.2 展望....................................................... 113参考文献 ........................................................ 11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145谱图附录 ........................................................ 147致

谢 .......................................................... 21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 215 第一章序言

本论文是围绕“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这个主题开展的。本章将阐述氧化反应在有机化

合物官能团转化中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高效、低耗等环保的手段实现氧化转化,

发展“绿色氧化”方法。作者认为,绿色氧化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1)以

氧气为氧化剂,2)以水为溶剂,3)使用非金属催化剂或无金属参与。以“绿色氧化”

为中心思想,本章将介绍醇类、胺类化合物氧化官能团化的发展现状,以及作者在

相关领域的研究思路。1.1 氧化反应在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转化中的意义有机化合物

的官能团种类多种多样,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使得它们在性质上各不相同。有机化合

物官能团之间的转化是有机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由于官能团的存在,有机化合物

中碳的氧化态是有差异的,而它们之间的转化常常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从图 1.1-1 可以看到,仅含两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就已经非

常丰富了。图 1.1-1 部分含两个碳的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在实际的工业生产

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将自然资源转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重要方式。例如,1)

石油及其初步炼化产品的主要成分是烷烃、烯烃等, 1将它们氧化转化是制备醇、

醛酮及环氧等化合物的重要途径;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乙烷,由这些低链烷烃氧化制备甲醇、乙醇已经是工业化程度很高的生产方法;3)生物质是一种

可再生资源,通过化学或者生物技术可以大量生产甲醇、乙醇以及多醇类物质,对其氧化转化的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们对传统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如图1.1-2 所示)。图 1.1-2 工业生产中的氧化转化反应1.2 绿色氧化发展的主要方向1.2.1 氧气作为氧化剂氧化反应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氧化剂,在众多的氧化剂中,氧气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以氧气作为氧化剂的优点:1)氧气资源非常丰富,地球大气 23的组分是氧气;2)相比于其它氧化剂,氧气更加清洁。高锰酸钾、过硫酸氢钾、DDQ(二氯二氰基苯醌)、醋酸碘苯等的使用往往会伴随着大量的废弃物,而通常氧气的还原产物是水,无污染、环境友好;3)氧气氧化的过程中,氧原子能够全部转到产物,或者仅有水作为副产物,原子利用率高1。以氧气为氧化剂进行反应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反应途径是模拟自然界中的单加氧酶2-5,例如,铁卟啉配合物催化的 2烷烃氧化羟基化反应就是模拟了细胞色素

P450 的氧化机制3。这类反应往往能够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底物的催化氧化,有助于人们对生命过程的理解。然而,单加氧酶模式往往需要使用共还原剂(异丙醇、甲醛、三苯基膦等),即需要另一种还原试剂活化氧气,然后进一步完成对目标底物分子的氧化(如图1.2.1-1 所示)。因此,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原子利用率相对较低。图 1.2.1-1 共还原剂法利用氧气第二种是自由基链式氧化反应6-9,有机化合物在空气中的自氧化反应就是这种反应模式。自由基链式氧化反应一般的过程是:1)底物与氧气反应形成过氧自由基; 过氧自由基夺取另外一分子底物中的氢原子, 2) 生成烷基过氧化氢;3)失去氢原子的底物自由基继续与氧气结合生成过氧自由基,引发氧化循环.

