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语言”课程小结

“造型语言”课程小结
“造型语言”课程小结

“造型语言”课程小结

转眼又一个课程将告一段落,这一个多月的素描训练,不但提高了我的绘画技能,同时也帮助我更进一步地理解绘画的本质和要求。

此课程的内容是“造型语言素描”,第一周,我们就“素描语言”做了一些尝试,以后几周,我们回到基础,练习素描造型。

记得徐老师第一堂课声情并茂地给我们简单介绍了毕加索的一些轶闻趣事,向我们揭示了现代艺术中的一些炒作成分,及用数学方法对某些绘画本质的问题给出了奇妙的答案。印象最深的,是他向我们提问“圆、三角形、长方形这三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哪个最简洁”;同学们面面相觑,但跃跃欲试,答案五花八门,却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最后,徐老师用美术理论的知识给出了答案——长方形最简,因为构成该图形的线段只涉及两个方向。当然,我相信还会有其他的答案,但此思考方式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思维,让我明白了:许多看似奇奇怪怪的问题可以从多角度进行严谨例证。

而后一周的课程都是就关于如何“最简画面”所做的尝试。

我们共上课六周,两周静物,四周人物。上学期基础课课程的内容比较生僻,一下子把我从高中时对绘画中规中矩的定性思维中解放出来,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艺术世界,促使我对“何为艺术”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近几周,徐老师又鼓励我们回到基础,让我再次拿起画笔,静心观察、思考绘画的对象,经营布置整体画面,对我绘画技巧的提高还是很有益处的。

最后,谈一谈素描吧。

素描来自西方,隶属于欧洲绘画。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素描是由德国早期的民间木刻版画发展而来的。这种早年流行于德国的民间绘画类似于中国的作圆——起初只是一些出自民间作坊里的宗教题材的版画,随后在民间广泛流传——但那时并不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存在。直到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发现了其独特的表现魅力。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画家马萨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发明并运用了透视学、解剖学和构图学原理,为素描表现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逐步完善了素描。从此,素描便作为一种近乎完美的绘画形式在欧洲画坛独树一帜。

故现在所指的素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它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如上文所说,它起源于德国早期的民间木刻版画;狭义上,它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文艺复兴及以后的艺术家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素描同时是一种造型艺术,它的目的是在两维的纸面上创造三维的立体形态。造型的准确和内在结构的科学是最为重要的。

我念的是美术高中,绘画,尤其是素描,在那时开始走进我的生活。那时,我们把苏派的那一套绘画理论体系看作拿高分的捷径与学习的关键;美术老师教学很严谨,十分重视实物结构与构图完整,对笔触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但是到了大学,通过近一个半学期的学习,我看到了绘画的生动性与多样性,更深层地理解了“艺术”一词。我以为,要学好绘画,我们既要重视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也要敢于大胆尝试,有创新精神。

以上,便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认识与总结。

视听语言学习的方法

视听语言的学习方法 1.上课:理论和创作规律的讲授,作品分析。 2.看片:泛读——每年不低于300部,三年1000部。 精读——每周1部,每年40部,三年100部。 拉片要求: A 选一个10~30个镜头的段落 B 画出画面构图、机位图。 C 写出分镜头记录本。 D 写出看片笔记。 3.拍摄作业。 4.讨论。 5.读书。 拉片中注意的若干问题,拉片是学习的手段,是进行量化分析的细化方法: 1.景别与影片风格:景别的排列和节奏:时间,景别落差。景别的排列形 成重复,重复是风格与韵律。 2.空间:电影空间是银幕空间,不是真实空间,电影摄影机有分解空间的 功能,电影导演有组合空间的能力。注意机位跳跃的幅度,机位跳跃点 越多,看见和再现也就越真实。要注意影片有多少空间形式。有些著名 的影片只有黑夜,空间也拍摄得很好。 3.机位设定:电影的核心是摄影机,戏剧舞台的核心是人,观看方式和创 作方式完全不同。 4.运动:摄影机的外部运动。目的:改变视点以及创造节奏。运动的速度 决定了画面的运动。摄影机创造得复合运动所创造的画面视觉将是很精 彩的。摄影师是很愿意在导演的意图下进行摄影机的运动。 5.色彩:色彩是人的情绪的外化,是个人心理的外延。要观察色彩的整体 情绪基调和综合感觉。不要单独的局部和场次的色彩。 6.光线:唯美:是与生活不一样的,自然:是靠近生活又不与生活一样。 摄影师是要在自然的拍摄中追求唯美。摄影的肖像光是我们摄影师的看 家本领。摄影师必须控制光和使用光。是人物造型的关键。 7.角度:角度=视点,角度=构图。拍摄人的时候仰拍都是比较好看的,布 光混乱,中国的电视播音员全部是俯拍,肩膀做得很窄。而欧洲的电视 播音员总是仰拍5度到15度,肩膀得服装做得很宽。 8.区域曝光,局部处理:曝光的局部处理,该黑就黑,该毛就毛。

