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最新时政热点主观题集锦3 新人教版

2011年高考政治最新时政热点主观题集锦3 新人教版
2011年高考政治最新时政热点主观题集锦3 新人教版

2011年高考最新时政热点主观题集锦3

二.解决收入分配公平、就业等民生问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为过分平均状态,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一谈怎样解决材料一、二中反映出的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12分)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④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关注民生、关注中国社会公平问题的原因。(9分)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重要职责,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3分)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发展、改善民生。(3分)

③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分)

K^S*5U.C#O

材料三: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力量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为更好地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编制出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时代特点,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二五”规划,我们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提意见,谈建议,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建议》精神、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出谋划策。

(3)、请考生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臵上填涂作答的题号。

A.作为公民,你认为应如何有序地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献计献策?(9分)

问题:①必须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积极行使言论自由等政治权利与自由,自觉履行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自觉站在国家立场上献计献策,确保有序参与。(6分)②增强参与决策的热情、信心和责任感,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途径参与民主决策(3分)

B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在“十二五”规划方面应如何履

职?

材料四: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2009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强调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坚定地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承诺和义务,增强互信,力促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2009年12月7-18日,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加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声明: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4)、依据材料四回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2分)

①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时代的潮流,我国做法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做出的选择。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强调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主张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国家合作的基础是国家的共同利益。

③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团结发展中国家,敦促发达国家履行承诺和义务,增强互信,力促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体现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

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我国本着负责态度,自主确定减排目标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⑤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我国政府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目标是根据中国国情的自主行为,不附加任何条件,说明了我国处理国际问题自主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写出4点即可给满分)其他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份公报体现出三个重点,即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对民生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二五”规划“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试分析怎样实现收入分配上的公平正义?(12分)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④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⑤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

⑥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每点2分)

(2)、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对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正确认识。(12分)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

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⑤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发展生产力,使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⑥党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每点2分)

(3)、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帮助找出“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8分)

①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分)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有利于促进人们生活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促进社会就业的增加,生活环境的改善等;(4分)③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消费、提高劳动者素质等,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分)(考生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3、201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一:《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臵。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6分)

①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③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6分)

材料二:会议提出,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国强”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

(2)、运用政党有关知识,分析在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之时,“十二五”规划将“民富”放在重要位臵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先锋队;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③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④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和谐社会。(10分)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五中全会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臵,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材料三: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有这样七个方面的“不变之变”值得关注:科学发展的主题不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要转变;经济政策的思路不变,产业发展的体系要拓展;社会建设的重点不变,收入分配的关系要调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

⑴、结合材料一,分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知识。(8分)

①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分)。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分)。③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2分)。③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务院是我国行政管理机关(2分)。

⑵、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如何实现“民富”?(8分)

①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分);②优化分配格局,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2分);③不断提高对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财政支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2分);④着力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2分)。

⑶、请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的“不变之变”。(10分)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2分)。世情、国情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因此,要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也需要调整与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分)。②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2分)。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经济政策的思路等的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2分)。③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关系,两者相互依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做好今后五年工作,要做到“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2分)。

(4)、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10分)

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②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体现;③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平衡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⑤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

材料一: 2003年、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材料二:“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追求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奉献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经典著作之后,他本人却对《国富论》受到过度重视不喜反忧,因为他担心政府过分关注“国富”忽视“民福”而产生“不道德情操”。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日前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十二五”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将围绕包容性增长展开。这说明在“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千方百计让人民富裕起来,实现社会公平,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

名词解释:包容性增长,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财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所有人都从增长中获益。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①材料一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GDP增速。

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公平?(4分)当前,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才能理顺收入分配关系?(8分)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2分)②它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2分)

怎样:①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改革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分配秩序,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是在再次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每点2分,共8分)ks5u

材料三: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领导纷纷下到一线进行摸底调查,特别是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对社会经济发展意见,A省省长发布了《致A省网民的一封信》。信中表示,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使网民和政府之间的直接对话、平等沟通成为可能,欢迎网友“拍砖”、“灌水”。

(3)、辨题:政府允许公民在网上建言献策就能实现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12分)

①公民在网上建言献策是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的体现,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所以“政府允许公民在网上建言献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4分)

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政府要积极主动履行保障人民民主的职能,主动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4分)

