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901-2012动物防疫员免疫操作技术规范

DB11T901-2012动物防疫员免疫操作技术规范
DB11T901-2012动物防疫员免疫操作技术规范

ICS11.220

B 41

备案号: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901—2012

动物防疫员免疫操作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f vaccination for veterinarians 2012-09-27发布2013-01-01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免疫接种前准备 (1)

5 免疫接种 (3)

6 免疫引起过敏反应处置 (8)

7 器材清理 (8)

8 废弃物处理 (8)

9 免疫档案管理 (9)

10 免疫效果评价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北京市动物免疫登记表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动物防疫员畜禽免疫效果评价回访表 (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密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韦海涛、李毅、王国良、蒋益民、王俊、薛水玲、潘珺、赵海明。

II

动物防疫员免疫操作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防疫员免疫前的准备、畜禽保定、免疫方法、免疫过敏反应处置、免疫档案管理及相关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动物防疫员对各类畜禽养殖场(户)的免疫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1/T XXXX—XXXX 兽用生物制品冷链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动物防疫员 veterinarians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由乡(镇)、村或养殖场聘用,具有一定动物疫病防治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负责当地畜禽养殖场(户)动物免疫等工作的人员。

3.2

免疫接种 vaccination

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对动物有计划的接种,使动物获得对某种疫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针对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3.3

疫苗 vaccine

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包括用细菌、霉形体、螺旋体制成的疫苗,用病毒、立克氏体制成的疫苗和用细菌外毒素制成的类毒素。

4 免疫接种前准备

4.1 制定免疫接种工作计划

4.1.1 调查统计所辖区域内养殖场(户)、饲养动物种类与待免畜禽数量。

4.1.2 确定所需疫苗种类,统计所需疫苗用量(头份或羽份)。

4.1.3 确定接种途径和方法、接种日期等。

4.1.4 根据养殖规模制定免疫接种前采血比例。

DB11/T 901—2012

4.2 动物及免疫标识检查

4.2.1 动物防疫员在免疫前应到畜禽养殖场(户)检查畜禽标识佩戴情况,畜禽标识如有磨损、破损、脱落的,应在免疫前施加新的标识,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4.2.2 日常免疫,免疫前对动物健康状况应进行检查,患病畜禽、临产孕畜暂缓进行免疫。

4.3 免疫器材

4.3.1 注射器

根据需要,准备金属注射器、连续注射器、皮内注射器。

4.3.2 兽用接种针头

家禽选用7号、12号针头(不超过13mm长);1月龄以下仔猪选用9号针头(15mm长),1月龄以上,3月龄以下猪只选用12号针头(25mm长),3月龄以上猪只选用16号针头(38mm长);绵羊和山羊选用9号或12号针头(25mm长);牛选用12号针头(25mm长);皮内注射器专用针头。一般,对同一年龄畜禽来说,注射灭活苗选用大号针头,活疫苗选用小号针头。针头灭菌时应用纱布包好,以防附着水垢。

4.3.3 刺种器

可选用专用刺种针或用蘸水笔尖代替。

4.3.4 滴鼻点眼器

可选用玻璃胶头滴管、塑料滴管或专用点眼瓶。

4.3.5 气雾发生器

选择压力达到2kg/cm2以上、形成雾滴直径为1μm~10μm的雾化粒子的气雾发生器。

4.3.6 饮水免疫用容器

选用洁净、没有消毒药或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塑料容器,不得选用金属容器。

4.3.7 其它用品

疫苗冷藏箱、听诊器、体温计、镊子、剪毛剪、搪瓷盆等。

4.3.8 其他要求

所用器材数量、型号要根据免疫接种畜禽类别、数量来确定。注射器、针头、刺种针和点眼滴鼻器要经湿热高压灭菌后才能使用,灭菌后的免疫器材应放入灭菌盒内。灭菌超过7天的,在免疫时应重新灭菌。

4.4 消毒器材与药品

便携式消毒锅、量筒、纱布、医用脱脂棉、75%酒精、5%碘酒、消毒药品等。

4.5 防护用具

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橡胶检查手套、普通工作帽、普通工作服、棉手套、医用护目镜、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和高腰雨靴等。

4.6 保定用品及保定辅助人员配备

2

DB11/T 901—2012 牛鼻钳、耳夹子、鼻捻子、猪鼻环套保定器、保定用麻绳等,并配备适当的保定辅助人员。

4.7 畜禽标识

耳标(含钉)、耳号笔、耳标钳、识读器。

4.8 急救药品与器材

0.1%盐酸肾上腺素、一次性注射器。

4.9 疫苗的准备

4.9.1 来源

具有国家正式生产批号的兽用疫苗。

4.9.2 领取

领取疫苗时要填写疫苗领取记录,记录疫苗名称、生产厂家、疫苗批号、领取的疫苗数量,并了解疫苗贮存条件。

4.9.3 携带与保存

携带与保存应符合DB11/T XXXX—XXXX的要求。

5 免疫接种

5.1 个人防护

操作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5.2 畜禽保定

5.2.1 猪的保定

5.2.1.1 正提保定

适用于仔猪耳根部、颈部的注射免疫。保定辅助人员在正面用双手分别握住猪的两耳,向上提起猪头部,使猪的前肢悬空。

5.2.1.2 猪鼻环套保定器保定

适用于育肥猪和成年母猪注射免疫。先将猪鼻环套保定器鼻捻环套调整适当大小,套取猪的上颌,立即将鼻捻环套收紧,同时顺势向后拉紧手柄杆。

5.2.2 马的保定

5.2.2.1 鼻捻子保定

适用于颈部注射免疫。将鼻捻子的绳套套于一手(左手)上,并夹于指间,另一手(右手)抓住笼头,持有鼻捻子绳套的手自马的鼻梁向下轻轻抚摸至上唇,并立即将上唇握紧,此时另一只手离开笼头,将绳套套于上唇,并迅速向一方捻转把柄,直到拧紧为止。

5.2.2.2 耳夹子保定

DB11/T 901—2012

4 适用于颈部注射免疫。先将一手放于马的耳后颈侧,然后迅速抓住马耳,持夹子的另一只手迅速将

耳夹子放于耳根并用力夹紧。此时应握紧耳夹子,以防因马匹骚动、挣扎而使夹子脱手甩出,甚至伤人。

5.2.2.3 柱栏内保定

适用于颈部、臀部注射免疫。保定栏内应备有胸革、臀革(或用扁绳代替)、肩革(带)。先挂好胸革,将马从柱栏后方引进,并把缰绳系于前柱上,挂好臀革,最后压上肩革。

5.2.3 牛的保定

5.2.3.1 牛鼻钳保定

适用于牛的颈部注射免疫。将牛鼻钳两钳嘴抵住牛两鼻孔,并迅速夹紧鼻中隔,用一手或双手握持,亦可用绳系紧钳柄将其固定。保定辅助人员要戴上棉手套。

5.2.3.2 牛饲栏内保定

适用于规模奶牛场牛的颈部注射免疫。可用一端有绳套的麻绳一根,将绳套套于牛一角根部,另一端交扭成圈套于鼻梁和下颌间,立即拉紧麻绳,并将牛头拉向一侧,将麻绳系于饲栏立柱上使牛头不能左右摆动。

