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甲级资质单位

水土保持甲级资质单位
水土保持甲级资质单位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甲级资格证书单位

序号证书编号单位名称

1 水保方案甲字第001号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2 水保方案甲字第002号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规划设计研究院

3 水保方案甲字第003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4 水保方案甲字第004号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 水保方案甲字第006号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6 水保方案甲字第007号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7 水保方案甲字第008号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8 水保方案甲字第010号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心

9 水保方案甲字第011号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10 水保方案甲字第012号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

11 水保方案甲字第013号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12 水保方案甲字第014号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

13 水保方案甲字第015号陕西华正生态建设设计监理有限公司

14 水保方案甲字第017号河南省水保生态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15 水保方案甲字第018号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16 水保方案甲字第019号河北环京水利水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7 水保方案甲字第020号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8 水保方案甲字第021号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19 水保方案甲字第022号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0 水保方案甲字第023号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21 水保方案甲字第024号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22 水保方案甲字第025号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3 水保方案甲字第026号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4 水保方案甲字第027号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25 水保方案甲字第028号广西桂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6 水保方案甲字第029号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7 水保方案甲字第030号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28 水保方案甲字第031号水利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9 水保方案甲字第032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0 水保方案甲字第033号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31 水保方案甲字第034号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32 水保方案甲字第035号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33 水保方案甲字第036号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34 水保方案甲字第037号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35 水保方案甲字第038号松辽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36 水保方案甲字第039号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37 水保方案甲字第040号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38 水保方案甲字第041号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39 水保方案甲字第042号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40 水保方案甲字第043号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41 水保方案甲字第044号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42 水保方案甲字第045号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43 水保方案甲字第047号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44 水保方案甲字第048号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45 水保方案甲字第049号甘肃绿华生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46 水保方案甲字第050号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7 水保方案甲字第051号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48 水保方案甲字第053号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49 水保方案甲字第054号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究所

50 水保方案甲字第055号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51 水保方案甲字第056号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52 水保方案甲字第057号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53 水保方案甲字第058号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54 水保方案甲字第059号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55 水保方案甲字第060号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56 水保方案甲字第061号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7 水保方案甲字第062号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

58 水保方案甲字第063号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59 水保方案甲字第064号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60 水保方案甲字第065号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

61 水保方案甲字第066号四川省电力设计院

62 水保方案甲字第067号云南秀川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63 水保方案甲字第068号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64 水保方案甲字第069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65 水保方案甲字第070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66 水保方案甲字第071号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

67 水保方案甲字第072号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68 水保方案甲字第073号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69 水保方案甲字第074号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70 水保方案甲字第075号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71 水保方案甲字第079号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72 水保方案甲字第080号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3 水保方案甲字第081号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74 水保方案甲字第082号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75 水保方案甲字第083号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76 水保方案甲字第084号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77 水保方案甲字第085号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78 水保方案甲字第087号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79 水保方案甲字第088号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80 水保方案甲字第090号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81 水保方案甲字第091号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

82 水保方案甲字第092号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83 水保方案甲字第095号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84 水保方案甲字第097号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85 水保方案甲字第098号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86 水保方案甲字第099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87 水保方案甲字第102号云南华昆工程技术股份公司

88 水保方案甲字第104号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89 水保方案甲字第105号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90 水保方案甲字第106号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91 水保方案甲字第108号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92 水保方案甲字第109号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93 水保方案甲字第111号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94 水保方案甲字第112号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95 水保方案甲字第114号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

96 水保方案甲字第115号北京中交绿通科技有限公司

97 水保方案甲字第116号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98 水保方案甲字第117号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99 水保方案甲字第118号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100 水保方案甲字第119号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

101 水保方案甲字第12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102 水保方案甲字第121号山西大地复垦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03 水保方案甲字第122号长安大学

104 水保方案甲字第125号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105 水保方案甲字第126号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106 水保方案甲字第127号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107 水保方案甲字第128号北京百灵天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08 水保方案甲字第129号北京林丰源生态环境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109 水保方案甲字第130号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110 水保方案甲字第131号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111 水保方案甲字第132号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112 水保方案甲字第133号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

113 水保方案甲字第134号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114 水保方案甲字第135号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

