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经贸合作及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探索

闽台经贸合作及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探索

一、闽台经贸合作:现状与趋势

1、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

2、闽台经贸合作的趋势

3、闽台经贸合作的优势

4、闽台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

5、未来闽台经贸合作的发展方向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机遇与挑战

1、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

2、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3、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势

4、海峡西岸经济区面临的挑战

5、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和方向

三、闽台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1、闽台货物贸易的历史回顾

2、闽台货物贸易的发展趋势

3、闽台货物贸易的结构变化

4、闽台货物贸易的竞争及区域合作

5、闽台货物贸易的未来发展前景

四、闽台服务贸易的深度合作:政策与实践

1、闽台服务贸易的现状

2、闽台服务贸易的政策环境

3、闽台服务贸易的深度合作

4、闽台服务贸易的创新模式

5、闽台服务贸易的国际化趋势

五、台资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

1、台资企业的历史发展

2、台资企业的现状与运作模式

3、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

4、台湾本地化、台湾知识化与产业空间重构

5、台资企业的面向未来发展战略

六、案例研究

1、闽台货物贸易的案例:厦门外贸出口逆势增长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厦门外贸持续逆势增长。此次分析厦门外贸增长的原因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2、闽台服务贸易的案例:台湾品牌服务进驻厦门

台湾品牌服务进入厦门市场,为当地服务贸易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具体分析该案例的成功因素。

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案例:福建建设“世界名城之都”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建设地区,其文化旅游资源和对台经济合作优势如何助力其建设“世界名城之都”?

4、台资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案例:联华超市的战略转型

联华超市是一直以来在大陆市场艰难运营的台资企业,如何完成战略转型,适应当前市场变化,取得成功?

5、台湾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案例:橡树湾经济特区

橡树湾经济特区是台湾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经济特区如何运营,为两岸贸易合作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闽台经贸合作及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探索

一、闽台经贸合作:现状与趋势

1、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

闽台贸易合作历史悠久且日益紧密,在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中,台商在闽贸易额占比一直保持在30%以上。闽台经贸合作呈

现繁荣态势,2019年两岸全年共实现跨境贸易总额超8882亿

元人民币,其中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胡昌升表示,厦门与台湾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厦门与台湾之间每年的货运量在9百万吨左右。随着闽台合作的深入,福建与台湾的贸易方式和合作模式日益多元化,如金马物流快速通关模式得到普遍认同、台资企业集聚区的建设成为台商投资的主要方向等等。

2、闽台经贸合作的趋势

两岸及闽台经贸合作发展总体呈平稳向好态势,其中增长点在于贸易结构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服务贸易、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成为各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面向共同市场的开放合作也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不过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受到挂帅“台独”且遭逢全球疫情大流行等复杂形势的影响,闽台合作的经验和发展趋势对于未来的两岸合作,将显得尤为宝贵。

3、闽台经贸合作的优势

福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体现在:

(1)地理优势:福建与台湾水陆相连,地缘优势明显,通过“两岸直航”成为两岸合作的重要“大通道”。

(2)文化优势:福建在历史上与台湾的文化、语言习惯等方

面交融深厚,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还为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成长提供了机会。

(3)政策优势: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政策环境相对较为稳定,在政府引导下,双方企业开展合作越来越便利。

4、闽台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

两岸关系忽好忽坏,失去顺势而为的机遇就是一种挑战。福建需要加强自身条件、杜绝风险,加强品牌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寻求自我突破。除了目前的疫情之外,贸易关系受到的贸易纷争以及一些地域、根深蒂固的障碍让开拓闽台经贸合作面临着许多困难。

5、未来闽台经贸合作的发展方向

未来闽台经贸合作将继续推进市场化、产业化和深度融合,扶持和培育两岸中小企业和新兴领域,在跨境电商、科技创新等

领域实现互补性优势,构建共同的信息技术和营销平台。此外,还需充分发挥特别共同市场的优势,增加贸易的多元化形式,带动会展业务的发展,扶持新兴消费模式,健全多元战略的合作模式,并通过闽台经贸合作的发展,推动两岸关系。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机遇与挑战

