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开发方案设计.(优选)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优选)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优选)

石油工程综合训练

XX油田MM断块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

专业:石油工程

姓名:龙振平

学号: 100113040001

指导教师:马平华讲师

答辩日期: 2014年1年17日

目录

1.开发原则 (3)

2.开发方式 (3)

2.1开发方式论证 (3)

2.2 注入方式和时机选择 (3)

3.开发层系与井网井距 (4)

3.1 开发层系 (4)

3.2 井型、井网与井距 (5)

3.2.1 井型的确定 (5)

4.开发井的生产和注入能力 (10)

4.1 开发井的生产能力 (10)

4.2注水井的注入能力 (12)

5.采收率及可采储量 (13)

5.1 采收率计算 (13)

5.2 可采储量计算 (15)

6.油藏工程方案比较与推荐 (15)

6.1方案比较论证 (15)

6.2推荐方案描述与推荐 (19)

7.开发潜力与风险分析 (23)

7.1 开发潜力 (23)

7.2 风险分析 (23)

8.方案实施要求 (23)

8.1钻井及完井 (24)

8.2油井投产要求 (24)

参考文献 (24)

油藏工程方案

1.开发原则

根据有关开发方针、政策,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提出油田开发原则:(1)充分考虑油田的地质特点;

(2)充分利用油气资源,保证油田有较高的经济采收率;

(3) 采用合理的采油速度;

(4) 合理利用油田的天然能量;

(5) 充分吸收类似油田的开发经验;

(6) 确保油田开发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开发方式

2.1开发方式论证

试采分析表明,M1油井初期产量较高,这说明油藏具有一定的天然能量,利用借鉴高压物性资料及经验公式计算,该块油藏弹性采收率为13.35%,因此考虑到经济效益,在开发方式上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后期天然能量降低,产量下降,并且油藏具有边底水,由油水相渗曲线(图2.1)可得束缚水饱和度Swr为0.4,所以可采用注水方式开采。

M2井采用注水方式开采,产量逐渐升高然后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状态。

综合M1井M2井实验室资料和生产资料分析,该地区应采用注

2.2 注入方式和时机选择

M油藏油层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形态不规则,同时油层受断层控制,

为典型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因此,采用面积注水方式比较适用。

鉴于油藏天然能量不足,宜采取早期注水措施。

图2.1油水相渗曲线

3.开发层系与井网井距

3.1 开发层系

3.1.1层系划分与组合的原则

(1)一套独立的开发层系应该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油井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h>10m,G>10万吨;

(2)两套开发层系之间应具有良好的隔层,在注水开发条件下,两套开发层系不能够严格的分开,以避免层系之间发生水窜,影响分采效果;

(3)同一开发层系内各小层的物理性质相似,尤其是渗透率相接近,以防注水过程中形成严重的单层突进;

(4)同一开发层系内各油层的油水分布、原油性质、压力系统应当接

近;

(5)划分开发层系时,应当考虑当前采油工艺技术水平,同一油藏中相邻油层应当尽可能组合在一起,以便进行井下工艺措施,尽量发挥井下工艺措施的作用,不要将开发层系划分得过细,即可少钻井,又便于管理,又能达到同样的开发效果;

(6)多油层油田当具有以下地质特征时,不能用一套开发层系开发:

①储层岩性和物性差别大;

②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③油层的压力系统和驱动方式不同

④油层的层数太多,含层段过大。

3.1.2开发层系的确定结果及依据

针对M1,M2井油层的发育特点及试采井生产特点,确定采用一套层系开发较为合理。依据如下:

(1)油层分布面积大、单储系数小

该块Es33①油层含油面积面积4.74km2,单储系数小,为4.06×104t/(km2·m),故按一套层系进行开发较为合理。

(2)一套层系开发可使油井保持一定的生产能力

Es33①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4.07m,油层集中,按一套层系开发方可使油井保持一定的生产能力。

综上所述,Es33①油层按一套层系开发较为合理。

3.2 井型、井网与井距

3.2.1 井型的确定

应用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

(1)Es33①油藏条件适合部署水平井(见表3.1)

表3.1 水平井静态参数筛选标准

(2) 利用水平井开发同类型油藏已取得较好效果(见表3.2)

表3.2胜利水平井应用效果统计表

(3) 水平井可获得较高产能

由于水平井控制面积大,相应增加了井筒的泄油面积,提高油井产能。

3.2.2 井网与井距的确定

(1)井距的估算

根据前苏联P·H季雅舍夫统计罗马什金油田不同渗透率层和泄油半径的经验关系式:

Re=171.8+530K (3.1) 式中:Re—泄油半径,m;

K—平均渗透率,小数。

Es33①断块平均渗透率为3.4×10-3μm2,由此计算其泄油半径为

173.602m,则实际井距不应大于348m。

(2)经济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

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随着井距减小、井网密度加大,水驱的控制程度及最终采收率增加,开发效果变好。但是随着井网密度的升高,需要更多钻井,经济投入大大增加,将使经济效益变差。因而在确定合理井网密度时,既要有较好的开发效果,同时又

要在经济上有良好的回报和效益。这就要求首先确定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

首先利用投入产出理论确定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及经济最佳井网密度。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是指总产出与总投入相等时的井网密度;经济最佳井网密度是指总利润最大时的井网密度。

一定井网密度下的总投入为:

C in=AS(I D+I B+I C)(1+R)T/2 (3.2)

该井网密度下的总产出为:

C out=NE R w i C(P-O) (3.3)式中:A: 含油面积,km2;

S: 井网密度,井/km2;

R: 投资贷款利率;

T: 开发评价年限,a,

I D: 平均单井钻井投资,104元/井,

I B: 单井地面建设投资,104元/井;

I C: 采油工程投资,104元/井;

E R: 水驱采收率;

w i: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P: 税后原油价格,元/t;

O: 操作费, 元/t。

水驱采收率E R与井网密度的关系:

E R=E D e-a/s (3.4)其中:

a=100*0.1814/(k/u)0.4218 (3.5)式中:E R:驱油效率;

a: 井网指数,井/km2。

根据投入产出,总利润为:

G=NE D e-a/s w i C(P-O)-AS(I D+I B+I C)(1+R)T/2

=A(I D+I B+I C)(1+R)T/2(ke-a/s-S) (3.6) 式中:

k=NE D w i C(P-0)/A(I D+I B+I C)(1+R)T/2 (3.7)经济极限井网密度:

ke-a/s-S=0 (3.8) 经济最佳井网密度:

ka/(S2)e-a/s-1.0=0 (3.9)根据上述投入产出理论,结合研究区块的地质属性,从而得出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根据区块储层物性,储层平均渗透率15.24md,油相平均粘度2.11,可知a= 8.429井/km2 ;水驱油效率为0.45;原油价格选取近五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77.47美元/桶(3790元/吨),应缴纳税费种及税率有增值税(17%)、教育附加费(取增值税的3%)、城市建设附加费(取增值税的7%)、企业所得税(25%)及资源税(原油24元/吨)。