115 水保方案甲字第136号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16 水保方案甲字第137号海南省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

117 水保方案甲字第138号新疆电力设计院

118 水保方案甲字第139号西藏自治区水利技术服务总站

119 水保方案甲字第140号内蒙古豁达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120 水保方案甲字第141号安徽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121 水保方案甲字第142号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

122 水保方案甲字第143号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123 水保方案甲字第144号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

124 水保方案甲字第145号云南华禹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25 水保方案甲字第146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126 水保方案甲字第147号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27 水保方案甲字第148号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

128 水保方案甲字第149号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129 水保方案甲字第150号云南润滇节水技术推广咨询有限公司

130 水保方案甲字第151号北京华夏山川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水土保持验收工作说明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说明 ①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依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并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理工作。工程完成后,应当进行自查初验,并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T22490-2008)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报告》;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水土保持监理单位编制《水土保持监理报告》。 ②建设单位自查初验后应当委托评估单位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评估单位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文件和水土保持验收规程规范对水土保持设施进行评估,并出具整改意见。 相关规定: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评估的主要内容:(1)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包括落实责任、明确职责情况;(2)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管理情况,包括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责任是否落实、维护管理的经费是否有稳定的来源、是否有明确的水土保持工程维护管理机构和人员等;(3)水土保持方案制度的落实情况(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情况);(4)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施工设计情况,包括主体工程规模变更、主体工程设计变更、水土保持设计变更等;(5)水土保持监理情况,包括监理单位资质、监理方式、监理实施、质量控制、监理效果等;(6)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包括监测单位资质、监测计划、监测方法、监测实施、监测结果、监测效果等;(7)水土保持

措施完成情况;(8)水土保持工程质量;(9)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特别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10)工程施工方法、水土保持新技术应用、水土保持新理念等;(11)水土保持报告制度落实情况;(12)落实水行政主管部门整改意见情况,包括流域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次数、内容和整改要求;(13)存在遗留问题的数量、重要程度、解决方法和可完善程度,并对遗留问题提出明确的完建改建意见;(14)生产运行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管理落实情况;(15)提出评估结论,包括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工程质量、水土保持投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后续管理可靠性,总结水土保持防治的经验与教训,明确后续应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研讨会议纪要》 ③建设单位根据评估单位出具的意见进行项目整改。 ④项目整改完成后,评估单位进行现场复查,复查通过后编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 ⑤评估单位同意验收后,建设单位提交《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水土保持监理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报告》、《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告》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申请。 ⑥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验收申请后,组织有关单位的代表和专家成立验收组,依据验收申请、有关成果和资料,检查建设现场,提出验收意见。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测报告、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应当参加现场验收。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作用方法及建议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第8期HEN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被各行业所认同,并付诸实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实施已成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工作之一。水利部1998年颁布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不断实践,无论是方案编制的管理还是技术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针对编制过程中遇到的新的技术问题,水利部已组织有关单位对该标准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并准备升为国标。但长期以来,我国开发建设项目形成的重工程轻生态、重主体工程设计轻生态保护设计、重工程安全忽视生态景观协调、重视工程技术研究忽视生态保护技术研究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近年来,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编制了多项不同类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护方案,包括一些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时,对多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进行了验收评估,对水土保持的设计与实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引起了我们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与设计的诸多思考。 1.水土保持方案的意义 根据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立项必备的技术文件。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土保持方案审查,明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的制约因素,确定项目是否立项和明确水土流失防治方案、投资、预期效果,并给予批复。因此,水土保持方案作为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立项必备的技术文件,其任务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水土流失影响评价,并预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并估算投资。 2.水土保持方案的作用 2.1对主体工程的约束作用 根据水土保持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水土保持方案对主体工程选址、选线、总体布置等在法律上有否决作用,但因水土流失问题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加以控制,因此通常不会出现否决现象。但也应根据水土保持法有关禁止条款,对位于水土流失突出地段(相当于环境敏感点),如水源地、滑坡泥石流易发区、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区等的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分析评估,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分析判断建设和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以及主体工程总体规划、布置、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的合理性,即分析是否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因素。对水土流失影响严重、可能造成不可逆影响的关键问题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主体选址、选线、总体布置等局部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应提出修改要求、意见与建议,必要情况下可以对局部布置与设计提出否决性意见;对于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应明确要求做出局部替代方案。 2.2对主体工程优化设计的作用 水土保持方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主体工程选址、选线、总体布置、施工组织、移民安置等主体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子工程项目的设计进行水土保持评价,分析其是否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主体工程优化设计参考。同时,也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的前提。 2.3对主体工程投资控制的作用 在主体工程设计水土保持评价的基础上,初步拟订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并估算投资,将其纳入主体工程投资,参与总投资控制。水土保持方案本身的投资一般仅占主体工程投资的1% ̄4%,对工程总投资的控制影响不大;而方案提出的修改要求和意见在主体工程设计中进一步落实时,反过来对主体工程总投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意义作用方法及建议 □薛俊娜(原阳县水利局) 摘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设计的理念,对方案与设计的总体思路、总体布置、措施设计起着决定性与支配性的作用,同时,水土保持设计理念在主体工程设计理念中的渗透,对于工程建设能否做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与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意义;理念 工程设计 3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规定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管理,提高监测质量,根据水利部《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水土保持监测是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承担开发建设项目监测的单位应重视新技术新理论的研究,协助生产建设单位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工作。 第三条在我省从事水土保持监测的机构须在我厅登记入档,从业人员应持水利部颁发的上岗证,人员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四条水土保持监测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征占地面积大于50公顷或挖填方土石方总量大于50万立方米的建设类项目,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5~50公顷且挖填土石方5~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

