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与反垄断的利弊

垄断与反垄断的利弊
垄断与反垄断的利弊

垄断的利弊

一、垄断的利处:

第一,在一些存在自然垄断的行业,比如供水行业、供电行业,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很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是下降的。在这样的行业中,如果由多个厂商同时生产,一方面厂商各自扩大生产规模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多个厂商扩大生产会带来成本增加和低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一家企业时能实现平均成本最低,因此垄断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其经济效果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

第二,垄断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技术创新与进步。垄断从两个方面促进技术创新。一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有垄断力量的企业规模都较大,企业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强。二是垄断力量,垄断力量影响技术创新收益的持久性。垄断程度越高,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就越强,别的企业就越是难以进入该行业,也就无法模仿垄断企业的创新活动,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所得到的超额利润就越能持久,创新是有高风险的活动,因而高额垄断利润才能作为R&D 的

资金支撑。

第三,垄断还有利于一国的世界竞争力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涌现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从美国政府对待微软公司垄断和捆绑销售行为案的态度可以看出,美国并不希望支解微软,因为那不符合其国家利益。

二、垄断的弊端:

第一,生产资源的浪费。这就表现为,与完全竞争相比,平均成本价格高,而产量低。可用图( 1)来说明这一点。

图(1)综合了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状况。通过图上对两个市场长期均衡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产量为Q

1,价格为P

1,而且当产量为Q

1时,长期平均成本为最低点在垄断市场上,产量为Q2,价格为P2,产量为Q2 时,长期平均成本并不是最低点。Q1 > Q2, P1 < P说明在垄断市场上,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市场,而价格高于完全竞争,而且长期平均成本无法达到最低水平。所以,垄断市场上,资源浪费,经济效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社会福利的损失。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消费者所付出的价格高,就是

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这种减少则是社会福利的损失,可用图( 2)来说明这一点。

在图(2中,完全竞争市场上,价格为0P1产量为Q1,这时消费者得到的消费者剩余为P1HF这个三角形;在垄断市场上,价格为P2产量为Q2消费者剩余是P2GF 这个小三角形。在P1HF这个大三角形中,P1NGP2这个四方形所代表的消费者剩

余转变为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而NHG这个三角形所代表的是由于垄断存在所引起的纯社会福利的损失,这一部分消费者没有得到,垄断企业也没有得到,是由于资源浪费而形成的纯社会福利的损失。

第三,垄断市场结构不利于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有时会降低技术创新过程,影响技术进步步伐。原因在于垄断市场缺乏竞争压力。竞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进行新技术开发,生产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市场竞争会给企业带来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否则将会被淘汰,而垄断企业有着稳定的市场势力,垄断厂商可以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超额利润, 因而缺少技术创新的压力。垄断厂商甚至会想方设法采取行动确保其垄断地位, 扩大垄断范围,以达到更好地利用垄断优势获取更多超额利润的目的。

在微软垄断案中,美国司法部认为,微软利用已经拥有的优势保持垄断,非法打

击竞争对手,以谋取更多的利益。美国联邦法官杰克逊在对微软案的“事实认定书”中指出:微软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上占有主导、持久、不断增长的份额,其行

为构成了垄断;微软的经营方式表明,它可利用庞大的市场和巨额利润对任何与微

软核心产品部分竞争的公司造成损害,同时也扼制了竞争。一旦垄断取代了竞争, 也就扼杀了创新的源泉。在新技术浪潮不断涌现的当今社会,一个行业特别是象

信息产业这样的智力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如果没有创新,很可能就要衰败。

反垄断的利弊

反垄断是指当一个公司的营销呈现垄断或有垄断趋势的时候,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的一种干预手段。当市场中出现垄断时,公司会利用其垄断地位抬高价格,造成产品的价格偏高,限制产品的发展,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为了社会的总体福利提高,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提出了相应的反垄断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反垄断法都不禁止垄断地位,即由于先进技术、管理效率高以及产品质量好等原因产生的规模扩大。由于自然垄断、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垄断,都是受法律保护或鼓励的垄断,法律也不能惩罚竞争中的优胜者。就微软公司垄断案而言,美国政府打算分解该公司的原因不是微软公司的垄断地位,而是因为其滥用这种地位,通过不正当方式维持其经济地位。换言之,垄断地位并不是政府反对或者分解微软公司的原因,而是微软公司滥用其垄断地位实施捆绑销售等行为的结果。

反垄断政策措施主要是从干预市场结构和干预企业行为两方面来进行的。由于导致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是卖方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障碍。

因此,政府干预市场结构,抑制垄断的相应措施是:降低卖方集中度或制止集中度上升;降低进入障碍或制止其上升;降低产品差别化程度。在国外,更为常用的手段是干预市场行为。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的内容包括:干预企业定价方式;干预企业非价格竞争的程度;反对压制竞争对手的行为等。具体的说,其措施包括:禁止妨碍正常交易的契约与合谋;禁止对不同销售对象实施价格歧视;禁止签订排他性交易协议;禁止采取降价倾销的办法争夺市场份额;禁止采取不公正的竞争方法及欺诈行为来垄断市场;禁止企图垄断的联合。