语言与文化 论文(英文)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bstract: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also different languag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onal.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of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language, that is culture conditioning. Knowing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can help our communication. Instead, it will cause many communicative barrier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example to explain it’s impact o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摘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文化对语言也有制约作用。了解语言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的交际。相反地,缺乏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必然会导致交际障碍。本文列举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这种关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es,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关键词:语言,文化,关系,交际 1. Introduction As we all know that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also different languag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onal. Langu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s of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e have a great impact on language, that is culture conditioning. Languag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ll human activity. It’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social life of human. You can not imagine the world would be without language. Nevertheless, the phenomenon of human language is so mystical that people do not acquaint it entirely so far.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social life and national spirit. In other words, culture is the genetic code of difference among the various nation, country and region. 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culture formation and individuality. This special 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affinity and cohesion of a country. For this reason, we must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culture of the various nation, country and region, keep variety of our global cultur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1). Language is part of culture. Like other cultural phenomenon, language is also a social phenomenon, it occurred with the production of society, and develop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language is with nationality,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ften have different languages; Language is also human creation.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spiritual wealth of human society .We can say that language has all the attributes of culture, so language is also a kind of culture, one of the many cultural phenomenons. The human language is not only an integral part of culture, and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2).Language is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e. Although language is part of culture, other cultural phenomenon generally can't exist being independent from language. Only through language, culture can be preserved, extended and spread.

幼儿园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指南培训心得体会1 新一轮的后备干部培训拉开序幕,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这轮培训,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浙江幼儿师范学院的王春燕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讲座。下面我就这次培训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感想。 讲座刚开始,王教授首先列举了五个经典的幼儿游戏,如荷花荷花几月开、炒青菜、播种子等,通过游戏,让我们明白了游戏的本质特征和游戏以开心为本体价值,以学到知识为附属价值,明确了游戏与活动的本质区别。同时,王教授也提到,在我们当前的幼儿园中,往往把游戏变质了,存在儿童的游戏成为教师导演的一台戏,本该是儿童在游戏都变成了教师在游戏儿童。为了学员们对游戏的本质更明确,列举了游戏的本质,并一一进行举例说明。 接着,王教授讲述了幼儿园游戏与课程的关系,总结了在我们的教学中,课程与游戏有分离式、插入式、促进式等几种常见的形式。那么怎么来区分游戏与教学呢?游戏是将幼儿主体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以及情绪,通过有趣的活动表现出来,以已知为基础,享受已知。而课程是教师将外在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目的是使幼儿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为了让游戏和教学彰显它们各自自身的价值,在研究中,为纯化游戏,使游戏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和特点,那就是通过幼儿充分自我表现,使幼儿真正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天性自由的欢畅,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健全人格。同时,为保证教学在幼儿发展中的低位,使教学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功能,那就是让幼儿获得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发展。 幼儿园中的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游戏,主要分为创造性游戏与规则游戏。游戏的分类是出于研究的需要,自然状态下幼儿游戏并不以类型命名。在具体活动中,只满足于幼儿的需要,使幼儿体验欢快,这就是游戏。 通过王教授对游戏与课程的阐述,让我们对什么是游戏,课程与游戏的关系及区别,以及在实践中怎样使游戏与课程更好的整合,有了清晰的了解。在理论的支撑下,相信,所有的学员回到幼儿园岗位中定会将此用于实践,以此更好的

