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穹顶之下》雾霾英文怎么说

柴静《穹顶之下》雾霾英文怎么说
柴静《穹顶之下》雾霾英文怎么说

柴静的《穹顶之下》说的是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更是我们大众关心之至的健康和环

境问题。想要了解雾霾,想要唤起国内外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度,想要为环保出一份力,先从学好雾霾的英文表达开始吧!

在网上,雾霾的英文通常有以下3种:smoke,haze以及smog。究竟哪种说法最准确?这就要从雾霾的成分说起了。

《穹顶之下》告诉我们,雾霾是PM2.5等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它的来源

主要是煤炭燃烧、汽车尾气和光化学污染。

Haze A slight obscuration of the lower atmosphere, typically caused by fine suspended particles.

Haze虽然可以译作烟雾,但它的本意是指空气中的蒸汽、微粒形成的雾气,并不特指污染物。

Smoke A visible suspension of carbon or other particles in air, typically one emitted from a burning substance.

Smoke是指燃烧释放的微粒形成的烟。雾都人民看不见河北省的火焰,而且光污染和

汽车尾气也制造了一大批PM2.5。因此唐山人民可以管钢铁厂排出烟叫smoke,帝都

魔都的雾霾却应该换一种说法:smog。

Smog Fog or haze intensified by smoke or other atmospheric pollutants.

因为没有现成的单词准确形容雾霾,英国人在20世纪初用smoke和fog合成了一个

新单词smog,专指空气污染形成的雾霾。《穹顶之下》里提到的英国1952年污染事件的学名就叫做great smog of ’52。

更多英语学习方法:企业英语培训https://www.360docs.net/doc/333562150.html,/

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引热议

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引热议 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一部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通过网络播映后,引起广泛关注。雾霾在两会前夕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Chai Jing, former presenter and journalist with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presents a self-funded documentary about smog in Beijing, Feb 28, 2015. "Under the Dome", a smog documentary released by Chai Jing has been viewed more than 17 million times on Youku and has provoked national discussion after going viral online. 柴静发布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在优酷上已播放超过1700万次,在网上迅速传播后引发了全国的热烈讨论。

雾霾(smog)我们并不陌生,“雾霾记录片”可以用smog documentary表示 《穹顶之下》(Under the Dome)是柴静自费制作的雾霾纪录片(a self-funded documentary about smog),这是一份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 ),通过国内外实地调查(field investig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采访了官员、科学家及普通民众,提供了大量数据。 柴静在视频中列举了一些受污染困扰地区(pollution-plagued areas)的现状,调查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三个问题,也披露了部分行业的监管漏洞(regulation loopholes),呼吁保护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 ),同时也呼吁公众举报非法排放(reporting illegal emitters),承担个人责任(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柴静的视频受到了很多民众,如环保倡导者(environmental advocate)的好评,环保部长陈吉宁感谢柴静唤起公众对环境关注,但也受到一些人的猛烈抨击。

柴静雾霾

柴静雾霾纪录片 【事件】:2月28日,去年初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 100万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柴静在采访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气污染成为她不能回避的问题,围绕雾霾进行了一系列调查。视频推出当天就在优酷获得600万次播放量,24小时全网播放量近亿。 柴静在视频开篇用亲生孩子故事起兴,孩子出生就患良性肿瘤要动手术,全麻。出院时候身为妈妈的柴静才感觉雾霾那么严重,想要用手帕挡着婴儿鼻子,但这会让宝宝哭泣。柴静说这是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 【内容】柴静说:我想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以PM2.5之微小,人眼无法看到,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所以这次我携带仪器,做雾霾健康测试,作为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分析呼吸成份,拍摄肺部深处碳素沉淀的后果,想向大家解释“雾霾是什么”,性质、危害、构成。 通过科学家向我展示的源解析结果,可以回答“雾霾从哪儿来”。我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中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得不同时面对数量和质量要求这两大挑战。通过调研,我发现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我也尝试揭示这几大问题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

“我们怎么办”是有路可寻的。从英美的治理经验可以看到,发生过“大烟雾事件”的伦敦当时的污染比当下中国更严重,但在治理污染的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发生过严重“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洛杉矶,车辆比上世纪七十年代增加了3倍,但排放低了75%。就象解振华主任所说,人类的教训和经验放在那里,证明污染可以解决,而且不必那么久,中国已经承诺2030年左右碳排放到峰值,碳排放与雾霾同源,有协同减排效应,这个峰值的倒逼,意味着未来只能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方向去,不走唯GDP道路,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产业结构都会随之改变,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未来的创造者是抓住先机的人。 【反应】: 最直接的朋友圈反应是:比起和香港人吵架,这才是重要的事情,我们该为雾霾治理做点什么了,买空气进化器没用,我们要拿出行动。这是经常激荡于虚拟空间的“公民行动精神”。 知乎上的环境系男生同样表达了这种钦佩,批评自己一直耽于行动,怕得罪人。“我想柴静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一个学了七年环保的人,(只知道)那个出门带口罩的方法,人家的作为勇敢,就是一阵号角,号召你要醒过来。” 许许多多的普通人被感动了,许多人表示准备行动。柴静给出的个人行动方案主要就是举报,以及少开一点车。 【争议之正方观点】:首先当然是如约而至的一片赞美声。 原《焦点访谈》主编庄永志将柴静的这次行动看作“互联网时代的公民调查”,“目力所及,这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她居于调查的动员,将