(1)反垄断的好处

由上所述,垄断造成了消费者利益的损失,减少社会整体福利的状况,因此,反垄断的实施有以下优点:

a. 增加市场竞争,加速商品创新

当市场中存在垄断时,垄断企业可以通过自己对市场的控制,控制其生产和产量。此时,就造成了产品种类的过度单一。反垄断实施后,企业在市场中

地位下降,加入竞争行列,就促进了企业为了抢夺市场而开拓创新,这样有助于整个市场对于产品的开发,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b. 价格降低,造福百姓

反垄断的实施,造成企业间竞争增加,产品生产的数量增多。因此,产品供给的增加必然导致价格降低,从而造福百姓,生产的产品大大普及。

c. 有效降低国际垄断现象的威胁

面临越来越国际化的市场氛围,国内的各种产品正处于发展的萌芽状态,此时国外垄断企业的进入,大大阻断了这些萌芽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影响国内市场的发展。及时的推行反垄断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国际垄断现象的威胁,给本土企业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促进其发展。 d.减少收入分配不公现

象,增进社会稳定

垄断行业借助垄断地位,享有不应该拥有的“福利”,扩大了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破坏了社会整体公平。相同劳动量与劳动复杂程度,在不同行业收入差距如此之大,必然会在广大劳动者队伍中产生强烈的不平衡心理和不满情绪。收入差距拉大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反垄断的实施有助于减少这种收入巨大差别,增进社会稳定。

(2)反垄断的弊端

但同时,反垄断现象并非毫无弊端。垄断企业一般都具有较大的规模,特别是固定成本较高的企业,其规模越大,所获得的规模效应就越多。反垄断的实施,造成部分垄断企业不得不进入竞争的行列,不同企业间的相互竞争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具体来说,反垄断由以下弊端:

a.造成设备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垄断企业拥有较大规模的设备或先进的技术,垄断者对产品的生产或供应有统一计划,所以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现象。反垄断的实施造成对这些垄断企业的压制,新的企业进入市场与其竞争。大量的生产设备、厂房被重复建设,促进竞争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急剧浪费。

b.产品生产过剩

在绝对垄断状态下,一种商品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公司供应,这些公司完全能够控制住这种商品的产量,使这种商品的供应量一直处于不会生产过剩的状态。反垄断

的实施造成企业间的竞争,因此类同于竞争市场,反垄断的实施会造成市场的生产过剩,“牛奶会倒进河里”

利益关系观视角下现行体育管理体制利弊与改革要害.doc

利益关系观视角下现行体育管理体制利弊 与改革要害 利益关系观视角下现行体育管理体制利弊与改革要害摘要伦敦奥运期间,举国体制问题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社会与政府观点仍然分明,不管举国体制本身好与不好,最终我们需要做的是解决出现了的各种问题。 本文从利益关系观出发分析现行体育管理体制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上推理改革的要害,以求为解决问题提供些许思路。 关键词举国体制;利益;利弊;改革要害The current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reform ke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 interest Abstract during the London Olympic Games, the whole nation system enters the vision of people again, the view about it of society and government still different. regardless of the whole system is good or not, what we need to do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ppeared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view of interest relationship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urrent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and ratiocinated the key reason of reform on the basis of that,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idea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the whole nation system; interes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reform key 我国现行体育管理

垄断与反垄断的利弊

垄断的利弊 一、垄断的利处: 第一,在一些存在自然垄断的行业,比如供水行业、供电行业,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很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是下降的。在这样的行业中,如果由多个厂商同时生产,一方面厂商各自扩大生产规模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多个厂商扩大生产会带来成本增加和低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一家企业时能实现平均成本最低,因此垄断可以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避免重复建设,其经济效果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时高。 第二,垄断有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技术创新与进步。垄断从两个方面促进技术创新。一是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有垄断力量的企业规模都较大,企业规模越大,创新能力越强。二是垄断力量,垄断力量影响技术创新收益的持久性。垄断程度越高,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就越强,别的企业就越是难以进入该行业,也就无法模仿垄断企业的创新活动,垄断企业技术创新所得到的超额利润就越能持久,创新是有高风险的活动,因而高额垄断利润才能作为R&D 的资金支撑。 第三,垄断还有利于一国的世界竞争力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涌现和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从美国政府对待微软公司垄断和捆绑销售行为案的态度可以看出,美国并不希望支解微软,因为那不符合其国家利益。 二、垄断的弊端: 第一, 生产资源的浪费。这就表现为, 与完全竞争相比, 平均成本价格高, 而产量低。可用图( 1) 来说明这一点。 图( 1) 综合了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状况。通过图上对两个市 场长期均衡的比较可以看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产量为Q 1, 价格为P 1 , 而且当 产量为Q 1 时, 长期平均成本为最低点; 在垄断市场上, 产量为Q2, 价格为P2, 产量为Q2 时, 长期平均成本并不是最低点。Q1 > Q2, P1 < P2, 说明在垄断市

