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手册编写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手册编写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手册编写方法

质量手册编写方法

质量手册编写方法

一、什么是质量手册?

1)质量手册是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它系统识别了影响质量的各个直接和间接过程,描述了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规定了对重要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各项准则。

2)质量手册是一部质量“胜”经。

其编制依据是ISO9001标准,ISO9001标准从是几十年质量管理历史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并在几十年实践中证实是有效和适用的。可以说,标准的每一个条款都是不少企业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结晶,也是将质量管理的普遍原理与公司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质量手册是一部“法典”。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在于“法治”。质量手册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其地位相当于“宪法”。其它各类文件(管理性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则相当于单项“法规”,规定了某些方面的具体要求。质量手册的编制就是“立法”,发布后的宣贯就是“普法”,让每一个人员“知法懂法”,并自觉地“依法办事”。还需要职能部门当“警察”“执法”,不断地依据质量手册的要求去发现和纠正偏差

4)质量手册是一本教材。

各级员工通过对质量手册的学习能够获取有益的质量管理知识,从而不断提高意识和能力。比如,可以了解到公司的概况、质量理念和大政方针,可以找到自己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位置,知道到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搞清楚自己是谁的“顾客”,以及谁又是自己的“顾客”。

5)质量手册是一本宣传书。

它是证实质量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证明性文件,这是第一个层次的证实,通过文件来证实你是不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质量体系文件概论

(一)质量体系文件:

定义:描述一个企业质量体系结构,职责和工作程序的一整套文件。

质量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必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因而就需明确对过程管理的要求、管理的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实施管理的方法以及实施管理所需要的资源,把这些用文件形式表述出来,就形成了该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许多企业在实施ISO9000标准中,直接将标准的质量体系要求转化为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的要求,那么按标准要求所形成的文件也是质量体系文件。

(二)质量体系文件的作用:

(1)文件的价值

编制和使用文件是具有动态的高增值的活动。这是人们多年实施ISO9000标准的体会,文件的动态性,表现在文件随体系的运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始终要保持有效,文件的高增值性是指人们在文件的执行过程中,在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减少损失、提高管理水平,赢得客户的信任,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在新的ISO9000-2008标准中,就特别强调要形成文件。

(2)文件的作用

质量体系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向质量的交通图

a)给出了最好的、最实际的达到质量目标的方法;

b)界定了职责和权限,处理好了接口,使质量体系成为职责分明,协调一致的有机整体;

c)该说的一定要说到,说到的一定要做到”,文件成为组织的法规,通过认真的执行达到预期的目的。

2.质量改进的保障

a)依据文件确定如何实施工作及如何评价业绩;

b)增强了更改效果的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c)当把质量改进成果纳入文件,变成标准化程序时,成果可得到有效巩固。

3.文件和培训

a)文件作为培训全体员工的教材;

b)寻求文件内容与技能和培训内容之间的适宜平衡;

c)保持被展开和实施的程序的协调性取决于文件与人员的技能和培训的有机

结合;

(三)质量体系文件的结构

(1)典型的质量体系文件结构

ISO9000要求所要求的质量体系文件,其结构层次应是:

质量手册是供方根据规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描述与之相适应质量体系的基本文件,提出了对过程和活动的管理要求。

质量体系文件结构包括:

a)说明公司总的质量方针以及质量体系中全部活动的政策;

b)规定和描述质量体系;

c)规定对质量体系有影响的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d)明确质量体系中的各种活动的行动准则及具体程序。

质量体系程序是针对质量手册所提出的管理与控制要求,规定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具体实施办法。程序文件为完成质量体系中所有主要活动提供了方法和指导,分配具体的职责和权限,包括管理、执行、验证活动。

作业指导书是表述质量休系程序中每一步更详细的操作方法。指导员工执行具体的工作任务,如完成或控制加工工序、搬运产品、校准测量设备等。

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文件的区别在于,一个作业指导书只涉及到一项独立的具体任务,而一个程序文件涉及到质量体系中某个过程的整个活动。

为了使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就要设计一些实用的表格和给出活动结果的报告,这些表格在使用之后连同报告,就形成了质量记录,作为质量体系运行的证据。

(2)结构图说明

质量体系文件主要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表格、报告等质量文件构成。

典型的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图

A层次质量手册:按评审准则和规定的质量方针、目标描述质量管理体系要素与职责及途径;

B层次程序文件:描述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的职能活动;

C层次作业指导书:是某个具体作业的指导工作文件回答如何做的问题,由具体操作执行人员使用。如设备操作规程、样品(准备)指令、检验细则等。D层次其他质量文件:记录(质量记录或技术记录)诸如表格、签名、原始记录报告等。

各层次文件可以分开,也可以合并

·当各层次文件分开时,有相互引用的内容,可附引用内容的条目;

·下一层次文件的内容不应与上一层次文件的内容相矛盾,下一层次文件应比上一层次文件更具体、更详细;

·也有的文献把质量文件中的作业程序作为第三层次,把表格、报告、记录等作为第四层次;

·各层次间合并还是分开,可由企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需要去决定。

(四)对质量体系文件的基本要求:

(1)系统性

公司应对其质量体系中采用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有系统、有条理地制订成各项方针和程序;

所有的文件应按规定的方法编辑成册;

各层次文件应分布合理;

(2)协调性

体系文件的所有规定应与公司的其他管理规定相协调;

体系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互相印证;

体系文件应与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相互协调;

应认真处理好各种接口,避免不协调或职责不清。

(3)唯一性

对一个组织,其质量体系文件是唯一的;

通过清楚、准确、全面、简单扼要的表达方式,实现唯一的理解;

决不许对同一事项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文件同时使用;

不同组织的文件可具有不同的风格。

(4).适用性

遵循“最简单、最易懂”原则编写各类文件;

所有文件的规定都应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完全做到;

追求“任何时候、任何部门都适用”的文件是荒谬的,不可能的;

编写任何文件都应依据标准的要求和企业的现实;

发现了文件的不适合情况,应立即按规定程序修改。

(五)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导方法:

(1)自上而下依次展开的编写方法

·按质量方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程序(规范)、质量记录的顺序编写;·此方法利于上一层次文件与下一层次文件的衔接;

·此方法对文件编写人员,特别是手册编写人员的ISO9000族国际标准知识和工厂生产知识要求较高;

·此方法使文件编写所需时间较长(4~6个月);

·此方法必然会伴随着反复修改。

(2)自下而上的编写方法

·按基础性文件、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的顺序编写;

·此方法适用于原管理基础较好的组织;

·此方法如无文件总体方案设计指导易出现混乱。

(3)从程序文件开始,向两边扩展的编写方法

·先编写程序文件,再开始手册和基础性文件的编写;

·此方法的实质是从分析活动,确定活动程序开始;

·此方法有利于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要求与组织的实际紧密结合;

·此方法可缩短文件编写时间(2~3个月)。

三、质量手册

(一)概述

(1)质量手册的定义

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

质量手册是证明或描述质量体系的主要文件

—质量手册规定质量基本结构,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应长期遵循的文件;—质量手册至少应包含组织的质量方针和对所采用的质量体系标准的全部适用要素的描述;

—质量手册可以是:

a)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直接汇编;

b)一组或一部分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c)针对特定设施、职能、过程或合同要求所选择的一系列程序文件;

d)多份文件或多层次的文件;

e)剪裁掉附录只含有通用性内容的文件;

f)可独立应用的或是其他形式的文件;

h)基于组织所需其他多种可能的派生文件。

(2)质量手册的应用

当质量手册用于质量管理的目的时,可称为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仅为内部使用;

·当质量手册用于质量保证的目的时,可称为质量保证手册,质量保证手册可用于外部目的;

·论述同一体系的质量管理手册和质量保证手册在内容上不应有矛盾。

(3)质量手册的作用

阐述公司的质量方针、描述质量体系和程序的要求;

为质量体系审核提供依据;

对外展示其质量体系,证明其质量体系符合某一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要求。(二)质量手册的结构与内容

(1)质量手册的常见结构:

·封面

·批准页

·手册说明(适用范围)

·手册目录

·修订页

·发效控制页

·定义部分(如需要)

·组织概况(前言页)

(2)质量手册的内容

·批准页

—公司的名称;

—手册标题;

—手册发行版序;

—生效日期;

—批准人签名;

—文件编号;

—手册发放控制编号(见附表5.1)

·手册说明

—适用的产品;

—生产该产品的组织领域或区域;

—手册依据的标准;

—适用的质量体系要素(可用表格说明)

·手册目录

—列出手册所含各章节入题目

·修订页

—用修订记录表的形式说明手册中各部分的修改情况。

·发放控制页

—用发放记录表的形式说明质量手册的发放情况与分布情况。

·定义(术语)

—首先使用国家标准中的术语定义;

—对特有术语和概念进行定义。

·组织概况

—公司名称,主要产品;

—业务情况、主要背景、历史和规模等;

—地点及通讯方法。

·质量方针目标

—组织的质量方针;

—组织的质量目标;

—最高领导签名。

·组织机构、责任和权限

—描述组织的机构设置(可给出组织机构图);

—影响质量的各管理、操作和验证等职能部门的责任、权限及隶属工作关系。·质量体系要素描述

—质量体系要素描述的原则;

符合所选定的标准的要求;

符合实际运作的需要。

·职责落实

全面考虑各要素的相关要求;

相关标准;

满足法规要求、合同要求。

—质量体系要素描述各章的结构和内容目的

—阐明实施要素要求的目的。

·适用范围

—阐明实施要素要求适用的活动

·责任

—阐明实施要素要求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或人员的责任。·程序概要

—阐明实施要素要求的全部活动原则和要求。

·相关文件

—列出实施要素要求所需的各类文件。

·术语

—需要时才编入。

—需要时设立本章;

—设立本章的目的是便于查阅质量手册。

·支持性文件附录

—需要时设立本章;

—附录可能列入的支持性文件资料有:

(3)质量手册的审查

质量手册需审查的方面:

风格审查;

内容审查;

格式审查;

职责审查;

接口审查。

①手册的风格审查

·由负责统稿的人员进行;

·统一质量体系要素描述各章节的结构;

·统一名词;

·统一风格;

·统一质量体系要素的描述深度。

②手册的内容审查

·标准的要求是否都已包括;

·实际的需要是否都已覆盖;

·表达是否准确;

·此项审查应由编写人员,各部门人员和顾问共同完成。

③手册的格式审查

·是否方便修改控制;

·是否方便使用;

·是否适合文件管理。

④手册的职责审查

·各部门和重要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是否表述得准确、全面;

·与质量有关的职责和权限是否有遗漏;

·质量体系要素描述各章节中所描述的职责和权限是否与组织机构章节中描述的职责和权限内容一致;

·质量活动中描述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在相应的职责规定中有体现;

·所有的职责和权限是否在相应质量活动中体现。

⑤手册的接口审查

·有关接口和工作关系的描述是否协调、清楚;

·各项管理活动是否已形成闭环;

·接口方式是否合理;

·接口的各个工作环节是否清楚并得到有关部门的确认。

(4)质量手册的管理

①标准要求

·ISO9001:1994的要求

—供方应建立、形成文件化的质量体系,以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4.2.1);—覆盖本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要求的文件的大致结构,应在质量手册中予以规定(4.2.1);

—质量手册应包括或引用形成质量体系一部分的书面程序(4.2.1)。

ISO9004-1:1994的要求

—“质量手册”是证明或描述书面质量体系的主要文件(5.3.2.1);

—质量手册的主要目的是规定质量体系的基本结构。因而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应长期遵循的文件(5.3.2.2);

—应制定质量手册内容更改、修订或补充的书面程序(5.3.2.3).

②管理要求

·批准

—须经管理层责任人批准;

—从批准的实施日期开始实施.