2020年色彩静物总结文档2篇

2020年色彩静物总结文档2篇Summary document of color still life in 2020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2020年色彩静物总结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 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 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 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 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 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年色彩静物总结文档 2、篇章2:色彩静物小结文档 篇章1:2020年色彩静物总结文档 这个月我们上了《色彩静物》课程,课程中我们继续进 行绘画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当然之前教素描的老师传授给了我们很多新的观念,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新的专业知识、获得了很多新的启发,对整个绘画感觉有了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对近期来,《色彩静物》课程的学习心得做一个总结! 在高中时学习绘画是为了应付高考,我的训练中过多的 是强调画画经验,将画画模式化,在熟练的掌握画画的模式后,

往往应付考试是不会有多大问题。但这不能真实的体现艺术的价值。 我为了应付高考形成了画面语言的模式化处理,而忽视 了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体会。 就像背课文,只要我能在考场完完全全的背出来。但现 在我感觉处于一个新的环境,正如老师所说应该避免以往训练中所形成的模式化的作画套路,这就要求我必须放弃陈旧的观念,学会正确地观察事物。画的不再是模式,而是事物的特点。把握住特点,我才能更好的表现事物。 以往我们大多同学都到受高考模式的影响,而现在我们 应该学会如何去观察,注意观察物体的环境色、固有色、投影、暗部以及反光之间的关系,在观察中发现这些色彩的丰富性与相互之间的微妙关系,并用色彩表现出来,而不单单是素描关系,体会如何处理好素描与色彩之间的关系问题。 正如老师所说我们的画面缺乏色感。因为色彩关系不丰富,缺少变化。 我体会到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我们观察色彩的能力得到提高,表现出来的色彩也就会真实生动,同时也会使我们在色彩写生和创作中占有主动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三篇.doc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三篇 《语言与文化》是一位开拓型的语言学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一 本探索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小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 作。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在下编这部分,一开头就开始讲明了字与文化的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没有文化就没有文字,没有了文字文化也会慢慢失去传承。 从词语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 在各国语言里有许多现在通行的涵义和它们最初的语源迥不相同。 如果不明了它们的过去文化背景,我们简直推究不出彼此有什么关系来。可是,你若知道它们的历史,那就不单可以发现很有趣的语义演变,而且对于文化进展的阶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很清晰的片影来。例如,对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我们便不能撇开文字。现在和钱 币相关的字,像财、货、贡、赈、贷、赊、买(買)、卖(賣)之类都属贝部。贝不过是一种介壳,何以用它来表示钱币的含义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曾经用贝壳当做交易的媒介物。秦以后废贝行钱,但是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文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行。又如当初造字时“纸”字何以从纟(糸)呢?那是因为在蔡伦没 有发明造纸的新方法和新材料以前中国曾经用丝絮造过纸。还有“笔(筆)”字,从“竹”从“聿”,《说文解字》解释说:“聿,所以书也。”就是说,聿是用来写字的工具。秦汉时期,笔杆大多是用竹子做的, 所以又加了竹字头。

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 从许多语言的习用语或俚语里,我们往往可以窥探造词的心理过程和那个民族的文化程度。现在姑且舍去几个文化较高的族语不谈,单从中国西南边境的一些少数部族的语言里找几个例子。例如,云南昆明近郊的彝族叫妻子做“穿针婆”,云南的少数民族叫“结婚”做“买女人”。从这两个语词我们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社会对于妻子的看法和 买卖婚姻的遗迹。当我们调查文化较低的族语时,遇到抽象一点的语词,像代表动作或状态一类的词,往往比调查看得见指得着的东西困难得多。可是一旦明白他们的造词心理以后也可以引起不少的趣味。 比方说,昆明近郊的彝族叫“发怒”做“血滚” ,“欺负”叫“看傻”,“伤心”叫“心冷” ,这几个词的构成,多少都和这些动作或状态的 心理情景有关。在初民社会里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因为超过他们知识所能解答的范围以外,往往也容易发生许多神意的揣测。例如,福贡的傈傈族把“彩虹”叫做“黄马吃水” ,路南的撒尼(彝族的支族)把 日食叫太阳被虎吃,月食叫做月亮被狗吃。 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 语言的本身固然可以映射出历史的文化色彩,但遇到和外来文化接触时,它也可以吸收新的成分和旧有的糅合在一块。所谓“借字”就 是一国语言里所糅杂的外来语成分。它可以表现两种文化接触后在语 言上所发生的影响;反过来说,从语言的糅合也可以窥察文化的交流。例如把外国语词的声音转写下来,或混合外国语言和本地的意义造成 新词。就像纯音译的:软椅叫沙发(sofa ), 咖啡 coffee 、可可 cococa、