水利工程中现代测绘技术应用

摘要: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然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以3G技术、数字 地图等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应积极应用到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之中,从而大力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以西藏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为例,试图通过分析工程建设中的现代测绘技术应用,让广大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现代测绘技术的优点及具体应用,进而推动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及发展。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水利工程管理;应用 0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网络通信的大力革新,现代测绘技术逐步被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各个阶段之中,既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量,推动了水利水电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因而,加强对现代测绘技术的深入研究是规范水利工程管理的必做工作和前提任务。 1关于现代测绘技术的概述 1.1现代测绘技术产生的背景 现代测绘技术是相对于传统测绘技术而存在的一个概念,它体现了科技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过去,传统的测绘技术主要依靠人力,测绘工具简单,工作人员工作量大,测绘的成图精度低。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施工单位或工程建设领域所使用的的测量工具主要有经纬仪、平板仪等,这些测量仪器具有精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测量结果也多以图件的形式呈现,但是欠缺科学的数据分析及快速计算、跨空间、多方位、多角度的勘测性能也不理想。随着GPS全球定位

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测绘技术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2现代测绘技术的内容 现代测绘技术的内容即支撑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或操作系统,它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自动的测图系统以及遥感技术(R S)。GPS在现代工程建设或管理中受到人们的大力欢迎和广泛应用,它具有时空上的不受限特点,以三维坐标来呈现测绘对象的相关信息。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的支撑下,对测量信息进行逐步的处理、运算和操作。遥感技术则是利用不直接接触的传感设备获取测量目标的影像资料,提取测量目标的相关信息的技术。全自动的测图系统则是充分利用现代航天技术、图像构成、辨别系统完成事物拍摄,大大缩短了航拍测量成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2现代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3G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G技术以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等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GPS技术在 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最基本的应用是用GPS建立施工区域内的整体控制测量和 施工控制,R TK技术则是水利工程测量中GPS技术更高一级的应用,其目的在于增强测量的精准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客观地为工程选址提供所需的自然及人文环境等各类信息。GIS是水利工程

体育明星代言的利弊分析1

体育明星代言------一朵带刺的玫瑰 论体育明星代言的利弊及对策 李燕 体育作为一种人文景观,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是其他任何活动不能相比的。2006年的体育赛事精彩不断,世界杯,男篮世锦赛……给人们带来一次次视觉上的冲击、精神上的愉悦。众多的体育明星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更多地重视。人们通过体育明星感受了体育的魅力,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体育明星身上,共享胜利的喜悦,共担失败的痛苦,体育明星在众明星中脱颖而出,他们不仅仅再是为国争光,争金夺银的运动员,他们与大众一样,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也有另一种精彩,那就是充当品牌代言人。 我国的体育明星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品牌推崇。某调查2005年中国城市消费者广告态度调查报告在对广告5大态度的相关性解析中,分析人员得出一个有趣的一般性结论:优秀的体育明星比演艺明星担任广告形象人物更适合受众的广告态度。不过寻找到一个合适代言人的实际操作并非易事。就目前而言,体育明星代言成风,从郭晶晶,刘翔到姚明,无不成为商家追捧的代言明星。“体育明星与企业可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然而有关营销专家指出,体育运动的残酷性决定了企业的风险性,而且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是不可控的,因此对于将体育营销纳入企业整体营销的企业而言,必须保持头脑冷静决策慎重。体育明星这张牌到底好不好打?一研究体育广告的专家认为,从短期效果看,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体育明星的带动效应巨大,在奥运良机用其推广产品是非常好的选择。