·分发

—企业内只允许使用受控文本;

—应发至使用手册的所有部门或人员手中;

—发放应登记记录分发号。

·更改

—更改应按程序规定办理批准手续;

—更改所有受控手册;

—更改应记录。

·使用与保管

—需使用手册的人员应能够方便地查阅手册的有效版本;

—保管不应导致损坏或丢失;

—对损失或丢失的补发应按程序规定进行

(三)管理体系的编写过程

编写管理体系文件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编写过程和组织形式由本企业的实

际情况确定。一般管理体系文件是由一个编写小组负责初稿的编写工作,过程包括:

1.学习阶段

(1)培训人员:体系文件编写小组成员及有关岗位工作人员。

(2)培训目的:使编写人员掌握文件编写方法,初步掌握结合本单位实际如何编制有关文件的基础知识。

(3)学习内容:

a)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ISO9000标准等

b)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的编写知识、包括实施阶段、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分工。

2.调查策划阶段

以编写小组成员为主对企业进行调查,了解组织机构的现状、各部门职能权限的现状、各部门提出需解决的接口问题、现有的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等。

3.管理体系文件编写阶段

(1)拟定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格式。

(2)制定编写计划。对各层次文件的编写方式、编写格式、内容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做出设计,并要制定编写管理文件的编写实施计划,做到每个项目有人承担,有人检查,按时完成。

(3)编写组按照标准和单位实际分工合作编写。

(4)编写小组对草稿要反复研讨、协调、修改、完善。

(5)文件的批准、发布。

4.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试运行阶段

(1)文件下发、宣讲

体系文件是描述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文件,包括方针、目标、政策、计划、程序、指导书等,它是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也是评价管理体系、质量改进不可缺少的依据。

(2)贯彻实施

要求全体人员“强行”执行管理体系,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记录,为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提供证据。

(3)组织内部审核

对本企业的管理体系的管理活动进行全面内部审核,以验证所编制的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5.正式运行阶段

编写过程框图

(四)管理术语

1.质量方针

由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注:质量方针是总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2.质量管理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注: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能,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质量管理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3.质量控制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活动。

注:

a)质量控制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

b)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4.质量体系

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的资源。

注:质量体系的内容应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

5.质量手册

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

6.组织结构

组织为行使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

7.纠正措施

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8.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9.程序:

为进行某种活动所规定的途径。

10.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11.管理评审:

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正式评价。

12.内部审核

以验证质量活动的运行是否符合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要求。

(五)审核的依据

a)证明过程已经确定;

b)证明程序已被认可已展开和实施;

c)证明程序处于更改控制中。

质量手册编制管理规定

质量手册编制管理规定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一条根据IS0900l4.2款制定本办法,“供方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文件化的质量体系,以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规定。企业应建立 质量体系文件。文件化的形式是指将所规定的质量保证的全面 规划用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予以颁布。 第二条质量手册的使用 质量手册是规划和实施一个质量体系的主要文件。它应用于下列目的: 1.就最高管理者确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与他的职员、顾客和卖主相互沟通。 2.树立公司最佳形象,赢得客户的信任并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 3.对供应商施加影响,使之对所提供的产品施以有效的质量保证。 4.为贯彻质量体系,按授权的引用标准行事。 5.规定各功能团组以及与质量活动相关的各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6.保证工作有序和有效。 7.就质量体系的各要素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认识其工作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帮助员工提高自身素质。 8.作为质量审核的依据。 第三条质量手册的编制 质量手册的编制应受到高度重视,并直接听取与质量有关的所有 单位和个人的意见。 质量手册应依据本公司的实践,包括一些传统的习惯和常用的但 未形成书面文字的程序及现行体系,带着问题而写。第一步,从 实际执行任务的人员中收集所有这些实践

和程序写成书面文字;然后,从质量保证有效性方面进行分析, 与有关人员和他们的上级进行全面讨论,需要时应对程序进行修 改。在结束修改之前,必须以连续性为基础对他们的可行性予以 确认。 ISO标准中的有些活动在某些公司的现行体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n 公司应仔细考虑是否有必要建立这样的活动。ISO的某些要求可以依赖于已经实施的规定活动或就现行要素附加某些条件才得以适 应。 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体系应在保持正常的情况下尽可能 简单。一个良好的质量体系不必要以大量的表格和记录使之高度 文件化,从而形成复杂的体系。一项保证质量的文件纳入该体系 之前应全面证实其实用性。 第四条质量手册的内容 质量手册是一个公司质量体系的基础。它应就其所依据执行的ISO 标准的质量体系要求提供指南。除手册标题、引用编号、范围和 目的等结构部分外,它应包括所有有关单位用于质量保证的指令 和主要程序。手册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质量方针和目标第一章必须明确规定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这将作为确定全公司与质量有关的所有活动和方法的依 据。 2.组织 一个正式的组织结构是描述权力和责任的支架。由于质量活动 广泛分布于公司各处,因而质量手册应首先描述公司广泛的组 织结构。它还应提供质量保证部门的详细组织结构以及代表各 类质量保证功能的其它部门的结构,展现公司所实施的质量保 证活动及其与最高管理者连接关系一个完整的图像。

TQM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doc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概论 1、质量管理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操作者质量管理、工长质量管理、检验员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随看生产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 的边缘学科。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深化将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 3、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化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一个包含 IS09000和IS014000标准的全面质量一体化管理体系(TQIMS),把全面质量管理推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阶段。 4、ISO8402术语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5、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是基于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 质量环的控制,并通过有效的质量体系或系统工程为基础来实施和体现。质量环和系统工程可以用过程来体现,过

程的不稳定性,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控制目标。 6、不同的行业和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质量环的划分 应该随行业和产品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无论质量环如何不同,其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都应包括在内并进行有效控制。 7、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员、全过程、全范围及多方法 的质量管理。 8、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的差异:强调系统管理、 强调预防为主、强调不断改进、强调满足顾客需要。 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全面质量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 成本、质量改进和质量文化及质量审核。 2、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3、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三、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点 1、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质量控制点是过程 控制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2、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关联的资源和活 动。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装置、设备,以及技术和方

