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察仪器原理与结构

地震勘察仪器原理与结构
地震勘察仪器原理与结构

地震勘探仪器原理与结构

5.1 地震勘探对仪器的基本要求

5.1.1 地震波运动学特征对仪器的要求

为了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来推测地下反射界面的位置和形态,就要求记录多道地震信号,以便进行波的对比,识别同相轴;记录震源激发信号作为计算反射时间的起点;记录计时信号作为计算反射时间的标尺;在采用炸药震源时还要记录井口信号,以测定地震波从炮井井底的炸药爆炸点传到炮井井口的时间一T值,进而依据已知的炮井深度h来推算表层

的速度v = h/T,为今后地震资料处理时进行静校正提供依据。除地震信号以外的这些需要记录的信号统称为辅助信号。通常所说的地震仪记录道数指的是地震道的道数,辅助道不包括在内。

地震仪对地震信号的数据采集过程从震源激发时刻开始,一直持续到最深目的层反射信号完全到达时为止。采集过程的持续时间称为记录长度,采用炸药等冲激震源时,记录长度T 为:T=2h/v

式中h---勘探目的层最大深度;

v 地震波的平均速度。

在地震勘探中,有意义的最大反射界面的深度很少超过10km,而达到这样深度的平均

地震波速度,至少是3500m/s。因此,通常要求的记录长度为6s。深钻、地质解释和地震信号穿透力等项技术改进后,需要的记录时间还可能增加。

反射时间的标记是根据磁带上记录的计时信号进行的,如果计时信号本身不精确的话,依据它测出的反射时间也就不精确,由此推测出的反射界面的位置也就不准确,因此,一般要求计时信号的可重复性和绝对准确度都应保持在0 .05%的容许范围内。

5.1.2 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对仪器的要求

为了能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持征来推测地下岩性,甚至直接找油找气,就要求地震仪高保真、高信噪比、高分辨宰地把地震波记录下来。具体来说,应满足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1)地震仪允许输入的幅度范围(简称仪器的动态范围)必须大于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的动态范围。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的最大幅度是从震源到最近的检波点的直达波幅度,它与偏移距的大小有关;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的最小幅度是最深目的层反射波传到地表时的幅度,由勘探深度要求决定。目的层越深,反射信号则越弱,当反射信号幅度比外界环境噪声的幅度还小时,就会被外界环境噪声淹没。因此,一般认为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最小有意义幅度是外界环境噪声的幅度。目前通过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有可能从环境噪声背景中提取幅度仅有环境噪声幅度1/10的弱信号。考虑上述三方面因素,人们普遍认为地震勘探仪器的动态范围应达到或接近120dB。

②地震仪应该设置滤波器,在记录之前对接收进来的妨碍有效波记录的干扰波进行压制。这些滤波器给地震仪限定的记录频率范围应该尽可能大于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的频率范围。由于地层的选频吸收效应,使得越是深层的反射信号,其主频越低。因此,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最低频率由勘探深度要求决定,可能需要延伸到10Hz 或10H2 以下。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最高频率由勘探分辨率要求决定。一般来说,在进行地震普查时取125Hz 就可以了,进行地震详查时应取250Hz,高分辨率勘探可能需要取到500Hz,甚至

更高。

③在所能记录的幅度范围和频率范围内,地震仪应该是一个线性系统。所谓线性系统就是当输入为单一频率的正弦波时,输出也是同频率的单一正弦波。如果给一个系统输入一个频率的正弦波,其输出中出现很多频率为n(n 为正整数)的新的频率分量,那么我们就认

为这个系统是非线性系统或者说存在非线性失真。实际上,完全线性的系统是不存在的。

5.1.3 多道记录对地震仪器的要求

最早的地震仪是单道的, 为了便于进行波的对比和提高野外生产效率, 后来发展成为多道地震信号同时记录。随着多次覆盖技术的推广和覆盖次数的提高,要求进一步增加道数。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要求缩短道距至25m、10m甚至5m,而为了保持一定的排列长度,自然也要求道数多一些。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的普遍应用更是要求地震仪的道数多达几千道。

在多道记录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地震记录的质量,还必须要求地震仪内部各地震道电路的振幅特性和相位特性保持良好的一致性,道与道之间的相互干扰(即道间串音)应很小(一般要求小于-

80dB)。

5.1.4 野外工作条件对地震仪器的要求

地震仪长年在野外工作,工作环境与室内仪器大不相同。由于野外环境条件差,造成仪器发生故障的外部原因很多。而地震仪一旦发生故障,轻则影响地震记录的质量,重则使整个地震勘探队的工作陷于停顿,所以特别要求地震仪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具有一定的自检能力和野外监视功能。除此之外,体积小、质量小、耗电省、操作简便、易于维修也是应尽可能满足的基本要求。

