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内外逆向物流理论研究

最新国内外逆向物流理论研究
最新国内外逆向物流理论研究

国内外逆向物流理论研究

摘要:逆向物流在这几年来已经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在现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国家食品安全体系的逐渐健全,逆向物流已经被各个行业提到日程上来。文章主要对国内外逆向物流实施情况进行理论方面的总结 ,同时对国内外逆向物流的学术研究和立法研究进行深刻探讨。以定性分析为主,通过对国内外逆向物流相关数据的解读,和重要图标的引用得出系统的逆向物流理论依据。

关键词:逆向物流;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2259785.html,编辑。

Abstract: Reverse logistic has been a hot topic these years and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is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or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harsh for almost all the industries all around the word. 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the theary knowledge about reverse logistic from oversea and mainland. At the same time made some deep research about the logistic field and academic field of reverse logistic.

Key words: reverse logistic; network design; practical research

1国外文献综述

1.1学术研究 1.2世界各国与逆向物流有关的立法欧盟在其2003年2月13日的官方公报中发布了《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两指令”于2004年8

月13日转换为正式法律,2005年8月13日正式实施《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

WEEE指令要求生产商(包括进口商和经销商)负责回收、处理进入欧盟市场的废弃的电器和电子产品,并在此后对投放市场的电器和电子产品上加贴回收标志。WEEE指令要求产品的设计有利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及其部件的分解和回收,并要求产品不得有妨碍再利用的设计,同时对WEEE的分类收集、处理、回收率、循环利用率、回收处理资金、应提供给使用者的信息等均做出了规定。在WEEE的基础上,欧盟认为即使对废弃设备进行了收集和回收,有害物质还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存在危险,因此又补充了ROHS指令,与WEEE指令并行。ROHS指令要求2006年7月1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器和电子产品不得含有铅、汞、福等6种有害物质,对每种物质的最大浓度值也做了规定。欧盟将电子产品分为10类,并按照产品的类型分别规定了具体的回收率和再利用指标,如表1所示。

此外,美国于1976年,颁布了《资源保护回收法》;德国颁布了《循环经济和避免废弃物法案》;日本己经制定并实施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家用电器再生利用法》、《容器包装循环使用法》等等。

2国内文献综述

2.1学术研究但是对于逆向物流的网络设计一般还只局限于确定型的恢复设施定位模型,而来自供给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只是有具体情景和参数分析说明,而

且模型大都从静态、单一阶段的角度考虑,动态多阶段的闭环网络设计才刚刚起步。系统方面的研究重点都集中在系统的组织结构(如成员的功能、成员的选择及选址定位),而对系统的信息结构(包括信息的类型和特征、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策略)、研究方法、数学建模和决策结构(包括决策机制、契约合同的订立、决策权力的调配以及利润的分配)则研究较少。

因此,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降低逆向物流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建立新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促进逆向物流在供应链企业成员间的合理流动,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使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动向。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2259785.html,编辑。

2.2我国与逆向物流有关立法 2.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对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的处理提出了规定,其中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点,确立生产者,延伸责任制,主要是要求生产者不但要生产,还要承担回收。这种法律条款的规定,就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生产、销售、回收的一整套体系。第二点,对于处置危险废物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最主要是由环境主管部门利用许可制度进行规范。第三点,对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设备将限期淘汰,就是像食品的保质期一样,时间是规定好了,大家都要遵守,过了时间就不能使用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固体的有关设备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因为我国以前一般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领域有一定的规定,但这个方面还是空白的。

2.2.3《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于2005年9

月1日实施,该规范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能源,防止废弃机电产品拆解、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规范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的建设。

2.2.5《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该条将于近期实施。这项条例有两个方面比较重要,一个就是规范企业 ,一个是规范消费者。规范企业就是让企业必须有处理废旧家电的责任。规范消费者,就是消费者有义务交出废旧家电。这个管理条例有很大的意义,它建立了电子垃圾处理体系,使这个体系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电子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能够进行对等贸易,有助于我国的电子电气产品出口,增强了他们的竞争力。这个管理条例首先把北京作为试点,然后逐步向全国推广,青岛和浙江也进行了试点。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应对欧盟各国的“绿色壁垒”,我国在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立法方面正在逐步的加强,相关法规在逐步完善,涉及面也比较大。国家严格的环境立法和生产者责任的加大,会迫使制造企业更加重视产品的回收和逆向物流问题。