全面质量管理推行方案

**汽车全面质量管理推行方案 一、目的: 通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公司各部门关于产品、服务、安全等质量管理水平,以满足公司各项工作实现又快又好及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需求,实现企业增收、品牌度提升、巩固和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做顾客最满意的企业,打造享誉国际的知名品牌企业。二、范围: 本方案适应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三、目标: 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基础现场5S、看板管理、产品“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推行,再到全面质量改进小组活动(简称QC活动)实现工作和服务效率提升、人员组织结构优化、职责和权限明确化 2、通过全面质量活动推行,增强员工自主改善意识,实现快速提升工厂的过程控制能力 四、职责 1、**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厂长为全面质量推进组组长负责整个活动推进中的资源协调支持。 2、质量部负责整体方案的策划、跟踪。负责全面质量推进各项活动的组织、跟进、协调及管控工作。 3、技术部负责制定、修改完善公司的生产技术文件(如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等) 4、生产管理部、物流及各车间负责整改内部非标准作业及推近“三不原则”,各工序坚持自检、互检。 5、其他部门部门负责人向所在部门宣贯TQM知识、负责TQM具体推行及指导落实等管理工作 五、具体实施内容 立即实施项目: 1、重点质量问题管理:通过梳理生产过程、市场反馈、整车功能设计等存在的急需解 决的关键问题,成立QC小组,快速功关。**汽车2月起实施QC小组活动,各部门提

交部门内的重点质量问题至质量部文控处,进行立项攻关解决,QC小组负责进行统一并形成公司跟进项目进行监督实施进度及结果。 2、分段质量改进,建立惩罚机制: ①零部件质量通过对供应商能力、零件到货质量进行统计,制定供应商提升计划及现场辅助计划,形成《整改报告》,明确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并组织供应商签订明确的《质量保证协议》,并逐步组织联合评价组完成对供应商的审核评价工作,实现供应商的科学管理,优化一批,淘汰一批。 ②检验及过程质量在发生问题时由QC小组成员或车间负责人采取现场实物会的模式将操作者、检验员及下序操作者集中到问题的面前,让其了解问题的状态及发生的原因及过程,切身感受自身的失误造成的问题结果,让下序对上序的工作内容及标准熟知且能有效截留,并对重点问题制作成《质量警示卡》置于操作现场、检验关口进行时刻提醒来促进过程及检验的问题意识的提升及技能水平进步。 六持续循环推进项目: 1、意识建立: 对全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理论培训,从知识、思想上使全员认知并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及推行的积极意义 质量部负责课件制作,各车间部门负责培训工作组织,综合办公室协助配合。 2、现场5s活动推进:建立5s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理念,将现场所有物品按照定品、定量、定位的原则进行标识目视管理,防止错送、拿、装等失误的发生,提升现场工作效率及准确率,并结合5s的具体内容(见下图)进行循环式持续提升。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要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一、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 质量管理讲究科学性,一切凭数据说话。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根据本班组,本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表格。常用的统计分析表有以下几种,供参考。1. 不良项目调查表 某合成树脂成型工序使用的不良项目调查表如下。每当发生某种不良时,工人就可在相应的栏目里画上一个调查符号,这样,下班时哪些不良项目发生了多少,立即可知。 2. 零件尺寸频数分布表 此表与不良项目调查表属同一类型。第二栏为零件尺寸的分组,第四栏的“ ”与不良项目调查表中的“正”是相同的符号。工人每加工完一个零件,经检测后,将所得零件尺寸在第二栏“组距”中找到相应的尺寸组,然后再在第四栏中记录符号,待到下班或完工时,再统计第五栏。这样的图既直观、又明确、有助于掌握零件尺寸的分布情况。 3. 汽车油漆缺陷统计表 该表的特点是直观,而且将每个缺陷的部位表示出来了。 4. 不良原因调查表

要分清不良的发生原因,可接设备、操作者、时间等标志进行分层调查,填写不良原因调查表。下表为调查了甲、乙两位工人5天生产塑料勺不良原因的调查表。 5. 不合格品分类统计分析表 下表为某工序同时生产三种规格的轴承,按不良项目分别统计。表的右侧和下边的合计栏均画作虚线,表示可根据需要取舍。需要注意的是“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作为总目,下面还细分若干细目,这是表格设计的一种技巧,与此对应,下边合计栏也应合理设计。 6. 措施计划表 措施计划表,又称对策表。在制订一个具体的改进措施计划后,所有对策编制成计划表的形式。下表为某照相机厂生产一种自拍照相机,为了解决自拍质量问题,针对所分析的原因,制订的改进措施计划表。 二、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形式如下图。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座标,一个横座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左边的纵座标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纵座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有时,为了方便,也可把两个纵座标都画在左边。横座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排列;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帕累托曲线。通常把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类:0~80%为A 类,是累计百分数在80%的因素,显然它是主要因素。累计百分数80~90%的为B 类,是次要因素;累计百分数在90~100%的为C 类,这一区间的因素是一般因素。 作排列图需注意: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李正东(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教授)编 1质量管理的原则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1.1 概述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期望。 1.1.2 理论依据 组织只有赢得和保持顾客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 1.2 领导作用 1.2.1 概述 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全员积极参与的条件,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1.2.2 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的建立,以及全员的积极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1.3 全员参与 1.3.1 概述 在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被授权和积极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1.3.2 理论依据 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表彰、授权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积极参与。 1.4 过程方法 1.4.1 概述 将活动作为相互关联、功能连贯的过程系统来理解和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得到一致的、可预知的结果。 1.4.2 理论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理解体系是如何产生结果的,能够使组织尽可能地完善其体系和绩效。 1.5 改进 1.5.1 概述 成功的组织持续关注改进。 1.5.2 理论依据 改进对于组织保持当前的绩效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1.6 循证决策 1.6.1 概述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1.6.2 理论依据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总是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它经常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输入及其解释,而这些解释可能是主观的。重要的是理解因果关系和可能的非预期后果。对事实、证据和数据的分析可导致决策更加客观、可信。 1.7 关系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循环上: 1、计划(plan)阶段:包括四个步骤,即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对策。 2、执行(do)阶段:按照制定的对策实施,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3、检查(check)阶段:检查取得的效果,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 4、处理(Aact)阶段:包括两个步骤:即制定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发生;提出遗留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全面质量管理 一、TQM的来源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到达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菲根堡姆于1961年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发达国家组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使产品或服务质量获得迅速提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传播,各国都结合自己的实践有所创新发展。目前举世瞩目的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美国波多里奇奖、欧洲质量奖、日本戴明奖等各种质量奖及卓越经营模式、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等,都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二、TQM的定义 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TQM的管理理念是已客户为导向的,所有全员质量管理组织的人员通过全员参与的,通过跨功能、跨等级的管理,利用所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系统地管理组织的改进与进步。 TQM 结合了产品质量,过程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从而成为一个经过变革后的组织中的过程的控制,能通过更经济有效的方式来满足客户要求。受控的生产过程在产品和服务未能满足客户需求时仍不能帮助公司增长市场份额。 三、实施TQM的作用: 1. 提高产品质量 2. 改善产品设计 3. 加速生产流程 4.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5.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6.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7.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质量管理)第三方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编写纲要