5.2 常用地震检波器的工作原理

地震检波器是把传输到地面或水中的地距波转换成电信号的机电转换装置,它是地震仪野外数据采集的关键部件。陆上地震勘探普遍使用电动式检波器,海上地震勘探普遍采用压电式检波器。涡流检波器是20 世纪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检波器。

5.2.1 电动式地震检波器

电动式地震检波器的结构和外形如图3—1 所示。它由永久磁铁、线圈和弹簧片组成,磁铁具有很强的磁性,它是地震检波器的关键部件;线圈由铜漆包线绕在框架上而成,有两个输出端,它也是地震检波器的关键部件;弹簧片由特制的磷青铜做成一定的形状,具有线性弹性系数,它使线圈与塑料盖连在一起,使线圈与磁铁形成一相对运动体(惯性体)。

Ca)电为式检注界基本結构

7WW

当地面存在机械振动时, 线圈对磁铁作相对运动切割磁力线,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 线圈 中产生感生电动势, 且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和磁铁的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 线圈输出的

模拟电信号与地面机械振动的速度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一、运动方程的建立

检波器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运动关系如图 3— 2。地震检波器运动方程的建立,以及其基

本思路要从地震检波器的功能入手。

地震检波器的功能是将地面的机械振动转换为相应的电

S3-2检波器内各部分的运动关系

模拟振动信号。因此,研究地震检波器就应该首先找出地震检波器输出电压和地面运动的关 系,而地震检波器输出的电压是由于线圈相对磁铁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的, 所以关键是要找

出地面运动与线圈运动的关系。

地震波传到地面后,假设地面相对其原来位置产生一个向上位移 z 。如忽略检波器与地

面的藉合问题,即认为检波器外壳与地面一起运动,则地面的位移就是检波器外壳的位移, 而磁铁又是同外

壳固定在一起的,所以此时磁铁也相对其原位置产生一个向上位移 z 。显然,

惯性体也会相对其原来的位置产生一个向上的位移 y ,由于惯性的原因,惯性体的位移将小

于地面的位移,于是弹簧被拉长

x ,即线圈相对磁铁有一个向下的位移

X 。

检波器内各部分的运动关系为

Y=z+x (3-1)

此时,线圈及框架组成的惯性体受到如下外力的作用。

1 ?弹簧克服惯性体重力后的拉力 F K

F K = — kx

式中 k 一一弹簧的弹性系数,负号表示

F K 与x 方向相反。

2?线圈受到的电磁阻尼力

根据法拉第定律,线圈相对磁铁运动时,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①一线圈磁通量

;

韶 d_r

du ??「■

n—线圈匝数;

S----机电转换系数

(3-4)

对低频地震信导而言,线圈的感抗很小可以忽略,因此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为

(3 " 5)

R c――线圈内阻;

Ro ――线圈负载电阻。

由楞次定律可知:当线圈中有电流流过时,线圈将受到阻止其运动的电磁力

(3 -6)

WC3-3)式、(3-5)式代入(3-6)式得

(3 -7)

3 ?铝制线圈架受到的电磁阻尼力

圆筒形铝制线圈架可看作是一个单匝闭合线圈。当线圈架随同线圈一起在磁场中运动时,线圈架内将产生涡流磁场。涡流磁场对此涡流的作用力也将阻止线圈架运动,由( 3-7)式可知,这种电磁阻尼力与线圈相对磁铁的运动速度dx/dt成正比,方向相反:

式中卩一一比例系数。

空气阻力比F T小得多,可忽略不计

线圈架组成的惯性体运动符合牛顿第二定律,即

SF=M^a

SF= F K + F L + F T = _ 忌 - @ +

化为一般式有

M

+ (尸 + F/R 〉# + kx = M

(3 -9)

d 2x 「“ + F/Rdz L b df +

d 2z = _d?

(3- ?10)

(3 -

-ID

式中k —袁减系数?

⑹一自然频率,OA )=/K7M? 衰减系数与自然频率之比称为阻尼系数,简称D

■D - h/o>i (3 - 12)

(3-11)式反泱了线圈运动与地面运动的关系.称为电动丈检波器的运动方程,在此基础上 可进一步导出电动式捡波器箱出电压与地面运动的关系一出电压方程.