2.3逆向物流的驱动因素

2.3.1国家的环境立法。环境的立法是企业关注逆向物流的主要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资源的日益枯竭,制造企业所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品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国家政府部门开始制定相关的法规来制止环境的恶化,要求企业对污染环境、资源浪费的废旧产品进行处理,控制对人体有害原材料的使用等等。这些政策法规促使企业以“循环使用”来代替“一次性使用”。在逆向物流发展初期,可以说企业是不情愿进入逆向物流领域的。

2.3.2 经济效益。企业在管理逆向物流的过程中,发现了逆向物流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加入逆向物流领域。比如,电子废弃物中存在着大

量的贵金属,如金、银、铜、锡、铬、铂、钯以及塑料、玻璃等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降低成本。丹麦研究人员分析结果显示,通常在一吨回收的电路板中,可以分离出286磅铜,1磅黄金,44磅锡,90磅铁,65磅铅。通过合适的设备和处理工艺,就可以经济环保地得到这些资源,仅1磅黄金的价值就超过 6 000美元。国际资源再生委员会通过对报废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处理进行调研后发现与从矿石中提炼同样数量的金属、生产同样数量的元器件相比,拆解废旧电器所需要的耗能、耗材、环境治理成本都要低几十倍,废品的买入价格与拆解后的售价相比,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3.3社会效益。电子商务和网络直销的发展带来了居高不下的退货率和消费者日益高涨的“无理由退货”的呼声,也迫使企业关注逆向物流。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能源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于是人们将对能源的关注目光转向极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对产品的逆向物流能够反映社会发展进程中绿色环保的呼声,从而有助于其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比如,美国柯达公司对一次性相机实施逆向物流已有10多年的历史 ,至今己回收了3.1亿台一次性照相机。

参考文献 : [2] 董蕊. 供应链管理与逆向物流立法研究策划[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 Krumw iede D.W, Sheu C. A model for reverse logistics entry by third-party providers[J]. Omega, 2007,30:325-333.

[4] Bernd E. Hirsch, Thorsten Kuhlmann and Jens Schumacher. Logistics simulation of recycling networks[J]. Computers in Industry, 1998,36(1/2):31-38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物流产业大数据平台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物流是伴随人类生产活动而存在的客观事实,但有关物流相关概念却是在上个世纪初才出现,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更是最近几十年来的事情。从理论上认识物流始于1901年,John F.C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对农产品流通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费用,揭开了人们对物流活动认识的序幕。 Lomas(1997)对物流外包定义为:选择一个第三方签订付费合约以执行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物流作业,他认为外包决策并非追求短期利益,而是追求第三方所能提供的长期优势。 Jeremy F.Shapiro论述了通过物流系统的集成规划,总物流成本可以减少10%之多。并建立了集成规划优化模型来使物流成本最小化。 愈来愈新的经济环境下,新的制造环境改变以往制造业直接成本及制造费用的比重,导致传统成本法以数量为基础来分摊制造费用的成本观念已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为了解决此问题,美国学者Robin Cooper和Robert Kaplan于1984年提出了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随后,美国众多的大学、会计界和公司联合起来,共同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 在这期间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詹姆斯·布林逊(James.A.brimson,1991)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彼得·特尼(Peter.B.B,1991)的《ABC的功效:怎样成功地推进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和库柏、卡普兰等(1992)通过对八大公司试点报告加工、整理写成的《推进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从行动到分析》等。 Amrik S.Sohal通过两个案例研究,讨论了在制造企业实施ABC的益处,会遇到的问题,并确认了成功实施ABC的关键因素【5】。 Joon Jong No和Brian H.Kleiner讨论了当产品生产多样化、生产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时传统成本体制的缺点,指出ABC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他们构造了ABC系统设计的5个步骤和实施ABC的7个阶段【6】。 Bussey(1993)指出一些促成作业成本法兴起的背景因素,诸如固定成本增加、直接人工成本相对较低、科技高度发展、产品多样化、竟争激烈与管制解除等。同时指出了除在制造业传统成本法无法提供正确的成本信息外,这同样也是多数服务业所而临的问题。 Cooper and Kaplan(1991)指出,服务业对作业成本法的需求来自以下两个

