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5-35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5-35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二O一四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美术第5册教学计划及课时设计

学校:柯岩街道阮社小学

班级:三年级

教师:陆海燕

小学美术第 5 册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立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和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2、教学内容分析

以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3、教学重难点分析

同学们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三、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训练,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能够欣赏美术,进行一些简单的评述。但是,这只是初步的,并没有达到一个高的层次,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画画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这是一个提高。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严格教学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规范作业评讲。

2、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3、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努力按教材上好每个教学内容。

4、建立作业过关制度,加强学生作业质量管理。

5、分层教学,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发现和培养美术特长生。

6、组织年级作业比赛,组织优秀习作展览。

7、开展校外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开阔美术视野。

五、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纸拎袋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纸拎袋的用途,初步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2.运用各种纸材、废旧材料,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一只即实用又美观的纸拎袋

3.培养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兴趣与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式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能力,设计制作

纸拎袋新颖有趣

二、教学设计:

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2)出示纸拎袋范作,教师从袋子中找出剪刀、双面胶、绘画用具,展示袋子(3)揭题

2.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索到得纸拎袋,说说它的来历和用途(2)除了学生说的用途外,纸拎袋还能用来做什么?课件展示各种纸拎袋(3)好的纸拎袋本身就是艺术品,课件相应出示纸拎袋图片

教师总结:这些造型各异、风格不同的纸拎袋既方便购物,有展示产品的形象、理念、文化,还体现设计者的个性与想象力

3.分析讨论,尝试制作

(1)请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纸拎袋看一看、摸一摸、拆一拆,了解纸拎袋的特点和基本型的制作方法

(2)课件出示纸拎袋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图,学生尝试制作纸拎袋基本型探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使纸拎袋的容量更大?怎样设计纸拎袋更舒适?怎样粘连更牢靠?

4 .观察发现,感悟设计

(1)造型

请学生想想,你见过、用过的纸拎袋有哪些形状,你发现它的共同点吗?

①课件出示一组几何形纸拎袋,你发现了什么?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②课件出示一组仿生形纸拎袋,说说这些纸拎袋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

教师小结:我们发现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拎袋都可以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和几何形的组合;除几何形外,还有具象的仿生形,如:可爱的小兔、有趣的小狗等。

(2)装饰。

①课件出示教材中以图案装饰为主的纸拎袋,思考:这些纸拎袋的图案设计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款?为什么?

②怎样让纸拎袋变得更美观呢?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装饰?你带了哪些材料?打算怎样装饰?

课件出示:拼贴法(剪、绕、撕、折、卷、贴等)和添画法装饰的纸拎袋。

教师小结:可以运用各种材料,用剪一剪、绕一绕、撕一撕、折一折、卷一卷、贴一贴等方法,让纸拎袋变得更漂亮!

(3)拎带。

你觉得拎带可以怎么制作?学生讨论。

课件出示:用纸剪贴的、直接剪的、用绳穿孔的…

5.设计制作,实践创新。

(1)作品欣赏。

①课件出示学生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只纸拎袋,为什么?(引导学生从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讨论o)

②课件出示创意纸拎袋作品,说说它们的创意在哪里,这些纸拎袋的造型和拎带设计巧妙在哪里?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创造性设计的魅力。

(2)小组讨论:如果让你设计,你会设计怎样的纸拎袋?你用它来干什么?

(3)学生作业。

①作业内容:设计制作一只纸拎袋,以添画或拼贴的方

法进行装饰美化。

②作业要求:

第一层次: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和谐。

第二层次:构思新颖、造型独特、装饰美观。

③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优缺点及时点评。

辅导要点:整体构思与造型;制作的技法与装饰方法。

6.作业展示,学生互评。

(1)学生作品展示。

①学生自评:“设计师”从纸拎袋的造型、装饰、材料、功能等方面进行介绍,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创意,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②同学互评: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提出不足及改进方案。

③思维的碰撞,学习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作品。

(2)评选活动:最佳制作奖(评价标准:造型美观、制作精美);创新设计奖(评价标准:造型新颖有个性、装饰美观)。

7.课外拓展。

学习了纸拎袋的设计与制作,希望学生在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能多设计、多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拎袋,为美化生活作出贡献。