二、输出电压方程和固有援动 电动式检波器的输出电压为

将(3-3)式代入上式得

V

^~R ?$?石■仏石

D

弍中G 严令 5 对(3-14)式两边对「取-?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得

(3? 13)

(3 - 14)

dU_广 d 2x

将(3?11〉式对,再取一次导数,然后将上两式代入得

石厂2A 石f H--G 护

上式即为电动式检波器的输出电压方趕.令(3-1S)式右边等于琴则

(3-15)

(3-16)

解齐次微分方可求得电动式检波器输出电压的固有振动形式.齐次方程弍(3-16)的 待征方程为

r 2 + 2hr + 品=0 下面

分三种悄况逬行讨论:

①当Df/a<1时,(3-17〉式有两个共扼复根.即

(3-17)

ru = -h±j ?/wl-h 2 匸-h ±;wi

式中?>.——检波誥固有娠动角频率,3严-ZT 7*7 即周期

T, = 2ir/W )

0-18) (3-16》式的通解为

V - e -te (c, coscoi f + q sirkui t)=c ? c~h ? sinCcui * + 0)

(3 - 19)

式中 c- 5/c? +d ;

f = arctgci/cj 这种情况称为欠阻尼,

由(3-19)式可知.在欠甲尼情况下电动式检波卷輪岀电压的周冇扳动为逐渐衰减的 正弦扳动,如图3-3 (a)所禾。

② 当Df/s>l 时,式C3 - 17)冇两个不相等的实札HJ

rj.j = ~ A ± y/h 2 ~

( Jt 中 3 = W - ?4)

(3-16)式的通解为 V^=c l e r >* +c 2e rj,二 e '(“戸'? c 2e

(3- 20)

这种悄况称为过限尼.在过阻尼情况下?电动式检波器IS 有振动具有非屈卿性,且迅速衰 戲,如图3-3

所示。

③ 当D"仏"时,(3-17)式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即

n.a= f (3?16〉式的通解为

V = e-*(c 1+£:2/)

(3-21)

就种情况称为临界阻尼.在临界用尼悄况下,同有撮动处于周期撮动向非周期按动过渡的状 态,如图3-3

(c)所示。(3-19)式、(3-20)式、(3-21)弍中的门、c 均取决于检波 器初始状态(Z = 0)的待定常数,

由于固有振动的特点是输入信号消失后.输出烫延续一段时间.所以当检波器固冇掃动 的延续时间大于相邻前界因的反射时羞时,则检波器输出的这两个界血的反射信号就会重叠 在…起而无法分辨.很明显.为了提离分辨率,检波赛固冇掘动延续时冋应缩短.因此.从 提高分髯率考虑,电功式检波器的阻尼应选取临界阻尼,即力=侦.D=l.

三、频TPRJ2

由于电动式检波器的输岀电压与线圈相对于磁铁的运动速度成比例式(3-14),因就电 动式检波卷通常又称

为速度检波蹇.电动弍检波誥输岀电^V(i)的频谱VGG

与地面撮

啦动成楡披器的面件安动良形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私人整理版

绪论部分 地震勘探①它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勘探方法②包括三种方法: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方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③原理是利用地震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至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波形变化的信息推断地下的地层构造和岩性 地震勘探的生产过程及其任务①野外采集工作(在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记录下来)②室内资料处理(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及计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③地震资料的解释(综合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地下构造特点说明并绘制主要层位完整的起伏形态图件,最后查明含油气构造或者地层圈闭,提供钻探井位) 油气勘探的方法特点方法有:地质法,物探法,钻探法①地质法是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石油和储存石油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指出有利地区②物探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原理。它是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③钻探法就是利用物探提供的井位进行钻探,直接取得地下最可靠的地质资料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点及含油气的情况。 第一章地震波运动学 子波具有确定的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 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成为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这时的地震波也为地震子波。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研究波的传播规律,

地震勘探仪器原理作业及最终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作业整理 作业一 1、地震勘探的三个阶段和每个阶段需要的设备? 地震勘探基本上可分如下三个阶段: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设备,地震勘探装备是地震勘探的物质基础。 需要的设备分别是:地震勘探仪器,大型计算机集群和交互的工作站。 2、地震勘探仪器的任务是什么? 地震勘探仪器的任务是将由震源激发的,并经地层传播反射回地表的地震波接收并记录下来3、地震勘探第一个阶段的成果是什么? 地震勘探第一阶段的最终成果,就是地震勘探仪器产生的野外地震记录,它是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的原始依据和工作基础 4、地震勘探仪器大致分为哪几代? 地震勘探仪器经历了六代: 第一代:模拟光点记录地震仪 第二代:模拟磁带记录地震仪 第三代:集中控制式数字地震仪 第四代:分布式遥测地震仪 第五代:新一代分布式遥测地震仪 第六代:全数字地震仪 5、地震信号有效范围是0.001毫伏-100毫伏,要求地震勘探仪器的动态范围至 少为多少? DR=20log(V max/V min)=20log(100/0.001)=100dB,仪器动态范围为0-100dB 6、对于一个满量程为4096毫伏的10位二进制电压表,输入信号电压为2231.5 毫伏,转换的二进制数据是(不含符号位)多少位,量化电平是多少毫伏?输入信号电压>1/2满量程,所以转换的二进制数据是10位的 量化电平q=V FSR/2N=4096mV/210=4mV 7、叙述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反射波到达时间有关的特征,如到达时间、速度等,称为运动学特征。 动力学特征:地震波的波形特征称为动力学特征,它包括振幅特征和频率特征。 8、叙述采样定理。 用低通滤波器从离散信号中恢复原信号的条件是采样频率(f s)大于信号最高频率(f m)的两倍。 作业二 1、叙述讲过的四种地震勘探检波器的种类,并说明哪种检波器是速度检波器, 哪种检波器是加速度检波器。 速度检波器:电动式地震检波器、涡流式地震检波器 加速度检波器:压电式地震检波器、数字地震检波器-MEMS加速度传感器 2、叙述电动式检波器的性能参数? 1、失真度(畸变系数) 检波器是一线性振动系统,按理想状态,它的输出应当是一纯正的正弦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它的上面总含有其它的倍频于它的高频成分,使其看上去就不那么纯,这就叫做检波器的失真度。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作者: ————————————————————————————————日期: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能

