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16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上海市16区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16个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6·长宁期末·9)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指

A.人本性善,要实行“仁义”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民贵君轻,要实行“仁政” D.加强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2016·长宁期末·10)“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3、(2016·闵行期末·14)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

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 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

4.(2016·松江期末·2)“在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他们想通过个人道德修养来恢复秩序和社会和谐”。“他们”是

A.孔子、孟子B.老子、庄子C.韩非、李斯D.荀子、墨子5.(2016·杨浦期末·19)从孔孟之道到两汉经学再到程朱理学,历代儒家学者均致力于寻找不同依据引导世人恪守儒家伦理纲常。下列理论依据最晚出现的是

A.宗法血缘 B.宇宙本原

C.神意安排 D.人之本性

以下每小题3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1、(2016·闵行期末·31)两千年来,儒家学说不仅居中国学术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深入基层,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原因是

A.受古代帝王的尊崇与提倡

B.普设孔庙,官方定期祭孔

C.儒家经典是历代选官依据

D.戏剧将忠孝观念普及于民

【3分项】:A 【1分项】: B C 【0分项】:D

2.(2016·浦东新区期末·32)“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该论述的主要意图是

A.倡导君权神授,提供大一统理论依据

B.主张天人感应,告诫君王要以德治国

C.接受阴阳五行,鼓动君王要独尊儒学

D.联系国家人事,提醒君王要重用自己

【3分项】: B 【1分项】:A C 【0分项】:D

3.(2016·松江期末·32)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3分项】:C 【1分项】: B D 【0分项】:A

二、非选择题

问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孔子人生际遇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总观点:孔子一生是时代(春秋战国动荡与转型)的缩影。(2分)

时代:动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材料:“秦穆公何以称霸”,“晋铸刑鼎”);转型(材料:“季康子欲行“田赋”)(4分)

孔子人生际遇:(1)动荡与转型下,学术下移,私学兴办,士的崛起,百家争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孔子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弟子弥众,成为著名教育家(材料:“孔子开办私人学校”;“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3分)。(2)动荡与转型下,孔子恪守礼制(材料: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晋铸刑鼎,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反对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不符合春秋战国动荡与转型下新型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统一国家的现实需求,导致“有心从政,然不被用”的政治悲剧。(3分)

2.(2016·静安期末·36)儒学演变

材料一日夜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渡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

饰诈者亡。

——司马迁:《史记·天宫书》

材料二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骨有三百六十六节;天有十二个月,人骨有十二大节;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视瞑。天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

——《中国哲学与文化》

材料三皇帝必须注意天的喜怒表现,依照它来行事。汉朝以后的皇帝,……就是用这一点来检验他自己和他的政策,一旦出现灾异使之不安的时候,就试图改正……。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问题(13分):

(1)材料一、二反映了儒家的什么观点?该观点与春秋战国时的儒家思想有何不同?(4分)

(1)观点:“天人感应”之说、“君权神授”、仁政学说(1分)

不同:董仲舒在儒家“仁”和仁政的基础上吸取了阴阳五行学说,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加以神圣化、绝对化。(3分)

(2)结合三则材料,简析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出现变化的原因、目的和作用。((9分)(2)原因:汉朝以来,一度沉寂的儒学渐受重视。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而儒家存在可以发展的基础。(3分)目的:董仲舒通过天人感应学说,倡导“君权神授”,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对君主的行为用祥瑞和灾异予以褒奖或谴责,又兼具制约和警戒君主的目的。(3分)

作用:维护了君主统治,有利于政权稳定。发展儒家学说,完善正统思想。(3分)3.(2016·普陀期末·37)画像中的孔子(11分)

观察以下三幅不同历史时期画家所绘的孔子像,回答问题。

图一(唐朝)图二(宋朝)图三(元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