③公民在网上建言献策是公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表现,这是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的途径之一。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还要求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4分)ks5u

材料四: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4)、请你谈谈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今天,应如何发展我们的先进文化?(8分)

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人民群众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⑤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⑥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只要答对4点,即给8分)

6、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材料三: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

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③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运用有关分配理论的知识说明如何做到“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①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④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⑤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党和政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依据。

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要求。

④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一切活动必须体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

⑥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承担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职能,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⑦政府贯彻和落实发展观要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90年代中期达0.42,但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0.48。这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事关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整顿收入分配不公迫在眉睫。”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说。

材料三: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把加快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列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八点意见”中的第一条;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8分)

问题: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不合理,分配多向政府和企业倾斜,收入分配不公成为社会焦点问题。(2分)

措施: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2分)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2分)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应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2分)

(2)、表中案例反映了某地政府在理顺收入分配,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矛盾分析法,请根据示例对其进行概括。(3分)

8、材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2010年10月15日在京召开,讨论未来五年的政策蓝图。

材料一:GDP增速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对比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翻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住房、收入分配,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

材料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1)、揭示材料一(图表)反映的信息。(3分)

图表信息:2001年—2009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快的增长并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如GDP增幅,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 3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怎样才能实现“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7分)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②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继续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④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站合理的比重。⑤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调节过高收入,保障过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拓宽投资渠道,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公民的合法财产,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⑦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出现两极分化。⑧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7 分)(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3)、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富民、重民生?(6分)

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分)

②这是由党的地位和性质、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分)

③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2分)

(4)、结合材料三,分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7分)

①由中共中央提出“十二五”规划建议,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分)

②中共中央在通过“十二五”规划前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表明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是我国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3分)

③《建议》将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既体现了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2分)

9、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中央预算财政支出(单位:亿元)

(1)、请揭示图表蕴含的信息,并分析其政治生活依据及经济意义。(16分)

①图表表明:2010年我国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支体育与传媒、地震后恢复重建的支出与上年相比,有很大提升,说明我国政府更加关注民生。②政治依据: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基本原则。关注民生是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关注民生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客观要求。③经济意义:财政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支出,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体现,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有利于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请结合图表,说明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10分)

①财政可以通过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支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臵。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③财政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公平。④财政加大对社会保障与就业和医疗卫生的投入,可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⑤财政通过加大对住房保障、文化、体育与传媒、地震后恢复重建的投入,保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材料二:2010年1~5月,我国的财政收入是 3.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10全年将会突破8万亿元,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这表明中国不仅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且在后危机时代取得了先发优势。然而,8万亿让国民为之骄傲的同时,民众也希望带来更多实惠。

(1)、试描述表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信息说明的经济问题。(4分)

①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在08、09年增幅略有回落,但总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说明我国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2分,图表信息的描述1分,形成的结论1分,允许学生答案有不同的合理表述,但前提是必须确保思路正确。)

②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增长大大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GDP的增长,说明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合理。(2分,图表信息的描述1分,形成的结论1分,允许学生答案有不同的合理表述,但前提是必须确保思路正确。)

(2)、结合图表和材料二,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让8万亿元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8分)

①合理调节财政支出方向。(1分)一是合理加大经济建设支出,(1分)促进资源理配臵,(1分)及时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1分)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民众获得实惠奠定坚实经济基础。(1分)(说明:本要点共3分,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

二是合理加大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事业支出,(1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2分)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让民众获得更多直接实惠。(1分)(说明:本要点共3分,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

②合理调节财政收入结构。(1分)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1分)既保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分)从当实际看可以适当减免税收,让利于民,实现藏富于民,国富民强。(1分)(说明:本要点共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10、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图表:2005—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

(1)、图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2分)

①2005—2009年,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快增长,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分)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生产要素收益和经济效率挂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但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为此,国家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5分)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这要求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3分)②加强宏观

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分)

11、材料一:图1“十一五”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图

表1 “十一五”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增长表(单位:亿元)

注:2010年数据为中央财政预算支出。

材料二: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努力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1)、说明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6分)

①“十一五”期间,全国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三农”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公共财政支出也随之大幅度增加。(3分)

②这说明“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公共财政向民生工程倾斜,国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3分)

(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党和政府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经济意义。(6分)

①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分)

②有利于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2分)

③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分,如答和谐社会也可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2、材料一