论地震勘探中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地震勘探中的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利用地震子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回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形状变化的信息,用以推断地下的底层构造和岩性。地震勘探在勘探已有的各种物探方法中,是最有效地方法。在地震勘探中用炸药激发时,一声炮响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地震波。按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震动的方向来区分,可以纵波和横波;根据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而言,地震波又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的特点,又可以把地震波分为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等。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除了能产生来自地层界面有用的反射波外,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干扰波。因此,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各种波的产生、特点、用途,等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地震勘探中产生的地震波。 正文 一、反射波 (一)反射波的形成 1、几何地震学的观点 当炸药在井中爆炸激发地震波时,在雷管引爆几百微妙之内爆炸便完成了,在接近爆炸点的压强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爆炸脉冲向外传播,压强逐渐减少,地层开始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继续传播,由于介质对高频的吸收,地震波信号减小。当波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当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不等时,弹性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差别越大,反射波越强——反射波条件),一部分波回到第一种介质中,这就是所谓的反射波。如图所示 2、物理地震学观点 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以球面波的方式向下传播,到达反射界面S,S可以就看成有许多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一.野外工作概述 1.陆地石工基本情况介绍 试验工作内容:①干扰波调查,了解工区内干扰波类型与特性。 ②地震地质条件调查,了解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 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是否存在地震标志层)、速度剖面特点等。 ③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 ④选择接收和记录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包括最合适的观测系统、组合形式和 仪器因素的选择等。 生产工作过程:地震队的组成 (1)地震测量:把设计中的测线布置到工作地区,在地面上定出各激发点和接收排列上各检波点的位置 (2)地震波的激发 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类型: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方式:炸药震源 的井中激发、土坑等。激发井深:潜水面以下1-3m,(6-7m)。 (3)地震波的接收 实现方式:检波器、排列和地震仪器 2.调查干扰波的方法 (1)小排列(最常用) 3-5m道距、连续观测 目的:连续记录、追踪各种规则干扰波,分析研究干扰波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从地震记录中可以得到干扰波的视周期和视速度等基本特征参数 (2)直角排列 适用于不知道干扰波传播方向的情况 Δt1和Δt2的合矢量的方向近似于干扰波的传播方向 (3)三分量检波器观测法 (4)环境噪声调查 信噪比:有效波的振幅/干扰波的振幅(规则) 信号的能量/噪声的能量 3.各种干扰波的类型和特点 (1)规则干扰 指具有一定主频和一定视速度的干扰波,如面波、声波、浅层折射波、侧面波等。 面波(地滚波):在地震勘探中也称为地滚波,存在于地表附近,振幅随深度增加呈指数衰减。其主要特点:①低频:几Hz~20Hz;②频散(Dispersion):速度随频率而变化;③低速:100m/s ~1000m/s,通常为200m/s~500m/s;④质点的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方向的椭圆。面波时距曲线是直线,记录呈现“扫帚状”,面波能量的强弱与激发岩性、激发深度以及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有关。(能量较强) 声波:速度为340m/s左右,比较稳定,频率较高,延续时间较短,呈窄带出现。 浅层折射波:当表层存在高速层或第四系下面的老地层埋藏浅,可能观测到同相轴为直线的浅层折射波。 工业电干扰:当地震测线通过高压输电线路时产生,整张记录或部分记录道上出现50Hz的正弦干扰波。 侧面波:在地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常出现侧面波干扰。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本科生课外研学任务书及成绩评定表 题目__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学生姓名____ 黄邦毅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严家斌____________ 学院____ 地信院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 地科0901_______________