1、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唯一的进路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将围绕“两岸一区、东西双拓”总体战略,以开放创新为主线,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体系,为建设对外开放新格局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新动能。

2、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尤其是双方在创新型经济协同发展、共建海洋经济示范区、合作探究城市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合作成果。目前,福建省与台湾当局已签署《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合作框架协议》。这个框架协议中涉及了产、学、研的合作、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双方可通过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对外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合作局面。

3、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势

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区之一,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同时还拥有先进的港口和航运、物流、信息等建设成果,这些均为双方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设备。

4、海峡西岸经济区面临的挑战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包括两岸贸易的不确定性、政策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未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时,需着力解决安全与环保问题,明确发展重点、加强统筹规划和全方位的合作。

5、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和方向

如何在中央支持的政策下,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福建省需要在积极引进外来投资,推进二次创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抓好企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要布局重点城市,拓展资源型经济,做好环保等方面的规划。需要将产业链、金融链、文化与教育的融合作为异地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向,建设双向互融的发展格局。

三、闽台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1、闽台货物贸易的历史回顾

闽台贸易合作从开放初期就开始,境内贸易方式比较灵活多样,包括对外加工贸易、出口退税、仓储物流等,而对台交货的宽松政策也为闽台贸易合作提供了支持。长期以来,福建在闽台贸易方面始终秉持多元化、规范化的原则,致力于发挥区位优

越性,加强与台湾的合作。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合作日益紧密,闽台贸易从简单的贸易关系转向深度融合。

2、闽台货物贸易的发展趋势

在面对全球萧条的背景下,闽台贸易依然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未来闽台贸易合作将更加多元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海关管理更加规范化,交通运输更加便利化,信息技术保障手段更加完善化。同时,市场对闽台贸易的关注也将进一步升级,这将进一步推动闽台货物贸易与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3、闽台货物贸易的结构变化

近年来,闽台货物贸易的结构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一方面,出口方向主要发展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并倾向于外向型产业;另一方面,则会进一步推动设备和技术的进口。闽台货物贸易结构的变化直接反映出随着两岸经济合作全面深化、贸易方向的变化。

4、闽台货物贸易的竞争及区域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闽台之间的贸易竞争逐渐加剧,需要双方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提高贸易合作的水平,进一步向跨境电商等电子商务方向转型。闽台货物贸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在政策环境、物流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加大投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转型,以适应市场化的经营形势和

更加复杂的全球市场形势。

5、闽台货物贸易的未来发展前景

未来,随着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程度加深,两岸贸易必将愈加繁荣,闽台贸易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双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优化贸易流程,从而推动双方更新、拓展贸易领域,为两岸经贸合作的新发展奠定基础。此外,还需加强贸易业态的多元化,打造完善

闽台经贸合作及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探索

闽台经贸合作及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探索 一、闽台经贸合作:现状与趋势 1、闽台经贸合作的现状 2、闽台经贸合作的趋势 3、闽台经贸合作的优势 4、闽台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 5、未来闽台经贸合作的发展方向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机遇与挑战 1、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 2、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3、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势 4、海峡西岸经济区面临的挑战 5、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和方向 三、闽台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1、闽台货物贸易的历史回顾 2、闽台货物贸易的发展趋势 3、闽台货物贸易的结构变化 4、闽台货物贸易的竞争及区域合作 5、闽台货物贸易的未来发展前景 四、闽台服务贸易的深度合作:政策与实践 1、闽台服务贸易的现状 2、闽台服务贸易的政策环境 3、闽台服务贸易的深度合作 4、闽台服务贸易的创新模式