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小于5公顷或挖填方土石方总量小于5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自行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生产类项目以每年的征占地或挖、填土石方为依据,依照上述分类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承担水土保持监测的单位在开展监测工作之前应制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合理安排监测频次,确定监测的重点内容和重点部位。《实施方案》应报我厅备案,录入省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第六条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定点监测和巡视监测相结合,注重量化的内容。有条件的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可结合遥感和远程监控技术进行 监测。 第七条监测内容和频次应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开展工作。项目土建施工期间,雨季(4月至10月)每月监测不少于2次,旱季(11月至3月)每月监测不少于1次。施工期较短的输电线路等项目可适当简化,但在土建施工期间和施工结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工作,保证监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取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资质认定行政审批事项相关工作的通知》(办水保函〔2014〕611号)和《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进行水平评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对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和本办法规定的申请单位颁发《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证书》(以下简称“水平评价证书”)。持证单位应在水平评价证书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三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工作坚持科学、公开、公正、公平,从业单位自愿申请的原则。 第四条水平评价证书分为甲级、乙级两个等级。 取得甲级水平评价证书的单位,可以承担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乙级水平评价证书的单位,可以承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第五条从事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并接受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培训,且每4年内至少参加1次知识更新培训。 第六条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负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

评价工作,包括水平评价证书的申请、延续、变更、颁发等管理工作。 省级水土保持学会受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委托,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平评价证书申请、延续材料的接收、转报及相关工作。尚未成立省级水土保持学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其水平评价证书管理的相关工作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承担。 第七条水平评价证书的颁发、延续、取消等文件经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平评价证书管理部门审查,学会理事长签发。 第八条水平评价证书实行总量控制、集中受理、动态管理。集中受理时间提前1个月公告。 第九条水平评价证书的颁发、延续和取消等应当征求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申请甲级水平评价证书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具有固定工作场所、组织机构健全、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 (二)注册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或者固定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 (三)具有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学历、技术职称和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水土保持专业学历的不少于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6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10人,参与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监测、监理、验收评估、规划编制或者科学研究工作的不少于6人。以上人员不得同时在其他持证单位从业; (四)技术负责人具有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水土保持工作5年以上;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保证监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受委托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取得《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水土保持监测活动。 第三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以下简称“监测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两个等级。 取得甲级资质的单位,可以承担由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乙级资质的单位,可以承担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测资质审批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监测资质申请材料的接收、转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申请甲级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具有固定工作场所、组织机构健全、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 (二)注册资金不少于500万元或者固定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 (三)具有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学历、技术职称和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水土保持专业学历的不少于6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6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10人,参与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设计、监理监测、验收评估、规划编制或者科学研究工作的不少于6人; (四)技术负责人具有相关水土保持监测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水土保持工作5年以上; (五)配备径流、泥沙、降水、测量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监测仪器设备; (六)取得乙级资质证书满3年,独立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项目不少于6个; (七)申请资质之日前3年内没有因存在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情形而受到处罚。 前款所指的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包括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水文和资源环境类专业。 第六条申请乙级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具有固定工作场所、组织机构健全、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完善; (二)注册资金不少于100万元或者固定资产不少于200万元; (三)具有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专业学历、技术职称和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2人,其中,具有水土保持专业学历的不少于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3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少于5人,参与过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设计、监理监测、验收评估、规划编制或者科学研究工作的不少于