第3方实验室质量手册编写提纲 质量手册编写提纲-1 (仅提供参考使用,不得照抄!) 质量手册围绕着实验室认可的四个目标来写: 一. 实验室良好的服务行为;(阐明实验室公正的立场)(17025的4.1条) 1)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公正和诚实的行为规范 3)能够做到独立检验和独立判断 二. 运作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1)有一个围绕检验活动的组织机构(附带二张图) 2)明确的分工和无缝隙、无重叠的质量职责(附带一个表) 3)真情、切实的质量方针、服务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这是实验室工作的灵魂) 4)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17025的4.3~4.14条)(附带一张图) 三. 真实、准确、有效、可靠的技术检测能力; 1)符合能力要求的资源和活动(人员、机器(仪器)、材料、方法和环境)并对资源和活动进行控制与管理(17025的5.1~5.8条)(附带一张图) 2)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措施(17025第5.9条) 四. 质量合格(无使用风险)的检验报告/校准证书;(17025第5.10条) 1)足够的信息; 2)准确、清晰、明确、客观的检验数据和结论; 3)责任免除的声明。 法定代表人的郑重声明 --- 法定代表人(签字): 委托代理授权书 我作为XXX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任命XXX同志出任我单位XXX实验室的首席执行者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和第六十五条之规定,代理行使我对实验室的管理职权,负责建立实验室的质量体系,配置检验活动的资源,维护实验室的检验能力,保持实验室的技术发展。在XXX检验服务活动领域中,可以独立与客户签立检验合同,开展检验工作,行使我所赋予的法律职权,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我承诺我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此授权有效期至:

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和方法(TOM)

TQM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方法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一、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 质量管理讲究科学性,一切凭数据说话。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根据本班组,本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表格。常用的统计分析表有以下几种,供参考。 1.不良项目调查表 某合成树脂成型工序使用的不良项目调查表如下。每当发生某种不良时,工人就可在相应的栏目里画上一个调查符号,这样,下班时哪些不良项目发生了多少,立即可知。 2.零件尺寸频数分布表 此表与不良项目调查表属同一类型。第二栏为零件尺寸的分组,第四栏的“ ”与不良项目调查表中的“正”是相同的符号。工人每加工完一个零件,经检测后,将所得零件尺寸在第二栏“组距”中找到相应的尺寸组,然后再在第四栏中记录符号,待到下班或完工时,再统计第五栏。这样的图既直观、又明确、有助于掌握零件尺寸的分布情况。 3.汽车油漆缺陷统计表 该表的特点是直观,而且将每个缺陷的部位表示出来了 4.不良原因调查表要分清不良的发生原因,可接设备、操作者、时间等标志进行分层调查,填写不良原因调查表。 下表为调查了甲、乙两位工人5天生产塑料勺不良原因的调查表。 5.不合格品分类统计分析表 下表为某工序同时生产三种规格的轴承,按不良项目分别统计。表的右侧和下边的合计栏均画作虚线,表示可根据需要取舍。需要注意的是“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作为总目,下面还细分若干细目,这是表格设计的一种技巧,与此对应,下边合计栏也应合理设计。 6. 措施计划表措施计划表,又称对策表。在制订一个具体的改进措施计划后,所有对策编制成计划表的形式。 为了解决自拍质量问题,针对所分下表为某照相机厂生产一种自拍照相机,析的 原因,制订的改进措施计划表。 、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座标,一个横座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左边的纵座标表示频数

ISO10013质量手册编写指南.doc

ISO10013 质量手册编写指南 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 成员)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 通常由 ISO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各成员国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标准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 ISO 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分方面,ISO 与国际电工 委员会( IEC )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需提交成员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 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国际标准ISO10013由ISO/TCL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SC3 支持委员会负责制定。引言ISO9000族国际标准包括了对质量体系的要求,这此质量 体系要求可使对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达成共同的解释、开发、实施和应用。ISO9000族国际标准要求开发并实施形成文件的质量体系,包括编制质量手册。GB/T6583--ISO8402 : 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术语》将质量手册定义为: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质量手册可以涉及一个组织的全部 活动或所选择的部分活动。例如,可根据产品或服务、过程、合同要求、政府法规或组织自身的性质确定具 体要求。重要的是质量体系和质量手册的要求和内容体现预期要满足的质量标准。本标准提供了质量手册编制指 南。 1. 范围本标准提供了质量手册的开发、编制和控制的指南,使用者可根据具体需要加发剪裁。最终的质量手 册将反映出 ISO9000 族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质量程序。本标准不涉及详细的作业指导书、质量计划、 工作手册及其他质量体系的相关文件。(见附录 A 层次 C )注:本标准还可用于ISO9000族标准以外的有关质量体系标准的质量手册的编制。 2. 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款。本标准发布时,这些 引用标准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都将修订,因此,鼓励依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