5、闽台服务贸易的国际化趋势 五、台资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 1、台资企业的历史发展 2、台资企业的现状与运作模式 3、台资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品牌建设 4、台湾本地化、台湾知识化与产业空间重构 5、台资企业的面向未来发展战略 六、案例研究 1、闽台货物贸易的案例:厦门外贸出口逆势增长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厦门外贸持续逆势增长。此次分析厦门外贸增长的原因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2、闽台服务贸易的案例:台湾品牌服务进驻厦门 台湾品牌服务进入厦门市场,为当地服务贸易市场带来了哪些变化,具体分析该案例的成功因素。 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案例:福建建设“世界名城之都” 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建设地区,其文化旅游资源和对台经济合作优势如何助力其建设“世界名城之都”? 4、台资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案例:联华超市的战略转型 联华超市是一直以来在大陆市场艰难运营的台资企业,如何完成战略转型,适应当前市场变化,取得成功? 5、台湾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案例:橡树湾经济特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辐射集聚、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厦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日益繁荣,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因此厦门以其天然的优势和优越的经济条件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是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2004年初,中共福建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着眼于促进福建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从福建实际出发,在历届省委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提出并实施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思路,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以及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近几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已从地方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先后视察福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寄予厚望,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能够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发展;能够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 二、厦门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地位分析 近几年来,福建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已经纳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宏伟计划。福建将着力在近几年来做大做强主要的几个中心城市,构筑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的城市群,拉动周边的中小城市,在时间在物质与文

平潭的海西建设与成就

平潭的海西建设与成就 平潭抵触福建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由126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域面积392.92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6064平方公里,其中主岛海坛岛面积324.13平方公里,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平潭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是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区域。拥有众多的避风良港和深水岸段,旅游资源景观独特、类别丰富,风能和潮汐能优势明显,主岛可供开发假设用地160平方公里,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平潭与台湾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地民众关系密切,文化相互交融,经贸往来久远,在开展两岸交流合作先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 《海西规划》明确了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开展两岸经济、文化及社会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综合实验;构建两岸经贸合作特殊区域,支持在平潭岛内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更加优惠的监管政策;建设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积极探索台胞参与平潭社会事务管理的方式,把平潭打造成为适宜两岸民众居住的示范区。当前,福建省把平潭开放开发作为海西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战略突破口,努力建设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 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海西规划》明确了要多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与台湾各界的往来,推进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交流合作,支持设立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专项基金、两岸教育合作实验园区、两岸出版交流试验区。近年来,福建成功举办三届海峡论坛,成为继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会”协商后的又一个两岸交流沟通重要平台。妈祖信俗、福建南音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台缘博物馆、湄洲妈祖庙成为国台办批准的首批“两岸交流基地”,闽南文化、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相继设立。率先开展对台招生,成规模选派大学生入岛学习,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今年安排27所院校142个专业招生6000多人。首次对台湾居民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首批7家台湾律师事务所获准在福州、厦门设立代表机构,厦门卫视成为大陆首家赴台驻点城市媒体。 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海西规划》明确了加强两岸产业深度对接,适时推进两岸产业对接集中区建设,厦门、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和新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鼓励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允许国家禁止之外、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各类台商投资项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落地。对国家批准设立的台商投资区、平潭综合实验区、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区等特定区域台商投资项目,实行特殊审批政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5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除《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和国务院专门规定需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核准之外,委托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增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提升服务业合作水平,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强化两岸物流业和旅游合作;实行更加开放的对台贸易政策,扩大对台直接贸易。当前,福建正不断强化闽台农业、林业合作,拥有6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漳浦、漳平、仙游、清流、福清、惠安),农业实际利用台资居大陆之首。推进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区等特定区域的开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摘要: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的构想。本文主要从产业的角度,利用产业集聚概念解读了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问题,其中着重论述了其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势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提出的渊源及背景 福建地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地理优势,其作为台海两岸最直接的连接点,与香港和澳门也有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并且福州、泉州和厦门都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通商的海上口岸。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一个早就客观存在的概念。然而,这一客观事实却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被认识到,究其原因,是因为福建无论在交通还是意识上都是一个相对较为闭塞的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更多地局限于建设自身。从提出“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沿海、山区一盘棋发展”直到后来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构建“三条通道的战略构想”,始终都未能抛开局限于福建这个小范围的思想束缚,没有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去考虑福建所处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地理位置,从而导致福建近年来与周边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处在被两大三角区域经济板块夹击并边缘化的危险之中。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这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工业基地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海域与陆地,共包括3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闽东南经济集聚区,是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带,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第二部分是内地山区经济推进区,它是山海之间经济交流的枢纽,是全省生产力布局的骨架;第三部分是周边经济协作区。这一构想充分体现了福建对自身的新的定位,体现了其对自身区域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所处地位的深刻认识,由此,福建将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中去,将成为推动长三角和珠三角整合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点,并将有利于中央对台政策的落实和促进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二、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海西