论水土保持功能

论水土保持功能 摘要:本文从学理和法理的角度阐述比较了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的不同概念表述,进而对执法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水土保持功能” 这个专门的法律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功能 《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中没有出现“水土保持功能”的术语,但是在水土保持法律文件中,水利部《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解释问题的批复》第一次采用了“水土保持功能”的术语,表明了“水土保持功能”正式从一个学理概念转变和提升为一个专门的法律概念。该批复规定,水土保持设施是指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的总称。《实施条例》第21条第2款中所称的‘补偿’,是指对损毁或侵占水土保持设施所造成的水土保持功能的丧失或降低所必须给予的补偿。正确理解和适用“水土保持功能” 这个专门的法律概念,对于开展水土保持执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解释水土保持功能必先解释水土保持 1.1水土保持在学理上首先指一种自然状态或自然规律 在学理上,水土保持首先是指岩石土壤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和保持生态平衡下的水和土相互依存、自我更新的一种健康和谐的正向演替的状态和规律。从岩石到成土母质,从成土母质到土壤,都是在光、水、生物的作用下的一种健康和谐的正向演替的状态,最终土壤厚度不断增加,土壤肥力不断提高,给植物提供源源不断的养份。大气水、地下水、土壤水、地表水之间保持循环和相互补充,最终通过土壤水源源不断地给植物提供生态用水和养份。1957年颁布的《水土保持暂行纲要》有“…禁止滥伐林木,破坏水土保持”的表述,1982年颁布的《水土保持工作条例》也有“严禁滥伐林木破坏水土保持”的表述。这里的“水土保持”都指一种林木被覆下的水土资源不断自我维护和提高的自然状态或自然规律。 1.2水土保持在学理上还指人们一种有目标的思想、行为或技术 在学理上,水土保持还指人们在正确认识水土保持规律的前提下对人为活动进行调控,以纠正人为活动对水土保持状态所造成偏差和紊乱。这里的水土保持指人们这种有目标的水土保持思想、行为和技术。1981年国务院学科委员会明确,水土保持学科范围是“研究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水土保持的基本理论,据以组织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维护和提高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环境条件和自然面貌的一门综合性为其特点的应用技术科学。”199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提出,水土保持学是一门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技术应用科学。1996年关君蔚主编的《水土保持原理》提出,水土保持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综合性技术科学。有意识地通过人力力所能及的手段,改变一部分环境因子,促使外力的破坏力减少,土体的抵抗力增强,终将使外力的破坏力小于或者等于土体的抵抗力,就控制了水土流失,也消除了水土流失对生产和生活上的危害,进而可以保护改善和合理利用

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

1.水土保持监测定义 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地面监测、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多种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2.水土保持监测目的 (1)为建设单位提供方案实施信息,以便加强管理。 (2)验证防治措施布设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防治措施体系,促进防治措施到位,提高防治效果。 (3)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4)为同类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布设防治措施体系提供借鉴资料。 (5)为研究不同类型项目的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技术提供基础。 (6)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以便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3 监测内容 3.1 监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应在建设前、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完好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项目建设区监测应包括项目区土壤侵蚀背景值的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状况监测(包括危害性监测)、水土保持防治实施效果监测以及水土流失6项防治目标监测等几个方面。监测到的成果能够充分反映本建设项目在生产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 3.1.1 项目区水土流失因子监测及水土保持生态调查 (1) 针对影响项目区土壤侵蚀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以及气候因子等自然因素在建设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关键地貌部位的坡度坡长地形的变化情况;土壤的侵蚀特性(如表层土厚度、质地与机械组成、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19—2019》共9页文档

