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甲烷操作规程

氯甲烷操作规程
氯甲烷操作规程

氯甲烷

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Q/JT QT(7.5.1)-01-02-2001

A版

受控状态:分发号: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南通江天化学品有限公司

目录

1.产品概述 (1)

2.产品及原辅材料的物化性质 (2)

2.1 产品的物化性质 (2)

2.2原料的物化性质 (6)

2.3辅助材料的物化性质 (7)

3.产品及原材料的质量指标 (13)

3.1 产品的质量指标 (13)

3.2 原料的质量指标 (14)

4.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16)

4.1 工艺说明 (16)

4.2 功能描述 (19)

5.工艺及产品控制 (36)

5.1 工艺及产品控制 (36)

5.2 日常工作 (46)

5.3 应急措施 (68)

5.4 催化剂装填 (73)

6.开停车操作 (77)

6.1 开车准备 (77)

6.2 正常开车及操作 (78)

6.3 正常停车 (88)

6.4 紧急停车 (91)

6.5 故障排除 (92)

7.安全生产技术规定 (142)

7.1安全隐患 (142)

7.2安全设备 (147)

8.主要设备仪表清单 (152)

8.1机械设备说明 (152)

8.2仪表设备说明 (180)

9. 维修保养 (212)

10.生产工艺流程图 (222)

1 产品概述

将浓盐酸(30%)通过解析塔脱析成氯化氢气体,将甲醇通过汽化器与过热器形成甲醇气体,氯化氢与甲醇安一定比例经喷射混合器进入反应釜。反应釜内装有一定液位的高温Zncl2(150℃)混合气在反应釜内生成氯甲烷与等摩尔水,富含水的氯甲烷经过水洗,碱洗及三个硫酸塔干燥后,纯度达99.99%,气态氯甲烷通过压缩压缩成液态储存于库区。

反应方程式:

CH3CL(g)+HCL(g)ZnCL2 CH3CL(g)+H2O(g)

(110-150℃)

氯甲烷是有机硅,农药或合成其它化合物的基本原料。

2 产品及原料的物化性质

2.1产品的物化性质:

2.1.1氯甲烷

分子式 CH3CL

分子量 50.5

物理性质:

熔点:-97.7℃

沸点:-23.7℃

燃点:632℃

闪点<-50℃

相对密度(20) 0.916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氯甲烷C-CL键的键能较小(c-cl338.9 kj/mol),因此氯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反应都发生在c-cl键上。

能与亲核试剂发生取代反应如:NH3 H2O AgNO3

能与金属反应,形成有机金属化合物如:Na Mg

2.2 原料的物化性质

2.2.1氯化氢

物理性质:

熔点:-114.2℃

沸点:-85℃

相对密度:1.19

溶解性:易溶于水

腐蚀性:强烈腐蚀

化学性质:

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如NaOH Ca(OH)2

能与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反应:如Zn Fe Al CaO MgO

能与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如CH3OH

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如Na2CO3

2.2.2甲醇

分子式: CH3OH

分子量: 32

物理性质:

熔点:-97.8℃

沸点:64.8℃

闪点:11℃

相对密度(20):0.792

溶解性:与水互溶

化学性质:

甲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官能团(-OH)。在化学反应中根据键的断裂方式,主要有氢氧键断裂和碳氧键断裂两种。

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如Na K Al

能与卤化氢反应:如CH3OH C2H5OH

能与无机酸发生反应:如H2SO4 HNO3 H3PO4

氧化和脱氢反应

2.2.3 氯化锌

分子式: ZnCL2

分子量: 136

物理性质:

熔点:365℃

沸点:732℃

相对密度:2.91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甘油,不溶于液氨。

化学性质: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

2.2.4 氢氧化钠

分子式: NaOH

分子量: 40

物理性质:

熔点:318.4℃

沸点:1390℃

相对密度:2.12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化学性质:与强酸,二氧化碳、过氧化碳、过氧化物发生反应。

2.2.5硫酸(98%)

分子式: H2SO4

分子量: 98

物理性质:

熔点10.5℃

沸点:330℃

相对密度1.83

溶解性:与水混溶

化学性质:与碱类、碱金属、水、及强还原剂反应。

2.2.6盐酸(20%)

物理性质:

熔点-114.8℃

沸点:108.6℃

相对密度:1.20

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化学性质:与碱类、胺类、碱金属发生反应。

3 产品及原料的质量指标

3.1产品的质量指标

氯甲烷优等品一等品纯度≥99.8%wt ≥99.50%wt 水份≤0.01%wt ≤0.05%wt 蒸发残份≤0.0030%wt ≤0.0060%wt 酸份(以盐酸计)≤0.0015%wt ≤0.0030%wt 3.2 原料的质量指标

3.2.1 甲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并无可见杂质密度(20℃)g/ml 0.791-0.792

甲醇含量 WT% ≥99.5

水份含量 WT% ≤0.1

乙醇含量 WT% 0.01

3.2.2 盐酸

HCL ≥30.0% wt

Fe ≤0.006% wt

硫酸盐(以SO4-2计)≤0.005% wt

砷≤0.0001% wt

灼烧残渣≤0.08% wt

3.3 辅助材料的质量指标

3.3.1 氢氧化钠水溶液

组成指标

NaOH 30%WT

NaCO3≤0.4%WT

Fe ≤0.005%WT NaCL ≤4.7%WT 3.3.2 硫酸

H2SO4 >98%wt

SO2 <50ppm wt CO2 <1ppm wt CS2 <1ppm wt H2S <1ppm wt

4 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4.1.工艺描述

浓盐酸(30.%HCL)由贮槽(V-101ab),经泵(P-101a/b/c)进入酸预热器(E-102)与解吸塔排出的约120℃的稀酸换热后进入解吸塔(T-101)顶部,塔顶装有一分布器,能使浓酸均匀的分布于塔中,沿填料而下,塔底再沸器(E-101)用蒸汽加热维持塔顶温度85+℃,顶压0.060mpa-0.085Mpa,浓酸中的氯化氢气体被解析出来,夹带着部分水蒸气从塔顶逸出,依次经过循环水冷却器(E-105)和冷冻盐水冷却器(E-106),冷却后混合气温度为10℃左右,水蒸气被冷凝下来,同时吸收氯化氢气体形成冷凝酸,高浓度的氯化氢(99%以上)被送往氯化氢缓冲罐(V-104)供合成氯甲烷使用。冷凝酸进入冷凝酸罐(V-103),经液位调节进入浓盐酸贮槽(V-101ab)。脱吸塔底的20%稀酸经酸预热器及循环水冷却器,冷却至40℃进入稀盐酸贮槽(V-102ab),再经泵(P-102a/b)送入槽车。

从甲醇库区送来的甲醇进入甲醇计量槽(V-116a/b),经甲醇泵(P-

103a/b)进入甲醇汽化器(E-103),液位一般由液位控制器控制在40-

120cm,通过调节蒸汽量控制甲醇气的压力为200Kpa左右,经过汽化的甲醇再进入甲醇过热器(E-104),通过蒸汽调节阀保持过热器的温度为120℃。

过热的甲醇气体与从氯化氢缓冲罐(V-104)过来的氯化氢气体经调节阀控制体积比值为1:1.1后,经过喷射混合器(S-101),由底部分布器进入氯甲烷反应釜(R-101),与预先配置好的触媒ZnCL2在高于110℃下进行催化反应,反应生成的氯甲烷等混合气体,经回流冷凝器(E-108)冷至93-99℃,冷凝液经气液分离器(V-105)后再回流到氯甲烷反应釜(R-101),反应釜(R-101)的液面可以通过调节气液分离器的出液量来保持,通过调节回流冷却水的量来保证气液分离器(V-105)的液面,,经过冷却的合成气经气液分离器(V-105),进入氯甲烷冷凝冷却器(E-109),冷却至40℃,将气体中夹带的水和甲醇大部分冷凝下来,同时过量的氯化氢也部分溶解于冷凝液中,冷凝液与未凝气体进入酸水洗塔(T-102)与从塔底出来经洗涤酸冷却器(E-

110)冷却的稀酸和自来水从塔顶喷淋洗涤,进一步除去未凝气体中的氯化氢和甲醇,塔底稀酸由酸循环泵(P-106a/b)打循环,调节阀调节塔釜液位控制稀盐酸进入稀盐酸贮槽(V-102ab).