视听语言的概念

1.视听语言的概念:视听语言是视听艺术特有的传播媒介,是一种独特的表意 指示体系。它包含了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诸种语言元素及其运用手段、技巧、法则,它以自己固有的方式实现交流传播活动,并呈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2.克里斯丁?麦茨依据索绪尔的语言概念考察电影语言,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四 大差异:第一,电影语言不是一种交流手段,银幕和和观众之间不存在双向交流,因此电影是一种表意系统。第二,电影语言与天然语言的内部组织不同。天然语言中字词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性联系是任何的和约定俗成的,而电影中影像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性联系却是以“类似性原则”为基础的。第三,天然语言的双层分节结构使它的字词、语素、音素等层次中成分具有“离散性”,而且基本离散单元可以确定,而电影语言中找不到这类基本的离散性单元成分。第四,电影的基本单元不是离散性的,而是连续性的,这将使电影表达面的分层切分无法进行。 3.麦茨的八大组合段类型:.单个镜头(自主性镜头);单个镜头严格说来不是 真正的组合段,而是构成另外七个组合段的组成部分。单个镜头表现一个完整的情节片段,其中有些是自主性的,有些不是。.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平行组合段即平行蒙太奇序列,它聚拢两个或多个交替出现主题,但未赋予两个主题间以任何准确的时空关系。.非时序性括号组合段:在诸事件之间有相同的关系,有如括号之中诸字词之间的那种关系。.时序性描述组合段:在影片能指层面上显示连续形象的事实间的时间关系,但画面为电影“描述” 而非电影“叙事”。影像的连续性不与电影虚构世界中的连续性对应。.时序性交替叙事组合段:交替组合段即交替蒙太奇,它表现两个或三个事件系列,在每一序列中时间关系均为联系的,但在几个当成整体看的系列之间其时间关系是同时性的。.时序性直线叙事场景:直线性组合段是指单一的连续影像序列把一切行动串连在一起。.直线时序性单一片断:事实的时序是非连续性的,但其非连续性是有组织的。.直线时序性的散漫片段:这种非连续性的时间序列是无组织的、散乱的。影像序列中往往出现与情节无直接关系的因素。 4.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成同步对应的关系,即视听信 息是同等合一的,声音和画面同时相加构成一个总体信息。 5.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与画面的非同步聚合关系。在声画对位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著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3 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培训班培训心得体会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培训班培训心得体会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培训班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7月9日-11日,参加了由继教中心组织的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的暑期培训。这次培训分别阐述了《指南》在艺术领域中音乐和美术方面的表现和解读,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心态调整和亚太体智能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公开课与互动。 首先,关于《指南》在艺术领域的解读是由奚桂林园长熊坤老师和钟维斌三位资深研究人员为我们论述。在论述的过程中,他们分别对自己的观点从最基本上出发,奚园长根据自己在幼教事业20几年的经验,从教师备课的流程上阐述了传统音乐教育和现在音乐教育中不同观点,明确的指出在当今幼儿音乐课中要从幼儿自身出发,深层次的挖掘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内心情感表达,教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做一个积极向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协作者,发掘者而不是一个领导者。 钟维斌老师是在美术教育中从事了二十几年的资深艺术家。他在论述中的观点很明确,他批判了中国式的教育“幼儿模仿大人,不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中国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奴'性,没有主见。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产生了共鸣。是啊,远的不说,说一说我们中国娱乐节目,全部都是在效仿。没有创造力,没有新鲜感。而在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日本和美国,它们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尤其日本在军事上的创造力。它竟然忘言说中国的舰艇和航母是纸老虎。我们细想,如果它没有如此庞大的军事体系它敢出来和我们争夺钓鱼岛吗?抛开它的无耻行为,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一下。 其次,是孔祥圣老师的《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心态调整》在论述中他明确指出了教师行业的现状:教师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而且工资低,福利待遇差。尤其是学前的幼儿教师,在心理和身体上都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那么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是否应该选择放弃。答案是否定的。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要把生活的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让自己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生命本来就是要追求快乐和幸福,让我们把压力变为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那么我们的生活是精彩的有意义的。在对过去几年的数据调查中,教师这个职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排名第二。而且有百分之五十二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从事这项职业。面对这样一个数据,我们是否还会沮丧,是否还会埋怨,是否还会不幸福? 最后,是亚太体智能老师的“三变。四动。五化”的教学模式和跟老师的一个互动。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说在这个组织里的我们的幼儿男老师。他们是那样的充满活力,而且对工作都有很高的热情。在他们看来“他们就是孩子,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是3-6岁,那我们就只有7岁。”所以他们在上课的时候不分大小,跟孩子们打成一片。这是我们一般的一线老师做不到的,他们在课堂上不用强调纪律,不 用老师分工,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大胆地把自己当作课堂上的主人,尽情的发挥着他们创造力。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的榜样和当今幼儿教育的一个定位吧。 总之,我们在以后的教学活动和生活中,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成为生活中的主人。老师们也忘记自己的身份,回到童年跟孩子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陪孩子一起长大!