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

1.2国内外对物流概念的理解 李文顺博士(浙江物产集团流通部) 1.2.1物流定义的概况 人类社会有经济活动开始就有了物流,只是当时人们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文字定义。自18世纪末发明和使用汽车,使得运输业更加发达,推动和促进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加强了对有关物流问题的研究。美国、欧洲、日本等纷纷成立国家或区域性物流协会或学会,一些跨国公司成立物流部,统一协调和管理公司物流活动。在学术研究、物流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为了便于进行物流学术交流、促进物流行业发展,必须规范物流定义,以统一对物流的认识。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物流定义层出不穷,现在很难统计到底有多少机构给出了物流的定义。但通讨文献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 第一,世界上对物流的定义远远没有统一。不同的机构从自身需要出发给出的物流定义,在定义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所涵盖的范围上有不小的差别。学术界和企业界对物流的理解还有差别。当然,就是已经非常完善的学科,比如经济学,对一些核心概念(比如市场)的定义至今仍然五花八门,这是很正常的。科学的发展历史也证明,没有一门科学或者一个概念能够达到全世界的认识都统一,就是因为有不同观点,才有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的完善,何况人们才刚刚开始将物流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归纳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物流定义有以下几种:国家物流协会的定义、行业的物流定义、大企业的物流定义。 第二,发达国家成立比较早的物流组织给出的物流定义较有影响力。尤其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较有权威性,以至于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基本上采纳了该定义。 第三,区域性物流组织试图统一多个国家的物流定义。 1.2.2几种典型的物流定义 研究物流的定义,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物流的本质,通过比较不同的物流定义更可加深对物流概念的理解。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的物流定义比较有特色。 (1)美国的物流定义与发展 以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为代表,它的定义明显偏向物流管理方面。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63年成立,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NCPDM),即(美国)全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使用的名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该协会1963年对物流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的定义【2】是:物流管理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及制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2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运输、 1何明珂. 物流系统论. 中国审计出版社. 2001年8月1版:北京 2Donald J. Bowersox,, David J. Closs, Omar K. Helferich, Logistics Management- A Systems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ufacturing Support, and Materials Procurement(3rd Edition),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86. pp. 4.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l. 物流服务的拓展 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比较成本优势的驱动,产品异地加工、装配、包装、标志、分拨、配送、销售等增值服务,也逐渐涵盖进来。 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 物流服务的过程经历了“港口到港口”、“门到门”和“货架到货架”等几个阶段,其过程在逐步延伸。由于生产企业需要实行“即时供货”和“零库存”,以加速资金和货物的周转利用,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 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交通工具、信息系统的不断创新,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也使物流业相应地扩大了自己的覆盖面。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 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著 “第三方物流”来是指为发货人(第一方)和收货人(第二方)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企业。物流服务公司在货物的实际移动链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参与者,而是代表发货人或收货人来执行。之所以强调发展第三方,主要是实现物流运营的专业化、科学化,并使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者之间建立更紧密、有效的联系。 5. 电子物流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使电子物流快速发展。企业或个人通过电子网络与外界构通,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直通的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的了解需求信息,进—步实现最优的生产模式和物流业务。这种可在线跟踪货物、在线规划物流线路、在线实施物流调度及货运检查的电子物流,是21世纪物流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 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1.接受新概念的认识不统一 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一些部门单位习惯从局部角度考虑问题,难于接

物流理论依据

物流理论依据 物流的定义和演变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当初被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即PD),译成汉语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当时的物流被理解为“在连接生产和消费间对物资履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等功能,以及作为控制这类功能后援的信息功能,它在物资销售中起了桥梁作用”。 我国是在80年代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的,此时的物流已被称为Logistics,已经不是过去PD的概念了。Logistics的原意为“后勤”,这是二战期间军队在运输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给养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它是为维持战争需要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后来把Logistics一词转用于物资的流通中,这时,物流就不单纯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物流的使命 就单个具体厂商而言,根据业务的类型、作业的地理区域,以及产品和材料的重量/价值比率,物流开支一般在销售额的5%-35%之间,物流成本通常被解释成为业务工作中的最高成本之一,仅次于制造过程中的材料费用或批发、零售产品的成本,物流虽然对业务的成功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昂贵的。 尽管这种成本的比较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对物流来说,真正激动人心的并不是成本的内容或如何降低成本,而是来自对一个挑剔的厂商,如何给其物流能力定位,以获取其竞争优势的理解。一个拥有世界一流物流能力的厂商,可以通过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竞争优势。完美的订货难求,但是一个老练和处于领袖地位的厂商可以凭借其高超的和不断改善的物流能力,以及能够实时地监督物流动态的信息系统,来识别潜在的作业障碍,并向顾客提供的服务有可能失败之前,采取正确的行动。 物流的划分