经过酸水洗塔(T-102)洗涤的合成气,进入中和脱水塔(T-103),塔顶加入预冷至约-5℃的5~15% NaOH水溶液喷淋,以去除合成气体中残余的氯化氢,同时因气体被冷却(出塔~0℃)进一步除水,浓碱由汽车槽车送至碱贮槽(V-107),由碱输送泵(P-114)送至碱循环槽(V-108ab)配成15% NaOH溶液,通过碱循环泵(P-107a/b)循环使用,当碱液浓度低于5%时更换新鲜碱液,废碱液根据废水池情况分批排放。

出中和脱水塔(T-103)的气体进入碱液除雾器(V-112)除雾后,进入第一干燥塔(T-104),与从塔顶喷淋的75%-93%的H2SO4逆流接触,除去气体中微量水和二甲醚,75%-93% H2SO4来自第二干燥塔(T-105)塔底,并经稀

H2SO4冷却器(E-112)预冷至约15℃进塔,第一干燥塔(T-104)塔顶气体进入第二干燥塔(T-105)塔底,与从塔顶喷淋的88%-93%的硫酸逆流接触,继续除去气体中微量水和二甲醚,硫酸来自第三干燥塔(T-106)塔底,并经硫酸冷却器(E-113)冷却至约15℃进塔,第二干燥塔(T-105)塔顶气体进入第三干燥塔(T-106)下部,与从塔顶喷淋的98%浓硫酸逆流接触,进一步除去气体中微量水和二甲醚,保证出塔气体中水和二甲醚含量≤50ppm。

干燥后的氯甲烷气体经硫酸除雾器(V-113)除雾后进入氯甲烷缓冲罐(V-114),经氯甲烷压缩机(C-101ab)压缩至~0.7Mpa(表压)再经氯甲烷第一冷凝器(E-116),氯甲烷第二冷凝器(E-117),冷凝为液体成品氯甲烷进入氯甲烷贮槽。

5 工艺及产品控制

5.1 工艺控制指标

5.1.1 盐酸脱吸岗位

解吸塔顶温度: 70±10℃

解吸塔顶压:≤0.085Mpa

解吸塔釜温度: 120±5℃

第一冷凝器出口温度:≤40℃

第二冷凝冷却器温度:≤4 0℃

进塔盐酸流量:≤5m3

再沸器蒸汽压力:≤0.4Mpa(A)

5.1.2 合成岗位

反应釜温度: 150±5℃

甲醇过热器温度: 120±5℃

气液分离器温度: 93-99℃

氯化氢缓冲罐:≤0.085Mpa

甲醇汽化器压力: 0.20±0.02Mpa 反应釜液位: 50-95%

气液分离器液位: 20-90%

氯化氢与甲醇流量: 1.05-1.1:1 甲醇汽化器液位:≤80%

5.1.3 精制岗位

酸水洗塔

塔顶温度:≤20℃

进塔自来水流量:≤0.188m3/h

洗涤酸浓度: 5-30%

循环洗涤酸流量:≤3-4 m3/h

中和脱水塔

塔顶温度: -5~5℃

循环碱液流量:≤3-4 m3/h

循环碱液浓度: 5~15%

第一干燥塔

塔顶温度:≤20℃

循环硫酸流量:≤3-4m3/h

循环硫酸浓度:≥75%

第二干燥塔

循环硫酸流量:≤3-4m3/h

循环硫酸浓度:≥88%

第三干燥塔

塔顶温度:≤20℃

循环硫酸流量:≤3-4m3/h

循环硫酸浓度:≥93%

5.1.4 压缩岗位

氯甲烷压缩机

出口温度:≤160℃

出口压力:≤0.65Mpa(g)

氯甲烷第一冷凝器出口温度:≤50℃

氯甲烷第二冷凝器出口温度:≤40℃

缓冲罐压力:0.5-5Kpa

氯甲烷压缩机回流冷却器出口温度:≤50℃

5.2 盐酸的脱析量、氯化氢的利用率及产品得率的计算5.2.1 盐酸的脱析量

m = (c1-c2)

(100-c2)

氯化氢体积 = 吨氯化氢脱析量*1000*Q*P * 22.4 32

其中:C1:浓盐酸含量%

C2:稀盐酸含量%

Q:浓盐酸进塔量 m3/h

P: 浓盐酸密度 kg/m3

m:吨盐酸的脱析量(T)

5.2.2 氯化氢的利用率

m

D1 =氯甲烷中折成的氯化氢量= 50.5 * 36.5 生产中耗氯化氢总量 m * Q * p * t

其中:D1:氯化氢的利用率

m:某段时间内的氯甲烷产量(T)

t:时间(h)

5.2.3 产品得率

M

D2=氯甲烷折成的甲醇量=50.2 * 32= M * 32 生产中所耗甲醇量 m m*50.5

其中: M:氯甲烷总产量(T)

m:甲醇的总用量(T)

6 开停车操作

6.1 开车前的准备

6.1.1.公用工程的启动

6.1.1.1冷冻人员启动循环冷却水系统。

6.1.1.2合成岗位通知甲醛车间送蒸汽。

6.1.1.3领班检查车间水、电、气是否到位。

6.1.2.盐酸脱吸岗位

6.1.2.1 检查水、电、蒸汽、仪表空气及仪表是否正常。

6.1.2.2 开盐酸贮槽(V-102a、b)总放空阀(下酸阀)。

6.1.2.3 浓盐酸贮槽(V-101a、b)具备有一槽酸,脱吸系统可准备开车。

6.1.2.4 通知氯甲烷合成系统准备接受氯化氢气体,打开第二冷凝器(E-116)冷冻盐水出口阀及进口调节阀的前后根部阀(三楼)。

6.1.2.5 打开第一冷凝器(E-105)冷却水进出口阀,开塔釜酸冷却器冷却水的进出口阀。

6.1.2.6 打开脱吸塔塔釜下酸阀的前后根部阀,关排净阀。

6.1.2.7 开浓盐酸贮槽(V-101a、b)下酸阀,酸预热器,塔釜酸冷却器进出口阀,进酸流量计及进酸调节阀的前后根部阀(球阀)及进酸阀,开盐酸泵(P-101)进出口阀,准备开车。

6.1.3. 合成岗位

6.1.3.1送水、电、汽(气)及仪表用气至各操作点。

6.1.3.2 触媒预热

1) 测触媒比重(50℃应在1.96-2.06之间)

2) 开氯甲烷冷凝器(E-109)冷却水上、下阀向冷凝器供水。

3) 开启触媒加热器(E-107ab)气相平衡阀。缓慢开启触媒加热器加热蒸

汽阀,控制升温速率小于20℃/h夹套蒸汽压力小于0.3Mpa(g)。

4) 触媒加热器(E-107a)温度达到80℃后,关其夹套蒸汽阀停止加热,

开其底部排料阀,将预热的触媒部分或全部放入反应釜(R-101)后,

关排料阀。

5)触媒加热器(E-107b)继续升温,温度超过80℃后,可提高其升温速率至30℃/h,夹套蒸汽压力控制在0.5Mpa(g)以下。待温度升至130℃后,停止蒸汽加热并将触媒再放入反应釜。

