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材评价标准体系

英语教材评价标准体系
英语教材评价标准体系

一年以前,当我接到文旭老师的约稿来函为张正东教授八十诞辰征稿出论文集时,我尽管自知目前工作繁忙,事事感到力不从心,仍然毫不犹豫地应允了。张正东教授是我敬重的一位师长,他一生忠于外语教育事业,从事外语教育理论和教学法研究,硕果累累。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执着、热诚、治学严谨、敢于直言;令我佩服的是他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他数次战胜病魔后仍表现出的“生命不息,奋进不已”的气概;使我感激的是他对我这个后生一直关注,而且给予鼓励。有他为榜样,我不敢懈怠,唯有努力奋进向前辈学习,为外语教育继续出力才是。

这篇文章是徐志勇根据我的讲话录音整理后经我修改而成的。此文虽然不成熟,但简要表述了我对中小学英语教材评价标准的一些初浅的认识,提出来请张正东教授及同行们指教。

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配套读物、各种练习册、手册、挂图、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教学资料。关于英语教材,我有两个基本看法:第一,There is no perfect textbook in the world. 第二,There is no immortal textbook. 任何一套教材都有优缺点,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教材,也不可能成为不朽之作。教材是某个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特定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和人们的价值取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材有一个逐步更新的问题,因而不可能像文学名著如《红楼梦》、《哈姆莱特》那样,几百年来持续具有生命力。所以,对于一套教材的质量优劣的衡量标准是相对动

态的。但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对于评价什么样的教材是好的教材,有一些基本的衡量标准。

一套优秀的英语教材,其编写应当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符合国家各项政策法规。

教材是精神文化领域的产物,反映社会基本意识形态,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一套教材编出来,哪个国家都能用,这样的教材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为什么我们给教材取名为Junior /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意思很清楚,这是特意为中国学生编写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材。首先,教材应当符合我国的各项政策法规,如人口政策、环保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在这些方面教材的编写者应当特别谨慎。这也是一些国外的教材不能直接拿来就用的原因。如一幅关于中国家庭的图画,显示的是多子女,这就不符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最近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作为教材编写人员,我们应当注意学习有关政策的精神实质,自觉地将其贯彻到教材之中。

第二,符合国家课程标准。

每一轮课程改革都有各自的特色。上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交际性教学;这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差异,强调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行探究学习和

培养创新精神等。新课标对于英语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基本理念、实施建议的规定,以及培养学生建立在技能、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基础上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规定是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和导向。

第三,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材必须考虑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注意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考虑不同地域的学生的需要。另外,国家课程分为三级: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计就要考虑到学校、班级和学生本身的特点和需要。因此,在编写教材时要考虑这些问题,给学校的校本课程和教学留有一定余地,给学校考虑学生需要留有余地,不可把学校和教师自主创新的空间都占据了。这就要求教材的内容不能过多,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编得太满”,要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留下足够的空间。

第四,符合各地教改实际。

实际上,各地的外语教学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师资、设备和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我们要考虑各地外语教学的差异在教材中如何体现出来。需要指出的是,编写教材不能仅面向城市,而应当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异。教材的编写难度应当适中,有一定的弹性,使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根据本地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在符合以上编写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英语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为依据,我们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来衡量一套教材质量的高低。

1.发展性

教材编写的程度、分量、体系、理论与实践、活动与任务等方面必须适应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本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实际上,过去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是过去的大纲设计(Syllabus Design),强调外语学科的要求,常站在学科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学科为本,以应对考试为主导,片面强调知识而忽视能力,不能考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一套好的教材应当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编写小学教材,就应当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他们好奇、爱模仿,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爱唱,爱跳,爱玩,爱表现。这样,就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等有趣的活动,让小学生多种感官并用,静动结合,大量接触目的语,培养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细心观察各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就会发现,教材编写所面对的对象很不相同,因此,采用的途径和方法、编排的体系及活动的设计也就大相径庭。所以,如何编出适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的教材,是对教材编写者提出的一项挑战。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发现、如何体验、如何探索,又怎样应当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材的编写应当由仅仅关注共性转变为关注共

性与关注个性、差异性、独特性等方面并重。教学的过程化应当尽可能在教材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作用是帮助教师实行启发式的教学,而不是给教师提供满堂灌的内容,通过教学有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是当今教材编写应当达到的目的。

2.思想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英语教材中渗透思想情感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同时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合一。科技发展对于社会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脱离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单纯强调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编写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自然也是我们教材的重要源泉。同时,一套优秀教材也应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把莎士比亚、狄更斯、马克?吐温等语言大师的名著,经过适当改编后出现在各年级教材中。这些名著具有非常强的人文性色彩,能够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的丰富的、贴近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更能感染青少年学生,陶冶其情操,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正确认识世界,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系统性

教材内容和结构应符合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系统。以前的教材在相当长时期重视语法结构而忽视语言功能,近十多年的教材又有些矫枉过正,语法教学不够系统。现在理顺多了。英语语法知识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循环往复。这是我国外语教学一百多年摸索出来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编写教材时所应充分运用的宝贵财富。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是承上启下,年轻一代的教材编写人员不能轻易丢掉我们传统的、然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这方面,不考虑中国学生外语的学习特点而生搬国外教材的教训是深刻的。

学生学习英语,中文的思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或产生“迁移”,或产生“干扰”。如“You don’t know the way, do you?”正确的回答应当是“Yes, I do.”或“No, I don’t.”,而中国学生常常回答成“Yes, I don’t.”此类例子比比皆是。这就要求教材编者认真探讨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认知特点和困难。在教材中,语法、语音、词汇等方面的内容安排,应当充分考虑英、汉语之间的差异,应当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的“习得”和“学得”,二者不能分隔开来。外语教材应当在适当的程度上,尽量加大信息输入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法知识的编排上,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为,我国学生学习外语,毕竟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然习得语言,而需要在一定的人造场景中“学得”。因此,系统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安排语音、词汇、语法很必要。当然,要把语言技能和知识与语言的功能和话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出饶有兴趣的课文,并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任务型”活动,的确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事。

