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卫生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卫生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卫生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1.1卫生经济学:是研究卫生生产、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揭示其中的经济规律,优化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门学科。

1.2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①适应了中国卫生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②有利于提高卫生事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③有助于认识和把握卫生领域中的经济规律④

2.1卫生服务需求:是指卫生服务的消费者(患者)在一定时期、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购买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两个基本条件:有购买愿望、有购买能力

2.2卫生服务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的关系(先有需要后有需求)

Ⅰ没有认识到的需要(医学专家已判定,但自己位认识或察觉到)

Ⅱ认识到的需要(健康出现状况已经被患者认识或觉察,有需要,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就诊,放弃就医,没有形成需求)前两种潜在需求

Ⅲ需要=需求(消费者有购买愿望且有支付能力)

Ⅳ没有需要的需求(本来没有需要,医生诱导需求)过度需求

2.3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消费者信息缺乏、需求的被动性、卫生服务利用效益外在性、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2.4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⑴经济因素

卫生服务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卫生服务的价格、医疗保障水平、消费者偏好(质量偏好)

⑵人口学因素

人口数量、人口性别、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所处环境、人口文化层次、人口家庭结构

⑶科学技术因素⑷时间价值因素⑸供给因素⑹医疗保障制度

2.5 消费者均衡点

当消费者可能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时,在切点处,消费者获得的效用最大,这个点称为消费者均衡点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每一元钱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

2.6、总效用(T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M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7 无差异曲线特点

①同一坐标平面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效用水平越低。

②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③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

3.1卫生服务供给

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两个条件:生产者有提供的意愿、生产者有能力提供

3.2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垄断性、及时性与即时性、准确性、专业性、连贯性

3.3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提供者动机、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和设备、设施条件、支付方式、卫生政策

4.1 卫生服务市场:是指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卫生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由三个相关市场组合:卫生服务要素市场、卫生服务市场、卫生筹资市场

4.2卫生服务市场的分类

①按卫生产业职能分为:卫生防疫服务市场、预防保健服务市场、医疗康复服务市场、医教科研服务市场

②按地域分为:农村卫生服务市场、城市卫生服务市场

③按卫生消费层次分为:必需基本卫生服务市场、必需非基本卫生服务市场、特需卫生服务市场

4.3 卫生服务产品类型

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必需消费品、特需消费品(私人产品)

4.4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性

①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殊性②卫生服务市场经济主体的特殊性③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④存在垄断与诱导需求⑤卫生服务需求弹性小⑥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⑦医疗服务市场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⑧提供者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4.5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表现

①卫生资源利用率不足②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不足③卫生事业发展结构性失衡④卫生服务市场公平性缺失

4.6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原因

⑴市场机制存在缺陷

市场机制存在自发性与盲目性、滞后性、微观利益性、解决宏观能力缺乏、缺乏公平性⑵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卫生产品的公共性导致市场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效益外部性影响卫生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⑶中国卫生服务市场存在功能障碍

卫生服务市场发育不完善、存在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不适当现象

5.1卫生筹资:研究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卫生领域的资金筹集、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5.2中国卫生资金的筹集渠道

⑴政府筹资

优点:广覆盖、资源范围广、治理模式简单缺点:不稳定性、富人收益更大、卫生服务提供的潜在性失效、对政治压力的敏感性

⑵社会保险

优点:资金充裕、对政府预算依赖性不强、风险分担

缺点:将许多人群排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复杂而又昂贵的管理费、增长的成本、对慢性病和预防服务覆盖不足

⑶个人现金支付

优点:公立医疗机构可获取发展资金、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抑制了非必需的卫生服务需求、防止穷人陷入困境、顾虑人群需求更为有效的卫生服务、良好的心理导向作用

缺点:抑制了卫生服务需求、减少了政府财政预算、影响了公众健康、补偿贫困人群制度操作困难、公共预算可提高初级保健的分配效率、消费者的理性行为

⑷社会筹资

优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不排斥其他筹资方案的存在

缺点: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为贫困者获益水平有限、卫生服务提供的影响有限

5.3卫生支付方式分类

⑴①按支付对象供方支付(按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需方支付(起付线、封顶线、支付比例)

②按时间节点预付制、后付制

⑵常见的支付方式

按项目付费、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分项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预付制、按绩效付费