6)触媒加热器(E-107a)温度低于40℃后,关气相平衡阀与系统隔绝。6.1.3.3 检查甲醇计量槽(V-116ab)和浓盐酸贮槽液面,并记录。

6.1.3.4开启甲醇计量槽(V-116ab)出口阀、放空阀。

6.1.3.5开甲醇泵(P-103a/b)进口阀,甲醇液位调节阀前后根部阀。

6.1.3.6 在合成系统均处于关闭状态下,应打开以下阀门。

1) 回流冷凝器(E-108)冷却水阀门调节阀前后根部阀。

2) 氯化氢流量计及调节阀前后根部阀。

3)甲醇汽化器(E-103)加热蒸汽调节阀前后根部阀。

4) 气液分离器底调节阀前后根部阀,回流液冷凝器(E-108)冷却水调节阀

前后根部阀。

6.1.3.7 开车前确保所有调节阀处于手动操作状态。

6.1.3.8 所有转动设备进行手动盘车。

6.1.4 精制压缩岗位

6.1.4.1 水、电、蒸汽及仪表用气是否正常。

6.1.4.2 检查系统是否完整,各阀门是否开关到位,无泄漏点。

6.1.4.3 请仪表工确认仪表准确好用,电工确认各电机、电器正常好用。

6.1.4.4 在送冷冻盐水前,确定硫酸三个塔的冷冻盐水手动阀是关的。

6.1.4.5 检查酸水洗系统,打开洗涤酸冷却器(E-110)冷冻盐水调节阀前后的根部阀,打开酸水洗塔进水调节阀前后根部阀,打开塔釜液位调节阀前后的根部阀。

6.1.4.6 检查碱循环系统,打开碱液冷却器(E-110)冷冻盐水调节阀前后的根部阀,关碱液放空阀,形式碱液循环槽的进出料阀和平衡阀。

6.1.5 压缩岗位

6.1.5.1 检查水、电、仪表及气是否正常。

6.1.5.2 打开氯甲烷第一冷凝器(E-116)循环水进出口阀。

6.1.5.3 打开氯甲烷第二冷凝器(E-117)冷冻盐水进出口阀,一冷、二冷出料阀。

6.1.5.4 打开氯甲烷崇槽(V-115ab)受料阀、平衡阀,打开二楼氯甲烷进料总阀。

6.2 正常开车

6.2.1盐酸脱吸岗位

初开车时,气动阀都用手动控制,待正常后切换为自动,开车过程中气动阀调节要平稳,切忌大起大落。

6.2.1.1开车前再次检查各阀门的开启是否正常。

6.2.1.2接控制室通知,启动盐酸泵,开启出口阀,通过调节回流阀开度控制泵出口压力为0.3Mpa。

6.2.1.3 打开二楼蒸汽总阀,开再沸器(E-101)加热蒸汽调节阀的前后根部阀,当脱析塔有液位显示时,控制蒸汽调节阀,使再沸器少量进汽,缓缓加热。

6.2.1.4 稍开再沸器蒸汽夹套排污阀,检查蒸汽闪凝水是否呈酸性,如果

PH<3,可将再沸器的弹簧罗丝均匀地紧一次,如果PH还是较低,则将弹簧再紧一圈,直到PH上升为止。

6.2.1.5 打开氯化氢缓冲罐(V-104)进出口阀及出口调节阀的前后根部阀和出口放空调节阀的前后根部阀,控制压力≤0.085Mpa,并通知氯甲烷合成系统接受,打开冷凝酸槽(V-103)液位前后根部阀,控制液位50%。

6.2.2.合成岗位

6.2.2.1 当脱析塔有压力显示时,手动操作氯化氢流量调节系统,保持缓冲罐压力小于0.085Mpa,当氯化氢流量达到指定值之后调节器由手动切换到自控状态。

6.2.2.2 随着氯化氢的不断通入,反应釜温度进一步升高,当反应釜(R-101)温度达到110℃,并确认精制压缩岗位已处于正常状况时,控制室通知开启甲醇系统,同时通知压缩岗位作好收料准备。

6.2.2.3 启动甲醇泵,开甲醇出口阀,调节出口回流阀,控制泵出口压力

0.3Mpa。

6.2.2.4 手动操作甲醇汽化器(E-103)液位调节系统,当液位达到规定的量程时,由手动切换到自控状态。

6.2.2.5 手动操作甲醇汽化器加热蒸汽调节系统,给汽化器和过热器送蒸汽。

6.2.2.6 甲醇汽化器压力达到0.2Mpa(g)时,将甲醇蒸汽压力调节切换到自控状态。

6.2.2.7 当甲醇过热器温度达到120℃时,将温度调节系统由手动切换到自控状态。

6.2.2.8 开启喷射混合器上甲醇气体总阀,手动操作甲醇流量调节阀,当甲醇流量达到指定值时,流量调节由手动切换到自控状态。

6.2.2.9 小幅调整甲醇或氯化氢流量,使甲醇和氯化氢按配比摩尔数进行混合,进入反应釜进行气液相催化反应。

6.2.2.10 给定反应釜液面值,将反应釜液面调节拨至自动,当反应釜温度开始上升时,可判断反应已开始。

6.2.2.11 反应初始阶段应根据液相甲醇和盐酸的量来判断甲醇与氯化氢的气体流量计是否准确。

6.2.3 精制岗位

6.2.3.1 反应釜投触媒前,接控制室通知,精制岗位启动洗涤酸循环泵,流量控制在3-4m3/h左右,塔顶加水量不大于200kg/h(可视稀酸含量而调整)。手动控制冷冻盐水阀的开度,当塔顶温度在20℃左右时将控制阀改为自动,设定值为20℃同时将塔釜液面自控设为50%左右。一般情况塔顶加水量不大于

200kg/h(可视稀酸含量而调整)。

6.2.3.2 反应釜投触媒前,接控制室通知,启动碱液循环泵,调节现场转子流量计,流量控制在3-4m3/h左右。手动控制冷冻盐水阀的开度,当精制岗位顶温达-5℃~5℃时将控制阀改为自动,设定值为-5℃~5℃。待循环槽(V-108)碱液浓度低于5%时,即开待用槽进入生产循环,关闭在用槽出料阀、进料阀、气相平衡阀,打开排净阀、放空阀,视废水池水质情况,将废碱液分批排放。排完后应用水及时清洗,按照先碱后加水原则进行配碱,配制浓度一般在15%左右。

6.2.3.3 反应釜投甲醇前,接控制室通知,依次启动硫酸一、二、三塔循环泵,打开硫酸冷却器(E-112、E-113、E-114)冷冻盐水调节阀及现场前后根部阀,手动控制冷冻盐水阀的开度,当塔顶温度在15-20℃左右时将控制阀改为自动并设定为15-20℃同时将一塔液位设为50%。若为检修后开车,则打开第一干燥塔塔釜液位调节阀前后根部阀,自控液位在50%左右,打开浓硫酸调节阀

及前后根部阀,启动浓硫酸液下泵,调节进塔浓硫酸量,通过第三干燥塔(T-106)塔釜溢流到第二干燥塔(T-105)塔釜,再溢流到第一干燥塔(T-104)塔釜后,待第一干燥塔塔釜有液面显示时,依次启动浓硫酸循环泵、硫酸循环泵、稀硫酸循环泵,通过三楼视镜调节泵出口流量在恰当范围。

6.2.3.4 各塔循环正常后,检查碱液除雾器(V-112)、硫酸除雾器(V-113)的压差情况。

6.2.4.压缩岗位

6.2.4.1 接合成岗位通知后,打开氯甲烷缓冲罐(V-114)进口阀,打开氯甲烷排空阀,排放管道中的空气和低纯度的氯甲烷气体。

6.2.4.2 将变频器压力设为1.5-2.0kpa,氯甲烷排气3-5分钟后,打开压缩机现场电源开关,启动压缩机,待压力起来后,徐徐打开出口阀,缓冲罐压力一般控制0.5-5kpa,,油压≥0.1Mpa,压缩后的氯甲烷气体经冷凝器和再冷器冷凝成液态氯甲烷进入成品贮槽(V-115ab),不凝气通过放空遥控调节,放空遥控阀压力设定0.65为mpa。每班确保手动排气1-2次。