4.科学性

教材的编写应做到语言、内容、信息、知识等方面准确无误,注重学科融合。新教材的话题,从学生周边的生活到广阔的社会,天下大事,包罗万象。这些话题反复出现,也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贯穿于整个课程。语言是一个外壳,其中有浩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内涵。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素养,对于数理化生、历史地理、体音美等学科,乃至工农商、军事、外交、教育、宗教、金融、保险等,都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在选编歌曲时,编辑起码要懂乐谱,不然出了错误无法察觉。在空闲时间,教材编写人员应当广泛进行阅读(包括网上资源),扩大涉猎范围。例如,每当在报刊和电视上看到挑战极限、传奇、自然灾害、考古发现、奥斯卡获奖片之类的节目时,一个专业的教材编者便会不由自主地考虑:“哪些精彩的材料可以选入到课本中去呢?”现在青少年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这就要求教材编写人员热爱生活、兴趣广泛、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收集素材和语言资料,也会经常给教材编写者带来灵感。满怀激情的编写者才能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具有感染力的课文。

从本质上讲,编写外语教材是一个塑造年轻一代灵魂的重大工程,关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从这点可以看出,教材编者双肩担负着多么重的责任啊!教材编者应当把教材编写当作自己的生命,具有非常强的敬业精神,在事业上无限执着,用心血来编写教材。每一套科学、严谨、信息来源可靠、引证正确、语言地道、文字规范的优秀教材都渗透了教材编写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要做到“科学”、“准确”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教材编写任务重而时间紧,要达到准确无误(至少错误率低于万分之一),就要求编者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作风,反复地推敲、琢磨,不断地考证,无数次地校对,其艰辛不下于辞书的编写。

5.趣味性

教材的内容、活动设计、表现形式、装帧设计等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动机,编出来的教科书要让学生一见就爱不释手。新课标指出,“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在编写内容方面,所选材料应当内容生动、鲜活、真实、有感染力和幽默感,有吸引力,可读性强。在内容编排方面,要求进度安排合理,循序渐进,每一步的学习都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在表现形式方面,力求表现手段活泼,形式多样,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在装帧设计方面,包括插图、表格、照片、封面设计、排版等方面力求精美,同时考虑经济适用。

6.先进性

一套优秀的英语教材应当具有时代气息和一定的前瞻性。教材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不断地更新。比如现在教材中还采用586电脑的图片,那就太脱离

科技发展的实际了。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一年都更新教材,这样一是成本太高,二是频繁更换教材也不利于保持教学的连贯性,不利于教学研究。所以,凡是进入教材的具有时效性的材料,编写人员都要仔细斟酌一下,看这些内容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推移。一般说来,一套好的教材通常起码要用五年,所以,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应当具有前瞻性,根据不同的题材,确定经典著作和时文的比重。

为体现先进性,教材编写应当注重以下方面:第一,所选内容贴近生活,有时代气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能够使用当代“活的”语言,不是完全照搬字典和语法书来安排词汇和语法。语言要真实、自然、地道。第三,使用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编写教材,把结构、功能、话题和“任务型”活动等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法流派很多,但是,There is no univers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world. 我主张用各家所长,兼收并蓄。比方说,听说教学,采用交际法较好;语言知识教学,采用归纳和演绎法还是必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把这些彼此相互依赖又相互矛盾的方法融为一体,确实具有相当的难度。第四,有利于帮助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音像资料等优化教学。第五,体现民族性(多元文化)和国际性(英语和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教材中不仅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而且中外先进的文化交织在一起。

7.实践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最终促进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材编写过程中,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学实际,有利于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怎么样才能够精选知识呢?所谓精选的知识,必须“好懂、管用”,这是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的主张。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的知识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科书中的活动和练习应能启发学生思考,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此外,教材的编排程度分量适中,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和潜能的发挥。在设计各种具有语境的交际性活动、任务(Tasks)及项目(Projects)时,要注意可操作性。当然,要保证完成课程的要求,又要能使师生易教易学,这样的教材可不易编。这需要教材编写人员长期积累经验,面向教学第一线,不断实验、调查、总结,方能做到。

8.评价性

新课标关于课程评价的规定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强调建立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注意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教材编写来说,教材内容的编排应当重视学习过程,有助于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的测试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形成性评价不单单指对语言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还包括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信心、动机,这些方面仅仅靠一张笔试考卷

是不可能评价得了的。口试就具有这样的功能,要大力提倡。我主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记录学生的表现,采取记录、评语、档案等,再综合口试、听力、笔试等才能较为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教材内容的设计,如Checkpoint, Summing up, Checking yourself, Self-assessing等提供手段、形式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和模式,帮助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同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9.创造性

这是新课标的最为重要的亮点之一。我们所讲的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创新,而不是全盘抛弃传统的做法,另搞一套。实践已经证明,在教材编写中全盘照搬国外的内容和方法是行不通的。然而,编外语教材汲取国外,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先进的教育和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对于创新外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编写教材时,又必须考虑中国的外语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教材的编写方式问题。通常的教材编写方式不外有三种:一是中国人自己编写;二是洋人编,即引进教材;三是中外合编。我主张中外合编,“以我为主,洋为中用”。但这种编写方式有一个跟外国人合作的问题,要求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协调中外专家、外国专家之间的关系,在团队协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外专家的积极性。

这几年,由于教育形势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大纲、课程不断修改,教材也跟着不断修订和新编。完全由中国人自编教材自然力不从心。于是,快速引进国外教材加以适当的改编,成了一种趋势。诚然,不少引进的教材从语言质量到教

学理念都是优秀的,作为课程资源十分宝贵。引进教材的“先天不足”就在于不太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的认知规律,因此教材往往偏难,还常忽视中国的文化特点。这就需要中方编者投入大力气,认真改编,使其符合我国国情和教学的实际。中外合作编写,则可以完全依据课程标准,从我国的教学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学习的认知规律,充分注意中外文化思维方式的交流。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中外合作编写,不仅保证语言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引进先进的教育和教学思想,促进我们教材编写的创新。

教材编写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教师灌输式教授的方式,提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提问、批判、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诸方面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和创造性。新教材中,采用“热身”(Warming up)、“读前”(Pre-reading)、口语和书面表达等活动引导学生动脑思考(Brainstorming),并且针对一些话题设置了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如介绍莫泊桑的“项链”(Necklace)这一短剧时让学生自己想象新的结局。总之,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心智,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教材的一个重要标准。