原油增值税17%。银行贷款年利率目前为 6.38%,单井投资总额

(I D+I C+I B)取为434 万元。开发评估年限为8 年,8 年内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为0.8。代入公式,得出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为11.87 井/km2,经济最佳井网密度为8.87井/km2,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及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如图 3.1及图3.2所示。

由于断块油藏非均质性较强,单井控制储量的能力较弱。所以在保持一定的采油速度的前提下,应适当把井网密度加大,单井生产压差减小,并构成完整的注采系统,对提高该边底水油藏的采收率是有利的,故本研究中采用经济极限井网密度。

图3.1 利润随井网密度变化情况

图3.2 利润偏导随井网密度变化情况4.开发井的生产和注入能力

4.1 开发井的生产能力

油气井以多大的产量投入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经济问题,一般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油气井产量必须大于经济极限产量;

(2)Pwf>Pb或Pwf>Pd,以防止井底出现二相区而增加渗流阻力、消耗过多的驱替能量;

(3)油气井产量不能过高、生产压差不能过大,不能在井底附近产生明显的非达西流动和井底坍塌以及套管损坏、井底出砂等工程问题;

(4)油气井产量应充分利用油气藏能量并能发挥油气井产能;

(5)井底流压应保证流体的有效举升;

(6)油气井产量应能保证注入能力得到及时的补充面压力水平得到较好的保持。

注水开发中,产液量计算公式为:

(4.1)式中:q L:井的产液量,t/d ;

J L:采液指数,t/(d?MPa) ;

:生产压差,MPa 。

根据油田M1和M2井的E3①s3 的单层试油试采以及油层物性流体PVT 分析资料综合储层的产能特征,建立油组平均采油指数,作为方案设计产能的依据,见表4.1.最终单井产能为5.6t/d,见表4.2

表4.1 采油指数

井号有效厚度

(m)地层压力

(Mpa)

流压

(Mpa)

生产压差

(Mpa)

日产油

(t/d)

采油指数

(t/d·Mpa

M1 6.60 32.61 24.8 8.81 19.93 2.262 M2 8.0 37.28 15 22.28 4.77 0.214

表4.5 砂组单井产能

砂层厚度(m)压差(Mpa)日产油(t/d) 干扰系数单井产能(t/d) E3①a37.6 10.6 13.94 0.55 5.6

4.2注水井的注入能力

在确定注入能力时,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注入设备的承受能力

(2)考虑注水井井底的破裂压力

(3)考虑油藏的注采平衡

按达西定律,吸水指数与采油指数比应等于油水流度比,满足下列关系:

J吸/J油=K rw(S or)·u o·B o/K ro(S wi)·u w.

(4.2)

J吸=3.1m3/(d·Mpa)

由于无际试水资料,取80%作为油组实际应用值,即J

=2.48m3/(d·Mpa)。

根据平面径向渗流理论,并考虑低渗透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可得驱动压差6.93Mpa。

=2.48·(-6.93),得不同注入压力下的日注水量(见图4.1)。

根据Q

油藏中深2876m,对应井口最大注入压力20Mpa

图4.1 日注水量与注入压力关系曲线

满足注采比1:1条件下,单井日注水最高为17m3/d。计算最大注水量32.4m3/d,满足注水要求。

5.采收率及可采储量 5.1 采收率计算

5.1.1采用经验公式法进行采收率的计算与标定 。 (1)经验公式1:

0.1316

0.214289R o K E μ??

= ?

??

(5.1)

式中: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渗透率,10-3μm 2; μ0—地层原油粘度,MPa 。

利用经验公式1计算结果如表5.1

表5.1 经验公式1计算结果

016

.0log

121.0+=o

R Kh E μ

(5.2)

式中:E R -采收率,小数;

K -平均渗透率,10-3μm 2; μ0—地层原油粘度,mPa.s ; h —有效厚度,m 。

利用经验公式2计算结果如表5.2.

表5.2 经验公式2计算结果

(3)林志芳、俞启泰公式:

E R=0.6911×(0.5757-0.1157lgμR+0.03753lgK)(5.3)式中:E R-采收率,小数;

μR-油水粘度比;

K-平均渗透率,10-3μm2。

利用林志芳、俞启泰公式计算结果如表5.3。

表5.3 林志芳、俞启泰公式计算结果

5.1.2 采收率标定

采收率直接影响可采储量的大小,所以采收率的标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经验公式法中,利用林志芳、俞启泰公式计算结果相较于两外两个偏高,故而舍弃。综合另外两个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标定采收率为25.36%,见

表5.4。

表5.4 采收率计算表

5.2 可采储量计算

采收率标定为25.36%,地质储量为78.28万吨,故可采储量为19.85万吨。

6.油藏工程方案比较与推荐

6.1方案比较论证

本次研究根据生产井的产液能力和注水井的吸水能力,确定注采平衡条件下的合理油水井数比:

(6.1)

(6.2)

(6.3) 式中:

I w:注水井的吸水指数;

J L:生产井的产液指数;

R wo:油水井数比;

I:层位,i=1, 2, 3;

H i:第i层厚度;

NTG i:第i 层净毛比。

表6.1列出了各参数的取值:

表 6.1 储层物性参数表

由此可计算出:

R wo=1.14

在确定了井网密度及注采井比例后,需要确定具体选择何种井网类型、采用何种注水方式等问题。

本次研究中,首先对正方形井网和三角形井网等两种井网类型进行了对比。为降低其他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对比过程中尽量保证两种井网中其他各参数相同或相近:井网密度为经济极限井网密度 11.87 口/km2,结合区块含有面积 4.07km2,可计算出共打井 49 口;注采比在 1.14 左右(实际注采比采用 1.04),且均采用直线注水。

基于上面的描述,可以分别计算出两种井网类型的井距如下:

正方形井网:

三角形井网:

结合各自的井距,选择具体布井位置及注采方式,见图 6.1、6.2。其中蓝色圆点代表注入井,黑色圆点代表生产井。因为是优化井网类型的模拟,所以在模拟过程中没有考虑M1、M2 和M3等三口井的影响,因为对这个问题来说,是否考虑已存在的井对结果的影响不大。

