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技巧论文

翻译技巧论文
翻译技巧论文

题名: 俄汉翻译中语法转换之研究

作者: 杨玉妃

贡献者: 宋云森

杨玉妃

关键词: 俄汉语

翻译

转换

对比

等值

语法

日期: 2007

上传时间: 2009-09-17T08:10:21Z

摘要: 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俄语学习者,笔者对于俄译汉的难处有着深刻体验。首先是语法上的难题。俄汉语皆是难度很高的语言,而且两者在语法上的差异极大。要将这两种语言进行互译,难上加难。这一直困扰着笔者,相信与笔者具有相同背景的俄语学习者亦有同感。

其次是对翻译技巧了解不够。在笔者学习俄语的过程中,虽然在课堂上常有练习俄汉翻译的机会,但俄语教学者很少介绍或分析具体的翻译技巧,解释为何应该这样翻译。笔者认为,当俄语学习者的俄语水平到达一定程度时,如果再辅以系统化的翻译技巧讲解,将有助于学习者增加应变能力,有意识地选用一些翻译技巧解决俄译汉时所碰到的困难,进而提升译文质量。出于想要克服俄汉翻译时在语法方面碰到的困难、提升自我翻译水平,同时希望本研究成果能作为俄语学习者、教学者、翻译者和研究者的参考,笔者选择俄译汉中的语法转换作为本论文研究主题。

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导言,说明研究动机、目的、方法与限制。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探讨。本章将针对与本论文相关之主要理论进行介绍和讨论。本论文系探讨俄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和句法转换问题,理论部分涉及数门学科:首先,从语法方面来说,讨论词类和句法层面的转换问题,就必须掌握俄汉语的词类、句子成分、句式等概念;再者,从翻译方面来说,等值不但是评断译文正确与否的标准,也是翻译的理想境界;为了达到等值,进行翻译时,我们常必须借助一些翻译技巧,使译文能够明确易懂、文句通顺,而转换正是常用的技巧之一;最后,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活动,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才能够确定原语和译语中哪些成分是可以翻译对应的、对应的程度如何,亦即原语和译语是否等值。可以说,翻译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也是对比之后的结果,所以翻译又和对比语言学息息相关。质此,在本章中将逐一介绍这些相关理论。

第三章讨论俄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本章又分为两节。第一节探讨词类转换的原因。笔者归纳出三个主因:(1)修辞,即译文的可读性、语体色彩和美感效果;(2)语法,即双方语法概念和规范的不一致;(3)俄汉语语言习惯,即双方语言的词语搭配习惯和思想表达习惯的不一致。第二节藉由对例句的翻译和分析来说明常见的词类转换情形。一般而言,翻译时,为了忠于原文并符合译文的语言规范,任何词类都有可能发生转换。但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

就实词词类之间的转译而言,俄语名词转译为汉语动词、俄语形容词转译为汉语副词的转换情形是较为常见的。俄语动词转译为汉语副词的情形则相对较少。同时必须强调,词类转译的同时,经常必须使用其它的翻译技巧,如:换词、增词、减词等,俾使译文的结构能够完整,或使译文能够忠实地再现原文涵义,或使译文行文更加自然、通顺、符合汉语习惯。

第四章讨论俄汉翻译中的句法转换,包括句子成分、单复句、主动态与被动态的转换。本章又分为三节。第一节探讨句法转换的原因。笔者归纳出四个主因:(1)修辞;(2)语法;(3)俄汉语语言习惯;(4)交际功能因素,即根据句子实际切分理论,判断原文所欲达到的交际目的,再决定哪一种译法符合原文的交际意图。例如,俄语无人称句译为汉语被动句,可能是为了符合原文的交际目的。第二节藉由对例句的翻译和分析来说明常见的句子成分情形。俄译汉时常见的句子成分转译情形包括:(1)俄语主语常转译为汉语的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如:主语如果由动名词或名词来充当,可能改译为汉语谓语;(2)俄语谓语常转译为汉语主语和定语,如:谓语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使用)可能译为汉语主语「使用」;(3)俄语定语常转译为汉语主语、谓语和状语,如:俄语的「主语+定语」结构,翻译时需颠倒两者的修饰关系,从而使定语可能译为汉语主语,如:чернота глаз(眼眸的黑色),应译为「黑色的眼眸」,定语глаз转译为汉语主语;(4)俄语补语常转译为汉语主语、谓语和定语,如:无人称句的间接补语мне译为汉语主语「我」;(5)俄语状语常转译为汉语的主语、谓语、定语和补语,如:处所状语в голове(在脑袋里)译为汉语主语「脑袋」。第三节则说明俄汉单复句和主动态与被动态的转换情形。分析结果发现,俄语简单句转译为汉语复句的情形较俄语复合句转译为汉语简单句的情形多,因为俄语里的形动词短语、副动词短语、前置词短语的表达手段是汉语语法所缺乏的,这些短语经常需要用汉语的分句来表达,这使得俄语简单句经常转译为汉语复句。此外,俄语被动句转译为汉语主动句的情形较多,因为汉语被动句的使用场合有限,受到的局限较俄语被动句多。另外,必须强调的是,句子成分的转换和词类转换、句式转换息息相关,往往这几种转换情形是同时发生的。

第五章为结论,又分为两节:总结与建议。在总结部分,笔者指出,透过第三章和第四章中例句的翻译和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词类转换、句子成分转换与句式转换等转换技巧的使用,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使译文符合汉语的思维逻辑、表达习惯和修辞特色,也与俄汉语法差异有部分关联。从分析结果亦可看出,在翻译过程中,各种语法转换情形经常是伴随发生的,如词类转换伴随着句子成分转换,句子成分转换伴随着句式的转换等。此外,翻译时,为了达到翻译等值,译者经常不能只单独使用某一种转换技巧,如词类转换、句子成分或句式转换,而需要与其它翻译技巧互相结合(如:增词、减词、转换修饰对象等),才能达到翻译等值。孤立地使用某一种翻译技巧,可能会使译文偏离原文意旨,或带有严重的翻译腔,或使译文不符汉语语法规范或习惯。在建议部分,对于后续有志进行俄汉翻译研究的研究者、俄语学习者、教学者、翻译工作者、教材编写者等,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壹、俄文部份

Бархударов Л. С. 《Язык и перевод》. М.: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1975.