附件: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纲要(2006~2015年)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奋斗目标,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水土流失影响我国生态安全,已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制定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明确今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订本纲要。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状况 (一)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成效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福建长汀、重庆北碚、甘肃天水及陕西长安等地建立了水土保持试验站,开展了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新中国成立后,水利部先后三次组织了全国土壤侵蚀调查,查清了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水土流失规律、防治措施效益和预测模型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预报奠定了基础。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狠抓制度和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标准制定、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全面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江和黄河2个流域监测中心站、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总站和100个监测分站,建立了18个

水土保持作用性

水土保持重要作用 (1)水土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基,是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的条件,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水土流失既涉及资源,又涉及环境,是我国重大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和贫困,危机国土和国家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和重要的先决条件,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急需破解的两大制约因素。 水土保持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所具有的“防灾减灾,保护和培育资源,恢复、调节与改善生态,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功能,使其在促进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水土保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 水土保持是人类在不断追求人与水土和谐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科学,可以说,水土保持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积极探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 水土流失是人与自然失去和谐的重要表现,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水土资源或者滥用水土资源产生的严重后果。由于水土流失具有较大的

破坏性,即破坏土地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引起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加剧自然灾害,因此,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发展又会引发和加剧人与自然之间更加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人与水土和谐不仅是人鱼自然和谐的前提和必然要求,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在水土层面的和谐互动,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全面的和谐。水土保持不仅是促进人与水土和谐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在推动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3)水土保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 长期实践证明,水土保持不仅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全面进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福建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区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0%,水土保持是当前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最有效方式。水土保持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切入点,在有限发展农业生产、突出稳定粮食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推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4)水土保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长远大计 纵观历史,人类经历了原始采猎文明、传统农业文明和近代工业文明之后,进入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土是基础,水是命脉,水土保持是治理江河、根除水患的治本之策,是国土整治、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是解决饮水安全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

4、水利部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监测工作的意见 (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公布)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提高监测质量,有效控制生产建设活动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现就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监测目的 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水土保持设计和施工管理,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协调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提出水土保持改进措施,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及时发现重大水土流失危害隐患,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建议;提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技术依据和公众监督基础信息,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 二、监测分类 建设类项目,征占地面积大于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大于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甲级水土保持监测资

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5~50公顷或挖填土石方总量5~50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征占地面积小于5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小于5万立方米的,由建设单位自行安排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生产类项目,以每年的征占地面积或挖填土石方量为依据,依照上条执行。 三、监测内容和重点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取土(石)场、弃土(渣)场使用情况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情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 四、监测方式和手段 承担委托的监测机构必须实行驻点监测,同一项目的驻点监测人员中至少要有1名取得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建设单位自行监测的项目要指定专职人员开展定期监测。 扰动土地面积、弃土(渣)量、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等内容以实地量测为主。线路长、取弃土量大的公路、铁路等大型建设项目,可以结合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等手段调查扰动地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其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水土保持的对象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水土保持的内涵不只是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地定义: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涉及预防、治理以及成果管护3个层面。预防主要是针对一些尚未造成水土流失或水土流失状况较轻的地区,在这一地区除了要采取植物"工程等技术措施外,还要加大水土保持宣传,激发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以及保护意识。而治理则是针对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的地区,这一地区会采取植物、工程以及耕作措施等进行治理。成果管护是水土保持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可以有效巩固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 一、水土保持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是:分布广、类型多、强度高、危害深、治理难度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天然草场退化、山区生态屏障破坏导致的水资源涵养功能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新的形势下,水利部确立了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本思路,明确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三大目标”、“四项任务”。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三大目标 (1)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进入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的控制和对重点江河湖库周边的水源保护及生态改善。 (2)在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突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水土资源,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3)在改善生态环境,减轻干旱、洪涝灾害的同时,重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四项任务 (1)预防监督 重点加强对主要供水水源地、库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能源富集、开发集中