图6.1 正方形井网布井

图6.2 三角形井网布井

图6.3 不同井网原油采出程度

在模拟过程中,注入井定注入速度8 立方米/天注水,生产井定产液量8 立方米/天生产,共模拟15 年。图6.3 为两种井网类型下地层原油采出程度对比,图6.4为含水率对比。

图6.4 不同井网含水率变化

从模拟结果来看,相比于正方形井网,三角形井网的原油采出程度稍高,累产油更大,更加有经济效益。这一点也和以往的开发认识相符:一般来说,针对断块油藏的地质特点,井网形式以三角形井网为好。因为三角形井网是交错排列分布,适合不规则的复杂断块油藏,也有利于落实小断层和掌握透镜体砂体的分布另外三角形井网更容易形成比较完善的注采系统。

6.2推荐方案描述与推荐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合理的开发程序对提高采油速度、推迟含水率升高过快有重要的作用。在确定了最优的井网类型、方向,井排比等参数后,可以在井网确定的情况下来寻找最优的生产制度。

油藏开发程序主要涉及注水方式、转注时间等,根据实际开发经验,对边水驱动的断块油藏,多采用边缘注水和面积注水的组合注水方式,且

在构造高部位多打生产井。根据这些原则,我设计了下面一种开发方案。

6.2.1 初始注采方案

本方案的井网类型、注采井比例、井排井距等均取最优化后的结果,并采用直线注水。其中,M1、M2 和M3等三口井分布在井网中,M1 井位置不在井网中网格位置,略有偏移,见图 6.5。其中,M3 井改为采油井,M1、M2两口井转变为注水井。

因需要保证构造高部位主要分布生产井,我选择2760m 深度为分界线,完井深度在2760m 以下的井,均按直线型注水方式分布;2760m 以上均为生产井。注入井定注入速度8立方米/天注水,生产井定产液量8立方米/天生产。

6.2.3 边缘生产井转注

在此制度下生产一定时间后,构造底部位的生产井含水率会急剧升高,达到90%以上,此时可将构造北侧部生产井转为注入井,以提高产油速度,此时的注采井分布见图6.6。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核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论述题:从以下6个题目中选择3个题目进行论述,每题不少于800字。(总分100分) 1、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 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提示:参见教材第二章,重点说明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八方面内容。 答:油田开发方针和基本原则 我国油田勘探开发应遵循的方针是: 少投入 多产出 确保完成国家原油产量总目标 具体遵循的原则是: 1、在详探的基础上尽快找出原油富集规律,确定开发的主要油层, 对此必须实施稀井广探、稀井高产和稀井优质的方针。尽快探明和建设含油有利地层,增加后备储量和动用储量 2、必须实施勘探、开发、建设和投产并举的方针,即边勘探、边建 设、边生产的方针 3、应用在稀井高产的原则下,实行早期内部强化注水,强化采油, 并且向油层展开进攻性措施,使油田长期高产稳产。

油田开发的核心是采油和采气 一个含油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具有工业油流以后,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深入开发,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实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资,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生产结束。 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经历三个阶段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实验等选取代表性的面积, 选取某种开发方案,提前投入开发,取得经验,指导全油田的开发工作。主要任务是研究主力油层的分布,厚度和储量,孔隙度的大小和非均质的情况井网研究、生产动态规律研究确定合理的开采工艺 2、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对油层的研究和评价,全面布置开发 井,注采方案和实施。 3、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和不断完善,由于油气埋藏在地下,客观 上造成了在油田开发前不可能把油田的地质情况都认识得很清楚,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油田投产后,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原来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方案设计不符合,加上会出现对原来状况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开发方案设计不符合,因而我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

18秋中石油《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在线考核主观题标准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试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学习中心:XXX姓名:___XX___学号:___XXX____ 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 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题型 本课程考核题型为论述题,10选5题。每题20分,试卷总分100分。 二、题目 1、论述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原则。 答: 一、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 1)建立生产试验区可以给新区块提供地质开发依据。 2)常规的探井资料等计算储量有一定偏差,是由于井网密度小造成的,生产实验区的建立可以更准确的落实油田储量。而落实有天储量是开发投入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3)利用试验区资料和理论的详细分析归纳总结出符合油田实际情况的一套研究方法。建立该区块的油层参数解释图版及油层对比方法。 4)开辟实验区块可以解决探井、资料井的试油、试采资料不能提供的注水井的吸水能力、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特点等资料。但通过生产试验区,可以搞清油田开发中的一系列问题。这对油田开发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开辟生产试验区的原则 1.在考虑设置试验区要有相对的独立性,试验区与全油田合理开发区别开来形成“一国两制”互不影响的程度。 2.解决油田开发中的关键问题。对于开采速度要求较高,为油田后续开发提供依据。试验项目设立的主要目的是要具有代表意义。像中国现在建立的“特区”。是要发现问题, 3.生产试验区没有生产规模不行要具备一定规模这才有示范效应,而且要使所取得的各种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际意义: 4.建立生产试验区还要认真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地面建设,运输条件等方面,这样就能更好的保证试验区建设的速度及效果。 5.生产试验区开辟的位置和范围要选取对全油田具有代表意义的地方。不宜过于靠近油田边沿,还要控制该区的开发规模使其具有代表意义。 三、开辟生产试验区的任务 试验区的建立可以详细的了解储油层情况汇总出详细的该地区的地质条件,逐步的建立开发层系用的划分的标准包括厚度、隔层的条件等,通过试验区的建立了解掌握井网和布井方式及其对储量的控制程度。了解掌握生产动态规律和符合实际的采油速度。了解掌握合理的采油工艺和技术以及油层改造措施。 四、开辟生产试验区的内容 1)井网实验主要是为了了解不同井网类型、密度生产能力和最大产量,通过不同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及产能变化规律及对采收率等问题的影响; 2)各类型的天然能量开采试验——主要通过各种天然能量开采实验来了解对油田产能大小是否有影响,总结出规律性质的东西。在不同天然能量可以获得的各种采收率,不同能量及驱动方式的转化关系等一些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后续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 2、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答: 一.油田开发方针和基本原则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

石油工程综合训练 XX油田MM断块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 专业:石油工程 姓名:龙振平 学号:100113040001 指导教师:马平华讲师 .1

答辩日期:2014年1年17日 目录 1.开发原则 (4) 2.开发方式 (4) 2.1开发方式论证 (4) 2.2 注入方式和时机选择 (4) 3.开发层系与井网井距 (5) 3.1 开发层系 (5) 3.2 井型、井网与井距 (6) 3.2.1 井型的确定 (7) 4.开发井的生产和注入能力 (12) 4.1 开发井的生产能力 (12) 4.2注水井的注入能力 (14) 5.采收率及可采储量 (14) 5.1 采收率计算 (14) 5.2 可采储量计算 (17) 6.油藏工程方案比较与推荐 (17) 6.1方案比较论证 (17) 6.2推荐方案描述与推荐 (22) .2

