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表

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表

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表

(北京大学硕士/博士论文选题报告专用)

注:1)不涉及的危险源,请在相应栏目中填写“无”; 2)此表可从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使用,经导师和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由院系留存。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111单位:1111系统安全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我们单位名 日期

报告编写人: 日期: 批准人:日期: 版本号:第一版本日期 第二版本日期 终板

目录 1概述 (5) 1.1项目背景 (5) 1.2工作方法 (5) 1.3评估范围 (5) 1.4基本信息 (5) 2业务系统分析 (6) 2.1业务系统职能 (6) 2.2网络拓扑结构 (6) 2.3边界数据流向 (6) 3资产分析 (6) 3.1信息资产分析 (6) 3.1.1信息资产识别概述 (6) 3.1.2信息资产识别 (7) 4威胁分析 (7) 4.1威胁分析概述 (7) 4.2威胁分类 (8) 4.3威胁主体 (8) 4.4威胁识别 (9) 5脆弱性分析 (9) 5.1脆弱性分析概述 (9) 5.2技术脆弱性分析 (10) 5.2.1网络平台脆弱性分析 (10) 5.2.2操作系统脆弱性分析 (10) 5.2.3脆弱性扫描结果分析 (10) 5.2.3.1扫描资产列表 (10) 5.2.3.2高危漏洞分析 (11) 5.2.3.3系统帐户分析 (11) 5.2.3.4应用帐户分析 (11)

5.3管理脆弱性分析 (11) 5.4脆弱性识别 (13) 6风险分析 (14) 6.1风险分析概述 (14) 6.2资产风险分布 (14) 6.3资产风险列表 (14) 7系统安全加固建议 (15) 7.1管理类建议 (15) 7.2技术类建议 (15) 7.2.1安全措施 (15) 7.2.2网络平台 (16) 7.2.3操作系统 (16) 8制定及确认................................................................................................................. 错误!未定义书签。9附录A:脆弱性编号规则.. (17)

作业活动清单风险评价记录标准表格.docx

作业活动清单 单位: ***********公司 序号作业岗位作业活动 1维修电工电气检修维护 2维修电工倒闸操作 3维修电工停送电操作 4维修电工临时用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制表:庾海审核:唐文波填表日期: 2016年1月4日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JHA ) 单位: 生产保运部 工作岗位: 维修电工 工作任务: 检修维护 危害或 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序 工作 潜在危 主要 员工 害(作业 偏差发生 安全设 L S R 建议改正措施 号 步骤 后果 管理措施 胜任 环境、人 频率 施 程度 物管理) 损坏 加强检查,按检 安全帽、 严格执行检修 检修 设备 偶尔 规程,加强安全 1 碰 伤 修步骤进行操 胜任 防护手 2 3 电机 人身 发生过 6 作. 套齐全 教育,提高防范 伤害 意识 检修 损坏 加强检查,加强 设备 做好隔 加强安全教育, 2 开关 触 电 未发生过 监护 胜任 2 3 人身 离 6 柜 提高防范意识 伤害 电机 人 身 偶尔发生 加强检查 , 加强 安全帽、 加强安全教育, 3 碰 伤 防护手 2 3 补油 伤害 过 监护 胜任 6 套齐全 提高防范意识 4 5 6