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心得

《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心得 我单位组织学习了《全面质量管理》,学习了关于质量管理、质量文化,质量管理系统的重要内容。 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是我们今后学习和应用的最好内容。她提出要获得质量,最好从建立组织的“愿景”以及方针和目标开始。目标向成果的转化(使质量得以实现)使通过管理过程来进行的,而过程是生产预期成果的一系列活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质量策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质量控制确保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障。质量改进则意味着质量水准的飞跃,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不断提高。 随着质量概念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发现,质量与文化密不可分,质量管理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文化有可见的不可见的两部分组成,规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模式。组织文化的可见部分是指通过对组织及其成员的观察而得到、听到和注意到的全部东西,如着装、标志、组织的仪式等。组织文化不可见部分是组织的价值观。其中有些价值观是组织员工有意识持有的,可以从组织中流传的故事、使用的语言等说明其存在;有些价值观深深根植于组织文化中,以至

于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并无意识地引导着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这些无意识地价值观成为真正隐含的假设和信念,构成组织文化的精髓。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竞争武器,是希望保持长期成功的企业必须选择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必须把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观点融入到组织文化中,形成以质量为主导的组织文化,组织才能取得长期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当组织正真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当组织取得长期成功时,质量文化已经成为组织文化的核心部分了。可见,质量文化是组织全体员工在质量方面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及规范的组合,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组织中,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组织的领导者在质量文化创建和质量文化的氛围营造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组织的质量管理涉及的问题很多,包含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就需要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系统,对所有关键活动进行持续的管理、控制和改进。所谓系统就是组织内一系列通过合作来达成组织的目的德功能或活动。系统的活动都可以作为过程来理解,因此每一个系统也就是一个诸多过程构成的过程的网络。在一个组织内,存在各种各样的系统,既有整体的经营管理,也有各职能活动系统,例如生产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等。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使命、愿景,每一个系统也都要完成特定的任务,达到一定的目标,因此必须把所有的活动整合起来,使系统中的各过程相互协调,

质量手册编写指引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质量手册编写指引(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1902质量手册编写指引 Guidelines for writing quality manual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一、质量手册的概念 质量手册是证实或描述文件化质量体系的主要文件,是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 1.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体系的基本结构,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应长期遵循的文件。 2.质量手册至少应包含或涉及以下内容: ①企业组织的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②对所采用的质量体系标准的全部适用要素的描述; ③影响质量的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和相互关系; ④质量体系程序及其说明; ⑤关于质量标准手册评审、修改和控制的规定。 3.质量手册可以是:

①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直接汇编; ②一组或一部分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③针对特定设施、职能、过程或合同要求所选择的一系列程序文件; ④多份文件或多层次的文件; ⑤剪裁掉附录只含有通用性内容的文件; ⑥可独立应用的或是其他形式的文件; ⑦基于组织所需的其他可能的派生文件。 因此根据质量手册的范围,可以使用如“质量保证手册”、“质量管理手册”。 二、质量手册的应用 1.当质量手册用于质量管理的目的时,可称为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仅为内部使用。 2.当质量手册用于质量保证的目的时,可称为质量保证手册,质量保证手册可用于外部目的。 3.论述同一体系的质量管理手册和质量保证手册在内容上不应有矛盾。 三、质量手册的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一 【本讲重点】 排列图 因果分析法 对策表方法 分层法 相关图法 排列图法 什么是排列图 排列图又叫巴雷特图,或主次分析图,它首先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Pareto)用于经济分析,后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将它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之中,成为全面质量管理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之一。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柱状图和一条自左向右逐步上升的折线。左边的纵坐标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为频率或称累积占有率。一般说来,横坐标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问题或项目,纵坐标表示影响程度,折线为累计曲线。 排列图法的应用实际上是建立在ABC分析法基础之上的,它将现场中作为问题的废品、缺陷、毛病、事故等,按其现象或者原因进行分类,选取数据,根据废品数量和损失金额多少排列顺序,然后用柱形图表示其大小。因此,排列图法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我们找到影响生产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例如,可以将积累出现的频率百分比累加达到70%的因素成为A类因素,它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排列图能够从任何众多的项目中找出最重要的问题,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大小顺序,能了解该项目在全

体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效果、调查产生缺陷及故障的原因。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排列图的绘制,并将其应用到质量过程中去。 一般说来,绘制排列图的步骤如图7-1所示,即:确定调查事项,收集数据,按内容或原因对数据分类,然后进行合计、整理数据,计算累积数,计算累积占有率,作出柱形图,画出累积曲线,填写有关事项。 图7-1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排列图的应用实例 某化工机械厂为从事尿素合成的公司生产尿素合成塔,尿素合成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上面共有成千上万个焊缝和焊点。由于该厂所生产的十五台尿素合成塔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焊缝缺陷,由此对返修所需工时的数据统计如表7-1所示。 表7-1 焊缝缺陷返修工时统计表 序号项目返修工时fi 频率 pi/% 累计频率 fi/% 类别 1焊缝气孔14860.460.4A 2夹渣5120.881.2A 3焊缝成型差208.289.4B 4焊道凹陷15 6.195.5B 5其他11 4.5100C 合计245100 缝成型差、焊道凹陷及其他缺陷,前三个要素累加起来达到了89.4%。根据这些统计数据绘制出如图7-2所示的排列图:横坐标是所列举问题的分类,纵坐标是各类缺陷百分率的频数。

质量手册目录及编写格式

目录 批准页 修订页 1概述 1.1检验检测机构概况 1.2公正性声明 1.3术语与缩略语 2质量方针声明 2.1质量方针 2.2质量目标 2.3质量承诺 3质量手册管理 4要求 4.1组织 4.2人员 4.3工作场所及环境 4.4检验检测设备设施 4.5管理体系 4.5.1管理体系文件 4.5.2质量方针声明 4.5.3公正性与保密性 4.5.4文件控制 4.5.5合同评审 4.5.6检测的分包 4.5.7服务和供应品采购 4.5.8服务客户 4.5.9申诉与投诉 4.5.10不符合检测工作 4.5.11纠正措施