6.2.4.3 氯甲烷缓冲罐压力控制在0.5-5Kpa,如因氯甲烷产量低压缩机转速慢,油压达不到0.1Mpa时,可手动少量打开压缩机回路阀进行调节。

6.3 开车后的正常操作

6.3.3.1 经常观察反应器内反应情况按工艺要求检查各项指标执行情况。

6.3.3.2 每1小时巡回检查一次,并准确填写操作记录。

6.3.3.3 先开备用泵及冷却水阀,启动备用泵,开出口阀,关闭在用泵出口阀停在用泵,关冷却水阀(正常到泵操作)。

6.3.3.4 正常倒罐操作

先开待用罐的平衡阀、物料进口阀,以及其它有关阀门,使待用罐进入正常生产系统,而后再关闭在用罐的物料进口阀平衡阀。

6.3.3.5 泵的操作

6.3.3.5.1 干燥塔硫酸循环泵的操作

6.3.3.1.1启动操作:

a、检查泵油位、接地是否良好,若长时间停车,手动盘动叶轮;

b、打开进料阀,打开回流阀,打开出口阀;

c、启动泵,慢慢关小回流阀,至额定压力;

d、检查泵电流,泵压力及振动情况。

6.3.3.1.2. 停泵操作:

a、打开回流阀,关闭出口阀;

b、通知控制室停泵;

c、关闭进口阀门;

d、再次确认泵进出口根部阀已经关闭,打开低点排放阀,将泵腔内的酸排尽。

6.3.3.2 浓硫酸输送泵的操作

6.3.3.2.1. 启动操作:

a、检查油位,接地是否良好,若长时间停车,手动盘动叶轮;

b、打开回流阀,关闭出口阀门;

c、开启泵冷却水进出口阀门,(注意:冷却水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浪费);

d、启动泵,开启出口阀,慢慢关小回流阀至额定压力;

e、检查泵压力、振动及噪音情况。

6.3.3.2.2. 停泵操作

a、打开回流阀门,关闭出口阀;

b、通知控制室停泵;

c、关闭进口阀门;

d、及时关掉泵冷却水。

6.3.3.3盐酸泵的操作

6.3.3.3.1 启动操作:

a、检查泵油位、接地是否良好,若长时间停车,手动盘动叶轮;

b、打开进口阀,打开回流阀;

c、启动泵,开启出口阀门,关小回流阀至额定压力;

d、检查泵压力、振动及噪音情况。

6.3.3.3.2. 停泵操作

a、打开回流阀,关闭出口阀;

b、在现场切断泵的电源;

c、关闭进口阀门;

6.3.3.4 氯甲烷出料屏蔽泵的操作

6.3.3.4.1. 启动操作:

a、检查泵接地是否良好;

b、固定槽车,将出料管与平衡管同槽车连接,并确定槽车已接地;

c、开启贮槽及泵平衡阀;

d、开启泵进料阀,开启回流阀,关闭泵出口阀;

e、启动泵,慢慢开启出口阀,调节泵出口压力至5巴,使氯甲烷自身循环;

f、开启槽车平衡阀;

g、慢慢开启槽车进料阀,同时关小回流阀,保持泵出口压力为5巴;

h、若泵气蚀,停泵,关闭除泵平衡阀外所有平衡阀;强制打开二楼排气阀,排气后从C条开始重新启动泵;

I、检查泵是否在绿区工作,泵出口压力,振动及噪音情况。

6.3.3.4.2. 停泵操作

a、关闭出口阀;

b、通知控制室停泵;

c、关闭进口阀门;

6.3.3.5甲醇泵的操作

6.3.3.5.1启动操作:

a、检查接地是否良好;

b、打开进口阀们,打开回流阀门,打开泵后排气阀排气;

c、启动泵,开启出口手动阀门,慢慢关小回流至额定压力;

d、通过气动阀调节流量;

e、检查泵是否在绿区工作,泵出口压力,振动及噪音情况。

6.3.3.5.2. 停泵操作

a、关闭出口阀;

b、通知控制室停泵;

c、关闭进口阀门;

6.4 正常停车

6.4.1 盐酸脱吸岗位

6.4.1.1 接到氯甲烷合成系统停车通知后,通知甲醛控制室调节蒸汽压力。同时关再沸器(E-101)加热蒸汽调节阀及前后根部阀,停盐酸泵(P-101),关盐酸贮槽(V-101)出料阀。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标准版)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氯乙烯是无色易液化的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爆炸性混合物,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二氯乙烷,易聚合。 氯乙烯是应用最广泛的树脂聚氯乙烯(PVC)的单体,用于制备聚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也用于作冷冻剂等。 事故案例 黑龙江省电化厂聚氯乙烯车间有工人112人,其中聚合釜清釜工有15人。1983年春该车间全体员工进行职业性体验,发现4名清釜工患有指端溶骨症。血清钙明显增高。手指发麻,手尖酸痛。X线手片显示:有手指末端粗隆尺侧边缘膨大,骨质疏松或呈切迹,或呈囊样变,或出现斜行骨折线,或点状溶解。清釜工的指端溶骨症引起了职业医学界和聚氯乙烯制造厂的高度重视。 职业危害 1、接触机会:在氯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都有接触氯乙烯的可能,尤其是生产聚氯乙烯的聚合釜的清理,清釜工的慢性氯乙

烯中毒可能性最大。应用聚氯乙烯树脂或含有氯乙烯的共聚物熔融后制作各种塑料制品时,释放出氯乙烯单体,有时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氯乙烯浓度很高,极易引起中毒。 2、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者,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昏迷、抽搐,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症、皮肤损伤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嗜睡、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有时呈头重感、定向障碍、性情改变、四肢酸痛、手掌多汗,手指、舌和眼睑震颤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呃逆、腹胀、便秘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皮肤改变:有皮肤干燥、皲裂、丘疹、粉刺,或有手掌角化、指甲变薄等改变。 肢端溶骨症:聚氯乙烯制造的清釜工多见。表现为手指发麻,指尖有刺痛或酸痛感。手部x线拍片显示,末节指骨的一个或多个粗隆边缘有半月形缺损,甚至骨干有溶骨性缺损。有时指关节排列不齐。

氯化车间安全操作规程完整

氯化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一、造气岗位 Ⅰ、本岗位工艺概况简述: 先将PE投入投料釜中,在助剂的作用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按比例通入氯气,PE经氯化形成CPE。 生产原理 在助剂的作用下CL原子取代PE分子中的H原子,根据工艺要求做成一定氯含量的氯化聚乙烯。 影响氯化的主要因素 1)釜压力 2)釜温度 3)各温度段通氯量 4)助剂的合理搭配 Ⅱ、本岗位安全操作要点 氯化岗位 1)检查各零部件的连接是否有松动,若有松动必须拧紧加固,以免工作中有漏油、漏气或其他事故的发生。 2)检查减速机的润滑油油位是否正常,电机转动是否正常; 3) 检查水套冷却水阀是否开启,压力表、温度表指示是否准确。 4) 检查反应釜搪瓷有无缺陷。 5) 通知电工检查配电设施、接线是否正常。 6)检查管道、阀门、仪表是否齐全、符合要求。按流程顺序检查阀门开关情况

