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崇州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崇州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内容与方法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内容与方法 一,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内容 1,发展乡土特色产业。 1)坚持规划引领。 进一步明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产品、区域布局、保障措施,引导更多资源、技术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品牌的乡村特色产业基地或产业集群。以当地资源禀赋和独特历史文化为基础,制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做精乡村特色产业。 2)加强项目示范。 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和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项目,中央财政安排72.7亿元,支持552个乡镇和62个县(市)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3)开展宣传推介。 开展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遴选推介工作,通过编发名录、展会宣传等方式,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乡村产业“金字招牌”,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2,优化乡村休闲旅游。 1)加强政策引导。 明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态、设施、服务、文化、管理升级五项任务,提出从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丰富乡村旅游产业类型等方面,引导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2)强化示范带动。 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工作,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38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10个。 3,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跨界配置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推进要素跨界配置、产业跨界重组、主体跨界联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培育融合主体。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引导各地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人才。全国已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万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43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17万家,家庭农场60万个。 (2)搭建融合载体。 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2个、农业产业强镇552个,创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200个、各类乡村产业园1万多个,形成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销售有机衔接的格局。 (3)丰富融合业态。 引导经营主体聚焦农业两头、生产两端,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培育蟹稻共生、渔稻共生、中央厨房、乡村休闲旅游、数字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四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合作模式,形成龙头企业牵头、新型经营主体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条增值收益。 4,健全治理机制。 引导和鼓励地方积极建设田园综合体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平台,因地制宜选择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建立运行顺畅的建设管理机制,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5,发展产业链金融。 研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色贷款产品,探索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农户信用保证保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 随着新一届苏屯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成立,村里各项工作都 已经步入正轨,针对胡锦涛 __确定的“构建和谐社会”总体发展目标,结合苏屯村总体发展规划和村实际情况,村两委通过召开相关会议,特制定新一任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发展规划。 一.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胡锦涛 __确定的我们中华民族在步入21世 纪的一大宏伟目标,“和谐”社会,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成了现在社会的主流趋势,苏屯村也不例外,在苏屯村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治安稳定。治安稳定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最首要因素,只有村里 治安稳定了,其他方面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的开展,此项工作村两委会确定,将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治安清查,分包到人,分包到片,以实现村内治安稳定,遇重大事故需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通报并进行紧急处理,把村民的利益放在最首位,以村民的利益最大化为主开展工作。村成立村民调解委员会,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需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权限不够则在第一时间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处理并尽快解决。

2.搞好团结。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已经上任,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虽然已经明确在心,但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是要注意团结问题。一是要注意同上一级部门搞好团结,村两委成员一定要在我们惠济区委区政府、我们老鸦陈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上级布置下来的工作要按时、按点、按要求完成,不拖拉时间,不找客观原因,对上级需要向下级传达 __要求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上传下达;二是要注意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团结,两者都是村里的“顶梁柱”,日常工作要做到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情况,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两委会之间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管理,坚决执行“一会两评议三公开”制度;三是要注意村两委会同村民,同群众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是经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是村民放心的致富带头人,是为村民服务的,在群众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首先处理群众的问题,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3.医疗社保。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针对于我们农村的合作医疗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今后三年的工作中我们新一任领导班子依然会新这个问题继续深入下去,使村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整,使村民之后的生活更加有保障。 二.生存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方案例文

村产业发展长远规划方案例文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20xx年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xx 年,村集体收入从20xx年的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xx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21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21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21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新乡的总体规划,我就新安村在统筹城乡发展,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面临的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新安村基本概况: 新安村位于木头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470户,1267人,劳力190人,其中党员54人。全村耕地面积130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稻谷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00亩,稻谷种植面积4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5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是我乡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新安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新安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区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臵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安村的发展很难