10.拓展性

教材不单单是一本教科书,而应是系列配套的教学材料。有的出版社将其做成“教学包”(Teaching Kit)。其中,包括学生用书,练习或活动手册、教师手册、各种配套读物、音像制品、挂图、图片、片卡、投影、各种计算机软件等。这使教材有了弹性和开放性,也为教师灵活使用教材提供了可能性。系列化的教材,特别是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材,加上网络教学使教学现代化和立体化,为外语教学创造了语言环境,优化了课堂教学,还可以促使学生学习个性化。立体化的英语教材为师生拓展了新的教学天地。

教材是实施课程的手段和工具,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材不再是课堂上唯一的“法定文化”了。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还是课程的设制者。教师有权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选择教材。本文提出的标准可供教师在评估和选择教材时参考。即使确定使用某种教材了,教师也不能满足于使用一套教材教学,而应当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是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其奴隶,教师使用教材时可以增、删、改、换。教师应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如英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求得自身的发展。具有新的教材观的教师在教学的历程中不再是“点燃别人毁灭自己的”蜡烛,而是能够持续不断发出灿烂光辉的火炬。

(本文写于 2005年3月)

这篇文章是徐志勇根据我的讲话录音整理后经我修改而成的。此文虽然不成熟,但简要表述了我对中小学英语教材评价标准的一些初浅的认识,提出来请同行们指教。

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配套读物、各种练习册、手册、挂图、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教学资料。关于英语教材,我有两个基本看法:第一,There is no perfect textbook in the world.第二,There is no immortal textbook.任何一套教材都有优缺点,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教材,也不可能成为不朽之作。教材是某个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特定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和人们的价值取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材有一个逐步更新的问题,因而不可能像文学名著如《红楼梦》、《哈姆莱特》那样,几百年来持续具有生命力。所以,对于一套教材的质量优劣的衡量标准是相对动态的。但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对于评价什么样的教材是好的教材,有一些基本的衡量标准。

一套优秀的英语教材,其编写应当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符合国家各项政策法规

教材是精神文化领域的产物,反映社会基本意识形态,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一套教材编出来,哪个国家都能用,这样的教材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为什么我们给教材取名为Junior /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意思很清楚,这是特意为中国学生编写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材。首先,教材应当符合我国的各项政策法规,如人口政策、环保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在这些方面教材的编写者应当特别谨慎。这也是一些国外的教材不能直接拿来就用的原因。如一幅关于中国家庭的图画,显示的是多子女,这就不符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最近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作为教材编写人员,我们应当注意学习有关政策的精神实质,自觉地将其贯彻到教材之中。

第二,符合国家课程标准

每一轮课程改革都有各自的特色。上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交际性教学;这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差异,强调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行探究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等。新课标对于英语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基本理念、实施建议的规定,以及培养学生建立在技能、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基础上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规定是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和导向。

第三,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材必须考虑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注意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考虑不同地域的学生的需要。另外,国家课程分为三级:即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计就要考虑到学校、班级和学生本身的特点和需要。因此,在编写教材时要考虑这些问题,给学校的校本课程和教学留有一定余地,给学校考虑学生需要留有余地,不可把学校和教师自主创新的空间都占据了。这就要求教材的内容不能过多,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编得太满”,要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留下足够的空间。

第四,符合各地教改实际

实际上,各地的外语教学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师资、设备和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我们要考虑各地外语教学的差异在教材中如何体现出来。需要指出的是,编写教材不能仅面向城市,而应当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异。教材的编写难度应当适中,有一定的弹性,使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根据本地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在符合以上编写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英语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为依据,我们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来衡量一套教材质量的高低。

1.发展性

教材编写的程度、分量、体系、理论与实践、活动与任务等方面必须适应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本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实际上,过去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是过去的大纲设计(Syllabus Design),强调外语学科的要求,常站在学科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学科为本,以应对考试为主导,片面强调知识而忽视能力,不能考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一套好的教材应当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编写小学教材,就应当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他们好奇、爱模仿,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爱唱,爱跳,爱玩,爱表现。这样,就需要采取

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等有趣的活动,让小学生多种感官并用,静动结合,大量接触目的语,培养语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细心观察各个年龄阶段的特征,就会发现,教材编写所面对的对象很不相同,因此,采用的途径和方法、编排的体系及活动的设计也就大相径庭。所以,如何编出适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要的教材,是对教材编写者提出的一项挑战。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发现、如何体验、如何探索,又怎样应当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材的编写应当由仅仅关注共性转变为关注共性与关注个性、差异性、独特性等方面并重。教学的过程化应当尽可能在教材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作用是帮助教师实行启发式的教学,而不是给教师提供满堂灌的内容,通过教学有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是当今教材编写应当达到的目的。

2.思想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英语教材中渗透思想情感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同时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合一。科技发展对于社会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脱离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单纯强调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编写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自然也是我们教材的重要源泉。同时,一套优秀教材也应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把莎士比亚、狄更斯、马克·吐温等语言大师的名著,经过适当改编后出

现在各年级教材中。这些名著具有非常强的人文性色彩,能够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的丰富的、贴近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更能感染青少年学生,陶冶其情操,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正确认识世界,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系统性

教材内容和结构应符合我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系统。以前的教材在相当长时期重视语法结构而忽视语言功能,近十多年的教材又有些矫枉过正,语法教学不够系统。现在理顺多了。英语语法知识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循环往复。这是我国外语教学一百多年摸索出来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编写教材时所应充分运用的宝贵财富。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是承上启下,年轻一代的教材编写人员不能轻易丢掉我们传统的、然而行之有效的经验。在这方面,不考虑中国学生外语的学习特点而生搬国外教材的教训是深刻的。

学生学习英语,中文的思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或产生“迁移”,或产生“干扰”。如“You don't know the way, do you?”正确的回答应当是“Yes, I do.”或“No, I don't”,而中国学生常常回答成“Yes, I don't.”此类例子比比皆是,这就要求教材编者认真探讨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认知特点和困难。在教材中,语法、语音、词汇等方面的内容安排,应当充分考虑英、汉语之间的差异,应当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的“习得”和“学得”,二者不能分隔开来。外语教材应当在适当的程度上,尽量加大信息输入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法知识的编排上,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为,我国学生学习外语,毕竟不同于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然习得语言,而需要在一定的人造场景中

