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

1 范围

本章规定了用多平台三级程序法和单平台一步法检测全血中的CD4+ 和

CD8+ T淋巴细胞。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997 Revised Guidelines for Performing CD4+ T-Cell Determinations in Persons 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MMWR 46(RR-2);1-29 Publication date: 01/10/1997。

3 实验室条件

3.1 人员

进行HIV感染者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的人员须具有艾滋病实验室的上岗资格,并接受过省级以上艾滋病实验室安全及实验操作技术培训。

3.2 设施和设备

3.2.1 样品处理区:生物安全柜、离心机、冰箱、水浴箱、旋转振荡器、精确移液器(5μl~50μl、20μl~200μl、200μl~1000μl)。

3.2.2 流式细胞仪检测区:流式细胞仪

3.3 功能分区

实验室原则上应分为样品处理区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区,各区的功能是:

3.3.1 样品处理区应达到生物安全Ⅱ级(BSL-2)实验室要求,用于样品处理、流式检测样品制备。

3.3.2 流式细胞仪检测区用于制备好的样品上机检测。

4 样品采集、运输和接收

4.1 样品的采集

4.1.1 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分别用于血液学检测和流式细胞仪的免疫表型检测。

4.1.1.1 用于血液学检测的抗凝剂

(1)EDTA(1.5±0.15mg/ml血液)。

(2)在血球分析仪生产商允许的时间范围内检测,不超过30h,不检测超出抗凝时间范围的样品。

4.1.1.2 用于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的抗凝剂

(1)用K3EDTA抗凝,收集样品应在30h以内,尽早(8h以内)处理。

(2)用ACD或肝素抗凝,收集样品在48h以内,尽早(8h以内)处理。

4.1.2 静脉采血收集血样,将血液注入一个事先加入适当抗凝剂的试管(用真空试管)。

4.1.2.1 当收集儿童样品时,采用儿童用注射器、小试管。

4.1.2.2 采血后立即握住试管两端,颠倒混匀数次,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以防止凝固。

4.1.3 准备适当数量的样品管

4.1.3.1 当同一样品的血球检测和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在不同实验室内进行时,用2个装有K3EDTA的试管即可。

4.1.3.2 在所有其它条件下用2个试管(用K3EDTA作血球检测,用K3 EDTA、ACD或肝素作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

4.1.4 对所有样品编号,并写明日期和收集时间。

4.2 样品运输

4.2.1 在室温下(18~23℃)保存和运输样品,避免极端温度(冷冻或过热)。超过37℃的温度会破坏细胞,对血液学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有影响。天气热时,需要用一个隔热的容器装样品,并且把这个容器放于另一个有冰袋和吸热物质的容器中。这种方法有助样品的保存。

4.2.2 尽可能快地将样品送至免疫表型检测实验室。

4.2.3 如需运送样品到其它地点时,应将装样品的试管放于一个防漏的容器中,并将此容器放于一个装有充足的吸水性物质的纸罐中,以防止震动并可吸收所有因试管破裂漏出的血液。盖紧纸罐,用橡皮带系紧。

4.2.4 应选择特定的方案,并且安排合适的时间收集和运输样品。

4.3 样品接收

4.3.1 样品到达以后立即检查试管及其所装的血样。

4.3.2 如有以下现象发生,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

4.3.2.1 如果样品较热或较冷,但没有明显的溶血或结冰,可以处理样品,但要在工作表的报告上注明温度条件。不要马上加热和冷冻样品以使其达到室温,因为这样会对免疫表型检测的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散射光模式的不正常会显示出所受到的影响。

4.3.2.2 不可检测溶血或结冰的样品。

4.3.2.3 不可检测凝血的样品。

4.3.2.4 如果样品的采集时间已超出48h,不可检测。

5 方法

目前用于CD4+ 和CD8+ T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测方法分为自动检测方法和手工操作法。自动检测方法包括流式细胞仪(主要采用单平台一步法)和专门的细胞计数仪,手工操作法包括几种手工操作试验,需要显微镜或酶联免疫试验设备。

6 实验资料的记录

6.1 实验应及时、准确地记录结果。

6.2 实验记录中应包括以下内容:日期、操作者、所有样品、实验内容、过程(步骤)、结果及有无事故等。

6.3 整个实验室的实验资料要统一有专人负责,按固定格式记录在案。

6.4 计算机生成的实验结果,存档备案;定期拷贝计算机结果文档,备案保存。

7 结果报告

7.1 按照实验结果填写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报告单,检测人员签字。

7.2 根据CD命名标准报告数据,用一个简短的描述解释命名的意义。注意:CD4+T细胞是指辅助性T细胞。正确的报告CD4+ T细胞应该是那些CD4+ 和CD3+ 双阳性的细胞。同样地,CD8+ T细胞是T-suppressor/cytotoxic细胞,为CD3+ 和CD8+ 双阳性的细胞。在CD4+ 和CD8+ 的判定中重要的是排除其它细胞(非T 细胞)的干扰。

7.3 以全部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报告数据,并且修正门内淋巴细胞纯度。例如,如果淋巴细胞纯度是94%,而CD3值为70%,可以通过0.7除以0.94乘以100

得到74%,修正CD3的值。

7.4 为检测免疫亚群而取血的同时,用该血样作自动测定全血细胞(CBC)计数白细胞(WBC)及分类测定,报告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值。

7.4.1 用淋巴细胞的总数(来自于WBC及分类)乘以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从流式细胞仪的数据中得到),计算绝对数值。