跟上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新安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油菜、乌梅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够好,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4年到2013年,油菜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油菜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2008年至今,玉米、稻谷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乌梅、油菜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油菜产业大户现在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精选模板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 某村三年发展规划 随着新一届苏屯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成立,村里各项工作都已经步入正轨,针对胡锦涛总书记确定的“构建和谐社会”总体发展目标,结合苏屯村总体发展规划和村实际情况,村两委通过召开相关会议,特制定新一任村党支部村委会三年发展规划。 一.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胡锦涛总书记确定的我们中华民族在步入21世纪的一大宏伟目标,“和谐”社会,治安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成了现在社会的主流趋势,苏屯村也不例外,在苏屯村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治安稳定。治安稳定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最首要因素,只有村里治安稳定了,其他方面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的开展,此项工作村两委会确定,将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治安清查,分包到人,分包到片,以实现村内治安稳定,遇重大事故需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通报并进行紧急处理,把村民的利益放在最首位,以村民的利益最大化为主开展工作。村成立村民调解委员会,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需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权限不够则在第一时间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处理并尽快解决。 2.搞好团结。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已经上任,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虽然已经明确在心,但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是要注意团结问题。一是要注意同上一级部门搞好团结,村两委成员一定要在我们惠济区委区政府、我们老鸦陈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上级布置下来的工作要按时、按点、按要求完成,不拖拉时间,不找客观原因,对上级需要向下级传达的通知要求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上传下达;二是要注意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团结,两者都是村里的“顶梁柱”,日常工作要做到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情况,村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两委会之间不搞“一言堂”,实行民主管理,坚决执行“一会两评议三公开”制度;三是要注意村两委会同村民,同群众之间的关系,村民委员会是经村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是村民放心的致富带头人,是为村民的,在群众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首先处理群众的问题,忧群众之所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3.医疗社保。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针对于我们农村的合作医疗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今后三年的工作中我们新一任领导班子依然会新这个问题继续深入下去,使村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整,使

xx村产业发展扶贫规划

xx村产业发展扶贫规划 一、xx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唐林行政村位于xx公桥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约 4.5公里,距xx县城约13公里,大片土地分布在清沟以南,整 村地理环境南高于北,地势平坦开阔,低洼地面积较大,境 内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二)人口及资源概况 全村辖17个自然庄,36个村民组,共1408户、人口6934人;可耕地面积6200亩,人均耕地0.9亩;有劳动力4330人,其中男劳力2330人,女劳力2000人。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养业和外出务工收入,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有小麦、玉 米、等,畜牧养殖以黄牛、山羊、生猪、肉鸭为主。 (三)贫困人口情况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唐林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民 受教育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致富技能少,缺乏致富门路,贫困人口较多。全村现有贫困户259户,贫困人口909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81户689人、低保贫困户53户,189人、五保贫困户25户31人。 二、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唐林村党支部、 村委会一班人和驻村工作队按照乡党委、政府制定的的农业

发展战略,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 依托优质土地资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发展露地瓜菜、中 药种植、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业,着力推进扶贫连片开发。露 地瓜菜约1200亩,畜禽养殖大户5户、散养农户430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推进,农民生产经营方式、方法和致 富发展意识正逐步改变。 三、农业现状及产业发展优势 (一)农业现状分析; 一是交通条件较差。虽然修建了几条通村水泥路,但自 然庄农户道路、农田道路多为泥土路面,村庄道路交通条件 差,农产品运销及村民出行困难,桥梁配套不足,严重影响 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 活条件的改善。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唐林村属于洪洼地区,多年 来上级投资较少,农村基础设施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水利设 施较为薄弱,没有灌溉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水利 条件较差,谷河沿岸易涝,旱涝保收田面积较少。农业用电 线路不配套,生产用电困难,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三是农业投入不足。由于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增 多,农业生产粗放,种养效益不高,特别是受粮价波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低落,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不足。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3篇 篇一:凤凰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区××镇某某村民委员会 ××镇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20xx-20xx年) 为了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实现我村“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富民强村”总体目标,我村将集中精力,加大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强禽畜、攻林特、带旅游、兴工贸”发展思路,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某某村位于××镇北部,距离镇政府×公里,东临××河,西接××村,南与本镇××村交界,北与本镇××村接壤。全村版图面积×平方公里,现有×个村民小组,×户,农业人口×人,主要居住在×个自然湾,劳动力×人。共有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山林面积×亩,水面×亩。××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化富民”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村特点,从 本村实际出发,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产业富民,科技兴村,生态和谐,全面发展。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品。 3、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原则。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同时,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技术、经验和项目返乡创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科技为先,合作经济带动的原则。切实把加(转载于:书业网: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快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按照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品种改良、节本增效、产后加工增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点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以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对本村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强化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的服务功能。 5、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整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双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转化率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59%和97%;选育具有新品种保护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新品种(系)180个,其中100多个成为生产主导品种。农业传统产业、农业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升至67%,多个产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均保持稳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设施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加速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政策更加健全。涉农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业高新园区、涉农省级