5.2.4 羊的保定

适用于羊的各种注射免疫。两手握住羊的两角或两耳,骑跨羊身,以大腿内侧夹持羊两侧胸壁即可保定。

5.2.5 禽的保定

家禽一般采用徒手保定,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翅膀,小拇指勾住一只腿。此法适用于没有保定辅助人员的胸肌免疫接种。或保定辅助人员一手握住禽双腿,另一手握住一翅,同时托住背部,使其仰卧,操作者左手握住另一翅尖进行免疫接种。此法适用于翼膜刺种免疫和胸肌部注射免疫。也可左手握住雏禽身体,并用大拇指和食指捻住劲中线的皮肤并向上提起,使其形成一个囊。此法适用于颈部皮下注射免疫。还可左手握住雏禽身体,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其头部保定。此法适用于雏禽的滴鼻点眼免疫。

5.3 疫苗使用前的检查与准备

5.3.1 疫苗使用前,应检查疫苗包装盒内外标签名称与瓶签是否相符,包括疫苗名称、免疫剂量、生产批号、批准文号、保存期、失效期和生产厂家等,并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疫苗超过有效期的,或在有效期内疫苗变色、变质的不得使用。疫苗瓶签不完整而分辨不清疫苗种类的不得使用。

5.3.2 疫苗瓶有裂纹,瓶塞松动,油乳剂破乳,瓶内有异物、气味,受过冻结的液体疫苗及失真空的冻干疫苗不得使用。

5.3.3 油乳剂灭活苗在使用前应恢复至室温后使用。

5.4 疫苗稀释

5.4.1 疫苗要用专用稀释液稀释,并按照产品说明书稀释。

5.4.2 注射器针头在刺入疫苗瓶前,应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瓶塞。

5.4.3 液体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匀,冻干疫苗稀释后应全部溶解摇匀后使用。

5.4.4 饮水免疫所用的稀释液宜用无离子水、深井水或经脱氯后的自来水。可在饮水中添加0.1%~0.3%的脱脂奶粉。

5.4.5 稀释后的疫苗应在2h内用完,开瓶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应在6h内用完。

DB11/T 901—2012 5.5 注射器排除空气

5.5.1 注射器排气时用灭菌棉球包裹针头,以防疫苗溢出,污染环境。

5.5.2 连续注射器排气时,应在专用容器内进行。

5.6 免疫方法的选择

5.6.1 生产中采用哪一种免疫方法,应根据疫苗、动物种类及本场的具体情况决定。

5.6.2 弱(活)毒疫(菌)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种,如冻干疫苗可采用滴鼻、点眼、气雾或饮水等免疫方法;灭活疫苗只能通过注射途径免疫,如油乳剂灭活疫苗可采用皮下、皮内、肌肉注射等免疫方法。

5.7 免疫方法

5.7.1 注射免疫

5.7.1.1 注射部位消毒

按照疫苗说明规定选择注射部位,将注射部位先剪毛(禽类除外),再用5%碘酊棉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接种部位,然后用挤干的酒精棉球脱碘,最后按规定剂量注射。如某疫苗有特殊要求的按其要求操作。

5.7.1.2 肌肉注射

5.7.1.2.1 注射时进针方向

马、牛、羊颈部手持注射器进针注射时,针头与皮肤表面保持45°角进针。

5.7.1.2.2 注射部位

猪选择在左右耳根后颈部的上1/3处、颈部或臀部;马、牛选择颈侧部或后臀部肌肉较厚的部位,羊、兔宜在颈部;禽类宜在翅膀基部或胸部肌肉。

5.7.1.2.3 对中、小家畜注射方法

可左手固定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用食指护住针头尾部刺入肌肉后,改用左手夹住注射器和针头尾部,右手回抽一下针芯,如无回血,即可慢慢注入药液。

5.7.1.2.4 对大家畜注射方法

对于大家畜,为防止损坏注射器或折断针头,可分解动作进行注射。即把注射针头取下,以右手拇指、食指紧持针尾,中指标定刺入深度,对准注射部位用腕力将针头垂直刺入肌肉,然后接上注射器,回抽针芯,如无回血,即可慢慢注入药液。

5.7.1.2.5 对禽类注射方法

调试好连续注射器,确保剂量准确。选用胸部肌肉注射时,一般应将疫苗注射到胸骨外侧2cm~3cm 处的肌肉,进针方向应与胸肌所在平面保持30°角。注意针头与胸部肌肉不要超过30°角,以免刺伤胸腔,伤及内脏。2月龄以上的鸡可以用翅根肌肉注射的方法,要选择在翅根部肌肉多的地方注射。注射过程中要经常摇晃疫苗瓶,使其混匀。每注射500只家禽要校对一次连续注射器剂量,确保注射剂量准确。

DB11/T 901—2012

5.7.1.3 皮下注射

5.7.1.3.1 注射部位

选择在皮薄、被毛少、皮肤疏松、皮下血管少的部位。牛、马宜在劲侧中1/3部位,禽宜在颈背部后1/3处,牛、羊宜在颈侧中1/3处。皮下注射要避免将疫苗注射到体外。

5.7.1.3.2 对家畜的注射方法

左手食指和拇指将皮肤提起呈三角形,右手持注射器,沿三角形基部刺入皮下约2cm;左手放开皮肤(如果针头刺入皮下,则可较自由的拔动),回抽针芯,如无回血,然后再推动注射器活塞将疫苗徐徐注入。

5.7.1.3.3 对禽类注射方法

针头从颈部下1/3处,针头向下与颈部呈45°角从前向背侧方向刺入皮下0.5cm~1cm,推动注射器活塞,缓缓注入疫苗,注射完后,快速拔出针头。

5.7.1.4 皮内注射

5.7.1.4.1 注射部位

选择皮肤致密、被毛少的部位。马、牛宜在颈侧、尾根、肩胛中央,猪宜在耳根后,羊宜在颈侧或尾根内侧,禽宜在肉髯部。

5.7.1.4.2 注射方法

适用于绵羊痘活疫苗和山羊痘活疫苗等个别疫苗的免疫接种。用左手将皮肤挟起一皱褶或以左手绷紧固定皮肤,右手持皮内注射器,将针头在皱褶或皮肤上斜着使针头几乎于皮面平行地轻轻刺入皮内约0.5cm,徐徐注入药液。注射完后,用灭菌干棉球轻压针孔。如针头确实在皮内,则注射时会感觉有较大阻力,同时注射处会形成一圆形小丘。