“学得”。因此,系统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安排语音、词汇、语法很必要。当然,要把语言技能和知识与语言的功能和话题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出饶有兴趣的课文,并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任务型”活动,的确是一项挑战性很强的事。

4.科学性

教材的编写应做到语言、内容、信息、知识等方面准确无误,注重学科融合。新教材有24个话题,从学生周边的生活到广阔的社会,天下大事,包罗万象。这些话题反复出现,也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贯穿于整个课程。语言是一个外壳,其中有浩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内涵。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素养,对于数理化生、历史地理、体音美等学科,乃至工农商、军事、外交、教育、宗教、金融、保险等,都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在选编歌曲时,编辑起码要懂乐谱,不然出了错误无法察觉。在空闲时间,教材编写人员应当广泛进行阅读(包括网上资源),扩大涉猎范围。例如,每当在报刊和电视上看到挑战极限、传奇、自然灾害、考古发现、奥斯卡获奖片之类的节目时,一个专业的教材编者便会不由自主地考虑:“哪些精彩的材料可以选入到课本中去呢?”现在青少年学生的兴趣非常广泛,这就要求教材编写人员热爱生活、兴趣广泛、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收集素材和语言资料,也会经常给教材编写者带来灵感。满怀激情的编写者才能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具有感染力的课文。

从本质上讲,编写外语教材是一个塑造年轻一代灵魂的重大工程,关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从这点可以看出,教材编者双肩担负着多么

重的责任啊!教材编者应当把教材编写当作自己的生命,具有非常强的敬业精神,在事业上无限执着,用心血来编写教材。每一套科学、严谨、信息来源可靠、引证正确、语言地道、文字规范的优秀教材都渗透了教材编写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要做到“科学”、“准确”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教材编写任务重而时间紧,要达到准确无误(至少错误率低于万分之一),就要求编者具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作风,反复地推敲、琢磨,不断地考证,无数次地校对,其艰辛不下于辞书的编写。

5.趣味性

教材的内容、活动设计、表现形式、装帧设计等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动机,编出来的教科书要让学生一见就爱不释手。新课标指出,“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在编写内容方面,所选材料应当内容生动、鲜活、真实、有感染力和幽默感,有吸引力,可读性强。在内容编排方面,要求进度安排合理,循序渐进,每一步的学习都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在表现形式方面,力求表现手段活泼,形式多样,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在装帧设计方面,包括插图、表格、照片、封面设计、排版等方面力求精美,同时考虑经济适用。

6.先进性

一套优秀的英语教材应当具有时代气息和一定的前瞻性。教材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不断地更新。比如现在教材中还采用586电脑的图片,那就太脱离科技发展的实际了。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一年都更新教材,这样一是成本太高,

英语课堂评价标准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和建议,结合我省文化、教育水平和教师的实际水平,制定《辽宁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本《标准》涉及英语课堂教学所有的相关要素,主要有五个主要方面。 一.教学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包括良好品德的形成、学习兴趣的培养,坚定的 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等,尽最大可能在教学中予以体现。 2.能力目标: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的实 践能力以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自由运用语言阶段得以展示。 3.知识目标:明确本课的知识目标,并使教材与《课标》中规 定的知识目标统一。 4.文化差异:要在教材中挖掘东西方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以便学生能够得体的运用英语。 5.学习策略: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心智水平,提出学习本课内容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以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和能力。二.教学理念与设计 1.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变学生被动学习 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2.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具有正确的学习观,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具有正确的语言观,充分认识语言知识结构与语言功能的关系,充分理解语言运用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5.教学中以训练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课堂主要活动形式。要面

向全体学生,学生实践时间不少于65%。 6.创设真实的模拟交际情景,使学生用所学语言进行模拟交际活动,为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1.复习的知识要与讲授新课有关,新旧知识要相互联系,呈现新内容要简明、准确,要有利于导入新课。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程序,做到教师知识呈现和学生观察发现交替、灵活使用。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实用,有利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提高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5.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语言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6.教学内容数量适中,并划分为不同层次以适应有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7.做到知识准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适当拓展,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灵活运用教材。同时,注意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8.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以安全感和成功感,课堂气氛活跃,以表意和流利为第一位,不要有错必纠。 9.教案的各部分内容完整,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所用教具、板书设计等。 四.教学效果 1.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等情感方面的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2.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和能力。为以后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3.开阔了学生眼界,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和学生的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有所得,并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评价与分析共5页

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评价与分析 一、引言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英语教材包括所有有目的用来提高学生知识和经验的输入材料,英文常被称作materials,其中包括教学中所使用的教科书,及与之配套的教辅资料,如练习册、录音带、卡片、教学多媒体等等。与之相对的是狭义的教材,即英文所称的textbook或者coursebook,主要指代传统观念上的教学课本或教科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常作为语言课程的基础进行系统学习。本研究主要是针对狭义上的教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实施,我国也将逐步实现教材多样化。目前,市场上初中英语教材主要有外研版,人教版,仁爱版,冀教版,译林版,牛津英语等。面对眼花缭乱的教材市场,我们应该具备教材评价和分析能力,作出科学的调整和取舍,整合各种资源,真正实现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更加科学地认识各种教材的优缺点,我们应该了解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只有有了客观的评价标准,才能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来对教材进行革新性、批判性地使用,以致有效实施课程,达到预期目标。《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建议,中学英语教材应该具有发展性、拓展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并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同时,教材应该做到语言真实、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教材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一般而言,

英语教材的评价主要由内部评价(internal evaluation )和外部评价(external evaluation )构成。内部评价是指教材本身的或内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外部评价是指教材对某一群体的适用性。笔者主要从内部评价标准出发,结合《课标》对人教版Go for it 教材八年级下册七单元“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 ?”为例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教材分析与评价 本单元的语言目标是:describe a process follow instructions ,笔者对应《课标》(四级)发现,课标提出的目标要求有以下几点:分级目标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简短的指令等。 听能听懂连续的指令并据此完成任务。 说能根据提示给出连贯的简单指令。 写能写出简单的文段,如指令、规则。 本单元的任务的设计是否能够有助于学生达到《课标》以上要求,笔者将通过以下几方面对本单元进行分析: 1.教材的结构。人教版教材go for it 主要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共有10单元,每个单元的内部结构完全相同,分为Section A, Section B, Self check 三部分,并且各有侧重点,笔者以七单元为例进行分析,详见表(一):表(一)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section A部分为基础知识和重点词汇的学习,section B部分则强调学生应用知识的学习,检测学习效果,shelf check