课件出示各式自制环保袋,学生欣赏并承诺不再使用或尽量少用塑料袋。8.整理材料,保持整洁。

把桌面上的碎纸、废料装进我们亲手制作的纸拎袋里,

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

找果子的刺猬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刺猬的相关知识与形象特点。

(2)用泥塑的方法塑造一只或一组找果子的刺猬。

(3)培养爱小动物的意识,以及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用泥塑的表现方式,运用水滴形的造型方式完成一只或一组刺猬。教学难点:能巧用生活原型来塑造泥塑刺猬,并能添加果实来增加趣味性。

三、教学设计:

1.展示图片,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秋天的图片,教师创设情境,导入内容。

教师说:“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果实成熟了,人们都忙着收获了,深林里动物们也忙开了!”

(2)学生们发挥想象猜测。

教师说:“深林里动物们都在忙什么?”

学生讨论。

(3)出示刺猬图,导入课题——找果子的刺猬。

教师说:“猜猜是什么动物?跟着刺猬一起找果子旅行吧!”

2.通过找果子旅行为线、观察图片为主,了解是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1)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

小组讨论刺猬的生活习性,了解刺猬是哺乳类的杂食动物,冬季有冬季的习性等。

(2)欣赏图片,找出刺猬的外形特征。

①整体外形。

滚圆的身体,尖尖的脑袋,尖锐的棘刺,短小的四肢。

②细部的特征。

炯炯有神的黑眼睛,椭圆的小耳朵,嗅觉灵敏的大鼻球。

3.欣赏名作以及生活中的艺术品,感受艺术之美。

(1)艺术家眼中的刺猬。

艺术家眼中的刺猬和生活中的刺猬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拟人,概括,夸张的手法)

(2)小朋友眼中的刺猬。

刺猬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以它的形状创作的艺术品也是既生动又美观的,今天我们用泥塑的方法来制作一件刺猬工艺品。

4.讨论泥塑制作的方法。

教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

(1)探讨身体和头部的制作。

搓圆球→手指放圆球的一端搓→四只搓成水滴形装上,调整脑部(尖头向上调整)→水滴形的色彩刺→未干时装上刺→最后装饰(加眼睛、鼻球、腮红等)

(2)探讨刺猬背上的制作方式。

①水滴形的刺

这里大多数形状都为水滴型,大水滴是刺猬身体,小水滴是刺猬身上五彩的刺猬很像彩色铅笔插满整个刺猬的感觉

②剪刀剪出刺。

③借用外形,塑造成刺。

④学生交流手捻成型的其他方式。

5.制作交流,表现找果子的刺猬,

(1)作业要求:可以采用水滴型。巧用生活原型、手捻成型等其他手法来表现刺猬。

刺可以用许多手法表现,动态有直立、爬行等。可以制作一些生动的果子,增加趣味。

(2)学生作业交流。

我做了一个怎么样的刺猬?它身上有哪些地方表现的最富有创意?它找到了哪些诱人的新鲜的果子。

6.小结拓展,再激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学习,我饿们知道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同时也了解了刺猬是深林的保护着,一晚上能吃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有利农业,但有时偷吃果子。刺猬全身是宝,所以许多人捕杀它,为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和睦相处,请好好保护动物吧!

夸张的脸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运用夸张表现的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

2.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大胆、有趣味的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对人物的观察。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的乐趣,培养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扎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三、教学设计:

1.导入。

(1)变脸小游戏。

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

让学生观察,说说这样的脸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应用夸张手法。

导出课题《夸张的脸》

2.欣赏,分析。

(1)欣赏各种运用了夸张的脸的艺术品,分析每件作品如何运用了夸张手法的。(2)总结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

3.技法指导

(1)学生用陶泥制作各种形状,如:球形、长方形……

(2)总结基本技法:团、搓、压、捏、揉、贴。

4.教师示范制作。

视频:变脸小游戏。

制作一张夸张的脸,引导学生讲出制作过程、方法等。

5.学生制作

(1)制作要求:用团、搓、压、捏、揉、贴等方法泥塑一张造型独特、夸张的脸。

(2)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6.展示、评价

(1)作品展示在前面放在桌上,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欣赏。

(2)请学生当小评委,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原因。

7.延伸、拓展

(1)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绘画、废旧物制作、彩色卡纸制作等)(2)鼓励学生回去用不同的材料制作。