5.7.1.5 注射免疫注意事项

5.7.1.5.1 注射免疫应一畜(禽)更换一个针头。

5.7.1.5.2 注射免疫应避开上一次免疫部位的一侧。

5.7.2 翼膜刺种免疫

5.7.2.1 刺种部位

选择翅膀内侧三角区无血管处。

5.7.2.2 刺种方法

常用于鸡痘疫苗、禽脑脊髓炎疫苗的免疫接种。左手抓住禽的一只翅膀,右手持蘸取疫苗液的刺种器,在翅膀内侧无血管处刺针。拔出刺种器,稍停片刻,待疫苗被吸收后,将禽轻轻放开。每次刺种前,都要将刺种针在疫苗瓶中蘸取疫苗液。一般刺种后7d~10d,刺种部位会出现轻微红肿、结痂,14d~21d 痂块脱落。这是正常的疫苗反应。无此反应则说明免疫失败,应重新补刺。

5.7.3 饮水免疫

5.7.3.1 饮水免疫需水量的计算

6

DB11/T 901—2012

饮水免疫常用于禽类。饮水免疫时,饮水量为平时饮水量的40%,使疫苗溶液能在2小时内饮完。以1000只鸡为例,一般4周龄需水12升,4~8周龄需水20升,8周龄以上需水40升。

5.7.3.2 免疫方法

将配制好的疫苗水溶液加入饮水器,使饮水器内疫苗水溶液的深度能够浸润禽的鼻腔、甚至眼睛。给疫苗水溶液时间要一致,饮水器分布要均匀,使同一群禽同时喝上疫苗水溶液。

5.7.4 滴鼻、点眼免疫

适用于禽类(雏禽)的免疫,将已经溶解的疫苗瓶装上滴头,并将瓶倒置,滴头向下拿在手中,或用滴管吸取疫苗,握于手中并控制好滴头。滴头与眼或鼻保持1cm左右距离,轻捏疫苗瓶或滴管,滴1~2滴疫苗液于禽眼结膜囊或鼻孔内,稍等片刻,待疫苗液完全吸收后再放开禽。滴鼻免疫时,为了便于疫苗吸收,滴疫苗时可用手指将对侧鼻孔堵住,滴完后再松开。

5.7.5 气雾免疫

5.7.5.1 雾滴大小的选择

一般对6周龄以内的雏鸡气雾免疫,气雾粒子为50μm左右,而对12周龄雏鸡气雾免疫时,气雾粒子取10μm~30μm为宜。为了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而又不会太大影响呼吸道应激,在大面积使用气雾免疫前,最好先做些对比试验,筛选最适合(本场或本品种)的雾滴直径。

5.7.5.2 稀释液量的确定

一般,每1000只鸡,1日龄雏鸡喷雾量为150ml~200ml;平养鸡的喷雾量为250ml~500ml;笼养鸡的喷雾量为250ml。根据用量配制疫苗。

5.7.5.3 雏鸡气雾免疫方法

将雏鸡装入纸箱中,保持不过分拥挤为宜,将纸箱排成一排,气雾发生器喷头在距雏禽40cm处向鸡喷雾。边喷边走,往返2~3遍,将疫苗液喷完。

5.7.5.4 平养鸡气雾免疫方法

应在清晨或晚上进行,当禽舍暗至刚刚能看清鸡只时,将鸡轻轻驱赶到靠到较长的一面墙根处,喷头在距鸡50cm处时进行喷雾。边喷边走,往返2~3遍,将疫苗液喷完。

5.7.5.5 成年笼养鸡气雾免疫方法

喷头在距鸡50cm处时进行喷雾。边喷边走,往返2~3遍,将疫苗液喷完。

5.7.5.6 气雾免疫注意事项

5.7.5.

6.1 气雾发生器在装入疫苗液前应充分清洗干净,用清水进行调试,以掌握喷雾速度、流量和雾滴大小。

5.7.5.

6.2 进行气雾免疫时,畜禽舍应密闭(要适当留有进风口),减少空气流动,喷雾完毕20min 后才能打开门窗,畜禽在圈舍内应停留20min~30min。

5.7.5.

6.3 免疫当天暂停消毒操作。

5.7.5.

6.4 气雾免疫时,要求畜禽舍内湿度适当。湿度过低,灰层较大的畜禽舍,在喷雾免疫前后可用适量清水进行喷雾,降低舍内尘埃,防止影响免疫效果。

DB11/T 901—2012

5.7.5.

6.5 操作人员在免疫时应注意个人防护,戴上大而厚的医用口罩,手套、雨靴、防护服和医用护目镜等。

5.8 注意事项

5.8.1 户外操作应选择在非雨雪天进行。

5.8.2 疫苗在使用过程中,防止冻结,避免高温、日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

5.8.3 动物防疫员要做好查漏补针工作,对幼畜、病畜禽、孕畜及时补针。

5.8.4 对猪、牛、羊实施强制免疫后,应按照相关规定佩戴免疫耳标。

5.8.5 操作人员在工作中禁止吸烟和饮食。

5.8.6 操作人员不慎将疫苗注入自身或他人体内,或在免疫接种后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 免疫引起过敏反应处置

6.1 一般反应

有些动物在注射疫苗后会出现采食量下降,体温轻微升高,产奶量或产蛋量短期下降等现象。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经过3d~5d后可恢复正常。

6.2 严重反应

个别动物注射疫苗后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加快,黏膜充血、水肿,肌肉震颤,口角出现白沫、倒地抽搐等,常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这种情况可立即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使用剂量以药物说明书为准。视病情缓急,20分钟后可以相同剂量重复注射一次。

6.3 死亡

如出现死亡,应及时上报。

7 器材清理

7.1 清洁冷藏容器。

7.2 其他器械按要求消毒或灭菌后备用。

8 废弃物处理

8.1 记录疫苗使用数量及废弃数量。

8.2 废弃疫苗和疫苗空瓶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8.3 注射用一次性废物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9 免疫档案管理

9.1 免疫记录

动物防疫员应该做好免疫记录工作,填写《北京市动物免疫登记表》(见附录A)。应以场、户为单位,用碳素笔填写,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8

DB11/T 901—2012 9.2 免疫档案的保存

《北京市动物免疫登记表》按规定归档保存,保存期为5年。

10 免疫效果评价

10.1 免疫抗体跟踪监测

免疫接种后2~3周,采集血样检测免疫抗体,与免疫前所采血样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价免疫接种效果。

10.2 流行病学评价

免疫接种后应及时回访,了解发病率、死亡率、生产性能、发病畜禽临床症状,并作好记录(见附录B),以便与免疫接种前或同期未免疫的畜禽群体相应指标作对比,可初步评价免疫效果。

10.3 免疫副反应调查

免疫接种后应及时回访,了解免疫畜禽免疫副反应情况、过敏情况,并作好记录(见附录B)。

DB11/T 901—2012

1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北京市动物免疫登记表

表A.1 北京市动物免疫登记表

场(户)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编号:

序号畜禽类别免疫时间存栏数量免疫数量疫苗名称生产厂家疫苗批号免疫剂量免疫方法

动物防疫

员签字

畜主签字备注

DB11/T 901—2012

11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动物防疫员畜禽免疫效果评价回访表 表B.1 动物防疫员畜禽免疫效果评价回访表

场(户)名称: 地址: 联系电话: 编号: 单位:头、只 序号 畜禽类别 免疫时间 回访

时间

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备注 发生

时间 发生数量

表现形式

处置方法

效果 发病 时间 临床表现

发病 数 死亡 数 生产性能情况

免疫前发病情况

动物防疫员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版_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用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卫生 1、一般洗手 (一)操作要点 1.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 (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二)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 (一)操作要点 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 (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 (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二)注意事项 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患者入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患者入院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1、协助患者了解和熟悉环境,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尽快适应医院生活。 2、观察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 3、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要求,做好健康教育。 二、评估要点 1、了解患者入院原因,并观察目前的疾病情况。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饮食、皮肤、睡眠及大小便情况等。 3、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三、物品准备 1、治疗盘内(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弯盘、消毒棉球、纱 布) 2、病员服一套; 3、酌情备指甲剪、剃须刀、气垫床、中单或看护产垫等。 四、操作要点 1、准备好床单位,根据病情准备急救物品和药品,酌情添加气垫床、中单或看护产垫等。 2、接触患者前洗手,酌情戴口罩。 3、热情接待患者,并进行自我介绍,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收住科室等入院证上的相关信息。 4、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病历、一览卡表、床头卡等,将患者信息录入电脑系统,打印手腕带。

5、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为患者系上手腕带。 6、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身心需要及健康问题,填写入院患者护理记录。 7、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体重等。 8、向患者进行入院介绍(具体包括:管床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查房制度、探视制度、病区环境、物品安全、设施使用方法、微波炉使用方法、疾病相关知识、休息指导、饮食指导等)。 9、完成患者的清洁等生活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 10、通知医生接诊患者,必要时协助体检、抢救及治疗。 11、完成各类护理记录。 12、洗手,取口罩。 13、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15 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 1、向患者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科主任、病区护士长。 2、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陪伴及探视制度。 3、介绍优质护理工作相关情况。 4、介绍床单位、其他设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比如流式细胞仪)测定含量。 紫外光激发荧光物质放射荧光示意图 免疫荧光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片制备、固定及通透(或称为透化)、封闭、抗体孵育及荧光检测等。细胞片制备(通俗的说法是细胞爬片)是免疫荧光实验的第一步,细胞片的质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如果发生细胞掉片,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一步关键的是玻片(Slides or Coverslips)的处理以及细胞的活力,有人根据成功经验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细节或小窍门,非常值得借鉴。固定和通透步骤最重要的是根据所研究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合适的固定剂和固定程序对于获得好的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免疫荧光中的封闭和抗体孵育与其它方法(如ELISA或Western Blot)中的相同步骤是类似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免疫荧光实验中要用到荧光抗体,因此必须谨记避光操作,此外抗体浓度的选择可能更加关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标记好荧光的细胞片应尽早观察,或者用封片剂封片后在4℃或-20℃避光保存,以免因标记蛋白解离或荧光减弱而影响实验结果。 由于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在分析结果时无法像WB那样可以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区分非特异性识别,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免疫荧光实验结果,除了需要高质量的抗体,以及对实验条件进行反复优化外,还必须设立严谨的实验对照。总之,免疫荧光实验从细胞样品处理、固定、封闭、抗体孵育到最后的封片及观察拍照,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基本实验步骤: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目录 1、测体温(口表)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保护用具使用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口服给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4、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5、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6、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7、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8、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9、胃肠减压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0、膀胱冲洗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1、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2、心电监护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3、微量泵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4、输液泵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5、吸痰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6、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7、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8、肌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9、静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0、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1、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2、抽血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3、静脉输血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24、胰岛素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测体温(口表)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体温表破损 1、预防 (1) 护士测体温前,检查体温表的质量。 (2) 患者神志清者,叮嘱患者不要说话、勿咬破。 (3) 患者神志不清者,测腋温或肛温,有人看管。 2、处理 (1) 检查患者是否吞入水银及口腔黏膜完好程度。 (2) 立即报告护士长。 (3) 嘱患者漱口、吐出。 (4) 如有吞入,立即给患者吞服蛋清、牛奶等,食粗纤维蔬菜。 2、保护用具使用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床档碰伤肢体、床档断裂 1、预防 (1) 护士每班检查床档功能。 (2) 患者肢体与床档之间用软枕隔挡,以保护患者肢体。 (3) 教会患者家属正确使用床档,确保安全。 2、处理 (1) 报告护士长、医师。 (2) 按医嘱对患者碰伤肢体进行检查,必要时拍片,明确诊断。 (3) 立即报修。 (二)、约束带过紧,肢体淤血,皮肤破损 1、预防 (1) 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 (2) 使用约束带,必须垫衬垫。 (3) 注意约束松紧。 2、处理 (1) 报告护士长、医师。 (2) 立即松开约束带,有专人看护。 (3) 按医嘱对淤血、皮肤破损处进行换药。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比如流式细胞仪)测定含量。 紫外光激发荧光物质放射荧光示意图 免疫荧光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片制备、固定及通透(或称为透化)、封闭、抗体孵育及荧光检测等。细胞片制备(通俗的说法是细胞爬片)是免疫荧光实验的第一步,细胞片的质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如果发生细胞掉片,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一步关键的是玻片(Slides or Coverslips)的处理以及细胞的活力,有人根据成功经验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细节或小窍门,非常值得借鉴。固定和通透步骤最重要的是根据所研究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合适的固定剂和固定程序对于获得好的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免疫荧光中的封闭和抗体孵育与其它方法(如ELISA或Western Blot)中的相同步骤是类似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免疫荧光实验中要用到荧光抗体,因此必须谨记避光操作,此外抗体浓度的选择可能更加关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标记好荧光的细胞片应尽早观察,或者用封片剂封片后在4?或-20?避光保存,以免因标记蛋白解离或荧光减弱而影响实验结果。