官能团的转化

有机反应类型与官能团之间的转化 一、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归纳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包括: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酯化反应、酯的水解反应、醇分子间脱水反应等。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包括: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烯、二烯、炔的催化加氢;苯、苯的同系物、苯乙烯催化加氢;醛、酮催化加氢;油脂的加氢硬化)|、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与水的加成反应等。 3.脱水反应: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脱去相当于水的组成的氢氧元素的反应。包括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和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4.消去反应: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HX等),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包括醇的消去反应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5.水解反应:广义的水解反应,指的凡是与水发生的反应,中学有机化学里能够与水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一般指的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油脂的水解(含皂化)、糖类的水解、肽及蛋白质的水解等。 6.氧化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加氧或去氢的反应。包括: (1)醇被氧化:羟基的O—H键断裂,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C—H键断裂,去掉氢原子形成C=O键。注意:叔醇(羟基所在碳原子上无H)不能被氧化: ; (2)醛被氧化:醛基的C—H键断裂,醛基被氧化成羧基: ; (3)乙烯氧化:2CH2=CH2+O22CH3CHO; (4)有机物的燃烧、不饱和烃和苯的同系物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等。 (5)醛类及含醛基的化合物与新制碱性Cu(OH)2或银氨溶液的反应; (6)苯酚在空气中放置转化成粉红色物质(醌)。 7.还原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包括: (1)醛、酮、烯、炔、苯及其同系物、酚、不饱和油脂等的催化加氢。 (2) C6H5-NO2 + 3Fe + 6HCl → C6H5-NH2 + 3FeCl2 + 2H2O 8.酯化反应: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9.聚合反应:是指由小分子单体相互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包括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 10.裂化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长链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短链烃的反应。深度裂化叫裂解。 11.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1)苯酚溶液滴加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2)淀粉溶液加碘水——显蓝色。 (3)蛋白质(分子中含苯环的)加浓硝酸——显黄色 二、官能团之间的转化知识梳理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重要的基团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重要的 基团 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 双键double bond 叁键triple bond 羟基hydroxy group 巯基mercapto 巯基sulfhydryl / sulphydryl group 羰基carbonyl group 氨基amino group 亚氨基imino group 硝基nitro group 亚硝基nitroso group 氰基cyano group 羧基carboxyl group 磺基sulpho group 烷基alkyl group 烯基alkenyl group 乙烯基vinyl group 烯丙基allyl group 炔基alkynyl group 苯基phenyl group 苄基benzyl group 芳基aryl group 烷氧基alkoxyl group 酰基acyl group 乙酰基acetyl group 活性亚甲基active methylene group 2.有机化合物的类型 烃hydrocarbon 石蜡paraffin 脂肪烃aliphatic hydrocarbon 烷烃alkane 烯烃alkene 炔烃alkyne 共轭二烯烃conjugated diene 脂环烃alicyclic hydrocarbon 螺环化合物spiro compound 桥环化合物bridged ring compound 芳烃aromatic hydrocarbon 非苯芳烃nonbenzenoid aromatic hydrocarbon 稠环芳烃condensed aromatics 萘naphthalene 萘基naphthyl 蒽anthracene 蒽基anthryl 菲phenanthrene 菲基phenanthryl 芘pyrene 芘基pyrenyl 卤代烃halohydrocarbon 醇alcohol 酚phenol 醚ether 环氧化合物epoxide 冠醚crown ether 硫醇thiol 硫酚thiophenol 硫醚sulfide 二硫化物disulfide 亚磺酸sulfinic acid 磺酸sulfonic acid 亚砜sulfoxide 砜sulfone 醛aldehyde 酮ketone 半缩醛hemiacetaI 半缩酮hemiketal 缩醛acetal 缩酮ketal 希夫碱shiff's base 肟oxime 腙hydrozone 缩氨脲semicarbazon 醌quinone 羧酸carboxylic acid 酰卤acid halide / acyl halide 酸酐acid anhydride 酯ester 酰胺amide 內酯lactone 内酰胺lactam 腈nitrile 取代酸substituted acid 羟基酸hydroxy acid 醇酸alcoholic acid 酚酸phenolic acid 酮酸keto acid 乙酰乙酸乙醋ethyl acetoacetate 亚硝基化合物nitroso compound 硝基化合物nitro compound 亚胺imine 胺amine 伯胺primary amine 仲胺secondary amine 叔胺tertiary amine 季铵盐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季铵碱quaternary ammonium hydroxide 重氮盐diazonium salt 偶氮化合物azo compound 胍guanidine 氨基酸amino acid 膦phosphine 磷酸酯phosphate 亚磷酸酯phosphite 膦酸酯phosphonate 膦酸phosphonic acid 3.杂环化合物 吡咯pyrrole 吡咯基pyrryl 吡嗪pyrazine

有机合成中有机物官能团的引入、消除和转化方法 (2)

精心整理有机合成中有机物官能团的引入、消除和转化方法 1.官能团的引入 2.官能团的消去 (1)通过加成反应消除不饱和键。 (2)通过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或酯化反应消除羟基(—OH)。 (3)通过加成反应或氧化反应消除醛基(—CHO)。 (4)通过消去反应或水解反应消除卤素原子。 3.官能团的转化 (1)利用衍变关系引入官能团,如卤代烃伯醇(RCH (2) (3) 1. (1) (2) 2. (1)与 (2) (3) 3. (1) (3) (4) 1. (1) (2) 二元醇―→二元醛―→二元羧酸―→ (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 2.有机合成中常见官能团的保护 (1)酚羟基的保护:因酚羟基易被氧化,所以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先使其与NaOH反应,把—OH变为 —ONa(或—OCH3)将其保护起来,待氧化后再酸化将其转变为—OH。 (2)碳碳双键的保护:碳碳双键也容易被氧化,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利用其与HCl等的加成反应将其保护起 来,待氧化后再利用消去反应转变为碳碳双键。 (3)氨基(—NH2)的保护:如在对硝基甲苯对氨基苯甲酸的过程中应先把—CH3氧化成—COOH之后,再把

—NO2还原为—NH2。防止当KMnO4氧化—CH3时,—NH2(具有还原性)也被氧化。 有机合成中有机物官能团的引入、消除和转化方法练习【例1】工业上用甲苯生产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其过程如下: 据合成路线填写下列空白: (1)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④属于__________反应,反应⑤属于____________反应。 (3)③和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例2】 去)。 (1) (2) B: (3) ④ ⑤ ⑥ (4)在NaOH溶液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例3】 1,4- A 【例4】 化合物,苯环上只含一个直支链,能发生加聚反应和水解反应。测得M的摩尔质量为 162g·mol-1,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且原子个数之比为5∶5∶1。 (1)肉桂酸甲酯的结构简式是。 (2)G为肉桂酸甲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连线表示 单链或双键)。G的结构简式为。 (3)以芳香烃A为原料合成G的路线如下: ①化合物E中的含氧官能团有________(填名称)。 ②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F―→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的官能团、分类和命名.docx