注:① 2006年到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1.4%,2010年上半年增长11.1%。②2010年财政收入为预期值,各项支出为预算支出。

(1)、分别描述图1、(含注)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揭示两图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图1反映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逐年增多;

图2反映了“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两图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6)

材料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逐年增大,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的重要意义。(8分)

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加大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资源合理配臵,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8分)

13、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即将开启的“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表“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单位:%

(1)请你分析图表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2分)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增长很快,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08、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两者有所下降。(2分)

(2)针对图表中的经济现象,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辨析。(7分)

①国富即意味着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很多,民富即意味着居民个人收入多,二者都来自社会财富。(1分)

②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个人的收入就会减少,反之亦然。如果国家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民富必须国富。但是,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个人的收入,影响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最终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5分)

③国家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共享改革成果,从而实现民富国强。(1分)

13、近年来,民生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因素,其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材料一:下图为2003-2007年某省城乡居民收人、工资涨幅与GDP涨幅的比较。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谈谈政府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12分)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谈谈党中央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据。(12分)

14、不管是富贵者,还是贫贱者,都应该体面地、有尊严的生活着,这是现代文明法治社会对公民权利基本保障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不起,剖腹一刀五千几;读不起,选个学校三万起;住不起,一万多元一平米;娶不起,没房没车谁嫁你;病不起,药费利润十倍起;活不起,一月辛劳一千几:死不起,火化下葬一万几。”民谣虽然有些偏激,但是道出了部分群众生活的艰辛。

材料二: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友交流时指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从个性化表述提升为官方承诺,彰显了我国政府的价值取向。

(1)、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政府应该如何“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6分)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破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尊重和保护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分)。

②我国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必须履行好管理和服务的职能,积极创造条件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分)

③我国政府的权办是人民赋予的,必须要接受老百姓的监督。这既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手段,也是人民主人地位的体现。(2分)

(2)、请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哲学依据。(6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部分群众生活艰辛,这一状况决定政府的政策取向。(2分)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是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2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有利于增强广

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调动老百姓参加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2分)(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可得2分)

15、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党的十四大报告又进一步强调:“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指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进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新的阶段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法的局限性日益明显,需要及时加以调整。这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把握更加自觉,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与分配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结合材料,请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过程。

①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效率和公平关系认识的这些变化说明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化的。

④认识具有上升性。我国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16、某职工用漫画《他敢剪吗?》,描述所在企业存在的某种现象。

注:近几年来,该企业的产值年均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年均增长20%。与此同时,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年均仅增长5%。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你认为“他”敢剪吗?(6分)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但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两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因此,他不敢剪。(6分)

(2)、联系(1)的结论,结合材料(注解),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该企业的今后发展献计献策。①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企业发展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2分)

②要保证劳动报配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理顺企业和职工的关系(3分)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1分)

17、材料一:“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该群

体具有高智、群聚、弱势、如果不关注易引发社会问题等特征。来自大城市的吸引、日趋严峻的高校就业形势、实际工作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是“蚁族”形成的三大原因。

“蚁族”现象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臵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

(1)、有人认为,解决“蚁族”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在于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请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8分)

①解决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3分)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3分)

此外,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也离不开企业的良性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分)

材料二:蚂蚁有永不言弃的精神: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蚂蚁有强烈的期待情怀: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蚂蚁还有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

(2)、蚂蚁的精神品质对“蚁族”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哲学启示?(9分)

①蚂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启示“蚁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3分)

②蚂蚁永不言弃的精神启示“蚁族”,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3分)

③蚂蚁强烈的期待情怀启示“蚁族”,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3分)

18、材料一:表一:近七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2009年还有150万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

表二:某市2010人才供需对比

表三:对3000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材料二:北京市海淀区唐家岭村的简陋民房中,聚居着一群上班无岗或收入较低的大学生,他们被称为“蚁族”。他们大都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但也不得不面临就业难的现实,有人因此戏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蚁族”宁愿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也不愿到中小城镇或者农村就业,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全国政协委员严琦认为,“蚁族”多数觉得在大城市的机遇多、发展空间大,在中小城镇或农村可能荒废人生。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我国要把促进就业作为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有效就业政策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

(1)、材料一中的表格分别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6分)