海峡西岸经济区概述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环境 我国现在处于发展阶段,人口众多、地域广袤,地区发展部平衡,存在着地区性的贫困和落后。我国的区域经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经济特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基本上遵从重工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需要,具有明显的均衡性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在总量及结构上均出现了与改革开放前极为不同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战略也经历了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统筹发展几个阶段。 根据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的经济增长极概念,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合理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对带动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1.简介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 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2.意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贯彻落实十 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福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福建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进福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协作,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凸显海峡西岸在东部率先发展、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助于福建在新一轮发展中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外向带动、对台合作、生态资源和对内联接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水平、更优效益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上新台阶,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作用,为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快捷顺畅的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并不断拓展福建发展空间。 4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动联动、互利共赢,使福建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先行区和重要通道,提高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贡献。 3.措施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中华民族核 心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的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认真落实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确定的各项任务,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从根本上讲要靠改革,就是建立适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体制;要靠开放,不仅要向台港澳地区开放、向国际开放,也要向全国开放;要靠创新,就是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技术。为此,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建设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要实行更加开放的对台贸易政策,扩大对台直接贸易,两岸携手共渡难关。特别要健全涉台法

ECFA视角下闽台金融合作探讨

ECFA视角下闽台金融合作探讨 摘要: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ECFA)的正式签订为闽台区域金融合作创造了新的契机。作为与台湾一衣带水且经济正迅速发展的福建省,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地域和经济发展优势,与台湾进一步进行金融合作呢?本文主要对闽台金融合作现状进行了简单回顾,分析ECFA 为闽台金融合作带来的影响,并就ECFA下闽台金融合作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ECFA;闽台合作;金融合作 一、闽台金融合作现状 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省份,不仅具有对台湾“五缘”优势(地缘、文缘、血缘、商缘、法缘),而且与台湾金融合作开展较早,积累了相对丰富经验,取得了相对丰硕成果,具备与台湾金融业深入开展合作独特的先天优势和后天基础。 自闽台进行经贸往来以来,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0年福建实现对台贸易额达103.89亿美元,同比增长48.58%;共吸引台资项目458项,同比增长31.6%。而与两地经贸合作飞速发展密切相关的金融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在通汇、货币兑换、金融机构互设和大陆台资企业的融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通汇方面,2001年11月16日,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地区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国际金融业务分行与大陆地区金融机构及其海外分支机构、大陆法人、团体或其它机构等进行直接金融业务往来;2002年2月15日,台湾当局又开放受理台湾地区银行申请与大陆银行办理局部性业务的直接通汇。 在货币兑换方面,中国银行在福建的部分分行早在1988年就开始办理新台币兑换人民币外汇券业务;2008年6月台湾“立法院”通过《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案,核准14家金融单位办理人民币在台湾的个人间双向兑换,每次兑换上限为2万元;200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新台币现钞与人民币兑换业务试点范围扩大至中国银行在福建省内的所有分支行。 在金融机构互设方面,闽台两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08年12月,台湾人寿与厦门建发股份公司合资设立了君龙人寿保险公司;2009年8月,台湾富邦产险通过保监会批准,正式在厦门成立大陆首家独资产险机构;国泰人寿在福建省内设立了1家分公司和4家营销服务部;台湾统一证券、富邦证券也在厦门设立了代表处;2010年3月统一证券又与福建联华国际信托和厦门国贸集团合资在厦门注册成立了统一兴业基金管理公司。 在陆台资企业融资方面,福建省是台资企业在大陆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