国内外物流公司比较

国内外物流公司比较 <中铁快运和FedEX(联邦快递)> 一.简介: 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快运”(China Railway Express Co.,Ltd.)业务电话是铁道部直属大型国有专业运输企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注册资金26.93亿元。公司在全国设有18个分公司、8个子公司,在全国683个城市(含县、区)设有2004个营业机构,门到门配送服务网络覆盖896个城市(含县、区)。 联邦快递(NYSE:FDX)是一家国际性速递集团,提供隔夜快递、地面快递、重型货物运送、文件复印及物流服务,总部设于美国田纳西州。其品牌商标FedEx 是由公司原来的英文名称Federal Express合并而成。其标志中的“E”和旁边的“x”刚好组成一个反白的箭头图案。 二.物流系统 1.1物流系统构成 (1.)硬件系统 中铁快运:中铁快运承担全国铁路行李包裹运输工作,提供全国1000个主要城市门到门快运服务。公司配属有铁路客车行李车2184辆、铁路快运专用货车4464辆,配属公路运输及城市配送汽车2474辆,各类拖车、牵引车、叉车合计1.16万辆,在616.5对铁路旅客列车上挂有行李车,在3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间每日定点开行8列特快行邮专列、2列快速行邮专列和32列行包快运专列,日运送行李包裹约170万件,全年运量1330万吨。中铁快运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资金26.93亿元公司设有18个分公司,拥有8个控股子公司。在全国670余个大中城市设有2030 个营业机构,门到门配送业务达到近900个城市,形成了国内覆盖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专业铁路快运经营网络。 联邦快递:联邦快递是全球最具规模的快递运输公司,服务范围涵盖全球220多个国家与地区,出入全球375座机场,能于1至2天内提供直接到府递送服务,并且有保证准时、否则退费之承诺。全球总部设于美国田纳西州曼斐斯,而加拿大、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总部分别位于安大略多伦多、比利时布鲁塞尔、香港、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全球有10座航空快递转运中心、894个快递营运点;29座陆上货运转运中心、超过500座货运站;324个货运营运中心;1,500处营运中心。联邦快递拥677架飞机和大致44,000辆专用货车,其运输能力为每个工作日约330万件包裹地面。 (2)信息系统 中铁快运:<1> VPN网络技术 <2>基于GIS和GPS的信息监控系统,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快运车辆的GPS模块测定自身的地理坐标,然后将坐标数据通过(GSM)(SMS)形式或电台发送给监控中心,这样监控中心就可清楚,直观地掌握车辆的实时信息.(尤其是车辆遇到紧急情况时) 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概述

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概述物流是什么?我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的定义是:物流( Logistics )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的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物流各个基本功能,需要现代的各种物流技术提供支持。现代物流技术是指在现代物流活动中把商品进行移送和储存,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术。它可分为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又包含基础设施、机械技术、材料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软技术包括规划技术、运用技术、评价技术等。在各个子技术中又还可以分为更具体的仓库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材料技术等等。目前发展较快的技术有:运输、仓储、搬运、包装、集装单元化、物流信息技术等等。本文将就现代物流技术中比较重要的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运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运输的概念: 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本书中专指“物” 的载运及输送。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较远的两车间之间),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物” 进行空间位移。和搬运的区别在于,运输是较大范围的活动,而搬运是在同一地域之内的活动。目前国内外主要运用的运输技术有:智能运输系统(IT S)、重型载货汽车技术、 GPS与 GIS等等。 1、智能运输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了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定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系统。智能运输系统技术是交通运输领域内为“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而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首先开始研究的,紧接着欧洲和日本也相继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已基本趋于成熟。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有相当的规模。我国是在2 0世纪9 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对智能运输系统技术进行研究的,现已在全国许多地方 相继开始推广应用,有的(如北京)已初步取得了成效。根据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智能运输系统主要是由交通控制中心系统、车载系统、外场设备系统以及远程访问系统组成的,并且各系统都包含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都能通过通信系统进行有关信息的传输。中心系统中关于道路交通的几个子系统包括:交通管理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货运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紧急救援系统。 2、重型载货汽车产品技术进展 近几年,世界发达国家各商用车制造商纷纷投巨资研制新一代产品,通过采用高新技术,最大

