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捅马蜂窝》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捅马蜂窝》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5、《捅马蜂窝》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捅马蜂窝》https://www.360docs.net/doc/3313040704.html,/portal/redesign/index/index.jsp?t=2&sdResIdCaseId=8aee808762d800460162d93a147107a0&

sessionKey=LbkJMPumoLapvYfu7sZo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流连童年,感受幸福而纯真的美好时光”。童年的生活呈现出千斑色彩,百般味道,无论喜乐与忧愁,无论甜蜜与苦涩,总能荡起我们心中的阵阵清波……这一单元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人童年的独特经历和感受。《捅马蜂窝》似乎带着几分童年的苦涩,正是这份苦涩幻化为儿童成长的内驱力。作者冯骥才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符合五年级孩子单纯、热情的特点,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但针对部分孩子主动性不够的特点,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我”对捅马蜂窝思想感情的转变:从有趣到害怕到后悔到敬佩到期盼。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3、能结合故事情节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1、主人公我从好奇到害怕到后悔到敬佩到期盼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2、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3、结合故事情节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主人公我从好奇到害怕到后悔到敬佩到期盼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呢?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以及生字词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捅马蜂窝前后,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那些变化呢?好,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二)细读感悟,梳理心理变化,体会情感:

给你们三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

默读课文,画句、重点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1.(1)捅马蜂窝之前,我是怎样的心理?

板书:有趣

谁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

出示: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2)为什么我会觉得有趣呢?

联系第一自然段内容:跟后院的环境有关:植物、动物都快长疯了!我的心也快玩疯了!所以,虽然那马蜂窝那么大,马蜂那么多,我还是觉得这事是一件有趣的事。

(3)再次朗读。

过渡:那么捅马蜂窝,真的如我所想那么有趣吗?

2.那么在捅马蜂窝之前,我做了哪些准备呢?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蚂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

(1)有哪位同学可以找出相关的动词来。

(2)这些动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理?

同学们,捅了蚂蜂窝后,一群受惊的马蜂轰地分起来,此时此刻,我是怎样的心理?

板书:害怕

那么马蜂可怕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出示:一些受惊的马蜂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想抬手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

有哪位同学可以找出相关的动词来。

(1)重点词语:轰地、腾空而起、凶猛、扑来、战斗机感受马蜂的凶猛。惊呆、剧烈地一疼捂着脸大叫感受我的惊恐

引导孩子尽量说全,多说。其他同学边听,边圈出这些词语。

(2)朗读。(点名读)

(3)把你圈的词去掉,你再读读,有什么感觉?

作者能够把当时的场面写的这么精彩,是对我和马蜂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与描写,包括动作啊,神态啊,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那么,让我们从写作的角度再来读读这部分文字吧!

自读。

(4)此时,我觉得这事还有趣吗?

感悟这真的是一件危险、可怕的事。

过渡:我被这只马蜂蛰了,当晚就高烧不退,直至请了大夫,打针吃药,七八天才好。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马蜂天生如此凶猛可怕,见人就蛰吗?

3.马蜂有什么样的特性呢?

出示: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

(1)马蜂的特性:蛰人必死联系课外资料(第一课时已经介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

(2) 理解:家对于马蜂的意义

A:家指什么?(马蜂窝)

B:那里住着谁?

是啊,那里住着马蜂的亲人,它的家人!让我们再来看看马蜂的家------这个马蜂窝吧!

出示: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

C:这些马蜂在忙些什么?

出示资料:文中的马蜂指蜂巢中的工蜂。他们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停的工作。包括:打扫蜂巢,喂养幼蜂,建造蜂巢,保卫蜂巢,以及最重要的工作:采蜜。为了能采到一斤的蜜,它们要飞行1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四圈!

D:马蜂如此忙碌是为了什么呢?感悟马蜂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汗水

(3):假如你是主人公我,知道了自己捅下来的马蜂窝是马蜂辛辛苦苦建造的家,你会想什么?