有机物的官能团、分类和命名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官能团代表物名称、结构简式烷烃甲烷 CH4 乙烯 H 2C==CH 2烯烃 (碳碳双键 ) 炔烃— C≡ C— (碳碳三键 )乙炔 HC≡ CH 芳香烃 卤代烃— X( 卤素原子 )溴乙烷 C2H 5Br 醇乙醇 C2H 5OH — OH( 羟基 ) 酚

醚乙醚 CH 3CH 2OCH 2CH 3 (醚键 ) 醛乙醛 CH3CHO (醛基 ) 酮丙酮CH3COCH3(羰基 ) 羧酸乙酸 CH 3COOH ( 羧基 ) 酯乙酸乙酯 CH3 COOCH 2CH 3 (酯基 ) 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2)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3)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4)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苯环上二元取代物可分别用邻、间、对表示。 (1)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 (2)含有醛基的有机物一定属于醛类(× ) (3)、— COOH 的名称分别为苯、酸基(× )

(4)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OH” (× ) (5)和都属于酚类(× ) (6)CH 2==CH 2和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两者互为同系物(× ) (7)命名为 2-乙基丙烷 (× ) (8)(CH 3)2CH(CH 2) 2CH(C 2H5)(CH 2)2CH 3的名称是2-甲基 -5-乙基辛烷 ( √) (9)某烯烃的名称是2-甲基 -4-乙基 -2-戊烯 (× ) (10)名称为 2-甲基 -3-丁炔 (× ) (1)正确书写下列几种官能团的名称: ①________。 ② —Br________ 。 ③________。 ④ —COO — ________。 答案①碳碳双键②溴原子③醚键④酯基 (2)写出下列几种常见有机物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CH 2—CHCl ____________。 ⑤ HO OCCOOCH 2CH 2O H____________ 。 答案①对二甲苯 (或 1,4-二甲苯 )②苯甲醛 ③对苯二甲酸④聚氯乙烯⑤聚乙二酸乙二酯 1.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请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填在横线上。

有机化学官能团

精品 2、按官能团分类 表l 一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1、电子式 2、结构式 3、线键式 4、实验式

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 ①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不同结构式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②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之间,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之间异同: 分子组成相同、分子量相同、分子式相 同 注意:同分异构体不仅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也存在于无机化合物中。甚至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之间也存在同分异构体,如无机物氰酸铵[NH4CNO]和有机物尿素[CO(NH2)2]。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如甲烷和乙烷。 有机物命名: 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例如,CH4叫甲烷,C5H12叫戊烷。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数字来表示。例如,C17H36叫十七烷。前面提到的戊烷的三种异构体,可用“正”“异”“新”来区别,这种命名方法叫习惯命名法。由于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越复杂,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越多,习惯命名法在实际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有机化学中广泛采用系统命名法。下面以带支链的烷烃为例,初步介绍系统命名法的命名步骤。 (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l,2,3等阿拉伯数字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例如: (3)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例如,用系统命名法对异戊烷命名: 2—甲基丁烷 (4)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两个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需用“,”隔开。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有机物常见官能团的变化.

有机物常见官能团的变化 江油一中 各类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其实质是官能团之间的互换和变化。 一、 与卤素原子的有关变化: 1、 取代反应: ①烷烃与卤素单质光照下反应:CH 4 + Cl 2 CH 3Cl + HCl + Br 2 + HBr ③苯酚与溴水反应: + 3Br 2 + 3HCl ④ 醇与卤化氢反应:R OH + HBr R Br + H 2O ⑤苯同系物侧链与卤素单质反应: Cl 2 + HCl ⑥苯同系物与卤素单质反应: Br 2 + HBr 2: ① 烯烃与卤素单质加成: CH 2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②烯烃与卤化氢加成:CH 2 CH 2 + HCl CH 3 CH 2Cl ③炔烃与卤化氢、卤素单质加成: CH CH + Br 2 CH CH CH CH + HBr CH 2 CH 2Br 光 Fe OH Br -光照 Fe 催化剂 △ Br 催化剂 △