探讨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

探讨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 摘要:我国加入了WTO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本文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发布。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1、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 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1、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1、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2、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2.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

国内外物流理论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先容了物流的发展演化过程,具体论述和评析了国内外物流研究的几大理论和学说,并进一步揭示了目前物流研究的新趋势。关键词:物流理论研究 探促进物流实践的发展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物流的理论经历了很多的变革,也有了巨大的发展。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其物流的发展进程也各有差异。由于美国物流治理的研究和实践最为先进、最为完善,一般以美国为例,将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分为实物配送阶段(Physical distribution)、综合物流阶段(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供给链治理阶段(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三个阶段。 实物配送阶段指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对物流的研究以实物分销过程为主,即产品从制造商成品库到用户;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是以综合物流的形成为标志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是以供给链治理的产生为标志的阶段。 物流理论学说研究 国外物流理论研究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物流概念研究,还没有深进地涉及到其他的理论题目。到了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的影响和作用日趋明显,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进步,人们对物流的熟悉和关切程度也逐渐深化,有关物流理论研究逐渐深进,研究的视角不断扩大,从而物流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独立运动,并产生出了很多新的理论和新学说。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学术界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物流题目,引进和先容国外物流概念和物流理论研究的动态,并曾一度形成了物流理论研究***。到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国内从物流概念的界定和物流基本知识的先容转为开展专题性研究——如物流行业发展题目和配送题目,物流模式、物流规划和物流运营等题目,并出版了不少反映我国物流理论研究水平的专著和学术论文。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在对物流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和研究固然是较广阔,题目复杂繁多,但是总的来说都形成了一定的共叫,并可以回纳为以下几大理论和学说。 物流本钱中心学说 物流本钱中心说夸大解决物流题目,重点并不在于物流的公道化和现代化,而在于如何通过物流治理的方式来控制和降低本钱。所以,本钱中心说意味着物流既是主要的本钱产生点,又是降低本钱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本钱的宝库”等说法正是这种熟悉的形象表达。 1962年4月,美国治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首次明确提出物流领域的潜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标志着企业物流治理领域的正式启动。日本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本钱时发现,先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能把握物流用度的实际情况,导致对物流用度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提出“物流冰山”学说。他用物流本钱具体分析了彼得·德鲁克的“黑大陆”学说。事实证实,物流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我们而言还是不清楚的,在“黑大陆”中和“冰山”的水下部分正是物流尚待开发的领域,也是物流的潜力所在。这无疑激起了人们对物流本钱的关注,推动了企业物流的发展。但是,本钱中心学说过分地夸大了物流的本钱性能,以为改进物流的目标是降低本钱,致使物流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主体地位没法得到认可,从而限制了物流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利润中心学说 第三个利润源的说法也是日本权威学者西泽修先生在1970年提出的。 人们把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劳动消耗的降低分别称为“第一个利润源泉”和“第二个利润源