由于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在分析结果时无法像WB那样可以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区分非特异性识别,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免疫荧光实验结果,除了需要高质量的抗体,以及对实验条件进行反复优化外,还必须设立严谨的实验对照。总之,免疫荧光实验从细胞样品处理、固定、封闭、抗体孵育到最后的封片及观察拍照,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基本实验步骤: (1) 细胞准备。对单层生长细胞,在传代培养时,将细胞接种到预先放置有处理过的盖玻片的培养皿中,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PBS洗两次;对悬浮生长细胞,取对数生长细胞,用PBS离心洗涤(1000rpm,5min)2次,用细胞离心甩片机制备细胞片或直接制备细胞涂片。 (2) 固定。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固定细胞。固定完毕后的细胞可置于含叠氮纳的PBS中4?保存3个月。PBS洗涤3×5 min. (3) 通透。使用交联剂(如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细胞,一般需要在加入抗体孵育前,对细胞进行通透处理,以保证抗体能够到达抗原部位。选择通透剂应充分考虑抗原蛋白的性质。通透的时间一般在5-15min.通透后用PBS洗涤3×5 min. (4) 封闭。使用封闭液对细胞进行封闭,时间一般为30min. (5) 一抗结合。室温孵育1h或者4?过夜。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 (6) 二抗结合。间接免疫荧光需要使用二抗。室温避光孵育1h.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后,再用蒸馏水漂洗一次。 (7) 封片及检测。滴加封片剂一滴,封片,荧光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准备 用于免疫荧光实验的细胞可以是直接生长在盖玻片上的贴壁细胞,也可以是经过离心后涂片的悬浮细胞或者是将取自体内的组织细胞悬液离心后涂片。贴壁良好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一.流程图 操作前: 自我介绍→仪表端庄,着装整洁→评估病人(了解病情),做好解释采取有针对性的告知(告知此项操作的目的、名称、效果及采取的方法可能引起的不适及挽救措施,并 耐心解答病人的质疑)→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操作中:详见各项操作 操作后:妥善安置病人,助病人卧位→整理床单位→评价操作后效果→清理用物→返回处置间→进行分类处理→擦车→车返回原处→洗手(告知考官操作结束请提宝贵意见)

三.告知流程 操作前:自我介绍 告知:操作的名称、目的、所需时间、可能发生的不适及后果以及病人所采 取的配合,并取得病人的同意。 解答质疑 操作中:每项操作动作可能病人不适的,应提前告之。 操作后:评价结果及时告知病人。 四.擦车程序 1.用清洁抹布:擦拭治疗车上层、栏杆及抽屉四周,根据情况清洗抹布。 2.以干净抹布:擦拭治疗车下层(污物存放面),清洗抹布,在擦车栏杆,最后擦拭车轮。注意应保持抹布干净,以及接力的原则。 五.评价 内容:此操作的效果、病人的感受及仪器显示的客观数据。操作中注意与病人的沟通。

正确的洗手方法 一.程序 1.取下手上的饰物及手表,打开水龙头,浸湿双手。 2.接取肥皂液或擦洁净的肥皂于手掌表面,双手互相摩擦。 3.双手手指交叉摩擦,并将右手掌覆盖于左手背摩擦,然后交换。 4.手指掌面与手掌摩擦。 5.左手手指屈曲于右手掌中进行摩擦,然后交换。 6.右拇指于握拳状的左手掌中摩擦,然后交换。 7.右手指尖与左手掌磨擦,然后交换。 8.以上部位充分搓洗10~15秒,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处,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10cm 。9.流动水冲洗。 10.用纸巾或干净毛巾擦干双手。 二.图示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简单实验步骤如下: 1.漂洗血清蛋白H7.2-7.4 37度 PBS 2小时. 2.-20度甲醇固定20分钟后,自然、干燥 10分钟 3.PBS洗净:3min*3 4.1%Triton:25min-30min.配成50ultriton+5mlpBS 5.PBS洗净:2*5min 6.羊血清封闭:37度,20分钟 7.一抗,4度过夜,一般要大于18小时或者37度1-2小时 8.4度PBS洗净,3min*5次 9.二抗37度小于一小时 10.37度PBS洗净,3*5min 凉干封片(封闭液PH8.5) 活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仪标本的制备 (一)制备活性高的细胞悬液(培养细胞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胸腺细胞、脾细胞等均可用于本法) ↓ 用10%FCS RPMI1640调整细胞浓度为 5×106~1×107/ml ↓ 取40μl细胞悬液加入预先有特异性McAb(5~50μl) 的小玻璃管或塑料离心管,再加50μl 1∶20(用DPBS 稀释)灭活正常兔血清 ↓4℃ 30min 用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加洗涤液2ml左右 1000rpm×5min

↓ 弃上清,加入50μl工作浓度的羊抗鼠 (或兔抗鼠)荧光标记物,充分振摇 ↓4℃ 30min 用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加液2ml左右 1000rpm×5min ↓ 加适量固定液(如为FCM制备标本,一般加入 1ml固定液,如制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视细胞浓度加入100~500μl固定液) ↓ FCM检测或制片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标本在试管中可保存5~7天) (二)试剂和器材 1. 各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2. 荧光标记的羊抗鼠或兔抗鼠第二抗体,灭活正常兔血清。 3. 10% FCS RPMI1640, DPBS、洗涤液、固定液(见附录)。 4. 玻璃管、塑料管、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 (三)注意事项 1. 整个操作在4℃下进行,洗涤液中加有比常规防腐剂量高10倍的NaN 3,上述实验条件是防止一抗结合细胞膜抗原后发生交联、脱落。 2. 洗涤要充分,以避免游离抗体封闭二抗与细胞膜上一抗相结合,出现假阴性。 3. 加适量正常兔血清可封闭某些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Fc受体,降低和防止非特异性染色。 4. 细胞活性要好,否则易发生非特异性荧光染色。 附: 1. DPBS (×10, 贮存液)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是指经过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应用于科研、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这些个体具有较好的遗传均一性、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和实验再现性。 一、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和特点 (一)狗(dog)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其嗅觉、视和听觉均很灵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消化、循环和神经系统均发达,且与人类很相似。适用于各类实验外科手术学的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是复制休克、DIC、动脉粥样硬化等动物模型首选的动物之一,由于其价格较昂贵,教学实验中不如某些中小动物常用。 (二)家兔(rabbit) 属于哺乳纲、啮齿目、兔科、草食类动物。品种有:青紫蓝兔(livor blue rabbit)、中国白兔(china white rabbit)、新西兰白兔和大耳白兔(maximus ear white rabbit)等。具有性情温顺,对温度适应敏锐和便于静脉注射等特点,是教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可用于血压、呼吸、泌尿等多种实验,还可用于体温实验和热原的研究与鉴定。 (三)大白鼠(rat) 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类动物。其性情凶猛、喜欢啃咬、繁殖周期短、抗病能力较强、心血管反应敏锐。用于水肿、休克、炎症、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和应激反应等实验。大鼠不能呕吐,故不能做催吐实验。 (四)小白鼠(mouse) 属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类动物。具有繁殖周期短、产仔多、生长快、体型小、温顺易捉、易于饲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的毒理实验、药物筛选实验、生物药效学实验,以及癌症研究、营养学、遗传学、免疫性疾病研究等项实验。 (五)豚鼠(cavy) 属哺乳纲、啮齿目、豚鼠科类动物。又名天丝鼠、荷兰猪。其性情温顺,嗅觉和听觉较发达。对某些病毒反应敏锐,易引起变态反应。适用于药理学、营养学、各种传染病的实验研究。细菌、病毒诊断学研究、过敏、变态反应性实验研究和内耳及听神经疾病研究。也常用于离体心脏实验研究。 (六)蛙和蟾蜍(frog and toad ) 均属两栖纲、无尾目类动物。常用于教学实验。其心脏在离体后仍可有节律地跳动。常用于心脏生理、药理和病生实验。蛙舌与肠系膜是观察炎症和微循环变化的良好标本。此外,蛙类还可用于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实验研究。 二、常用实验动物的品系