6.1卫生总费用(TEH):是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支出的资金总和

6.2卫生总费用核算(NHA),也称国民卫生账户,是指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专门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动过程

7.1医疗服务成本:就是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7.2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缺乏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缺乏成本核算的方法学研究、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对象复杂、参考文献少、实际成本不等于合理的成本

8.1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由于疾病、失能、伤残、早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防治疾病而消耗的经济资源

包括: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疾病间接经济负担、无形经济负担

9.1卫生人力资源:是指为了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以延长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各类卫生工作者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

10.1卫生服务效用:是指人们对不同健康水

平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

卫生服务效果:是指卫生服务方案实施后产生的健康结果的改善

卫生服务效益:是指对健康干预后所获得健康结果的货币测量,实质上是卫生服务效果的货币表现

10.2贴现:是指不同时间发生的投入和产出折算为同一时间的投入和产出的过程

贴现率:贴现使用的利率

10.3成本-效果分析(CEA):是指评价使用一定量的卫生资源(成本)后的个人健康产出的方法和过程

①成本相同,比较效果的大小②效果相同,比较成本的高低③成本和效果均不相同④预算不受约束

10.4成本-效益分析(CBA)

10.5卫生经济学评价:应用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将相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相联系进行比较评价

10.6卫生经济学评价步骤:

明确待评价的方案、明确评价目的、各个方案投入的测量、每个方案产出的测量、投入产出分析定量评价、确定方案得出结论11.1药物经济学(PE)是在通用领域经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医药领域的特殊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11.2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12.1 卫生经济政策:是在特定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关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地方公共政策之一,是规定卫生事业总体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关于卫生资源筹集、配置、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和规划的总和。

卫生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卫生经济学(2014.11.20) 一、选择题 1、卫生资源计划配置方式: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 2、区域卫生规划应优先发展和保证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目前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问题主要有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缺乏,医疗服务水平低;农民缺乏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运行机制缺乏活力。 4、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益评价指标: 1)卫生费用评价指标(5个):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人均卫生费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门诊与住院之间资源配置比例;医疗、预防、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之间的资源配置比例。 2)其它评价指标(3个):卫生资源配置总量指标;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指标;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指标。 5、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单元有(成本构成要素):人力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费、材料成本、公务业务费、药品、其他费用。 6、以竞争为定价中心的定价方法:随行就市定价法、竞争价格定价法、投标竞争法、直觉定价法、组合定价策略。 7、医疗卫生服务中属于医院直接成本的:临床和医疗技术科室的成本,如医疗器械。 8、医院总成本包括: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经营成本。 9、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福利性和公益性。 10、卫生服务的主体有各类医疗、卫生、保健和康复机构。 11、卫生总费用的来源:政府卫生投入、医疗保健制度投入、居民个人支付的医疗卫生保健费用、国际贷款及援助。 12、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健康权益;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效率与公平兼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预防为主;坚持按投入产出原则配置资源。 13、(卫生服务市场)政府干预失灵的原因:政府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具有不一致性;政府限制垄断的困难;公共决策的失误;政府机构的低效率。 14、卫生服务供给者对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服务价格。 15、公共产品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6、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际操作原则需要考虑的因素:供需平衡。 17、影响卫生服务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卫生服务的价值;医疗需求因素;医院的供给;政府所提供的政策环境;医疗保障制度。 18、医疗卫生服务价格的制定原则:分级定价原则、差别定价原则、比价合理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原则。 19、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首先,许多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行为的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次,医生的职业资格对职业许可设置了一个障碍,减少了医生的竞争;最后,对许多医疗服务,消费者缺乏价格和技术方面的信息。 20、如何推进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建立规划的组织保障,推进区域卫生规划顺利实施;强化行业管理;规划卫生资源总量,调整资源布局和结构;完善规划实施的有关配套政策。

卫生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卫生经济学 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 稀缺性与经济学:1.稀缺性产生了选择 2.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3.稀缺与短缺 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 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 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1.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 2.卫生保健制度 3.市场理论 4.健康效益的衡量 5.基本理论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 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者同时具有支付能力,就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好。 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它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的健康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卫生服务量。 需要: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政策意义:降低不合理利用、提高满足程度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第二节卫生服务需求分析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卫生经济学 重点整理