7.开发潜力与风险分析 (26) 7.1 开发潜力 (26) 7.2 风险分析 (26) 8.方案实施要求 (26) 8.1钻井及完井 (27) 8.2油井投产要求 (27) 参考文献 (27) .3

油藏工程方案 1.开发原则 根据有关开发方针、政策,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提出油田开发原则:(1)充分考虑油田的地质特点; (2)充分利用油气资源,保证油田有较高的经济采收率; (3) 采用合理的采油速度; (4) 合理利用油田的天然能量; (5) 充分吸收类似油田的开发经验; (6) 确保油田开发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开发方式 2.1开发方式论证 试采分析表明,M1油井初期产量较高,这说明油藏具有一定的天然能量,利用借鉴高压物性资料及经验公式计算,该块油藏弹性采收率为13.35%,因此考虑到经济效益,在开发方式上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后期天然能量降低,产量下降,并且油藏具有边底水,由油水相渗曲线(图2.1)可得束缚水饱和度Swr为0.4,所以可采用注水方式开采。 M2井采用注水方式开采,产量逐渐升高然后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状态。 综合M1井M2井实验室资料和生产资料分析,该地区应采用注 2.2 注入方式和时机选择 M油藏油层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形态不规则,同时油层受断层控制,为典型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因此,采用面积注水方式比较适用。 鉴于油藏天然能量不足,宜采取早期注水措施。 .4

油藏开发方案项目设计方案

油藏开发方案项目设 计方案 1.开发原则 根据有关开发方针、政策,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提出油田开发原则:(1)充分考虑油田的地质特点; (2)充分利用油气资源,保证油田有较高的经济采收率; (3) 采用合理的采油速度; (4) 合理利用油田的天然能量; (5) 充分吸收类似油田的开发经验; (6) 确保油田开发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开发方式 2.1开发方式论证 试采分析表明,M1油井初期产量较高,这说明油藏具有一定的天然能量,利用借鉴高压物性资料及经验公式计算,该块油藏弹性采收率为 13.35%,因此考虑到经济效益,在开发方式上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后期天然能量降低,产量下降,并且油藏具有边底水,由油水相渗曲线(图2.1)可得束缚水饱和度Swr为0.4,所以可采用注水方式开采。 M2井采用注水方式开采,产量逐渐升高然后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状态。 综合M1井M2井实验室资料和生产资料分析,该地区应采用注

2.2 注入方式和时机选择 M油藏油层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形态不规则,同时油层受断层控制,为典型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因此,采用面积注水方式比较适用。 鉴于油藏天然能量不足,宜采取早期注水措施。 图2.1油水相渗曲线 3.开发层系与井网井距 3.1 开发层系 3.1.1层系划分与组合的原则 (1)一套独立的开发层系应该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油井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h>10m,G>10万吨; (2)两套开发层系之间应具有良好的隔层,在注水开发条件下,两套开发层系不能够严格的分开,以避免层系之间发生水窜,影响分采效果; (3)同一开发层系内各小层的物理性质相似,尤其是渗透率相接近,

中石化油田开发方案培训教案

第一章油田开发基础及开发方案 (2) 第一节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及资料准备 (3) 一、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 (3) 二、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资料 (4) 第二节田地质模型的建立 (5) 一、地层 (5) 二、构造 (5) 三、储集层(分类、成因及储集性质、孔隙结构特征、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5 四、隔层及夹层 (6) 五、油藏 (6) 六、储量 (7) 第三节储层精细地质研究 (7) 一、储层精细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7) 二、储层精细研究的特点和内容 (9) 三、地质知识库和随机建模技术(前面已经介绍) (11) 四、储层精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11) 五、储层非均质表征及定量建模 (12) 六、储层预测内容及方法 (12) 第四节整装储量油田合理开发程序 (13) 一、开辟生产试验区 (14) 二、分区钻开发资料井 (15) 三、部署基础井网 (15) 四、编制正式开发方案 (16) 第五节断块油田合理开发程序 (18) 一、断块油田的地质特点 (18) 二、断块油田的主要类型 (18) 三、断块油田的合理开发程序 (19) 第六节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 (20) 一、弹性驱动 (21) 二、溶解气驱动 (21) 三、水压驱动 (21)

四、气压驱动 (22) 五、重力驱动 (23) 第七节多油层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与组合 (24) 一、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24) 二、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25) 三、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中应研究的问题 (26) 四、油田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实例 (28) 第八节砂岩油田注水开发 (28) 一、油田注水方式 (28) 二、选择注水方式的原则 (30) 三、影响注水方式选择的因素 (30) 第九节井网密度 (31) 一、井网密度、合理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 (32) 二、确定井网密度时要考虑的几个关系 (32) 三、确定合理井网密度的几种简单方法 (33) 第十节油田开发技术指标计算方法 (35) 一、开发技术指标计算的数值模拟方法 (35) 二、开发技术指标计算可供选择的模型 (36) 第十一节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及选择 (44) 一、经济评价的任务、原则和步骤 (45) 二、经济评价的依据 (46) 三、经济评价指标 (47) 四、最优方案的选择 (49) 习题 (50)

2015秋石大远程《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在线考试答案

2015秋石大远程《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在线考试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2015年春季 期末考试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学习中心:_ __ 姓名: ___学号:_ 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 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为“0”。 2、两人或两人以上答题内容或用语有50%以上相同者判为雷同,成绩为“0”。 3、所提交试卷或材料没有对老师题目进行作答或提交内容与该课程要求完全不相干者,认定为“白卷”或“错卷”,成绩为“0”。 一、题型 本课程考核题型为论述题,10选5题。每题20分,试卷总分100分。 二、题目 1、论述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原则。 提示:参见教材第一章,结合自己的理解全面阐述生产试验区的各项内容。 答:1、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 1)深刻认识油田的地质特点。通过生产试验区较密井网的解剖,主要搞清油层的组成及其砂体的分布状况,掌握油层物性变化规律和非均质特点,为新区开发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 2)落实油田储量。油田的储量及分布是油田开发的物质基础,但利用探井、资料井计算储量,由于井网密度较小,储量计算总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对一个新油田来讲,落实油田储量是投入开发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3)研究油层对比方法和各种油层参数的解释图版。通过实际资料和理论分析,找出符合油田情况的各种研究方法。 4)研究不同类型油层对开发部署的要求,可为编制开发方案提供本油田的实