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与农村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省提前迈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农业科技孕育新的突破。前沿基础性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广泛展开,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导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纳米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大批农业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农业生产从单功能、低效益和高资源依存型向多功能、高效益和高科技依托型转型。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向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资源应用、智能化海洋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拓展。农业的使命从保障食物安全向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美环境等延伸。农村经济进入崭新阶段。传统农村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期。传统农民进入城镇市民转换期。经营主体向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主体向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XX村产业发展规划

**县***乡 ***村产业新村建设规划(2018—2025年) 编制单位:***村村委会 编制日期:二0一八年七月

**县***乡***村 (2018—2025年)产业新村建设规划 为加快我村产业发展步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发展基础,抓住我村被县里列为产业新村规划试点村的有利时机,特制定***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村情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状况 1、自然和社会概况。 ***村位于***乡政府西南2公里处,东临六沟镇,西接孟家院乡。全村境内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总面积8.47公里。 全村有农户375户,总人口1335人。现辖12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全村有劳动力680人,其中,男劳动力340人,女劳动力340人。 ***村是以平地和山地丘陵为主的山区,平地面积大都集中在村庄的东西部,山地面积较多,比较分散,地形错综复杂。 2、区位与交通条件 ***村距**县城20公里,**市30公里,平泉县5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承秦公路经村境内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二)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 ***村土地总面积12702亩。其现状结构为:耕地面积

129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园地亩,占%;林地面积5000亩,占%;山场面积8000亩,占%。 2、水资源 老牛河水系在***村境内流过,水资源开发利用有相当潜力。目前,全村总用水量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万立方米,地表水万立方米。全村水利配套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共有机井15眼。 3、林业资源 ***村林业资源丰富,通过多年积极保护和退耕还林,全村林业用地面积亩,其中有林地面积5000亩,森林覆盖率%。近年来新发展果品栽植面积亩,其中山杏亩,家杏亩,大枣亩。 (三)经济发展状况 几年来,***村始终坚持“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肉鸡、蔬菜等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村从事蔬菜产业的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并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同时被誉为***乡蔬菜示范基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 二、产业发展现状 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紧紧围绕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蔬菜产业 1、规模与分布

农村发展规划复习提纲

农村发展规划 一、重点概念 1、农村 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由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组成,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实体,是社会的基层部分。主要是县以下的乡(镇)、村两个层次。 2、城镇 指人口比较集中、工商业比较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区域,包括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设镇建制的镇。 3、中心村 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的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4、农村发展战略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农业发展的总体构想、道路选择和目标设定,即一个较长历史时期内农村的经济、社会、科技、生态发展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5、农村经济结构 指农村各个经济部门、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经济组织之间以及农村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6、区域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7、村镇总体规划 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乡镇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以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乡(镇)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为条件,对区域内的集镇、村庄和主要建设项目进行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安排。 8、村镇建设规划 是指在村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一个村庄或集镇内部的各项建设及其用地进行合理布局的具体安排。也可以称为村镇居民点内部规划。 9、区域环境规划 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10、农村发展规划 指各地区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一种计划形式。 11、旅游规划 是针对一定区域的实际而制定的未来旅游发展优化方案和实施要求。 12、旅游地域系统 指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要素综合体——目的地、客源地、中间环节各要素及围绕着旅游者行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与关系。 13、农村产业结构 指一定时期的区域内农村各项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成状况和相互关系,是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形态影响的产物。 14、环境容量 指环境容纳污染物的能力阈限,通常以区域环境目标值为衡量标准。该值是国家按环境

XX村五年发展规划

XX村联村联户五年规划 根据镇党委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统一部署,镇领导干部深入“双联”行动联系点XX村实地调研,在深入贫困家庭实地走访、详细了解全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村“两委”班子调查了解讨论协商,特制订本规划。 一、XX村基本情况 XX镇XX村,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处于XX河流域中游。辖7个村民小组,322户1220人。耕地面积3780亩,全村贫困人口150户。 近年来XX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特色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全力维护稳定,加强组织建设,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村以地膜双垄沟玉米,洋芋为主,劳务输出为辅,全年劳动力输出360多人 二、XX村扶贫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的限制,该村经济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不突出,导致农民收入长期处于XX 镇下游水平。至目前,全村贫困人口150户,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的任务依然繁重 该村致贫因素主要有:一是经济结构单一,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生产服务信息闭塞,除传统的种植制种玉米和外出务工外,农民再无其他增收途径;二是生产经营条件差,生