色彩设计课程质量分析小结

色彩设计课程质量分析小结 色彩设计是各类艺术设计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设计基本功和艺术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现代审美判断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修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认识、感受和表现的能力,掌握和运用色彩语言去再现物体、表现物体、表达思想情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写生、变形变色、创作等手段训练学生的色彩基本功和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语言进行创新的能力,为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色彩基础。 一、教学目的 色彩是视觉传达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审美要素。色彩设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视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创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质、色彩的对比调、色彩的生理、心理以及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理论、色立体的基本概念,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教学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以及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色彩运用。 二、教学方法 1、在介绍理论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书本上枯燥的形容词与生活经验中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加深理解。顺带也考察了他们把抽象概念与现实情境相互联系转化的能力。为以后的教学环节设计打下基础。 2、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用分组竞赛的手段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到最高。例如:红、黄、蓝、白、黑几种常见色能联想到的名词各有哪些,再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上述名词。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色彩的心理效果、文化表情和通常与之相联系的特定物体。例如:红色:太阳(热情)等等。运用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形象地掌握书本相关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礼貌语用与文化 读书笔记

《礼貌、语用与文化》读书笔记 文章:礼貌、语用与文化 作者:顾曰国(北京外国语学院) 发表时间:《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4期总第92期 一、概述 本文讨论礼貌、语用与文化三者的关系,在讨论前先对要论及的三个概念进行了界定:礼貌接近人们常说的“讲礼貌”、“懂礼貌”、“礼貌行车”等中的礼貌;本文把语用学限于关于语言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义的一门学问;对于文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理解为解释行为的一套准则。 本文从三方面阐述: ①汉语礼貌现象研究 ②礼貌是制约语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③礼貌和语用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 二、礼与礼貌 礼:祭祀→规矩→礼制 本文要找出那些制约言语行为的礼貌规范,称之为礼貌准则。 ①“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 ②“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 ③“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 ④“脸”“面子”与求同准则

⑤“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 这五个准则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如“贬己尊人”准则,行政职务名称无论大小都可两用,而职业却只是一部分行另一部分不行,“降格称呼”现象;求同准则与德言行准则相互渗透和制约,准女婿和未来丈母娘的例子。 三、英汉礼貌差异 1英语礼貌准则: ①策略准则(对使役言语行为而言) 行为动机层: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 会话表达层:尽量夸大得到的益处。 ②慷慨准则(对承诺言语行为而言) 行为动机层: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会话表达层:尽量说小自己付出的代价。 ③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④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⑤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⑥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2英汉差异 赞扬准则和赞同准则与我们定义的求同准则有相似之处。 谦虚准则相当于贬己尊人准则的一部分。 同情准则的前一部分一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在中国文化里也涉及礼貌现象。 贬己尊人准则可以说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视听语言的心得体会