经贸领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

附件 经贸领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 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 一、支持福建扩大对台开放合作 (一)推动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先行先试。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探索构建有利于推动两岸经贸融合发展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研究制订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指导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发挥区位优势,聚焦对台货物贸易、职业资格互认等重点改革事项,不断深化首创性、差别化探索。 (二)支持福建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支持福建强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吸引台湾石化、纺织、机械、美妆等行业项目在闽落地发展,并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优惠政策拓展国际市场。 (三)支持福建加强对台招商引资。支持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进一步发挥对台特色,组织开展台商投资促进活动,助力福建对台招商引资。指导福建用好外资台资有关工作机制,为在闽台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障。 二、支持福建对台贸易高质量发展 (四)提升福建对台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福建从金融服务优化、信息平台建设、企业主体培育等方面探索推进离岸贸易发展。支持福建探索实施两岸货物在通关申报、查验、放行等各环

节检验监管模式创新,持续落实两岸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试点,不断提升闽台通关便利化水平。 (五)支持福建打造对台贸易枢纽。指导福建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挥产业优势和对台特色,发展外贸新业态。支持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创新发展,适时研究增加市场免税商品种类,实施更加高效便捷的监管措施,将其打造成为台湾中小微企业开拓大陆市场和两岸中小企业深度交流合作的首选平台。支持福建建设海峡两岸能源资源中转平台、台湾商品集散中心,指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加密对台货运航线,支持福建铁水等多式联运发展,完善物流集散体系,探索电子签名技术在闽台贸易物流体系中的应用,提升福建对台物流中转能力。 (六)探索两岸服务贸易合作新业态。支持福建深化两岸文化创意、旅游、数字经济、物流、会展、中医药等领域交流合作,为闽台服务外包合作提供机遇。支持福建开展对台图书集散分拨中心等项目。 三、深化闽台优势产业融合发展 (七)支持深化闽台产业融合。支持在闽台企积极参与新型工业化进程,引导台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两岸行业协会、企业、检测机构开展技术交流,促进标准互通,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支持福建企业与在闽台企共建企业合作联盟。 (八)助力福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发挥福建在数字经济、集成电路、新能源、锂电池、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方面的优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1.12.21 •【文号】发改经体[2011]3010号 •【施行日期】2011.12.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 (发改经体[2011]3010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1〕157号)精神,现将《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落实《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积极推进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更好地发挥厦门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经验与示范。 附件:《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附件

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 号)和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有关要求,为全面推进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发挥国家赋予厦门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两岸交流合作中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全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围绕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国家拟出台的涉台政策,厦门具备条件的优先在厦门先行先试,力求改革创新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有新突破。 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立足厦门独特优势,探索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新模式、新途径和新领域,力求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有新局面。 3.坚持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城乡、区域等一体化发展,力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基础条件有新提升。 4.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围绕总体方案的改革试验内容,分解任务,明确阶段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力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有新进展。 (三)主要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在推动科学发展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试验,创新体制机制,以配套推进区域合作、行政管理、对外开放等支撑体系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政策建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介 海峡西岸经济区,全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由福建、台湾、广东三省(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组成的,总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它位于闽台合作、泉金建设和珠三角经济区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南海、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毗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新兴的经济发展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现状 在经济发展方面,海峡西岸经济区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2019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GDP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占全国总GDP的4.4%。同时,在经济增长速度、外贸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上,海峡西岸经济区均位居全国前列。 在产业布局上,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制造业为主力,同时也大力发展服务业。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南部地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台湾、澳门和广东粤西地区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业的主要发展区域。 政府部门也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实力。 政策建议 虽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其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的联系紧密,但受到政治因素等的影响,经贸往来受到限制。加强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扩大交流,扶持台资企业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双方的经济共同发展。 二、推动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发展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海峡西岸经济区拥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应积极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也应加大新能源的投入和开发,在清洁能源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完善创新支持政策 创新是推动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完善创新支持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技术转移和市场化应用,将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四、建设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连接东南沿海和广东粤西地区的重要门户,建设交通枢纽和 物流中心将有助于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协同、流通和物流配送,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总之,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重要区域,需要各级政府和 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实力。