7.4.2 如可能,应报告计数的百分率和绝对值。

7.5 单平台一步法由计算机软件直接出结果并打印出报告单,报告单的内容包括如下结果:CD45+ Abs Cnt;CD3+ Abs Cnt;CD3+ CD4+ %T Lym;CD3+CD4+ Abs Cnt;CD3+CD8+ %T Lym;CD3+CD8+ Abs Cnt;Th/Ts及其正常参考值范围(BD公司建立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见表3),检测人员签字。

表3 BD公司应用单平台一步法建立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表

*另有报告:①0.68-2.47(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2):123-125)

②0.71-2.87(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8,21(4):223-227)

③1.38±0.3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8,21(2):98)

7.6 应报告所有相关数据的正常值范围(如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绝对数)。每个实验室都应测定参考数值。应分别建立成人和儿童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在对病人样品检测时应使用合适的参考值。

7.7 报告单经复核人复核签字及签发,加盖检验专用公章后发出。

7.8 报告发放时,可经挂号邮寄或直接交给送检人。

8 质量控制和评价

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建立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正常参考数据见7.5。

9 检测CD4+、CD8+ T淋巴细胞的意义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群细胞。在正常机体内各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并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因此,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分型能够提供有关患者免疫状态的重要信息。AIDS是由HIV引起的一组综合征,HIV主要侵犯人CD4+ T淋巴细胞,导致其数量上的减少和功能缺陷,使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最终导致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因而,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定期进行CD4+、CD8+T淋巴细胞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9.1 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以进行疾病分期,如美国CDC就是以此为基础制订了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诊断和分类标准(见表4),目前国内外仍被采纳应用。

表4 1993年修订的HIV感染的分类系统和青少年及成人扩展的AIDS监测病例定义

备注:A、B、C的解释请参考《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邵一鸣、蒋岩、栾文民主译,

科学出版社,2002年。

9.2 长期监测CD4+ 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决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并观察对治疗的反应。如判断HIV感染者的临床合并症(当CD4+ T淋巴细胞细胞<200/ml时,很容易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当CD4+ T淋巴细胞<50时,易发生CMV感染)。

9.3 帮助确定抗HIV药物治疗及预防机会性感染治疗的适应症,如当CD4+ T 淋巴细胞<200/ul时,应给予抗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预防性治疗。

9.4 是用来评价一些新的、针对HIV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

MTT方法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20070727)

MTT方法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1.实验步骤: 1.1.调整淋巴细胞浓度: a)小鼠断颈椎处死后,放入75%酒精液浸泡5min; b)用无菌镊子取出小鼠,手术剪剪开腹腔,取脾脏,以1ml无菌注射器将 脾在研钵中磨碎,用3.5ml预冷的Hank’s液悬浮,过筛入无菌平皿,研 钵中再次加入3.5ml Hank’s液,过筛入平皿,将7ml细胞悬液移入塑料 离心管; c)离心1500rpm, 5min; d)用Hank’s液洗2次; e)以2ml完全培养液悬浮细胞,转0.1ml细胞入3.9ml 1.5%冰醋酸,混匀 后计数;其余细胞均放于4℃冰箱预冷,防止细胞死亡; f)根据细胞计数,调整细胞浓度到1*107/ml。(假定4个大方格内总数为N,则 该细胞悬液的浓度为n=105*N) 1.2.刺激物的配备用细胞培养液将各种培养刺激物按2*终浓度稀释,混匀。以 100μl/孔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中。(PHA和ConA主要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LPS主要刺激B细胞增殖。)ConA 的常用浓度为0.1-15μg/ml,LPS的常用浓度为0.1-10μg/ml , 具体情况要根据细胞浓度和反应时间而定。不同品种的动物也有一定的不同。 1.3.加样在以上各孔中加入工作浓度的淋巴细胞悬液100μl/孔(边加边摇匀,防 止滴加过程中淋巴细胞发生沉淀。细胞培养板具体设计根据具体试验而定,设培养液对照孔。 1.4.培养将96孔细胞培养板放入细胞培养箱,培养72小时。每过24小时需取 出细胞培养板,在倒置显微镜中查看培养孔中是否出现细菌污染。 1.5.MTT培养结束前4小时,以50ul/孔添加MTT稀释液,继续培养至72小时。 1.6.处理停止细胞培养,离心(1500rpm,10min)使淋巴细胞沉淀,轻轻倾去 细胞培养液,纸巾吸干。加入DMSO,150ul/孔。充分振荡后,避光放置10-15min(直至蓝色颗粒充分溶解) 1.7.检测充分振荡后,570nm单波长酶标仪检测。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Mark

辅助性T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CD3+CD4+CD8-。(Th1主要分泌IL-2,IFN-γ或TNF-β等辅助细胞免疫或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Th2主要分泌IL-4/5/6/10等辅助体液免疫、参与速发型超敏反应) 细胞毒性T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是CD3+CD4-CD8+。(CD3+CD8+CD30-可认定为Tc1细胞;CD3+CD8+CD30+可认定为Tc2) 调节性T细胞:自然存在的,其典型标志为CD4+CD25+Foxp3+ (最重要的分子标记是一种转录因子Foxp3) 成熟B细胞均表达CD19,B1细胞CD19+CD5+,B2细胞CD19+CD5- NK细胞的典型标志:CD3-CD16+CD56+。 单核-巨噬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为CD14。 人成熟DC的主要特征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但不表达MPS T/B/NK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CD14/3/19和CD20/16/56)。