证试验区开辟的速度快、效果好。 2、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提示:参见教材第二章,重点说明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八方面内容。 答:1、油田开发方针和基本方针 我国油田勘探开发应遵循胡方针是:少投入、多产出、确保完成国家原油产量总目标。 2、具体遵循的原则是 1)、在详探胡基础上尽快找出原油富集规律,确定开发的主要油层,对此必须实施稀井广探,稀井高产和稀井优质的方针,尽快探明和建设含油有利地层,增加后备储量和动用储量。2)、必须实施勘探、开发、建设和投产并举的方针,即边勘探、边建设、边生产的方针。3)、应用在稀井高产的原则下,实行早期内部强化注水,强化采油,并且向油层展开进攻性措施,使油田长期高产稳产。 3、在编制开发方案时,应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1)、确定采油和稳定期限 一个油田必须以较快胡速度生产以满足国家对石油的需要,但同时对稳产期或稳产期采收率有明确的规定,它们必须以油田的地质条件和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开发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一般的稳产期采收率应满足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大部分的原始可采储量应在稳产期采出来。 2)、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 在开发方案必须对开采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是利用什么驱动方式采油以及开发方式如何转化(如弹性驱动转溶解气驱再转注水、注气等)如果决定注水,应确定早期还是后期注水,而且还必须明确注水方式。 3)、确定开发层系 一个开发层系,应是由一些独立的上下有良好隔层,油层性质相近,驱动

《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一、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 《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油气田开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且由于国内外油气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以及油气田开发方法和技术随着科技进步在不断发展;因此,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要适应目前油气田开发的需求,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从认识油田的基本特征入手,逐步了解油田开发的过程、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掌握不同条件下油田开发技术的适应性等。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基本理论讲述、多媒体动画演示和实际油田实例剖析相结合,形象阐述不同油田开发的基本机理、流程和方法;结合课程内容,发动学生开展国内外特殊油藏开发特点与技术新进展等方面的调研和讨论,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培养基本动手的研究能力。 1)整合教学内容,强化基础、把握重点,适应研究性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要进行重组,将精讲、概述和自学有机结合,体现本课程各个知识点与油田开发过程决策的相互关联性。 2)针对油田开发中的重点知识设置讨论专题、强调技术查新和文献调研,加强研究性能力的培养。 以油田开发中的重点内容为依据,设计和构造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关的、或与油田开发生产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的理解。安排学生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技术查新和文献调研,编写简易的文献综述报告,以小组或个人在课堂进行研讨和交流。领会理论与科研前沿、先进生产实践的关系。逐步让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进行深入理解,并培养能够初步应用开发知识的能力。 3)强化教学手段,把理论讲述、多媒体动画演示和实际油田实例剖析相结合,形象阐述油田开发的基本机理、流程和方法。 以相对独立的油田开发问题,制作多媒体动画材料,演示油田开发的基本机理、流程和方法,结合理论知识讲述和典型油气田开发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基础专业知识,并逐步培养把各个知识点灵活应用到开发实践中去的能力。 二、实践运用情况及效果评价 1)突出基本知识、遵循技术规范、掌握研究程序。参考石油行业开发标准、我国主要油田开发实践认识(胜利油田等),建立“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的基本流程、关键技术和操作模式。结合油田开发标准和油田开发实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培养学生规范研究程序、规范研究手段和规范研究报告的意识。 2)理论讲述、动画演示和实例剖析结合,深化理解课程知识。强化教学手段,把理论讲述、多媒体动画演示(典型油田开发过程及效果影响因素的多媒体动画材料、不同注采井网部署方法及驱替过程的多媒体动画材料)和实际油田实例剖析相结合,形象阐述油田开发的基本机理、流程和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基础专业知识,并逐步培养把各个知识点灵活应用到开发实践中去的能力。 3)对油田开发中的专题问题进行课堂研讨,加强学生研究性能力的培养。以大作业的形式布置课程任务,通过调研汇报讨论的方式强化学生学习油田开发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想法、带着压力进行专业学习,自己动手准备相关材料,避免一般课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

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指南 ——2004年中国石油出版社出版第一章油田概述 一、油田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1)说明油田的地理位置(包括盆地、构造单元)、行政归属、地理环境及油田区域范围油田,并附油田地理位置图。(图1-1-1) 2)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区的地貌类型、特点和平均海拔高度。 3)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季节特点,列出当地气象资料。参考表1-1-1。 4)河流与水源。简要说明当地主要河流、湖泊类型、大中型水利设施及蓄水排灌情况、地下水深及水质矿化度。 5)简要说明油田所在地的岩石类型和下列不良的工程地质情况:湿陷性黄土、膨(冻)涨土等的级别,岩溶、流沙、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分布等。 6)说明国家或当地地方对环境保护与生态的要求。 气象资料表表1-1-1

注:上表视资料收集情况而定 二、交通运输、电力及通讯 1)简要说明当地铁路、公路、水运、航运(或机场)等概况及它们到油田的距离。 2)简要说明当地供电网络及供电能力,目前在线负荷和剩余负荷。 3)当地地方通讯网、油网机构组织及设施、容量、规模及运行情况。

第二章当前油田开发准备工作概况 第一节油田勘探简史 说明油田勘探简史,其中包括:①.油田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工区范围、区域地质背景及油气富集规律;②.油田勘探开始的年份、经历的阶段、重大勘探部署;③.发现井产油的时间、油层以及试油工作制度、压力、日产量,并说明探明地质储量等。 第二节油田勘探程度及取得的资料 一、地震工作量 油田范围内所做过的二维、三维地震工作量、测网密度及做过的处理和结果。简要说明物、化探工作量及其它地质勘探工作量。 二、钻井及钻井工程情况 1)统计已钻探井、评价井、开发资料井的基本情况,并列出各井的基本数据,参考表2-2-1。说明目前的井网密度,即井数/km2。 ××油田完钻井基本数据表表2-2-1 注:当井数较多时,可将该表作为附表。

中石油15年春《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期末考试全部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2015年春季 期末考试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学习中心:__姓名:___学号:____ 一、题型 本课程考核题型为论述题,10选5题。每题20分,试卷总分100分。 1、论述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原则。 2、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3、论述如何建立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模型。 4、论述油藏不同驱动方式的开采特征。 5、详细列举一种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 6、论述油气田的各类非均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7、论述合理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的目的、意义与原则。 8、论述油田注水的意义及如何确定注水时间、注水方式和部署井网。 9、论述油气藏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原则。 10、论述如何做好油气藏经营管理,分析油气藏经营管理失败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建议。 答案包括1—10题。请自己选择。 二、题目 1、论述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原则。 答:1.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 (1)深刻认识油田的地质特点。通过生产试验区较密井网的解剖,主要搞清油层的组成及其砂体的分布状况,掌握油层物性变化规律和非均质特点,为新区开发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 (2)落实油田储量。油田的储量及分布是油田开发的物质基础,但利用探井、资料井计算储量,由于井网密度较小,储量计算总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对一个新油田来讲,落实油田储量是投入开发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3)研究油层对比方法和各种油层参数的解释图版。通过实际资料和理论分析,