Белошапкова В. А. 《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77.Белошапкова В. А. 《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77.Валгина Н. С. 《Синтаксис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2000.

Виноградов В. В. 《Грамматика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том 1》.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 1953.

Виноградов В. В. 《Грамматика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том 2 часть вторая》.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 1954.

Виноградов В. В. 《Грамматика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том 2 часть первая》.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 1954.

Виноградов В. В. 《Из истории изучения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1958.

Виноградов В. В.《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ое учение о слове)》.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86.

Виноградов В. В.《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морфология》.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1952.

Виноградова В. В. 《Вопросы синтаксис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Учпедгиз, 1950.

Голуб И. Б. 《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ая стилистик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898.

Горелов В. И.《Грамматика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Просвещения, 1974.

Камынина А. А. 《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морфология》.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1999.

Комиссаров В. Н. 《Лингвистика перевода》. М.: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1980.

Комиссаров В. Н. 《Практикум по переводу》. М.: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90.

Комиссаров В. Н. 《Современное переведение》.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ЭТС”, 2001.

Комиссаров В. Н.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 основы методики обучения переводу》. М.: Рема, 1997.Комиссаров В. Н. 《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 1990.

Лекант П. А. 《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литературный язык》.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 1988.

Матезиус В. 《Пражский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 кружок: сборник статей》. М.: Прогресс, 1967.Миньяр-Белоручев Р. К. 《Общая 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и устный перевод》. М.: Воениздат, 1980.Новикова Л. Л. 《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СПб.: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Лань”, 2001.

Прокопович Н. Н., Поспелов Н. С. 《Изучение морфологии в средней школе: Пособие для учителей》. М.: Учпедгиз, 1956.

Рецкер Я. И. 《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и переводческая практика》. М.: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1974.

Розенталь Д. Э. 《Практический синтаксис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68.

Семенас А. Л. 《Лексика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дом “Муравей”, 2000.

Ушинский К. Д. 《Избранные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е сочинения: том 3》. М., 1979.

Ф?доров А. В. 《Введение в теорию перевода》.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литературы н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языках, 1958.

Ф?доров А. В. 《Основы общей теории перевода》.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ысшая школа”, 1983.Черных П. Я. 《Историческ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чебно-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е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Просвещения РСФСР, 1954.

Шведова Н. Ю. 《Грамматика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языка》.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аука”, 1970.

Шведова Н. Ю. 《Русск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 том 2 синтаксис》.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аука”, 1980.Швейцер А. Д. 《Перевод и лингвистика》. М.: Воениздат, 1973.

Швейцер А. Д. 《Теория перевода: статус, проблемы, аспекты》.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аука”, 1988.

Шуба П. П. 《Стилистика и культура речи》. Мн.: НТООО “ТетраСистемс”, 1999.

Шутова Е. И. 《Вопросы теории синтаксиса》.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аука”, 1991.

Щерба Л. В. 《Избранные работы по русскому языку》. 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 1957.

贰、中文部份

一、书籍

《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编,《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语法初阶》。台北:书林出版社,1997。

方梦之编着,《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三河市: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

王立刚、彭甄编着,《俄汉-汉俄高级口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王利众、童丹主编,《新编大学俄语翻译技巧与训练》。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王育伦,《俄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5。

王武兴主编,《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王秉钦、李霞编着,《简明俄汉翻译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王超尘等着,《现代俄语通论》(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王超尘等编,《现代俄语理论教程》(上下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王福祥,《俄语话语结构分析》。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王福祥,《俄语实际切分句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

王福祥,《现代俄语口语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王福祥,《话语语言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王福祥编,《对比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王铭玉、宋尧编,《语言符号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王还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王恩冕编着,《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史铁强、安利编着,《俄语口语形态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刑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安汝盘、赵玉玲编着,《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朱庆民编着,《现代汉语实用语法分析(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池昌海编着,《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何嵘,《科技俄语翻译技巧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吴克礼主编,《俄苏翻译理论流派述评》。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吴贻翼,《现代俄语功能语法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吴贻翼,《现代俄语句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吴贻翼,《现代俄语句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吴竞存、侯学超,《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吕凡等编,《俄语修辞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吕煦,《实用英语修辞》。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呂叔湘,《吕叔湘全集:v.1 中国文法要略》。沈阳市: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呂叔湘,《吕叔湘全集:v.4 语法修辞讲话》。沈阳市: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呂叔湘,《吕叔湘全集:v.5 现代汉语八百词》。沈阳市: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呂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李志乔、倪家泰编着,《俄汉科技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李志乔主编,《科技俄语翻译概要》。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李家树、谢耀基,《汉语的特性与运用》。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94。

李家树等着,《汉语综述》。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99。

李勤、孟广和编着,《俄语语法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李庆荣编着,《现代汉语实用修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李晓琪主编,《现代汉语虚词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汪成慧着,《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汪涛,《实用英汉互译技巧》。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周允、王承时编,《汉译俄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周建设主编,《现代汉语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于根元等编着,《实用语法修辞》。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林玉山,《现代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林田、梁晶编,《俄语外贸应用文》。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林煌天主编,《中国翻译词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邵志洪编着,《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邵敬敏,《汉语语法浅說》。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

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邱榆若,《俄汉汉俄翻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金堤,《等效翻译探索》。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

金钟主编,《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疑难辨析》。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胡功泽,《翻译理论之演变与发展-建立沟通的翻译观》。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胡裕树,《现代汉语使用说明》(重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

范文美编,《翻译再思:可译与不可译之间》。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

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太原:书海出版社,1998。

孙致祥主编,《俄汉搭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徐长瑞编着,《科技俄语翻译技巧与练习》。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徐振新编,《汉译俄技巧漫谈》。北京:时代出版社,1956。

