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报告模版

2015年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报告模版
2015年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报告模版

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第一季度住院患者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按DDDs计)

二、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完成情况

三、成效分析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I 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天)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接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以上指标均在二级医院要求的围之。

2、接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100%,我院使用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用万古霉素(目录外)审批,使用流程符合规定。2月份妇产科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4DDDs。

3、2015年1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比例29.43%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2% 均超过要求。

儿科,急诊科、五官科室抗菌药物处方比例58%,54%,52%远超20% 4、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二级综合医院>40%

与2014年第一季度同期比较

与2014年同期相比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有所提高,但未到达大于40%的要求。

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病原学检查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一季度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仅为31.9%,

四、不足之处

1、一季度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9.43%、42%超过要求,门诊儿科处方比例58%

2、一季度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二级综合医院>40%) 28.43%、38%、29.3%,未达到不低于40%的要求。

3、改变抗菌药的给药途径,用于局部粘膜。我院五官科常给病人雾化吸入庆大霉素疗程3到7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庆大霉素是静脉注射剂,雾化使用是否能起到药效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而雾化是很容易产生耐药菌,这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之一,应当引起重视。

五、原因分析

1、一季度门、急诊诊处方比例,儿科1月份为58%与季节性因素有关。

对各种单纯性病毒感染的病人,如流感, 咽喉炎, 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秋季腹泻等多系病毒感染所致使用用抗菌药物, 若无合并细菌感染, 盲目使用抗菌药治疗, 不仅无明显疗效, 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但。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表现之一

2、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低存在技术方面因素,病原检查多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法,该方法耗时长,阳性培养结果3~4d才能报告,而血培养阴性结果7d后才能报告,不便于早期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很大程度影响了医生的送检积极性。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医师的长期经验性用药习惯未改变。

4、医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不熟悉,对各个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疗程,抗菌谱知识缺乏。给药间隔时间、剂量和疗程不足或过大。

例如β-酰胺类抗生素是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必须保证血药浓度大于MIC 值时才能发挥抗菌作用,正确的给药方式为每6~8 小时给药一次,且宜用100 ml 输液滴注,这样才能保证在体保持足够杀灭细菌的血药浓度。但临床中常一天两次给药,甚至门诊病人有的一天一次给药,给药间隔时间过长,造成血药浓度不够而降低治疗效果,且还极易产生耐药性。剂量和疗程不足会导致感染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且易产生耐药性,增加病人治疗费用。

六、下一步改进措施

1、加强下一季度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监管。

2、提高医生微生物样本送检的意识。

3、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小组人员积极学习,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提高对不合理处方,不适宜性处方医嘱的点评能力。

4、职能部门参与督促科室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各项控制指标学习培训,并作考核。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认真学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