威武的大将军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艺术作品中大将军威武之气,学会抓住细节生动表现人物神态的泥塑表现

2.探究不同的人物的塑造方式,采用自己喜欢的泥塑形式创造一个威武的大将军。

3.感受大将军的威武之气,获得与中国古代名将伟大人格的超时空心灵对话。教学重点:感受艺术作品中大将军的威武神态,采用自己喜欢的泥塑形式,创造一个威武的大将军

教学难点:让塑造的大将军站稳且威武

三、教学设计:

1. 观看视频,引出学习主题

(1)请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你看到哪几位大将军?

(2)围绕“你还知道那些古代大将军”、“用一个词形容你对古代大将军的印象”这些问题进行交流

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学习主题:《威武的大将军》

2. 聚集“细节点”,品威武的大将军

引导学生欣赏《将军侗》、灵隐寺《将军像》、抗倭英雄《戚继光像》等作品,思考:这几件作品从哪体现出大将军的威武的样子?

3. 借助“步骤图”,探索多元塑造法

(1)引导学生先根据作品,结合已学过的塑造法,猜猜作品是采用哪些方法制作出来的

(2)结合“步骤图”,和学生一起小结“捏塑”为主的陶艺制作步骤。

(3)观看“泥片卷塑”为主的陶艺制作方法,体验不同的塑造方法

4.寻找“启发点”,探索威武站姿

引导学生观看同龄学生的多件泥塑作品,一到他们边看边观察:作品采用了哪些让大将军站稳的方式?这些站稳有没有起到更好的赠加大将军威武气概的表现方式效果?

5.突出“威武之气”,创意泥塑大将军

(1)提出作品要求:用泥塑的方法塑造一位古代将军,突出“威武”的特点(2)教师巡视指导,对作品如何站稳或更好突出威武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6.装置作品展,别样作品欣赏

引导学生把塑造的大将军摆成类是“秦兵马俑”的阵势,对现代装置的艺术场景下进行欣赏,并学生评出自己心目中最伟大的大将军,说出理由。

三原色与三间色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及橙、绿、紫三间色,了解原色与间色的关系;建立

起初的色彩知识与概念,能运用任意两种原色调配出间色。

2. 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等学习方式,掌握运用两种原色调配出丰富的间色的方法;并运用三原色、三间色进行彩绘设计练习。

3. 通过欣赏、调色练习等,培养对色彩的敏感度与兴趣,培养艺术感受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原色与间色的魅力,并能以色彩进行自我表。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红黄蓝三色颜料、调色盘、水粉笔、湿布。

(教师)课件、调色板、塑料杯、白卡纸、KT板、湿布。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感知色彩。

(1)初步感知色彩。

师生谈话:生活中,我们随处能看到各种色彩,请说出你最喜爱的一种,并说说色彩带给你什么感受。

(2)掲题。

小结:色彩就像个魔术师,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缤纷、绚丽,充满乐趣。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奇妙的色彩世界,一起来探究了解三原色与三间色。

2.尝试体验,探究色彩。

(1)确认颜色。

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两种颜色(原色)。请各小组说出自己小组里的是哪两种颜色。

(2)游戏—色彩对对碰。

选择一种颜色,用整个手掌和手指充分跟颜料接触,把沾有颜料的手,在白纸上留下印痕。把手洗干净后,再选择另一种颜色,用同样的方法和刚才的手印交叠印在旁边。

(教师边说边演讲)

请学生在每张纸上印3-5手印

(3)鼓励观察,发现间色。

问题1:除了红色和黄色(或者红色和蓝色,或者蓝色和黄色),你能发现第三种颜色吗?

问题2:这个颜色是如何产生的呢?

回顾刚才的手印游戏,得出当红色和黄色相交在一起会变成橙色。根据问题,教师依次点击课件,出现橙色、绿色、紫色。

问题3:通过观察,你能看出橙、绿、紫是由哪三种颜色相互调配出来而成的吗?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是红色、黄色、蓝色中的其中两种颜色调配出来的. 教师小结:在这些色彩中,红色、黄色、蓝色可以调出别的颜色,但红色、黄色、蓝色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而成,所以我们把红色、黄色、蓝色称为三原色。而橙色、绿色、紫色是红色、黄色、蓝色中的其中两种颜色调配出来的,所以把橙色、

绿色、紫色称为三间色。

(4)实验演示,鉴证间色。

教师:将红、黄、蓝其中的任意两种原色倒在空杯里摇一摇,观察结果。(学生分工实验。)

问题1:你们组调出的是三间色中的哪种颜色?是由哪两种原色调成的?

