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

结合当代社会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当今社会发展

3.当今中国社会发展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哲学是思考和研究万事万物所得出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是具体指示的概括和总结,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就每个人来说,他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总是在不断的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回想高中地政治学习,在谈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能记得零星片段。唯物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辨证论告诉我们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的观点看问题;认识论让我们了解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人生观提出人生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贡献的原理。

然而,尽管我们能说出这些富有哲理性的知识,但我们毕竟不是那些哲学研习者,不能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泛泛而谈。吴晓明曾经说过:“作为一名哲学研习者,最重要的事情重视学与思。”或许我们做到了“学”,在老师的传授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用老师教我们的“固定套路”来应对,然而在繁忙的学习中我们却不能静下心来思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句我们背得滚瓜烂熟的论语又有多少人付诸行动呢?

现在上了大学,太多空闲的时间让我们感叹时间的飞逝。而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思考。思考我们所处的社会现状以及当今社会发展、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先后走过了一段凯歌行进、曲折发展、快速发展的历程,使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豪迈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力量。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过程中,党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它不是专属于某一民族的哲学,而是国际性的学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世界性哲学”;同时它又可以在各个民族和地区生根发芽,与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它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结果,除了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这一根本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因而中国人民比较容易接受和体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丰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便利的思想桥梁和理论途径。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

今天,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我们放眼望去,当今世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既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更为我们提供了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我们更要保持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健康的科技、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是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要发展的根本前提之一。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要使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作用,除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外,还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现在,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相应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的可能性。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代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无疑是大大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发展的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将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以何种姿态走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

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以及后现代思潮的冲击,受到了巨大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吗?如何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被提到日程。针对这个问题,国内的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吴晓明教授提出,作为一种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首先就在于它对社会现实的开启与揭示,正像它也作为一种实践纲领参与在当代人类的历史性活动中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研究就不需要某种专门的、学科化的、甚至是完全技术的方式了,而是说所有这一切归根到底都在总体上从属于社会现实的真正发现。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今天的使命是:以哲学的方式揭示社会现实——更加切近地说来,是要发现当代的社会现实,尤其是要切中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很显然,这个基本之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整个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都是有意义的,而且是意义重大的。要对时代的重大问题作出真正有效的和深刻的应答,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既然这一要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之中,那么,我们理应把对时代问题的应答看作是一种使命,看作是对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真正考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理所当然地依赖于人们对时代性进行反思,对时代问题进行哲学解答。有诸多学者指出,要充分挖掘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可能性”,必须立足于我们时代特有的问题和境域,对中国当代社会和现实生活本质进行准确的透视和定位。在当代,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等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是影响人类目前及未来生存和发展命运的若干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正确地抓住并及时地回答这些重大的时代性问题,才能永葆时代精神的精华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强大的生命力。

纵观国内学者近几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研究,学者们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详尽的系统的论述,成果颇丰。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问题不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因而学者们对此问题不可能有统一的答案。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是相当复杂的,其关涉到何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有何意义等一系列问题。面向新世纪,我们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研究,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涵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思想,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同时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实的对接,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