高更生,《汉语语法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高更生等编,《现代汉语知识大词典》。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张斌等编,《语法修辞小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张永全主编,《实用俄汉汉俄翻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张志公,《修辞概要》。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7。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

张斌,《汉语语法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语法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张斌主编、方旭军着,《现代汉语实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

张斌主编、张谊生着,《现代汉语虚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

张斌主编、陈昌来着,《现代汉语句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

张斌主编、齐沪扬着,《现代汉语短语》。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

张会森,《修辞学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张会森,《现代俄语功能语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张会森,《最新俄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张会森主编,《俄汉语对比研究》(上下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张静,《汉语语法问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张静,《汉语语法疑难探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上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许高渝,《俄汉语词汇对比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许嘉璐、陈章太主编,《法律语言研究》。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许余龙编着,《对比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陈定安,《翻译精要》。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陈定安编着,《英汉比较与翻译》。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7。

陈洁主编,《俄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陆永昌,《俄汉文学翻译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陶然等主编,《现代汉语形容词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

劳允栋编,《英汉语言学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程芝婉、董政民编,《俄语句子类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程祥徽、田小琳,《现代汉语》。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

程荣辂编着,《俄汉汉俄翻译理论与技巧〉。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定二版)》(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黑龙江省俄语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外语系编,《现代俄语语法:下册句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黑龙江省俄语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外语系编,《现代俄语语法:上册词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杨仕章编着,《语言翻译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杨奎殿、任维清编着,《语法修辞辞典》。济南:济南出版社,1992。

杨开三,《现代汉语及汉英俄比较》。郑州:郑州大学,1978。

杨开三,《汉英汉俄语法比较》。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董宗杰,《俄汉科技翻译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5。

董金道等编,《现代科技俄语翻译技巧》。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9。

雷鸿主编,《精编辞海(上)》。台南市:世一出版社,2002。

赵敏善,《俄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6。

赵敏善,《俄汉语对比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赵陵生、王辛夷,《俄汉对比与俄语学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赵云平,《俄语和汉语比较语法》。莫斯科:进步出版社,2003。

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刘月华等着,《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增订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9。

蔡毅、段京华编,《苏联翻译理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蔡毅等编着,《俄译汉教程增修本(上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郑泽生、耿龙明,〈俄汉翻译教程〉(上下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钱世民、尚惠春编,《实用科技俄语语法》。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4。祝自强编,《工业专业俄语阅读翻译教程》。北京:俄语杂志社,1957。

阎德胜,《翻译的艺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5。

阎德胜,《翻译的艺术-逻辑理论在俄汉翻译中的运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骈宇骞、王铁柱主编,《语言文字词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应云天,《俄汉科技翻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谢国平,《语言学概论》。台北:三民书局,1996。

锺国华等编,《实用俄语语法:词法、句法、练习与答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兰宾汉,《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顾国雄编着,《俄语词语辨析》。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2。

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

二、期刊

尹苏,〈关于等值翻译理论的探讨〉。《上海科技翻译》,1998年,第三期。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被动句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六期。

王利众、孙晓薇,〈俄汉科学语言被动句结构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一期。

王利众、傅玲,〈俄汉科学语言复合句形合和意合对比研究〉。《外语与教学研究》,2006年,第九期。

王秉钦,〈俄语报刊某些语言特点与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十二期。

王金安,〈试论对比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社会科学家》,2005年,第二期

田文琪,〈准存在句的俄汉对比〉。《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二期。

皮方于,〈论等值翻译转换规则的实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五期。

任秀、张治安,〈翻译等值理论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一期。

何慧刚,〈等值翻译及其在英汉对译中的运用〉。《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四期。

吴义诚,〈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思考〉。《中国翻译》,1994年,第一期。

宋殿矫,〈浅析俄汉语言对比研究〉。《理论界》,2005年,第六期。

李文戈、齐瑞峰,〈苏、俄等值翻译思想及其在不同语体的体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二期。

沈伟栋,〈话语分析与翻译〉,《中国翻译》,2000年,第六期。

汪嘉斐,〈等值理论研究的深化趋势-俄译学家施维采尔的等值理论评析〉。《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题:『全球化浪潮中的华宇文翻译』》。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外语翻译中心,2005年,页8

周继麟,〈等值翻译及其局限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一期。

岳明,〈对俄语长句翻译的一点认识〉。《丹东纺专学校》,1996年,第一期。

林学诚,〈俄汉翻译中主动句与被动句的转换〉。《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4年,第二期。姜宏,〈俄汉句子分类的对比〉。《外语教学》,2003年,第二期。

唐质敏,〈俄汉翻译中的语法关系转移〉。《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4年,第二期。

柴改英,〈对比语言学浅谈〉。《太原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0年,第一期。

袁顺芝,〈论俄汉语对比研究的模式和方法〉。《外国语言文学:外语研究》,2005年,第六期。

马菊红,〈俄汉科技翻译的几个疑难问题〉。《中国科技翻译》,2006年,第一期。

屠国元、廖晶,〈翻译等值概述评〉。《中国科技翻译》,2001年,第二期。

张冬梅、王晓娟,〈谈俄语被动结构的翻译〉。《俄语学习》,1998年,第二期。

张石麟,〈俄汉语被动结构对比〉。《外语学刊》,1997年,第二期。

张忠海,〈科技英语翻译中句子成分的转换〉。《孝感学院学报》,1996年,第四期。

张会森,〈俄汉对比中的(复)合句问题〉。《外语学刊》,2000年,第一期。

张会森,〈俄汉语对比研究述要〉。《外语学刊》,1996年,第四期。

张会森,〈从俄汉对比中看汉语有什么特点〉。《外语学刊》,2001年,第一期。

张会森,〈对比语言学问题〉。《外语学刊》,1991年,第五期。

张楠,〈英汉语序对比研究〉,《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六期。

张宝均,〈重新理解翻译等值〉。《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

曹玉萍、关慧颖,〈俄语中形容词与其它词类的相互转化〉。《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一期。