二、羟基有关的变化: 1、卤代烃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醇: R X + H 2O R OH + HX 2、 氯苯水解制苯酚: + H 2O +HCl 3、烯烃与水加成:CH 2 CH 2 + H 2O CH 3CH 2OH 4、醛、酮还原:R CHO + H 2 R CH 2OH R COR ’ + H 2 R CH R ’ 5、脂水解:RCOOR ’+ H 2O RCOOH + R ’OH ①CH 3COOCH 2CH 3 + H 2O CH 3COOH + CH 3CH 2OH ②+ H 2O + CH 3COOH 1735COOCH 2 ③ + 3H 2O + 3C 17H 35COOH 三、与羰基有关的变化: 1、 氧化反应: ①烯烃氧化:2CH 2 CH 2 + O 2 2CH 3CHO ②醇氧化:2RCH 2OH + O 2 2RCHO + 2H 2O 2R CH R ’ + O 2 2R C R ’ + 2H 2O ③烯烃臭氧分解: RCH CHR ’ RCHO + R ’CHO 2、炔烃水化: CH CH + H 2O CH 3CHO 3、羰基合成:CH 2 CH 2 + CO + H 2O CH 3CH 2CHO △ 碱 3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OH 催化剂 稀硫酸 △ 3 催化剂 △ C 17H 35COOCH C 17H 352 催化剂 △ CH 2 CH 2OH CHOH 催化剂 △ △ 催化剂 OH 催化剂 △ O 3 Zn 、H 2O 催化剂 催化剂

(完整版)高中有机化学常见官能团

烷烃——无官能团: 1.一般C4及以下是气态,C5以上为液态。 2.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褪色。 3.可以和卤素(氯气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相应的卤化氢,条件光照。 4.烷烃在高温下可以发生裂解,例如甲烷在高温下裂解为碳和氢气。烯烃——官能团:碳碳双键 1.性质活泼,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可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邻二溴代烷,例如乙烯和溴加成生成1,2-二溴乙烷。 3.酸催化下和水加成生成醇,如乙烯在浓硫酸催化下和水加成生成乙醇。 4.烯烃加成符合马氏规则,即氢一般加在氢多的那个C上。 5.乙烯在银或铜等催化下可以被空气氧化为环氧乙烷。 6.烯烃可以在镍等催化剂存在下和氢气加成生成烷烃 7.烯烃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实验室制乙烯通过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条件170℃。 炔烃——官能团:碳碳三键 1.性质与烯烃相似,主要发生加成反应。也可让高锰酸钾,溴水等褪色。 2.炔烃加水生成的产物为烯醇,烯醇不稳定,会重排成醛或酮。如乙

炔加水生成乙烯醇,乙烯醇不稳定会重拍生成乙醛。 3.乙炔和氯化氢加成的产物为氯乙烯,加聚反应后得到聚氯乙烯。 4.炔烃加成同样符合马氏规则 5.实验室制乙炔主要通过电石水解制的(用饱和食盐水)。 芳香烃——含有苯环的烃。 1.苯的性质很稳定,类似烷烃,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溴的四氯化碳反应,与溴水发生萃取(物理变化)。 2.苯可以发生一系列取代反应,主要有: 和氯,溴等卤素取代,生成氯苯或溴苯和相应的卤化氢(条件:液溴,铁或三溴化铁催化,不可用溴水。) 和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物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条件加热。 和浓硫酸反应生成苯磺酸,条件加热。 3.苯可以加氢生成环己烷。 4.苯的同系物的性质不同,取代基性质活泼,只要和苯环直接相连的碳上有氢,就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苯甲酸。如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被氧化为苯甲酸。无论取代基有多长,氧化产物都为苯甲酸。 5.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6.苯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特殊的大π键。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官能团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官能团 SIKP 知识串讲学有所臥思有澤度 i. 按碳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CH 3 CH.erhCIICH, I 烷烃如 '1 烯烃如CH 2===CH 2 炔烃如CH 三CH 脂坯烃:分子中不含苯环,而含有其他环状 Cfl 2 I /、 结构的烃女口 — 2. 按官能团分类 (1) 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产物 (2)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⑶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 官能团 代表物名称、结构简式 (1)有机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 链状烃 脂肪烃 脂环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x” (1) 官能团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类物 质( ) (2) 含有羟基的物质只有醇或酚() (3) 含有醛基的有机物一定属于醛类() (4) — COOH 的名称分别为笨、酸基( ) (5) 醛基的结构简式为“一COH ” ( ) (6) 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烷烃 甲烷CH 4 烯烃 \ / / \ (碳碳双键) 乙烯 H 2C===CH 2 炔烃 —C =C —(碳碳二键) 乙炔HC 三CH 芳香烃 一一一一― 苯O 卤代烃 —X (卤素原子) 溴乙烷C 2H 5Br 醇 —OH (羟基) 乙醇C 2H 5OH 酚 苯酚C 6H 5OH 醚 \ /I -k?—()—C — / 、(醚键) 乙醚 CH 3CH 2OCH 2CH 3 醛 O 1」 kc-II (醛基) 乙醛CH 3CHO UNC I 酮 乙酸 CH 3C00H 酯 (酯基) 乙酸乙酯 CH 3COOCH 2CH 3 【互动思 ( 、丙酮 CH 3COCH 3