---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JHA ) 单位:生产保运部工作岗位:维修电工工作任务:倒闸操作 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序工作危害或潜主要偏差员工 安全设L S R 建议改正措施号步骤在危害后果发生管理措施胜任 施 频率程度 上级指不清楚指导偶尔 加强安全教育, 1发生重复确认口令胜任无133令上级指令错误提高防范意识 过 造成偶尔严格执行操作 填写倒填写不完严格按照操作规矩,加强安全2误操发生胜任无133闸票善规程审核执行教育,提高防范 作过 意识 人身 偶尔安全帽、严格执行操作 倒闸操伤害,防护绝规矩,加强安全3触电发生加强劳动防护胜任133作设备缘手套教育,提高防范 过 损坏齐全意识4133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 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这两天忙于准备迎接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检查。其中有内容要求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内容,这很是让我头晕。好在我以前看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培训教材相关内容。并找到这样一份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生物安全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具体上就明确了评估报告的框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哦! 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4.3.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2)实验活动的类型包括:标本或样品处理、离心、匀浆、超声、移液操作、锐器的使用、生物安全柜使用、医疗废物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等。 3)实验活动风险影响因素: 3a.气溶胶产生:离心、旋转、匀浆、接种环等。 b.潜在伤害:注射器等锐器、酒精灯、玻璃器皿等。 c.标本的浓缩:来自临床、现场、培养、浓缩等。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1.目的 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规定了作业活动过程的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2.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五条 3.定义 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4.要求与方法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 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 工种:是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 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 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 危害名称:执行每一步骤中存在的可能危及人员、设备和企业形象的危害的具体称谓。危害一般填写格式为“副词+名词或动名词”,如:“压力不足的车胎”、“有尖角的设备”等。 危害类别:分为9大类,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机械危害、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社会-心理危害、行为危害、环境危害、能源危害。 危害及有关信息描述:对辨识出的危害,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普查,确定其存在的数量、位置、时间以及相关的化学或物理特性,即说明在执行同类作业任务时,该危害存在于哪些地方有多少什么时间会涉及到该危害的可能重量、强度、长度等如何 风险描述:现存危害可能引起风险的具体信息,即危害转化为风险导致后果的过程/描述清楚事故发展的一个序列。 后果描述包括:人身伤残(列明可能的人体伤、残部位)、人身死亡(列明可能的死亡人数)、设备损坏(列明可能损坏的设备或部件)、事故/事件(列明可能的设备事故,包括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是否中断安全记录等)、健康受损(列明涉及到人员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可能影响)、环境污染/破坏(列明污染/破坏的环境区域和范围)。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7885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河南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变异缺陷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需要按照下列内容进行评估: 1)化学、物理、生物等风险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过往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与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借鉴过往和其他实验室的案例; 3)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实验室的活动,例如检测活动,采购,清洗器皿等都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这些活动相关的人员都要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 4)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风险需要评估,包括设备本身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风险; 5)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某些实验室会涉及到实验动物; 6)人员相关的风险;比如人员的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 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 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识别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有助于更好控制风险;集中主要力量对应风险。 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

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 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 13)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新带来风险的评估; 14)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 15)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 16)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17)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 18)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 在以下情况,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采用新设备、材料、方法、人员、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改变实验室结构功能时 包括:物质存储或使用的实验室分区执行的任务发生改变之前 变更检验工作流程 发生安全事故或事件后 风险控制措施 在控制风险时,按有效顺序选择可以获得的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顺序如下: 消除来自实验室的危险源 采用替代物或者替代方法来减少风险 隔离危险源来控制风险 应用工程控制抑制或者减少接触。如,局部排风通风 采用安全工作行为最小化接触,包括改变工作方法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内容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包括: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 动物实验风险评估 实验室活动风险评估 实验室仪器、设备相关的风险评估 实验人员方面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环境有关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风险评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是基于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及相关背景资料,同时考虑实验活动中可能涉及的传染或潜在传染因子等其他因素,对病原微生物造成的伤害、损害或者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全面评估。 根据在实验活动中病原微生物可能对个体或群体造成的危害大小,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操作程序,②选择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及设备配置,③实验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使用相符的安全防护装置,达到确保实验工作人员不被感染、实验对象和环境不被污染的目的。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用途 1. 确定所需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包括实验室的空间、设施与设备等能满足生物安全的需要,确保所开展的实验活动安全进行。 2. 制定相关操作或管理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程序; 微生物保藏、运输、灭活、销毁程序; 潜在危害分析与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人员培训、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测程序 3. 提供相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 危害评估中有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是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的参考资料,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原则 坚持“结合实际、科学评估”原则 坚持“简明扼要,科学可行”原则 坚持专业人员协作完成的原则 危害程度评估应由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指定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人员必须对实验室情况十分了解,并且熟悉涉及的知识领域。 危害评估应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前进行,在实验室正式启用前和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进展进行再评估。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主要依据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病原微生物的相关背景资料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XXXXXXXX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单位: 风险评估单位: ****年**月**日