感悟我的后悔、内疚。板书:后悔是啊!为了这个马蜂窝,为了自己的家,为了住在里面的家人,亲人,马蜂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付出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可现在,他的全部心血,它的家被我一竹竿打了下来!

(1)想象:假如你就是这只马蜂,你会说什么?

(2)让我们用朗读来重现当时的情景吧!

4.出示: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有感情朗读。(自读、点名读)

(3)比较阅读: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只见一只马蜂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可以删去“径直而凶猛”吗?为什么?

感悟:马蜂拼出性命保卫家园,不顾一切。

齐读。

(4)它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入侵者:我宁愿(),也要()。

(5)感悟敬意:

这马蜂窝是它付出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汗水建造的家啊!它宁愿拼出性命,也要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家人,你有什么感受?

5.出示: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齐读。

板书:敬佩、罪孽(从哪体会到敬佩?罪孽?)

(6)理解罪孽:

A:什么叫罪孽?

B:我的罪孽感仅仅是因为害死了一只马蜂吗?

小组讨论回答。

引导体会:不仅仅是因为害死了一只马蜂,更因为毁坏了马蜂的家,破坏了马蜂的生活。

作者又是怎么想的呢?

板书:期盼

(7):读写结合: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课文中的我,你想对马蜂说些什么呢?

动笔写一写。动笔写,反馈。

(三)、总结:

1.同学们,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2.我们该如何与像动物和谐相处呢?

布置作业:

1.写下你读了这篇文章所受到的启发。

2.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与小动物相处?写一段心里话。

板书设计:

5.捅马蜂窝

有趣——害怕——后悔——敬佩——期盼

教学反思:

捅马蜂窝这篇课文,是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他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课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对于课文的学习,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一点一点地引领学生一步步捅马蜂窝,刚开始觉得有趣,接着害怕,后悔,敬佩,期盼。一步步的领导学生读,使捅马蜂窝的情景再现到同学们的面前。但也有不足之处,课前我让学生充分的预习新课,为我们课堂学习节省了很多时间。可见,读书,总结课文内容,仍是这学期需要继续加强的。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三 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梯形上下底的和是20米,高是7米,梯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它的底是9米,高是底的2倍,面积是()平方米。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2平方分米,底是12分米,高是()分米。 5、一个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拼成的,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6、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则长方形的面积 是( )平方厘米。 7、用一块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红纸,做底和高都是6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 做()面。 二、判断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2、两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完全相同。()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20倍,高缩小50倍,面积大小不变。() 三、选择 1、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说明这两个三角形()。 A、形状相同 B、面积相同 C、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现在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 ()。 A、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C、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3、在面积为4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A、21 B、30 C、14 四、操作