卫生经济学引论 一、经济学与卫生经济学 经济学的两个最基本假设:理性人与资源的稀缺性 欲望是无限的(needs are unlimited) 是指人们的需要,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欲望指在无成本(如果价格为零)的条件下我们希望拥有的产品和服务。 资源是有限的(resources are scarce) 资源稀缺性: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稀缺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稀缺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二、经济学的产生背景 选择的必要性:由于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因此产生了如何配置和使用资源以取得更高经济效率的问题-机会成本 选择: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选择来确定社会稀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科学 卫生资源的稀缺性、消费欲望的无限性 经济学适用于卫生领域吗? 观点一:医疗卫生具有高度技术性、专业性,最好由医疗专家决定 观点二:卫生资源也具有稀缺性,同样适用经济学理论 三、卫生经济学是什么? 卫生经济学(HealthEconomics)是经济学领域一个分支科学,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卫生经济研究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政府是否应该把有限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卫生服务领域? 投入到卫生领域的资源,应该如何分配,该向哪些群体倾斜? 在确定了配置原则后,找到一个在人群中有效分配资源的方法或方法体系。 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就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四、为什么研究卫生经济学 背景1:卫生经济的规模背景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背景3:卫生资源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背景4:治疗方案的选择:药品 五、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1、卫生经济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在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问题其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这是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卫生经济学分析方法 描述分析:说明“是什么”解释分析:说明“为什么” 评价分析:说明“孰优孰劣”

卫生经济学相关概念

卫生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 ?卫生事业性质: 福利性政府纳入规划、保持必要投入、保证公正性、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举办盈利性医疗机构 生产性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和国民收入 经济性满足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要、通过维护健康来提高生产力、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公益性不收取投资回报、承担公共卫生义务、受政府政策干预和法制管理、受公众监督和制约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卫生服务市场 概念: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卫生服务生产者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市场机制: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分为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 我国卫生系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子系统。 特征:信息不对称、存在竞争也存在垄断、存在产品具有外部性特征、存在大量公共产品 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共同性:市场构成要素相同;市场机制作用相同;医疗机构具有独立性、一定的经济关联性、相互依赖的供求关系 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差异性:地理位置限制、市场经济主体特征、垄断性、服务低效率、市场价格形成的特点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亦称公共物品、公共财产,与私人品相对应的概念。即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公共卫生产品特征: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公平性 公共产品分类:纯公共卫生服务、准公共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市场失灵 原因:市场机制的功能具有局限性、现实的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自身不完善 理论依据:“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如果在一定资源配置状态下,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经济福利的再增进必然使其他当事人的经济福利减少,那么,这时候的资源配置状态就是最优的,称为“帕累托最优”。(有前提)?政府宏观调控失灵 概念:政府克服市场缺陷所导致的效率损失已超过市场缺陷所导致的效率损失。 类型:运行型政府缺陷、制度型政府缺陷 解决方法:提高人员素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实行公共财政,使政府与营利性生产经营分开?卫生服务需求与需要 卫生服务需求(Demand):居民对卫生保健服务实际发生的有支付能力的卫生保健接触。 卫生服务需要(Need):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获得卫生服务的合理数量。 认识到的需要(Perceived Need):患者对自己是否健康、是否患病、是否需要就医或接受卫生保健服务做出主观判断。 卫生服务需求与需要的交集代表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从专业角度也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卫生服务,这部分构成了卫生服务利用的主体。 卫生服务需求弹性理论 需求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影响需求因素的变动而引起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总体上是缺乏弹性的。 需求弹性与供给者总收益的关系:如某服务富有弹性,价格下降,则总收益增加;反之,价格上升,则总收益将减少。 如某服务缺乏弹性,价格的下降,会导致总收入的下降,反之总收入将增加。 卫生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健康状况、社会人口文化因素、一般经济因素、时间价值、卫生服务供给者、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费用支付(Payment):需方(如保险机构和被保险人)在获得医疗服务后,向服务供方支付医疗费用的行为。 费用支付方式(Payment Methods):用于进行费用支付的途径和方法。 费用支付制度(Medical Payment System):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费用支付方式,是整个健康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支付模式:传统支付模式、现代支付模式、未来支付模式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完整版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 卫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 (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卫生经济学复习重点