学习领悟《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心得发言

学习领悟《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心得发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是造福两岸同胞的康庄大道,需要凝聚两岸同胞力量共同推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对于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脉相连,亲望亲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持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广泛汇聚共同迈向和平统一的磅礴力量。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互动往来日益密切,给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充分说明两岸和则两利、合则双赢。此次发布的《意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是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福建在对台工作全局中的独特作用,有利于帮助台胞台企获得更多发展机遇、更广发展空间,更好参与大陆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是有利于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

整体利益的事,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办好”。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根本目的是要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促进产业融合和心灵契合,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要贯彻落实好《意见》,充分发挥福建对台工作的独特优势和先行示范作用,善用各方资源,深化融合发展;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制度;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先行先试,扩大授权赋能,持续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因时因地制宜,支持条件好、优势突出的地区率先试点、以点带面,引导其他地区找准定位、协同增效,努力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促进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深化闽台社会人文交流,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势不可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畅通台胞往来通道、促进台生来闽求学研习、鼓励台胞来闽就业、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深化产业合作、支持厦门与金门加快融合发展、支持福州与马祖深化融合发展、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发展、扩大社会人文交流合作……把《意见》提出的21条具体措施落细落实,必将加快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升两岸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进一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密切两岸交流合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之于东南沿海经济开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之于东南沿海经济开发 交通学院 07城市规划汤舒敏 071365041 一、中国改革开放相关背景。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邓小平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的体制。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需要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中国的发展又是离不开世界的,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坚定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沿海城市的开放,引进外资、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迅速扩大,我国经济摆脱了原来的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沿海城市的开放,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一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有国际经济良好的机遇。而沿海地区的发展优势主要在于对外贸易联系的地理交通便利。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对外向型经济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外向型经济是发展经济所采用的一种战略,通过这种战略加速经济的发展,实现从传统经济到现代经济的转变。一是善于运用机遇,发挥廉价劳动力和技术相结合的优势,合理安排自己的产业结构;二是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尽可能把加工工业的原材料来源和产品市场由省外延伸到国外;三是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上。对这三方面内容,在思想上必须全面认识,在工作中必须统筹规划,全面安排,通过

抢抓机遇 加快融入 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3319234384.html,)/总结报告/工作计划 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积极参与海峡 西岸经济区建设 最近,闽办通报印发了省委代书记###同志题为“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努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讲话。我市用两天的时间,以市委中心组学习的形式,特邀省社科院严正院长专题辅导,并结合##近几年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的讨论。通过学习交流,我们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发展所面临的一次极好机遇。一、认识要到位。通过认真学习###代书记的讲话,我们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立意高深。它是立足福建特有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而作出的新定位。福建地处两个三角洲之间,但地理单元相对独立,接受广东、上海的辐射比较困难,必须发挥自身特点,独闯新路。同时,因处海峡西岸,推进闽台合作,具有地缘、人缘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打海峡牌,做海峡文章,是福建必然抉择。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内涵深刻。它的基本内涵是对外