水土保持甲级资质单位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甲级资格证书单位 序号证书编号单位名称 1 水保方案甲字第001号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2 水保方案甲字第002号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规划设计研究院 3 水保方案甲字第003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4 水保方案甲字第004号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5 水保方案甲字第006号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6 水保方案甲字第007号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7 水保方案甲字第008号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8 水保方案甲字第010号山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心 9 水保方案甲字第011号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10 水保方案甲字第012号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 11 水保方案甲字第013号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12 水保方案甲字第014号内蒙古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 13 水保方案甲字第015号陕西华正生态建设设计监理有限公司 14 水保方案甲字第017号河南省水保生态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15 水保方案甲字第018号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16 水保方案甲字第019号河北环京水利水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7 水保方案甲字第020号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8 水保方案甲字第021号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19 水保方案甲字第022号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0 水保方案甲字第023号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21 水保方案甲字第024号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22 水保方案甲字第025号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23 水保方案甲字第026号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24 水保方案甲字第027号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25 水保方案甲字第028号广西桂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简介 ?一、定义 ?水土保持监测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 危害及其防治成效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为国家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李智广) ?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蓬勃发展,对监测工作提出了加快发展的要求。 二、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及意义 (1)水土保持监测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2)水土保持监测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基础。 (3)水土保持监测是国家保护水土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4)水土保持监测是社会公众了解、参与水土保持的重要基础。 三、水土保持监测机构与站点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各级政府批准成立的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即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监测中心站、省级监测总站、重点防治地区监测分站和监测站;二是根据监测任务需要,经科学论证,在全国各地设立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包括为国家提供基础数据的监测点、水土流失抽样调查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监测点等,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的监测点也属于站点之一。 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一)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是生产建设单位的法定义务 (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意义 (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四)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应按国家、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制度 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应具备水土保持监测资质。水利部于2003年制定了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2004年《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将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资质颁发确立为国家行政许可事项,2012年11月17日,水利部发布第45号令《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规定了承担水土保持监测的机构应具有开展监测工作的基本条件:一是要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固定的工作场所;二是要具有健全的技术、质量和财务管理制度;三是要具有水土保持及相关专业的高中级技术人员,且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上岗证书;四是要具有现场监测、观测、量测、分析与计算的

水土保持 南京林业大学

一、名词解释: 1.有效防风距离:在林带防风距离内,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护作用的距离即为有效防护距离。它可分为相对和绝对有效 防护距离。 2.水土保持林:是在水土流失地区营造的以减缓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减少江河库塘泥沙淤积,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 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稳定高产,保障交通、水利、水保工程安全的一种防护林。 3.林带结构:指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亦即林带侧面透光孔隙的多少及分布状况。 4.坡式梯田:在坡面上每隔一定距离,沿等高线开沟筑埂,将坡面分割成若干等高带状的坡段,用来截短坡长拦蓄部 分径流,减轻土壤侵蚀。除开沟筑埂部位改变了小地形,其余坡面仍保持原状,故称坡式梯田。 5.林带胁地:在林带使附近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造成减产,这种现象即为林带胁地。产生胁地的主要原因有:①林 带树木根系向农田延伸,夺走了一部分水分和养分;②林带树冠遮荫,影响了林带附近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6.自然侵蚀:在自然状态没有人类活动干预的情况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 加速侵蚀:随着人类的出现,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状态,加快和扩大了某些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地表土壤移动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加快了土壤侵蚀速度,使侵蚀作用大于土壤形成的速度,导致土壤肥力每况愈下,理化性质变劣,甚至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 7.层状侵蚀:又称“片状侵蚀”,当降水在坡面上发生溅蚀,降雨强度超过渗透速率时,地面形成泥沙浑浊的薄层水 流,把土壤可溶性物质及比较细小的土粒以悬移方式带走,使整个坡地土层均匀减薄。 细沟状侵蚀:在较陡的坡耕地上,暴雨过后,坡面被小股径流冲刷,形成许多细密的小沟,这些细沟基本上沿着流线的方向分布。 8.重力侵蚀: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重力侵蚀的发生,是在其它外营力特别是水力侵蚀的共同作用下,以 重力为其直接原因所引起的地表物质移动形式。以重力为主要动力的侵蚀形态主要有陷穴、泻溜、崩塌和滑坡等。 9.土壤侵蚀广度:指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数。 10.年土壤侵蚀模数:指年土壤侵蚀总量与总土地面积之比, (其中年土壤侵蚀总量=年冲刷深度*土壤侵蚀面积*土壤天然容重) 11.河道生态修复:是对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特 征在充分的认识基础上,采用符合这些规律的措施促进河道生态系统恢复到与未被人类干扰破坏前的近似状态, 并且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均衡的一种复杂过程。 12.径流系数:指年平均径流深与年平均降水量之比。 13.透风系数:又称透风度、通风系数等,是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被风林缘在林带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与空旷地区 相同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之比。它不仅是衡量林带结构优劣的重要参数,也是确定林带结构的依据之一。 14.土壤侵蚀: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及其母质受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发生的各种破坏、分离、 搬运和沉积的现象。其本质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地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 15.侵蚀基准点:侵蚀沟下切的最低水平面或点,此时不能再下切了。 侵蚀基准面:穿过侵蚀基准点的水平面。 16.溯源侵蚀:侵蚀沟形成以后,其进一步发展将以向长发展为主,以其与汇流方向相反,称之为溯源侵蚀作用。 二、简答题: 1.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 ⑴可蚀性土壤为剧烈侵蚀提供了潜在可能性:土壤质地匀细,组织疏松,柱状节理发育,具有大空隙构造,湿陷性和渗透性都较大,有机质含量低,具有迅速分解悬浮的能力,抗雨滴击溅和径流冲刷能力极弱; ⑵集中降雨为土壤剧烈侵蚀提供了营力; ⑶植被的破坏使土壤失去了缓冲降水的屏障:黄土高原也曾分布着茂密的植被,由于历史上乱砍滥伐,现除极少部分山地森林外,其余均变为农耕地。有些地方虽没全部耕种,但有轮荒旧习,天然植被被撩荒地所代替,是黄土高原侵蚀泥沙的主要源地; ⑷起伏的地貌加剧了水土流失; ⑸高输移比和高含沙水流增加了黄河的输沙压力:由于土壤质地均匀、细致,在水中易分散,表现出极大的输移比:输移比=河流输沙量/侵蚀产沙总量。黄河中游土壤的输移比接近于1,基本上所有的侵蚀泥沙会被水流冲走。 经验与措施:1以梯田、坝地和水地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2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3因地制宜,区别