尽管邀请大牌体育明星代言花费不菲,但如收益明显,也是物有所值。 体育明星品牌代言人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创造超额利润,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品牌代言人是品牌文化基因的人格化,品牌代言人是品牌个性与企业文化内涵的人性化符号载体之一。品牌代言人使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人性化,从而使消费者消除戒备心理,较易接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优秀的品牌代言人能够吸引消费者,在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之前,代言人已经把那些潜在的消费者征服了。运用体育明星品牌代言人策略可以起到脱颖而出的作用,尤其在众多的广告中能一下子抓住观众,体育明星们积极健康、充满活力,而且其运动形象中自然传达着拼搏进取的顽强精神,有效地把体育精神应用于企业的品牌;品牌代言人的功能应该包括传播品牌信息,扩大品牌知名度、认知度,参与公关及促销,与受众近距离的信息沟通,并促成购买行为的发生,建树品牌美誉与忠诚。 体育明星受媒体关注颇多,曝光率高,无形中节省了企业的宣传促销费用。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搭上体育明星的便车,则可减少其中的困难度。另外,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体形式,的确具有常规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特征,不仅具备很高的覆盖率,而且可以透过特殊的媒介环境使目标消费者对体育明星产生积极的联想,,体育迷和中间商喜欢与某个得胜的体育运动队或运动员建立联系,尤其是年轻人,经常会模仿他们的偶像——体育明星,这个体育明星所代言的产品的企业带来了很高的销售量。 然而,体育明星代言亦是把双刃剑,明星广告奇效风险并存。 运动员有一定的运动生命周期,这个周期是否与企业产品的周期相适应,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企业是在运动员还没成名时就把他签下,投资很少,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及方向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及方向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保证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多数水利工程存在较多管理问题,从而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并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容,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措施。 标签: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及方向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总结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制定详细的现代化管理规划。管理部门要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实施方案以及管理现代化方案进行科学编制,而且要保证方案的规划实施思路清晰明确,能完整体现前瞻性和战略性。具体操作中应结合目标任务制定对应措施,充分实现水利工程的水环境保护,保证水生态安全、水资源供给及防洪保安等。第二,加强现代化管理水平。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实现不仅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而且各单位要考虑自己单位的管理现状,并结合管理现代化所制定的分目标和总目标,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部分,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解决问题,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第三,升级现代化管理模式。结合工程管理现状以及具体安排的现代化试点区域,考量并选择合适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试点,确定试点后,相应单位地区结合具体的内容及时间节点实施本地区和本单位的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与建设。第四,确定现代化管理目标。水利管理相关责任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学习水利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贯彻落实。 2、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水利工程管理理念落后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在我国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特点就是重建设而轻管理。很多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都比较重视,所投入人力、财力及物力均比较多,然而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往往对工程管理缺乏重视。具体而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而言,对于相关水利设备未能够进行合理保养,经常出现乱放、乱堆及乱占现象:两一方面而言,对于所存在安全隐患未能够及时见其发现,并且有效进行处理,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出现,对水利工程应用十分不利。 2.2施工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养及操作技术 在运作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由于缺乏完善的相关知识体系以及较高的计算机水平,所以在管理及维护机械设备时没办法达到标准要求,导致机械设备经常出现故障。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所需的施

分析中国美国与欧洲的体育制度的异同

体育制度之比较 举国体制,就是说举全国之力来发展体育运动。而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更多的则是在向竞技体育要成绩并且计算着金牌数的多少。相比很多发达国家的各自为战,我们的体制就像是全国体育工作者攥起了一个拳头,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像是用手指头对抗我们的拳头。因而,我们无论是在亚运会还是在奥运会、世锦赛中都能夺得很多的奖牌。1992年,中国在巴塞罗那夺得16枚金牌;1996年,中国在亚特兰大又拿下16枚金牌;到了2000年中国更是杀进金牌榜的第一集团;之后的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就更不在话下了。 然而仅仅凭此,我们还是不能断言中国就是“体育大国”,中国充其量算得上是“金牌大国”。 举国体制的好处就在于,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的规划,有计划地培养。在中国运动员多为全职的情况下,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加上自身努力和外籍教练的悉心培养,这样运动员的水平不可能不提高。目前中国所有的奥运项目参赛队员都是全职运动员,也就意味着他们每天不需要去考虑生计问题,只要能打比赛,他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国家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帮助他们办了。可在国外,那些不是超级明星的运动员,必须要考虑明天吃什么。 在美国,联邦政府没有任何部门是与体育有关的。运动员的训练和参赛经费都是自行负责或靠赞助,不由政府提供。而且,其设置的一些奖励也全部是用来鼓励那些经常参加健康锻炼的普通人的,并且这些奖励都是精神上的鼓励,只是对人们进行锻炼的一种承认和认可。 在日本,其体育不像中国那样有国家队,专业化训练,日本参加奥运会的个人选手,往返路费、旅馆住宿费等,全要运动员个人掏腰包负担,国家不出钱。日本运动员搞体育,不但不赚钱,反而是要贴钱的。以前日本对奥运会奖牌获得者也没有奖金,近年来在一些人的呼吁下,总算给奥运会奖牌获得者发奖金了,但是数量并不多,还不到普通人一年的工资,只是象征性的奖励。 然而在中国,雅典奥运会前,国家奖励政策规定,金牌奖励20万元、银牌15万元、铜牌8万元(均免税),奖励人员包括队员、教练和有功人员。北京奥运会时则更高,有些焦点选手的金牌奖金甚至能突破百万。对于中国一般老百姓来说,20万人民币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奖金。 举国体制为中国带来了许多金牌,让中国的体育不断强大,可是这“强大”是真正的强大吗? 目前,中国人体质明显处于下滑趋势。可是衡量体育水平高低的办法依旧是金牌拿了多少,并不考虑全名素质指标。然而奥运会的金牌只能证明竞技运动的水平,并不能反映更不能代替国民的健康。没有国民的健康,就算把奥运会的金牌都夺了,又有多大意义?毛泽东曾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才是发展体育的根本目的。但是奥运会的金牌光芒似乎掩盖了国民健康这样的大问题,不少项目实际上在国内仅限于专业运动员从事,根本就没有在老百姓中开展。 一方面,一般老百姓几乎接触不到体育场馆。现在中国各类体育场馆的数量超过60万个,人均体育场地近1平方米。这看上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似乎中国体育的发达程度不比发达国家差多少,可是中国体育的内容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中国的体育场馆,67%是教育部门所有,25%为体委等系统所有,都是封闭在高墙之内,不对一般老百姓开放的专业训练场。 另一方面,中国的很多体育强项,在国内却很少有人参加这项运动。比如中国的强项体操,有几个中国人可以到体育馆去练体操?中国的皮划艇是有实力争夺金牌的项目,可是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根本没有见过皮划艇的实物是个什么样子。 全民健身喊了若干年,而真正有多少落实?这也就是举国体制带来的弊端。所以可以说,中国的体育走的是竞技的道路,与全民健身是脱轨的,是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的。在这一方