在下面格子图中,分别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使它们的面积都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五、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六、应用题 1、自来水公司新购进一批水管,堆成如下图的形状。最上层9根,最下层18根,每相邻的两层相差1根,共堆了10层。自来水公司一共购进多少根自来水管? 2.一个平行四边形果园,底为180米,高为40米。如果每棵果树占地6平方米,这个果园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果树? 3、孙大伯家用70米长的竹篱笆在一块靠墙的空地上围了一个花圃(如图), (1)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平方米种菊花9棵,这个花圃一共可菊花多少棵? 30米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古诗词三首》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1.牧童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息图。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夜渔船两小童;收蒿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诗解:《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绘了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3.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调皮、淘气。 ①词意: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内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②词解:《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这首词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4.注意读音 剥(bāo)莲蓬 《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内容中心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课文作者围绕着童年写了这样几个片段: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打头的骆驼戴铃铛、春天想替骆驼剪毛、夏天追问骆驼的去向。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眷恋。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2.注意读音 咀嚼(jué) 慢慢嚼(jiáo) 3.重点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首先,是一连和七连比,他们两连都非常有实力,一连把红绳拉过来一点,七连又拉 了回去。在中间的红线晃过来晃过去,不知到哪停息。他们两连的队员们各个咬紧牙关, 不到最后不服输。他们的啦啦队更加,他们有的都喊得面红耳赤的了,有些甚至快要喊破 喉咙了,各个好像比赛场上比赛的同学还累。 我们是第三场和十二连比,十二连各个都有些实力,我刚开始有些慌张,可我在心里 给自己呐喊助威,“没什么可怕的,我们也非常有实力。”后就有些平静了。比赛开始了,我们班都统一把身子向后倾斜,甚至脚与脚之间没有一点缝隙,都靠得紧紧的。比赛过了 一会儿,我们两个连队谁也没胜。在旁的吴亿翰,脸涨得通红,我看他有些支持不住了, 变鼓励他“加油我们赢了,还差一点儿,坚持到底。”任行冠那小子还把我们连队的旗子 舞了起来,整个人像疯子一样跳来跳去还一边喊着“加油,必胜……”在啦啦队的助威下,在我们齐心合力下,最终我们还是赢了。 在场下休息时,吴亿翰朝着我说:“你真厉害,你一喊“赢了”我们就赢了。”我暗 暗说:“哪是我厉害,全是大家努力的成果嘛!” 渐渐的我们便进入了决赛,我们先和三连比。陈子旖说:“看那个“牛”丁语。”看 他有些怕了,黄晟说:“有什么怕的,我们的金义承就可以抵了还有个顾斌呢!”哨声响 起了,我们全力后退,可能是上几场比的手有些痛,所以状态不太好,中间的线来来回回的,我们想最后一场了用尽全力赢这场比赛吧!这时我们全力后退,可还差一点,我们后 面的以为赢了,差一点松了手,可没听到裁判的哨声还是加紧了警惕,又加把了力。终于 听到了盼望已久的哨声。“我们赢了,我们是第一……”一群人呼喊着。 这句话说的真好“团结就是力量”。今天我终于真正地感受到了,也领会到了这句话 的意义。 空旷旷的操场上传来了一阵阵欢笑声和掌声,这吸引来了别班好奇同学的眼球,这到 底是在干吗呢?原来是我们五八班同学正在开始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 “加油,加油!”操场上回荡着拉拉队员们的呼喊声。参赛选手们一个个都使劲儿抓 住绳子,把脚迈开,往后啦。你看A队小排头刘文心,胳膊紧紧夹住绳子,迈开了弓字步,咬着牙,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往后拽。还有一些同学干脆转过身子,像拖大木头一样“哼哧 哼哧”的抬。只见那条红绳一会儿向左摆摆,一会儿向右摆摆,红绳的“一举一动”都牵 动着拉拉队员们的心。 最精彩的一场就是男女生对抗赛。还没等老师宣布上战场的人时,男女生就一个个怒 目而视,好像有愁似的。老师开始选人了,我使劲儿把手举到老师面前,别的同学也不甘 示弱手像机关枪似的对准老师的鼻子。啊!太好了老师终于叫到我了,我兴奋极了,脑子 里只想着作战计划。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翻译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意思是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一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白岁。《传家宝》 意思是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高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意思是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意思是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5.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意思是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意思是不积累半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涓细流,就无法形成将和大海。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意思是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一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白岁。《传家宝》 意思是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高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意思是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意思是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5.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意思是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意思是不积累半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涓细流,就无法形成将和大海。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意思是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一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白岁。《传家宝》 意思是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高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意思是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意思是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5.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意思是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意思是不积累半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涓细流,就无法形成将和大海。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意思是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一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白岁。《传家宝》 意思是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高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意思是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_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二) 一、填一填。 1.145公顷=( )平方米6500公顷=( )平方千米 45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公顷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积是( );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3.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米,下底是3米,高是20分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4.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6厘米,高是5厘米,每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填表。 二、选一选。 1.梯形的面积是42平方厘米,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7厘米,求它的高,列式是( )。 A. 42÷(3+7) B. 42÷(3+7-3) C. 42×2÷(3+7) D. 42÷3÷7 2.如果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除以2,它的面积与原来相比( )。 A.缩小到原来的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缩小到原来的 D.扩大到原来的2倍 3.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要使面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高要扩大到原来的( )。 A. 1.5倍 B. 3倍 C. 6倍 D. 9倍 三、判一判。 1.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 ) 3. 8平方千米>749公顷( ) 四、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约( )平方厘米约( )平方厘米

