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应用化学(药) 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 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应用化学(药学)是建立在化学和生物学两大学科基础上的专门研究药物的学科,包括药物设计、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筛选、药理与毒理测试、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多个方面。本学科师资主要为海外引进人才和国内专家,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研究方向: 1. 药物化学

2.药物分析与生物分析 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现代药物分析方法学

5.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中药生物工程的研究 6.药物制剂学

7.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面向药物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实用型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着重培养其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各学科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其他相关内容,如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学术活动等。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

普通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4 年,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含硕士生阶段)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 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应不少于16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3学分,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应至少选修1门跨一级学科的课程。 学科代码: 180704 校内编号: B21301

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培养单位:

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五、学位论文

应用化学方向培养单位为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一级学科在化工学院,论文要求同化工学院的要求。

系主任:分委会主席:

年月日年月日

学院公章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历史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于2001年初,经过数年发展,已形成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群体。历史学科现有教师10人,教辅人员1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人。另本学科拥有兼职教授3人,外籍客座教授1人。在职教师中,1人为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副秘书长,2人为湖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指导教师罗家祥教授曾获选2005~2006年度中美富布莱特学者,并应邀赴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进行学术交流;刘金华博士曾应邀赴香港浸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根据学校长远发展战略,历史学科发挥所有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招收国学、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罗家祥教授同时招收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两宋学术文化史、中国政治文化史方向学术带头人罗家祥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院长、历史所所长,除担任本校博士生导师外,还兼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长期致力于两宋政治史和学术文化史研究,先后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氏新学与宋代社会》、《从新学到理论—11世纪后半至13世纪初年宋学主流的嬗递》、《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等研究课题,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1项,并参与多项重大攻关课题,其《北宋党争研究》、《宋代政治与学术论稿》、《北宋王氏新学的兴衰及其理论价值》、《王氏新学的历史命运及其内在原因》等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好评。 中国民俗文化史、历史文化与旅游方向学术带头人雷家宏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历史所副所长。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曾参与承担重大攻关课题、省部级社科研究课题多项,在宋史、中国古代社会史、民俗文化史、湖北地方文化史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所著《宋代社会与文化管窥》、《中国古代乡里生活》、《湖北通史·宋元卷》(合著)等均获得学术界的较高评价,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武汉市社科成果优秀奖各一项,湖北地方文化史相关成果曾被武汉市有关部门采纳,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重要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史、史学思想史方向学术带头人李传印教授,现为我校国学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参与承担国务院特批项目《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分典》魏晋南北朝部分、《中国古代史学与政治关系及其现代启示》、教育部人文

数学专业就业方向分析

数学专业就业方向分析 数学专业,在大众化的眼光看来,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无非是当老师或者搞科研,似乎太古板且就业道路狭窄。然而,这些都是偏见,数学专业毕业早已是金融界、IT界、科研界的“香饽饽”,数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你看不见的“前途似锦”! 在大学的数学学院里,除了基础数学专业外,大多数还设置了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概率与统计精算、数学与控制科学等专业。这些现代数学的分支超越了传统数学的范畴,延伸到了各个社会领域,以数学为工具探讨和解决非数学问题,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这些专业的学生也受到了各个相关领域的欢迎。 基础数学:适合做研究或从事教学 基础数学又叫纯粹数学,即按照数学内部的需要,或未来可能的应用,对数学结构本身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而并不要求同解决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有直接的联系,只是以纯粹形式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基础数学是数学科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其它应用性数学分支的基础,而且也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社会科学提供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和方法。微分几何、数学物理、偏微分方程等都属于基础数学范畴。人们耳熟能详的陈景润证明“1+2”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领域。 就业前景 该专业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输送数学、应用数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前几年相对于数学学科其他几个专业来说,就业面相对狭窄,但是这几年各门与数学相关的学科发展迅速,这方面所需要的研究和教学人才的数量也大大增加,尤其是与数学相关联学科的教学人才大多数需要扎实的基础数学基础,因此需求量也增多了。 计算数学:涉及众多交叉学科,考博或出国占极大优势 计算数学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而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涉及计算物理、计算