小结 淋巴细胞并不是功能单一的群体,但其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基本是一样的,因此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观察就不能采用形态学的方法, 而要依靠对其表面标志的检测。常用于鉴定和检测计数淋巴细胞的表面 标志是CD抗原。 进一步区分淋巴细胞亚群可使某一类淋巴细胞的功能趋向一致和单一。 但目前看来,还很少有只通过一个CD抗原就能将某一类淋巴细胞亚群 指示出来的CD抗原,CD抗原指示出来的淋巴细胞亚群多数都是相对特 异。 根据T细胞的免疫效应功能和表面CD分子表达至少可以分为:辅助性T 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SmIg为B细胞所特有,是鉴定B 细胞可靠的指标,以CD5和CD19为标志可将B细胞分为B1和B2两个亚群; 目前多以CD3一、CD16+、CD56+作为NK细胞的典型标志。

人脐血及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比较及其意义

人脐血及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比较及其意义 郭 荣,邹 萍,邹典斌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武汉430022; 1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郑州450052) 摘要 为比较脐血和骨髓淋巴细胞及祖细胞分化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双标法对38份脐血及10份骨髓免疫细胞表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①脐血及骨髓淋巴细胞中均测到幼稚淋巴细胞(CD3-CD4+),且前者中含量较多,但脐血细胞毒T细胞含量(CTL,CD3+CD16+56+)低于骨髓;②脐血中N K细胞(CD3-CD16+56+)比例高于骨髓;③脐血有核细胞中CD34+细胞的比值接近于骨髓,但脐血CD34+细胞中髓系祖细胞(CD34+ CD13+,CD34+HLA2DR+)及淋巴系祖细胞(CD34+CD19+)含量均低于骨髓。结论:①脐血免疫细胞具有不成熟性,这估计是脐血移植后GVHD程度轻的主要原因;②脐血淋巴细胞中N K细胞含量较高,推测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并不会降低;③脐血CD34+细胞中髓系祖细胞及淋巴系祖细胞比例均低于骨髓,可能是脐血移植后造血及免疫重建速度较慢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脐血;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中图分类号 R33111;R331.2 A Comparison bet w een Immunophenotypes of Lymphoid Cells from H 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and Bone Marrow and Its Signif icance GUO Rong,ZOU Ping,ZOU Dian2Bin1 (Instit ute of Hematology,The A f f iliated U nion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 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 niversity, W uhan430022,Chi na;1Depart ment of Hematology,The Fi rst A f f 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Zhenz hou U niversity, Zhenz hou450052,Chi na) Abstract To compare the expression of CD antigens on immune cells from umbilical cord blood(UCB)and bone marrow(BM)and analyz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the phenotypes of lymphoid cells and nucleated cells from38UCB and 10BM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flow cytometry with double label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mature lymphocytes(CD3-CD4+)were detedcted in UCB and higher than those in BM;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D3+CD16+CD56+)in UC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BM.N K cells(CD3-CD16+CD56+)in UC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BM.The ratio of CD34+cells in nucleated cells of UCB was similar to that of BM,however,both the contents of myeloid(CD34+CD13+and CD34+HLA2DR+)and lymphoid(CD34+CD19+)progenitor cells in UCB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BM.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mmune cells in UCBpossess immaturity,which might lead to mild GVHD after UCB trans plantation.It is infered from the higher ratio of N K cells in UCB,GVL will not decrease after UCB transplantation.The lower contents of myeloid and lymphoid progenitor cells in UCB probably accounted for the slow hematopoiesis and immune reconstitution following UCB transplantation. K ey w ords umbilical cord blood;bone marrow;lymphoid cell;immunophenotype 脐血具有经济、来源广、采集方便、无采集并发症,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2 ease,GV HD)程度轻,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 versus leukemia,GVL)效应不降低等优点。但是脐血也存在造血重建速度慢,易合并感染的问题。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脐血和骨髓免疫细胞分化抗原进行检测,比较二者在淋系祖细胞、髓系祖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及N K细胞含量方面有无差别,旨在分析二者免疫表型差异,探讨其在扩大脐血应用范围中的作用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标本采集 无菌条件下采集正常足月分娩新生儿脐血38份。母亲年龄24-35岁,平均(29.3±3.3)岁。新生儿娩出后,立即(不超过30秒)用止血钳在距脐轮2-3cm处夹住脐带,在两钳间剪断脐带,用含少许肝素的注射器抽取脐血,加入离心管中混匀。骨髓  通讯作者:郭荣 电话:(027)85730575.E2mail:gh7311@yahoo.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8223534.html, ? 9 1 5 ?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Ex perimental Hem atology2002;10(6):519-522

CD和CDT淋巴细胞检测

C D和C D T淋巴细胞 检测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 ? 1? 范围 本章规定了用多平台三级程序法和单平台一步法检测全血中的CD4+ 和 CD8+ T淋巴细胞。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997 Revised Guidelines for Performing CD4+ T-Cell Determinations in Persons 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MMWR 46(RR-2);1-29 Publication date: 01/10/1997。 ? 3? 实验室条件 3.1 人员 进行HIV感染者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的人员须具有艾滋病实验室的上岗资格,并接受过省级以上艾滋病实验室安全及实验操作技术培训。 3.2? 设施和设备 3.2.1? 样品处理区:生物安全柜、离心机、冰箱、水浴箱、旋转振荡器、精确移液器(5μl~50μl、20μl~200μl、200μl~1000μl)。 3.2.2? 流式细胞仪检测区:流式细胞仪 3.3? 功能分区 实验室原则上应分为样品处理区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区,各区的功能是: 3.3.1? 样品处理区应达到生物安全Ⅱ级(BSL-2)实验室要求,用于样品处理、流式检测样品制备。 3.3.2? 流式细胞仪检测区用于制备好的样品上机检测。