目录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 (1) 1.1工程项目概况 (1) 1.1.1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1) 1.1.2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1) 1.1.3承建单位基本信息 (2) 1.2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2) 二、风险评估活动概述 (2) 2.1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管理 (2) 2.2风险评估工作过程 (2) 2.3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文件 (2) 2.4保障与限制条件 (3) 三、评估对象 (3) 3.1评估对象构成与定级 (3) 3.1.1 网络结构 (3) 3.1.2 业务应用 (3) 3.1.3 子系统构成及定级 (3) 3.2评估对象等级保护措施 (3) 3.2.1XX子系统的等级保护措施 (3) 3.2.2子系统N的等级保护措施 (3) 四、资产识别与分析 (4) 4.1资产类型与赋值 (4) 4.1.1资产类型 (4) 4.1.2资产赋值 (4) 4.2关键资产说明 (4) 五、威胁识别与分析 (4)

5.2威胁描述与分析 (5) 5.2.1 威胁源分析 (5) 5.2.2 威胁行为分析 (5) 5.2.3 威胁能量分析 (5) 5.3威胁赋值 (5) 六、脆弱性识别与分析 (5) 6.1常规脆弱性描述 (5) 6.1.1 管理脆弱性 (5) 6.1.2 网络脆弱性 (5) 6.1.3系统脆弱性 (5) 6.1.4应用脆弱性 (5) 6.1.5数据处理和存储脆弱性 (6) 6.1.6运行维护脆弱性 (6) 6.1.7灾备与应急响应脆弱性 (6) 6.1.8物理脆弱性 (6) 6.2脆弱性专项检测 (6) 6.2.1木马病毒专项检查 (6) 6.2.2渗透与攻击性专项测试 (6) 6.2.3关键设备安全性专项测试 (6) 6.2.4设备采购和维保服务专项检测 (6) 6.2.5其他专项检测 (6) 6.2.6安全保护效果综合验证 (6) 6.3脆弱性综合列表 (6) 七、风险分析 (6) 7.1关键资产的风险计算结果 (6) 7.2关键资产的风险等级 (7) 7.2.1 风险等级列表 (7)

各工种风险评估表

岗位风险评估 工种风险存在因素必须穿戴的劳保品预防和解决方法备注 裁剪工1.电刀伤手指皮肉 2.非操作人员进入 操作区 3.火灾 钢丝手套 1.操作工人集中精神,遵守操作规范, 戴钢丝手套 2.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操作区 3.配备急救人员和药箱,伤情严重立 即送医院 4.火灾事故按应急预案措施处理 车工1.机针戳到手指 2.电源电机漏电 3.小剪刀戳到手指 4.皮带绞伤人 5.火灾 1.车缝工作时思想集中,操作稳妥 2.小剪刀一端固定在车位上 3.每天上班前检查缝纫机、电源线等 是否安全,无异常 4.所有缝纫机必须安装皮带罩 5.配备急救人员和药箱,伤情严重立 即送医院 6.火灾事故按应急预案措施处理 胶水工1.化学品刺激 2.火灾 防毒口罩 橡胶手套 1.操作工人集中精神,遵守操作规范 2.操作时必须佩带劳保用品 3.配备急救人员和药箱,伤情严重立 即送医院 4.火灾事故按应急预案措施处理 包装工1.剪刀戳到手指 2.火灾 1.小剪刀一端固定 2.工作时思想集中,工作谨慎注意安 全,配备救护药品 3.火灾事故按应急预案措施处理 仓管员 1.火灾 1.火灾事故按应急预案措施处理 机修、电工1.电伤、轧伤 2.登高摔伤 1.严禁带电作业,严禁不停机检修 2.工作时思想集中,工作谨慎注意安 全,配备救护药品 食堂厨工1.清洗时地面湿滑 摔伤 2.切菜时菜刀切到 手指 3.烹饪时烫伤 4.火灾 围裙 手套 口罩 帽子 1.保持食堂地面的干爽整洁 2.切菜、烹饪时集中精神,工作谨慎 注意安全,配备救护药品 3.火灾事故按应急预案措施处理 行政人员1.电磁辐射 2.触电危险 3.火灾 1.办公区域摆放植物,吸收电磁辐射 2.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安全用电 3.火灾事故按应急预案措施处理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附件: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非涉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单位: 风险评估单位: 年月日