院系专业研究方向

院系、专业、研究方 向导师 招 生 人 数 初试考 试科目 复试考 试科目 备注 001基础医学院15 100501中医基础理 论 10 01基于中医经典 著作的中医学术 体系发生及演变 规律研究 邢玉瑞 ①101 政治理 论 ②201 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 02中医体质理论 的实验与临床应 用研究 孙理军 03中医基础医学 学科的分化研究 张养生 04内经理论的临 床应用及多学科 研究 陈震霖 05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李翠娟田丙坤 06中医藏象理论 的实验与临床应 用研究 张景明100504方剂学5 01方剂配伍规律 与辨证论治技巧研究周永学 ①101 政治理 论 ②201 英语或 203日 语 方剂学 该方向不招 同等学力学 生 02配伍与中药功 效的靶向作用研 究 曹兰秀

03脾胃病证的方药研究文颖娟 ③307 中医综 合 002中医临床医学 院 10 100502中医临床基 础 10 01经方治疗肾脏 病的研究 李小会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或203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伤寒论 02中医临床评价方法研究*何丽云 *胡镜清 03经方治疗妇科 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焦俊英 金匮 要略 04经方辨治糖尿 病及其并发症的 临床与实验研究 杨景锋 05温病方药临床应 用研究 周永学 温病学该方向不招同等学力学生 06中医药防治感 染性疾病的实验 与临床研究 郑旭锐 003中西医临床医 学院 3 100505中医诊断学3 01肝病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殷鑫 ①101 政治理 论 ②201 中医 诊断学 02证实质的临床郭小青

学科博士点和研究方向简介-浙江工商大学

附件5 学科博士点和研究方向简介 一、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旅游管理和会计学四个二级学科。 (一)企业管理 本博士点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郝云宏教授、项国鹏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在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问题。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管理;国有资本经营与国有企业治理;企业社会责任;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成长和浙商战略转型。 2.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博士生导师为金杨华教授、肖余春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中国情景下组织行为、人力资源和创业管理研究。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公司创业与企业家理论;基于社会交换的员工关系管理及组织公正;商业环境中的组织伦理决策及影响因素;团队行为及知识管理理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3.营销与商务管理:博士生导师为范钧教授、易开刚教授。本研究方向侧重于服务和制造企业的营销理论、商务管理及营销与商务模式创新。目前主要关注以下领域:服务营销与服务创新、基于社会责任的营销创新、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大数据的营销转型、顾客参与和知识管理、网络营销与消费者行为、中小企业营销与管理等。 4.电子商务与物流优化:博士生导师为琚春华教授、肖亮教授。本方向主要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研究:一是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虚拟企业建设,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的理论和实现技术;二是企业决策优化理论和实现技术,包括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和实现、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互联网信息抽取和分析等;三是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实践。 (二)技术经济及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国内发展比较快的一门学科。我校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8年企业管理博士点设立相应培养方向(营销与创新管理)。2011年设置独立的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是浙江省三个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点之一(另外两个在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 本二级学科的三个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服务创新与政策、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是以技术管理或创新管理为基础设置的,并沿着服务业应用和知识资源观理论两个方向展开。 1.技术创新管理:指导教师为盛亚教授。本方向研究既涉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和高新技术产品营销,又涉及产业和宏观层面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研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规范的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最终上升到战略和政策含义。目前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利益相关者视角的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城市政府管理 本研究方向综合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体系,以公共组织的整合力与回应力为目的,以公共利益为核心,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理论与实证结合,研究城市政府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和规律。具体包括城市行政体制改革为主的政府治理结构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与领导战略、政府组织管理模式比较、行政机制改革等。 2、公共政策 本研究方向是政策科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系统分析及运筹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形成的领域。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系统和运行过程的一般规律、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技术与方法、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 3、组织行为与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本研究方向以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为基础,着重对公共部门(政府)和其他非营利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公务员培训、绩效考核以及胜任力等人事行政管理的评估指标与对策,同时针对公共管理团队与组织建设展开实证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理论参考。 4、社会保障 本研究方向运用社会保障及相关理论,在中国二元结构背景下,紧密联系社会实践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城乡经济发展、生产、分配、消费、投资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探索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方式和运作规律,研究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为我国建立一元化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提出过渡时期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 5、非营利组织管理 本研究方向针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后被剥离出来的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开展研究。主要运用公共科技、教育和文化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研究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现代大学发展与管理、教育与经济、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科技发展战略、科学学与科学计量、非政府组织与和谐文化建设、非政府组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女性非政府组织团体的发展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4个二级学科、专业。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人才。具体目标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流利的进行交流,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 研究大型软件工程化方法的基本理论、技术与实施策略;自动程序设计、程序变换、软件设计理论、程序正确性理论、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 研究支撑软件开发全过程的各类智能工具及相应环境、智能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及其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软件开发环境。 研究软件规范的形式化的工具、形式语义学、程序逻辑及程序验证以及以上理论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和实现; 研究软件可靠性模型与理论、软件的评估与测试、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可靠性与安全性保证技术。 2.计算语言学 研究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对语言的使用,建立具有自然语言知识的软件系统,包括能理解