《现代卫生经济学》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1.考核目的 考核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及其在卫生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卫生工作经济问题的能力。 2.考核方式 期末开卷、笔试、60分钟考试。 3.适用范围、教材 考试命题的教科书为由邱鸿钟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卫生经济学》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卫生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在卫生工作中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名词解释(10%)、选择(40%)、简答(30%)、计算(20%) 二、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卫生经济学概论 一、重点掌握 1.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一般掌握 1.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一、重点掌握 1.需求价格弹性。 二、一般掌握 1.卫生服务需求与需要,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及特点。 2.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曲线。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 一、重要名词 卫生服务供给供给弹性 二、重点掌握 1.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影响因素。 2.供给弹性的计算、影响因素。 三、一般掌握 1.供给曲线。 2.卫生服务的供给弹性。 3.成本理论,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分析。 第四章卫生服务价格

一、重要名词 均衡价格 二、重点掌握 1.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市场机制下的价格,政府管制价格,价格政策。 三、一般掌握 1.价格的功能与作用。 第八章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一、重要名词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二、重点掌握 1.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评价指标。 2.卫生资源配置状况的测量。 第十章疾病经济负担分析与健康投资分析 一、重点掌握 1.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计算,影响病人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因素。 二、一般掌握 1.疾病经济负担的概念与类型。 2.间接疾病经济负担计算使用指标,计算间接疾病经济负担需考虑的因素。 2.研究疾病经济负担的意义。 三、综合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卫生服务个人需求卫生服务需要医生诱导需求理论 卫生服务市场供给消费可能线等产量线卫生费用个人卫生筹资卫生资源卫生资源配置卫生人力资源间接疾病经济负担疾病经济负担医疗服务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 二、选择正确答案: 1.需求价格弹性等于2时,表示(A)。 A.量的变化率大于价格的变化率B.量的变化率小于价格的变化率 C.量的变化率等于价格的变化率D.价格的变化将引起需求量的无限变化2.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B )。 A.价格下降,供给者的收入上升B.价格下降,供给者的收入下降 C.价格上升,供给者的收入不变D.价格上升,供给者的收入下降3.关于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B )。 A.卫生服务需求者信息缺乏B.专业性和垄断性 C.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的外在性D.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4.关于卫生服务供给的弹性,下列陈述错误的一项是( B )。 A.影响卫生服务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时间,产品调整难易程度,需求弹性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揭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外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卫生总费用研究、健康保险制度研究、卫生服务内部市场研究、卫生服务投入与产出研究、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以便最优地筹集、开发、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达到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概念: 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6.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性7.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 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熟悉: 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种类:①E大于1为富有弹性,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奢侈品②E小于1为缺乏弹性,生活必需品③E=1为单一弹性,现实中极端情况④E=0为完全无弹性,现实中罕见情况,棺材、火葬、特效药⑤E无穷大为完全弾性,罕见的极端情况。 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将引起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变动对于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值的产品为低档产品或劣质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在0-1之间的产品为正常品,大于1的为高档品。 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弹性:许多服务的需求量会受到相关服务价格变化的影响。需求交叉弹性反映一种物品的需求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值为正值说明两种服务具有替代功能,负值说明具有互补功能,为零说明互不相关。 了解: 卫生服务需求的应用:卫生经济学理论研究、政府和卫生机构决策

案例版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

卫生经济学重点内容(人卫版) 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 (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4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特点:1、即时性 2、不确定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准确性与高质量性 6、供给者的主导性7、外部经济效应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 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6.卫生服务产品的总类和特点 (1)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有一定外部效应 (2)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3)个人物品:1。必须消费品:价格弹性比较小,成本-效益好2。特需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差7.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1)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服务形态,公共性,产出的特殊性)(2)卫生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三方存在)(3)医疗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稀缺性与经济学:1. 稀缺性产生了选择2. 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3. 稀缺与短缺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 生产什么2. 如何生产3. 为谁生产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 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

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1. 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2. 卫生保健制度3. 市场理论4. 健康效益的衡量 5. 基本理论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者同时具有支付能力,就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 好。