约( )平方厘米 五、求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1. 2. 六、一块三角形钢板,底边长3分米,高2分米,这种钢板每平方分米重2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七、在一块底是8米、高是6米的平行四边形菜地里种萝卜,如果每平方米收萝卜8千克,这块地可收萝卜多少千克? 八、一个果园的形状近似梯形,它的上底是1200米,下底是1800米,高是60米,这个果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收水果5吨,可以收水果多少吨? 九、把两张正方形的纸放在桌子上,如图所示,被盖住的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易错题

第一二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 1、一艘潜水艇所处的位置是海拔—100米,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40米,鲨鱼所处的位置是海拔()米。 2、三角形的底乘3,高乘4,那么面积就()。 3、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相加的和是5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相差16平方米,它们的面积的和是()平方分米。 6、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是12厘米,它的面积最大是()平方厘米,最小是()平方厘米。 7.一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平均长度是20厘米,高是6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三角形的高是8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厘米;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8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厘米。 9.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00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上底是60厘米,下底是()。 10.在一个长10厘米,周长是30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1.一个梯形,如果上底增加2厘米,下底减少2厘米,就成为一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cm,两条高分别是12cm和8cm,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cm2。 13、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30平方米,底缩小10倍,高扩大5倍,现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14、一个梯形的上底为18厘米,如果把上底延长2厘米,就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60平方厘米,原来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5、一个梯形下底是上底的4倍,如果把上底延长12厘米,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且面积增加12平方厘米,这个梯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选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商的近似数》集体备课稿 一、教材分析 求商的近似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商的近似值,一般是采取“四舍五入”法截取,前面已学过积的近似值截取,对商的近似值截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教学时,通过结合实例教学,要求学生明确截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这里只是通过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出示例题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爸爸为小明买了一桶羽毛球,一共12只,花了19.4元,每个多少元?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 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整个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充分思考、判断、推理,由实际生活知识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并在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三)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你的得数是多少,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点拨,人民币的单位园、角、分,这里三位小数,应该精确到分,所以保留两位小数。遇到这样的题即使没有告诉保留也要精确到分。交流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取近似值的方法,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到取近似值的方法以及规律。 (四)点拨探索 师生在共同板演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的解决方法。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怎么办?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即要保留一位,要看第二位,也就要除到第二位。即要保留二位,要看第三位,也就要除到第三位。以此类推,这个方法是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数学教学需要学生的感悟,感悟方法,感悟规律。然后在引导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还可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通过归纳、整合知识,让学生明白如何求商的近似值。计算后,强调一些细节问题:如横式中用“约等于”连接,竖式的正确书写及答案中写上“约”字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 (五)演练拓展 (1)按要求在下表里填上商的近似值:这个表是书本的试一试,我把它放到巩固练习处理,因为这个题,不仅仅是保留方法的训练,还有计算技巧的素质培育。所以在学生对保留有更深的认识后再练习,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22分) 1、物体大多数是由、、、 4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可以提高材料的。而且,折叠或弯曲的不同,其也不同。 3、通常,结构由构成,的支架最稳固、结实,所用材料也。 4、桥按形状可以分为桥、桥和吊桥。 5、桥按可以分为公路桥、铁路桥、管道桥和多用桥。 6、不稳定的结构,可以通过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古时候,人们用和造房子。现在,我们用、、 造房子。 8、古今中外一座座优秀的建筑,都是与的完美结合。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20分) ()1、一张纸无论怎样是不可能托起一块红砖的。 ()2、石板桥的承受力不如石拱桥。 ()3、造房子时,采用薄壳型屋顶主要是为了美观。 ()4、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壳体建筑。 ()5、蛋壳又轻又薄,根本承受不了多大的力。