水土保持方案最新版本

水土保持方案 1 水土保持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 单位和个人,有责任保护水土资源并负责治理因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 失。 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第2条规定:凡从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 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 水土保持是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地方法规、要求,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全 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做好该 项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合同要求,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 持工作,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动态监控,接受水土保 持监理的监督和管理。 要避免对植被的破坏。施工范围内要做好集水、排水工作,避免积水或冲蚀,防止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中修建的临时设施,工程交验后必须在规 定的时间内予以拆除,并尽可能恢复原有地形、地貌。 需要爆破作业的,按规定进行控爆设计,避免飞石对附件林木、植被物造 成损害。施工场地内废渣的堆积和废弃不影响排水系统设施。 雨季场平填筑区随挖、随运、随填、随压,临时用地在工程完成后要及时 恢复原状,要完善施工中的临时排水系统,加强施工临时道路的管理。 严禁在指定的取(弃)土场以外的地方乱挖乱弃。剥离的表土、废渣等必须堆放在规定的专门存放地,严禁漫坡乱弃。弃方尽量综合利用,减少排放总量,其余无法利用的全部运到设计好的弃渣场。选定的弃渣场必须先做好排水、支 挡等防护工程方可弃渣。工程施工完成后,占用场地按原样恢复或种草,取土 场开挖面和废弃砂石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须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

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 5.1 监测目的 水土保持监测,是了解研究水土流失形成过程、认识其演变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观测,获得最基本的资料,对预测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研究制定水土保持措施方案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同时,对已经采取防治措施的地方,通过对照试验观测,了解水土流失削减变化,检验措施实施效果,及时反馈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情况,有利于对水土保持方案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对水保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为科学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5.2 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流失的形式,水土流失造成的灾害以及水土保持效益等方面。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包括地形地貌,植被,地面物质组成等;水土流失的形成包括沟蚀、面蚀、滑坡、崩塌等;水土流失造成的灾害包括下游泥沙淤积,植被及生态环境破坏,对周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水土保持效益是指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所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5.3 监测点及监测方法 1、监测内容