目录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 (1) 1.1工程项目概况 (1) 1.1.1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1) 1.1.2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1) 1.1.3承建单位基本信息 (2) 1.2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2) 二、风险评估活动概述 (2) 2.1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管理 (2) 2.2风险评估工作过程 (2) 2.3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文件 (2) 2.4保障与限制条件 (3) 三、评估对象 (3) 3.1评估对象构成与定级 (3) 3.1.1 网络结构 (3) 3.1.2 业务应用 (3) 3.1.3 子系统构成及定级 (3) 3.2评估对象等级保护措施 (3) 3.2.1XX子系统的等级保护措施 (3) 3.2.2子系统N的等级保护措施 (3) 四、资产识别与分析 (4) 4.1资产类型与赋值 (4) 4.1.1资产类型 (4) 4.1.2资产赋值 (4) 4.2关键资产说明 (4) 五、威胁识别与分析 (4)

5.2威胁描述与分析 (5) 5.2.1 威胁源分析 (5) 5.2.2 威胁行为分析 (5) 5.2.3 威胁能量分析 (5) 5.3威胁赋值 (5) 六、脆弱性识别与分析 (5) 6.1常规脆弱性描述 (5) 6.1.1 管理脆弱性 (5) 6.1.2 网络脆弱性 (5) 6.1.3系统脆弱性 (5) 6.1.4应用脆弱性 (5) 6.1.5数据处理和存储脆弱性 (6) 6.1.6运行维护脆弱性 (6) 6.1.7灾备与应急响应脆弱性 (6) 6.1.8物理脆弱性 (6) 6.2脆弱性专项检测 (6) 6.2.1木马病毒专项检查 (6) 6.2.2渗透与攻击性专项测试 (6) 6.2.3关键设备安全性专项测试 (6) 6.2.4设备采购和维保服务专项检测 (6) 6.2.5其他专项检测 (6) 6.2.6安全保护效果综合验证 (6) 6.3脆弱性综合列表 (6) 七、风险分析 (6) 7.1关键资产的风险计算结果 (6) 7.2关键资产的风险等级 (7) 7.2.1 风险等级列表 (7)

实验室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2.危害因素

开、停车作业风险评估报告

开、停车作业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目的 充分运用科学的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对公司开、停车作业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因未预先预料到或防范措施不力而导致意外伤害事故或财产损失事件的发生。根据评价准则和选用的辨识方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有害因素分别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预防性控制措施,从而消除、减免了对人身和设备危害,规避作业风险。 二、评估范围 公司范围内的大修开停车或临时性的日常开、停车作业。 三、评估依据 1 公司安全操作规程; 2 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3 企业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4 合同书、任务书、公司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5 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相类似的事故统计资料 四、评估方法 主要采用安全检查表(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工作危害分析(JHA)等安全评价方法为主对现有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分析。 五、评估人员:风险评价组成员 六、评估时间:2010年3月5日 七、评估结果 针对本年度公司各车间开停车作业过程前进行了周密布署、严格控制的预防性剖析,将在进行开、停车作业前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符合性评价。规范和注重了开、停车前的人员安全培训、制定严密的开停车方案并严格按该方案操作执行,对所有开停车现场物料清扫干净,设备管线恢复完好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后,正确指挥员工按既定方案逐步开启,尽量避免因交叉作业而导致的不利事故发生。通过以上各种措施,能极大的规避因开、停车过程的各种风险。将开停车设备、设施的周围加强了安全警示标识,将临时性电线光缆等危及开停车安全的作业进行符合性安排。通过这些事先预防性措施,极大避免了因未将应有安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XXX公司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历史版本编制、审核、批准、发布实施、分发信息记录表