常见的有机化学基团名称翻译

有机化学基团名称翻译 A 伸乙烷合萘基;伸二氢苊基 acenaphtheneylene 亚乙烷合萘基;亚二氢苊 基 acenaphthenylidene 醋酰胺基;乙酰胺基 acetamido; acetamino 乙炔基 acetenyl;ethynyl 乙酰乙酰基 acetoacetyl 丙酮基 acetonyl 亚丙酮基 acetonylidene 乙酰氧基 acetoxy 乙酰基 acetyl 乙酰亚胺基 acetylimino 酸硝基 aci-nitro 吖啶基 acridinyl 丙烯酰基 acrylyl; acryloyl 己二酰基 adipoyl; adipyl 脲[基]羰基;脲甲酰基 allophanyl; allophanoyl 烯丙基 allyl 甲脒基 amidino; guanyl 酰胺基 amido 酰胺草酰基;草酰胺酰基 amidoxalyl; oxamoyl 胺基 amino 戊基 amyl; pentyl 伸戊基 amylene 亚戊基 amylidene 亚戊基 amylidene; pentylidene 苯胺基 anilino 大茴香亚甲基;对甲氧苯亚甲基;对甲氧亚苄 基 anisal; anisylidene 甲氧苯胺基 anisidino 大茴香酰基;对甲氧苯甲酰基;对甲氧苄酰 基 anisoyl 大茴香亚甲基;对甲氧亚苄基;对甲氧苯亚甲 基 anisylidene; p-methoxybenzylidene; anisal 邻胺苯甲酰基;邻胺苄酰基 anthraniloyl; anthranoyl 蒽基 anthranyl; anthryl 蒽醌基 anthraquinonyl 伸蒽基;次蒽基 anthrylene 精胺酰基 arginyl 亚胂酸基 arsinico 胂基 arsino 胂酸基 arsono 亚胂基 arsylene 细辛基;2,4,5-三甲氧苯基 asaryl; 2,4,5-trimethoxyphenyl 天[门]冬酰胺酰基 asparaginyl; asparagyl 天[门]冬胺酰基 aspartyl 阿托酰基;颠茄酰基;2-苯丙烯酰基 atropoyl 壬二酰基 azelaxyl 迭氮基;三氮基 azido; triazo 偶氮亚胺基 azimino; azimido 次偶氮基 azino 偶氮基 azo 氧偶氮基 azoxy B 苯亚甲基;亚苄基 benzal 苯甲酰胺基;苄酰胺基 benzamido 苯亚磺酰基 benzene sulfinyl; phenylsulfinyl 苯磺酰胺基 benzenesulfonamido 苯磺酰基 benzenesulfonyl 次苄基 benzenyl; benzylidyne 二苯甲基 benzhydryl; diphenylmethyl 二苯亚甲基 benzhydrylidene; diphenylmethylene 联苯胺基 benzidino 亚苄基;苯亚甲基 benzilidene 二苯羟乙酰基 benziloyl 苯并咪唑基 benzimidazolyl

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

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 1. 苯基 苯(benzene, C6H6)有机化合物,是组成结构最简单的芳 香烃,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可燃,有毒,为IARC 第一类致癌物。苯具有的环系叫苯环,是最简单的芳环。苯分子去掉一个氢以后的结构叫苯基,用Ph 表示。因此苯也可表示为PhH 2. 羟基羟基,又称氢氧基。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相连组成的一价原子团,化学式-OH。 在无机物中在无机物中,通常含有羟基的为含氧酸或其的酸式盐。含羟基的物质溶解于水会电离出氢离子,因此含羟基的物质水溶液多成偏酸性。 在有机物中在有机化学的系统命名中,在简单烃基后跟着羟基的称作醇,而糖类多为多羟基醛或酮。 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称作酚。 具体命名见OH 原子团的命名注:乙醇为非电解质,不显酸 性。 羟基的性质 1. 还原性,可被氧化成醛或酮或羧酸

2. 弱酸性,醇羟基与钠反应生成醇钠,酚羟基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酚钠 3. 可发生消去反应,如乙醇脱水生成乙烯 OH 原子团的命名此原子团在有机化合物中称为羟基,是醇( ROH )、酚(ArOH )等分子中的官能团;在无机化合物水溶液中以带负电荷的离子形式存在(OH-1 ),称为氢氧根。当羟基与苯环相连形成苯酚时,可使苯环致活,显弱酸性。再进基主要进入其邻位、对位。 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在示性式中,羟基和氢氧根的写法相同,因此羟基很容易和氢氧根混淆。 虽然氢氧根和羟基均为原子团,但羟基为官能团,而氢氧根为离子。而且含氢氧根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呈碱性,而含羟基的物质的水溶液则多呈偏酸性。氢氧根和羟基在有机化学上的共性是亲核性。 有机合成中羟基的保护羟基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官能团之一,无论是醇羟基还是酚羟基均容易被多种氧化剂所氧化。因此在多官能团化合物 的合成过程中,羟基或者部分羟基需要先被保护,阻止它参与反应,在适当的步骤中再被转化。 3. 烃基