4.5.12预防措施 4.5.13改进 4.5.14记录的控制 4.5.15内部审核 4.5.16管理评审 4.5.17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对应《评审准则》4.5.17-4.5.18) 4.5.18采(抽) 样 4.5.19样品处置 4.5.20内部质量控制 4.5.21能力验证与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 4.5.22结果报告(对应《评审准则》4.5.23-4.5.30) 4.5.23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4.5.24信息上报与自我声明 4.5.25变更申报 4.6特定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特殊要求 附录 1 检验检测机构组织机构框图 附录 2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层人员名单 附录3检验检测机构授权书 附录4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 附录5检验检测机构各岗位人员任职资格 附录6检验检测机构关键岗位人员任命书 附录7检验检测机构部门和岗位职责 附录8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识别 附录9检验检测机构相关人员名单 附录10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平面图

质量手册编写格式 4.1.1目的 4.1.2范围 4.1.3职责 4.1.4要求 4.1.5支持性文件

质量手册编写方法模板

质量手册编写方法

质量手册编写方法 一、什么是质量手册? 1) 质量手册是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它系统识别了影响质量的各个直接和间接过程, 描述了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规定了对重要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各项准则。 2) 质量手册是一部质量”胜”经。 其编制依据是ISO9001标准, ISO9001标准从是几十年质量管理历史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 并在几十年实践中证实是有效和适用的。能够说, 标准的每一个条款都是不少企业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结晶, 也是将质量管理的普遍原理与公司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 质量手册是一部”法典”。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在于”法治”。质量手册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其地位相当于”宪法”。其它各类文件( 管理性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则相当于单项”法规”, 规定了某些方面的具体要求。质量手册的编制就是”立法”, 发布后的宣贯就是”普法”, 让每一个人员”知法懂法”, 并自觉地”依法办事”。还需要职能部门当”警察””执法”, 不断地依据质量手册的要求去发现和纠正偏差 4) 质量手册是一本教材。 各级员工经过对质量手册的学习能够获取有益的质量管理知识, 从而不断提高意识和能力。比如, 能够了解到公司的概况、质

量理念和大政方针, 能够找到自己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位置, 知道到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搞清楚自己是谁的”顾客”, 以及谁又是自己的”顾客”。 5) 质量手册是一本宣传书。 它是证实质量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证明性文件, 这是第一个层次的证实, 经过文件来证实你是不是”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二、质量体系文件概论 ( 一) 质量体系文件: 定义: 描述一个企业质量体系结构, 职责和工作程序的一整套文件。 质量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必须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经过对企业内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 因而就需明确对过程管理的要求、管理的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实施管理的方法以及实施管理所需要的资源, 把这些用文件形式表述出来, 就形成了该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许多企业在实施ISO9000标准中, 直接将标准的质量体系要求转化为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的要求, 那么按标准要求所形成的文件也是质量体系文件。 ( 二) 质量体系文件的作用: ( 1) 文件的价值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一、概论 1、质量治理的进展分为五个时期: 操作者质量治理、工长质量治理、检验员质量治理、统计质量治理、全面质量治理。 2、质量治理随着生产的进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边缘学科。 全面质量治理的进展和深化将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 3、全面质量治理的深化和进展的要紧标志是建立一个包含ISO9000和ISO14000标准的 全面质量一体化治理体系(TQIMS),把全面质量治理推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时期。 4、ISO8402术语标准对全面质量治理的定义: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中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治理途径。 5、全面质量治理的原理:是基于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质量环的操纵,并通过有效的 质量体系或系统工程为基础来实施和体现。质量环和系统工程能够用过程来体现,过程的不稳固性,正是全面质量治理的操纵目标。 6、不同的行业和产品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质量环的划分应该随行业和产品不同而有一 定的差异,然而,不管质量环如何不同,其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都应包括在内并进行有效操纵。 7、全面质量治理的特点:全员、全过程、全范畴及多方法的质量治理。 8、全面质量治理与传统质量治理的差异:强调系统治理、强调预防为主、强调持续改进、 强调满足顾客需要。 二、全面质量治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全面质量治理的构成要素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 成本、质量改进和质量文化及质量审核。 2、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治理者正式公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3、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治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三、过程操纵和质量操纵点 1、过程操纵是质量治理的核心和基础,质量操纵点是过程操纵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2、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有关联的资源和活动。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装置、 设备,以及技术和方法等。 3、工序是制造操纵的要紧环节。工序操纵的目的是为实现产品设计质量,通过制造最终 达到预期目标及满足用户要求。 4、工序能力确实是操作者、设备、工装、使用的原材料、操作方法、检验方法以及环境 等都在标准的条件下,操作呈稳固状态时所具有的加工精度,也确实是工序处于稳固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5、在服务质量环中,较为重要的是服务设计过程和服务提供过程,他们是服务质量形成 的要紧环节。 6、质量操纵点:是指在质量活动过程中需要重点进行操纵的对象或实体。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PDCA循环 (一)PDCA工作循环的含义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一种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动就是周而复始地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科学管理工作程序,即简称PDCA工作循环。PDCA工作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八个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P(计划)。确定企业总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把总目标落实到各部门和各环节,提出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这一阶段分为四个步骤实现:(1)分析现状,寻找存在的质量问题。 (2)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 (3)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原因。 (4)制定计划,拟订措施,并且具体落实到执行者。 第二阶段:D(实施)。根据计划要求具体实施措施质量,实现计划。 第三阶段:C(检查)。把实施结果与预定目标、计划对比,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第四阶段:A(处理)。根据检查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处理问题。这一阶段分为二个步骤实现: (1)把有效措施纳入质量管理标准,进行标准化,总结经验,巩固成绩。 (2)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计划目标。 (二)PDCA工作循环的特点 1. 大环套小环和相互促进,不断运动 企业的方针目标和措施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可视为大循环;各车间、科室按大环的要求进行本部门的小循环;班组的PDCA循环保证车间计划的完成,最终实现大循环。通过循环把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2. 不断循环,不断提高质量 循环每进行一次,就解决一些问题,使产品质量提高如同爬楼梯一样,推动PDCA循环前进。