英语教材评估标准

英语教材评估标准 1.Cunningsworth (1995) 建议的教材评估四项标准: 1.They should correspond to learners’needs. They should match the aims and objectives of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gram. 2.They should reflect the uses (present or future) that learners will make of the language. Textbooks should be chosen that will help equip students to use language effectively for their own purposes. 3.They should take account of students’needs as learners and should facilitate their learning processes, without dogmatically imposing a rigid “method”. 4.They should have a clear role as a support for learning. Liking teachers, they mediate between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learner. 2.Grant(1987)从三个方面,学生、教师、大纲和考试,设计了选择教材教材的三个调查表: Choosing a textbook: questionaire (part I): Does the book suit your students? 1.Is it attractive? Given the average age of your students, would they enjoy using it? 2.Is it culturally accepted? 3.Does it reflect what you know about your students’needs and interests? 4.Is it about the right level of difficulty? 5.Is it about the right length? 6.Are the course’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ppropriate? (e.g. is it durable) 7.Are there enough authentic materials,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see that the book is relevant to real life? 8.Does it achieve an acceptable balance between knowledge about the language, and practice in using the language? 9.Does it achieve an acceptable balance between the relevant language skills, and integrate them so that work in one skill area helps the others? 10.Does the book contain enough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independently. (Score: 2 points for every YES answer. 1 point for every PARTLY answer. 0 for every NO answer.) Choosing a textbook: questionaire (part II): Does the book suit the teacher? 1.Is your overall impression of the contents and layout of the course favourable? 2.Is there a good, clear teacher’s guide with answers and help on methods and additional activities? 3.Can one use the book in the classroom without constantly having to turn to the teacher’s guide? 4.Are the recommended methods and approaches suitable for you, your students and your classroom? 5.Are the approaches easily adaptable if necessary?

对英语教师的评价【精选】

教师是培育祖国花朵的人,英语老师是传授外国语言的人。所以对他们的评价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对英语教师的评价,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英语老师姓陆,很是负责,每次上课都能看到她拿着一沓厚厚的备课方案,能够利用制作的很好的,并通过一些图片来营造一种很和谐的氛围,让我们对课文更好的了解。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篇是一位士兵与一位 a 写信的,老师让我们根据一系列的图复述课文,因此我们普遍对那篇课文的印象很深,并理解的更好。她每一篇课文都会从头到脚的给我们讲一遍,划重点,讲句型,解语法,分析复杂句子,一篇课文讲完了,也给我们翻译完了。陆老师讲课生动形象,富有一种女性的柔美。她能够平等的对待我们每一个人,授课主线清晰,逻辑性强,课上经常以提问的形势与我们互动,而不是自己一味地讲自己的。陆老师的口语发音很好,课上大多用英语,我们听不懂的他会给我们在用汉语复述一遍,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好处----锻炼英语听力。我们是学机械的,大家的英语底子不是很好,对英语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因此每次提问总会出现那么几个问题,儿我们的英语老师总是耐心的给我们指正。我们老师经常告诫我们本来基础就薄弱,更应该好好地下功夫。 我们老师不好的一点就是对我们管的有点松了。课后作业就是每篇后面的那几个题,下节课就对答案,不像高中那样布置强制性的作业,不算英语上机视听说,一周就一节英语,我们又对英语都不怎么感兴趣,课后看不看英语都是个问题,仅凭那可怜的一节课和那点作业,我们想提高英语也难。 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课容量大。1.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对教材的组织、语言的组织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英语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发、利用有关的课程学习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尊重每一名学生,注意赞赏各类学生,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对老师提问,对教材质疑。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展开是否有序、合理,是否主线清晰,逻辑性强,师生活动的过程是否合乎认知规律,是否秩序井然,是否协调一致,是否积极性很高,这些既是评价英语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对学生的态度,即是否普遍地爱学生,是否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学生;二是指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即是否做到了对每一教学环节认真负责。英语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该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具有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态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与宽容,能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并能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特性与创造性给予应有的赞赏。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师德和人格的综合反映。要尊重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一名学生的评价做到公正,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既是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也是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3.教学素质

对英语教师的评价标准

对英语教师的评价标准 英语教师是传授外国语言的使者,但是他们的评价标准该是什么?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几则范文,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对英语教师的评价标准篇一评价标准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 好的评价标准可以让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真正回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模式中去;真正让学生在高中阶段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而我国到目前还没有一个得到英语一线教师广泛认同的评价标准体系。 本文利用二语习得理论和评价理论,通过分析现行高中英语教师评价标准,指出其优缺点,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现行高中英语教师评价标准的建议。 论文首先说明了本选题的缘由、意义和目的。 其次,简述了国内外评价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在各个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然后,解读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容,强调应把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即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的培养作为对高中英语教师的评价标准;提出新课程标准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为目的,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

分析与反思,欲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之后,对现行高中英语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主要评价标准即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终端成绩评价标准、职称晋升标准进行了介绍、说明。 最后,通过分析现行主要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终端成绩评价标准、职称晋升标准,具体指出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存在以下不足:1.缺乏针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评价标准,2.过分追求一节课的完美程度,忽视了每节课自身的要求,缺乏可操作性,3.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4.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仍然以“教师”为主,5.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教师的自评;在学生终端成绩评价标准中忽视了以下方面:1.考试评价体系本身的效度和信度问题,2.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因素的多样性,3.学生终端成绩只是终结性评价;在职称晋升标准中主要有以下不足:1.过多考虑管理因素而非专业因素,2.各类成绩对教师职称的晋升影响过大,3.职称任职资格的终身制;并据此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对现行高中英语教师的评价标准的建设有所作用,从而引领教师朝着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对英语教师的评价标准篇二新课程标准阐述了“三个发展,六个理念”,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六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

我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看法与感受

我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看法与感受 我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目前使用的新目标GO FOR IT!这套教材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它是以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的指导思想。在满足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内容灵活多样,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根据我几年来使用本教材的实践,我想谈谈我对它的看法。 一、教材的编写具有发展性和拓展性。 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教材内容体现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有利于他们在语言运用中发现语言规律,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在语言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语言国家文化,有益于对益于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英语就像一门百科全书,内容极其丰富,涉及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教材根据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差异有个粗略了解,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材的编写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本教材的编写符合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低年龄和初级阶段重视语音基础和听说能力的培养,高级阶段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另外教材在内容、目标和要求等方面都有完整的体系。语言技能、语音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内容和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三、思想性和趣味性