国外著名物流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物流业的启示

国外著名物流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物流业的启示 陶琴,王学峰 摘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定位和战略的制定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想要在中国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时,制定适合自身并适合当时环境的战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国际四大快递业如今已在中国的市场各占一片天地,然而在进入中国市场前,他们除了拥有雄厚的资金等硬件条件外,还科学地运用了远瞻性的目光制定了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战略。本文通过总结FedEx、UPS、TNT和DHL做强的原因,从战略、业务核心、人才培养和信息技术方面分析四大物流企业的发展,意给我国国内物流企业一个借鉴,以期从源头上给国内的物流企业以战略启示。 关键词:战略指导;业务核心;人才;信息技术;启示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the positioning and strategy are very important, especially for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When they want to open new business in China, formulating the appropriate and suitable strategic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four major international express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now. However, when they enter the Chinese market, they not only have huge amounts of money and other hardware, but also hav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hich are far-sighted. This paper has aim to give view to domestic logistics enterprises a draw and give them some strategic inspiration by summing up the successful reasons of FedEx, UPS, TNT and DHL in strategic, core operations,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Strategic guidance; Core operations; Personnel trai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piration 1国外著名物流企业的发展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开放,外国物流企业纷纷把触角伸到中国。被《财富》杂志评为前四名的跨国快递公司:美国联邦快递(FedEx),美国联合包裹(UPS)、荷兰TNT邮政集团(TNT)和敦豪国际快递公司(DHL),也以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效率高的优势迅速抢摊中国速递物流市场。 通过国际四大快递物流发展战略以及经验可以得知,虽然他们发展的路程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无一例外地从战略指导、人才管理、突出核心服务和信息技术等以下几方面都做到了无可厚非。 图1 1.1科学制定战略性的指导思想 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以前,往往缺乏在中国的市场网络,这就要借助中国本土企业作为他们打开中国这扇大门的钥匙。自从四大快递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合资并不是其最终目的。在进入中国的早期,他们都选择中外运作为其进入中国的跳板,凭借中外运的中国市场打开其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在获得中外运中国内部的网络后,他们选择中小企业来走他们独资的欲望之路。 FedEx的定位是无所不包,全面发展。这也恰好的定义了联邦快递的位置;而UPS的定位是我们能够在任何地方、任何模式来处理任何货物。TNT的追求是Sure we can,使命是为客户在世界范围内递送货物与文件,并在这一过程中,提供超越顾客期望的服务;DHL推崇“First Choice”理念,“First Choice”即推行客户至上,递送最佳服务,让客户满意,并借此发展业务。 1.2重视企业文化,注重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在人才培养这一块,四大快递物流既有相同点又各有特别之处。 他们都从人才的培训、员工的激励、上下级沟通和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几方面进行了投入。与此同时,FedEx主要培育以人为本的团体文化,塑造共同的团队目标,并且接近50 %的支出用于员工的薪酬及福利。[1]UPS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CDP)备案制,为UPS很好地储备了一批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TNT积极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在中国正式启动了大学生实习项目。兼职培训师制度是DHL非常有特色的一项人才培养制度,即各部门的业务好手自愿联合起来组成兼职培训师队伍,使员工的专业素质提高,专业知识得到更新。 1.3拥有出色的核心业务 核心是企业的重点,也是企业的招牌,更是企业利润的来源。为了树立品牌、创造更多的利益,企业往往会集中力量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而国际四大快递更是如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好的显现了自身的优势,又避免了业务上的交叉。 FedEx的核心在物流能力方面,而基本物流和增值物流是它的主要核心业务;UPS则致力于快递和供应链整合,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方面的全程服务。[2]TNT到现在为止主要集中在物流和快递这两块,优势在于提供综合的物流解决方案,包括汽车物流中的整车物流和零部件进出口物流。[3]现在仍然为合资状态的DHL进行着全方位的四面出击。

国内外物流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

国内外物流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 摘要:自物流概念产生以来,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叙述了国内外几大处于物流发展前沿国家的物流发展概况。并且全面指出了当今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具体趋势及方向。 关键词:物流产业;物流趋势;物流发展 1 世界各国物流业的发展概况 (1)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初至40年代,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②50年代至70年代,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③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④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 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线路、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代理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物流发展。同时企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涌现出Dell,BIM,CISCO 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与研究。比如,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有: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来提供运输和仓储的效率等等。 (2)日本。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②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 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1983年);④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目前,日本在22个城市,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②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③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④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3)欧洲。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①工厂物流阶段(20世纪50-60年代);②综合物流阶段(70年代);③供应链物流阶段(80年代);④全球物流阶段(90年代);⑤电子物流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 目前主要欧盟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和外部资源的企业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认为物流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术方面则采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 及趋势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l. 物流服务的拓展;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着5. 电子物流发展;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2仓储设施明显落后,大量老旧仓库效率低下,分布不合理。3. 物流技术装备落后内陆地区现代化的集装、散装运输发展速度太慢,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较低。4. 物流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体制上存在部门、行业条块分割,市场发育滞后,国内物流企业多处于散和弱的状况,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四、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 物流范围扩大,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2. 物流服务向优质化、全球化发展3.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电子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是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用于物流配送数据流转处理。二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