听 语 . 言 结 课 心 得 学院:美术学院 姓名:赵素敏 班级:数码设计二班 学号:091064015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视听语言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更加深了我对数码设计这门课程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视听语言的认识:视听语言就是电影的语言,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语言,必然有语法,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各种音乐运用的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的。用一句专业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不用担心没有共同的意义区间,因为这些实践经验大多来自于人的本性和长期的研究积累。 视听语言是用画面和声音传达信息的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的思维方法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抽象的说他是由画面声音时间空间构成的。视听 语言包括狭义的视听语言和广义的视听语言。所谓狭义,就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所谓广义,还要包含了镜头里表现的内容--人物、行为、环境 甚至是对白,即电影的剧作结构,又称蒙太奇思维。在广义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由视听语言所书写而成的文章,只不过这文章不再仅仅存在于白纸之上罢了。视听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起初对于视听语言这门课程十分的不了解 ,基本上只知道应该是关于影片的表现手法,和如何观赏影片?但是上了冯波老师的课之后对于视听语言有了新的了解?也知道了自己起初认识的肤浅和无知?对于冯 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觉得的是很新颖,很成功的.比起那些枯燥的学习理论来说,先理论再实践等方面着手能够让我们更加快捷深刻的明白这其中蕴涵的道理,和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让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的生动,对它充满兴趣?正是这种兴趣,鼓励着我们夜以继日的拍片子,剪辑,合成.虽然拍出来的东西漏洞百出,但是我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我们就是要从这些漏洞中学习,和掌握技巧?这门课让我明白了,我们起初对电影认识的肤浅,对电影制作了解甚少.任何一部电影,一个短片,一首歌的MTV,甚至一个小小的FLASH!也都灌入了制作者的全部心血,它们同样是不简单的?过程一样的复杂,繁琐的? 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些技巧再加上将他们合理的运用在作品中?我们将会受益 非浅. 视听语言这门课程老师通过让我们实际操作,自己动手,让同学自己从中去体会。而不是按教科书上来教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动脑从中学到了从来没有学到的东西……从这样的教学方法来学习让我体会很深,在学习过程中很轻松,也很开心,很轻松的学到很多东西。在拍摄中有很多东西是在书上学不到也感受不到,只有在实际的行动中才能学到,体会到和感受到。拍摄中需要一组成员在一起商量,这是一个团体,必须互相团结一起,才能做出一部好的作业。 在这几个星期的学习里我也学到了一些技巧,比如要避免大全景少用推拉,拍摄时间不宜超过六秒除非是要特殊表达的,要三级或二级跳,内反拍外反拍等。。。视听语言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它能让我们从中学到团结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生活多姿多彩,更加丰富有味,让我们在大学里学习到更多的有趣的东西。

language and culture语言与文化

英语语言学论文Language and culture Class:English class 2 Name: Number:20

Language and Culture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the main expressional form of culture, which develops along with nation, country and society's development. Language is a part of a nation’s culture.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y has different culture, history, manners,customs and so on, but various nationalities' culture and the social custom all display in this nationality's language. This article, by analyzing dialect,idioms and Chinglish, mainly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interdependent and interactive. Culture has a restricted effect on language and others outer factor according to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language. As a word, Language is a mirror, in front of which Culture is reflected. There are many ways in which the phenomena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imately https://www.360docs.net/doc/329066612.html,nguages are all influenced by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to the respective language and nationality's culture. Key Words: language;culture; dialect; idiom; Chinglish; teaching language.

学习指南心得体会范文3篇精选

学习指南心得体会范文3篇精选 《指南》中指出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小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家长通过学习指南能有什么心得体会呢?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学习指南心得体会,希 望大家喜欢! 在网上阅读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到幼儿发展和学习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内容又划分若干方面,特别详细。 通过阅读学习,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应该具体达到什么目标,对 家长在每个方面日输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对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引导教育孩子有一个方向。 以前生活中尽管知道教育孩子不能只看成绩,不能单独看一方面,但没有具体的参照 标准。了解孩子的优缺点。但又不知怎样操作。通过学习可以更有信心和耐心去当好家长。而且内容又有建议教育和目标,特别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理解和操作。 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当一名优秀人才的家长,让孩子成为一名自信、自立、自强的 人儿认真努力,用心学习、实施。让孩子科学的成长! 拜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有颇多体会。 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爱孩子就不能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爱 孩子就要明白,怎样帮助孩子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达到目标的方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更作为一名母亲,我有深深的遗憾:遗憾没有早点读到《指南》,没有早点领悟这一点。 反思自己以前,曾经好大喜功,做过拔苗助长的事情。 另一个收获是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自己先要做到。这话说起 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要孩子学会倾听,老师自己要弯下腰,认真听孩子说话;要孩 子诚实,老师也不能失信于孩子。 作为教师,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课”、“说教”,而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 个领域的培养目标、途径,都不能离开生活。我们不能期望孩子被吓各种规则,然后自觉 去做。我们应该做的,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多体验、多操作、 多感知。 “陪孩子一起成长”!这是我最深的体会! 这次的学习在我今后的幼教工作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爱孩子就 不能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明白,怎样帮助孩子一步 一步,踏踏实实达到目标的方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通过学习《指南》,反思自己以前,曾经好大喜功,做过拔苗助长的事情。