是否正确。 正常操作 1投料前清理釜的杂物,检查釜壁搪瓷是否完好,各孔径的密封性完好、机械传动部分性能良好无杂音;杜绝出现泄漏情况。 2向釜注入1/2体积的清水,将称量准确的乳化剂、分散剂、引发剂加入反应釜,并开动搅拌,投入PE,密封釜口后给反应釜升温。 3打开排空阀排空釜空气。然后关闭排空阀打开通氯向釜通入氯气,氯气的通入速度一定要均匀。 5当釜压升至0.08-0.1MPa时关闭通氯阀,打开排空阀如此反复2-3次,用氯气赶除釜残存空气,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釜压,赶气过程一定缓慢,便于为其吸收装置充分吸收,杜绝氯气泄漏。 6打开通氯向釜继续通氯,同时记录通氯量,釜温釜压。 .7每15分钟记录一次,并随时调整通氯速度和釜温。 8通氯过程按照具体生产工艺进行。 9氯化后期温度要稳定,避免大起大落,通氯时间5小时左右。反应釜压力最高压力不超过0.55Mpa,超过时可以放缓通氯速度,避免超压形成安全隐患。 10通氯完毕后,关闭通氯阀,保温20分钟。 11打开降温系统给釜降温,温度下降至110℃时打开空压机,用空气将釜残存氯气赶除,其方法是:开启空压阀门向釜充气,同时打开排空阀,并使釜压保持在0.1Mpa,时间约20分钟。 .12当温度下降至90℃时,关闭排空阀,打开釜底放料阀,将物料压入脱酸水洗釜。 13降温放料前一定要排除反应釜残余氯气。 Ⅲ、本岗位开、停车安全操作规程 1、开车、停车步骤 将物料压入脱酸水洗釜后,确认釜无压力后打开人孔,清理氯化釜残余物料,检查搪瓷、搅拌轴、折流板有无异常,;确认与釜体连接阀门关闭情况。

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章

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氯乙烯生产中氯乙烯合成、净制、压缩、精馏、灌装、聚合、浆料处理、离心、干燥、包装及其装置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和氯乙烯聚合物的企 业。与聚氯乙烯生产有关的部门,亦应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 7231 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 GB 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J57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术语 3.1 动火作业work with flame 指在氯乙烯制备和聚氯乙烯生产厂(车间)内,一切能产生明火、火花、强烈热辐射和安设非防爆型电气设备及探伤的 各种作业。

3.2 清釜作业cleaning caldron work 指在聚合釜内进行清除粘釜物和防粘釜涂布的作业。 4 基本规定 4.1 通用要求 4.1.1 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的氯乙烯制备和聚氯乙烯生产厂(车间),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产。 4.1.2 氯乙烯防护应选择先进的生产工艺方法或从生产装置上采取措施,使工厂(车间)的卫生和环境条件符合TJ 36 的规定。 4.1.3 氯乙烯属于Ⅰ级(极度危害)物质,直接接触氯乙烯生产、贮运、回收和使用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和安全生产技术教育。经考试取得岗位安全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操作。 4.1.4 氯乙烯制备和聚氯乙烯生产厂部、车间、工段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他们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设备性能和安全技术,并能指挥事故处理。 4.1.5 按时对设备、管道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消除跑、 冒、滴、漏。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检在预防职业病中的作用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检在预防职业病中的作用正 式版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检在预防职业 病中的作用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体格检查,包括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在预防职业病中起重要作用。 1·就业前体检的作用 1.1提供接触有害因素前的健康状况资料,作为以后动态观察之用,可供制订车间卫生标准及诊断职业病时参考。尤其是对非特异性的或影响因素较多的指标,例如接触苯后发现血白细胞减少,而原有结核病史,曾服用异烟肼治疗;贫血患者以往营养条件较差等均可能发生血白细胞减少,如果无就业前体检,则无法作鉴别

诊断。 1.2检出就业禁忌症,可避免原有疾病在接触有害因素后进一步加重,或慢性病患者易得某些职业病,是一级预防工作的一部分。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均规定有职业禁忌症,例如《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的职业禁忌症为明显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和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检出易感个体,使之避免或减少接触量,可防止在职业危害因素对一般人有害作用浓度(强度)以下发生职业病。例如有遗传因素,镰状细胞性贫血对低大气压易感,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苯或芳香胺易使之溶血。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液氯钢瓶、气化器、蒸发器、管道、阀门、管件有无泄漏,连接部分有无松动现象,焊缝有无变化。 2.检查吊装、称重、计量、压力表、温度计、止回阀是否灵敏好用。 3.取磅称,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以确保计量准确。 4.检查电机、照明开头开关绝缘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开始送电。 5.检查通氯釜油窗液位是否缺油,并按要求加油。 6.检查公用工程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蒸汽系统)管道、阀门及各种管件是否完好。 7.必要时可先在通氯系统管线内充少许氯气之后用0.2%氨水进行检查。 8.检查各种生产必备的工器具是否齐全好用。

9.检查各种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好用。 二.通氯工序使用液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液氯钢瓶开启应使用专用扳手,不得用活动扳手和管钳子开启,开启应缓慢,关闭时不能用力过猛或勉强关闭;禁止用钢瓶阀直接作节流阀使用。 2.使用钢瓶前必须复核重量;钢瓶内液氯不准用完,必须留有余氯,钢瓶应保留5公斤以上余氯。 3.每次用氯作业结束后,必须立即关闭瓶阀,并记录钢瓶重量。 4.空瓶返回时,安全附件应齐全。 5.钢瓶、管道、设备的连接垫圈,应选用石棉橡胶、氟塑料等材料,严禁用橡胶垫。 6.气化器夹套配有冷水,用于控制气化器内的液氯温度,以不应超过40℃为宜,气化压力不得大于0.3MPa。 7.液氯钢瓶空瓶和重瓶不得混放。 8.气化器、蒸发器均设有排污口,并按工艺要求定期排放残液,以防止NCl3积存。 三.氯气泄漏抢救和防护 1.氯气泄漏时,现场作业人员要立即堵漏,并报告车间领导,组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1生产方法 按其所用原料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⑴乙烯法 此法系以乙烯为原科,可通过三种不同途径进行,其中两种是先以乙烯氯化制成二氯乙烷:C2H4 + Cl2 → C2H4Cl2 然后从二氯乙烷出发,通过不同方法脱掉氯化氢来制取氯乙烯;另一种则直接从乙烯高温氯化来制取氯乙烯。现分述如下: ①二氯乙烷在碱的醇溶液中脱氯化氢(也称为皂化法) C2H4Cl2+ NaOH → C2H3Cl + NaCl + H2O 此法是生产氯乙烯最古老的方法。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必须使反应在碱的醇溶液小进行。这个方法有严重的缺点:即生产过程间歇,并且要消耗大量的醇和碱,此外在生产二氯乙烷时所用的氯,最后成为氯化钠形式耗费了,所以只在小型的工业生产中采用。 ②二氯乙烷高温裂解 C2H4Cl2→ C2H3Cl + HCl 这个过程是将二氯乙烷蒸气加热到600℃以上时进行的,与此同时,还发生脱掉第二个氯化氢生成乙炔的反应,结果使氯乙烯产率降低。为了提高产率,必须使用催化剂。所用的催化剂为活性炭、硅胶、铝胶等,反应在480~520℃下进行,氯乙烯产率可达85%。 ③乙烯直接高温氯化 这一方法不走二氯乙烷的途径,直接按下式进行: C2H4 +Cl2→ C2H3Cl + HCl 由上式可以看出这一反应是取代反应,但实际上乙烯与氯在300℃以下主要是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要想使生成氯乙烯的取代反应成为唯一的反应,则必须使温度在450℃以上,而要避免在低温时的加成过程,可以采用将原科单独加温的方法来解决,但在高温下反应激烈,反应热难以移出,容易发生爆炸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546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液氯钢瓶、气化器、蒸发器、管道、阀门、管件有无泄漏,连接部分有无松动现象,焊缝有无变化。 2.检查吊装、称重、计量、压力表、温度计、止回阀是否灵敏好用。 3.取磅称,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以确保计量准确。 4.检查电机、照明开头开关绝缘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开始送电。 5.检查通氯釜油窗液位是否缺油,并按要求加油。 6.检查公用工程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蒸汽系统)管道、阀门及各种管件是否完好。 7.必要时可先在通氯系统管线内充少许氯气之后用0.2%氨水进行检查。 8.检查各种生产必备的工器具是否齐全好用。 9.检查各种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好用。 二.通氯工序使用液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液氯钢瓶开启应使用专用扳手,不得用活动扳手和