自然语言的用于数据库查询的自然语言界面、通用自然语言描述事件或场景的多媒体软件以及进行不同自然语言之间互译的翻译系统。 3.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研究数据仓库、数据挖掘、Web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信息安全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及其数据模型与语言。 4.并行计算 研究各种分布式系统的模型、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基于细胞自动机理论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模型与算法、基于网络分布式系统的并行虚拟机(PVM)及信息传递界面(MPI)的分布式计算与并行计算及软件、分布并行语言的形式语法与语义、数值和非数值计算。 5.演化计算 研究演化计算,包括仿生(演化算法、演化软件和演化硬件)与拟物算法,如遗传算法、演化策略和模拟退火算法等,及其在智能计算中的应用。 6.移动计算 Agent模型、方法、软件系统;分布并行处理模型、方法、软件系统;计算网格、信息网格、服务网格和数据网格技术、软件系统等。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智能代理及应用,电子商务技术。 2.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 模型库及其管理技术,知识库及其管理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工具与生成器,网络化决策支持技术,谈判支持系统。 3.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应用,多维数据可视化,视频数据库技术,关系结构可视化。 4.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数据压缩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 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 网络系统工程,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宽带网技术及应用,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网络计算。 6.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7.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包括知识工程,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非规范知识表示和处理。 8.计算机控制与仿真 9.生物信息工程 10.计算机图形学与CAD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VR技术与虚拟空间。机械工程CAD与CAM,土木、水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城市建筑与规划设计。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哈工大各院系科研实力转

哈工大各院系科研实力(转) 哈工大各院系科研实力(转) 1、哈工大的一系当然是除了理科中最弱的了,现在能一级学科排名第二,进步是最明显的,在学术带头人谭久彬、孙圣和的带领下,无论是工程和学术论文,发展势头都不错,尤其是将精密机械的学科方向,转变为光、机、电结合,传统学科有了很新的学科方面。谭久彬的学科开口较广阔,包容内容较多.从特种加工到光学,以及计算机安全,局域通信,图象处理,照明设备,什么都搞.搞的太多是否使其老本行减弱了?谭的国际声誉比较高,前几天一个早稻田大学没有解决的问题放在了谭这里解决,说明谭课题组的理论和工程能力都很强.孙圣和的课题组理论和工程都很强,但是理论是理论工程是工程,二者没有联系.孙工程方面搞VXI总线起家,其弟子彭喜元和付平继承了这项技能,现在还在做总装的大项目.理论方面做图象安全和数字水印,代表人物是孙的两个百名博:牛夏牧和陆哲明.另外,张毅刚编的那本编的一般呀,怎么这么多学校用呢?孙圣和不当院士简直是国家的损失! 2、老二系的汽轮机、工程热物理和锅炉专业,工程热物理SCI论文