卫生经济学——老师给的重点

第一章卫生经济学概论 1.经济学的两大方法(辨析、了解、不用背) 实证经济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实证经济分析---研究“是什么”的问题或实际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即对事实的描述;规范经济分析---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实际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a.怎样对待“价值判断”---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首先表现在怎样对待“价值判断”?所谓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b.“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c.具有客观性和没有客观性.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得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处于不同阶级地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截然相反的评价。 实证和规范举例: 实证:根据Becker的报道,香烟的价格上升10%,导致香烟消费数量下降6%。规范:政府应该增加则香烟的税收用以防止人们吸烟。 实证:一项研究估计.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年平均成本是38 300美元。 规范:联邦政府在预防艾滋病方面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 实证:在美国,按人头的国家卫生服务支出比加拿大高。 规范:为了控制卫生服务支出,美国应该采用像加拿大那样的国家健康保险计划。 2卫生经济学的概念(n) 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是经济学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3.卫生保健领域的几种经济关系 提供者—消费者;卫生机构—政府;卫生机构—保险机构;卫生机构—卫生人员 4.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简答) 1.卫生服务市场2 卫生服务提供体系3 卫生资源的筹集、分配与使用4 卫生经济学评价5. 医疗保障制度6 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7 药品经济学 5.卫生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时间) 20世纪50年代Myrdal G 瑞典《卫生经济问题》经典文献;60年代1966 赖斯(美国)《计算疾病成本》《人类生命的经济价值》里程碑式的代表作。

卫生经济学教学大纲

《卫生经济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目的及性质 卫生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探索卫生领域中的经济规律,解决卫生领域中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是卫生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系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在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了解目前在卫生领域中存在的主要卫生经济问题及相应的卫生经济政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卫生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简介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重要学科,其根本目的是使整个社会能够合理有效地筹集、分配和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以使卫生服务消费者和供给者获得最大效用或效益,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得到最大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卫生经济改革势在必行,以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系统地分析卫生系统的经济现象和特征将有助于我国的卫生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卫生经济的研究与实践。 卫生经济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卫生服务需求、供给、价格、市场和政府职能及其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卫生筹资、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理论及实践应用;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卫生服务要素市场基本理论与应用,包括人力市场和药品市场;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医疗机构筹资与经济管理、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与分析;第五部分主要介绍疾病经济负担分析与卫生经济评价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 学生借助多种教学媒体以自学为主。教科书为主媒体教材,计算机等为辅助教学媒体。通过自学、作业、面授辅导、案例教学、网上答疑等方式,加强师生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 课外参考文献 ● 书目 ——魏颖等主编,《卫生经济学与卫生经济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年版 ——Paul. J. Feldstein 著 费朝晖等译 《卫生保健经济学》,经济科学出 版社,1998年版 ●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月刊, ——《中国卫生资源》,月刊, 1042/F -CN230743-1003 ISSN

卫生经济学复习重点

绪论 卫生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利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经济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卫生经济学有两部分内容,包括健康经济学和卫生服务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 1.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应当生产多少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生产多少非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 2.在卫生资源确定的条件下,研究各类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的数量 3.研究如何生产和提供上述医疗卫生服务产品和服务 4.研究谁应当接受这些产品和服务。 这四个基本问题中,前两个属于配置效率,第三个属于生产效率,第四个属于分配公平 Kenneth Arrow于1963年发表的“不确定性和医疗服务福利经济学”Mark Pauly于1968年发表“道德损害经济学:评论” 卫生经济分析工具研究:经济学分析工具,统计学分析工具 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 1.微观经济学方法 2.卫生计量经济学 3.卫生经济评价 4.效果评价 卫生总费用 卫生资源:是指社会在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 卫生总费用: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消耗卫生资源总和的货币表现形式 卫生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 1.通过卫生总费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为合理分配卫