中国税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在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一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这30年改革中,税收制度先后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要求的复合税制体系。 30年中国税制改革历程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税制改革进程可以划分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2000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期的税制改革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 这一时期的税制改革可分为涉外税制的建立、两步“利改税”方案的实施和1984年工商税制改革。 1.1978-1982年的涉外税制改革。1978-1982年,成为我国税制建设的恢复时期和税制改革的起步时期,从思想上、理论上为税制改革的推进做了大量突破性工作,打下理论基础。从1980年9月到1981年12月,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需要,第五届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对中外合资企业、外国企业继续征收工商统一税、城市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初步形成了一套大体适用的涉外税收制度。 2.1983年第一步“利改税”方案。作为国营企业改革和城市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1983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试行国营企业“利改税”,即第一步“利改税”,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30多年的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制度改为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一改革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了国营企业只能向国家缴纳利润、国家不能向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的禁区,成为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一个历史性转折。 3.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方案和工商税制改革。为了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第六届全国人大批准,国务院决定从1984年10月起在全国实施第二步“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盐税、资源税的一系列行政法规,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税制改革。此后,国务院又陆续发布了关于征收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奖金税(包括国营企业奖金税、集体企业奖金税和事业单位奖金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特别消费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筵席税等税收的法规。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与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至此,我国工商税制共有37个税种,按照经济性质和作用,大致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和行为税、资源税、特定目的税、涉外税、农业税等七大类。 总之,这一时期全面改革了工商税制,建立了涉外税制,彻底摒弃了“非税论”和“税收无用论”的观点,恢复和开征了一些新税种,从而使我国税制逐步转化为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复合税制,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日益加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内涵要求,1994年我国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力度最强的工商税制改革。 1.全面改革流转税。以实行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置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的流转税课税体系,对外资企业停止征收原工商统一税,实行新的流转税制。 2.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取消原来分别设置的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

“技术标准化”引发的垄断与反垄断法律问题

第10卷第1期2004年2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CENT.SOUTH UNIV.(SOCIA L SCIENCE) Vol.10 No11 Feb. 2004 “技术标准化”引发的垄断与反垄断法律问题 王为农 (中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以“技术标准”为切入点,以美国的反垄断司法判例为素材,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反垄断的关系问题展开了讨论,并针对美、日、欧对知识产权滥用引起的垄断问题的法律适用原则进行了评介,以期为我国的反垄断立法及应对实践中出现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反垄断法;知识产权法;技术标准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3104(2004)012010120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产品①的规格标准和相关的技术标准,正在我们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产品规格和技术的标准化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生产上的规模效应,而且也给消费者使用相应产品、享用相应的服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很难想象,在信息产业领域内没有了标准,消费者将会如何使用其手中的信息产品,彼此间将如何进行信息的交流,产品的使用者将如何形成必要的网络。例如,如果盒式录像带、CD没有实行规格的标准化,那么消费者在租用和使用这些商品时,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同样,在电信和互联网领域,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正常的通讯联系就无法实现。 按着设定主体不同,我们一般可以把标准分为3类:1)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经过优胜劣汰生存下来之后形成的“事实上的标准(de facto stan2 dard)”;2)由民间的标准化团体或企业联合体设定的标准;3)由公共机关设定的“公的标准(de jure standard)”。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标准,它在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相应的弊端———即产生了妨碍和限制市场竞争的问题。因此,在享用标准化带来的益处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来关注一下如何运用反垄断法来规制标准化所引发的反竞争问题。在这里,笔者仅以“事实上的标准”和企业联合体设定的标准所引发的反竞争问题为限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 “事实上的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 (一) 网络效应形成的“事实上的标准” 网络效应,是指网络的利用者越多,则构成网络的每一个成员由此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多[1]。通常,具有网络效应的产业领域,在其创立的初期,一般都存在着企业为谋求自己所确立的网络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而展开的激烈竞争活动。这种竞争,最初都是在以各个企业(或企业联合体)为单位建立起来的各自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的。例如在电脑行业,美国微软公司的视窗系统与苹果公司的MS-DOS系统之间存在竞争。随着其中某一系统的市场占有率逐渐增大并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由于“追随消费效应”的存在而出现消费者急剧倒向该系统的现象,由此便使得这一系统的网络占据了垄断地位。 (二) “事实上的标准”中的“专有标准”策略 一般地,由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了垄断地位的企业所确立的“事实上的标准”,基本上都是依靠自己手中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来确保其正常实施的。若没有知识产权的守护,竞争对手就会通过复制和仿冒等手段使用其标准,并进入到其“事实上的标准”所 收稿日期:2003-11-11 作者简介:王为农(1961-),男,湖南耒阳人,中南大学教授,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日本国立神户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基础理论,反垄断法,法与经济学.