和学科建设都不错,谈和平一人之力,就支撑起该专业的发展,年轻教师成长很快。热能工程以秦裕昆院士和陆慧林为代表,前者侧重工程,后者侧重基础研究,如果燃烧研究所能更偏重基础一些,热能工程学科发展可能更快一些。以王仲奇院士为带头人的热能动力工程,已经从传统的汽轮机完全转变涡轮涡扇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等离子发动机方向,研究方向更加结合军工和航天,但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因素,SCI论文很少。希望于达仁领导的等离子发动机能在不久将来取得突破。整体上,以上几个专业发展得不错。2系很多优秀的年轻博士很多留校了,理论工程都不错,有后进,后继有人。 3、哈工大的三系1)以方滨兴、胡铭增和杨孝宗为带头人的计算机机系统结构学科,以前是国内三强,以容错计算为特色,但由于人才流失,计算机系统结构没有评上国家重点学科,专业中的主要力量转变为研究网络信息安全,从事并行和系统结构研究的老师较少,部知道当年的MPEC解码芯片方面为什么没有继续下去,可穿戴方面,短时间内获得很大突破,不大可能,容错方向,当年工大计算机的看家本领,还应该重视啊。网络信息安全,希望既有大工程造也有好的基础研究。2)以高文、王晓龙、徐晓飞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学科,近年发展不错,国外论文逐步增多,视频编解码、人脸识别、手语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处理、企业智能计算等方向,在国内有一定地位,生物信息学是新方向,希望引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前身造船系195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华中工学院朱九思院长受海军委托而创建。学科点分别于1981年、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第一批有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1995年建立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本学科面向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学科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众多突出的科研成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海洋资源开发的长远需求,本世纪将成为海洋的世纪,大力发展船舶海洋学科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落实“创新、服务、责任”办学思路,华中科技大学于2008年4月新成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积极适应船舶与海洋工程高速发展挑战,在更高起点上谋划船舶的研发、海洋的开发。 本学科点目前已形成以下有特色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方向: 1.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性能分析与新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流体力学、船舶阻力、推进、耐波性、操纵性、水质环境监控以及舰船新概念设计理论与方法等。主要特色是将兴波理论研究与船型设计相结合,改进与开发新船型,推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代平头涡尾船型;将船舶运动响应与控制相结合,提高船舶的操纵性能;将流体力学与水质环境监控相结合,研究水动力作用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建立赤潮及水华的预测预报模型。建设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筹),完成大量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船型优化研究,有力地支持了新船型的工程应用;开发了舰船运动物理仿真系统,解决了舰船操纵系统的陆上联调试验的关键技术,为舰船操纵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逼真的物理环境。本方向研究工作已获得国防预研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了部级一、二等奖。 2.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性能与声性能分析、控制与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流固耦合分析,水下爆炸,导弹发射等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结构振动的主动、半主动控制,声辐射预测和控制及智能型优化设计方法,新型船用复合夹层结构等。该研究方向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新型抗冲击结构,为新一代舰船的发展构造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新型结构形式;深入开展舰船各种特殊部位的结构振动和声辐射机理和工程应用研究,为总体设计提供重要

院系所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院系所、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外国语业务课1 业务课2 001法律学院 030101法学理论01法学理论 02法律语言学03法律方法论201英语或203 日语 611法学理论801法学综合611法学理论专业课:《西方法律思想史》,徐爱国、李桂林著,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法理学导论》马长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版;《法理学专论》徐永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01法学综合(含法理、法律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 法)。 02法律语言学方向由外语学院组织复试。 030102法律史 01中国法制史 02中国法律文化03外国法制史 04西方经济法制史201英语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 或240德语 612法律史(中 国法制史、外国 法制史) 801法学综合612法律史:《中国法制史》王立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中国法律制度史》丁凌华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外国法制 史》(第五版)何勤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外国法制史》(第 二版)何勤华、李秀清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01法学综合(含法理、法律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 法)。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中国宪法 02行政法学 03立法学 04教育法学201英语或203 日语 613宪法学与行 政法学 801法学综合61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宪法学》童之伟、殷啸虎主编,上海人民出 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沈福俊、 邹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2014年10月1日修订后的《行 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 801法学综合(含法理、法律史、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 法)。

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应用化学(药) 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 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应用化学(药学)是建立在化学和生物学两大学科基础上的专门研究药物的学科,包括药物设计、合成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筛选、药理与毒理测试、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等多个方面。本学科师资主要为海外引进人才和国内专家,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研究方向: 1. 药物化学 2.药物分析与生物分析 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4.现代药物分析方法学 5.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中药生物工程的研究 6.药物制剂学 7.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面向药物教学、科研方面的高层次创造性实用型专业人才。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着重培养其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各学科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其他相关内容,如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学术活动等。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 普通博士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4 年,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含硕士生阶段)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 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课程学习的总学分应不少于16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不少于3学分,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应至少选修1门跨一级学科的课程。 学科代码: 180704 校内编号: B21301 一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培养单位: 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法律硕士: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doc.doc