完整word版高中有机化学常见官能团

无官能团:烷烃—— C4以上为液态。及以下是气态,C51.一般 2.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褪色。可以和卤素(氯气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卤代烃和相应的卤化3. 氢,条件光照。4.烷烃在高温下可以发生裂解,例如甲烷在高温下裂解为碳和氢气。 烯烃——官能团:碳碳双键 1.性质活泼,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可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邻二溴代烷,例如乙烯和溴加成生成1,2-二溴乙烷。 3.酸催化下和水加成生成醇,如乙烯在浓硫酸催化下和水加成生成乙醇。 4.烯烃加成符合马氏规则,即氢一般加在氢多的那个C上。 5.乙烯在银或铜等催化下可以被空气氧化为环氧乙烷。 6.烯烃可以在镍等催化剂存在下和氢气加成生成烷烃 7.烯烃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实验室制乙烯通过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条件170℃。 炔烃——官能团:碳碳三键 1.性质与烯烃相似,主要发生加成反应。也可让高锰酸钾,溴水等褪色。 炔烃加水生成的产物为烯醇,烯醇不稳定,会重排成醛或酮。如乙

炔加水生成乙烯醇,乙烯醇不稳定会重拍生成乙醛。 3.乙炔和氯化氢加成的产物为氯乙烯,加聚反应后得到聚氯乙烯。 4.炔烃加成同样符合马氏规则 5.实验室制乙炔主要通过电石水解制的(用饱和食盐水)。 芳香烃——含有苯环的烃。 1.苯的性质很稳定,类似烷烃,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溴的四氯化碳反应,与溴水发生萃取(物理变化)。 2.苯可以发生一系列取代反应,主要有: 和氯,溴等卤素取代,生成氯苯或溴苯和相应的卤化氢(条件:液溴,铁或三溴化铁催化,不可用溴水。) 和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物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条件加热。 和浓硫酸反应生成苯磺酸,条件加热。 3.苯可以加氢生成环己烷。 4.苯的同系物的性质不同,取代基性质活泼,只要和苯环直接相连的碳上有氢,就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苯甲酸。如甲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被氧化为苯甲酸。无论取代基有多长,氧化产物都为苯甲酸。 5.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6.苯环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特

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

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 1、苯基 苯(benzene, C6H6)有机化合物,就是组成结构最简单的芳香烃,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可燃,有毒,为IARC第一类致癌物。苯具有的环系叫苯环,就是最简单的芳环。苯分子去掉一个氢以后的结构叫苯基,用Ph表示。因此苯也可表示为PhH 2、羟基 羟基,又称氢氧基。就是由一个氧原子与一个氢原子相连组成的一价原子团,化学式-OH。 在无机物中 在无机物中,通常含有羟基的为含氧酸或其的酸式盐。 含羟基的物质溶解于水会电离出氢离子,因此含羟基的物质水溶液多成偏酸性。 在有机物中 在有机化学的系统命名中,在简单烃基后跟着羟基的称作醇,而糖类多为多羟基醛或酮。 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称作酚。 具体命名见OH原子团的命名。 注:乙醇为非电解质,不显酸性。 羟基的性质 1、还原性,可被氧化成醛或酮或羧酸

2、弱酸性,醇羟基与钠反应生成醇钠,酚羟基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酚钠 3、可发生消去反应,如乙醇脱水生成乙烯 OH原子团的命名 此原子团在有机化合物中称为羟基,就是醇(ROH)、酚(ArOH)等分子中的官能团;在无机化合物水溶液中以带负电荷的离子形式存在(OH-1),称为氢氧根。当羟基与苯环相连形成苯酚时,可使苯环致活,显弱酸性。再进基主要进入其邻位、对位。 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在示性式中,羟基与氢氧根的写法相同,因此羟基很容易与氢氧根混淆。 虽然氢氧根与羟基均为原子团,但羟基为官能团,而氢氧根为离子。而且含氢氧根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呈碱性,而含羟基的物质的水溶液则多呈偏酸性。氢氧根与羟基在有机化学上的共性就是亲核性。 有机合成中羟基的保护 羟基就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官能团之一,无论就是醇羟基 还就是酚羟基均容易被多种氧化剂所氧化。因此在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羟基或者部分羟基需要先被保护,阻止它参与反应,在适当的步骤中再被转化。 3、烃基

有机合成中有机物官能团的引入、消除和转化方法63669

有机合成中有机物官能团的引入、消除和转化方法1.官能团的引入

2.官能团的消去 (1)通过加成反应消除不饱和键。 (2)通过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或酯化反应消除羟基(—OH)。 (3)通过加成反应或氧化反应消除醛基(—CHO)。 (4)通过消去反应或水解反应消除卤素原子。 3.官能团的转化 (1)利用衍变关系引入官能团,如卤代烃水解 取代伯醇(RCH2OH) 氧化 还原醛――→ 氧化 羧酸。 (2)通过不同的反应途径增加官能团的个数,如 (3)通过不同的反应,改变官能团的位置,如