? 4? 样品采集、运输和接收 4.1? 样品的采集 4.1.1? 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分别用于血液学检测和流式细胞仪的免疫表型检测。 4.1.1.1? 用于血液学检测的抗凝剂 (1) EDTA(1.5±0.15mg/ml血液)。 (2)在血球分析仪生产商允许的时间范围内检测,不超过30h,不检测超出抗凝时间范围的样品。 4.1.1.2? 用于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的抗凝剂 (1)用K3EDTA抗凝,收集样品应在30h以内,尽早(8h以内)处理。 (2)用ACD或肝素抗凝,收集样品在48h以内,尽早(8h以内)处理。 4.1.2? 静脉采血收集血样,将血液注入一个事先加入适当抗凝剂的试管(用真空试管)。 4.1.2.1? 当收集儿童样品时,采用儿童用注射器、小试管。 4.1.2.2? 采血后立即握住试管两端,颠倒混匀数次,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以防止凝固。 4.1.3? 准备适当数量的样品管 4.1.3.1? 当同一样品的血球检测和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在不同实验室内进行时,用2个装有K3EDTA的试管即可。 4.1.3.2? 在所有其它条件下用2个试管(用K3EDTA作血球检测,用K3 EDTA、ACD或肝素作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 4.1.4 ?对所有样品编号,并写明日期和收集时间。 4.2? 样品运输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

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 (一)原理: 四甲基偶氯唑盐(MTT)可作为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的底物。当有活细胞存在时,线粒体内琥珀酸脱氢酶可将淡黄色的MTT还原成紫兰色的甲臢,将结晶的甲臢溶解释放后,可根据所测的OD值反映活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从而推知待测样品的水平。 (二)材料: MTT、电子天平、PBS液、二甲基亚砜、无菌针头过滤器、细胞计数板、台盼兰、无菌操作台,CO2培养箱,酶标仪,-20℃冰箱。用称取50mg的MTT,溶于10ml后,终浓度为5mg/ml,过滤除菌,无菌EP管分装,-20℃避光保存。丝裂原:PHA、ConA、PWM或其他丝裂原 (三)方法: 1、脾细胞制备: (1)小鼠颈椎脱臼处死,75%乙醇浸泡3分钟,取出小鼠置于无菌纸上,左腹侧朝上; (2)在小鼠左腹侧中部剪开小口,撕开皮肤,暴露腹壁,可见红色长条状脾脏; (3)在脾脏下侧提起腹膜,剪开后上翻,暴露脾脏,用镊子提起脾脏,眼科剪分离脾脏下面的结缔组织,取出脾脏。放入盛有5ml Hanks液的培养皿中; (4)制备脾细胞悬液 ①钢网研磨法:无菌取脾,将脾脏放置不锈钢网(100或200目)上,置于盛有适量无菌Hanks液的小平皿中,用镊子轻轻将脾撕碎,用注射器针芯轻轻研压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经200目筛网过滤,用Hanks液洗3次,每次离心1000r/min 5-10min, (或1500rpm,4-7min)。取出100ul,稀释后在细胞计数板上进行细胞计数,并用台盼兰染色(0.1ml0.6%台盼兰+0.1ml1.7%Nacl液+0.2ml细胞悬液,混匀),计算细胞存活率(应在95%以上)。调整细胞浓度为 5 105/ml。 ②梳刮法:脾脏可用镊子轻轻梳刮,避免将脾脏弄成碎片,将细胞悬液吸入

中国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调查

中国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调查 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3318223534.html,时间:2007-10-06 字体:[大中小] 收藏我要投稿 文章出处:朱敏转载请注明出处 【摘要】目的建立健康中国成人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参考值。方法用Simultest IMK-Lymphocyte试剂盒的荧光抗体对102例健康中国成人血液进行染色,以FACSort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Simulset程序获取数据并分析结果,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18~65岁健康中国成人淋巴细胞参考值范围CD+3细胞是50%~84%(955~2 860/μl),CD-3CD+19细胞为5%~18%(90~560/μl),CD+3CD+4细胞为27%~51%(550~1 440/μl),CD+3CD+8细胞为15%~44%(320~1 250/μl),CD-3、CD+16和/或CD+56细胞为7%~40%(150~1 100/μl),CD+3CD+4/CD+3CD+8比值为0.71~2.87。随着年龄增长CD+3CD+4细胞略有升高,CD+3CD+8细胞略有降低。NK细胞在大年龄组女性低于男性,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高加索人和美国人相比,中国人的CD+3CD+8细胞和NK细胞(CD-3,CD+16和/或CD+56)的相对值(百分率)与绝对值均高,CD-3CD+19细胞和CD+3CD+4细胞仅相对值较低,但绝对值不少。CD+3CD+4/CD+3CD+8比值向低值漂移。结论种族、性别、年龄和环境因素可影响健康人淋巴细胞表型分布。 Reference values on blood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e in healthy Chinese adult Zhu Lihua, Wang Jianzhong, First Hospital,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100034 【Abstru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reference values on blood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e in healthy Chinese adults.Method Staining whole blood with fluorescein-conjugated monoclonal antibodies supplied by simultest TM IMK lymphocyte kit, we analyzed 102 healthy Chinese residents (age range 18~65 years) by FACSort flow cytometer, acquired results by Simultest programme, and performed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SPSS software.Results The 95% reference ranges in absolute counts per microliter of whole blood (percentage of lymphocytes) for CD+3, CD+3CD+4, CD+3CD+8, CD-3CD+19, CD-3/CD+16 and/or CD+56 cells were 955 to 2 860 (50% to 84%), 550 to 1 440 (27% to 51%), 320 to 1250 (15% to 44%), 90 to 560 (5% to 18%), 150 to 1 100 (7% to 40%) respectively. The CD+3CD+4/CD+3CD+8 ratio was 0.71 to 2.87. CD+3CD+4 cells increased and CD+3CD+8 cells decreased slightly with age. Women were compared to men in old age group, NK cells (CD-3/CD+16 and/or CD+56) were lower (P<0.05). Compared with Caucasians and Americans, Chinese had higher percentage and absolute numbers of CD+3CD+8 and NK cells, but had lower percentage of CD-3CD+19 and CD+3CD+4 cells without absolute number change. So CD+3CD+4/CD+3CD+8ratio skew to the lower values.Conclusion The race, age and environment could influence the reference value of 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e. 【Key words】Lymphocyte immunophenotype Reference value Flow cytometry 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在原发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移植免疫的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流式细胞仪的广泛应用,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已逐渐成为临床检验的常规工作之一。各国的流式细胞术实验室均建立了自己的参考值,并对其种族、性别、年龄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目前我国还没有用流式细胞术、采用双染色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的报告。为此我们对102例健康成人进行了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02例标本均取自于无免疫性疾病、无现症、不吸烟、体检健康、血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检查正常的成人。年龄18~65岁,其中男性54人,女性48人。首先按男女性别分为两大组,每组中又以40岁为界,≤40岁者为小年龄组(男24人,女19人),>40岁者为大年龄组(男30人,女29人)。