英语教材评价标准体系

一年以前,当我接到文旭老师的约稿来函为张正东教授八十诞辰征稿出论文集时,我尽管自知目前工作繁忙,事事感到力不从心,仍然毫不犹豫地应允了。张正东教授是我敬重的一位师长,他一生忠于外语教育事业,从事外语教育理论和教学法研究,硕果累累。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执着、热诚、治学严谨、敢于直言;令我佩服的是他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他数次战胜病魔后仍表现出的“生命不息,奋进不已”的气概;使我感激的是他对我这个后生一直关注,而且给予鼓励。有他为榜样,我不敢懈怠,唯有努力奋进向前辈学习,为外语教育继续出力才是。 这篇文章是徐志勇根据我的讲话录音整理后经我修改而成的。此文虽然不成熟,但简要表述了我对中小学英语教材评价标准的一些初浅的认识,提出来请张正东教授及同行们指教。 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配套读物、各种练习册、手册、挂图、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教学资料。关于英语教材,我有两个基本看法:第一,There is no perfect textbook in the world. 第二,There is no immortal textbook. 任何一套教材都有优缺点,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教材,也不可能成为不朽之作。教材是某个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特定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和人们的价值取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材有一个逐步更新的问题,因而不可能像文学名著如《红楼梦》、《哈姆莱特》那样,几百年来持续具有生命力。所以,对于一套教材的质量优劣的衡量标准是相对动

态的。但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对于评价什么样的教材是好的教材,有一些基本的衡量标准。 一套优秀的英语教材,其编写应当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符合国家各项政策法规。 教材是精神文化领域的产物,反映社会基本意识形态,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一套教材编出来,哪个国家都能用,这样的教材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为什么我们给教材取名为Junior /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意思很清楚,这是特意为中国学生编写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材。首先,教材应当符合我国的各项政策法规,如人口政策、环保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在这些方面教材的编写者应当特别谨慎。这也是一些国外的教材不能直接拿来就用的原因。如一幅关于中国家庭的图画,显示的是多子女,这就不符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最近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作为教材编写人员,我们应当注意学习有关政策的精神实质,自觉地将其贯彻到教材之中。 第二,符合国家课程标准。 每一轮课程改革都有各自的特色。上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交际性教学;这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差异,强调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行探究学习和

浅议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pdf

课程教材改革 EDU CA T I ONAL PRA CT I CE & R ESEA RCH 2004112 编者按:刘道义老师,著名英语教育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 初高中英语教材主编、原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委员会理事长,她也是90年代初我国第一部中英合编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Jun i o r Sen i o r English fo r Ch ina 中方主编,其率先引领了全国英语教学的全面改革,为我国英语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做出卓越贡献。这篇文章是刘道义老师的一篇讲话稿,由徐志勇根据讲话录音整理后经刘老师修改而成。此文以英语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为依据,论述了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四项基本要求和十个方面的衡量标准,对我们认识教材、选择教材以及编写教材大有帮助。英语教师及有关教育、教研人员可认真学习,选择好、使用好英语教材,使英语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科学化,避免教材使用的商品化和权力化。 浅议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 刘道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100009) 摘 要:一套优秀的英语教材,其编写应当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符合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第二,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第三,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第四,符合各地教改实际。在符合以上编写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英语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为依据,我们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一套教材质量的高低:11发展性;21思想性;31系统性;41科学性;51趣味性;61先进性;71实践性;81评价性;91创造性;101拓展性。 关键词:英语;教材;评价;标准中图分类号:G 624、G 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2004)12-0014-04 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 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配套读物、各种练习册、手册、挂图、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教学资料。关于英语教材,我有两个基本看法:第一,T here is no perfect tex tbook in the w o rld 1第二,T here is no i m mo rtal tex tbook 1任何一套教材都有优缺点,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教材,也不可能成为不朽之作。教材是某个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特定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和人们的价值取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材有一个逐步更新的问题,因而不可能像文学名著如《红楼梦》、《哈姆雷特》那样,几百年来持续具有生命力。所以,对于一套教材的质量优劣的衡量标准是相对动态的。但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对于评价什么样的教材是好的教材,有一些基本的衡量标准。一套优秀的英语教材,其编写应当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国家各项政策法规 教材是精神文化领域的产物,反映社会基本意识形态,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一套教材编出来,哪个国家都能用,这样的教材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为什么我们给教材取名为Jun i o r Sen i o r English fo r Ch ina ?意思很清楚,这是特意为中国学生编写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材。首先,教材应当符合我国的各项政策法规,如人口政策、环保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在这些方面教材的编写者应当特别谨慎。这也是一些国外的教材不能直接拿来就用的原因。如一幅关于中国家庭的图画,显示的是多子女,这就不符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最近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 计划》,强调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实施“新世纪素 质教育工程”,作为教材编写人员,我们应当注意学习有关政策的精神实质,自觉地将其贯彻到教材之中。 二、符合国家课程标准 每一轮课程改革都有各自的特色。上一轮英语课程改革强调交际性教学;这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差异,强调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行探究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等。新课程标准对于英语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基本理念、实施建议的规定,以及培养学生建立在技能、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基础上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规定是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和导向。 三、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强调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材必须考虑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注意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考虑不同地域的学生的需要。另外,国家课程分为三级: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计就要考虑到学校、班级和学生本身的特点和需要。因此,在编写教材时要考虑这些问题,给学校的校本课程和教学留有一定余地,给学校考虑学生需要留有余地,不可把学校和教师自主创新的空间都占据了。这就要求教材的内容不能过多,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编得太满”,要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留下足够的空间。 四、符合各地教改实际 各地的外语教学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师资、设备和学