法律硕士 (学科代码: 035101、035102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以法律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是为法律实务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专业学位教育。北京交通大学自2009 年成为法律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来,确立了在秉承学 校专业构成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原则。 北京交通大学法律硕士培养分为两个方向: 1. 法律(法学):培养对象为接受过系统法学本科教育的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 2.法律(非法学):培养对象为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为非法学类,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和复合 型知识背景的专业法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优秀法律人才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思想道德层面: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信守并勇于实践 公平正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 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2.学术水平层面:掌握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法 律现状与研究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 3.能力水平层面: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和研究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于专业研究与学 术交流;具备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较全面的法律实务知识以及法律职业所要求的知识结 构、思维特征和应用能力,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活动所需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技能。 4.成果水平层面:毕业答辩前至少公开发表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至少参加一次调研或实践,至少参与一个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金融系统、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等。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一)培养方式 1.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必修环节训练和学位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法 律问题的能力。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

招聘专业及研究方向 学院招聘专业研究方向 教育学院特殊教育、教育经济、发展与教育心理、课程教案论 心理学院网络心理与行为、虚拟仿真实验研究、心理统计与测量、数理心理学或计算行为科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人格、社会与管理心理学、 发展、教育、学校心理学 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 与世界文学、民间文学、对外汉语、古代汉语 语言所汉语言文字学 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基督教史、中国现当代史、世界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文化 遗产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政治、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工程或金融数学、人力资源或产业组织公共管理学院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相关专业法学院知识产权 社会学院社会学、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社会工作 外国语学院英语文学、英汉翻译、法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大学英语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类 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电子商务、管理科学与工程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田径教案与训练方向、运动人体科学、大学体育(田径)、大学体育、体育学(不限方向) 音乐学院声乐表演、弦乐专业、西洋管乐器 美术学院设计学、美术学、游戏与新媒体、当代艺术、艺术管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核物理、电子与通信系统、电路与系统化学学院化学(无机化学或有机化学)、课程与教案论(化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统计、基础数学、应用数学

学院招聘专业研究方向 计算机学院物联网、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旅游管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学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关专业 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 研究院 区域经济学或政府经济学、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或农村社会学) 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 中心 政治学理论、政府经济学、计量政治学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通信与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技术学、智能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 中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通信、管理、控制、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信息化促进教育模式创新研究、智能教育技术、计算 机应用等相关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 卧龙岗大学 联合研究院 智能教育技术

详解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及就业领域

详解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及就业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获取、存储、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方向 美国大学一般将地理信息系统硕士课程开设在地理系。在地理数据的获取和收集过程中,GIS 主要研究地理数据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y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地理数据通常通过野外测量、数字化、遥感等手段获得,获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该研究方向讨论的便是如何处理、减少这些误差,以及针对数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错误进行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数据的获取手段和表达处理方式日渐成熟,但数据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却会永久存在,因此该研究方向被视为 GIS 研究领域中富有永久生命力的方向之一。 随着中国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以及全球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热潮的到来,地理信息的组织和管理过程是当前国内 GIS 领域研究的重点,在中国有着最为广泛的实践和应用空间。其中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包括空间认知(Spatial Cognition)海量数据库机构体系(Institutional Aspects of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空间本体论(Spatial Ontologies)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时空数据关系及建模(Space and Space/Time Analysis and Modeling)GIS 和 RS 技术的集成(Incorporating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Information in GIS )时空数据语义研究(Geospatial Semantic Web)空间数据共享以及互操作研究(Integration)等。

法律硕士: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doc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法律硕士 (学科代码:035101、035102 授予法律硕士专业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以法律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是为法律实务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的专业学位教育。北京交通大学自2009年成为法律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以来,确立了在秉承学校专业构成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原则。 北京交通大学法律硕士培养分为两个方向: 1.法律(法学):培养对象为接受过系统法学本科教育的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 2.法律(非法学):培养对象为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为非法学类,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和复合型知识背景的专业法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优秀法律人才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思想道德层面: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信守并勇于实践公平正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公民素质,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2.学术水平层面:掌握坚实的法学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法律现状与研究动态,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 3.能力水平层面: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实务和研究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于专业研究与学术交流;具备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较全面的法律实务知识以及法律职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思维特征和应用能力,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活动所需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技能。 4.成果水平层面:毕业答辩前至少公开发表一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至少参加一次调研或实践,至少参与一个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金融系统、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等。