第十五章 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第十五章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 复习要点: 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类型、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功能、Tc细胞的杀伤作用特点。熟悉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和T淋巴细胞对抗原识别、活化、增殖及分化的过程。了解T细胞活化信号传导的主要途径。 一、单项选择题 1.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 A.促进T 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 B. 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 C. 使MHC 分子与抗原肽结合 D. 将抗原肽– MHC 复合物呈递给T 细胞 E. 为T 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2.下面哪种免疫作用在无抗体存在时仍可发生? A. ADCC 作用 B.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时对靶细胞的溶解 C. 病毒中和作用 D. 毒素中和作用 E. NK 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3.关于细胞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TD 抗原诱导 B. T 细胞介导,抗原提呈细胞参与 C. IL-1 为T 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D. 致敏Tc 细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E. Th1 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4.Th1 细胞可通过下列哪种作用产生免疫效应? A. 非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 B. 分泌抗体 C. 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 D. 释放细胞因子产生免疫效应 E. ADCC 作用 5.下列哪种细胞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A. LAK 细胞 B. 活化的Th细胞 C. 致敏Tc 细胞 D. Th2 细胞 E. NK 细胞 6.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 限制的是: A. Tc 细胞与肿瘤细胞 B. NK 细胞与肿瘤细胞 C. Th 细胞与B 细胞 D. 巨噬细胞与Th 细胞 E. 树突状细胞与Th 细胞 7.与细胞免疫无关的免疫反应是: A. 外毒素中和作用 B. 抗肿瘤免疫作用 C. 移植排斥反应 D. 接触性皮炎 E. 结核空洞形成 8.Tc 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种分子无直接关系? A.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B. MHC II 类分子 C. IL-12 D. IFN- E. IL-2 9.穿孔素与补体系统的哪种成分具有结构同源性?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淋巴增殖实验: 第一种,取外周血和脾脏分离淋巴细胞用于淋巴增殖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⑴雏鸡翅下釆血2mL,加入1mL抗凝血和1mLPBS的混合液,混合均匀后,缓缓加入装有2mL淋巴细胞分离液的无菌透明的大离心管中,不要摇晃,注意血液与淋巴细胞分离液不要混合,2000rpm,离心20min,可以看见中间有层白色雾状白细胞,吸取白细胞至2inL离心管中,2000rpm离心5min取沉淀; (2)向离心管中加入1mL 1640清洗2遍,2000rpm离心5min取沉淀; ⑶将沉淀悬于1mL DMEM,细胞计数板计数,取 1 xlO7个细胞悬于ImLPBS中,置于37°C培养箱中用CFSE (终浓度2gM)避光染色lOmin,每隔2-3min上下颠倒一次; (4)DMEM洗漆细胞2次,每次1mL,2000rpm离心6-7min; (5)悬于1mL DMEM 中; (6)取5xl05个细胞置于96孔板,同时加入20μ30μg/m的Con A,DMEM补齐至200μL,4℃二氧化碳培养箱诱导3d; (7)流式专用buffer洗涤2次,2000r离心5min,200μbuffer悬起,流式细胞仪检测。 取1小块脾脏加入1mL 1640研磨,脾脏细胞先用200μL红细胞裂解液作用5min,2000rpm离心5min,计数,之后重复上述步骤。