我对英语教材整合的看法

我对英语教材整合的看法 现行使用的英语新教材在教学实施中普遍反应内容多,上不完。教师必须充分吃透教材,熟悉《新课程标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整合教材和取舍教材。整合教材包括对教科书上的内容先后顺序的适当调整,教材内容进行部分取舍与补充,教材重难点的实时处理。现行英语教材的使用宗旨是一纲多本,我们必须抓住“纲”,也就是新课程标准,这样,我们在整合教材时才不会迷失方向。对教材的整合处理还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教师一定要有前瞻性目光。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内容多,上不完的问题就得到了有效解决。 <<新目标>>的容量非常大,有单元的语言目标,,重点词汇,语法结构与功能(SectionA,1a)任务型听力练习(1b)结队练习核心对话(1c,)多种听力练习 (2a,2b),不同任务的结对活动(2c,)语法与功能重点(Grammar Focus),各种课堂活动(Activity 4), 词汇扩展(Section B, 1a),新旧语言知识综合运用(1b, 1c) ,各种同步阅读(3a), 循序渐进的写作练习(3b) ,创造性活用所学语言的各类课 堂活动(3c).在自我评价(Selfcheck)里有词汇知识的评价,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还有幽默卡通.教过一套甚至多套教材的老师刚接触新教材时都或多或少感觉, 教材比以前花哨了,词汇量大,内容又多,怎么教成了大家一段时期的困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才明白,新课程就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写的,感知--感悟--归纳,提炼。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握教材设计的意图,合理使用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考虑所教内容的前后联系进行教学,以学生作为主体,对教材进行取舍,调整是必要的。 要合理利用教材,就要照顾到本单元,上个单元,后面单元的内容以及本

对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的分析与评价3页word文档

对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的分析与评价 一、基本介绍 1.背景概述。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对于评价什么样的教材是好教材,有一些基础的衡量标准。一套优秀的英语教材,其编写应当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符合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符合各地教改实际。除此之外,以英语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为依据,我们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来衡量一套教材质量的高低:发展性、思想性、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先进性、实践性、评价性、创造性与拓展性。 国外对教材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欧美国家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教材的分析评价工作,20世纪初开始教材评价的理论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评价的概念、范围、内容、功能,评价的主体、过程、方法和原则等。英语教材的评价研究在我国英语界已经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但由于我国的教材评价理论研究起步比国外晚,因此英语教材评价研究主要是从引入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开始。 2.目的意义。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依据。提出编写教材的标准,为教材编撰者编写教材提供一套可参考的规范和准则。对现行教材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教材是否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能否继续作为合格的教材。找出教材的优缺点,通过改编或者补充材料来完善教材。 二、教材分析与评价 1.语言知识。 (1)发音。教材中,单词表将音标与释义联系在一起,学生根据音

标可以练习发音。在103页列有英语国际音标变化表,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知识。但是,书中并没有任何一个单元专门讲述发音,而且也没有教学材料或者真实的情境去运用发音规则。很明显,关于发音的内容被弱化了。 (2)词汇。必修二中的单词量明显超过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学生在词汇的理解与掌握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技巧。 (3)语法。语法项目基本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法项目的编写与每单元主题相关,这样便于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以及对语法项目的运用。同时,此本教材语法的编写体现了交互式语言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2.语言技能。听力模块通常与阅读、口语模块设计在一起。有关听力的活动并未明显划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部分。常见的练习为:请听以下文章并完成相关问题;请听文章并填空、完成表格。通过分析,听力活?由婕盎?本的听力技巧,有利于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听力材料种类丰富,贴近学生生活。 口语模块并未被单独分离出去。口语主题的选择与每一单元主题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口语活动设计成多人讨论,分享自己的态度与观点。这样,学生的能力得以锻炼,自信得以提升。 阅读理解锻炼学生以下能力:推测、概述文章大意、筛选信息、判断文体等。阅读在教材中占了很大比例。阅读材料丰富多样,包含各种主题与类型。但是,语言不够真实,不太贴近学生生活。 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新课标对于写作的要求是:写作

《英语课程标准研究与教材分析》教学大纲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研究与教材分析 模块一: 课程标准研究 基础教材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下列课程标准和外语能力指标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 2011 2.美国TESOL 2007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Standards, TESOL, 2007. (WIDA Version) 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3) 外语能力指标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The Council of Europe, 2001. 第一章: 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 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的关系 3.课程标准的作用 4.课程标准的读者对象 5.作为教师的课程标准的解读方法 本章参考读物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教育部。 邹为诚,“外语教学的基本原理”,邹为诚、程晓主编《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出版,第1-22页。 邹为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评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载于《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六期,第44-50页。 第二章:课程标准中的语言能力和能力指标 1.能力的概念 2.总目标和分级目标 3.能力指标和指标内部的要素 本章参考读物 第1、2、3部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The Council of Europe. (2001). Illustrative descriptors, in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pp. 25-31). WIDA. (2007). The sampl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Pre-K – 12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Standards. (pp. 30).

英语课本剧评价标准

英语课本剧评价标准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将在英语课本剧表演中选拔出优秀作品,并公布表扬,以鼓励学生,具体评价如下: 1、最佳课本剧班级分(高低年级),最佳创意奖,最佳上镜奖,最佳口语奖若干名。 2、在若干作品中评出最佳课本剧小组奖一等奖,二等奖,个人表演奖若干名. 小学生英语课本剧比赛评分标准 1、剧本编排(20分) 剧本忠实于教材,情节清晰明了,主题积极健康,内容编排上新颖、有创意。 2、英语语言(20分) 对话精炼、地道、纯正,有一定的台词含量。 3、口语(30分) 语音准确(标准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流畅(包括语调、连读、词重音、句重音、节奏、失去爆破、同化、弱化等)。 4、演员表演(20分)

动作恰当、大方、得体,表演逼真;表情自然、丰富、投入,有一定的表演技巧;配合默契,随机应变,控制场上局面的能力较强。 5、现场效果(10分) 服装道具得体、符合剧情;化妆造型符合角色要求,表现人物特征;风趣幽默,气氛热烈,兼具艺术性和趣味性;整个表演过程中内容充实,主题鲜明,突出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文化节之英语短剧大赛比赛规则、流程及初赛名单 一、竞赛规则: 1.参赛对象: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校学生。 2. 参赛剧目要求: 1)剧目选择范围:中、英文名著节选,中、英文经典名剧或将其进行适当改编,自编剧本均可。 2)剧目主题:明确、健康、积极、向上,鼓励大胆创新但应基本忠于原著;充分展现新时代大学生风貌。 3)表演时间:不超过8分钟。超时大会将示意示该队终止比赛并酌情扣分。4)参赛所用的视音频、道具和服装准备都由各参赛队自行准备,大会将为参赛队提供播放展台。