2020年博士研究生导师学院及专业研究方向一览表

2020年博士研究生导师学院及专业研究方向一览表 院系代码院系所名单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研究方向 代码 研究方向名称导师编号导师姓名导师属性 002中医学院1005Z2中医亚健康学01中医亚健康体系与理论研究002004何清湖1 002中医学院1005Z3中医药膳学01药食同源与药膳食疗应用研究002009黄惠勇2 011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05Z4中医药信息学01大数据与计算中医学011080晏峻峰1 002中医学院100502中医临床基础01仲景杂病证治思想及经方应用研究002026喻嵘1 002中医学院100502中医临床基础02经方临床应用研究002013黄贵华2 002中医学院100502中医临床基础03温病学理法及其在临床各科的应用研究002005艾军2 002中医学院100502中医临床基础04基于温病学理论的重症肝病防治研究002002毛德文2 002中医学院100503中医医史文献01中医各家学说研究002003戴铭2 002中医学院100504方剂学01方剂配伍疗效的微生态学机理评价002011谭周进1 002中医学院100505中医诊断学01目诊数字化研究011080晏峻峰1 002中医学院100505中医诊断学01目诊数字化研究002006彭清华1 002中医学院100505中医诊断学02心脑血管病中医证候本质与证治规律研究002007胡志希1 002中医学院100505中医诊断学03中医辨证学与数字中医药研究002009黄惠勇2 002中医学院100505中医诊断学04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002001张秋雁1 002中医学院100505中医诊断学05乙肝与宿主互作分子机制研究002014曹建中1 004第一中医临床学院100506中医内科学01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004037刘建和1 004第一中医临床学院100506中医内科学01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004020陈新宇1 004第一中医临床学院100506中医内科学02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的研究002026喻嵘1 004第一中医临床学院100506中医内科学03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004018胡国恒1 004第一中医临床学院100506中医内科学04心血管疾病研究004021郭志华1

国内主要科研院所简介及研究方向20111017

1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筹建中),2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主要研究机构: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要的研究方向和侧重点: 新金属结构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结构金属间化合物、块体非晶及亚稳材料。 新金属功能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永磁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光电薄膜材料、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自旋电子材料。 新一代基础金属材料:主要研究方向为亚微米纳米复相钢、连铸连轧工艺控制技术、塑性加工过程模拟仿真、板成形理论与技术;第四代单晶高温合金、新一代钴基高温合金、金属材料的各向异性、金属及复合材料半固态加工、飞秒激光加工技术。 材料制备新技术与新工艺: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金属材料制备、成形和加工过程中组织性能精确控制技术;材料制备、成形与加工技术中关键工艺参数与材料结构组成、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工艺过程的模拟与实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1.喷射成形制备应用基础研究及新材料开发2. 冷喷沉积成形技术应用基础研究3. 高性能纳米晶材料与纳米涂层制备技术研究4. 金属燃烧现象及耐热耐蚀材料研究5. 铝、镁合金的先进制备成形技术研究与应用。 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辅助设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属凝固过程计算模拟研究金属凝固过程中的传热、传质以及组织演化规律;材料与工艺的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显微组织及其演变过程的定量表征、建模与控制;高性能钢铁材料、粉末高温合金、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主要侧重于研究碳钢和有色金属热连轧电气控制系统,棒线材、型钢生产线

2018年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1

招生学科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简介植物学专业(硕士学位点071001)含植物多样性、植物生理学两个研究方向。 植物多样性:针对中国东北植物区系起源、发生和地理联系以及东北主要植物类群进行分类及系统演化研究,重点进行专科属及特有植物的研究;对中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进行生物多样性以及谱系结构研究,为中国东北地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为国家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植物生理学:以我国中高纬度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木本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植物生理学技术手段研究我国东北地区林业相关的重要问题,探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植物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的水分吸收、传导和散失的生理学过程和树木水分平衡的维持机制,从水分生理角度揭示森林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干扰的响应机制。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71005)含微生物资源与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系统分类学、生物工程五个研究方向。 微生物资源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以微生物资源学和微生物生态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生态学研究技术和方法为基础,开展微生物新资源研究与开发、微生物系统学以及微生物生态学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同时开展以微生物资源及其代谢产物为核心的抗肿瘤生物新药及其新型生物佐剂的研发工作;开展以微生物为核心的人类及动物益生菌剂及其相关产品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的研究工作。研究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变化规律;微生物来源碳氮的周转和截获情况以及微生物群落和其生境角色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转变。 环境微生物学:以污染环境治理/修复与土壤碳氮循环中的关键微生物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手段,开展环境微生物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工作,重点开展了污水生物净化、污染土壤/水体生态修复、温室气体的产生机制与控制、土壤物质循环及土壤改良、矿物资源和石油开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微生物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工作。 农业微生物学:以土壤及其海洋微生物资源为基础,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重点开展多功能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及其生物农药研发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的研究工作;开展以微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的污染环境和退化农田土壤及其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开展针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生物防治开发新型微生物源制剂及其相关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系统分类学:以长期、连续、系统的野外调查、采集为基础,全面、系统研究了我国木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对重要经济真菌如灵芝、桑黄等数十个真菌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温带、寒温带木生真菌区系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开展了我国木生真菌的遗传学、致病木生真菌的病原学、食药用真菌和生物工程真菌资源等方面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生物工程:以现代微生物工程理论和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为研究手段,研究维生素C、多种氨基酸、有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产生菌的代谢、调控及工程菌的构建;研究筛选新型生物活性物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食品、生物药物,并开展环境保护及研制新型生物农药及生物肥料等。 生态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点071300)含森林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