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一般工作流程 一、巡回护士工作流程 【目的】 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病人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适应证】 在手术室实施的所有手术 【操作流程】 (一)评估 1.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 2.评估病人皮肤情况。 3.术前用药情况。 4.术前准备情况,是否有引流管。 5.手术方法、医生的手术习惯、麻醉方式。 6.手术备物情况。 (二)准备 1.护士:更换手术室工作服,洗手,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 2.环境:清洁、安静,室温保持20~24℃,限制手术无关人员出入手术间。 3.物品:套管针、止血带、输液贴、输液管、注射器,根据手术需要准备石蜡油、导尿管、尿袋、托手板、体位枕、体位架、绷带、眼膏等。 4.病人:戴好隔离帽,检查病人是否佩戴饰物并做好相应处理,根据皮肤压疮评分结果做相应的防护。 (三)操作程序

1.手术顺利进行,病人未出现与巡回工作相关并发症。 2.工作有条理,补充物品及时、主动。 3.手术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术中观察病情全面、细致,病人输液安全、通畅。 二、器械护士工作流程 【目的】 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适应症】 在麻醉状态下实施的所有手术 【操作流程】 (一)评估 1.病人的病情、年龄。 2.手术方法、手术位置、医生的手术习惯。 3.手术备物情况。 4.特殊、精密、复杂或首次使用医疗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二)准备 1.护士:更换手术室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洗手。 2.物品:手术刀片、缝线、电刀、手术薄膜、引流管、引流袋、伤口贴、注射器等。(三)操作程序

续表 (四)评价 1.手术顺利进行,医护合作默契。 2.及时、主动、熟练配合手术。 3.手术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4.手术用物清点无误,组织留检及时、准确。 5.术后器械处理正确。 三、接病人入手术室流程 【目的】 安全、顺利、准确地接病人入到手术室,减轻或消除病人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适应症】 在手术室实施手术的病人 【操作流程】 (一)评估 1.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

细胞免疫荧光步骤(仅供参照)

方法一: 1.首先需要把细胞养在玻璃片上(悬浮细胞需要用多聚赖氨酸包被过的玻璃片) 2.然后在4%PFA里面室温下固定30分钟,PBS洗两次,0.1% TX-100室温下作用1-2分 钟使细胞膜通透。 3.接下来进行荧光标记,需要在一个大的容器(面积大,扁平状的,比如大的培养皿)里面, 放一张用水打湿的滤纸,以保持湿度。 4.剪一片合适大小的parafilm,在上面滴上稀释在1%BSA/TBS中的一抗(稀释倍数依具体 抗体而定),每个玻璃片30ul足够,把玻璃片盖在上面(细胞面朝下),室温下孵育30分钟,然后在PBS里洗三次。 5.接下来二抗孵育步骤同上。 6.最后,在载玻片加上mounting medium(大约每个玻璃片加10ul),把玻璃片放上去(细 胞面朝下),37度30分钟,然后就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 7.抗体很重要,不能有非特异性结合。你可以先做WB检测一下你的抗体,看看有没有杂带。 8.双标的话,可以把两个一抗一起加或者分别标记两次(可以都试一下看看那种方法合适)。 如果一个抗体需要二抗,一个是直接荧光标记的,可以把荧光标记的那个和另外一个的二抗一起加。 方法二: 1.选取一抗时要来源于两种不同的动物,我用的是来源于rabbit和rat的抗体,二抗则是不 同荧光信号标记的,我用的是donkey anti-rabbit-FITC(绿)和donkey anti-rat-Tex-Red(红)。 2.我的做法是两种一抗同时孵育,然后两种二抗同时孵育。抗体浓度、孵育时间要仔细摸索, 我感觉一抗4度孵育过夜比较好,背景比较清晰。 3.我的阳性对照用的是阳性组织切片,阴性对照则分别是家兔和大鼠的IgG,荧光标记物对 照是PBS+荧光标记物。 4.封闭血清与二抗来源动物一致,我用的是10%的正常donkey血清。 5.其余步骤同一般免疫荧光单标操作。 方法三: 1.片子的制作:可以做细胞爬片,细胞甩片,还有直接在24well/12well/96well中直接染色 2.细胞爬片的制作:直接购买公司的已经处理过的细胞爬片,要是自己制作的话,就用无菌 的盖玻片用多聚赖氨酸处理后让细胞自己爬片 3.细胞甩片:需要甩片机将细胞悬液均匀甩到玻片上。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规范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二、经鼻口腔吸痰法 三、氧气吸入技术 四、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五、心电监测技术 六、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七、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八、除颤技术

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 (一)目的 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视、听、感觉(视: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秒钟,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千元凹陷处。判断时间为10秒钟。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 (1)开放气道: ①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 ②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 ③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 (2)人工呼吸: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毫升,频率10-12次/分。 (3)胸外按压: 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②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免疫荧光双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同一组织细胞标本上需要同时检测两种抗原时,需进行双重荧光染色。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法(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ing method)也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双重免疫荧光标记:将标记有两种不同荧光素的抗体(如抗A 和抗B)以适当比例混合,滴加在标本上孵育,然后洗去未结合的荧光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滤片观察,即可对两种抗原进行定位和定量。直接法简便可靠,但灵敏度较低。 (2)间接法双重免疫荧光标记:用未标记的两种特异性第一抗体孵育组织或细胞,洗去多余的第一抗体后,再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的第二抗体孵育组织或细胞,洗去多余的第二抗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滤片观察,从而对两种抗原进行定位和定量。使用此法应注意两种特异性第一抗体必须来源于不同种属,且荧光标记第二抗体的种属必须与第一抗体的种属相匹配。 免疫荧光双标技术中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免疫荧光技术中标本制作的基本程序近似于酶免疫组化,不同点如下: 1、免疫荧光不需要使用双氧水处理,封闭和一抗孵育与其相同。 2、免疫荧光的二抗使用不同荧光标记的二抗孵育,孵育时间根据抗体的工作浓度确定。 3、二抗孵育之后充分洗片后即可贴片、封片和观察。 4、免疫荧光在封片时常使用专用封片剂或甘油:0.01M PBS (1:1)。条件许可,建议购买抗淬灭的封片液,使标本可以保存更久。