第三种,外周血液 T、B 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测定——MTT 测定法 1. 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无菌采取外周血液,以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2000r/min,20min)分离淋巴细胞,再用 RPMI1640 培养液离心洗涤(1500r/min,10min)淋巴细胞 3 次,用台盼兰拒染法检测细胞活率>95%,同时进行细胞计数,用 RPMI-l640 完全培养液调细胞浓度至1×107/ml。 2. 外周血液 T 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测定于 96 孔微量培养板每孔加入50μl含20μg/m1 ConA 的 RPMI1640 培养液,对照孔只加 RPMI1640 培养液。向每孔中加入淋巴细胞悬液50μl,培养物总体积为100μl,细胞终浓度为 0.5×107/m1,Con A 终浓度为10μg/m1,设 3 重复孔。细胞置 40℃、%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21h。每孔加 5mg/m1MTT 溶液10μl,继续培养3h 后,加入100μl DMSO溶液,置于37℃培养箱恒温作用 15min,取出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以空白对照孔调零,检测 590nm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A590nm),结果以 3 重复孔平均值表示。 3. 外周血液 B 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测定于 96 孔微量培养板中每孔加入50μl 含10μg/m1LPS 的 RPMI1640 培养液,对照孔只加 RPMI1640 培养液50μl,设 3 重复孔。每孔中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G-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及其 识别。 二、实验原理 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显带(G banding)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带(G band)。G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 染色体经显带处理后,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其特定的带纹特征(见下表)。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准确地识别每条染色体,检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 表1 人染色体组型及其特征

第十一章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第十一章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 生 复习要点: 1.了解BCR、TCR基因结构和发生重排的一般特点。 2.了解BCR、T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 1.B淋巴细胞膜表面具有的抗原识别受体是 A.TCR B.CR2 C.FcR D.CR1 E.BCR 2.T淋巴细胞膜表面具有的抗原识别受体是 A.FcR B.mIg C.BCR D.TCR E.CR1 3.受体基因重排的重组信号序列是★ A.5核苷酸-间隔序列-9核苷酸 B.7核苷酸-间隔序列-7核苷酸 C.7核苷酸-间隔序列-9核苷酸 D.7核苷酸-间隔序列-5核苷酸 E.9核苷酸-间隔序列-9核苷酸 4.受体基因重排时,重组信号间隔序列片段结合的规则是★ A.13-23 B.12-23 C.13-25 D.23-25 E.25-12 5.BCR的V H-D H-J H基因片段组合后编码的产物是★ A.CDR1 B.CDR2 C.CDR3 D.FR1 E.FR2 二、多项选择题 1.编码人BCR重链V区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2.编码人BCR κ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3.编码人BCR λ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4.编码人TCR α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5.编码人TCR β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6.编码人TCR γδ链的胚系基因有★ A.V基因片段B.D基因片段C.J基因片段 D.C基因片段E.L基因片段 7.编码人TCR δ链的胚系基因有★

项目十八 B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项目十八B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一、溶血空斑试验 (Plaque forming cell assay) 【实验原理】 将SRBC免疫动物,隔一定时间取其脾脏制成细胞悬液,当与SRBC混合孵育时,其中抗体形成细胞释放的抗体会与周围SRBC特异性结合,在补体作用下,使这些致敏的SRBC 溶解,从而在琼脂凝胶中的每个抗体形成细胞周围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测定与补体结合力强的IgM形成细胞采用直接方法;测定与补体结合力弱的IgG或IgA形成细胞采用间接法,即实验中需加入抗免疫动物Ig的抗体(二抗),才能促进溶血空斑形成。 此处只介绍小鼠琼脂直接溶血空斑技术。 【试剂和器材】 1.小白鼠体重18~22 g。 2.补体豚鼠混合新鲜血清。 3.SRBC悬液用Gey液将SRBC洗3次,分别配成2.5×108个细胞/ml和5×108个细胞/ml浓度的红细胞悬液。 4.Gey液、琼脂糖。 5.注射器、剪刀、镊子、不锈钢网、小平皿、试管、吸管、显微镜、温箱、水浴箱。 【步骤和方法】 1.免疫小鼠取1ml 2.5×108个细胞/ml 浓度的SRBC悬液注入小鼠腹腔,或取0.2 ml SRBC悬液经小鼠尾静脉注入。 2.制备脾细胞悬液将免疫4天后的小鼠处死,取脾脏制备细胞悬液(制备方法见动物组织中免疫细胞收集),用Gey液配成1×107个细胞/ml的细胞悬液(每只小鼠约加6~10ml Gey 液)。 3.制备底层琼脂将14g/L琼脂糖(用Gey液配制)溶化后取2~3ml倾注于水平的小平皿内,凝固后去盖反扣于37℃温箱中预温备用。 4.制备顶层琼脂将5g/L琼脂糖(用Gey液配制)溶化,置48℃水浴中平衡备用。取脾细胞悬液和5×108个细胞/ml SRBC悬液各0.1ml,再加入未稀释补体0.05ml,混匀,置48℃水浴平衡片刻。加入0.8ml已平衡好的琼脂糖,混匀后倒入底层琼脂上,旋转平皿使之均匀平铺,凝固后置37℃温育3h。计数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 【结果判定】 1.将平皿置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溶血空斑中心有淋巴细胞,周围为透明区。 2.全脾中PFC数计算: 每个平皿PFC数×10×脾细胞悬液体积(ml) 或以每百万脾细胞所含PFC数来表示。 【注意事项】 1.试验选用Gey液为洗涤液和培养液,优于Hanks液、Eagle液和Dullecco液,但工作液需现用现配。 2.最好选用近交系小鼠,且鼠龄和体重应基本一致。 3.制备脾细胞过程所用Gey液应预先4℃预冷,制好的细胞悬液应及时放4℃备用,以保持脾细胞活力。 4.制备顶层琼脂时,温度应控制在45~48℃之间,温度太高细胞会失活,过低会使琼脂凝固,细胞不能分散,无法倒入平皿。各细胞成分要充分混匀,同时避免出现气泡;与琼