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三个定语,体现了大范围、宽领域、全方位的大开放理念的要求,体现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影响深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利于福建把握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的加快跃升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使我省与长三角、珠三角连成一体,更好地支援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加强闽台经贸联系,促进两岸经济连成一体,为祖国统一奠定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二、站位要准确。不论是地理意义上,或是目前发展格局上,福建都有沿海和山区之分。面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我市必须树立新的观念、确立新的站位。要置身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组成部分,参与建设。站在全省的高度来审视,##是山区,是沿海的腹地;站在全国的高度来审视,##是沿海,是以江西等省份为腹地的。因此,要在全市上下灌输沿海意识,强化“##是沿海”的共识,树立大开放的观念,植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从而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融入闽东南沿海。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我们在认识上必须明确##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行动上要努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贡献。要立足全省发展大格局,找准坐标定位,主动对接。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必须站在全省发展大格上,重新审视##的发展定位,从而从战略上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从现状和潜力分析,##城市定位是“二城二地”,即二级城市,绿色生态城市,闽东南及广东等沿海地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https://www.360docs.net/doc/3319234384.html,/a/20110411/000058.htm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3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略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功能区划分 第二节总体布局 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第四节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 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第一节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 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第五节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第七章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节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第四节建立城乡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第八章加强区域合作 第一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二节推进与港澳侨更紧密合作 第三节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 第九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第一节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 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第四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第五节构建和谐社会 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三节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十一章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第一节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第二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第三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着力先行先试 第二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第三节加强组织协调 前言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在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指导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意见》要求,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范围包括福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1 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2 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态势3 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任务3 (一)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3 (二)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5 (三)构建统筹协调的城镇支撑体系6 (四)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7 (五)构建外向带动的开放支撑体系8 (六) 构建互利共赢的协作支撑体系10 (七)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10 (八)构建安全可靠的防灾减灾支撑体系11 (九)构建和谐社会的管理协调服务支撑体系12 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保障措施12 为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祖国统一进程,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合作与竞争势头强劲、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要务,盯住发展、谋划发展、致力发展,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基本工作思路,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福建发展的定位,凸显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时期发挥福建优势,加快福建发展的新思路;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凝聚全省人民,集聚发展要素,形成全方位合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省干部群众不断总结、探索、创新的重大成果。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趋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两大战略的实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划区域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祖国统一大局、全国发展大局的积极步骤。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充分反映福建人民立足祖国统一大业、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的强烈责任意识,有利于发挥福建与台湾地缘近、史缘久、血缘亲、文缘同、语缘通、商缘广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发展闽台关系,加强闽台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更好地做台湾人民的工作,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认同感;有利于推动台湾海峡区域经济融合,实现互利双赢,促进海峡经济区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始终着眼于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注重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始终着眼于“五个统筹”,在发展中统筹、在统筹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始终着眼于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生活富裕。 ——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集中体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福建山海资源得天独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社会事业更加进步的现实基

国家质检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海西规划共同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合作备忘录

国家质检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海西规划共同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合作备忘录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1.08.24 •【文号】 •【施行日期】2011.08.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国家质检总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海西规划共同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合作备忘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继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中央支持福建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海西建设的决策部署,推进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质检总局与福建省政府决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更高起点、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共同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双方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推进的工作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一、质检总局支持福建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大力支持福建深化对台合作交流。 1.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积极支持平潭综合规划报批和建设,支持平潭口岸加快对外开放,探索实施更加特殊、便捷高效的质检政策措施,适应两岸开展合

作交流的新需求。 2.支持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落实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的决策部署,探索实施更加优惠的先行先试政策措施,支持厦门经济特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一步发挥厦门经济特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 3.支持福建先行先试对台质检措施。支持驻闽检验检疫机构开展涉台检验检疫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承担质检总局ECFA政策研究的相关工作,加快推动两岸检验检疫信息交流和证书交换核查的电子化,支持闽台进出口商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合作。支持驻闽检验检疫部门开展对台湾方面检验检疫证书、认证认可结果、检测结果采信试点工作,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制订采信的进口台湾产品目录。 4.支持闽台深化农业合作。在《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基础上,支持闽台农业对接,支持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探索建立闽台农业标准化、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紧密合作机制,施行更加便捷的涉台食品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5.促进福建企业享受ECFA原产地优惠。支持驻闽检验检疫机构研究福建省主要出口台湾产品产业结构和原产地规则,帮助福建企业用好、用足ECFA原产地政策,促进更多的出口产品享受ECFA原产地优惠。 6.支持闽台深化质检业务合作。支持福建省质检部门与台湾同行建立定期沟通交流互访机制,推动闽台标准、计量、认证、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支持闽台在加强口岸核心能力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继续支持海峡两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合作与特色质量检测技术交流,支持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中心、台湾标准研究中心和涉台检验检疫标准法规中心建设。为检验检疫部门与台湾有关部门先行先试开展技术层面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二)大力支持福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支持福建口岸扩大开放和整合提升。对接福建港口整合规划和布局,加大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