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方案

高中化学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方案
高中化学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方案

高中化学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方案

高二化学组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因而,学生课堂活动的质量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化学课堂学生活动的目的是以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知识,体会过程,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有效的课堂学生活动应从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和设计,促进学生形成了有效的学习,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一、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高效课堂建设中化学课堂学生活动的设计应避免两个极端,遵循并突出五个特征。应避免的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于详尽地策划了自己教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活动设计不足,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另一个极端是“为活动而活动”,设计了过多的课堂学生活动,许多活动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在学生活动设计中突出的五个特征是:

一是目标性。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进行活动设计。

二是实效性。学习活动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三是生成性。这是学生有效活动的最明显的特征。

四是主体性。学生是学习活动过程的主体,教师所有的实效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五是交互性。学生的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完成的。

二、活动设计的形式及策略

学生活动的内容是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开展的。以诱思探究理论的“七动”为基本形式设计活动。显性活动的形式有“动耳听”——听教师重难点的讲授;“动情读、动口议”——合作交流、小组研讨,回答教师提问;“动眼看”——观察(演示)实验;“动手做”——实验;“动笔写”——练习和检测;隐性的活动形式是“动脑思”——自主学习(自学),

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即对获得信息的整理、分析、总结,提升过程。

三、学生活动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1、活动设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有效的活动必须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活动是较为困难的,很难保证活动的深入。同样,班级规模过大,学生数量太多,既限制了某些活动开展的环境空间,也难以保证学生有充分表达、师生有充分交流的机会。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无法进行深度探索,认识与思考也只是浅尝辄止,难以真正收到成效。因此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我们尽量要注意问题的条件和开放度。

2、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有效活动的有利支持

有效的活动须有丰富的活动资源与材料作为支持条件。对于活动教学来讲,使用丰富、大量、具有开放性的活动资源是活动得以展开的保证。这些实践性、生动性、形象性、参与性强的活动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创造学生动手实践、直接体验、感性认识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备课时下功夫,收集、筛选合适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活动服务。

3、及时指导使学生课堂活动保持正确的方向

有效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活动中,教师的适时参与和引导对于达成高质量的活动成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活动而放任自流,那么学生的活动最终只会流于形式,探究水平、思维水平、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除了活动前要精心准备好活动的情境、活动的材料外,最主要的是体现在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反应,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对话与交流,要有意识地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质疑,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指出学生逻辑上的问题,揭示矛盾,从而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4、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使活动效果由外而内起到更大的作用。 5、公正评价,合理期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期望信息,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公正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使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