淋巴细胞

1.掌握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表面分子和作用。 T细胞的膜表面分子及其功能T细胞表面具有许多重要的膜分子, 参与识别抗原 和T 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及功能的发挥并且是T细胞亚群的重要标志。 T细胞表面标志: (一)T细胞表面受体 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及TCR复合体 所有T细胞表面均具有能结合特异性抗原的膜分子,称T细胞抗原受体(TCR)。TCR功能:是识别和结合抗原肽的作用。 CD3分子:由γ、δ、ε、ζ、η五种肽链组成。 CD3分子的功能:稳定TCR的结构,传递T细胞活化信号。 TCR识别抗原后,刺激信号是通过CD3转导的。 2. 细胞因子受体(cytokine receptor,CKR) CK:主要指由细胞经刺激诱导而合成和分泌的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 .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 . 趋化因子(chemokine, cK) 静止T细胞——>活化T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 3 .病毒受体 CD4分子是HIV的受体,HIV的gp120与CD4分子高亲和性结合。CD4+的T细胞是HIV 攻击的主要靶细胞 4. 丝裂原受体 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得名,可激活某一类淋巴细胞-------非特异性多克隆激活剂 ConA:刀豆素A PHA:植物血凝素 PWM:美洲商陆 丝裂原与受体交联,可直接使静止T细胞活化、增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二)T细胞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 1.MHC抗原:MHC-I(所有),活化后表达MHC-Ⅱ(活化标志) 2.分化抗原(CD分子) (1)辅助分子——CD4和CD8分子 (2)协同(辅助)信号分子——CD28、CD152、CD40L、LFA-1、CD2 T细胞表面CD抗原: T细胞的膜辅助受体-CD4/CD8 功能:辅助TCR识别抗原和参与活化信号转导 CD4+/CD8+T能过表面的TCR-CD3复合体分子与APC表面相应抗原肽-MHC分子复合 物结合,CD4/CD8分子可与MHC分子紧密结合,使T细胞与APC的作用加强,并使胞内区的ITAM和蛋白酪氨酸激酶P56LCK活化,从而产生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引发一系列激酶级联反应。 一、B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

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 1 范围 本章规定了用多平台三级程序法和单平台一步法检测全血中的CD4+ 和 CD8+ T淋巴细胞。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997 Revised Guidelines for Performing CD4+ T-Cell Determinations in Persons 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MMWR 46(RR-2);1-29 Publication date: 01/10/1997。 3 实验室条件 3.1 人员 进行HIV感染者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检测的人员须具有艾滋病实验室的上岗资格,并接受过省级以上艾滋病实验室安全及实验操作技术培训。 3.2 设施和设备 3.2.1 样品处理区:生物安全柜、离心机、冰箱、水浴箱、旋转振荡器、精确移液器(5μl~50μl、20μl~200μl、200μl~1000μl)。 3.2.2 流式细胞仪检测区:流式细胞仪 3.3 功能分区 实验室原则上应分为样品处理区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区,各区的功能是: 3.3.1 样品处理区应达到生物安全Ⅱ级(BSL-2)实验室要求,用于样品处理、流式检测样品制备。 3.3.2 流式细胞仪检测区用于制备好的样品上机检测。 4 样品采集、运输和接收

4.1 样品的采集 4.1.1 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分别用于血液学检测和流式细胞仪的免疫表型检测。 4.1.1.1 用于血液学检测的抗凝剂 (1)EDTA(1.5±0.15mg/ml血液)。 (2)在血球分析仪生产商允许的时间范围内检测,不超过30h,不检测超出抗凝时间范围的样品。 4.1.1.2 用于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的抗凝剂 (1)用K3EDTA抗凝,收集样品应在30h以内,尽早(8h以内)处理。 (2)用ACD或肝素抗凝,收集样品在48h以内,尽早(8h以内)处理。 4.1.2 静脉采血收集血样,将血液注入一个事先加入适当抗凝剂的试管(用真空试管)。 4.1.2.1 当收集儿童样品时,采用儿童用注射器、小试管。 4.1.2.2 采血后立即握住试管两端,颠倒混匀数次,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以防止凝固。 4.1.3 准备适当数量的样品管 4.1.3.1 当同一样品的血球检测和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在不同实验室内进行时,用2个装有K3EDTA的试管即可。 4.1.3.2 在所有其它条件下用2个试管(用K3EDTA作血球检测,用K3 EDTA、ACD或肝素作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 4.1.4 对所有样品编号,并写明日期和收集时间。 4.2 样品运输 4.2.1 在室温下(18~23℃)保存和运输样品,避免极端温度(冷冻或过热)。超过37℃的温度会破坏细胞,对血液学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有影响。天气热时,需要用一个隔热的容器装样品,并且把这个容器放于另一个有冰袋和吸热物质的容器中。这种方法有助样品的保存。 4.2.2 尽可能快地将样品送至免疫表型检测实验室。