地震勘探在海洋石油勘探中的基本原理 一、引言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没有物探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更多圈闭的发现,就没有钻探成功率的提高,也就更不会有油田和储产量的快速增长。宏观看,物探的作用在勘探阶段是客观的目标评价,在开发阶段是精细的油藏描述。因此,油气勘探开发离不开地震技术和地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说勘探技术是石油工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物探技术就是获得油气储量的第一直接生产力。 纵观近些年的勘探技术的具体运用,最常见的莫过于地震勘探,所谓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形,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进步,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在积极寻求开发海洋资源,在海洋的勘探开发中离不开物探,而且运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是地震勘探。 二、海洋地震勘探 在茫茫大海里寻找石油最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其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方法。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和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数据处理技术和解释方法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油气勘探中,利用地震资料不仅能确定地下的构造形态、断裂分布,而且能了解地层岩性、储层厚度、储层参数甚至能直接指示地下油气的存在。在油气开发中,地震资料同测井、岩芯资料以及其它地下地质资料相结合能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监测。地震技术远远超出了石油勘探领域,已向石油开发和生产领域渗透。 用于寻找海上石油的地震反射法,和陆地的地震反射法相比,在方法基本原理、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等方面基本上是一样的。其中, 测量原理 在这类方法中,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从震源O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其条件是:入射角α等于反射角β。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地震勘探仪器的一些基本概念

地震勘探仪器几个基本概念 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郭乃根 一、为什么要24位A/D转换 高分辨地震勘探要求地震信号的动态范围高达120dB,这就要求数据采集系统A/D转换器不低于20位,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是无法实现的。传统数据采集是将连续的地震信号进行采用,之后对多路串行的离散电压进行A/D量化,A/D转换器位数越多,每个子样的电压量化时间久越长,要求采样率越低,这样,高频的地震信号就记录不到,就无法满足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地震信号是微弱信号检测(简称WSD)weak signal detection,采用的方法一是从传感器及放大器入手,降低固有噪声水平。分析从测量有规律的信号,这是目前微弱信号测量的主要方法。 微弱信号的测量,这就要求传感器:测量范围宽、线性好、高灵敏度、低噪声、频带宽、相应快、匹配好、使用寿命长。 频域信号,是正弦信号,可以采取测量系统宽带的方法(窄带化技术) 信号采集,主要避免假频现象。采样率必须是信号频率的两倍。 二、模数转换器,A/D转换24位 为满足数字信号处理要求,模拟信号必须转换成数字信号,A/D转换器就是模拟信号转换信号。 检波器接收到地震信号时,检波器转化成电信号,如果电信号是连续的,就要通过抽样变成离散信号或者抽样信号,再对抽样信号进行量化,而最终变成数字信号。 按照工作原理分,可以分成直接型A/D转换器和间接型A/D转换器两大类。 直接型A/D转换器是将模拟量直接转换成数字量代码,不加任何中间变量。 间接型A/D转换器需要借助时间、频率、脉冲宽度等中间变量才能完成A/D转换。、24位A/D转换理论上可以达到138 dB,实际动态范围超过120 dB。 三、道间一致性与道间串音问题 各地震道结构一致,传输特性、振幅特征、相位特征均要求一致,要求记录振幅小于正负2%,时间误差应小于正负0.5ms。

地震勘探仪器使用教程

地震勘探仪器使用教程 胜利油田物探公司编写 二OO五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地震勘探仪器的有关常用术语 第二章 408UL地震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窗口功能介绍 第三节 408UL地震仪技术操作规程 第三章 ARAM.ARIES地震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系统结构及功能特点 第三节仪器操作流程 第四节 ARAM.ARIES地震仪技术操作规程附录1 采集设备维修维护的有关规定 附录2 物探行业采集设备的配置标准要求

第一章综述 地震勘探工作基本包括激发地震波、接收记录地震波和处理解释地震资料三个方面。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才能完成预期的任务。 地震勘探仪器就是为了接收和记录地震波专门设计的一种集精密传感器技术、近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组合装置。 第一节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情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型遥测地震仪器问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新型遥测地震仪在品种和数量上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型遥测地震仪器的标志是启用了频谱整形滤波器和24位的模数转换器等新技术。新型遥测地震仪主要有:美国I/O公司推出的SYSTEM IMAGE 系统,美国FAIR FIELD公司推出的BOX系统,法国SERCEL公司推出的SN-388系统和408UL系统,加拿大GEO-X系统公司推出的ARAM.ARIES系统;日本地球科学综合研究所株式会社(JGI)推出的G.DAPS-4系统。这些产品代表着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各有其独到之处。本书主要对其中两种有代表性的新一代遥测地震仪的使用进行介绍。