5、荧光抗体的孵育以及后续处理需要避光。 6、荧光抗体染色假阳性可能会多,需要分别设定阳性和阴性对照。 二、注意事项 1、荧光染色后一般在1h内完成观察,或于4℃保存4h,时间过长,可能会使荧光提前衰退。 2、每次试验均需设置以下三种对照: (1) 阳性对照:阳性血清+荧光标记物; (2) 阴性对照:阴性血清+荧光标记物; (3) 荧光标记物对照:PBS+荧光标记物。 三、免疫荧光双标的经验之谈 1、选取一抗时,要求来源于两种不同的动物,我用的是来源于家兔和大鼠的抗体,二抗则是不同荧光信号标记的,我用的是donkey anti-rabbit-FITC(绿)和donkey anti-rat-Tex-Red(红)。 2、我的做法是两种一抗同时孵育,然后两种二抗同时孵育。抗体浓度、孵育时间要自我摸索,我感觉一抗4℃孵育过夜比较好,背景比较清晰。 3、我的阳性对照采用的是阳性组织切片,阴性对照则分别是家兔和大鼠的IgG,荧光标记物对照是PBS+荧光标记物。 4、封闭血清是二抗来源动物的正常血清,我用的是10%正常donkey 血清。 5、其余事项同免疫荧光单标操作。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方法和步骤 在生物医学和临床研究实践中,经常需要检测两种不同物质是否在同一

2015-动物实验基本操作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一(固定、性别判定、标识) 【实验目的】在做动物试验时,为确保给药、实验顺利进行,防止被动物咬伤、准确辨别动物性别、准确标识动物,要学会用正确方法捉拿实验动物、掌握辨别动物性别的方法以及掌握标识动物的方法。 【实验对象】SD大鼠,KM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0-250g。 【实验器材和药品】 器材:鼠笼、大小鼠固定器、方木板、美式图钉、细绳、防护手套 药品:苦味酸80%~90%酒精饱和溶液、20%乌拉坦 【实验步骤】 一、小鼠的捉拿 1、徒手固定:用右手提起尾巴中部,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上方轻拉,此时,小鼠前肢紧紧抓住粗糙表面。左手拇指和食指迅速捏住小鼠颈背部皮肤,再置小鼠于左手心,并以左手掌心和中指夹住小鼠背部皮肤,无名指压住小鼠尾根部,将其固定于手中。右手可行注射或其它操作。 2、固定器固定:尾静脉注射或给药时,将小鼠放进固定器中或者大小和重量适当的容器(如烧杯),只露出尾巴,该类容器能够压住尾部,避免其活动。勿固定过紧造成窒息死亡。进行腹腔手术或心脏采血时,先准备一个15-20cm的方木板,边缘钉入五颗钉子。将小鼠四肢分别用20-30cm的线绳捆绑,线的另一头分别绑在方木板的钉子上,并且在头部上颚切齿牵引一根线绳,也固定在钉子上,达到完全固定。 二、大鼠的捉拿

4-5周内的大鼠,方法同小鼠。周龄较大的,则:1、首先戴好防护手套。2、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大鼠尾巴中部将大鼠提起,放在大鼠饲养盒的面罩上。3、左手顺势按、卡在大鼠躯干背部,稍加压力向头颈部滑行。4、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大鼠两耳后部的头颈皮肤,其余三指和手掌握住大鼠背部皮肤,完成抓取保定。三、性别判定 小鼠、大鼠性别判定 (1)幼鼠外生殖器与肛门间隔短的是♀,外生殖器与肛门间隔长的是♂。 (2)成年动物可直接肉眼辨认,雄性有膨起的阴囊和阴茎,雌性动物有阴道口。四、动物的标记 小鼠的短期标记法:苦味酸80%~90%酒精饱和溶液(黄色),标出属于自己的编号【注意事项】 1、实验人员要有精神准备:掌握方法,胆大心细,做好防护。 2、动物兴奋的时候不要抓取,待其安静下来。 3、根据受试动物的给药部位或采血方法的不同,事先选择徒手固定还是固定器固定。 4、固定时把握好力度,过分用力会使小鼠颈椎脱臼或窒息死亡,若用力过轻头部能反转过来咬伤实验者的手。 【思考题】 1.在固定实验动物时如何才能快、准、稳?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精华版)

免疫荧光染色大全(精华版) 组织免疫荧光法 (1)将待染组织切片置于65摄氏度恒温箱烤片1h,脱蜡 (2)1×PBS 洗涤 3 次,每次 5min。 (3)0.5%Triton X-100(PBS 配制)室温通透 10min (4)1×PBS 洗涤 3 次,每次 5min。 注意:步骤(3)和(4)用于检测细胞核抗原,细胞膜抗原直接跳过此步骤(5)抗原修复: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微波炉微波高火3min,后转成低火 15min。 (6)1×PBS 洗涤 3 次,每次 5min。 (7)3% H2O2,室温孵育30min,目的是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8)1×PBS 洗涤 3 次,每次 5min。 (9)使用1% BSA进行室温封闭 30min,用于封闭非特异性抗原表位。 (10)按抗体推荐使用说明书孵育特异性一抗,4°C 湿盒中静置过夜。(11)次日取出切片,室温下复温 30min。 (12)1×PBS 洗涤 3 次,每次 5min。 (13)选取相应的免疫荧光二抗滴加于血管组织上,37°C避光孵育30min。(14)1×PBS洗涤 3 次,每次 5min。 (15)避光条件下,DAPI 染液染细胞核,浓度和时间根据试剂说明书使用(16)1×PBS洗涤 3 次,每次5min。 (17)在血管组织上滴加抗荧光淬灭剂进行封片。 (18)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拍照。 贴壁细胞免疫荧光法 (1)在培养板中接种的带染色的细胞爬片用PBS泡洗3次×3min (2)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爬片15min (3)1×PBS洗涤 3 次,每次5min。 (4)0.5%Triton X-100(PBS配制)室温通透10min (5)1×PBS洗涤 3 次,每次5min。 (6)1%BSA室温封闭30min (7)弃掉封闭液,细胞爬片滴加适量稀释至适当比例的一抗,4℃孵育过夜(8)1×PBS洗涤 3 次,每次5min。 (9)细胞爬片滴加稀释至适当比例的荧光二抗 (10)1×PBS洗涤 3 次,每次5min。 (11)DAPI染细胞核,浓度和时间根据试剂说明书使用 (12)1×PBS洗涤 3 次,每次5min。 (13)用抗荧光淬灭剂封片 (14)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采集图像 细胞免疫荧光(悬浮细胞方法一) (1)收集悬浮细胞,细胞在冰浴中冷却,然后用台式离心机于4℃以800 g 离心5 min,吸去培养液并以4℃ 1×PBS重悬细胞。