许双枝,〈“等值”理论再阐解与文学翻译〉。《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一期。

郭亚丽,〈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三期。

陈道明,〈翻译中的“部份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外国语》,1999年,第四期。

程秀峰,〈等值翻译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一期。

华莉,〈对翻译等值问题的再思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四期。

杨仕章,〈苏、俄翻译理论中等值思想的演变〉。《中国俄语教学》,2001年,第一期。

裘姬新,〈论翻译中的转换艺术〉。《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一期。

赵敏善,〈俄汉语的本质性差异〉。《中国俄语教学》,1997年,第三期。

赵丽君,〈试论翻译研究中的等值理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三期。刘永红,〈对俄汉对比研究的几点思考〉。《中国俄语教学》,1997年,第四期。

刘松,〈试论俄汉对比研究与翻译之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二期。

潘文国,〈对比语言学的目标与范围〉。《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第一期。

潘文国,〈语言对比.语言特点.语言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年,第四卷第一期。

蒋林,〈西方翻译等值论评述〉。《中国科技翻译》,2005年,第三期。

蔡毅,〈关于翻译理论的三大核心概念-翻译的实质、可译性和等值〉。《中国翻译》,1995年,第六期。

韩子满,〈翻译等值理论探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四期。

韩子满,〈翻译等值论探幽〉。《解放军外国语学报》,1999年,第二期。

韩琳,〈浅谈等值翻译〉。《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

罗启华,〈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分科-对比语言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四期。参、英文部份

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Nida E. A., Taver C.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Brill, 1982.

Newmark P. A.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H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 Ltd, 1988. 描述: 硕士

国立政治大学

俄国语文研究所

92554010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有关英汉翻译论文 范文一:生态学视域下的英汉翻译 一、引言:英汉翻译研究生态学视域的成立 生态学是研究物质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其发轫之初很长时间里被用于自然科 学研究。而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和交叉、跨学科研究日趋成熟,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 生态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容性,认为人文社会领域和自然一样,事物与事物、事物与环 境间都发生着联系,没有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事物和现象,故而认为生态学研究的理论、方 法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生态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遂真正结合起来。20世纪50年 代以来,人们对文本的认识由仅仅关注认识文本内部自足性问题发展到研究文本内外部关 联问题,研究的视野也随之由微观文字向宏观文化转向,人们对文本的认识,已无法将文 本语言与该语言所蕴含或显现的某国或某民族的文化相割断。对于成功的翻译者来说,他 不仅要作为两种语言的专家,还要是两种语言各自代表的文化的熟知者。对于英汉翻译的 研究者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探寻着解释原文本与译文本之间形成文化差异的依据———这 些依据就是社会各层面因素影响文本文字的关系。生态学强调事物与其环境协调、互动、 互相促进。在英汉翻译领域,一个成功或优秀的译作应当是不仅内部自足和谐发展,而且 内部与外部互惠互利、共生共栖的文本。其动态性体现在这种交互作用是永无止息、不断 旋螺式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或者无意义的重复。用生态学视角看待英汉翻译,为的是建 立一种整体性思维。有学者为“整体性”的意义进行了阐释:“整体性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整体性不是部分的简单累加,也不是由外力推动而形成的原子集合体,它有着超越部分之 和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属性。”对翻译及其研究工作来说,把握“整体性”是关键。翻译 活动涵盖原文本和译文本,涉及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3方,包括语言和文化2个层面,同时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主流意识形态等的影响。梳理和廓清这些形成翻译活 动的要素的动态平衡发展,有助于建构英汉翻译研究的生态学视域。 二、原文本与译文本的交互解读 原文本一经生成,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各种读者解读下成为“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 哈姆雷特”的消费品。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则文本只是完成了生产过程,惟有读者的阅 读才能使文本的意义得以生成,使文本价值得以实现。译文本的产生就是原文本蕴涵得到 复活的一个过程,译文本的产生同时是对原文本的“消费”,促成原文本价值的重新生成 和意义再现。译文本对原文本的意义即在于此:扩大或者新生成原文本意义。译者与原文 作者的生活背景、个人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都有很大差异,译者对原文本的意义进行 解读的过程中有译者的前结构参与,这种前结构大大影响了原文本意义的重现:原文作者 将生活的客观信息内化于文本,译者在翻译之前先作为原文本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以自 己的前结构对原文本进行内化,但这次内化的主体是译者而非原文作者,由此不同主体所 作的“内化”经由不同文本载体产生出不同的文本接受。原文本意义和译者根据前结构而 解读出来的意义不同,所以可以说,译者通过内化能扩大原文本的意义,使原文本意义更 加多样。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两种理论都强调读者阅读对文本的意义,认为读者也是

浅谈商务英语的特点及英译汉翻译技巧-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商务英语的特点及英译汉翻译技巧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提纲 (3) 正文 (4) 参考文献 (8)

浅谈商务英语的特点及英译汉翻译技巧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商务英语的作用也变得日益显著,本文以商务英语作为实用英语语言工具的角度,对其显著的特点以及对应的英译汉翻译技巧进行简要分析,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学习商务英语,更好地进行商务沟通,取得国际经济贸易的成功。 关键词:商务英语;特点;英译汉;翻译技巧

On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Business English and Its E-C Translation Skills Abstract:As the world continues to deepen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having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the role of Business English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the paper business English as a practical tool for English language point of view.Its significant features, as well a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hinese translation skills to carry out a brief analysis, which helps business people to learn better English, better for business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success. 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 features;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kills

高考英语满分作文【五篇】(附翻译)

高考英语满分作文【五篇】(附翻译) 导读:本文高考英语满分作文【五篇】(附翻译),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的高考复习二轮英语专题《高考英语满分作文》,有了它,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高考英语满分作文一(附翻译)假设你叫王明,昨天收到了笔友David的e-mail,得知他不久要到北京来学习中文。他想了解如何学好中文。请你用英文给他回复一封e-mail,介绍学习中文的体会和方法,提出你的建议,以及表达你帮助他学好中文的愿望。 【例文】 Dear David, I'm glad you'll come to Beijing to learn Chinese. Chinese is very useful, and many foreigners are learning it now. It's difficult for you because it's quite different from English. You have to remember as many Chinese words as possible. It's also important to do some reading and writing. You can watch TV and listen to the radio to practise your listening. Do your best to talk with people in Chinese. You can learn Chinese not only from books but also from people around you.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ask me. I'm sure you'll learn Chinese well. Hope to see you soon in Beijing.