有机合成中碳架的构建 1.有机成环反应 (1)有机成环:一种是通过加成反应、聚合反应来实现的;另一种是通过至少含有两个相同或不同 官能团的有机物脱去小分子物质来实现的。如多元醇、羟基酸、氨基酸通过分子内或分子间脱去小分子水等而成环。 (2)成环反应生成的五元环或六元环比较稳定。 2.碳链的增长 有机合成题中碳链的增长,一般会以信息形式给出,常见的方式如下所示。 (1)与HCN的加成反应

(2)加聚或缩聚反应,如n CH 2 (3)酯化反应,如CH 3CH 2OH +CH 3COOH 浓 CH 3COOCH 2CH 3+H 2O 。 3.碳链的减短 (1)脱羧反应:R —COONa +NaOH ――→CaO △ R —H +Na 2CO 3。 (3)水解反应:主要包括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和多糖的水解。 (4)烃的裂化或裂解反应:C 16H 34――→高温C 8H 18+C 8H 16; C 8H 18――→高温C 4H 10+C 4H 8。 合成路线的选择 1.中学常见的有机合成路线 (2)一元合成路线 R —CH=CH 2――→HX 卤代烃――→NaOH 水溶液△一元醇――→氧化一元醛――→氧化一元羧酸―→酯 (3)二元合成路线 CH 2=CH 2――→X 2CH 2X-CH 2X ――→NaOH 水溶液△二元醇――→氧化二元醛――→氧化二元羧酸→???? ? 链酯环酯 高聚酯 (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 2.有机合成中常见官能团的保护 (1)酚羟基的保护:因酚羟基易被氧化,所以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先使其与NaOH 反应,把—OH 变为—ONa(或—OCH 3)将其保护起来,待氧化后再酸化将其转变为—OH 。 (2)碳碳双键的保护:碳碳双键也容易被氧化,在氧化其他基团前可以利用其与HCl 等的加成反应

官能团的性质及有机化学知识总结大全

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 [知识归纳] —R —OH 其中: 1、能使KMnO4褪色的有机物: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 2、能使Br2水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 3、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有机物:醇、酚、羧酸、氨基酸、葡萄糖 4、具有酸性(能与NaOH、Na2CO3反应)的有机物:酚、羧酸、氨基酸 5、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反应的有机物: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 6、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机物:醛、烯烃、炔烃 7、能发生颜色(显色)反应的有机物:

[有机合成的常规方法] 1.引入官能团: ①引入-X 的方法:烯、炔的加成,烷、苯及其同系物的取代 ②引入-OH 的方法:烯加水,醛、酮加氢,醛的氧化、酯的水解、卤代烃的水解、糖分解为乙醇和CO 2 ③引入C=C 的方法:醇、卤代烃的消去,炔的不完全加成,*醇氧化引入C=O 2.消除官能团 ①消除双键方法:加成反应 ②消除羟基方法:消去、氧化、酯化 ③消除醛基方法:还原和氧化 3.有机反应类型 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有取代(包括酯化、水解)、加成、加聚、消去、氧化、还原等。能够发生各种反应类型的常见物质如下: ①烷烃、芳香烃与X 2的反应 (1)取代反应 ②羧酸与醇的酯化反应 ③酯的水解反应 ①不饱和烃与H 2、X 2、HX (2)加成反应 的反应 ②醛与H 2的反应 (3)加聚反应:烯烃、炔烃在一定条件下的聚合反应。 C H COOH O O O O C H 2CH 2Br Br C H 2CH O O C OCH 2CH 2O C []n CHO

高三有机化学中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图

一、有机物间相互转化关系

二、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2、无机物: ⑴ -2价的S (硫化氢及硫化物) ⑵ + 4价的S (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 + 2价的Fe 6FeSO 4 + 3Br 2 = 2Fe 2(SO 4)3 + 2FeBr 3 6FeCl 2 + 3Br 2 = 4FeCl 3 + 2FeBr 3 2FeI 2 + 3Br 2 = 2FeBr 3 + 2I 2 ⑷ Zn 、Mg 等单质 如 ⑸ -1价的I (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⑹ NaOH 等强碱、Na 2CO 3和AgNO 3等盐 Br 2 + H 2O = HBr + HBrO 2HBr + Na 2CO 3 = 2NaBr + CO 2↑+ H 2O HBrO + Na 2CO 3 = NaBrO + NaHCO 3 变色 Mg + Br 2 === MgBr 2 (其中亦有Mg 与H +、Mg 与HBrO 的反应) △

三、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 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烃、液态饱和 烃(如己烷等)等 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醇类物质(乙醇等) ⑸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⑹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⑺苯的同系物 2、无机物: ⑴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2价的Fe(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2019届高考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官能团分类2练习