全面质量管理(TQM) 2015.12.7

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以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活动。 产品质量 特点 科学严密高效 用处 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 管理核心 全面质量管理,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 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缺点 宣传、培训、管理成本较高。 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 * 提高产品质量 * 改善产品设计 * 加速生产流程 *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 减少经营亏损 *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 减少责任事故 内涵: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受益而使组织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范围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两大支柱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PDCA循环法 一、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制定计划(方针、目标) 执行(组织力量去实施) 检查(对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 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形成标准,或找出失败原因重新制定计划) PDCA循环法的特点: 1. 四个顺序不能颠倒,相互衔接 2.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 3. 不停地转动,不断地提高 4. 关键在于做好总结这一阶段 二、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的八个步骤 1. 找出存在的问题 2.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3. 找出影响大的原因 4. 制定措施计划 5. 执行措施计划 6.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7. 总结经验进行处理 8. 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质量管理的数理统计方法 一、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1. 特点 (1)抽样检查 (2)伴随生产过程进行 (3)可靠直观 2. 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优点 (1)防止废次品产生(防患于未然) (2)积累资料,为挖掘提高产品质量的潜力创造了可能 (3)为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提供可靠数据 (4)减少了检验工作量,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与效率,节省了开支 3. 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 (1)必须具备相对稳定的生产过程(完备的工艺文件、操作规程,严格的工艺纪律、岗位责任制,完好状态的设备等) (2)培训人员,掌握方法,明确意义 (3)领导重视,创造条件给予支持 (4)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齐心协力 二、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 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 频数、频率和概率 概率的几个性质 产品质量变异和产生变异的原因:

1. 偶然性原因(随机误差) 对质量波动影响小,特点是大小、方向都不一定,不能事先确定它的数值。 2. 系统性原因(条件误差) 对质量波动影响大,特点是有规律、容易识别,可以避免。 随机误差与条件误差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前者可变为后者。 观察和研究质量变异,掌握质量变异的规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影响质量波动的因素应严格控制。 三、质量管理中的数据 母体(总体N )–提供数据的原始集团 子样(样品n)–从母体中抽出来的一部分样品(n ≥1) 抽样- 从母体中随机抽取子样的活动 1. 数据的收集过程 (1)工序控制半成品→子样→数据 (2)产品检验产品→子样→数据 (3)子样的抽取方法 ①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表法) 机会均等,子样代表性强,多用于产品验收 ②按工艺过程、时间顺序抽样 等间距抽取若干件样品 2. 数据的种类 (1)计量值数据 连续性数据,可以是小数,如:长度、重量 (2)计数值数据 非连续性数据,不能是小数 ①计件数据(不合格数) (统计分析方法和控制图) 生产过程质量数据信息质量控制 分析整理

“TQC”全面质量管理的十四种择选工具

(每种方法按以下内容阐述) 名称: 特点: 应用范围:安全习惯性违章统计,安全事故,质量事故,质量通病发生率。。。 应用案例:举一个实际的简单的例子,表述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要制作成PPT,画出图,教人怎么应用,别人使用时往上面填数据即可。 1、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帕累托(Pareto)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表方法。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1848---1923)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发现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后被称“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劳伦兹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描绘了柏拉图法则,被称为“劳伦兹曲线”。 1930年美国品管泰斗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到品质管理上。 20世纪60年代,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在推行自己发明的QCC品管圈时使用了排列图法,从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 排列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做的。也就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用直方图形顺序排列,从而找出主要因素。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形和一条折线构成。左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频数(出现次数或金额等),右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累计频率(如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相应的因素的影响程度(即出现频率为多少),折线表示累计频率(也称帕累托曲线)。通常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占0%~80%为A类因素,也就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由于A类因素占存在问题的80%,此类因素解决了,质量问题大部分就得到了解决。 2、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是通过因果图表现出来,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鱼刺图或石川图,它是1953年在日本川琦制铁公司,由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最早使用的,是

怎样编写质量手册

对于贯彻实施2000版ISO9001标准的组织,标准要求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它系统识别了影响质量的各个直接和间接过程,描述了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规定了对重要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各项准则。质量手册是一部质量“胜”经。其编制依据是ISO9001标准,ISO9001标准从是几十年质量管理历史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并在几十年实践中证实是有效和适用的。可以说,标准的每一个条款都是不少企业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结晶,也是将质量管理的普遍原理与公司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质量手册是一部“法典”。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在于“法治”。质量手册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其地位相当于“宪法”。其它各类文件(管理性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则相当于单项“法规”,规定了某些方面的具体要求。质量手册的编制就是“立法”,发布后的宣贯就是“普法”,让每一个人员“知法懂法”,并自觉地“依法办事”。还需要职能部门当“警察” “执法”,不断地依据质量手册的要求去发现和纠正偏差。质量手册是一本教材。各级员工通过对质量手册的学习能够获取有益的质量管理知识,从而不断提高意识和能力。比如,可以了解到公司的概况、质量理念和大政方针,可以找到自己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位置,知道到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搞清楚自己是谁的“顾客”,以及谁又是自己的“顾客”。质量手册是一本宣传书。它是证实质量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证明性文件,这是第一个层次的证实,通过文件来证实你是不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于有些客户,他们还会进行第二层次的证实,那就是到公司来进行现场的第二方审核,审核依据就是质量手册,看你是不是“说到做到”,看你是不是在“规定一套,执行一套”。这在国外非常普遍,国已有这种发展趋势。可以断言,加入WTO后,这种发展趋势肯定会加速。( 一、质量体系文件概论 1. 什么是质量体系文件: 描述一个企业质量体系结构,职责和工作程序的一整套文件。 质量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所必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各种过程进行管理来实现的,因而就需明确对过程管理的要求、管理的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实施管理的方法以及实施管理所需要的资源,把这些用文件形式表述出来,就形成了该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许多企业在实施ISO9000标准中,直接将标准的质量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