项目十七 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检测

项目十七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检测 一、E花环形成试验 (Erythrocyte rosette formation assay) 【实验原理】 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可与SRBC结合形成花环样细胞团(即E花环)。此试验用于计数T细胞数量,进而可判断机体细胞免疫状况。由于T 细胞的异质性,其中在4℃放置1h以上,所形成的花环数代表T细胞总数,称为总花环(Et 花环),而淋巴细胞与SRBC混合后不经4℃作用,立即反应形成的花环称为活性花环(Ea花环)。 【试剂和器材】 1.肝素抗凝剂用Hanks液将肝素配成500U/ml,分装,每管0.1ml,置4℃备用。 2.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为1.077±0.001)。 3.小牛血清56℃加热灭活30min,按2:1比例与沉积SRBC混合,置37℃30min,离心,收集血清备用。 4.0.5%SRBC悬液取脱纤维或Alsever液保存的羊血,用5~10倍量生理盐水洗3 次。第3次25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用生理盐水配成0.5%的SRBC悬液(约108个细胞/ml)。 5.0.8%戊二醛取30.25ml 4.5 g/L NaCl 盐水,加入1ml 25%戊二醛即可。 6.姬姆萨-瑞氏染液取磷酸缓冲液(PB:1/15 mol/L, pH7.0~7.4)10ml,加入姬姆萨染液6滴及瑞氏染液1滴。 7.Alsever液、Hanks液(无Ca2+和Mg2+, pH7.2~7.4)、PB(1/15 mol/L, pH7.0~7.4)、生理盐水。 8.离心机、水浴箱、电冰箱、显微镜、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球、注射器。 【步骤和方法】 1.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取2ml肝素抗凝血,加入2ml Hanks液,叠加于2ml 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水平离心2000 r/min 20 min。取出单个核细胞层,用4~5倍Hanks液洗2次,每次离心1000r/min 10min。弃去上清液,留下沉淀细胞约0.2ml。 2.Et花环试验 (1)取0.2ml 0.5%SRBC悬液和0.1ml小牛血清,加入到沉淀细胞管中混匀,置37℃水浴5min。 (2)取出离心500 r/min 5min,置4℃1~2h或过夜。 (3)沿管壁加入0.8%戊二醛0.2 ml,置4℃20min。 (4)弃上清,留约0.2ml,轻轻吹吸混匀沉淀细胞。 (5)结果观察①湿片法观察:取1滴细胞悬液滴加于载玻片上,加入少许姬姆萨-瑞氏染液染色,加盖玻片后高倍镜下观察。②干片法观察:取细胞悬液涂片,自然干燥,用姬姆萨-瑞氏染液染10min,水洗,干燥后高倍镜或油镜下观察。 3.Ea花环试验与Et花环试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SRBC悬液的浓度为0.1%,SRBC与淋巴细胞混合之比为10:1~20:1,混合后立即离心1000r/min 5min。加入戊二醛固定,染色,观察均与Et花环试验相同。 【结果判定】 淋巴细胞呈蓝紫色或淡蓝色,SRBC不着色,凡结合3个SRBC或以上者为E花环形成

淋巴细胞功能

人的淋巴细胞有什么功能?淋巴细胞是人体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它由人体的淋巴组织,如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生成,所以扁桃体不能随便摘除,它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是有帮助的,除非在反复扁桃体炎,对人体造成危害时才摘除。 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调节B细胞制造抗体,当外来抗原增多时,T细胞就促进B 细胞制造大量抗体,当外来抗原减少时,T细胞就抑制B细胞的功能,从而起到免疫监控作用。此外,T细胞还能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转移因子、干扰素等来调控免疫反应和直接杀伤有害的抗原性物质。 B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制造抗体,当外界抗原侵入机体后,它能识别抗原,制造相应抗体。正常情况下,B细胞对人体组织是不形成抗体的,这就是“识别自我,排斥异己”。但是当正常组织由于某种原因(如感染等)产生变化,B细胞也会对自身变质的组织抗原成分产生抗体,在T细胞的辅助下,与相应抗原结合,引起自身反应。 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应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成熟后移居于周围淋巴组织中。T是“胸腺”(Thymus)而不是甲状腺(Thyroid)的英文缩写。T细胞膜表面分子与T细胞的功能相关,也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cell-surface marker),可以用以分离、鉴定不同亚群的T细胞。 T细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标志可以分成很多种类: 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cell):消灭受感染的细胞。这些细胞的功能就像一个“杀手”或细胞毒素那样,因为它们可以对产生特殊抗原反应的目标细胞进行杀灭。细胞毒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CD8. 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在免疫反应中扮演中间过程的角色:它可以增生扩散来激活其它类型的产生直接免疫反应的免疫细胞。辅助T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CD4。T细胞调控或“辅助”其它淋巴细胞发挥功能。它们是已知的HIV病毒的目标细胞,在艾滋病发病时会急剧减少。 调节/抑制T细胞(regulatory/suppressor T cell):负责调节机体免疫反应。通常起着维持自身耐受和避免免疫反应过度损伤机体的重要作用。调节/抑制T细胞有很多种,目前研究最活跃的是CD25+CD4+T细胞。 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在再次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记忆T细胞由于暂时没有非常特异的表面标志,目前还有很多未知之处。 B淋巴细胞亦可简称B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禽类是在法氏囊内发育生成,故又称囊依赖淋巴细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与T淋巴细胞相比,它的体积略大。这种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并在血液中循环。B 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最常见的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关这种疾病的研究不断涌现。在哺乳类是在类囊结构的骨髓等组织中发育的。又称骨髓依赖淋巴细胞。从骨髓来的干细胞或前B细胞,在迁入法氏囊或类囊器官后,逐步分化为有免疫潜能的B细胞。成熟的B细胞经外周血迁出,进入脾脏、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脾小结、脾索及淋巴小结、淋巴索及消化道粘膜下的淋巴小结中,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合成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目前使用的大多数疫苗就是通过刺激这类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B细胞在骨髓和集合淋巴结中的数量较T细胞多,在血液和淋巴结中的数量比T细胞少,在胸导管中则更少,仅少数参加再循环。B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B细胞表面有多种膜表面分子,籍以识别抗原、与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作用,也是分离和鉴别B细胞的重要依据。B细胞表面分子主要有白细胞分化抗原、MHC以及多种膜表面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