问题2:为什么同是间色(橙色、绿色、紫色),深浅却不同呢?

学生回答:两种原色的用量不同。

3.名作欣赏,感受色彩。

(1)红、黄、蓝的构成。

(2)农民装饰画。

4.玩味色彩,集体创作。

(1)教师:学习大师用原色或间色来完成一张大的手印画.

(2)作业要求:

1.选择任意两种原色印出几种不同深浅的间色手印。

2.注意手印要有叠加,体现出疏密变化,保持手形的完整性。

(3)根据色彩为作品取名。

5.作业展示,欣赏评述。

(1)用了哪两种原色?调出了深浅不同的哪种间色?

(2)自己小组创作作品的取名是什么?为什么取这个名?

6.即兴创作,拓展手法。

(1)认识波洛克。

教师:我们来结识美国的一位绘画大师。

(2)教师即兴创作。

教师:艺术在不断地发展与创兴,我们可以打破常规,采用一些新式的绘画方式,来表现不同的色彩效果。老师在原画上进行二度创作(在手印画上加入刷、甩、喷、洒、滴等技法)。

(3)部分同学参与体验。

(4)欣赏评述。

教师: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言谈:眼花缭乱、有变化、效果很特别.......教师趁此快速在学生作品上面加贴KT版镜框,呈现风格的作品。

7.课堂小结,拓展寄语。

(1)回顾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特性。

(2)欣赏生活中的色彩的作用.

(3)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利用生活的物品,运用三原色、三间色进行色彩的装饰,以美化我们的生活。

四季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四季的相关知识,能用语言对四季的景物和色彩进行描述,表达对美的感受。了解古诗配画的知识,学会从诗句中的主题事物、环境、色彩三方面为古诗

配画的方法。

2.运用油画棒的色彩的形式表现四季,通过对花、树等自然界中的景物来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学会运用主观色彩来突出季节的特征。并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画出诗句的意境之美,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培养想象与表现能力。

3.激发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亲进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故事文化,从中得到美的启示,受到美的熏陶,提升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描绘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表现出四季的特点。2.学习运用

诗配画(或画配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四季景物。

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主观色彩来突出季节的特征。2.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

妙构思,画出诗句的意境之美。

二、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盘、水杯等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课件展示图片,并提问:

①喜欢哪种花,它有什么特别的美?

②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放?(板书:春、夏、秋、冬。)你还知道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

(2)教师小结:大自然一年四季都很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朵绽放,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美丽的四季吧!出示课题:《四季歌》。

2.欣赏描述。

(1)四个季节中你最喜欢哪个?这个季节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2)谁能用一到两个成语来描述这个季节?

(3)你认为哪些色彩能突出这个季节的特点?

3.欣赏评论。

(1)课件展示画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赏析。

①你喜欢哪幅作品?它表现了什么内容?

②画家的作品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出了季节的特点?(内容、色彩。)

(2)这四幅作品画了什么内容?画家想表达什么?

(3)这四幅作品画家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四季特征能(色彩。)你认为画家的色彩运用得好吗?为什么?

(4)四幅作品分别代表哪个季节?说说你的理由。

4.教师示范。

刚才我们一起分析了四季的景物和色彩特征,今天老师想用油画棒加水彩的形式表现我喜爱的季节。

(1)先用油画棒快速地画一棵长满枝丫的老树。

(2)提问:

①如果不在树上表现叶子是哪一个季节?(冬。)

②老师想要表现一棵春天的树该怎么画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用黄绿色的油画棒在枝丫上画出嫩芽,在树根边添画出小草。

(4)教师再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与前两张相同的树:谁能帮我把它画成夏天的树谁能把另一张画成秋天的树?(指明两位学生画。)

(5)引导学生评价。

①这两位同学画出的树突出了夏天和秋天的季节吗?

②你们还有什么建议?