氯甲烷的合成

编号:No.40 课题: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授课内容: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氯甲烷物理及化学性质、生产方法及用途 ●了解甲醇为原料生产产品新技术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反应原理 ●掌握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对比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特点 ●分析和判断主副反应程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影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主要因素有哪些? ●绘出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生产氯甲烷工艺流程图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二节氯甲烷的生产 一、概述 1.氯甲烷的性质和用途 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包括四种化合物: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它们的物理性质见表10-1。 表10-1 氯甲烷物理性质 氯甲烷应用较广的是氯仿和四氯化碳,氯仿是一种不燃的优良溶剂,还广泛用于有机化工生产的原料。氯仿曾作过手术麻醉剂,但它对肝脏有毒,且有其它副作用,现已不在使用。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时,其蒸汽可把燃烧物覆盖,隔绝空气而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四氯化碳主要用作溶剂、有机物氯化剂,纤维脱脂剂、谷物熏蒸消毒剂、药物萃取剂等,并用于制造氟里

昂和织物干洗剂,医药上用作杀钩虫剂。 2.氯甲烷的生产方法 氯甲烷的生产方法有甲烷氯化法和甲醇氢氯化法。四氯化碳则还可以由二硫化碳氯化制取。本节主要介绍甲醇氢氯化法和甲烷氯化法。 二、甲醇氢氯化法生产氯甲烷 1、生产原理 甲醇氢氯化制一氯甲烷有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 液相法是甲醇与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 CH3OH + HCl??→CH3Cl + H2O 反应过程中有少量二甲醚生成: CH3OH??→(CH3)2O + H2O 一氯甲烷可制得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即: CH3Cl + Cl2??→CH2Cl2 + 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 CHCl3 + Cl2??→CCl4 + HCl (2)气相法 气相法是气化后的甲醇与氢气在氯化器中反应,反应式为: CH3OH + Cl2 + H2??→CH3Cl + H2O + HCl 一氯甲烷再与氯气反应制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及四氯化碳。 采用液相法,其操作温度约为130~150℃;而气相法的操作温度大约300~350℃。气相法比液相法具有较高的设备生产能力。液相法通常是HCl和甲醇气态鼓泡通过液体催化剂,由于接触时间短,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中,液相法和气相法都被采用。这两种方法,除了反应器外,其它过程非常相似。 液相法催化剂是以氯化铁、氧化锌一类的金属氯化物的水溶液。气相法的催化剂通常是氯化锌、氯化铜和铝,沉积在硅胶等载体上。 2.工艺流程

常见21种作业的职业危害

常见21种作业的职业危害 1、锻造主要是高温、热辐射。旧式锻炉是敞开式的,温度可达800~900℃,危害较大。现在广泛使用的加热炉,周围是密闭的,但打开炉门投入或取出锻件时热辐射强度亦大。锻炉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若通风良好,浓度一般不高。使用各种锻锤时,都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锻造作业易发生设备事故和烫伤,以锤打时铁渣飞溅引起的外伤多见。 2、铸造主要是粉尘,砂型铸造中的碾碎、筛砂、混砂、造型、开箱、清砂、喷吵及蜡型铸造中的涂砂、消除砂壳等工序,都有粉尘产生;铸黄铜时有氧化锌烟尘产生。熔炉、熔化的金属和热铸件都是热源,熔炼工和浇铸工受到高温、强热辐射影响。熔炼和浇铸过程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用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作型芯粘结剂时,可产生甲醛和氨;蜡型铸造也能产生大量的氨。造型机、捣固机、喷吵机、落砂机、风动工具和砂轮,可产生噪声、振动。 3、热处理主要是高温,各种加热炉和盐浴槽都是热源。用高频加热时,有高频电磁场产生。使用氰浴槽时可逸出氰化物蒸气。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气体渗碳时,可逸出苯、甲苯、甲醇等有机溶剂蒸气。 4、电镀主要是多种有害气体和溶液。用有机溶剂去油时,有汽油、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蒸气逸出。使用强酸的工序均有酸雾逸出,浸蚀时酸雾逸出量最大,对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并可引起牙酸蚀病,强酸溶液溅到皮肤上引起灼伤。铬电镀时镀槽周围空气中铬酸浓度较高,长期接触可发生鼻中隔穿孔、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有些人可发生支气管哮喘。采用碱性铬盐电镀时,可有氰化氢逸出,若镀液中的氰化物遇酸,可产生高浓度氰化氢,能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威胁生命。镀镍时接触硫酸镍也可引起皮炎和湿疹。 5、焊接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吸入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还可引起金属烟尘热。氧化锰是电焊烟尘中的重要毒物,长期高浓度吸入可引起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

通氯工序安全操作规程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液氯钢瓶、气化器、蒸发器、管道、阀门、管件有无泄漏,连接部分有无松动现象,焊缝有无变化。 2.检查吊装、称重、计量、压力表、温度计、止回阀是否灵敏好用。 3.取磅称,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以确保计量准确。 4.检查电机、照明开头开关绝缘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开始送电。 5.检查通氯釜油窗液位是否缺油,并按要求加油。 6.检查公用工程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蒸汽系统)管道、阀门及各种管件是否完好。 7.必要时可先在通氯系统管线内充少许氯气之后用0.2%氨水进行检查。 8.检查各种生产必备的工器具是否齐全好用。 9.检查各种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好用。 二.通氯工序使用液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液氯钢瓶开启应使用专用扳手,不得用活动扳手和管钳子开启,开启应缓慢,关闭时不能用力过猛或勉强关闭;禁止用钢瓶阀直接作节流阀使用。 2.使用钢瓶前必须复核重量;钢瓶内液氯不准用完,必须留有余氯,钢瓶应保留5公斤以上余氯。 3.每次用氯作业结束后,必须立即关闭瓶阀,并记录钢瓶重量。 4.空瓶返回时,安全附件应齐全。 5.钢瓶、管道、设备的连接垫圈,应选用石棉橡胶、氟塑料等材料,严禁用橡胶垫。6.气化器夹套配有冷水,用于控制气化器内的液氯温度,以不应超过40℃为宜,气化压力不得大于0.3MPa。 7.液氯钢瓶空瓶和重瓶不得混放。 8.气化器、蒸发器均设有排污口,并按工艺要求定期排放残液,以防止NCl3积存。三.氯气泄漏抢救和防护 1.氯气泄漏时,现场作业人员要立即堵漏,并报告车间领导,组织抢修和抢救。抢救、抢修人员须佩带有效的隔离式防毒面具和防护用品,人员须向逆风向撤离。 2.瓶体及焊缝泄漏,应立即将泄漏部位朝上处置于氯的气相部位,用橡胶垫盖住泄漏处,再用铁丝或铁箍箍紧;并尽快使用或进行倒瓶等处理;泄漏钢瓶返回充装单位时,应详细说明泄漏情况。 3.钢瓶阀泄漏,可根据泄漏部位采取拧紧阀杆、六角帽等措施;若阀芯密封不严泄漏,应拧紧阀杆后调整密封垫。 4.钢瓶锈蚀打不开,可先不使用,待和充装单位联系处理。 5.严重泄漏而无法处置的钢瓶,可投入配有石灰乳的池中进行吸收处理。 6.发生火灾时应立即设法将钢瓶搬离火场,若无法搬动时,可大量喷水冷却瓶体,以防止瓶体急剧升温而爆炸。 7.发现吸氯中毒者应迅速将其撤离现场,抬到空气新鲜处尽快抢救处理,吸氯中毒严重者或皮肤冻伤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一、正常开车 1.将钢瓶固定在磅称上,并有可靠的防滚动措施,记录钢瓶号码和重量。 2.缓慢打开液氯钢瓶角阀,注意观察气化器、缓冲罐压力表是否在正常指示范围内。3.全部打开通氯釜阀门和通氯转子流量计上部阀门,通过转子流量计下部阀门调节氯流量

污泥标准规范

1.GB/T 25031-201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 2.GB/T 24602-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 3.GB/T 24600-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 4.GB/T 23485-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 5.GB/T 23486-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 6.GB/T 23484-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 7.CJ/T 362-201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林地用泥质 8.CJ/T 314-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水泥熟料生产用泥质 9.CJ/T 309-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 10.GB 4284-19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11.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水、大气、污 泥) 12.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 13.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 14.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15.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 16.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