()6、由于门、窗的结构是四边形,所以它们都不稳固、结实。 ()7、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8、古时候,人们用树枝和茅草造房子。 ()9、造房子时我们只要把房子造的美观就可以了,用不着考虑成本的问题。()10、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是由锥、台、柱、球这4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三、选择题。(20分) 1、中国现存最早,并且保存良好的是隋代的()。 A赵州桥 B南京长江大桥 C黄浦大桥 2、通常结构由结实的支架构成,()的支架最稳固、结实。 A正方形 B三角形 C五边形 3、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分类的。 A 材料 B作用 C形状 D大小 4、铁塔、铁架塔属于()结构。 A薄壳 B框架 C实心 5、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 A法国 B意大利 C澳大利亚 6、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属于()建筑结构。 A框架 B实心 C薄壳 7、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有关。 A材料 B形状 C美观程度 8、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一、拼音写字我最棒。(9分) huòhuàn jǔju?cán kuì fang ài wǔmai pēi tāi suōyītáo zuìjìmò 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壳 ? ? ?() () 剥 ? ? ?() () 铺 ? ? ?() () 磨 ? ? ?() () 三、我会辨字组词。(3分) ? ? ?橙() 澄()? ? ?窘() 窖()? ? ?绞() 狡() 四、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进括号里。(6分) 绞尽恼汁()坚强不倔()筋皮力尽() 精涛骇浪()随心所遇()莫名其秒() 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 w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园子留下回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标点符号我会用。(6分) 1.走走停停加标点。 (1)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2)老师说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 2.选择引号的用法。 A.引用B.特定称谓 (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2)老师经常用“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来督促我们学习。() (3)“东方之珠”——香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七、我会默写古诗。(4分) 牧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我会填空。(10分) 1.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___。 3.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怪生”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者我会连。(5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写景抒情(借景抒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青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泊船瓜洲》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秋思 唐·张籍 ----- 叙事抒情(寓情于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捎信的行人将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写景与叙事抒情(情景交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 起了灯。 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因为故乡是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长相思》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非常怀念故园的温暖祥和的情景。 第六课:梅花魂 《梅花魂》课文回忆了“我”与外祖父之间的五件小事。讲述了外祖父爱梅花,把梅花当做祖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他眷恋祖国之情。表达了外祖父这位身在异地他乡的老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魂:精神。梅花的精神是:不管经历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词语理解: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文坛:文艺界。 颇负盛名:颇,很。指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课文解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10分) 1.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12厘米,高是6厘米,则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三角形,底是8米,高是6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3.一个梯形,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7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二.选择。(每空3分,共15分) 1. 一平行四边形木块,底25厘米,面积500平方厘米,高是()。 A.10厘米 B.20厘米 C.20米 D.15厘米 2. 如图,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图中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24 B.12 C.26 D.28 3.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9厘米,高是4厘米,两腰是5厘米,下列关于梯形的面积列式正确的是()。