本项目监测范围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包括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及直接影响区范围。监测重点是取土场、垃圾坝开挖面和建筑物基础开挖面。 2、监测方法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主要以巡查为主,发现问题及其整改。运行初期和封场期采用现场调查法。主要对地表植物类型,覆盖度和植被破坏面积及水土保持损毁情况以及动态变化的掌握可采用实地调查观测法;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益采用对比调查统计法。 5.4 监测时段及监测频率 (1)监测时段 本项目监测时段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运行初期及封场期三个时段。 ①施工准备期(2005年11月~12月) 主要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情况,收集水土流失本底值。 ②施工期(2006年1月~2006年6月) 主要监测各单位工程水土流失形式、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量及其可能产生水土流失危害,落实相应水土保持措施,检验水土保持设施的效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③运行初期(2006年8月~2007年8月)和封场期(2019年)

实行生态环境建设后水土保持效果的调查与评价

实行生态环境建设后水土保持效果的调查与评价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那么恢复生态建设的任务越来越严峻。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了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后可以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保持水土。为了了解实施生态建设后的水土保持情况,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水土保持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与分析。 标签: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效果 我国在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是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目前,我国是人口最多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人口数量的剧增等问题成为我国环境进一步恶化的首要问题。环境恶化的最大问题就是水土流失严重,而解决环境恶化问题的首要缓解方法是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因此想要知道在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后的效果,需做好水土保持的效果评价。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后的水土保持效果进行评价,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工程依据。 一、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缓解环境污染的两项重大决策,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作用,从而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那么对于水土保持主要包括防御、治理、保护三个方面,针对一些水土流失较轻的地区,采用防御的对策,边利用边保护,如加大宣传保护环境,以提高地方人民的保护意识;针对一些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现象,但并不是很严重的地区,采用治理的方式,边保护边利用,如种植一些抗盐碱植物等,可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的现象;对于一些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的地区,采用保护的对策,先保护后利用,尽可能的在保护中恢复当地的土地生产力,使水土流失现象降低,土壤肥力增强。 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指借用人为的手段或方式对已经发生了破坏或正在被破坏的地区进行的一种生态恢复的手段。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可以缓解环境的恶化的问题,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使生态系统尽可能的达到平衡的状态,使人与自然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和谐共处。 二、水土保持的目标及任务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生态环境问题息息相关。为缓解我

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效果分析评价

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效果分析评价 摘要:本文介绍了水电站工程的自然地理特点,分析了水电站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及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工程防治措施,评价了各项措施的总体效果。结果表明,该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良好,达到目标值。可为同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和水土保持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电站工程;监测;分析评价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占用或扰动地表,使得影响水土流失的因子发生变化,加剧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1]。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建设及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对于协助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2]。 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甘肃省碌曲县洮河多松多水电站工程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双岔乡多 松多村附近的洮河干流上,电站为低坝无调节引水式电站,电站厂房距碌曲县城约60km。本工程建设规模为:电站枢纽正常挡水位2915m,装机容量21MW,多年平均发电量91 06万KW.H ,利用小时数4336h,工程属Ⅳ等小(Ⅰ)型工程。 多松多水电站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西秦岭山地,工程区呈侵蚀、剥蚀褶皱山地区河谷地貌景观。该项目区地处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有冬春季长、夏秋季短、气温日差较大的特点。工程区年平均降水量558.1mm,多年平均气温2.0℃。 项目区属于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2 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的特点 2.1 施工准备期 在施工准备期,主要是三通一平工作,以及进行部分挖方及填方工作,在原地貌土地的扰动和土方的流转过程中,造成原有的地面覆盖物或地表结皮被清除,大面积的土地将完全暴露在外,土体疏松,可能导致裸露地面的水土流失。 2.2 土建施工期 在土建施工阶段,主要是进行基坑开挖、桩基工程及建(构)筑物的建设,施工材料运输、土石方外运和回填量均很大,堆置的松散土体较多,在土石方流转过程中,极易产生弃土弃渣流失。 3 监测范围 本项目建设区面积29.19hm2,具体包括:枢纽区、引水系统、厂房区、库区淹没区、料场、弃渣场、施工道路、枢纽及厂房施工区等工程的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 4 水土保持监测结果 4.1 水土流失量的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