生资源提供依据。 2.可以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卫生资源优化效率配置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性 卫生总费用与宏观经济 1.经济发展是卫生资源投入的基础 2.卫生资源投入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卫生总费用与卫生筹资: 卫生总费用研究是从全社会的角度反映卫生资金运动的全部过程,分析与评价卫生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效果,卫生费用的测算与分析结果,不仅可以为卫生筹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是评价社会对人群健康的重视程度,分析卫生保健体制公平和效率的重要依据 卫生总费用常用指标包括: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等 卫生总费用分析方式:卫生总费用筹资分析和卫生总费用流向分析 卫生筹资:狭义上是指卫生资金的筹集,广义上不仅包括卫生资金的筹集,还包括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卫生总费用流向分析:是卫生资金从进入卫生系统到流出卫生系统过程中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方向的分析 一、卫生总费用筹资分析: 1.卫生筹资水平分析 2.卫生筹资结构分析 (1)政府卫生支出分析 (2)社会卫生支出分析 (3)个人卫生支出分析 二、卫生总费用流向分析 1.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费用流向分析 2.医疗机构卫生费用流向分析 3.不同卫生机构间药品费用流向分析 三、卫生总费用相关政策问题分析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卫生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得理论与方法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中投入与产出得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得学科,研究资源如何向卫生行业分配以及卫生行业内得资源配置。 二.卫生经济学得特征: 1)?不确定性存在及其程度:需求、供给 2)?保险得显著作用:改变价格杠杄 3)?信息问题 4)?非营利机构得巨大作用 5)?对竞争得限制 6)?公平不需要得作用 7)?政府补劣不公共提供 三.卫生经济学得研究内容: a、卫生服务市场; b、卫生服务体系; c、卫生筹资; d、卫生利用与费用控制; e、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评价; f、医疗保障制度; g、卫生机构得经济管理;h。卫生经济学评价;i、卫生经济研究与卫生改革。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稀缺:一种商品或服务无论何时都有非零得机会成本,称之为稀缺。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得资源去获得某项收益(货币得与非货币得),所放弃得以同样得资源从事其她而获得得相应得收益。 1.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得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得数量。 2.卫生服务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得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卫生服务得数量。 3.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得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得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得卫生服务量。 4.需要与需求得区别及联系: ⑴、过度需求:及没有需要得需求,如保健品、整形美容、抗生素等。 ⑵、有需要得需求: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医生从专业得角度也认为有必要提供得卫生服务量。 ⑶、潜在需求:个体没有认识到就不会去利用得服务或认识到得需要,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转化为需求。(计划经济缺陷:消费不足,激励不够) 5.卫生服务需求与卫生服务需要得政策意义: ⑴.根据需要为基础得分配倾向于以公平为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对市场分配结果地肯定。 ⑵.根据需求为基础得分配倾向于市场得手段配置,提高了资源得利用率,但导致卫生服务公平性得降低。 6.卫生服务需求得特点: ⑴.消费信息缺乏。 ⑵.卫生服务需求得被动性。 ⑶.卫生服务利用得效益外在性。 ⑷.卫生服务需求得不确定性。 ⑸.卫生服务费用支付得多源性。 7.卫生服务需求曲线及函数(P12) 8.卫生服务需求曲线得特征 一般商品得需求曲线就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得曲线,斜率为负。这表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

卫生经济学考试重点

卫生经济学复习资料 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 卫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一)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为:实证经济学研究, 规范经济学研究 (二)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 3.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的定义和区别 卫生服务需求: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实现购买的卫生服务总量就是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数量。 区别:卫生服务需要重要取决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而卫生服务需求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卫生服务需要是卫生需求的前提。 & 4.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以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和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5.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定义: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作为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1)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2)提供者具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特点:1、即时性2、不确定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准确性与高质量性6、供给者的主导性7、外部经济效应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 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 6.卫生服务产品的总类和特点 (1)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有一定外部效应 | (2)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3)个人物品:1。必须消费品:价格弹性比较小,成本-效益好2。特需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差 7.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1)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服务形态,公共性,产出的特殊性)(2)卫生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三方存在)(3)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4)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5)在卫生服务市场中存在垄断和诱导需求(6)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7)医疗服务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8)提供者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8.卫生服务市场的失灵表现在那些方面 (1)信息的不对称影响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2)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3)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4)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6)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卫生经济学各章节知识点整理1