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发表时间:2019-02-27T10:05:31.9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作者:范习霞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水利工程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江苏华泰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225600 摘要:水利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与社会发展建设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伴随社会对于民生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和政府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升。为迎合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建设需求,需要水利工程领域能够契合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建立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模式,规范水利工程市场的管理行为,促进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涉及到诸多环节,需要通过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措施的落实,实现全流程的管理和规范,保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水利工程行业领域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对于水利工程行业的科学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 管理; 现代化; 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水利工程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水利工程的重要改革,其可以大幅度提升水利工程的服务质量,同时还可以对我国水利设施的职能进行优化,因此,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之灵魂,使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发挥出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优点,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与精细化建设的工作就是必要的,而其中的具体实施措施也应该是现阶段每一个水利工程人员都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概念 1.1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 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首先需要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作为保障。要想构建一流的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除了要对硬件设备进行完善与升级外,更需要实现软件的现代化(这里更多的是指思想层面与行为方式上的现代化),尽快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系。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定更健全、更科学的管理制度,并配套相关现代化管理设施,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1.2 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概念源自于工业领域,旨在通过细节管理尽量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管理成本。就水利工程而言,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就是“细、精、严、准”。“细”是指各项工作都要细致;“精”是将各个环节都做到最好;“严”是指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准”就是保证工作完成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精细化管理更注重执行力,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前提。 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实施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模式,重视在细节中、过程中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在基础性工作中强调管理有效性,将工程建设任一环节和细节中,强调精益求精的管理过程,提升项目管理工作的竞争力。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重视现代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传统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手段滞后等现实问题,对管理效能也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作用,应用现代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工作水平,进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精细化管理模式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形成制度化、程序化和格式化,对管理工作细节的把控和处理,提升管理手段的执行力,有利于管理制度落实于实际的工作中,促进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 3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措施 3.1提高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也开始渐渐认知到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近些年我国更是加大了在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之中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内部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导致了这些资金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提高水利工程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程度就非常重要,其可以将国家投入水利工程之中的资金有效利用起来,在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服务质量。 3.2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水利工程的管理机制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水利工程的改革力度以及改革深度要不断进行拓展,比如创新相应的管理体制、完善基础的配套设施建设等,除此之外要定时对运营的水利工程机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同时优化水利工程的性能来借此降低维修工作的成本。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来说,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和精细化建设对其拥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就势在必行。 3.3建设高素质管理队伍一个综合素质 高的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的水利工程现代化,现如今水利工程之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新型科学技术,这就对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对此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建设出一只综合素质高的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工作就至关重要。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在招收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比如开设专门的培训班来定期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养。 3.4重视现代管理技术的引入 水利工程实施管理工作行为,为促进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需要契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积极将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引入工程管理工作中,以促进管理工作效能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施管理现代化提供诸多便利条件,如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技术类型,各行业领域都在积极将管理工作与现代化技术有机融合,以提升管理工作水平,水利工程的管理现代化也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积极促进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管理手段的应用。如桓仁大雅河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便应用网络化办公模式,工程项目部以及各部门之间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管理信息的传递,管理数据的汇总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制订和执行等; 同时应用自动化技术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可视化水平,对管理平台进行自动控制技术的融入,工程建设环节中对于各施工作业面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管,对系统的重要施工设施运行状态进行监督管理,当设备处于异常运行状态时,及时向管理层进行汇报,针对性处理异常状态和问

垄断的含义

垄断的含义 垄断(monopoly)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 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来泛指把持和独占。 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结合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垄断行为是指:排除、限制竞争以及可能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垄断行业就是行业或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的情况。 垄断的产生 垄断是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在以自由竞争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企业为了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会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大企业往往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不断排挤和吞并中小企业,使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劳动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自己手中。同时,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发展,突破了单个资本的局限,加速了资本集中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生产集中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则意味着企业数目减少,1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都集中在几个或几十个大企业手中,它们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共同操纵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可能;由于少数大企业的存在,使中小企业处于受支配地位,少数大企业之间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保证彼此都有利可图,也会谋求暂时的妥协,达成一定的协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必要性。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垄断,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般的、基本的规律。公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已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 垄断形成的原因 自然垄断:生产成本是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 垄断的形成: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资本家为了在追逐利润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本积聚,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不断地扩大资本。在资本积聚的基础上,竞争又引起资本集中。这主要是通过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或建立股份公司的方式来实现的。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结果,使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当生产集中发展到一个部门已被少数大企业所控制的阶段,必然会形成垄断。因为,一方面,在少数(几十个甚至几个大企业)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定,使垄断具有了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大企业规模巨大,实力雄厚,造成中小企业同它们竞争的困难,从而使居于压倒优势的大企