产方式单一落后,群众从事农业生产资金短缺,生产工具简单,缺乏必要的生产物资三是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农民观念陈旧,思想消极保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发展动力。 三、扶贫帮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率先实现转型跨越为总基调,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为民富民为目的,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为核心,按照“转作风、炼干部,抓基层、强基础,办实事、解难题”的要求,全力实施“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基础扶贫,智力扶贫”四项重点工程,真正把党的声音和温暖带下去,把下南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带上来,把群众各种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扶贫见实效、基层增活力、干群关系更密切、社会更和谐,促进下南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根据XX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扶贫帮困、脱贫致富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小群体大规模的一体化经济模式为重点,采取以户为主、因户施策、造血为主、输血为辅、产业扶贫、整村推进的帮扶方式,按照稳步发展一个特色,加

xx村主导产业发展方案

埔陇村主导产业发展方案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及重点县(市)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粤办发〔2013〕14号)和汕尾市委市政府《汕尾市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及重点县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切实做好帮扶海丰县可塘镇埔陇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埔陇村实际,制定埔陇村主导产业发展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做强主导产业、壮大经济实力为核心,全力发展埔陇村主导产业,努力推动全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注重民生工程,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巩固发展壮大原有产业,竭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形成新兴主导产业。 (三)坚持项目支撑的原则。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四)坚持推进“一村一品”的原则。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既要突出本地特色,又要紧紧围绕全市、县主导产业,聚集发展关联企业,以促进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目标任务 到2014年末,培育带动占20%以上在家务农的农户参与,生产规模较大并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的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到2015年末,被帮扶的有劳动能力的31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实现稳定脱贫,顺利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任务。 四、基本情况 (一)基本现状 埔陇村委会位于可塘镇西南部,所辖一个自然村,区域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6亩,其中水田765亩、旱地261亩。属于可塘镇粮产区,群众以种粮生产为主。全村总户数328户,总人口1645人;但因为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导致农户增收困难。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埔陇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

农村产业规划10篇精华版

《农村产业规划》 农村产业规划(一): 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新乡的总体规划,我就新安村在统筹城乡发展,如何 提高农村经济水平,面临的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新安村基本概况: 新安村位于木头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470户,1267人,劳力190人,其中党员54人。全村耕地面积130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稻谷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 400亩,稻谷种植面积4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5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 是我乡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新安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 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 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新安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 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礼貌、精神礼貌、政治礼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必须的成效,极大的促进 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区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 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臵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安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现状 xx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用心发展油菜、乌 梅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够好,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用心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构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4年到2013年,油菜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油菜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 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2008年至今,玉米、稻谷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 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用心性,大多数人选取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乌梅、油菜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 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 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油菜产业大户此刻也处于不死不 活的尴尬境地。 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 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 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 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潜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 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用心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 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 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xx村农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大南峪乡花庙村农业产业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花庙村位于窑坪河畔,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4个合作社130户576 人,现有耕地亩(其中水浇地亩)劳动力人。该村有优越的光热水土资源,是我乡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点和全县唯一的稻油种植基地,2010年末全村人均纯收入2450元。 二、目标及任务 2011年规划起步实施,2012年全面推进建设,2013年完善提高,力争经过3年努力,将优质水稻和冬播洋芋种植发展成为花庙村的主导产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到2013年,全村农业特色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00万元,年均递增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达到2800元,其它收入180元。 二、建设重点 (一)继续发展核桃产业 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以栽植核桃促增收的良性循环生态路子,积极发展乡村农家乐,形成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强化特色产 业支撑。以建设绿色无公害核桃生产基地为目标,大力推广核桃栽植技术的力度,确保核桃生产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实施到位。不断提高核桃树综合管理水平,精心打造核桃产业专业村。到2013年,建成示范300亩,亩产值达到4500元以