A. (5+5)×9÷2 B.(5+9)×5÷2 B. (5+4)×5÷2 D.(5+9)×4÷2 4. 一个梯形的上底增加10厘米,下底减少10厘米,高不变,梯形现在的面积()。 A. 增加10平方厘米 B.减少10平方厘米 C.不变 D.无法确定 5. 我国的海洋面积大约300万()。 A. 公顷 B.平方千米 C.平方米 D.平方厘米 三. 在()中填上合适的单位。(15分) 1. 一间房间的面积约为70() 2. 一张信封的面积约为96() 3. 西岳华山的占地面积约150() 4. 杭州西湖的面积约为566() 5. 一本书的封面约为280() 四.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2分) 3平方千米=()公顷 2公顷=()平方米 900公顷=()平方千米 100000平方米=()公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一、小数除以整数商大于1: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思考并回答: 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 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 二、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 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理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 (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注意: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 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要注意。 三、一个数除以小数: 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 15 150 ( ) 除数 5 50 500 商 ( ) ( ) 3 问: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12.60.28 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运用一看、二移、三算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人人网百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单元难点: 1、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2、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3、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正确的描点 4、图例的设置 单元时数:4课时 总第课时 第二单元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时间:2015年月日周次:第周星期节次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其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张小楠是个有心人,她每年生日都测量自己的身高,并制成了统计表。(出示张小楠6~12岁身高情况统计表) 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教师小结: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张小楠每年生日时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后来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导入课题:你们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交流共享 1.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1)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多少厘米?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收集吕岩、杨万里、辛弃疾的生平 2、有关古代童年生活的古诗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一)激活经验 1.导入:我们在以前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 (二)引入新课

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板书课题:位置) 【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在此基础上,借用“现成”的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课件)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 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 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二)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 (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 课件)

(完整word版)苏教版五年级英语(下)第二单元U2单元练习

选出划线部分与其余发音不同的单词 ( ) 1. A. street B. travel C. dress ( ) 2. A. trousers B. draw C. driver ( ) 3. A. fit B.ride C. bike ( ) 4. A. by B.city C. taxi ( ) 5. A. young B. sky C. fly 按要求写词 1. young(反义词)____________ 2. go(第三人称单数)___________ 3. taxi(复数形式)____________ 4. cannot(缩写形式)___________ 5. buy(同音词)____________ 6. city(复数形式)___________ 7. does not(缩写)____________ 8. drive(名词)___________ 英汉互译 1、步行回家 2、through the trees 3、参观许多城市 4、sit in a basket 5、乘火车去 6、too young 7、住在月亮街8、do not think so 9、在学校附近10、show his clothes to me 11、一位的士司机12、in Sunshine Town 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re (be)some fruit and bread in the basketball. 2. These jeans fit me well.(改成否定句) These jeans ________ _________ me well. 3. Christmas comes! Susan (want) (make)a card for her mother. 4. Su Hai (like sing), but her sister, Su Yang doesn’t. She usually (ride) a bike after school. 5. She (have ) a good time at the party. 6. I like (sing), but my sister doesn’t like. 7. We want (have)a picnic. 8. Can you (draw)a picture for me . 9. Mike (not do)his homework on Saturday. 10. He (come)to school on foot . 11. I don’t have____________(some) new skirts. 12. Let’s __ (ride) bikes in the park. 13.The old woman____________(go) to work by bus every day. 翻译句子,一空一词 1、你的祖父母住在哪里?他们住在公园街。 your grandparents ? Park . 2、你和苏阳住在学校附近吗?不,我们住得离学校。 you and Su Yang school? No, . We school.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 一、拼音写字我最棒。(9分) hu ò hu àn j ǔ ju é c án ku ì fang ài w ǔ m èi p ēi t āi su ō y ī t áo zuì j ì m ò 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壳??? ( ) ( )剥??? ( ) ( )铺??? ( ) ( ) 磨??? ( ) ( ) 三、我会辨字组词。(3分) ???橙( )澄( ) ???窘( )窖( ) ? ??绞( )狡( ) 四、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进括号里。(6分) 绞尽恼汁( ) 坚强不倔( ) 筋皮力尽( )精涛骇浪( ) 随心所遇( ) 莫名其秒( ) 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 w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园子留下回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标点符号我会用。(6分) 1.走走停停加标点。 (1)看它从不着急 慢慢地走 总会到的 慢慢地嚼 总会吃饱的 (2)老师说 岂止是鸟 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虫 后来是鱼 是青蛙 是猴子 2.选择引号的用法。 A .引用 B .特定称谓 (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