按官能团分类 1.下列各物质中按碳的骨架进行分类,其中与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类别的是() A.苯 B.苯乙烯 C.甲苯D.CH3CH2CH(CH3)2 2.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A.O2和O3 B.CH3CH2CH2CH3和CH(CH3)3 C.12C和13C D.CH3和CH3CH3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 B.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 C.乙二醇和丙三醇为同系物 D.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渐低 4.请将下列物质进行归类:(填写各类物质的序号:①酯、②羧酸、③醛、④醇、⑤烯烃、⑥烷烃) CH2—CH—CH3________;CH3COOCH3________;CH3CHO________;H3C—OH________; CH3CH2COOH________;CH3CH2CH3________。 5.下列有机物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的是() A.CH3-CH3 B.CH2=CHCl C.CH3CH2OH D.CH≡CH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醇类 B.代表醇类的官能团是与链烃基相连的羟基 C.醇类和酚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分子内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酚类 7.今有乙酸和乙酸甲酯的混和物中,测得含碳的质量百分数为X,则混和物中氧的质量百 分数为() A. (1-X)/7 B. 6(1-X)/7 C. 1-7X/6 D. 无法计算 8.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油”随处可见,下列油属于酯类的是( ) A.石油 B.石蜡油 C.甘油 D.菜子油 9.下列物质属于酚类的是() A.CH3CH2OH B.HOC6H4CH3C.C6H5CH2OH D.C6H5OCH3 10.下列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 ) A.—CH3 B.—Br C.—NO2 D.>C=C<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官能团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官能团 1.按碳骨架分类 (1)有机化合物? ????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CH 3) 环状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芳香化合物(如) (2) 烃 ? ???????????? 脂肪烃?? ????? 链状烃??? 烷烃(如 )烯烃(如CH 2 ===CH 2 )炔烃(如CH ≡CH ) 脂环烃:分子中不含苯环,而含有其他环状 结构的烃(如)芳香烃????? 苯()苯的同系物(如)稠环芳香烃(如) 2.按官能团分类 (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的产物。 (2)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3)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碳碳双键) 溴乙烷C2H5 (醚键) (醛基) (羰基) (羧基) (酯基)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官能团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类物质() (2)含有羟基的物质只有醇或酚() (3)含有醛基的有机物一定属于醛类() (4)、—COOH的名称分别为笨、酸基() (5)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OH”() (6)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答案(1)×(2)×(3)×(4)×(5)×(6)×

2.曲酸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食品添加剂,其分子式为C 6H 6O 4,结构简式如 图,试根据曲酸分子结构指出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羟基、醚键、羰基、碳碳双键 [示向题组] 1.完成下列填空 (1)[2014·全国大纲,30(1)]已知 ――→ b (C 3H 5Cl ) ,试 剂b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b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2014·福建,32(1)] 中显酸性的官能团是 ________(填名称)。 (3)[2014·安徽,26(2)]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4)[2014·重庆,10(1)]HCCl 3的类别是________,C 6H 5CHO 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 (5)[2014·江苏,17(1)]非诺洛芬中的含氧官能团是 ________和________(填名称)。 答案 (1)CH 2==CH —CH 2Cl 氯原子、碳碳双键 (2)羧基 (3)碳碳双键、

【专题22】新型有机化合物官能团性质

专题二十二 新型有机化合物官能团性质 例1、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 2,可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有利于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疲劳。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 已知: 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 17H 22N 4O 6 B.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 2生成 C.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后有NH 3生成 D.能发生酯化反应 例2、某有机物A 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A 属于芳香烃 B.有机物A 可以与Br 2的CCl 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有机物A 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1molA 与足量的NaOH 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molNaOH 例3、四川汶川盛产品质优良的甜樱桃。甜樱桃中含有一种羟基酸(用甲表示),甲的碳链结构无支链,化学式为C 4H 6O 5;1.34g 甲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448L 。甲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转化: 甲――→催化剂△ 乙――→Br 2丙――→足量NaOH 溶液丁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与乙醇之间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可能生成的有机物共有2种 B.甲→乙是消去反应 C. 甲分子中含两个羧基 D.丙的结构简式如右图 例4、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B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 大28; ②A、B 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③B 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是醛基、碳碳双键;

④A、B都能发生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⑤A能发生银镜反应; ⑥B的同类同分异构体(含苯环、包括B)共有5种; ⑦A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③④⑤ C.只有④⑤⑥ D.只有②⑤⑥⑦ 例5、某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10,小于150。经分析得知,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52.24%,其余为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 B.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4 C.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C5H10O4 D.该化合物分子中最多含2个官能团 例6、加拿大阿尔贡天文台在星际空间发现了HC9N链状分子,其结构式为: HC≡C—C≡C—C≡C—C≡C—C≡N,这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重星际有机分子,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不饱和烃 B.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处在一条直线上 C.该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 D.该分子碳、氮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 【高考风向标】 1.【2014年高考天津卷】对下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不是同分异构体 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了数相同 C.均能与溴水反应 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 2.【2014年高考江苏卷】去甲肾上腺素可以调控动物机体的植物性神经功能,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 B.每个去甲肾上腺素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C.1mol去甲肾上腺素最多能与2molBr2发生取代反应 D.去甲肾上腺素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2014年高考重庆卷】某天然拒食素具有防御非洲大群蚯蚓的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未表示出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列)。该拒食素与下列某试剂充分反应,所得有机物分子的官能团数目增加,则该试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