中国税制改革

一、WTO给中国税制带来什么压力? 1、中国目前的税制结构与WTO要求中国的税制结构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虽然中国加入了WTO,但是经济发展有一个过程。税制改革有很多内容是今年完不成的,因为立法需要很长时间,比如所得税“两法合并”现在还没有提交到全国人大。改革还应是早点好,至少不应该拖得太迟,否则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更大了。 WTO规则对于一国税制的要求就是“国民待遇”原则,要求不能对外商歧视。在20多年的市场经济过程中,唯独税收与其他方面的情况很不同——税收方面是一直优惠外资的。现在税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对外资歧视,而是对内资歧视。 中国关于WTO的谈判主要集中在取消和降低重要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简单地说也就是要求你拆掉篱笆。加入WTO后,外资市场准入的自由权肯定比现在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优惠外商,外商企业可能享有市场开放和税收优惠的双重优惠,但对于内资企业而言则变成了税收和市场的双重负担。 我们的税制基本上是符合WTO要求的,并不是说中国加入WTO就逼着你立刻进行税制改革。外方对我们给出的税收优惠从不拒绝,问题是我们自己要不要继续实行这套政策。中国加入WTO的目的毕竟不是让外资打垮本国企业。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企业轻装前进。 2、除了企业所得税,决定或影响内资企业竞争力的税收因素还有那些? 决定企业内在竞争力的很多因素中,出口退税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因素之一。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即使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和发达国家惯例相比仍然是退税不足。原因在于我们是生产型窄范围的增值税,产品中还含营业税。即使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其实仍然征了很多税。从税制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出口产品零税率原则。所以要真正解决出口产品含税问题,除了提高退税率、扩大退税空间,还需要增值税转型。最好不要通过提高退税率,超过法定征税率,如征17%退18%的办法,那会为人家诟病。改善税制才是正路。不改税制,通过退税硬性实行外贸补贴,结果是两边都扭曲。 3、近来启动的税制改革,是一次与1994年类似的全局性税改,还是局部税种的调整?此次税改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目前是不是改革的良机? 当前并不存在一个类似1994年那样大规模税制改革的条件。不过,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包括经济结构改变、企业转制、投资需求不足等新情况,尤其是加入WTO。理论界对税制改革建议的重点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地方税等,几乎涉及了税制的所有方面。 4、为什么目前的税改不是一个全局性的改革,却又涉及几乎所有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1994年税制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了。从宏观经济运行方向上说,中国已经从当时通货膨胀转变为现在的通货紧缩。1994年税改的核心方针是抑制通货膨胀

反垄断理论分析及其对我国反垄断政策的建议

反垄断理论分析及其对我国反垄断政策的建议 摘要:我国目前的垄断性行业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如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反垄断政策,需要针对形成垄断的各种原因,分别对各种形式的垄断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反垄断政策方面的建议,以及开放条件下反垄断政策的一些新的变化,这样才有助于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反垄断政策。 关键词:垄断进入壁垒比较研究 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动荡多变的国际局势,寻找自身存在的发展潜力,打破垄断行业壁垒,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提升行业竞争活力,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中重要一环。垄断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如何有效降低垄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各种形式的垄断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实际的反垄断政策。 一、垄断理论简述 垄断(Monopoly) ,通常是指卖方垄断,一般指这样一种情况,在相关产品市场上只存在唯一的卖者,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按照自身的意愿控制和调节市场价格与产量。 传统经济理论把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个类型,其中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最高,垄断市场的效率最低。在垄断市场,厂商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自行确定市场价格、产量,产品的边际成本低于其市场价格,从而存在效率的缺失。同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厂商提供的产品数量较少,但价格却较高。因此,无论是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还是从政府政策出发都主张对各种垄断现象进行反垄断控制。但同时另一方面,垄断也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早期,“马歇尔难题”,即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垄断)的两难选择就说明了垄断可以提高效率的一个方面。之后,又有人指出,垄断可以鼓励和促进创新、技术进步等等。这使得人们对于垄断的认识进一步复杂化,也更接近现实。由于垄断对于经济的发展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阻碍的一面,因此对于反垄断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分析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垄断类型