找出符合油田情况的各种研究方法。 (4)研究不同类型油层对开发部署的要求,可为编制开发方案提供本油田的实际数据。探井、资料井的试油、试采资料,只能提供关于油井生产能力、油田天然能量和压力系统等大致资料,一般不能提供注水井的吸水能力、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特点以及不同开发部署对油层适应性的资料。但通过生产试验区,可以搞清油田天然能量的可利用程度、合理的注水方式、层系的划分与组合、井网的布置、油井的开采方式、油水井的工作制度以及对地面油气集输的要求等。 2.开辟生产试验区的任务: (1)研究油层地质情况,搞清各小层面积及分布形态、厚度、储量及非均质情况,隔层性质及分布; (2)研究井网系统和布井方式及其对储量的控制程度,以及开发层系的划分标准; (3)研究生产动态和合理采油速度,以及适用的采油工艺技术; (4)结合油田地质条件和生产特点进行特殊研究,如转注时机,断层、裂缝等对开采动态影响研究等。 3.开辟生产实验区的内容: 1)各种天然能量开采试验——认识这些能量对油田产能大小的影响,不同天然能量所能取得的各种采收率,以及各种能量及驱动方式的转化关系等; 2)井网试验——不同井网类型、密度所能取得的最大产量和合理生产能力,不同井网的产能变化规律,对油层控制程度,以及对采收率和各种技术经济效果的影响; 3)采收率研究试验和提高采收率方法试验——不同开发方式下各类油层的层间、平面和层内的干扰情况,层间、平面的波及效率和油层内部的驱油效率,以及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适用性及效果; 4)影响油层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和提高油层生产能力的各种增产措施及方法试验——前者如边水推进速度、底水锥进、地层原油脱气、注入水的不均匀推进、裂缝存在等;后者包括油水井的压裂、酸化、大压差强注强采等。 5)注水开发试验——合理的切割距,注采井排的排距试验,合理的注采方式及井网,合理的注水排液强度及排液量,合理的转注及注采比,无水采收率及见水时间与见水后出水规律的研究等。 4.开辟生产实验区的原则: 1)生产试验区开辟的位置和范围对全油田应具有代表性。试验区一般不要过于

中石油2012年秋《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在线作业答案

中石油2012年秋《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在线作业答案第1—3阶段 第一阶段在线作业答案 第1题生产试验区是在详探程度高的地区,任意划出一块面积,用正规井网正式投入开发,并进行各项开发试验。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生产试验区的概念 第2题试油是在油井完成后(固井、射孔),把某一层的油气水从地层中诱到地面上来,并经过专门测试取得各种资料的工作,一般时间较短。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试油的概念 第3题区域勘探(预探)阶段主要任务是寻找和查明油气田,计算探明储量,为油气田开发做好准备。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勘探各阶段的划分 第4题油藏模拟就是模仿和再现油藏内流体的渗流现象和渗流规律。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油藏模拟的概念 第5题油气田开发方案是集合勘探开发各工程环节的数据信息,对油气田开发给出最佳的综合技术对策。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对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理解 第6题黑油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因粘滞力、重力和毛管力作用而引起的油、气、水三相的等温流动的模型。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黑油模型的概念 第7题随机建模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可选的、等概率的储层模型的方法,即对井间未知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给出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随即建模的概念 第8题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的原则是确保油田开发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采收率。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对油田开发方案的理解 第9题我国油田开发的方针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实现稳产高产。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对方针的理解 第10题凡是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都叫储集层.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

石油工程综合训练 XX油田MM断块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 专业:石油工程 姓名:龙振平 学号: 100113040001 指导教师:马平华讲师 答辩日期: 2014年1年17日 目录 1.开发原则 (3) 2.开发方式 (4) 2.1开发方式论证 (4) 2.2 注入方式和时机选择 (4) 3.开发层系与井网井距 (5) 3.1 开发层系 (5) 3.2 井型、井网与井距 (7) 3.2.1 井型的确定 (7) 4.开发井的生产和注入能力 (12) 4.1 开发井的生产能力 (12) 4.2注水井的注入能力 (13) 5.采收率及可采储量 (14) 5.1 采收率计算 (14) 5.2 可采储量计算 (17) 6.油藏工程方案比较与推荐 (17) 6.1方案比较论证 (17)

6.2推荐方案描述与推荐 (22) 7.开发潜力与风险分析 (27) 7.1 开发潜力 (27) 7.2 风险分析 (27) 8.方案实施要求 (28) 8.1钻井及完井 (28) 8.2油井投产要求 (28) 参考文献 (28) 油藏工程方案 1.开发原则 根据有关开发方针、政策,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提出油田开发原则:(1)充分考虑油田的地质特点; (2)充分利用油气资源,保证油田有较高的经济采收率; (3) 采用合理的采油速度; (4) 合理利用油田的天然能量; (5) 充分吸收类似油田的开发经验; (6) 确保油田开发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开发方式 2.1开发方式论证 试采分析表明,M1油井初期产量较高,这说明油藏具有一定的天然能量,利用借鉴高压物性资料及经验公式计算,该块油藏弹性采收率为13.35%,因此考虑到经济效益,在开发方式上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后期天然能量降低,产量下降,并且油藏具有边底水,由油水相渗曲线(图2.1)可得束缚水饱和度Swr为0.4,所以可采用注水方式开采。 M2井采用注水方式开采,产量逐渐升高然后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状

中石油秋《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在线作业答案1.doc

中石油2012年秋《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在线作业答案1 中石油2012年秋《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在线作业答案第1—3阶段 第一阶段在线作业答案 第1题生产试验区是在详探程度高的地区,任意划出一块面积,用正规井网正式投入开发,并进行各项开发试验。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生产试验区的概念 第2题试油是在油井完成后(固井、射孔),把某一层的油气水从地层中诱到地面上来,并经过专门测试取得各种资料的工作,一般时间较短。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试油的概念