英汉翻译学期论文

英汉翻译学期论文 国际商务中信用证翻译特点及策略学期论文题目: __ 指导教师: 学号: 姓名: 外国语学院(部)英语专业2012 届 2012年4月16日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Letters of Credi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By Submitted t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Term Paper For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t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Letters of Credi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BSTRACT Paymen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s crucial for both the seller and the buy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Letters of Credit payment gradually came into being as bank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ere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settlement. With the help of this method of payment, the payme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importer is transferred to bank to ensure the safety, as a result, the rapid payment is received by the seller, and meanwhile, the regular shipping documents are given to the buyer conveniently. Therefore, with the benefit of Letters of Credit, the distrust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eller and the buyer is solved to a certain extent. Nowadays, payment by Letters of Credit has become the widely adopted method. Letters of Credit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has its own unique vocabulary featur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characteristics of its translation from the credit classification, use of the process, and starting letter words in English, and explor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y.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probes in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Letter of Credit, its classification and its use proces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second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on errors of the credit translation; The last one i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discussing Letters of Credit transl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se two chap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heory, Skopos Theory, Functional Equivalence etc. Keywords: Letters of Credit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strategies; Functional Theory

科技文体的翻译技巧

科技文体的翻译技巧 科技文体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内容的各种文章和著述。包括科学观察或实验报告、仪器设备和产品说明,以及科学著作和论文摘要。此外,也可包括有关科技会议的发言记录,声像资料的解说词等。科技文体的共同特点是:(1)客观性:指科技文体以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为内容,客观地不带个人感情汙恶地进行阐述; (2)描述性:科技文体多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特征、状态、过程等,一般采用时间、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描述; (3)专业性:就内容而言,科技文体所包含的众多专业主要是根据技术手段的发展和科学S究对象的知识的积累,对科学门类进行人为划分所使然,有时同一文体会卡及若干专业; (4)规范性:科技文体一般运用规范的书面语体,附之以有关公式、图表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其名称和单位具有一定的标准化、统一化倾向; (5)程式化:有的科技文体遵循特定的表达格式和写作程式,如产品4明、实验报告等。 科技文体的语言运用有如下特点: (1)专名术语繁多,词义准确单一。科技文章的专业性首先表现在专门用语上,专业词汇可能脱胎于生活词汇而具有新义,可能根源于拉丁希腊词语而产生复合词,也可能为适应新的发展概念而创造新词。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缩略词。形容词多用于限定或修饰,副词多表示方式或方面。名词多是一词一义,一般不会出现歧义。 (2)句子结构紧凑,形式单一完整。科技文体釆用名词化构成以名词为中心的固定词组,多用陈述句,有时用祈使句,英语中非谓语动词使用较广,有时用从句表示各种复杂关系。句子长度适中或偏长,多用完全句,少用省略句。 (3)章法严谨,逻辑性强。科技文体一般不讲究修辞格的运用,但讲究用词准确和句子平衡。一般来说,其句子所含信息量较大,因而句子和段落都倾向于长,但层次清晰,关联密切,逻辑性很强。 科技文体的翻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务必弄通文体所涉及专业内容和有关的科学原理。不具备起码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是不可能进行科学翻译的。对新兴学科和学术动向也应心中有数才能译好。涉及产品和设备的时候,要搞清楚其工作原理、内部结构、部件功能和操作程序,有时需要参阅图表等其他资料。对于稍微陌生的科技题材的翻译,则更多地需要借助形象思维来理解,借助逻辑思维来推理分析,借助专业人士和查阅资料来印证翻译的正确性。 (2)准确把握词的指称意义并注意固定词组的翻译。首先要区分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然后再确定其专业范围。要注意旧词新义和新词的创造以及外来语的使用,在正确选用和查阅专业用语辞典和综合性科技词典的基础上,尽量沿用现成的译法,除非有充分的理由进行更改。另外,术语的使用也要力求统一化和标准化。 (3)深入理解句子含义并灵活运用转换技法。翻译科技文章不可拘泥字面,而要深入分析句子的命题结构、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分清句子的主次和搭配的性质,一般可在句子层面上求得对应。要注意词类、成分和句式转换,可适当套