柴静穹顶之下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柴静穹顶之下 穹顶之下,困境倒逼自救方法 伦敦,曾发生过“大烟雾事件”,污染远比当下的中国更为严重,但历经20年的治理之后,污染物下降了80%。洛杉矶,曾发生过“光化学烟雾”事件,现在车辆比上世纪七十年代增加了3倍,但排放却降低了75%。这些经验教训,都说明雾霾并非无药可治,关键在对症下药。 柴静给出的答案,第一,政府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力量。第二,政府不可或缺,必须通过制订政策,严格执法,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优胜劣汰。 这些观点,都与当下的改革方向相吻合。拍摄传播《穹顶之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和柴静交流时,我问她真正搞清雾霾后悲观吗?她说不会。为什么?她解释,一开始也是挺悲观的,后来觉得,人追求的不是完美的生活,而是自己能参与建设的生活。只要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可以令它改善,人就不会悲观。的确,看见了问题所在,不代表有关部门会去做,也不意味着能做好,更不等于能解决问题。 2014年年底,全国人大法工委公布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全文,向社会征集意见,柴静将采访的资料和稿件都如数寄送,意图为立法带来借鉴。问题: 1、分析中国雾霾问题产生的必然性 我国雾霾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类生产活动共同作用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风向、温度对流等。风向及风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地区污染物的汇集,静风或无风天气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进而导致已产生的污染物无法得到中和降解。温度对流使高空的高温气体阻止近地面温度较低气体的上升或其它趋向与纵向的运动,从而导致空气中悬浮的微粒难以向其它区域扩散造成在污染源区域富集。在人类生产活动方面,中科院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PM2.5的构成成分主要是:燃煤、工业污染、二次无机气溶胶、生物质燃烧、垃圾焚烧、土壤尘以及汽车尾气等,其中前三种成分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9%。我国的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放了过多的污染物使空气中颗粒物增加,尤其是FM2.5浓度上升,导致了能见度的降低雾霾颗粒物质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机动车的尾气净化不足。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

名记者研究柴静

名记者研究——柴静 吴静仪201622111820027 广播电视 一、柴静的生平研究 世界上优秀的记者数不胜数,他们有着各种各样鲜明的特色,有的记者果敢坚毅,有的记者犀利勇敢,有的记者坚守本心,也有记者温柔似水。我欣赏他们的所有优秀的品格,可论起我最希望研究的记者,当属柴静了。她最吸引我的一点,是她采访和报道中那鲜明的女性主义特色。温情中带有的犀利。在柴静的124次采访当中,她曾116次问出了2320个尖锐问题。有人因此称她为温柔杀手。练就这种采访方式,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她经历了1460天的悟道和2次蜕变。 柴静是山西临汾人,1992年,16岁的柴静到湖南长沙铁道学院读书,1995年毕业时,恰好逢长沙要成立一个新的文艺台,柴静去应聘,考核之后留下了。1995至1998年,在湖南广播电视总台文艺广播任主持人,主持《夜色温柔》,这成为大学宿舍的必修课;1998年,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总台主持《新青年》。 1998至2001年,湖南广播电视总台卫星频道《新青年》节目主持人;1999年,偶然进入央视《东方时空》。2001年10月,加盟《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担任主持人; 2003年4月,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同时也是第一个“零距离”报道“非典”的记者;同年,非典肆虐。她深入到一线,七次与非典病人面对面,参加了《北京“非典”狙击战》的拍摄,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之一。被评为“2003年中国记者风云人物”。 2006年起推出的《柴静两会观察》11年已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品牌栏目,2008 年在新闻1+1节目中反复询问王锡锌关于公款消费的数字。 2009年,离开《新闻调查》,担任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面对面》主持人。 2011年将从3月3日至18日在新闻频道每晚八点钟的《360度》中继续推出,节目时长约15分钟。8月,邱启明和柴静主持的《看见》周末版重拳出击,打响内容调整的第一炮。同年,还凸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传播优势,与兄弟电视台联手合作,围绕这一栏目每天的不同主题,全方位链接会外相关新闻事件和资料背景。先后担任新闻频道《东方时空》《24小时》主播、新闻频道《面对面》主持人。2013年柴静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引起热议,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 2014年,有媒体爆料称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柴静已从央视低调离职,她本人尚未对离职一事进行回应。据柴静前同事邱启明接受采访时透露,柴静自2013年7月《看见》停播就有辞职意向,14年离开央视。 2015年2月28号,从央视辞职后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一年的柴静推出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在片中,柴静做雾霾健康测试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在雾霾中生活一天,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前往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 赴多国实地了解治污经中对于共同生存的个体,她想一起为呼吸尽点力。“不耸动,也不回避,就是尽量说明白。”103分钟的纪录片,延续了柴静一以贯之的审视、追问和投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一经推出即刷爆网络,被认为是“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 从柴静的生平经历来看,最开始她的学习专业其实并不是新闻,或者相关专业。而是会计,一个与新闻毫无关系的专业。但是即使如此,她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准确地找到