中国文化读本读书笔记

中国文化读本读书笔记——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是由叶朗、朱良志撰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读本。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以介绍中国传统的历史文明和当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主,力求用简洁平实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内容,加深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希望读者能够从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汉语水平。Featuring the distinctive heights of Chinese culture, the authors share with you their insights into the concepts and passions of the Chinese nation over the past 5,000 years. On reading through this historical range of remarkable creativity and flair for innovation, still evident today in living artistic masterpieces and folk traditions, you soon acqui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 life views, aesthetic pursuits and nation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rough every work of art or architecture, a fascinating story or legend unfolds……孔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ou)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生平言论、活动记录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中。2.孔子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圣人。3.天:生命创造之源(天道为生,天德为一切生命之源、价值之源,天命为人的神圣使命)4.孔子关于人的学说有两个核心概念:仁、礼。5.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孔子最重视丧礼和祭礼。6.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精通六艺七十二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7.孔子追求天人合一。老子1.《老子》又称《道德经》,只有五千多汉字,共81章,分为道篇和德篇。以他为基础,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道教。2.《老子》在15世纪左右被介绍到欧洲,它是译本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3.老子哲学的核心是自然无为。4.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中的“反”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的返。老子的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根本特性就是“反”,就是归复于自然而然,无往不复的生命流动世界。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2下载券45人已下载 下载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视听语言课程总结与体会

学期总结 光阴似箭,转眼间一个学期又从我的生活中过去了,仔细回想,发现在这个新的学习的环境中又适应下来了。不仅从学习中发现了更多,还从班级中学到了许多的处世道理。我想,学习的总结应该不单单是指学习的,应该也包括生活的。所以,在这次的总结中,我会从这两方面来讲。 学习 在小学的时候,常以为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但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才发现这种想法是错的,如果一天的学习只是在作业的基础上的,那成绩在好的同学也不会把当天的知识学到位,何况像我这样不大聪明的学生更应该要努力。所以,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在听课时不要忙顾着记笔记,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笔记记不完的可以下课后借同学的抄; ○2上课时不能“默默无闻”要积极地回答问题; ○3在做作业时如果有不懂的,要及时地弄清楚,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不能不懂就算; ○4学习完一天的知识,要在做作业之前先自己想一下有什么不懂或掌握地不足的要先弄清楚后再做作业; ○5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要自我总结一下在这个单元内有什么是自己没掌握或不清楚的,要弄明白; 说完了学习的,说说生活的。

生活 从小学的生活到现在的初中生活,似乎在这期间,我发现了两者的区别:小学的生活远比初中的生活要轻松的多,现在做作业的所有时间在小学时可以做上很多的功课;小学时与同学相处得非常融洽,但现在似乎很难,继二连三地与同学吵架,似乎使我变得有些孤僻,但我仍要继续努力,于那些和我吵架的同学和好,使我自己变得更开朗,即使和他们当不成朋友,自己也要反省反省有什么不对的,和其他朋友就不要那样了。 在下个学期里,我一定要做到有计划的学习才能有进步,努力! ------------------------------------------------------------------- 这是我自己写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想与体会的不同感想就是通过外界的一些东西而使自己内心产生了想法但是自己并没有亲自参加其中来亲身体验这种感觉.体会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而使自己原有的一些感想而得到了印证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目的.给你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你看了一部有关乡下孩子生活贫困相关的电影,通过电影的描述使你产生了对乡下孩子的同情,觉得他们不容易,此时你的感觉就是“感想”,而你的学校组织你去乡下和乡下孩子“结对子一帮一”,通过亲自体验农家生活来切身感觉农家生活的不易,那么这次就是“体会”了.。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