医学论文英语翻译技巧

医学论文英语摘要的写作及难句翻译 [摘要] 2.1 文章标题文章标题具备信息功能(提供文章的主要内容)、祈使功能(吸引读者阅读和购买)、美感功能(简单明了、新颖、醒目)和检索功能(方便读者和科技工作者检索、查阅及引用)。 2.2 语态在英语中却常常采用第三人称的被动语态。 2.3 时态: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偶尔也会出现完成时。 结论”中的一句,是论文作者对研究工作进行的总结,并指出其对当前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因此使用的是一般现在时。当然,使用何种时态不能一概而论。在翻译时,要根据原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来最后确定。 3 长、难句的翻译 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医学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的句子通常较长,结构较复杂,有时,长长的一段文字仅由一句话组成。在医学论文摘要中更是如此,要做好它们的互译还真不容易。这是因为汉语句子建构在意念主轴(thought?pivot)上'英语句子建构在形式(或主谓)主轴(form?pivot or subject? predict?pivot)上。也就是说,虽然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汉语强调的是意义,不太强调句子结构,许多句子没有主语,还有的句子主语不明显,但意义是明确的;而英语句子特别强调句子结构,绝大多数句子需要主语和谓语。这就要求在汉译英过程中注意句意的转换,学会抓找中心词和使用英语中的各个关联词。请看下列例子 例1:“以BPDE诱导恶性转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为模型,采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比较转化细胞及正常对照细胞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分离恶变细胞中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翻译:Th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bronchial cell line 16HBE induced by BPDE was used as a m odel for comparing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the transformed cells and controls. cDNA 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solat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DNA fragment in transformed cell s.分析:在中文原句中,出现了“以……”、“采用……”以及“比较……”、“分离……”这两个看似并列的机构'如果按照原文翻译'就会不知所云。因此,根据句意和英语的句子结构,将原文分成两层意思,按照两个句子去翻译。在第一层意思中,“上皮细胞株”在句中是中心词,但在实际翻译中,应通过所有格形式将“恶性转化”处理为中心词。翻译时,将它们的位置颠倒过来,并且为了保持和中文“以…”结构相一致,使用了被动语态。第二层意思中,“c 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是中心词。其他结构按照英文习惯出现,层次分明,出落自然,毫无累赘之感。 例2:“这些感受器是神经末梢,它们嵌入血管壁,根据该血管扩张的程度发出冲动。”翻译:These r eceptors are nerve endings that discharge impulses according to the extent of stretch in the wall of the vessels in which they are imbedded.分析:原文虽然不是太长'但如果按照中文结构去译'就显得很幼稚。因此'就应使用英语中的各个关联词及关联结构。本句中采用的是定语分译法'即用一个主句带上一个定语从句'该定语从句又带上它自己的定语从句'这不仅符合英文习惯'而且逻辑性很强。整个译文层次明晰、流畅自然。以上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探索'希望能对进行医学论文英语摘要写作的医务工作者有所启发。 翻译的等效性和灵活性 1. 正确理解“等效翻译”

英语翻译及写作评分标准

MBA翻译评分等级(一般介于5--13之间) 1)EXCELLENT TRANSLATION,分数在14-15分 要求:The translation faithfully reflects all the original passage with only 1 or 2 minor errors in vocabulary, syntax, punctuation or spelling. The translation is elegant appropriate choice of words, a variety in sentence patterns。 2)GOOD TRANSLATION WITH FEW INACCURACIES,分数在11-13分要求:The translation reflects almost all the original passage with relatively few significant errors of vocabulary, syntax, spelling or punctuation. The translation is readable generally clear, smooth and cohesive。 3)PASSABLE TRANSLATION WITH SOME INACCURACIES,分数在8-10分要求:The translation adequately reflects most of the original passage with occasional errors of vocabulary, syntax, spelling or punctuation. The translation is, for the most part, readable. 4)INADEQUATE TRANSLATION WITH FREQUENT INACCURACIES,分数在5-7分要求:The translation only reflects about half of the original passage with frequent errors of vocabulary, syntax, spelling or punctuation. The translation is, in some parts, unreadable. 5)POOR TRANSLATION,分数在1-4分 要求:The translation reflects less than half of the original passage. Almost all sentences contain errors of vocabulary, syntax, spelling or punctuation. The translation is, for the most part, unreadable. 其他标准: 1.如果句子译文扭曲原文意思,该句得分最多不得超过0.5 分。 2.如果某考生给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译法,若均正确,给分;若其中一种译法错误,不给分。 3.汉语错别字,不个别扣分,按整篇累计扣分。在不影响意思的前提下,满三个错别字扣 0.5 分。 另:可参考2011年阅卷标准 最高13分,极个别翻译得非常好的才可以给14分,不能给15分 所有内容都翻译的,不管翻译得如何,最低可以得6分 翻译完整,得分在6~13分之间,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a)12~13分:全文翻译流畅,意思基本没有偏差,1-3个词汇点翻译得不准确 (b)10~11分:全文翻译基本流畅,意思没有重大偏差,4-6个词汇点翻译得不准确, 1-2个句子意思有较大偏差 (c)8~9分:全文翻译基本流畅,基本能体现原文意思,有3-5个句子意思有较大偏差,5个以 上词汇点翻译得不准确 (d)6~7分:全文翻译完整,能抓住一些重点词汇,个别句子能体现原文意思 在以上评分标准的基础,如果没有翻译完整,少翻译一句根据句子长度再减1~2分。翻译部分内容的,最低可得3分

英汉翻译技巧大全

英汉翻译技巧大全 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是由一些关系代词或者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组成,用来修饰名词中心词。 Person has pieced togethter the workd of hundereds of researcher around theworld to produce a unique millennium technology calendar that gives the latest date when we can expect hundreds of key breakthrough and discoveries to take place. 皮而森汇集了...生产出独特的千年历,这种千年历(它)能够... 定语的翻译要特别注意位子上的变化,即:如果是单词修饰名词就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和汉语的词序是一样的;如果定语太长,定语就要放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时就要注意断句,重复先行词,例如: 1.I have the same problem as you concerning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在学英语的问题上,我和你有同样的问题。 2.She has a perfect figure. 她身材不错。 3.This is indeed a most pressing problem.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4.The only other people who knew the secret were his father and mother. 别的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就是他的父母。 5.The effective work of maintaining discipline is usually performed by students who advise the academic authorities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 [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 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

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 语言总 数名 词 介 词 动 词 助 动 非限 定动 词 代 词 形容 词 副 词 数 词 连 词 量 词 冠 词 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 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 语言总 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 动词 代词形容 词 副词数 词 连词量词冠 词 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 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 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这必然包含必 要的词性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根据需要将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