17.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18.GB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19.GB 18485-2014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20.CJJ 27-2012 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21.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22.GB 14544-2008 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程(氨、硫化 氢、甲硫醇、臭气) 23.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24.CJ/T 3037-1995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 25.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废止 26.GB 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27.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8.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29.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0.CJ/T 221-200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31.GB 50337-2003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32.CJJ/T 52-1993 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

氧氯制取氯乙烯

一、概述 1.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的有乙醚香味的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为5.12MPa,尽管它的沸点低,但稍加压力,就可得到液体的氯乙烯。氯乙烯易燃,闪点小于-17.8℃,与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4~21.7%(体积)。氯乙烯易溶于丙酮、乙醇、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是0.001g/L。 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在20~40%的浓度下,会使人立即致死,在10%的浓度下,—小时内呼吸管内急动而逐渐缓慢,最后微弱以致停止呼吸。慢性中毒会使人有晕眩感觉,同时对肺部有刺激,因此,氯乙烯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为500ppm。 氯乙烯是分子内包含氯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由于双键的存在,氯乙烯能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工业应用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其均聚与共聚反应。 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易聚合成聚氯乙烯。氯乙烯也可以和其它不饱和化合物共聚,生成高聚物,这些高聚物在工业上和日用品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氯乙烯的生产在有机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氯乙烯的生产方法 氯乙烯首先在工业上实现生产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是使用电石水解成,乙炔和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的。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2 + 2H2O → Ca(OH)2 + C2H2 C2H2 + HCl CH2CHCl 50年代前,电石是由焦炭与生石灰在电炉中加热生成: CaO+3C CaC2 + CO 随着氮乙烯需求量的增加,人们致力于寻找生产氯乙烯更廉价的原料来源。在50年代初期,乙烯成为生产氯乙烯更经济、更合理的原料。实现了由乙烯和氯气生产氯乙烯的工业生产路线。该工艺包括乙烯直接氯化生产二氯乙烷及二氯乙烷裂解生产氯乙烯。 随后,人们注意到二氯乙烷裂解过程,除生成氯乙烯外还生成氯化氢。由此,工业界想到由氢化氢可以连同乙炔生产工艺一起生产氯乙烯。 CH 2=CH2十C12→ CH2C1—CH 2C1 CH 2C1—CH 2C1→ CH2=CHC1十HC1 十HCl → CH2=CHC1 50年代后期,开发出乙烯氧氯化工艺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对氯乙烯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乙烯、氧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氯乙烷,和直接氯化过程结合在一起,两者所生成的二氯乙烷一并进行裂解得到氯乙烯,这种生产方法称为平衡法。 至今世界上虽仍有少量的氯乙烯来自于电石乙炔及乙炔—乙烯混合法,而绝大部分氯乙烯是通过基于乙烯和氯气的平衡过程生产。平衡氧氯化生产工艺仍是已工业化的、生产氯乙烯单体最先进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93%的聚氯乙烯树脂都采用由平衡氧氯化法生产的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该法具有反应器能力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单体杂质含量少和可连续操作等特点。 二、反应原理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包括三步反应: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通氯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液氯钢瓶、气化器、蒸发器、管道、阀门、管 件有无泄漏,连接部分有无松动现象,焊缝有无变化。 2.检查吊装、称重、计量、压力表、温度计、止回阀 是否灵敏好用。 3.取磅称,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以确保计量准确。 4.检查电机、照明开头开关绝缘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开始送电。 5.检查通氯釜油窗液位是否缺油,并按要求加油。 6.检查公用工程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蒸 汽系统)管道、阀门及各种管件是否完好。 7.必要时可先在通氯系统管线内充少许氯气之后用

0.2%氨水进行检查。 8.检查各种生产必备的工器具是否齐全好用。 9.检查各种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好用。 二.通氯工序使用液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液氯钢瓶开启应使用专用扳手,不得用活动扳手和管钳子开启,开启应缓慢,关闭时不能用力过猛或勉强关闭;禁止用钢瓶阀直接作节流阀使用。 2.使用钢瓶前必须复核重量;钢瓶内液氯不准用完,必须留有余氯,钢瓶应保留5公斤以上余氯。 3.每次用氯作业结束后,必须立即关闭瓶阀,并记录钢瓶重量。 4.空瓶返回时,安全附件应齐全。 5.钢瓶、管道、设备的连接垫圈,应选用石棉橡胶、氟塑料等材料,严禁用橡胶垫。 6.气化器夹套配有冷水,用于控制气化器内的液氯温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氯乙烯是无色易液化的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爆炸性混合物,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二氯乙烷,易聚合。 氯乙烯是应用最广泛的树脂聚氯乙烯(PVC)的单体,用于制备聚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也用于作冷冻剂等。 事故案例 黑龙江省电化厂聚氯乙烯车间有工人112人,其中聚合釜清釜工有15人。1983年春该车间全体员工进行职业性体验,发现4名清釜工患有指端溶骨症。血清钙明显增高。手指发麻,手尖酸痛。X线手片显示:有手指末端粗隆尺侧边缘膨大,骨质疏松或呈切迹,或呈囊样变,或出现斜行骨折线,或点状溶解。清釜工的指端溶骨症引起了职业医学界和聚氯乙烯制造厂的高度重视。 职业危害 1、接触机会:在氯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都有接触氯乙烯的可能,尤其是生产聚氯乙烯的聚合釜的清理,清釜工的慢性氯乙烯中毒可能性最大。应用聚氯乙烯树脂或含有氯乙烯的共聚物熔融后制作各种塑料制品时,释放出氯乙烯单体,有时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氯乙烯浓度很高,极易引起中毒。 2、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者,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昏迷、抽搐,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症、皮肤损伤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嗜睡、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有时呈头重感、定向障碍、性情改变、四肢酸痛、手掌多汗,手指、舌和眼睑震颤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呃逆、腹胀、便秘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皮肤改变:有皮肤干燥、皲裂、丘疹、粉刺,或有手掌角化、指甲变薄等改变。 肢端溶骨症:聚氯乙烯制造的清釜工多见。表现为手指发麻,指尖有刺痛或酸痛感。手部x线拍片显示,末节指骨的一个或多个粗隆边缘有半月形缺损,甚

二氯频呐酮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二氯频呐酮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试行) 编制:版本:A 审核:发放编号: 批准:受控状态:

2012-08-25 发布2012-09-01 实施

二氯频呐酮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试行) 1、车间电器、设备的选用、安装必须符合防火、防爆等规范、规程要求。各釜、槽、罐严格按防$、防静电的管理要求进行接地。 2、组织员工培训学习二氯频呐酮所涉的原辅材料(包括中间体)的理化性质、质量规格、指标要求;明确岗位工艺技术指标及操作参数;明确生产设备、装置的规格与能力;阐明生产原理、流程与操作工序。 3、认真对开车前工作的检查-----装置的试压试漏、仪表(包括温度计)的校准校对、设备的静电接地、原料的日产日备、消防的安全措施(灭火器材、防蠹面 具、消防通道等)等。 4、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二氯频呐酮工艺纪律,按其作业指导书、工艺单操作,不得擅自改变。杜绝“三违”现象。操作员工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岗。 5、严格遵守氯气安全规程,通氯管为经耐压试验合格紫铜管且与氯钢瓶的 上端阀连接;禁止使用蒸汽给通氯钢瓶直接加热,氯钢瓶可采用45 C以下的温水加热,加热器中水温不超过45C;瓶内液氯不能用尽,必须留有余压,1000 kg的钢 瓶应保留5 kg以上的余氯。 6、氯化设备和管道处的连接紧密,严禁泄漏;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塑料,严禁使用橡胶垫;工段必须常备抢修器材;维修人员在配戴防蠹面具下方可作业检修。 7、严格控制通氯速度与通氯温度;通氯结束,先后关闭钢瓶阀与反应器总阀门,防止物料倒灌,并定期检查。 8、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好二氯尾气吸收,定期更换塔中吸收液,避免氯化氢气体泄漏出来污染环境。 9、正确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带有铁掌的鞋子进入生产区域。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不得迟到、离岗、申岗、睡岗,任何人不得带入火种,禁止在生产岗位上使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 10、加强巡回检查,检查流量计、液位计、热电偶灵敏度、准确度。正确判 断和处理异常情况,消除隐患;紧急情况(不能在第一时间排除险情的),可停 止一切生产作业,通知无关人员撤离现场,立即汇报车间、部、公司。严禁强行 开车