第3题区域勘探(预探)阶段主要任务是寻找和查明油气田,计算探明储量,为油气田开发做好准备。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勘探各阶段的划分 第4题油藏模拟就是模仿和再现油藏内流体的渗流现象和渗流规律。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油藏模拟的概念 第5题油气田开发方案是集合勘探开发各工程环节的数据信息,对油气田开发给出最佳的综合技术对策。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对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理解 第6题黑油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因粘滞力、重力和毛管力作用而引起的油、气、水三相的等温流动的模型。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黑油模型的概念 第7题随机建模指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可选的、等概率的储层模型的方法,即对井间未知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给出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随即建模的概念 第8题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的原则是确保油田开发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采收率。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考查对油田开发方案的理解 第9题我国油田开发的方针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实现稳产高产。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doc

实用文档 石油工程综合训练 XX油田 MM断块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 专业:石油工程 姓名:龙振平 学号:100113040001 指导教师:马平华讲师 答辩日期:2014 年 1年 17日

目录 1. 开发原则 (3) 2. 开发方式 (3) 2.1 开发方式论证 (3) 2.2 注入方式和时机选择 (3) 3. 开发层系与井网井距 (4) 3.1 开发层系 (4) 3.2 井型、井网与井距 (5) 3.2.1 井型的确定 (5) 4. 开发井的生产和注入能力 (10) 4.1 开发井的生产能力 (10) 4.2 注水井的注入能力 (12) 5. 采收率及可采储量 (13) 5.1 采收率计算 (13) 5.2 可采储量计算 (15) 6. 油藏工程方案比较与推荐 (15) 6.1 方案比较论证 (15) 6.2 推荐方案描述与推荐 (19) 7. 开发潜力与风险分析 (23) 7.1 开发潜力 (23) 7.2 风险分析 (23) 8. 方案实施要求 (23) 8.1 钻井及完井 (24) 8.2 油井投产要求 (24) 参考文献 (24)

油藏工程方案 1.开发原则 根据有关开发方针、政策,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提出油田开发原则: (1)充分考虑油田的地质特点; (2)充分利用油气资源,保证油田有较高的经济采收率; (3) 采用合理的采油速度; (4)合理利用油田的天然能量; (5)充分吸收类似油田的开发经验; (6)确保油田开发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开发方式 2.1 开发方式论证 试采分析表明, M1油井初期产量较高,这说明油藏具有一定的天然 能量,利用借鉴高压物性资料及经验公式计算,该块油藏弹性采收率为 13.35%,因此考虑到经济效益,在开发方式上初期采用天然能量开发,后 期天然能量降低,产量下降,并且油藏具有边底水,由油水相渗曲线(图 2.1 )可得束缚水饱和度Swr 为 0.4 ,所以可采用注水方式开采。 M2井采用注水方式开采,产量逐渐升高然后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状态。 综合 M1井 M2井实验室资料和生产资料分析,该地区应采用注 2.2 注入方式和时机选择 M油藏油层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形态不规则,同时油层受断层控制,为典型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因此,采用面积注水方式比较适用。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试卷word参考模板

中国石油大学函授生考试试卷 课程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教师 xxxxxx学年第1 学期 班级xxxx石油工程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井网密度: 平均每平方千米(或公顷)开发面积所占有的井数 2、倒灌现象: 在注水油田,低压层和高压层合采,则低压层往往不出油,可能出现高压含水层中的水和油向低压层倒流的现象,称为见水层和含油层间的倒灌现象 3、含水上升率: 表示某一阶段含水率上升了多少,它是衡量油田含水上升快慢的指标。 4、生产气油比: :油田在开采过程中,每采出一吨油所伴随着采出的天然气量。单位:m3/t。生产气油比的大小反映了地层原油的脱气程度。 5、产量递减率: 是指单位时间的产量变化率。递减率的大小,反映油田稳产形势的好坏。 6、累积亏空: 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所占地下体积之比。 7、水驱指数: 指每采出1 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单位为方/吨。 8、层间矛盾: 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笼统注水(不分层注水)后,由于高、中、低渗透层的差异,各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地层压力、采油速度、水淹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差异。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其是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 9、渗透率: 10、综合岩石压缩系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油藏的开发方式可以分为、、 、、。 2、递减类型的确定方法、、、。 3、油藏工程设计包括、、 、、。 4、注水方式有、、、等几种方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油藏开发设计的基本原则 2、什么叫油田开发方案?其编制步骤可分为哪几步? 3、简述油田开发方案实施应注意的主要方面? 4、简述合理的布井方案? 5、简述选择驱动方式的原则?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在线作业三 满分答案

视窗× loading... 第三阶段在线作业 多选题 (共11道题) 展开 收起1.(2.5分)地球科学和工程科学达到成功结合的基本原则 A、对油藏管理过程、技术和工具的全面理解。 B、开放、灵活、交流和协调。 C、团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 D、经济性原则 E、坚韧执着,持之以恒。 我的答案:ABCE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确定油藏管理的原则 A、时间连续性原则 B、灵活性原则 C、学科协同原则 D、经济效益原则 E、独立核算原则 我的答案:ACDE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决定注水开发油田采收率高低的三要素 A、油田的水淹厚度系数 B、油田的水淹面积系数 C、油田驱油效率 D、油田地质储量 E、油田可采储量 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解决层内非均质的开发对策有 A、堵水 B、调整井距 C、调剖 D、三次采油 E、改变液流方向 我的答案:ACE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开发层系划分的意义

A、有利于发挥个油层的作用,为油层比较均衡开采打下基础,减少层间矛盾 B、划分开发层系是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的基础 C、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要求进行层系划分 D、油田高速开发要求进行层系划分 E、有利于简化开发程序 我的答案:ABCD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储量计算方法属于动态法的有 A、类比法 B、产量递减法 C、矿场不稳定试井方法 D、水驱特征曲线法 E、物质平衡方法 我的答案:BCDE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开发指标预测方法分类有以下几种: A、经验公式类 B、水动力学公式类 C、物质平衡方程类 D、油藏数值模拟类 E、通用预测方法类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以下哪些是改善水驱的主要水动力学方法? A、周期注水 B、改变液流方向 C、强化注采系统的变形井网 D、补充点状和完善排状注水系统 E、堵水与调剖技术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影响EV的因素 A、注水井网的类型; B、油层非均质性 C、重力分异 D、油水流度比 E、毛细管力 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确定井网密度时要考虑 A、井网密度与水驱控制储量的关系 B、井网密度与井间干扰的关系 C、井网密度与最终采收率的关系 D、井网密度与采油速度的关系