几种主要型号地震仪的模拟性能指标对比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复习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反射波在不同密度的媒质分界面发生反射的波 2.透射波地球物理学透射波即透过波 3.滑行波由透射定律可知,如果V2>V1 ,即sinθ2 > sinθ1 ,θ2 > θ1。当θ1还没到90o时,θ2 到达90o,此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产生的波为滑行波。 4.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也叫做首波。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5.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 6.射波前 7.均匀介质反射界面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地震波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 8.层状介质指地质剖面是层状结构的,在每一层内速度是均匀的,但层与层之间速度是 不相同 9.振动图形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 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3. 离散付氏变换 14. 时间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时间域的表现形 式。 15. 频率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频率域上 的表现形式。 16. 褶积由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输出相应) 17. 离散褶积由离散的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 18. 互相关用来表示两个信号之间相似性的一个度量,通常通过与已知信号比 较用于寻找未知信号中的特性。 19. 自相关随机误差项的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称随机误差项之间存 在自相关性 20. 离散互相关 21. 离散自相关 22. 采样间隔地震勘探中检波器接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储存,需要采 样离散化,这个采样间隔就称为地震采样间隔。 23.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24. 炮检距激发点(炮)点到接收点(检)点的距离。 25.偏移距指炮点离第一个检波器的距离,等于最小炮检距,μΔx 。 26.观测系统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观测系统分单边和双边放炮两大类,以上两观测系统又可根据有无偏移距分为端点观测系统和有偏移距观测系统。

地震勘探仪器使用教程

地震勘探仪器使用教程

胜利油田物探公司编写 二OO五年三月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地震勘探仪器的有关常用术语 第二章 408UL 地震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窗口功能介绍 第三节 408UL 地震仪技术操作规程 第三章ARAM.ARIES 地震仪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系统结构及功能特点 第三节仪器操作流程 第四节ARAM.ARIES地震仪技术操作规程 附录1 采集设备维修维护的有关规定 附录2 物探行业采集设备的配置标准要求

第一章综述 地震勘探工作基本包括激发地震波、接收记录地震波和处理解释地震资料三个方面。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才能完成预期的任务。 地震勘探仪器就是为了接收和记录地震波专门设计的一种集精密传感器技术、近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组合装置。 第一节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情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型遥测地震仪器问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新型遥测地震仪在品种和数量上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型遥测地震仪器的标志是启用了频谱整形滤波器和24 位的模数转换器等新技术。新型遥测地震仪主要有:美国I/O 公司推出的SYSTEMIMAGE 系统,美国FAIR FIELD公司推出的BOX系统,法国SERCE公司推出的SN-388系统和408UL系统,加拿大GEO-X系统公司推出的ARAM.ARIE系统;日本地球科学综合研究所株式会社(JGI)推出的G.DAPS-4系统。这些产品代表着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各有其独到之处。本书主要对其中两种有代表性的新一代遥测地震仪的使用进行介绍。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1. 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 2?均匀、理想弹性介质中的三维波动方程 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6.几何地震学原理 7.地震波速度及地震地质条件 1.1地震地质模型基本分类 1.地震地质模型 2.固体成为弹性介质的条件 3.人工激发震源与岩层的弹性 4.常用的弹性介质模型 1.3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1.3.1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 1.3.2无限大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球面波 1.3.3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 1.3.4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 小结: 1、动力学特征(动力学参数) 2、运动学特征(运动学参数) 3、动力学特征的体现:远近震源处的位移波形变化 球面扩散、振动图和波剖面谱分析 4、运动学的原理和定理:Huygens、Fermat、Snell 5、时间场和射线的关系

6、基本概念:射线、视速度、频波关系、波数、波长动力学信息(反映动力学特征的信息)振幅、频率、波形、吸收衰减、极化特点、连续性等特征。 运动学信息(反映运动学特征的信息) 传播时间(旅行时间)、传播时间-空间距离的关系、波的传播路径、地震速度等特征 1.4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1.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 2.弹性分界面上的波型转换和能量分配 3?球面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4.地震面波 小结 1、斯奈尔定理(包括反射定理、透射定理) 2、波的转换(同类波、转换波) 3、能量分配Zoeppritz方程 (法线入射、入射自由表面、反射产生条件) 4、倾斜入射及折射波的产生(产生条件、原因) 5、折射波的特点 (波前为圆锥台、射线为直线、能量扩散比反射波慢、折射盲区、屏蔽现象) 6、AVA曲线 (临界入射前、临界入射、过临界入射) 7、面波的特点 (传播速度、质点位移、频散现象) 1.5多层黏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场及特征 1.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2.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 3.地震波的簿层效应 4.地震绕射波 5.地震波的波导效应 6.反射波地震记录道形成的物理机制 黏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基本概念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 2、有效波 3、干扰波 4、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_______勘探,_________勘探, __________勘探和_________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_______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____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_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_______地震法、__________地震法和_________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__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_______转换成___________,通过电缆 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________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做出地震____________,并提出_______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_____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________追踪反 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关系.这种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___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___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________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________. A.一个点; B.许多点. 3 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________.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4.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___________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5 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________.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四、 简答题 1、什么是多次覆盖? 2、什么是多次波记录? 3、什么是反射定律? 4、什么是时距曲线? 五、计算题 1、地下有一水平界面,其上介质的速度为3000米/秒.从水平叠加剖面上知其反射时间为2.25秒,试问此反射界面的深度是多少? 2、计算波阻抗Z 知:砂岩速度V=3500m/s,密度ρ=2.7g/cm的立方. 求:Z=?