经济:生产、消费、交换、分配。 经济活动:人们在一定社会规则约束下的通过一定方式获取财富的活动。 1 卫生经济学: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研究内容是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的筹集、开发、 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目的就是 怎样最佳、有效、公平的使用稀缺的卫生资源,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卫 生服务的需求或需要。 2 卫生事业: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 卫生服务要求:居民希望活得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决定。 3 卫生服务需要: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的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4 卫生服务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条件①消费者有购买卫生服务的愿望②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要求:消费者对自己活得卫生服务的期望状态;需要: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断消费者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合理数量;需求:消费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数量。 5 卫生服务需求法则认为在价格和需求量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即提高价格,需求量就会减少。【P19卫生服务需求表、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相加,即无论在哪个价格水平下,市场需求曲线的横坐标等于各人需求曲线的水平距离之和)当一种服务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可以用其他服务来替代变得更贵的改种服务,而减少该服务的需求量,即为替代效应。当某种服务价格的上涨,讲导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购买力的变化即为收入效应。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当其他影响因素不变,需求价格发生变动时,引起需求量变动,但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不变,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当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发生改变时,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称为需求变动。 6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①消费者信息缺乏 ②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③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④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⑤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7弹性表示当两个经济变量之恋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一般用来表示弹性的大小,衡量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灵敏程度。 8 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p)=该种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率 某种卫生服务价格变动率 完全弹性:价格的微小变动引起需求量的无限变化,曲线与横轴垂直;富有弹性:需求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曲线比较平坦;单一弹性:需求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曲线为双曲线;缺乏弹性:需求变动率小于价格变动率,曲线比较陡峭;完全无弹性: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变动无影响,曲线与横轴平行。 9 需求价格弹性与卫生服务提供者的总收入相关。

卫生经济学重点(DOC)

卫生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一.卫生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中投入和产出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研究资源如何向卫生行业分配以及卫生行业内的资源配置。 二.卫生经济学的特征: 1)?不确定性存在及其程度:需求、供给 2)?保险的显著作用:改变价格杠杄 3)?信息问题 4)?非营利机构的巨大作用 5)?对竞争的限制 6)?公平不需要的作用 7)?政府补劣不公共提供 三.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a.卫生服务市场; b.卫生服务体系; c.卫生筹资; d.卫生利用与费用控制; e.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评价; f.医疗保障制度; g.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h。卫生经济学评价;i.卫生经济研究与卫生改革。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稀缺:一种商品或服务无论何时都有非零的机会成本,称之为稀缺。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的资源去获得某项收益(货币的与非货币的),所放弃的以同样的资源从事其他而获得的相应的收益。 1.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2.卫生服务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卫生服务的数量。 3.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的卫生服务量。 4.需要与需求的区别及联系: ⑴.过度需求:及没有需要的需求,如保健品、整形美容、抗生素等。 ⑵.有需要的需求: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医生从专业的角度也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卫生服务量。 ⑶.潜在需求:个体没有认识到就不会去利用的服务或认识到的需要,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转化为需求。(计划经济缺陷:消费不足,激励不够) 5.卫生服务需求与卫生服务需要的政策意义: ⑴.根据需要为基础的分配倾向于以公平为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对市场分配结果地肯定。 ⑵.根据需求为基础的分配倾向于市场的手段配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但导致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降低。 6.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⑴.消费信息缺乏。

卫生经济学重点总结

《卫生经济学》重点总结 1. 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 )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 研究对象: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3. 研究内容: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的筹集、开 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应用:1?研究卫生资源的开发2.研究卫生资源的筹集和合理分配 3.研究卫生资源的最有使用4.卫生服务产出的评价 5.研究健康保障制度 6.研究卫生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 5. 我国卫生事业性质:福利性;生产性;经济性;公益性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1. 卫生服务需求(dema nd of health services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2. 卫生服务要求(health services need )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 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3.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

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 支付的多源性6.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次性7.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 4. 需求的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文化因素(3)—般经济 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1. 卫生服务供给(supply of health care )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 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2. 特点:1.垄断性2.不确定性 3.公益性 4.外部性 5.即时性 6.主导性 7. 技术性 3. 供给的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 1. 卫生服务市场(market of health services )是指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 品交换的原则,有卫生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2. 卫生服务产品分类:(1)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有一定外部效应(2)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3)个人物品:①.必须消费品:价格弹性比较小,成本-效益好②.特需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差 3. 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1.卫生服务是以服务形态存在的劳动产品,其生 产和消费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同一性 2.卫生服务的产品中有大量产品为公 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3.卫生服务的最终产品是人们健康水平的改善 4.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1.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2.供需双方信息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