我国水利技术及其现代化研究

我国水利技术及其现代化研究 发表时间:2017-10-18T17:03:03.5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作者:姚江 [导读] 临水而居的人们为了确保自己在取水饮用之时不被洪水吞没,就需要在居住地为自己建筑防洪措施。 贵州聚龙项目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笔者从水利发展的过程谈及水利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水利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探讨。 关键词:水利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1 水利发展的过程 1.1 防洪建设阶段 临水而居的人们为了确保自己在取水饮用之时不被洪水吞没,就需要在居住地为自己建筑防洪措施。人类最开始是以居住地为中心,将堤防、城墙和一些排水系统等防洪建设逐步建筑起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防洪建筑措施越来越先进。 1.2 供水建设阶段 当人们的生存得到了保证以后,社会建设也随之开始。在做好了防洪工作以后,人类将眼光放开,开始向水利要效益。这个时候,引水和配水等供水系统建设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水利建设的主力军。 1.3 水资源保护阶段 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的进步,还有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其中水污染就是一项比较棘手的问题。供水量日益增加,同时污水排放量也有增无减,这就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水污染严重的问题。此时,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资源利用情况以及改善水质等问题成为了水利建设时的重中之重。 1.4 环境建设阶段 在人们对水资源保护有了一定的成效以后,水质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处理。目前,人们对于精神享受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业成为了人们放松的首选方式,这就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更加重视水资源周边的环境建设。一个水域空间只有做到优化管理,才能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和良好的放松空间。 1.5 生态修复阶段 人们在实施环境建设的这些年中也逐渐培养起了对自然的保护意识。自然水域在环境中的作用也开始备受重视,此时人们便迫切的要求恢复水系自然生态功能。想要修复生态系统,水域不仅要达到清洁美观,还要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修复水域的生态系统作为水利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 水利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2.1 水利发展的现状 水利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国水利建设一般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围绕流域来进行水利建设。虽然这样有利于水资源利用,但是对于一些没有水或者水资源缺失的地方来讲,是没有利益可言的。 2.2 水利发展面对的问题 2.2.1 水资源污染严重 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污水排放量过大,超出了自然净化量以后,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水流域内的自然环境陷入糟糕的境地。 2.2.2 过量开采水资源 当人们向大自然的索取已经超过了自然所能承受的分量之时,自然平衡就遭到了破坏,水资源亦是如此。如果开采水资源的速度大于自然再生水的速度,此时人们就会将开采的目光转向地下水,而过量的开采地下水又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积年累月,就会逐渐出现地面沉降的现象,有些地区甚至因为地下水位过低,而造成了地表植被大量枯萎的情况发生。 2.2.3 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自然灾害的频发也会使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出现失衡的状态。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各地区不断的发生区域性洪灾或旱灾,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这样的自然灾害,将人们陷入了两难的境界,即需要水的地区滴雨未下,不需要水的地方洪涝成灾。 3 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3.1 水利现代化的内涵 (1)观念现代化。将当代一些有利于水资源利用和发展的观念添加到水利建设中来。例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湿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等观念和理论。 (2)技术现代化。要在掌握关于水利建设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进行现代化水利建设。同时还要及时更新计算机技术、管理理念、监视和预报功能,将这些领域的高新技术充分的运用到水利建设中来,形成具有特色的水利工程建设。 (3)管理现代化。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法规体现现代化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不仅要充分利用信息收集、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高新技术,还要令管理的过程公开、民主,并且科学。不仅要有完整的法律法规,还要加强公民法制意识的建设,依法治水,合理用水。 3.2 水利现代化的趋势 首先表现在差异性上。我过地域辽阔,社会发展情况不同,气候和水文状况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各地区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也千差万别。因此,各地方的水利工程建设要依据本地区的特点进行计划和建设。第二表现为阶段性。水利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正如上面分析的一样,每个阶段是不能够随意更改的。就像不能在害没有解决防洪的问题的时候就开始搞景观建设是一样的。最后就是其社会性。水利建设不仅是社会性的服务,更是保障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也会影响社会发展。水利行业是国家积极

选课趋势及利弊

教育部高考选科有新要求,这19个专业类必考物理! 收藏此文 2018-10-31 | 编辑:梁老师 | 阅读:2522 摘 要 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给高校设了一条底线,给出高校专业选科更大的选择权限,允许高校同时设置两门(甚至三门)科目为必选科目,同时允许高校在部分专业做专门说明情况下,可以突破《教育部指引》限定的选考科目范围。 继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浙江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设置指引》(以下简称《浙江指引》)之后,教育部也下发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教育部指引》)。 与浙江省直接给出“选考科目建议”的做法不同,《教育部指引》只是给高校设了一条底线,给出高校专业选科更大的选择权限,允许高校同时设置两门(甚至三门)科目为必选科目,同时允许高校在部分专业做专门说明情况下,可以突破《教育部指引》限定的选考科目范围。 教育部如此规定,也是在解决新高考改革实施进程中出现种种问题的一种尝试,比如最广为人知的“物理选考囧境”。 那么,本次的《教育部指引》中出现了哪些值得各位家长和老师们关注的新要求、新动向呢? 一、新模式:允许高校指定两门或三门科目必考 在2017年的上海和浙江高考中,对于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范围,考生只要有一门科目在范围内即可报考该专业,这对于考生来说是比较宽松的。 而在2018年《教育部指引》中,教育部允许高校指定两门(甚至三门)科目必考(目前山东省的做法)。 那么,2018年以后进入新高考的各位考生和家长就得注意了:一定要区分选考要求上写的是“均须选考方可报考”还是“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