一. 风险项目综述 1.企业名称: XXXXX公司 2.企业概况:XXXXX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及技术支持欢迎下载 2

3.ISMS方针:预防为主,共筑信息安全;完善管理,赢得顾客信赖。 4.ISMS范围: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网络安全产品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及服务的信息安全管理。 二. 风险评估目的 为了在考虑控制成本与风险平衡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方式,将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进行本次风险评估。 三. 风险评估日期: 2017-9-10至2017-9-15 四. 评估小组成员 XXXXXXX。 五. 评估方法综述 1、首先由信息安全管理小组牵头组建风险评估小组; 2、通过咨询公司对风险评估小组进行相关培训; 3、根据我们的信息安全方针、范围制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程序,以这个程序作为我们风险评估的依据和方 法; 4、各部门识别所有的业务流程,并根据这些业务流程进行资产识别,对识别的资产进行打分形成重要资产 清单; 5、对每个重要资产进行威胁、脆弱性识别并打分,并以此得到资产的风险等级; 6、根据风险接受准则得出不可接受风险,并根据标准ISO27001:2013的附录A制定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7、对于可接受的剩余风险向公司领导汇报并得到批准。 六. 风险评估概况 欢迎下载 3

欢迎下载 4 如下: 1. 2017-9-10 ~ 2017-9-10,风险评估培训; 2. 2017-9-11 ~ 2017-9-11,公司评估小组制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程序》,制定系统化的风险评估方法; 3. 2017-9-12 ~ 2017-9-12,本公司各部门识别本部门信息资产,并对信息资产进行等级评定,其中资产分为物理资产、软件资产、数据资产、文档资产、无形资产,服务资产等共六大类; 4. 2017-9-13 ~ 2017-9-13,本公司各部门编写风险评估表,识别信息资产的脆弱性和面临的威胁,评估潜在风险,并在ISMS 工作组内审核; 5. 2017-9-14 ~ 2017-9-14,本公司各部门实施人员、部门领导或其指定的代表人员一起审核风险评估表; 6. 2017-9-15 ~ 2017-9-15,各部门修订风险评估表,识别重大风险,制定控制措施;ISMS 工作组组织审核,并最终汇总形成本报告。 . 七. 风险评估结果统计 本次风险评估情况详见各部门“风险评估表”,其中共识别出资产190个,重要资产115个,信息安全风 险115个,不可接受风险42个.

实验室风险评估

实验室风险评估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 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

检验科安全风险评估.doc

检验科安全风险评估 为了明确检验科风险程度,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降低实验室风险,保证检验科安全工作。根据检验科现有特点,主要存在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发生火灾等方面安全风险,具体如下: 一、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污染 1、风险评估: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我院检验科现有可能接触到的微生物危害程度都属于三类,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为BSL-2。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 2、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实验室准入制度; (2)做好生物安全职业防护; (3)认真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 (4)按照实验室SOP文件进行规范操作; (5)熟练掌握职业暴露应急处理; 二、危险化学品溢出事件 1、风险评估: 由于危险化学品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有腐蚀等

危险特性,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事故,如:火灾或爆炸,人员中毒或伤亡,污染生态环境等。根据目前我科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危害及相应的管理进行分析评估,认为使用数量很少,危害较低,不会引起大范围的化学品污染。 2、预防措施: (1)规范危险化学品的存放管理,特别是剧毒物品要存放在保险箱内,执行双人双锁管理; (2)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保管、领用制度,双人收发,做到帐物、帐帐相符; (3)使用化学危险品的场所,严禁动用明火和带入火种,电气设备、开关、灯具、线路必须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4)配置足量相应的消防器材,要经常检查维修,确保完备好用。消防器材的布局要明显,不得随意搬动,挪作它用; (5)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防火意识; (6)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危险化学品溢出后的应急处理; 三、火灾风险 1、风险评估: 检验科因仪器、设备较多,电源及线路比较复杂,同时实验室存放并使用少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存在发生火灾安全风险。 2、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制度; (2)定期检查实验室用火、用电的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开、停车作业风险评估报告