地震勘探实验仪器报告

XXXX大学XXXXXXXXX学院《地震勘探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地震仪器认识 指导教师:XXX 实验学生:XXX 学号:XXXXXXX 实验日期:2017-6-07

地震仪器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如何用米格纸画二维反射波勘探观测系统。 2.通过实验了解数字地震仪的一般结构,对Geopen仪器的组成部分有所了解,并认识主机、采集站、电缆、检波器等部件的作用。 3.通过实验了解二维反射波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学会通过米格纸绘制二维多次覆盖连续观测系统,技术指标如下: (1)仪器接收道数:12道; (2)道间距:2米; (3)炮间距:2米; (4)设计覆盖次数:6次; (5)偏移距:2米; (6)单边激发,滚动观测10炮; (7)在观测系统图上标注满覆盖区、有次料区和施工无资料区。 2.了解Geopen数字地震仪的结构。 3.认识主机、采集站和大线,并了解各位部件的联接方法。 4.分组,按照实验内容1的要求,在室外采集实际地震资料。 5.利用SeiSee软件,回放单炮记录,并在单炮记录上指出直达波、折射波和反射波等。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 Geopen数字地震仪。 四、实验步骤 1.由教师在实验室内讲解如何绘制二维观测系统。 2.在实验室内由教师介绍Geopen数字地震仪的基本结构。 3.在实验室内由教师指导仪器联接,并进行演示。 五、实验结果 1.上交绘制好的二维观测系统图。 2.选择实验中获得品质较好的原始地震单炮数据,并打印。

3.在打印出的原始地震单炮上,指出直达波、折射波和反射波等各类型波。

地震勘察仪器原理与结构

地震勘探仪器原理与结构 5.1 地震勘探对仪器的基本要求 5.1.1 地震波运动学特征对仪器的要求 为了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来推测地下反射界面的位置和形态,就要求记录多道地震信号,以便进行波的对比,识别同相轴;记录震源激发信号作为计算反射时间的起点;记录计时信号作为计算反射时间的标尺;在采用炸药震源时还要记录井口信号,以测定地震波从炮井井底的炸药爆炸点传到炮井井口的时间一T值,进而依据已知的炮井深度h来推算表层 的速度v = h/T,为今后地震资料处理时进行静校正提供依据。除地震信号以外的这些需要记录的信号统称为辅助信号。通常所说的地震仪记录道数指的是地震道的道数,辅助道不包括在内。 地震仪对地震信号的数据采集过程从震源激发时刻开始,一直持续到最深目的层反射信号完全到达时为止。采集过程的持续时间称为记录长度,采用炸药等冲激震源时,记录长度T 为:T=2h/v 式中h---勘探目的层最大深度; v 地震波的平均速度。 在地震勘探中,有意义的最大反射界面的深度很少超过10km,而达到这样深度的平均 地震波速度,至少是3500m/s。因此,通常要求的记录长度为6s。深钻、地质解释和地震信号穿透力等项技术改进后,需要的记录时间还可能增加。 反射时间的标记是根据磁带上记录的计时信号进行的,如果计时信号本身不精确的话,依据它测出的反射时间也就不精确,由此推测出的反射界面的位置也就不准确,因此,一般要求计时信号的可重复性和绝对准确度都应保持在0 .05%的容许范围内。 5.1.2 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对仪器的要求 为了能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持征来推测地下岩性,甚至直接找油找气,就要求地震仪高保真、高信噪比、高分辨宰地把地震波记录下来。具体来说,应满足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1)地震仪允许输入的幅度范围(简称仪器的动态范围)必须大于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的动态范围。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的最大幅度是从震源到最近的检波点的直达波幅度,它与偏移距的大小有关;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的最小幅度是最深目的层反射波传到地表时的幅度,由勘探深度要求决定。目的层越深,反射信号则越弱,当反射信号幅度比外界环境噪声的幅度还小时,就会被外界环境噪声淹没。因此,一般认为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最小有意义幅度是外界环境噪声的幅度。目前通过地震资料的数字处理,有可能从环境噪声背景中提取幅度仅有环境噪声幅度1/10的弱信号。考虑上述三方面因素,人们普遍认为地震勘探仪器的动态范围应达到或接近120dB。 ②地震仪应该设置滤波器,在记录之前对接收进来的妨碍有效波记录的干扰波进行压制。这些滤波器给地震仪限定的记录频率范围应该尽可能大于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的频率范围。由于地层的选频吸收效应,使得越是深层的反射信号,其主频越低。因此,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最低频率由勘探深度要求决定,可能需要延伸到10Hz 或10H2 以下。需要记录的地震信号最高频率由勘探分辨率要求决定。一般来说,在进行地震普查时取125Hz 就可以了,进行地震详查时应取250Hz,高分辨率勘探可能需要取到500Hz,甚至