科技论文翻译遵循的原则技巧

科技论文翻译遵循的原则技巧 在这个日益信息化的时代,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愈发地频繁。为此,以方便学术交流为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面向世界发表的学术论文,无论其以何种语言完成,都需要配以一篇英文摘要。我国的学术论文,尤其是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一般是从中文翻译所得。然而,在论文摘要英译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时态方面 时态发挥着传达信息的作用。通过时态的选择和在同一篇论文摘要中不同时态的搭配使用,译者可以很便捷地表达出各个研究行为间的时间先后次序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与联系。然而。在许多论文摘要翻译中存在着时态运用不当的问题,这样会严重影响读者对论文的理解也会降低科技论文的水平。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常选用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这三种时态适用于以下的不同情况: 1)一般现在时用来叙述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等,通常表示现在存在的状态、客观事实或普遍真理。 2)一般过去时则往往用来说明过去尤其是论文撰写之前某一时间的发现、研究过程或最终试验结果。此时态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内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3)现在完成时用来介绍已经完成的研究和试验,并强调其对现在的影响。此时态将过去时间发生的事情与现在的情况联系起来,强调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和作用。The result has been proved that?? 2语态方面 在科技论文摘要翻译中,最常采用的语态是被动语态。如:A new approach is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that??/Conclusion can be drawn from the experiment that??通过体会这些被动语态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较之主动语态,被动式在科技摘要翻译中有着如下的优势: 1)科技论文常常需要介绍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研究过程、实验结果等方面内容。使用被动语态可以更好地突出科学研究的客观性。 2)使用被动式也可避免提及动作的施动者,这样反而使研究动作有了更广泛的普遍性。 3)由于被动语态的特殊结构,使其在句子结构调节方面有着更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在添加短语结构、扩充句子信息的同时保持句式的平衡、工整。 3句法方面 在翻译论文摘要时,译者要意识到中英文不同的句子结构特点,即:中文句子是线性结构,侧重语意的连贯性;而英文的句子是空间构型,侧重语法的完整性。中英文句子的以上不同特点决定了论文摘要英译时在句法方面的指导方向: 1)由于中文句子侧重意合,而英文句子侧重形合,因此为了保持英译的科技论文摘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常常把若干的中文句子合并成一个英文长句子,而且长句子里经常使用介词短语、分词结构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等。 2)在摘要英译过程中,将一个中文句分译成多个英文句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对于中文原句的英译处理,无论是对其进行多个的合并还是一个分拆,前提都是译者要对原文作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后。再统筹安排句式,决不能删减或省略原文的内容。 3)英文句子中的省略现在虽然在口语中很常见,但由于科技论文的摘要以专业研究人员为目标读者,因此,要求句法结构严谨规范。英译科技论文摘要时,一般不出现口语中的省略句。同时,也要注意在科技论文摘要中避免使用缩略形式,如将“That is”写作“That’s”;将“cannot”写作“can't”等。

unit 1(SS)课文译文、翻译作文参考及单词用法(1)

Unit 1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A 商品进出口 对大多数国家来说,进出口是国际收入和支出的主要来源。进出口的对象主要指的是货物和服务。有形产品,由于其出入境的可见性常被看作是有形进出口。这些概念广泛应用于商品进出口的实际操作中。 出口 间接出口 许多间接出口贸易中都会涉及中间人。有好几种中间人: 收费代理商 收费代理商扮演着联系你的产品或服务与特定的外国购买商的“掮客”的角色。一般来说,代理人或掮客并不会履行订单,而是把它们交给你,让你来决定。 出口代理公司(EMC) 出口代理公司是“不在场”的出口部门,向潜在的海外买家推荐你的产品以及其他公司的产品。 出口贸易公司(ETC) 出口贸易公司的作用,许多都和出口代理公司一样。然而,作为买卖双方的中间人,他以需求为动力,以交易的达成为导向。这样的定位对于制造商来说就能减少与出口相关的风险。 出口贸易商/出口代理商 出口贸易商或出口代理商会买进产品然后重新包装来出口,他们承担全部的风险,把产品卖给自己的顾客。 直接出口 虽然间接出口有许多的优点,但是直接出口也有自己的优势。虽然初期投入比较多,相关风险也比较大,但是其利润也相应更高一些。 销售代表 海外销售代表相当于制造商在国外的代理人。他们利用公司的产品目录和样品向潜在顾客宣传产品。 代理商 常被理解错误的“代理商”其真正含义是经授权,甚至拥有代理权的能代表其所代理的公司做承诺的代理人。 海外经销商 海外经销商是从出口商手中购买货物(通常以很低的折扣购买)然后转手卖出获利的商人。海外经销商一般会对产品提供支持和服务,这样就减轻了出口商相应的责任。 国外零售商 公司也会直接将产品卖给海外零售商,虽然在这样的交易中,产品一般仅限于消费品。这种方式主要依赖于和国外零售商直接打交道的巡回推销员。 直销给用户 美国公司可能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直接卖给国外的用户。买家可能是国外政府机构,例如医院等。 进口 一个国家进口就意味着另一个国家出口。进口就是产品或服务被其他国家的买家购买的过程,意思与出口刚好相反。

翻译技巧总结

翻译技巧总结 个人认为,翻译题很重要!考研是个充实自己的过程,只要你还需要英语,就离不开翻译,所以大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个人推荐一本书,XDF唐静老师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我听过他的课,他的方法很实用,感觉很象下面介绍的第四种方法。 翻译题里考察三方面内容: 1、专有名词(如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习惯用法(如depend on)及多义词的翻译(如school、set的多义) 2、一般性翻译技巧:包括词义选择,词序调整,词性转换和增词法等等 3、具体句型(定从、状从、主从、宾从、表从、同位从、强调结构、并列、比较、倒装、插入、被动、否定等) 其中2、3是大考点,具体内容可在论坛下XDF的翻译笔记来看,在此不赘述。 可看出,应对翻译题的主要武器是翻译技巧,下面正式进入正题(常用方法、被动语态译法、形容词译法、举例详解) 一、常用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 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 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省译名词) 3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如:

英汉互译论文2

英语2班方佩112214101232 公示语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现象及对策 [摘要]中西方语言差异和习俗文化、思维方式差异造成了公示语言翻译中Chinglish的现象, 克服或减少这种现象, 必须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素质, 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 使译文更准确、更地道。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Chinglish;对策 公示语指的是街头路牌、商店招牌、宣传语、警示语、旅游简介等,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增多,全国各地公共场所的汉英双语标识及提示语也越来越多,但Chinglish现象也层出不穷,比比皆是。不规范、不正确的翻译不但影响到国外友人在中国的吃、穿、住、用、行等,甚至还关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近年来在众多语言学、翻译学专家的呼吁声中,公示语翻译研究逐渐成为翻译界关注的热点。 一、公示语翻译中Chinglish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1.重复和累赘 汉语和英语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不同, 所以, 对重复强调的用法也不一样。汉语中经常出现重复使用名词的现象,而英语则较多地用代词、短语或省略来表达。 2.片面强调忠实 现行的翻译标准包括忠实与通顺,有些译者片面理解忠实的含义, 以为忠实就是形式上的相似, 因此,在词语与句法结构的选择上没有摆脱中国味。例如:在我们的周围, 随处可以看到小心碰头、小心地滑等公示语, 有人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Take care of your head, Take care of your foot。这种翻译必然会使外国人来中国有一些紧张感。其实, 此公示语可以翻译为Be careful,则更符合译语读者的表达习惯。 3.语言习惯的差异 在汉译英过程中,译者往往忽略汉英两种语言中词语的固定搭配和习惯表述,从而导致中式英语的产生。例如:小心地滑,翻译成Don’t Fall Down。本来想体现人际间的关心,但翻译后却带有命令的语气, 没有达到交际目的。正确的用法是Watch Your Step或Slippery!。 4.没有吃透原文 经验不够丰富的译者比较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在没有透彻理解原文的情况下过于机械地、字对字地翻译, 这样死译的后果只会是误译。试看以下5个误译的例子:1.小心碰

科技论文英文文摘的翻译原则与常见错误分析

科技论文英文文摘的翻译原则与常见错误分析 众所周知,英语已经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国际语言,各国学者主要是通过英文文摘来了解中文科技期刊上的科技成果.众多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和有影响的学报被著名的国际检索刊物收录,也正是通过其英文文摘来确定收录价值的.因此,更多的科技成果是通过英文文摘的方式在对外交流中获得国际推广和应用的.另外,对于国际论文,英文文摘也是审稿专家和评阅人首先注意的.通常一篇好的摘要后可能是一篇好的论文。 [1].文摘翻译的原则与特点 用英文写作科技论文的文摘,可以按英文的思维方式更直接、准确地表达原文实质,但有一定难度.多数情况下,科技人员集中精力撰写出浓缩论文精华的中文摘要,再将其翻译成英文.翻译摘要也是对原文的再创作,应避免按中文逐字逐句、生搬硬套地译,既要“忠实原意”,又要“语言流畅”.为此,应对科技翻译的原则和特点进行了解. 1.1 翻译原则 中国早期的翻译家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后写的序“译例言”中提出“信、达、雅”的思想,概括了翻译活动的标准.“信”(faithfulness):忠于原文;“达”(intelligibility):表达原文主旨,译文通顺,文以载道;“雅”(elegance):译文典雅得体.科技译文追求“信、达、雅”,就要求首先对原文的科技内容有本质的了解,在意译的基础上通过中英文的转换传递信息,并重现原文风格. 西方的翻译理论以美国学者Eugene A.Nida为代表,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就是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语言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形式上的对应.欲使译文自然,必须摆脱原文语言结构的束缚,因为汉英两种语言结构不同,翻译时有所改变是必要的,可以避免“翻译腔”(translations).但翻译也不完全是“文化的翻译”,也应考虑原文的语言因素.Eugene A.Nida在其以译入语文化为主的理论指导下,抛开原文语法、语义结构的影响,采用如下方式:1)用词类取代传统词性来描述语义关系;2)用核心句和句型转换概念克服句法障碍;3)用同构体概念解释社会文化语言符号,科学地实现翻译语言功能的对等. 1.2 译文的特点 科技语言有自身的特点,不同于社会科学受本国文化传统的影响较多,现代科技更趋向于全球一体化,科学、技术术语很多都是舶来品,在翻译成英文时,自然而然地要使用相应的译入语专有词汇和表达方式,以方便英语读者迅速、准确地理解原文的科研实质,增进中外科技交流. 在科技语言的碰撞交流中,形成了大量国际标准化的语篇结构,其中包涵的标准化语言符号与符号的使用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约定性,这种一致性的“行话”,使得同一专业领域的不同标准化语篇之间存在很强的互文关系(interstitial connections).因此,科技翻译不同于文

英语翻译技巧论文-推荐下载

2005 SHANGHAI JOURNALISM Septem ber 新闻记者 在 国际新闻报道中,英语新闻翻译占了相当大的 比重。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 缩写”,为了尽量吸引读者,编辑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这为英语新闻翻译带来挑战。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为此,翻译时应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意义,尤其是要透过字面理解其深层意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发挥汉语特点,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 一、直译或基本直译新闻标题 直译和意译孰是孰非在我国译界争论不休,迄今 未有定论。笔者以为,两种译法各有长短,翻译中需视实际情况而定,扬长避短。但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首位。就英语新闻标题翻译而言,笔者以为,如果英语标题的含义明白,译成汉语以 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可考虑采用直 译或基本直译。比如: Putin facesharsh presscriticism overterror 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O lym picsBegin in Style;Sw im m erTakes1stG old 奥运盛妆开幕泳将喜夺首金 U K!soldestperson diesat115 英国第一寿星谢世,享天年百岁又十五 以上三则新闻标题属于直译或基本直译,没有洋 腔洋调,显得很自然流畅。又如: U gly D uckling N-Ship atLastG etsH appy H om e 丑小鸭核动力船终于找到安乐窝 这则新闻讲述的是某国一艘核动力船,因许多国 家担心核污染而拒绝让其靠岸,所以只得在海上到处 漂泊,历经周折之后最终被获准在一港口停泊。原标题中以调侃的语气将这艘核动力船比喻成安徒生笔下的“an uglyduckling”(丑小鸭),这也是广大中国读者早已熟悉的典故,故译文采用了“拿来主义”的直译手法,读者一看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二、翻译中添加注释性词语 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往往迎合本国读者的阅读需 要,而且由于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