开、停车作业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目的充分运用科学的危害辨识及危险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对公司开、停车作业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因未预先预料到或防范措施不力而导致意外伤害事故或财产损失事件的发生。根据评价准则和选用的辨识方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有害因素分别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预防性控制措施,从而消除、减免了对人身和设备危害,规避作业风险。 二、评估范围 公司范围内的大修开停车或临时性的日常开、停车作业。 三、评估依据 1公司安全操作规程; 2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3企业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4合同书、任务书、公司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5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相类似的事故统计资料 四、评估方法 主要采用安全检查表(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工作危害分析(JHA) 等安全评价方法为主对现有的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价分析。 五、评估人员:风险评价组成员 六、评估时间:2010 年3 月 5 日 七、评估结果 针对本年度公司各车间开停车作业过程前进行了周密布署、严格控制的预防 性剖析,将在进行开、停车作业前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符合性评价。规范 和注重了开、停车前的人员安全培训、制定严密的开停车方案并严格按该方案操 作执行,对所有开停车现场物料清扫干净,设备管线恢复完好并落实各项安全措 施后,正确指挥员工按既定方案逐步开启,尽量避免因交叉作业而导致的不利事 故发生。通过以上各种措施,能极大的规避因开、停车过程的各种风险。将开停车设备、设施的周围加强了安全警示标识,将临时性电线光缆等危及开停车安全的作业进行符合性安排。通过这些事先预防性措施,极大避免了因未将应有安全措施因考虑欠周全而出现意外事故。在风险辨识的过程中,等到了各单位(部门)的干部员工的友

(推荐)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适用范围 实验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所有与病原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岗位和人员。 3、职责 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实验室负责人具体实施。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或新发传染病,或严重疫情时,应特别注意要安排此项工作。 4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内容 4.1、生物因子危害评估 生物因子概念:可能引起感染、过敏或中毒的所有微小生物体,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培养的和寄生于人体的。 (1)、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

5 、实验室风险控制措施 5.1、规范操作程序。 5.1.1 、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及时消毒后,再由卫生清洁人员取走。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 5.1.2 、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工作,要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 5.1.3 、超净台内操作尽量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 5.1.4 、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 5.1.5、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5.2、避免锐器损伤。 5.2.1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锐器盒内。 5.2.2 、锐器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或橡皮手套),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 5.3、重视手部清洁。 5.3.1 、在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操作前、后用洗手液认真洗手。

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实验常用药品 相对安全品:氯化钠、无水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锌、铬酸钡、树脂 腐蚀品:氨水、盐酸、氢氧化钠、 氧化剂:浓硫酸、乙酸 易燃液体:无水乙醇、乙醇(95%)、石油 毒害品:氯甲醚、四氯化碳 2、常用实验仪器 比色管、烧杯等玻璃器皿,分光光度计,水浴恒温振荡器,抽滤装置,鼓风干燥箱,分析天平,通风橱等。 3、实验方法 3.1硫酸盐浓度测定方法 铬酸钡分光光度法 具体步骤如下: a. 吸取10.0mL水样于25mL比色管中。另取25mL比色管 7 支,分别加入0, 0.10,0.20,0.40,0.60,0.80及1.00mL硫酸盐标准使用液,加纯水至10mL。 b. 将铬酸钡悬浊液充分摇匀,迅速而准确地向水样及标准系列管中各加入 5.0 mL,充分混合,静置3 min。 c. 各加1.0mL钙-氨溶液,混匀。各加10mL乙醇,盖塞,猛烈振摇1min。 d. 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弃去最初的10 mL滤液,收集以后的滤液于10 mL 比色管中,于420nm波长,用3cm比色皿,用纯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e. 绘制标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水样中硫酸盐含量。 3.2树脂氯甲基化实验方法 将静态实验筛选出来的预处理树脂精密称取10g,装入带有搅拌器、冷凝管 于 65℃下溶胀 36 h 后,将反应装置移入超声的三口烧瓶中,加入 38 mL CCl 4 4.08 g、NaCl 14.00 g 和铁粉0.21 g 加波清洗器中。分别将预处理后的 ZnCl 2 入到该反应器中,加入氯甲醚15mL,于 50℃温度下,在功率为 75 W 超声环境中反应 36 h,停止反应。将反应器中的树脂转入砂芯漏斗内,以甲醇和蒸馏水依次各冲洗 5 次为一个循环,反复检验和冲洗,直至在洗涤树脂的蒸馏水中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附件: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单位: 风险评估单位: 年月日