地震勘探原理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地震勘探原理》 本《地震勘探原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勘探地球物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解决油气勘探问题最有成效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波的运动学、地震波的动力学、地震资料采集和地震资料处理等内容。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地震波的运动学 1、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2、时间场与视速度定理 3、反射与折射地震波的运动学 4、垂直时距曲线方程 (二)地震波的动力学 1、地震波的波动方程 2、介质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 3、弹性波在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 4、薄层效应与地震面波 5、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 (三)地震资料采集 1、地震勘探中的有效波与干扰 2、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 3、地震观测系统 (四)地震资料处理 1、地震资料校正与叠加 2、地震信号数字滤波 3、地震资料反褶积 4、地震偏移成像 5、地震波的速度 6、地震多次波压制 考试要求 (一)地震波的运动学 1、理解波前面、波射线、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绕射波、多次波、斯奈尔

定律、惠更斯原理、正常时差和倾角时差的物理意义。 2、理解时间场、费马原理、时距图和视速度的物理意义。 3、掌握直达波、反射波、绕射波、多次波与折射波的时距曲线。 4、理解垂直时距曲线的概念,掌握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和折射波的垂直时距曲线。(二)地震波的动力学 1、掌握弹性波波动方程、平面波、球面波和克希霍夫积分公式,理解地震子波、P波和 S波的偏振原理。 2、理解地震波能流密度、几何扩散、吸收和频散的物理意义。 3、掌握Zoeppritz方程简化公式和反射系数公式。 4、理解薄层的定义与调谐效应、面波的主要类型与物理意义。 5、理解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物理意义,掌握波动方程向程函方程的过渡条件与推 导过程。 (三)地震资料采集 1、理解地震有效波与干扰波的概念、地震干扰波的类型与特征。 2、理解地震波的激发震源类型、道间距的选择、空间假频、震源组合和检波器组合的概 念。 3、理解简单连续观测系统和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原理。 (四)地震资料处理 1、理解动校正、野外静校正、剩余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和共中心点叠加的原理。 2、理解滤波器的分类、子波的相位延迟、理想滤波器、理想低通滤波器、理想带通滤波 器、理想高通滤波器、伪门现象、吉普斯现象和二维视速度滤波原理。 3、理解最小平方反褶积、脉冲反褶积、预测反褶积、同态反褶积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的 原理,提高纵向分辨率存在的困难,提高纵向分辨率与提高信噪比的关系,用预测反褶积消除鸣震干扰。 4、理解偏移概念、叠后与叠前偏移、时间与深度偏移、二维与三维偏移、Kirchhoff积 分偏移、F-K域波动方程偏移和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优缺点。 5、理解速度分析、速度谱、速度扫描、真速度、层速度、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射线 速度、叠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和层速度的计算。 6、理解多次波分类和表面多次波的常用压制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 何樵登,地震勘探,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牟永光等,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考试大纲编写人: 2013年7月

地震勘探教案熊章强

《地震勘探》教案 班级:20131-2班 教师:熊章强 时间:2003.4-7月

第一堂课 教学内容:绪论 1.地震勘探方法简介 2.浅层地震勘探的发展与展望 教学要求: 使学生对地震勘探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等三种方法有概要了解,掌握浅层地震勘探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了解浅层地震勘探的发展过程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1. 浅层地震勘探的特点及应用范围是本章重点; 2. 讲清浅层地震勘探学习的重要性与学习的特点。 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 第二堂课 教学内容: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 1. 弹性理论概述 2. 地震波的基本类型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弹性介质与粘弹性介质以及各种弹性参数的概念,理解波动方程及初始条件中各物理含义。 2.了解地震波动的形成,掌握纵、横、面波的形成及其特点。 教学过程:

1. 纵、横、面波的形成及特点以及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是本章重点。 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 第三堂课 教学内容: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 1.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 2.折射波的形成 教学要求: 掌握运动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了解在弹性分界面上波的转换和能量分配。 教学过程: 重点讲授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

第四堂课 教学内容: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 1.在弹性分界面上波的转换和能量分配 2.地震波的衰减 3.地震波的频谱 教学要求: 掌握动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地震波的频谱和地震波的衰减。本章理论及公式推导较多,讲解时应尽量简明扼要、思路清晰,着重对基本概念及物理意义的讲述。 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 第五堂课 教学内容:地震勘探的理论基础 地震勘探的分辩率 教学要求: 掌握纵向分辩率和横向分辩率的概念。 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 5. 掌握纵向分辩率和横向分辩率的概念。 教学建议: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 Methods): 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 理现象,从而推断、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 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 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 设备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 和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 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 电法勘探、地球物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 磁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 用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修订稿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XXXXXXX学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地球物理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阻抗差,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表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