院系所、一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院系所、一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指导老师考试科目 拟招 人数 备注 001水利与环境学院(拟招53人) 085214水利工程 01水文学及水资源 0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03水工结构工程 04水利水电工程 05水利水电工程管理01陈求稳、戴会超、刘德 富、董晓华、郭红民、李 英海、彭涛、肖尚斌、徐 刚、王雨春 02戴会超、陈和春、郭红 民 03李建林、刘德富、田斌、 周宜红、黄耀英、黄宜胜、 孟永东、彭辉、彭云枫、 王从锋、吴海林、杨学堂、 杨启贵 04陈求稳、戴会超、李建 林、刘德富、周宜红、杜 发兴、郭红民、孟永东、 王海云、吴海林、燕乔 05许文年、陈钢、郭琦、 黄建文、江新、赵春菊、 郑霞忠、李昌彩、任玉珊、 孙役、王先甲 ①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11材料力学(二) 或913水力学(二) 43 复试笔试科目:水 利工程施工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水工建筑物 ②工程水文学 085239项目管理 01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含涉外工程) 02建设项目造价控制03建设项目管理 04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05电力企业项目管理 06水资源与水库管理01周宜红、郭琦、黄建文、 江新、王从锋 02安慧、郭琦、吴卫江 03安慧、陈钢、郭琦、黄 建文、江新、王海云、郑 霞忠、李昌彩 04郑霞忠 05郭琦、江新、王从锋、 陈邦峰、李昌彩 06董晓华、王先甲 ①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16工程经济学 (二) 10 复试笔试科目:工 程项目管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运筹学②管 理学 002土木与建筑学院(拟招40人)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01岩土力学基本理论及应用 02滑坡成灾机理、预测预报及防治 03边坡防护及生态恢复04材料动力特性与结构01李建林、张国栋、徐连 民、张华、王乐华、刘杰、 孙大伟 02张国栋、罗先启、易武、 程圣国、张振华、陈勇、 吴剑 03许文年、郎煜华、刘刚 04彭刚、雷进生、李文伟、 ①101思想政治理 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01材料力学 20 复试笔试科目(任 选一门):①混凝土 结构设计原理②钢 结构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①土木工程施 工②工程力学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考试科目070401 天体物理 01.(全日制)恒星物理 02.(全日制)太阳物理 03.(全日制)高能天体物理 04.(全日制)实测天体物理 05.(全日制)星系与宇宙学 06.(全日制)日地关系与空间天气 07.(全日制)活动星系核 08.(全日制)系外行星 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01.(全日制)空间目标精密定轨与应用 02.(全日制)空间碎片光电探测技术与方法 03.(全日制)天体测量技术与应用 0704Z1 天文技术与方法 01.(全日制)天文仪器与方法 02.(全日制)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03.(全日制)射电天文 04.(全日制)红外天文技术 05.(全日制)精密跟踪与控制技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08电动力学或811量子力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0理论力学或856电子线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0理论力学或856电子线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④810理论力学或859信号与系统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高等数学(乙)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5机械设计或817光学或856电子线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高等数学(乙)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7光学或862计算机学科综合(非专业)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高等数学(乙)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7光学或856电子线路或862计算机学科综合(非专业)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高等数学(乙)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17光学或856电子线路或862计算机学科综合(非专业)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高等数学(乙)或617普通物理(甲)④856电子线路或857自动控制理论或859信号与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