最全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基础护理操作常规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技术的几种基本操作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1)无菌持物钳(镊)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溶液(02%强化戊二醛)的大口容器内,容器底部垫无菌纱布,液面需浸没钳轴节以上2—3cm或镊长的1/2,每个容器只能放置 1把无菌持物钳(镊)。 (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应将钳(镊)齿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缘及溶液面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以免消毒液倒流污染钳端,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如果到远处夹取物品,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3)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触碰未经消毒的物品,也不能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如有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应重行消毒。 (4)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并更换消毒溶液及纱布。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1次。 2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盛放无菌物品的容器称为无菌容器。其使用方法:①打开无菌容器盖时,必须把盖的无菌面(内面)朝上,放在稳妥处,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用毕即将容器盖盖严,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②从无菌容器中取物时,无菌持物钳不可触碰容器的边缘。③手持无菌容器时(如无菌碗)应托住底部,不可用手指触及容器的边缘或内面。④无菌容器应每周消毒1次。 3取用无菌溶液法:

免疫荧光步骤(精)

胞免疫荧光步骤: 1.细胞爬片;首先是玻片的处理,普通的盖玻片用砂轮划成自己要的大小的小方块,先用洗衣粉洗干净,用水冲静烤干,然后泡酸过夜,捞酸后流水洗净,烤干,置于器皿中高压灭菌,然后再烤箱中大约8小时烤干备用。 爬片可以在培养皿六孔板或24孔板中都可,我选择在培养皿中爬。一为节约经费(培养皿可以重复利用)二来觉得培养皿口大,操作比较方便。培养皿消毒同上,消毒时记得消两把镊子 具体操作是:用胰酶消化好细胞,充分吹打,使之成单细胞悬液(注意:这一点很重要,关系到将来爬出来片子的质量) 取出消毒的培养皿,可以先加少量培养基(以使玻片与培养皿紧密接触),将玻片小心放入摆放其中,然后将单细胞悬液一滴一滴的滴到玻片上。最后盖上培养皿置于37度5%CO2的暖箱中培养,根据细胞生长状况,24小时或更长时间适时取出爬片。 爬片置于37度PBS中洗三次,每次3到5秒钟,然后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15分钟,然后再用37度去离子水将甲醛冲干净,注意手法轻柔,要不然掉片很厉害。同时操作过程中注意玻片的正反面,要不然真的是前功尽弃。 将做好的爬片置于滤纸上晾干,然后用中性树胶粘在载玻片上。注意一定要等中性树胶彻底干了之后才能做后续实验,要不然玻片会掉下来的,就又是前功尽弃了做好的细胞爬片可以放在-20保存备用,具体能保存多长时间不太清楚,当然尽量早用。 2.4%多聚甲醛固定10min(固定细胞器用预冷的70%甲醇+30%丙酮); 3.PBS漂洗5min; 4.0.5% Triton 穿孔15min(丙酮固定法不用透化处理); 5.PBS漂洗2次,每次5min; 6.1%BSA封闭30min; 7.加入1%BSA稀释的一抗,于37℃杂交2h; 8.PBS漂洗2次,每次5min; 9.加入1%BSA稀释的二抗,于37℃杂交1h; 10.PBS漂洗2次,每次5min; 11.5ug/ml DAPI染色2min; 12.抗淬灭封片剂封片。

常用实验动物的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常用实验动物的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1.蛙(或蟾蜍)的生物学特点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属于两栖变温动物,皮肤光滑湿润,有腺体无外鳞。蛙的心脏有两个心房,一个心室,心房与心室区分不明显,动静脉血液混合,有冬眠习性。生存环境比哺乳动物简单,在机能学实验中有多种实验选择该动物。如:①离体蛙心实验,常用来研究心脏的生理功能及药物对心脏活动的影响。②蛙的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可用于观察外周神经及其肌肉的功能,以及药物对周围神经、骨骼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的影响。③缝匠肌可用于记录终板电位。脊休克、脊髓反射、反射弧分析、肠系膜微循环等。在临床检验中,可用雄蛙作妊娠反应实验。 2.小白鼠的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小白鼠性情温顺,易于捕捉,胆小怕惊,对外来刺激敏感。它胃容量小,不耐饥渴,随时采食。在机能学实验中常选用该动物。故适用于大量的实验动物,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实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药效比较、毒性实验、妊娠期20天左右,常用于避孕药实验及抗癌药实验。 3.大白鼠的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大白鼠性情温顺,行动迟缓,易于捕捉,但受惊吓或粗暴操作时,会紧张不安甚至攻击人。大鼠嗅觉发达,对外界刺激敏感,抵抗力较强。大鼠无胆囊,肾单位表浅,肝再生能力强。大鼠的血压反应比兔稳定,可用它作血压实验,也可用于慢性实验、抗炎、降脂、利胆、子宫实验及心血管系统的实验。药典规定该动物为催产素效价测定及药品指控中升压物质检查指定动物。 4.豚鼠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豚鼠性情温和,胆小,饲养管理方便,可群养。豚鼠耳蜗管发达,听觉灵敏,存在可见的普赖厄反射(听觉耳动反射),乳突部骨质薄弱。豚鼠对组织胺、人型结核杆菌很敏感。能耐受腹腔手术,使用于肾上腺机能的研究。其自身不能制造维生素C,是研究实验性坏血症的唯一动物。 5.家兔生物学特征是什么?主要用于哪些实验? 家兔属于草食性动物,性情温顺但群居性差,听觉、嗅觉十分灵敏,胆小易惊,具夜行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

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 一、基本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抗体,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测组织或细胞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在组织或细胞内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含有标记的荧光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荧光素受外来激发光的照射而发生明亮的荧光(黄绿色或橘红色),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组织细胞,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 二、应用范围: 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以测定内分泌激素、蛋白质、多肽、核酸、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细胞表面抗原、肿瘤标志物、血药浓度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根据诊断类别,又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内分泌、肿瘤、药物检测、免疫学、血型鉴定等。 三、基本实验步骤:

1、细胞准备。对单层生长细胞,在传代培养时,将细胞接种到预先放置有处理过的盖玻片的培养皿中,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PBS洗两次;对悬浮生长细胞,取对数生长细胞,用PBS离心洗涤(1000rpm,5min)2次,用细胞离心甩片机制备细胞片或直接制备细胞涂片。 2、固定。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固定细胞。固定完毕后的细胞可置于含叠氮纳的PBS中4℃保存3个月。PBS洗涤3×5min. 3、通透。使用交联剂(如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细胞,一般需要在加入抗体孵育前,对细胞进行通透处理,以保证抗体能够到达抗原部位。选择通透剂应充分考虑抗原蛋白的性质。通透的时间一般在5-15min.通透后用PBS洗涤3×5min. 4、封闭。使用封闭液对细胞进行封闭,时间一般为30min. 5、一抗结合。室温孵育1h或者4℃过夜。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 6、二抗结合。间接免疫荧光需要使用二抗。室温避光孵育1h.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后,再用蒸馏水漂洗一次。 7、封片及检测。滴加封片剂一滴,封片,荧光显微镜检查。 四、注意事项: 1、染完之后没有封片前直接照一些,因为有的时候可能封片会出现问题,再想照反而没有了,另外不要拖太长时间,荧光会崔灭的。 2、荧光的片子一定要避光保存,保存的好的话,过一段时间仍然能照出很好的片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