上。大力开发核桃深加工项目,以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产 业特色,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一体化,在做大 做强上下功夫。 (二)大力促进养殖业发展 目前,该村已有6户专业养殖大户,均已成规模,基于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势头,经村委班子商讨决定大力发展养殖业。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在政策和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植,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在2013年达到出栏仔猪1000头,土鸡年存栏达20000只,带动群众发展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培养新型农民,推动产业开发 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工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提升农业技术培训水平。按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李家庄村农林、养殖两大产业和休闲经济发展要求,针对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与繁殖场和农技部门合作,聘请技术人员争取每年举办1-2期农业技术培训班,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专业技术。开展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培训、配方施肥、沼液沼渣沼气综合利用、畜禽科学饲养及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等。到2013年,使关键技术得到全面普及。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8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汤家河镇新庄村 18年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18年3月)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个一”帮扶后进村工程,扎实推进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改善农村广大群众的生活生存状况,提高人均收入和幸福指数,我驻村工作组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与镇、村领导共同谋划,积极探索该村发展的新思路、新规划,争取实现村民增收、百姓乐业、社会和谐的崭新局面。 一、村情调研及现状分析 区位:新庄村位于汤家河镇政府驻地西偏北3里处。 交通:村内共有3条主街道,基本实现硬化。 人口和自然环境:现有耕地1995亩,人口743人,党员43人,人口在全镇平均线以上(全镇村均人口662人)。村庄聚落成长方形,街道东西走向房舍多为砖混、砖木结构,平房焦顶。 经济状况: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葡萄。养殖业主要以貂、貉、狐狸珍皮动物为主。非农产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50人,主要从事建筑和园区、港口厂矿企业劳务。全村人均纯收入8632元。18年以来加大投入的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初步改善。 当前面临的问题: 1、部分群众思想落后。思想过于保守,进取意识差,进而导致种植结构老化, 新的种植模式推广实施缓慢,并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到位,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市场信息不灵通,驾驭市场能力较弱。 2、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差,尤其是路面硬化面积较 小,汛期多出现积水情况,虽有改善,但是部分地区秦光依然存在,给村民带来 很多不便。公益事业发展缓慢,群众福利待遇、休闲文娱活动无场地、设备。 3、缺乏人才支持。虽然乡镇经常开展技术培训,但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另一方面一些优秀人才,不安

某村5年发展规划【可编辑版】

某村5年发展规划 某村5年发展规划 某村5年发展规划山西省**县郝村规划(201X—201X)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在现场实地调研并广泛征求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1.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山西省**县任村乡郝村,临近焦太(焦作—太原)铁路、太旧(太原—旧关)公路、太长(太原—长治)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所在的晋中盆地属于暖温带季风影响下的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10℃的年平均积温3700℃,大田作物一年一熟。郝村农业和各项用水主要依靠地下井水,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位于120~150米之间。整个村庄地形相对平缓,村东部有少量黄土丘地。郝村现有农户410户,人口1440人,劳动力780人,耕地4350亩,人均耕地3亩。201X年总产值17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总产值86,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占 7.5和 6.5。农民人均纯收入4350元,是山西省一个中等规模的典型农业村。 产业发展现状郝村的农业结构与任村乡、**县基本一致,由大棚蔬菜、果树、玉米制种和畜牧业等构成。其中,蔬菜大棚154个,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 6.

3,为农民提供33的现金收入,是郝村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果树面积1350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 7;玉米制种面积1300亩,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 6.1;全村只有不到20的农户从事商品化畜牧养殖,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 9.2(201X年郝村农业产值结构见图 1)。郝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平均每亩农机总动力 1.26千瓦,基本上实现了机耕。图1郝村201X年农业产值结构图 3.公共事业发展现状郝村的村容村貌较为整洁,但村内绿化程度较低。住房基本上都是砖瓦结构,村内道路和部分农田道路已硬化,总长度达 6.7公里,主干道和部分巷道安装了路灯,基本普及了自来水,绝大部分农户以煤和秸秆为燃料。建有幼儿园、小学、卫生室、戏台、农民科技书屋等,但基础条件有待改善。郝村已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新品种覆盖率较低,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产品档次不高。农民培训活动不够普及,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用水效率低郝村全部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位年均下降1~3米,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村产业发展规划