③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建议进行添加完善。

(6)四个季节的树我们都已经画出来了,配上什么颜色的背景更能突出季节的特征呢?

①学生认为哪个季节的背景最难表现?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季节背景。

5.欣赏作品。

画家表现四季的作品我们欣赏过了,老师画的作品学生也看过了,你们想不想看看

其他班级的同学是怎样表现四季美景的呢?课件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赏析。

(1)这些作品分别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代表了什么季节?

(2)他们的色彩运用得好吗?是否突出了季节特征?

(3)俅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启发?

6.学生创作。

(l)作业要求:

①运用油画棒加水彩的形式表现花、树等自然景物。

②突出季节的色彩特点。

③可以表现一个季节,也可以表现多个季节。

(2)教师巡视辅导。

7.作业展评。

(1)分春、夏、秋、冬四个展区,把表现相同季节的作品展示在一起。

(2)分展区进行评价。

①春季展区,你认为哪些作品体现了春季的特点?你能用—个成语来概括你的受吗?

②夏季展区,你从哪些作品中感受到了夏天的气息?

③秋季展区,哪幅作品的秋意最浓厚?

④冬季展区,你从哪幅作品中感受到了寒意?

8.课后拓展。

在身边寻找秋天的踪迹。

板书:四季歌。

色彩内容:

春:春暖花开,五颜六色。

夏:绿树成荫,绿色为主。

秋:金风送爽,红、黄为主。

冬:冰天雪地,蓝、紫、灰为主。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搜集学过的古诗,整理出描写景物的诗句。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

(1)展示上节课表现四季的优秀作品。

①这些作品分别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代表什么季节?

②除了景物之外,还有什么方面增添了季节的气息?

(2)师生小结:这些作品都是通过景物和色彩两方面突出季节的特点。

(3)面对春、夏、秋、冬各自独特的美景,古代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赞叹它们。四人小组汇总整理。

①各小组汇总课前搜集的描写景物的诗句。

②商讨这些诗句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属于哪个季节?

(4)小组派代表汇报整理的结果。

(5)各小组整理出来的诗句都很美,其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国古代诗画的特点之一。大家想不想把这些优美的诗句变成美丽的画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以诗配画的方式进行创作。

2.欣赏评论。

(1)课件出示四句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尽已无擎雨盖。)四人小组讨论。

①这四句诗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请写下来。

②这些荷叶分别用什么色彩表现比较好?

(2)课件展示四幅荷叶图片,你认为这些图片分别适

合配上面的哪句古诗?

(3)出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赏析。

这是一幅学生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古诗配的画。根据这句古诗描写的内容和意境,你对画中描绘的主题事物、环境、色彩这三方面有什么建议?

(4)下列有四幅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句配的画,你认为哪幅配得好,说说理由。

(5)小结:为古诗配画并不难,只要画出诗句中描写的主体事物并配上合适的色彩就够了。

(6)欣赏画家作品。

①根据画中主题事物,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为哪些古诗配的画?

②你认为画家从哪些方面突出了诗句的意境之美?

3.教师示范。

老师也想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配上画,同学们能不能帮我出出主意?

(1)“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荷叶的数量多,颜色碧绿o)教师用不同绿色的油画棒画出大量的荷叶。

(2)“映日荷花别样红”又告诉我们什么?(荷花在阳光照耀下,在绿叶衬托下格外的鲜红娇艳。)教师再添画出红色的荷花。

(3)最后用水彩涂出水天一色的效果。

4.作品欣赏。

教师展示同龄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1)这些作品是为哪些古诗配的画?

(2)这些画描绘的景物和色彩与诗句的意境相符吗?

5.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从下列已学过的诗句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句古诗,并为它配上美丽的图画。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诗句中的主题事物为良好作品;既能生动描绘主题事物,又能表现出诗句中优美的色彩为优秀作品。

①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④小荷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⑤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

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展评。

(1)四人小组互评,推荐出优秀作品。

(2)展示优秀的作品,请作者介绍创作思路。

7.欣赏拓展。

(1)教师介绍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

(2)给上节课自己表现四季的作品配上一句诗或取一个有诗意的题目。

彩墨游戏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工具。

2.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方式,在游戏中感受、体验、学习彩墨画的基本技法。3.充分感受彩墨画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特殊变化,进行大胆表现。教学难点:合理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使画面具有美感和情趣。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

(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背景音乐、学生的作业纸、毛毡、吸铁石)。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观看—段动画片:《牧笛》,说说自己的感受。

2.探究交流。

(1)你知道这部动画片里的画面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的吗?