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探析 摘要:我国目前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处在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往就业导向转变的过程中,各地区、各行业、各院校所选用的教材大有从国家课程向地方课程到校本课程转变的趋势。为了保证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质量,应该有相应的适合我国高职高专发展要求的教材评价标准来衡量。本文根据我国教材评价的背景因素,从实际出发探析适合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水平要求的英语教材评价标准。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背景因素,评价标准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材评价的背景因素 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评价离不开整个高职高专教材评价的背景因素,其主要体现在教学大纲、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及测试体系等。 1、教学大纲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并为教材开发提供指导方针,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教学要求和建议等。它们为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任务和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提供鲜明的指导性意见。而教材作为教育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媒介,它的设计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教材的质量极大地影响着语言教学的质量。因此,教材能否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开展教材评价时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2、教师因素 就我国英语教师而言,绝大多数人的母语为汉语,尽管按照当地的标准,大多数已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但是其外语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建立一支既能胜任职前培养,又能承接在职培训任务的教师教育队伍,是实施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好的教科书将能够为教师提供好的支持,帮助他们开展有效地教学,并提高他们自身的职业实践能力。这是教材评价的重要因素。 3、学生因素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使用英语的机会严重地依赖于课堂教学和英语教科书的使用。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教材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活动,这些活动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语言学习的自信心。具有极强学习动机的学生将能激活自己的语言学习潜能,从而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学生将对语言学习充满自信,而自信将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勇气,并使他们克服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这是教材评价时应该特别关注的因素。 4、测试体系 我国英语教学还受到测试体系的重要影响。学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首先要面对的是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A、B),还有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和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考试等。《基本要求》也要求:测试应该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根据“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国家级试题库”的命题进行检测;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其继续学习,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因此教材的编写需要能提高学生各级、各类英语考试成绩,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 1、教材应该符合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要求 教育部高教司分别于2000年3月和10月颁布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基本要求》,除了要求教材编写工作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相结合,教材建设要推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各类高职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思想 贯彻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可由教师制定,也可由师生合作制定。 2.目标要明确、恰当、具体,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考虑。 3.目标可以通过导入新课或课堂小结等途径加以说明。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过程要始终紧扣目标进行。 三、教学内容 1.根据英语教育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发英语课程资源。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教育性因素,注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明确。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注意整合。另外,要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1.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英语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2.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英语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有效组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从教材、学生实际出发,教法灵活得当,讲求教学艺术。教学环节合理,课堂结构完整,时间安排适当。 4.教学活动的进行以语言实践为目的,为语言教学实践服务。 5.提倡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五、教学素质 1.教态自然和蔼。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教学行为规范,热爱学生,作风民主,注重师生平等对话的情感交流。 2.课堂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有节奏感,有激情,富有启发性。英语语音语调标准、流畅。 3.板书规范,字体美观,纲目清楚,设计合理。 4.具备较深厚的知识功底和宽广的学科视野,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六、教学效果 1.学生的活动态度。学生活动多,学习效率高,学习质量好。 2.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能调动自己的情感和经验,主动参与教学,参与范围广、过程长、程度深。 3.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思维空间大,思考时间充分,思维状态活跃,效果良好。 4.目标达成状态。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在不同学生身上都有较高的达成度。既有近效,也有远效。

国内外英语教材评价研究综述

“双师型”教师队伍。德国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严格的规定,不仅有一套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而且采取严格的国家考试制度。专职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还必须具有至少五年以上的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有丰富的实际知识;一般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都较强。兼职教师主要是从企业、行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经历的人。 三、对我国高职课程文化建设的启示 我们在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时,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还要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作为支撑,突出高职教育以就业导向为主的特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来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文化。首先,在课程物质文化建设上要突出职业性。一方面,课程教材内容以应用技术为主,增强岗位适应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怎么办”和“如何做”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校内、校外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校内注意建立与现代生产管理同步的实训体系,校外要积极寻找与企业的合作,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实践性的学习。其次,建立完备、科学合理与可操作性强的职业教育法,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最后,建立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相结合的课程精神文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课程目标文化;以课程缔造为价值取向,以体验、参与、合作为标志,以产学结合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来实施文化;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4):1. [2]黄忠敬.课程文化释义:一种分析框架[J].学术探索,2002,(1):102. [3]黄福涛主编.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00. [4]姜大源.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综合版),2005,(11):17. [5]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71. [6]朱桃福.德国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及其借鉴[J].教育发展研究,2004,(2):59. [7]彭正梅.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02,(3):78. 摘要:教材在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直接连接教师、学生和学科知识内容的工具。它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也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体现。目前,我国学者对英语教材评价的研究还不深入,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工作上,而研究工具设计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少。与此相比,国外学者对英语教材的评价就变得非常有参考价值。因此,在借鉴国外英语教材的评价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我国英语教材评价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英语教材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引言 教材在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直接连接教师、学生和学科知识内容的工具。它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也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体现。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而且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建立知识系统。英语教材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外语学习观和对课程大纲的理解。 就英语教材而言,一本质量优秀的英语教材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更可以提高他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样一本质量低下的英语教材则起着相反的作用。我国于2002年公布了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它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因此,如何选择一本适合学习者的英语教材已经成为现在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非常重要的职业活动。评价教材可以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取和剪裁,以便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1]。 目前,我国学者对英语教材评价的研究还不深入,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工作上,而研究工具设计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少。与此相比,国外学者对英语教材的评价就变得非常有参考价值。因此,在借鉴国外英语教材的评价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我国英语教材评价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对比一下中外教材评价研究的情况。 1.中外英语教材评价研究 我国英语界对英语教材评价的研究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尤其是打破传统的“一纲一本”制度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进行了对英语教材评价的研究。目前,国内涉及教材评价的书籍很少,而英语教材评价的书籍则更为稀少。在英语教材评估方面比较重要的著作有: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的《英语教学法教程》、华南师范大学何安平教授《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另外,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夏纪梅教授在其《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对此也有涉及和说明。 1.1国内对英语教材、英语教材评价概念的界定。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是指有 国内外英语教材评价研究综述 余灼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1) 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