富裕村产业发展规划 东兴镇人民政府

第一章产业发展基础 1.1 自然资源概况 1.1.1 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富裕社区隶属定州市东兴镇,位于定州市区东15公里处,南临定安公路,距京深高速仅10公里,距即将建设的京石高铁定州新站7.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1.1.2 地形地貌 富裕社区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粘性较大,地下水资源丰富。 1.1.3 气候特征 富裕社区属暖温带季风性,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季盛行西北风,春季多为南风,夏季多为东北风,秋季多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年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18.4℃,极端最高气温41.4℃。历年年日照时数2546.7小时,平均无霜期164天,最大冻土深度为52厘米。 1.2 社会经济概况 富裕社区为2010年新民居省级示范村,总人口786人,村庄占地面积150亩,耕地面积950亩,村主导产业为农业,粮食主要品种是小麦、玉米。该村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家,为黄家葡萄酒庄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葡萄种植、葡萄酒酿制和观光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多元。 1.3 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富裕社区村庄建设布局较为合理,村民住宅以一层或两层庭院

式为主,村庄房屋以平屋顶为主。 村内设有村民活动中心、图书室、小学、村卫生室、零售便利店、村民健身广场、垃圾处理站等,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村庄内部路网结构为方格网络,村内大街小巷和田间道路全部硬化,路面宽3—6米,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备。村内电力由变电站供应,电信局电信支局接入,由于移动电话的普及,固定电话户数逐年下降,现占60%左右,村庄实行集中供水。 1.4 产业发展现状 富裕社区现没有工业,主要以农业为主,现有农业龙头企业1家,为黄家葡萄酒庄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葡萄种植、葡萄酒酿制和观光农业。 1.5 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富裕社区的葡萄种植产业已具规模,但葡萄的现代化种植模式还只停留在酒庄内,种植规模还没有大面积向周边扩张。 ——农业种植结构单一。 ——村内环境治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二章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2.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态、美化、亮化、实力的新农村”为中心目标,

某某村产业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规划 **村位于五里店办事处东南部,面积约16平方公里,属山区村。2010年**村总人口为2380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口230人,流动人口470人,村民年人均收入3800元。**村目前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有村部、小学、卫生所,。全村庄居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业种植以小麦、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板栗等。畜牧业以家庭养殖业为主。第一产业是本村的主导产业。 一、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党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我村两委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根据本村现有资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以目前农民熟悉的产业为依托,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逐步引导农民发展新的朝阳产业,为此我们村两委提出:“改蚕稳粮抓调整,以上开发抓效益,圈里科学饲养抓规模、剩余劳力抓输出,成立协会抓实体,服务农民促增收的产业发展指导理念。 二、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1、攻桑稳粮抓调整,蚕桑生产是我村比较有优势的一个主导产业,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现已有相当规模、产品供不应求,农民养蚕历史悠久,技术比较成熟,今年蚕价高涨,农民养蚕积极性极高,村两委紧紧抓住发展良机,因势利导,积极推动,去年我村和航佳集团进行村企联合,争取到了航佳丝绸公司无偿提供的30万株桑苗,改造

了老桑园250多亩,新栽桑园150亩,今年我村又抓住“东桑西移”工程的发展桑园的历史机遇,发动村民订桑苗20 多万株,计划改造老桑园150亩,新栽桑园120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让村民把桑树山下田,把桑树栽在高滂田,河质肥沃田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逐年推进,做到早能灌、涝能排,使桑树叶质好,产量高,摘叶工夫小,污染少,蚕茧质量好,价钱高,我们将改变传统的执政观念,变管理为服务,在今冬明春清春家教授来我村对蚕农授课,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蚕农养蚕的技术水平。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生产也是我村的一个重头戏,我村现人均有水田1.5亩,田坂平坦、水利设施较为完备、抗旱灾能力强,尤其是上圹600亩田畈经过2002年农业综合改造,田成方、渠成网,路成线,便于机械操作,为优质粮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将继续调整品种结构,发展订单生产,为粮食加工企业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增加农民种粮收入。邀请县土肥站对我村土进行酸碱度测试,实行科学配方施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田效益,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改变一油一稻的传统种植结构,利用冬闲田和冬闲桑园种植蔬菜和牧草,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销往本地及外地市场。组织发动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改造低产田,实现粮食生产的前持续发展,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 2、山上开放抓效益 我村市场资源丰富,通过近年来退耕还林和进行贷款项目的实施,竹、笋、林基地在我村已初具规模,我们将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对竹笋林进行改造,使燕笋、雷笋在春节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