①从表一,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供给大于需求②从表二,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本科生过多,专科生供给不足③从表三,大学生就业观念亟待更新。

(2)、请结合上述材料与表格,为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

①政府:扩大就业,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

②政府:加大对劳动者就业观念的更新与培训

③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力,破解城乡二元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个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⑤理想转化现实,艰苦奋斗,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

19、大学生就业、农民养老保险等问题,是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4-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变化情况如下(单位:万人)

材料二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关通知, 提出以下措施: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去; 鼓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更多地吸纳大学生;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创建一批就业的见习基地。

结合上述材料, 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8分)

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2分)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 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必须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臵。(2分)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分)

④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与社会稳定和谐, 国家必须高度重视。(2分)

20、材料一 2010年可能是就业形势最复杂的一年,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630万,就业率最高只能达到80%,再加上新增的劳动力和企业改制造成的失业下岗工人,就业压力巨大。就业是民生之本,下半年应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实施好岗位拓展、创业引领、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

材料二就业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要重视高校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12分)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重视和扩大就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扩大就业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体现。

③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重视就业问题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④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扩大就业,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

⑤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就业形势严峻;劳动者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⑥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调动人们积极性。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2)、结合材料二说明国家和劳动者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0分)

国家:

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

②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

劳动者:

④明确享有的权利并履行劳动者义务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⑤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⑥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6)

地理万能公式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1.☆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原因「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

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2.解决措施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

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3.☆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

有发电价值6.具有灌溉功能7.提高航运价值

4.☆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

淤泥质海岸

5.☆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2.温带海域:气温变

化大、海水上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6.☆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3.地势:平

坦开阔「人文条件」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2.交通:交通便利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7.☆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2.控制人

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2018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试题精粹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

2018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高考精粹: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 1. 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存着一份1935年5月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同学们围绕着其中内容展开了下列讨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尊重各民族的风俗有利于建立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 B.布告中的观点在我国今天的民族政策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C.当时设立的彝人政府与我国今天的民族自治地方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D.各民族共同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今天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长征精神。某班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召开班会,下列可以作为班会主题的是 ①融入时代精神,树立文化自信②牢记历史仇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③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伟大复兴④增强忧患意识,抵制外来文化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启示我们 ①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党要坚持民主决策,始终维护好人民的利益 ③同人民风雨同舟是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证 ④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一部《从湘江到遵义》的话剧,引起极大反响。在结尾时,那些牺牲的革命英烈们重返人间,在舞台上大声发问:“我们为之奋斗的梦想实现了吗?共产党人有没有忘记当年对老百姓的承诺?……还有人愿意为信仰付出一切吗?”面对这些发问,中国共产党应 A.完善对权力机关的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B.强化对党员的宣传教育,履行好各项职能 C.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D.从严治党,代表人民更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5.(12分)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可以说,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长征既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也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运用《生活与哲学》认识论有关知识,简析长征精神的形成与发展。(4分) 【答案】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实践。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实践中形成的,这一精神也将随着现代化建设新实践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长征精神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延续。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某校设计了如下主题教育活动。 (1)按照要求,完成下表。(8分)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练习:港珠澳大桥附答案

2018.10.24港珠澳大桥通车政治试题 1.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带。对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直接作用理解正确的有 ①粤港澳地区将可以实现经济互联互通同步发展②粤港澳地区能够更好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③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经济要素流动更加便捷④为大湾区参与全球滨海 经济竞争提供关键设施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狗年除夕夜,由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组成的全球首个 2. 无人系统联合展演在世界 " 陆海空 " -- 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上演,由百度 Apollo 无人车组成的百余辆车,成为首批跑上港珠澳大桥的车队。人们在为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而欢呼的同时,也开始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面对这种情况 ①劳动者要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②企业可借助人工智能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社会失业率 ③政府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④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可避免人工智能的挑战 B. ①② A. ①③ C. D. ②④ ③④