目录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 (1) 1.1工程项目概况 (1) 1.1.1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1) 1.1.2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1) 1.1.3承建单位基本信息 (2) 1.2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2) 二、风险评估活动概述 (2) 2.1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管理 (2) 2.2风险评估工作过程 (2) 2.3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文件 (2) 2.4保障与限制条件 (3) 三、评估对象 (3) 3.1评估对象构成与定级 (3) 3.1.1 网络结构 (3) 3.1.2 业务应用 (3) 3.1.3 子系统构成及定级 (3) 3.2评估对象等级保护措施 (3) 3.2.1XX子系统的等级保护措施 (3) 3.2.2子系统N的等级保护措施 (3) 四、资产识别与分析 (4) 4.1资产类型与赋值 (4) 4.1.1资产类型 (4) 4.1.2资产赋值 (4) 4.2关键资产说明 (4) 五、威胁识别与分析 (4)

5.2威胁描述与分析 (5) 5.2.1 威胁源分析 (5) 5.2.2 威胁行为分析 (5) 5.2.3 威胁能量分析 (5) 5.3威胁赋值 (5) 六、脆弱性识别与分析 (5) 6.1常规脆弱性描述 (5) 6.1.1 管理脆弱性 (5) 6.1.2 网络脆弱性 (5) 6.1.3系统脆弱性 (5) 6.1.4应用脆弱性 (5) 6.1.5数据处理和存储脆弱性 (6) 6.1.6运行维护脆弱性 (6) 6.1.7灾备与应急响应脆弱性 (6) 6.1.8物理脆弱性 (6) 6.2脆弱性专项检测 (6) 6.2.1木马病毒专项检查 (6) 6.2.2渗透与攻击性专项测试 (6) 6.2.3关键设备安全性专项测试 (6) 6.2.4设备采购和维保服务专项检测 (6) 6.2.5其他专项检测 (6) 6.2.6安全保护效果综合验证 (6) 6.3脆弱性综合列表 (6) 七、风险分析 (6) 7.1关键资产的风险计算结果 (6) 7.2关键资产的风险等级 (7) 7.2.1 风险等级列表 (7)

拆除作业风险评估报告

拆除作业风险评估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设备拆除作业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目的 充分运用科学的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对现有的生产过程中有需要进行设备拆除作业过程进行风险性评价。从而规范设备拆除安全作业行为,杜绝或消除人员拆除过程中各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侵蚀,依据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安全管理规定汇编》。依据评价辨识分析结果,事先及时采取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预防性控制措施,达到消除、减免对人身伤害和避免设备设施损害,降低人身伤害风险和规避企业风险,保障人身安全。 二、评估范围 凡在公司范围内各类槽、罐、管道、容器报废进行拆除的安全作业。 三、评估依据 1 国家有关HSE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 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3 企业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4 合同书、任务书、公司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5 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相类似的拆除作业事故统计资料 四、评估方法 主要采用安全检查表(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工作危害分析(JHA)等安全评价方法为主对工作场所内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评价。 五、评估人员:风险评价组成员 六、评估时间:2010年3月3日 七、评估结果 公司对各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设备拆除作业现场进行风险评估。在与各单位安全评价人员进行风险评价过程中可以看出,对各单位人员拆除前所做的安全隔绝、清洗置换、通风、定时监测、照明和防护措施、多工种交叉作业避免伤害的措施及监护人进行落实安全措施,极大的规避了各种来自于内在的风险。通过安全科及现场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巡查评价,各单位基本上均能严格按照本规程的操作要点进行循章操作,在拆除作业时,均严格遵守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