烃1有机化学基础试验甲烷的氯代必修2P56性质试验取

(一)烃 1.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甲烷的氯代(必修2、P56)(性质) 实验:取一个100mL 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 20mLCH 4和80mLCl 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 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 ,增加了饱和食盐水】.. 解释:生成卤代烃 2. 石油的分馏(必修2、P57,重点)(分离提纯) (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 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 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 (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测量蒸汽温度) (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 口出

(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 3. 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2、P59)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 3CH 2 OH 副反应:2CH 3CH 2OH C 2H 5OH + 6H2SO 4(浓)CH 2=CH 2↑ + H2O CH 3CH 2OCH 2CH 3 + H2O 6SO 2↑+ 2CO2↑+ 9H2O 现象:乙烯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3)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 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 (6)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7)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记】倒着想,要想不被倒吸就要把水中的导管 先拿出来

生产中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生产中常见作业的职业危害有哪些一、耐火砖生产的职业危害 耐火砖生产中的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破碎、筛分、配料运输、出窑等均有粉尘产生,粉尘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危害越大,矽肺发病率亦高。窑工接触高温和强热辐射。制沥青砖作沥青加热时,有沥青蒸汽散发。供隧道窑燃烧的煤气发生炉,可有一氧化碳逸出。 预防措施:防止粉尘的危害,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耐火砖装出窑应使用推车机,可减少高温热辐射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也减少工人在出窑时接触经过煅烧石英粉尘的机会。为防止一氧化碳的危害,可加强通风,使用一氧化碳防毒口罩。看火工应配戴红外线防护眼镜。

二、油漆作业的职业危害 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汽。各种漆都是由成膜 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普通油漆通 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浸漆主要含甲苯, 也有少量苯。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 喷漆工人的造血器官危害极大。 预防措施: 1. 规范油漆市场,杜绝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2. 改革工艺和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机械化水平,使用低毒或无毒溶 剂代替有毒或高毒溶剂,尽量使操作工人不接触和少接触含苯的有 害气体,会大大降低油漆的危害性;

3. 加大企业对职业卫生的资金投入,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口罩、防毒口罩、安全护目镜或全面罩,工作场所应有洗眼装置,或橡皮 手套(布手套)、工作服、袖套、脚盖等; 4. 执行就业前体检和就业后定期体检制度,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发 现就业禁忌者不宜从事油漆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性健康体检; 5. 工作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通风条件不好,必须采取措施 后方能涂刷; 6. 改善操作现场环境,如红丹素类尽可能采用刷涂,少用喷涂,以 减少飞沫及气体吸入人体的机会、操作时,站在上风方向,盖紧封 严涂料容器,避免气体挥发; 7. 教育工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使操作人员(包括相关人员)都能掌 握有关防护知识,在作业过程中尽可能打开门窗户,加强通风排毒。同时工人操作时应戴防毒口罩和防毒面罩,戴手套,穿好工作服, 工作完成后及时洗净身体接触油漆部位,在特殊环境下无法采取降 低空气中含苯化合物浓度的作业点,工人须使用送风式面罩;

通氯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YF-ED-J7953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通氯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通氯工序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液氯钢瓶、气化器、蒸发器、管道、阀门、管件有无泄漏,连接部分有无松动现象,焊缝有无变化。 2.检查吊装、称重、计量、压力表、温度计、止回阀是否灵敏好用。 3.取磅称,用标准砝码进行校验,以确保计量准确。 4.检查电机、照明开头开关绝缘情况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开始送电。 5.检查通氯釜油窗液位是否缺油,并按要

求加油。 6.检查公用工程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蒸汽系统)管道、阀门及各种管件是否完好。 7.必要时可先在通氯系统管线内充少许氯气之后用0.2%氨水进行检查。 8.检查各种生产必备的工器具是否齐全好用。 9.检查各种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是否齐全好用。 二.通氯工序使用液氯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液氯钢瓶开启应使用专用扳手,不得用活动扳手和管钳子开启,开启应缓慢,关闭时不能用力过猛或勉强关闭;禁止用钢瓶阀直接作节流阀使用。

年产30万吨氯乙烯工艺毕业设计

年产30万吨氯乙烯工艺毕业设计 一.选题意义及背景 氯乙烯单体(VCM)是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的主要原料,其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到聚氯乙烯树脂的质量和成本。 氯乙烯生产工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生产和工艺改造,产生了电石法、二氯乙烷法等工艺,发展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的工艺属乙烯平衡氧氯化工艺。乙烯平衡氧氯化法由乙烯、氯气和氧气生产氯乙烯,整个工艺过程既不产生氯化氢,又不消耗氯化氢,大大降低了原料的成本,此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技术经济较合理的方法,全世界93%以上的氯乙烯是采用乙烯平衡氧氯化法生产的。 二.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容: 1.工艺生产方法确定、生产流程设计与论证 2.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酯化合成工艺主要生产设备设计与选型 4.安全生产与环保治理措施 三.计划进度 1.第一周:在完全理解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查阅资料,做好准备 工作,包括:了解学位论文的格式、查阅相关文献(万方数据、 中国期刊网、维普资询、硕博论文等)、学习氯乙烯的工艺设 计方法。 2.第二周:选择出设计方案。 3.第三周:参照数据。 4.第四周:撰写毕业论文。 5.第五周:进行毕业答辩。 四.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应提交的材料: 1、论文电子稿 2、论文打印搞 3、过程资料记录本(实验记录本)

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年月日 论文真实性承诺及指导教师声明 学生论文真实性承诺 本人重声明:所提交的作品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容真实可靠,不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如被发现论文中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本人愿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和一切后果。 毕业生签名:日期:

制浆安全操作规程

龙口玉龙纸业有限公司制浆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二00八年十月

目录 一、总则 二、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1、木片输送工安全操作规程 2、外来人员及车辆管理安全操作规程 3、配碱工安全操作规程 4、看气压工安全操作规程 5、装球工安全操作规程 6、跳筛工安全操作规程 7、水平带洗浆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8、黑液过滤机安全操作规程 9、压力筛工安全操作规程 10、除砂器工安全操作规程 11、园网浓缩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12、鼓式洗浆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13、打料工安全操作规程 14、通氯工安全操作规程 15、制漂工段安全操作规程 16、氯气工安全操作规程 17、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8、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总则 1.1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减少或杜绝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制定本通用规程。 1.2本通用规程,适用于全体公司员工。 2、通用安全规程 2.1上班前应穿戴好劳保用品(工作服、帽、鞋、手套等),严禁穿高跟鞋、拖鞋;严禁围围巾;严禁赤脚光膊;女员工必须将头发盘紧放入工作帽内。 2.2工作前要认真检查所使用的工具、设备、防护设施是否安全、可靠;任何单位或员工,未经允许严禁动用非专责范围内的机械、电气、设备、工具及各种开关阀门。员工班上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有事要请假,严格执行岗位安全责任制。 2.3上班人员精力必须集中,因患疾病不能继续工作者,经医生诊断、领导批准,要及时治疗和休息,不得勉强工作。 2.4班前、班中严禁喝酒。 2.5员工应保证足够的休息,以防休息不足而精神疲劳,影响上班。 2.6公司内一切电气设备及线路,如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领导,并通知电工修理,除电工外,任何人不得擅自修理。 2.7上班员工随身携带的物品应妥善保管,严禁带到工作岗位,以免造成设备或人身安全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