日,广东省在珠海召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车辆通行收费标准听证会,就21月12年3. 2017参与民主决策。 ____定价方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是公民通过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 社会听证制度C. 专家咨询制度B. 舆论监督制度A. 4、为了实现抗风能力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将为三地联动发展注入新动力,给旅游、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等各主要行业带来新机遇。这说明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离开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三地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③树立创新意识,改变物质的本质属性 ④把握新时代的发展,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 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联系 B.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C. 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主观题汇编(二)关注民生问题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主观题汇编(二)关注民生问题(一)幸福感 项目年份食品消费支出 (元) 文化消费支出 (元) 其他消费支出 (元) 2006年8000 1600 10400 2009年9000 2000 14000 2011年10500 3000 16500 注:20%左右。 (1)请分析该市近几年来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6分) 材料二: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终端环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动力,同时也是劳动者提升文化素养、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还比较低下。据A市对城镇居民的调查发现:70.4%的家庭平均每人每月的支出在100元以下,21.1%的家庭在100-200元,只有8%的家庭在200元以上。因此专家呼吁我国大力提高居民文化消费。 (2)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经济意义。 【答案】(1)变化趋势: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市恩格尔系数下降,居民消费结构改善。(2分)问题: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然偏低。(2分)原因:居民的消费观念不够科学,存在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的现象;生产决定消费,文化产品还不能满足家庭消费需求;市场不够规范;社会服务不到位。等。(2分,答出2点即可) (2)①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竞争能力。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3)①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我国存在落后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加强对文化市场进行管理和正确引导,调控电视节目播,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因此必须扩大新闻等类型节目播出比例,开办思想道德建设栏目,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 ③人们对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发展面向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收视需求、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二)城乡居民收入、消费 1. (南通模拟三35)材料一 图表1:2006年至2011年我国GDP情况图表2:2011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8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全国通用)专题:八对外政策篇_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含答案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开幕。 确立宏伟目标,带领亿万人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启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砥砺前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作出了顶层设计。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根据这一理念,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国际主义精神。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使中国的政策和理念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有意愿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的是“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出了明确阐述,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旨在解决我们这个星球面对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建立在中华民族崇尚世界大同、人类一家的优秀传统文明基础之上。这不仅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应当为人类社会发展承担的历史职责,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应当推进的历史使命,必将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认为,一个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对世界的一种坚定承诺,也将促进国际关

2019高考地理热点专题主观题要点知识讲解

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主观题要点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09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主观题要点 .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主观题: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 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有关海洋资源主观题: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 3.有关盐度和洋流的主观题: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2018年高考政治七大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精心整理) 角度1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③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⑤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角度2 分析国家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道理 高分必备:①供求影响价格,可以增加供给,减少商品房需求,稳定房价。 ②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角度3 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②政府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支持和促进就业。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领域。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提供就业岗位。 ⑥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角度4 我国当前加强扶贫工作的原因 高分必备: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富。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角度5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政府改善民生措施的依据 高分必备: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②未来收入影响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快完善社保制度,利于稳定收入预期,进一步保障民生。③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要规范收入

2019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习题集锦:三创

2019年时政热点好题集萃 (9)三创 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_____,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A.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 B.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C.科学精神和诚信建设 D.科考成绩和道德建设 2、2018年5月科沃斯集团以“服务机器人第一股”成功登陆上交所。在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是科沃斯机器人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科沃斯创始人表示,创新就是技术和人性的完美结合,就是尽可能的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这表明( )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互联网+”行动推动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互联网+”给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带来很多机会。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这表明( ) ①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的过程就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就是否定过去肯定现在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科技改变生活。只需将一个小小的电子传感卡片带在身上,无论你身在何方,远在诊室的医生就能通过实时传送过来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一旦身体健康指数出现异常即可自动报警,医生会根据数据作出响应,采取相应的治疗监控手段,这就是未来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医疗。智能医疗在给人们提供医疗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产业价值。

2018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汇编: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2018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汇编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热点背景】 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 一、关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 (一)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二)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 (三)组建农业农村部。不再保留农业部。 (四)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五)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 (七)组建应急管理部。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八)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九)重新组建司法部。不再保留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十)优化水利部职责。不再保留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十一)优化审计署职责。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 (十二)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 二、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

(一)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二)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三)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四)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五)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 (六)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再保留国家粮食局。 (七)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八)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不再保留国家林业局。 (九)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 (十)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隶属关系。 (十一)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十大举措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同时该加强的加强,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 (二)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 (三)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 (四)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 (五)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