师生交流,说出彩墨画工具。

(2)教师展示要用到的工具:现在我们就用它们来玩一玩有趣的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彩墨游戏》。

3.新授,简单介绍国画工具。

在玩这个游戏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工具。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墨块。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盘子)。4.笔墨游戏初步体验。

(1)玩一玩笔墨游戏,体验墨色变化的乐趣。

①请你把毛笔润湿,用水和墨在宣纸上随意画几根线条,同桌之间观察一下,发现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把浓淡不同的墨色分别叫做浓墨和淡墨。

②老师也玩一玩,看看这些浓淡不同的线条是如何画出来的。

小结:浓墨——用水少。淡墨——用水多。

(2)欣赏课本中吴冠中的山水画,观察墨色的变化。

仔细观察画家吴冠中在作品中的笔墨,你有什么发现?(再次引导学生发现墨色在宣纸上的浓淡变化,加深印象,感受作品的美感。)

5.介绍技法。

课件展示:中锋、侧锋、浓淡、干湿等技法。

教师示范几种基本技法。

6.介绍彩墨画的一些特殊技法,玩一玩彩墨游戏。

水和墨是一对最要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还会玩出什么新花样。

观看视频演示特殊技法:漂附印染法、滴染法、喷溅法、揉纸皴法。

我们也来玩一玩,选择其中一种玩法,让学生体验。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体验的和看到的这些彩墨游戏正是我们中国画中的笔墨技法。

7.再次欣赏画家的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8.布置作业。

尝试用彩墨游戏的方式进行表现,鼓励运用今天学会的各种用笔用墨的方法和特殊技法画一幅彩墨画,感受中国画笔墨的艺术魅力。

让学生分成一组或几组在一张或几张大的生宣纸上随意挥洒,充分发挥他们的好奇心和追求自我表现的上进心。

9.展示评价作品。

(1)组织学生相互参观,寻找亮点,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介绍自己的作品。

10.拓展:欣赏中国画作品,从作品中发现技法的运用。

教师小结。

大狮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威武的狮子,能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表现

狮子的五官、鬃毛和神态。

2.尝试体验水墨画中笔墨和色彩的变化,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作品欣赏,感受狮子的雄健之美,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威武的狮子,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

教学难点:能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体现狮子的威武。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工具。

(教师):课件、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徐悲鸿《侧目》图导人——抓狮子五官的特点。

(1)情绪酝酿。

复习水墨用笔的方法和墨的浓淡变化。

(2)示范导入: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教师一边画一边提醒注意用笔姿势,提示用墨的浓淡、用笔的中锋与侧锋的变化等。(画狮子。)

大师徐悲鸿也特别喜欢画狮子。出示徐悲鸿《侧目》,简单介绍徐悲鸿。定格头的局部,重点分析狮子五官的特点。

(3)关于狮子,你还知道哪些?随机课件出示真实狮子的局部图,观察狮子的体貌特征,引导观察鬃毛、眼睛、牙齿,感受狮子的威武。揭示课题。

4.深化赏析——画个性。

(1)看看大师是如何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威武的狮子的(出示韩美林的狮子图)。提问: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2)大师是如何用笔的?(中、侧锋用笔,快速有力,力透纸背。)

(3)欣赏学生是如何表现的。

(4)欣赏韩美林的水墨作品,充分感受用笔、用墨、用色的质感。

5.分层作业——《群狮图》。

(1)作业要求:

①用水墨的形式表现独一无二的狮子。注意水墨用笔、用色的变化。

②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现狮子的五官、鬃毛和神态,比比谁画的狮子最威武。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3)学生作业展示,互相点评。

①自己画的狮子哪里体现了威武?你是怎么表现的?

②谁的狮子最威武?什么地方体现了威武?他是怎样表现的?

6.拓展延伸——以狮喻人。

(1)欣赏徐悲鸿的其他狮子作品。

(2)定格《五狮图》题跋,你知道辛巳年八月十日(1941年9月30日),我们国家正在经历什么吗?抗日战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