国内外物流配送业的现状发展与探讨 国外物流业配送发展概况 1)美国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首先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其次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第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 (2)日本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己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零售商业形式。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分销渠道发达。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第二,频繁、小批量进货。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第三,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第四,合作型物流配送。在日本,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物流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关系还随着日本工业生产的国际化延伸到国外。第五,政府规划在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3)欧洲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在欧洲诸国,尤其是德国,物流配送是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以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活动。德国的物流配送产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兴起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10年来,德国的物流配送己经摈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有时通过不止一个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走遍德国,可以说德国的物流配送已经形成了以最终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化交通和高科技信息网络为桥梁,以合理分布的配送中心为枢纽的完备的运行系统。在总结德国零售业发展的经验时可以看出德国是十分重视按照连锁经营的规模和特点来规划配送中心的,往往是在建店的同时就考虑到了配送中心的建设布局。 笔者分析,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有:

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十大热点问题

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十大热点问题 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物流研究有如下十大“热点”问题。  一是关于物流定义的研究。有关物流基本概念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产业这几个最基本的概念上。虽然已经有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界定,但物流还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二是关于物流规划与政策的研究。随着物流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许多地方开始重视园区建设,物流规划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 三是关于物流成本及统计信息体系研究。发展现代物流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物流成本。但是,什么是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由哪些因素构成,通过什么途径来降低物流成本?与此相对应,如何建立物流统计信息体系和指标考核体系,对推行现代物流理念关系极大。 四是关于传统企业流程再造和业务转型的研究。此类问题,既包括生产企业,也包括流通企业,还有传统的交通运输与仓储企业。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还需要深入研究。 五是关于物流市场和需求的研究。发展现代物流必须培育物流市场,培育物流市场必须启动物流需求。也就是如何促进生产和流通企业物流外包,如何加快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与此相关,还有工业品和农产品物流市场总量研究、物流需求结构分析、市场主体的分类划型和界定、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市场秩序的规范、地方保护和行业分割等问题的解决等等。 六是关于供应链理论的研究。有人认为,供应链理论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导理论之一,要引起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 七是关于物流信息化研究。有专家指出,信息化是物流的灵魂,没有物流的信息化,就谈不上物流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也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物流信息化不是一个纯技术性的问题,也是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问题。物流企业信息化如何推进,企业的信息化怎样与供应链相衔接。企业物流与企业信息平台、社会物流与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如何建立? 八是关于物流装备和技术以及标准化研究。中国的物流技术装备和标准化相对落后,这方面的研究推广工作需要特别加强。 九是关于物流人才教育和学科建设研究。人才短缺,是中国物流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围绕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作,物流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各类学历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如何定位,怎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物流学能否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门类,怎样建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l. 物流服务的拓展;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着5. 电子物流发展;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1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2仓储设施明显落后,大量老旧仓库效率低下,分布不合理。3. 物流技术装备落后内陆地区现代化的集装、散装运输发展速度太慢,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较低。4. 物流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由于体制上存在部门、行业条块分割,市场发育滞后,国内物流企业多处于散和弱的状况,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四、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 物流范围扩大,企业向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2. 物流服务向优质化、全球化发展3. 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电子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是电子

最新国内外逆向物流理论研究

国内外逆向物流理论研究 摘要:逆向物流在这几年来已经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在现在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国家食品安全体系的逐渐健全,逆向物流已经被各个行业提到日程上来。文章主要对国内外逆向物流实施情况进行理论方面的总结 ,同时对国内外逆向物流的学术研究和立法研究进行深刻探讨。以定性分析为主,通过对国内外逆向物流相关数据的解读,和重要图标的引用得出系统的逆向物流理论依据。 关键词:逆向物流;理论研究;应用研究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2259785.html,编辑。 Abstract: Reverse logistic has been a hot topic these years and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is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or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harsh for almost all the industries all around the word. 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the theary knowledge about reverse logistic from oversea and mainland. At the same time made some deep research about the logistic field and academic field of reverse logistic. Key words: reverse logistic; network design; practical research 1国外文献综述 1.1学术研究 1.2世界各国与逆向物流有关的立法欧盟在其2003年2月13日的官方公报中发布了《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两指令”于2004年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