高考政治主观题热点.doc

2016高考政治主观题热点 2016高考政治热点话题1:扩大内需 (1)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①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增加中低收入户家庭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②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合理扩大信贷规模。③稳定物价水平,挖掘消费潜力。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稳定供应。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对哄抬物价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人们消费的后顾之忧,激发预期消费,提高消费信心。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⑤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和谐消费环境。深入推进诚信建设。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商品和服务质量监督。⑦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及消费能力。主要增加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等的投入。 ⑧帮助居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2)简要预测我国2009年的宏观经济形势 ①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影响不断加深,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不断增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09年的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将比较严峻; ②由于改革开放30年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加上国家采取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3)应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财政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所起的作用。

①财政作用的发挥是通过财政收支数量和方向的调整来实现的。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扩大财政支出,可以拉动投资和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②发挥财政的作用要通过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实现。当前重点可以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经济结构的优化、保障民生,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6高考政治热点话题2:就业问题 (1)为什么要扩大就业? ★★★★★★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根本原因:第一,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第二,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第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基本意义 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③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现实意义:①有利于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③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⑤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搞好就业工作关

2020年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政治十大时政热点结合答题模板 专题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经济生活 1、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产业的经济意义。 ①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决定,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②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产业发展。 ③扩大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增强国际竞争力、软实力、综合国力。 2、怎样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调,保证财政收入力度。 ③发挥财政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⑤消费的反作用,提高文化产业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引进外资人才,学习优秀文化成果。 3、怎样建设诚信的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有法制性特征,要求国家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市场法律体系。 ②政府应加强宏调,注重自身信用建设。 ③产品经营者提供职业道德,遵守交易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④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4、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文化企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 ①文化企业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拓国际市场。 ②文化企业制定正确经营战略,迎合市场需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④诚信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 二、政治生活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动社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义精神文明。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2019《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 12个重点必背知识

《经济生活》主观题必备知识归纳12个重点必背知识 (一)、关于价格相关知识(热点应用:物价、CPI、PPI、房价) 1、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主要因素有两个---①价值(或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价格,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包括供给影响价格、需求影响价格) 其它因素有-----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人们的购物心理。 2、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影响供给即生产、二影响需求即消费) (1)价格变动对供给(生产)的影响(新修改):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生产产品,生产者必须投入一定数量的人、财、物。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2)价格变动对需求(消费者)的影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补品价格变动成反相关变动,与该商品的互替品价格变动成正相关变动。 3、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如居民收入不变,物价上涨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当某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流入该领域,竞争加剧;相反,价格下降,资源则流出该领域。 5、宏观调控—价格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如国家实行价格管制(如限制药品最高价、保证粮食最低价、实行阶梯水价) 6、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从而提高该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 (二)、关于消费相关知识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如何提高消费水平: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正比)。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完善分配格局,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此外,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⑤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⑥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商品的质量监管,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既不超前也不抑制。)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概括为“5R”。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民族自立自强、个人成就事业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

【备战2014高考】2014年高考热点时政分析:4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4年高考热点时政分析(4):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背景材料】 2013年8月22日,商务部通报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二、【理论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结果。它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进一步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来说,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有利于形成参与国家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通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自贸区的设立,能够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分享新技术革命的成果。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政府的职能。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这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的具体体现。 (2)政府要做到依法行政。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这是政府依法行政,提高社会管理科学性的体现。

高考19个地理热点专题主观题答题要点

高考19个地理热点专题主观题答题要点 1. 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主观题: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 有关海洋资源主观题: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 有关盐度和洋流的主观题: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4. 有关河流及交通的主观题: 1)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2)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3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4)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5)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

2019年高考政治高考热点问题

2018年政治高考热点问题 1、《经济生活》模块 要关注的重大经济生活热点有:我国宏观政策的调整,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家点家电下乡、新医改等);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面对金融危机我国的对策,国际的金融体系改革,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绩,三聚氰胺对社会影响等。从经济学角度比较容易切入的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企业的经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的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创新型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建立新的货币体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创新和科技进步等。 2、《政治生活》模块 要关注的重大政治生活热点有:全国两会的召开,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会晤。改革开放30年纪念活动,中国第一号网民,泰国政局动荡,中国海军亚丁湾、索马里护航,08年宁夏、广西民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09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59年3月28日)”的设立,二十国伦敦峰会历史意义等。从政治学角度比较容易切入的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性质宗旨,我国政府的职能、性质宗旨、工作原则作风,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制度保障,我国人权的观点),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包括国际维和在内的一系列对外军事合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展示了中国军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良好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时代不可抗拒的潮流;我们要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也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 3、文化生活模块 要关注的重大文化生活热点有:两会中关于整顿文化市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山寨”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汶川地震后重建家园的顽强精神,神舟飞船升空、两岸三通等的文化意义等。从文化学角度比较容易切入的有:文化的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两岸三通从文化生活来讲,会涉及到我国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两岸人民对共同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奥运会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神舟飞船的升空体现了文