气田开发方案编制

气田开发方案摘要 一、萨曼杰佩气田开发调整方案 萨曼杰佩气田是阿姆河右岸最大的整装气田,也是合同区块内唯一投入开发过的气田,该气田1970年上报容积法储量1013.74×108m3(下石膏层:94.4×108m3,层状灰岩:77×108m3,块状灰岩:842.34×108m3)。重新复算块状灰岩+层状灰岩地质储量为1380.52×108m3;其中土方为1166.67×108m3(块状灰岩732.00×108m3、层状灰岩434.67×108 m3)。 根据气藏动态分析结果,气藏原有气井产能高,气井生产稳定性好,产水量小且主要为凝析水,未见水侵现象。气藏地层压力同步下降,没有形成压降漏斗,井间连通性较好。气藏p/Z-Gp曲线呈直线关系,反映目前驱动类型为弹性气驱,压降储量1326×108 m3左右。 【节点分析法:节点分析是采气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具体步骤为一、将系统分为8个节点从上至下依次为1、分离器、2、计量阀、3、井口、4、井下气嘴、5、井下安全阀、6、井底、7、射孔、8、地层二、选一节点,分别从流入、流出两方面计算压力降三、绘制流入流出动态曲线,交点对应的压力即为生产压力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建议你看看杨川东的《采气工程》】 【7、井下气嘴设计:按照不同的设计目标对气嘴的工作参数进行设计,确保气井不形成水合物;同时对已下入节流器的老井,对气嘴直径和下入深度做敏感性分析,达到优化的目的。】 萨曼杰佩气田目的层构造形态简单,为一个完整的、平缓的穹隆状背斜构造,构造拱曲幅度在220m左右,其东北区域已进入乌兹别克境内(如图 1.2)。

图1.2 萨曼杰佩气田区域构造位置图背斜构造轴线在西部为北西向,中部为东西向,北东部转变为北东向,为一个不对称背斜。由于构造起伏较低,受力较弱,含气范围内未见断层。 隔夹层分布:萨曼杰佩气田卡洛夫-牛津阶为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岩性主要为石灰岩,次为石膏,还有少量白云岩,当物性较好或裂缝较发育时均可构成有效储层。通过岩心资料分析,尤其是测井解释结果可知,硬石膏灰岩互层(XVac)、层状灰岩(XVp)、块状灰岩(XVm)内部均存在夹层,硬石膏灰岩互层中主要为岩性夹层(石膏);而层状灰岩和块状灰岩内均属物性夹层,即致密的低孔石灰岩等(图2.23)。 硬石膏灰岩互层中的石膏或灰质膏岩致密层的单层厚度较大,岩性致密,但分析也有一定的裂缝发育程度,它们究竟仅是夹层,能否成为隔层,仅凭现有资料尚不能定论。 块状灰岩、尤其是层状灰岩中低孔渗的致密灰岩,单层厚度较薄,也有裂缝发育,分析其主要起夹层作用。 根据部分井统计,层状灰岩夹层频率在0.11~0.26层/米之间,夹层密度在53.2%~77.2%之间,夹层基质孔隙度平均值为1.4%~2.5%,渗透率平均值为0~0.01mD,属于物性夹层(表2.4)。块状灰岩段夹层频率在0.06~0.20层/米之间,夹层密度在10.6%~71.0%之间,夹层基质孔隙度平均值为0~4.9%,渗透率平均值为0~0.06mD,亦属于物性夹层(表2.5)。 由上述隔夹层统计参数和隔夹层对比图(附图13)可以看出,块状灰岩内部夹层数较少、单夹层厚度较小,不仅各井间夹层密度发育不尽相同,且纵向上发育的层位也不尽相同,找不到比较好的连续分布的夹层,因此难以对流体构成有效遮挡。相对而言,层状灰岩内部夹层频率、夹层密度较块状灰岩大,单夹层厚度也较块状灰岩的厚,总夹层厚度从气田的西北部往东南部变薄(主要是因为地层厚度变薄),厚度较

《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编写须知

中国石油大学远程教育《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编写须知 1、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 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多学科一体化,一体化就是将一些分散而多种多样的要素或单元合并组合成一个更加完整或协调的整体,产生协同效应。:油气田开发的原则有1、在油田客观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完成国家对原油的生产计划;2、最充分地利用天然资源,保证获得较高的原油采收率;3、油田生产稳定时间长,且在尽可能高的产量水平上稳产;4、具有最高的经济效果,即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采出所需的石油。油气田开发的主要内容有⑴制定开发原则;⑵层系划分与组合;⑶确定开发方式;⑷确定单井产能及经济极限产能论证;⑸确定井网部署、井距及开采速度;⑹推荐方案及开发指标预测。首先作出[1]远景分析:获取勘探许可证,勘探组负责远景分析。根据地震资料和探井资料,推测前景或有前景的其它井位,估计勘探储量大小,寻求重大发现。[2]评估阶段:在此阶段,要进行评价井设计,确定储层的范围和性质。包括判断是否具有工业价值,估算地质储量,开发方案概念设计,数据采集最佳顺序及数据采集成本对比等。[3]开发决策:进行油藏工程研究和经济评价,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并制定适宜的实施方案。[4]前期作业:前期钻井作业、地面设施(海洋平台、油轮、管道)规划和建设。 [5]生产阶段:最大限度提高单井产量,减缓产量的递减速度,延长稳产期。 [6]废弃阶段:一旦生产不再经济可行,油田便被报废

从区域出发,进行盆地或凹陷的整体调查,了解地质概况,查明生、储油条件,指出油气聚集的二级构造带和局部构造情况,并估算油气地质储量,为进一步开展油气田工业勘探指出有利的含油构造,寻找和查明油气田,计算探明储量,为油气田开发做好准备。(1)、油田概况;(2)、油藏地质及描述;(3)、油藏工程设计;(4)、钻井工程设计;(5)、采油工程设计;(6)、地面工程设计;(7)、经济评价;(8)、方案实施要求。重视油藏开发整体性、连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谓整体性是指一个油藏或一个单元,从油藏开发来说是一个整体,采油井与注水井之间有着相互紧密的联系,油井之间也有着协同的关系,共同组成油藏或开发单元的整体。考虑效果应该是看整体的效果,当单井短期的效果与整体效果相矛盾时,就不能只顾个别井的情况,所以强调决策应着眼整体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连续性是反映开采历史是连续的,不能分割的。这个阶段的措施,既继承了上个阶段的结果,又将要影响下一个阶段。油藏开发走上步看下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一年半年所采取的措施不当或造成失调,就需经过二个时期的调整,才能再纳入正常开发轨道,因此要求每年的、各阶段的决策都必须正确,否则就可能影响总目标的实现。 所谓长期性是指整个开发过程需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将预计的可采储量采出来;为此要按油藏特点划分好开发阶段,分阶段动用储量,采出可采储量;,阶段不同;可采储量的对象状况不同,所需的工艺技术甚至开采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分阶段决策才有利于高效地采出可采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