2020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备考:有关减税降税的主观题

减税降税的主观题 1、2018年,面对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我国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全年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超过1.3万亿元。2019年,我国将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落实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居民税负。同时还将推进更为明显的降费,清理规范地方收费项目,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和整治力度;加强收费项目清单“一张网”建设,健全乱收费投诉举报查处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降税减费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12分) 对企业降税减费,能够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有利于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增强企业的创新力与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轻居民的税负负担,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在当前在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出口对经济拉动疲软的情况下,降税减费政策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2、2018 年,我国经济面对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中美贸易摩擦,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国家从2018 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2018 年修改个人所得税法,降低起征点,增设专项扣除,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2019 年将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到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非房地产开发商)等行业现 行10%的税率降到9%;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到16%。2019 年预计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 2 万亿元,扩大了企业对生产经营中收益的支配量,让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创新发展和增加职工的收入上。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减税降费政策”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积极作用。(14 分) ①“减税降费政策”是国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对 经济进行调节(或答“减税降费政策”是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2 分),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

2014年高考政治热点时政分析:两会专题

热点十: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 【热点链接】 2013年3月5日至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听取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3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俞正声主持开幕会。大会主要议程是:听取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等。 以下为中国201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内容摘要: 1、经济增长目标7.5%左右。 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必须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条件,必须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要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综合权衡,该目标是必要的、适宜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2、物价总水平目标3.5 %左右。 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主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且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有1个百分点,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 %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主要商品供给,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3、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要深化国企改革以及重点行业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价

新课改专用:2020高考化学主观题热点预测

主观题热点押题练 1.无机盐X仅由三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8,原子个数比为1∶1∶4。将23.8 g X与水共热,生成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气体单质A和某强酸的酸式盐溶液B,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溶液B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46.6 g白色沉淀。 请推测并回答: (1)单质A有很强的氧化性,可用于净化空气、饮用水消毒等。A中组成元素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实验室可通过低温电解B溶液制备X。该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溶液与铜反应时先慢后快。某同学认为除反应放热这一因素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反应生成的Cu2+对后续反应起催化作用,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少量铜粉置于试管中,先加入少量CuSO4溶液,再加入X溶液,振荡,观察现象。若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快,说明Cu2+起了催化作用,反之Cu2+不起作用。 写出X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该同学设计的验证方法合理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无机盐X仅由三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将其与水共热,生成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气体单质A,且单质A有很强的氧化性,可用于净化空气、饮用水消毒等,则A为臭氧;还生成某强酸的酸式盐溶液B,且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B中含有Na元素;在溶液B中加入BaCl2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则B中有硫酸根,故B为NaHSO4。由此可以确定无机盐X中有Na、S、O三种元素,且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4,可设Na与S的原子个数均为a,故O的个数为4a,由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8可知,23a+32a+64a=238,解得a=2,无机盐X的化学式为Na2S2O8。 答案:(1) (2)Na2S2O8

2019高考政治必备的时政热点

2019高考政治必备的时政热点:今日几件大事值得高考生关注! 社会热点一直都是高考政治必备的知识点,小编整理了今日社会新闻和高考资讯,并且针对目前的社会热点分析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希望对广大考生及家长有所帮助。 社会热点 1、国务院5日召开常务会议,力争今年年底前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2、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3、商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三部门印发通知,在北京、天津、上海等首批10个省市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4、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按规划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不能突破,严禁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5、国家统计局消息,一季度我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3%,经济开局平稳,稳中有进; 【提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01专业解析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12年将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涉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等。 02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国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设备制造、检修与维护、集控运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学、工程设计等工作。 03开设能源动力类专业院校

6、我国科学家潘建伟等人将超导量子比特应用到量子随机行走研究中的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上,将对通用量子计算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7、河北雄安新区印发意见,今年安排80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