看《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有感

看《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有感 你知道世界上为什么会出现雾霾吗?你知道中 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被癌症剥夺生命吗?你知 道为什么有的小婴儿出生才几个月就得了成年人 的病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央视女记者柴静, 走遍全国雾霾多发地,进行了一次打破砂锅采访 到底的活动,最终,她通过采访研究雾霾的专家、成立自己的42个摄像小组,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找到了答案。 柴静以自己的亲身体会为例,引出本部纪录片 的主题雾霾。她现在生活的城市北京,是一个车多、人多、道路多,雾霾也多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的GDP呈快速增长趋势,与它呈相反方向下降的却是与我们休戚相关的环境。也许雾霾早已潜伏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并未察觉。雾霾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 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 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而我 们人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的物体也是PM2。5直径的20倍。所以,柴静称与雾霾的战争是一场看不见

敌人的战争。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雾霾的来源, 以及它的构成和危害,她携带仪器做雾霾测试, 作为志愿者参与人体实验。PM25非常的微小,人 眼无法观测,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于是,柴静和她的专访组一起做雾霾测试,目的就是为 了想向大家解释雾霾是什么,以及它的性质、危害、构成。 科学家向我们展示的源解析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国的空气污染百分之六十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中国的煤 炭消费量也在2013年超过了其他国家用煤量的总和,车的增速也是历史罕见。作为世界上发展最 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不得不同时面对数量和 质量这两大挑战。英美发生过大烟雾事件,比现 在的中国更加严重,但在治理污染二十年后,污 染物下降了百分之八十。他们不也是用20年的光 阴赶走了雾霾吗?于是,柴静相信,中国也能再 次的活过来,这是对祖国的信任。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呼吸,共命运, 雾霾关系到我们的方方面面,根治雾霾是个长远

柴静雾霾穹顶之下调查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

你见过蓝天吗?你见过白云吗? 一个人,别说一个人了,一个活物应该这么活着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能感觉到那个碎雨的味道,又凛冽,有清新。 2月28日,正是今天,柴静在网上公布她历时一年的雾霾调查作品《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柴静自央视辞职后的首个新闻调查作品,来自记者的职业直觉和出于母亲的责任感,让她渴望了解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以及我们怎么办。 这一年她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去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调查了背后的执法困境。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想找到一些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柴静接受人民网采访语) 在演讲时,柴静提到,她曾经携带仪器,作为志愿者参加雾霾健康测试,拍摄肺部深处的碳素沉淀后果,其危害和后果让人震惊,其中的致癌物质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在PPT演示的雾霾侵入人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人体的免疫系统对雾霾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招架之力。 我国空气污染的60%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而想要从根源上控制废气的排放,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也需要普通公民的身体力行。10年前,柴静采访一个脸蛋圆圆的女孩,问你看过真的星星吗?没有!你看过蓝天吗?看过蓝一点的!你看过白云吗?没有!女孩的脸蛋稚气,语调充满童真,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这一幕,我心酸的几乎要落泪了,我感到了对孩子的亏欠,这种亏欠,并不能用所谓的物质的繁荣能够补偿,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都生活在雾霾的威胁之下,我们对于下一代的亏欠,难以衡量,从卫星图上看华北,那一片白雾茫茫的大地,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在雾霾严重的天气,可能看不清几米外的人群。 柴静说人都是从无知到有知的,但既然认识到了,又是一个传媒人,就有责任向大家说清楚。不耸动,也不回避,就是尽量说明白。因为如果大家低估了治理的艰巨和复杂,容易急,产生无望的情绪。如果太轻慢,不当回事,听之任之,更不行。所以尽可能公开地去说明白,也许可以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有改变,为治理大气污染做一点事。 空气是没有墙,我们生命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民,真的是同呼吸共命运。由此我想起多年前,在我的故乡,是一个湘北的小山村,在它几十里外的一个镇上,曾经有一个国内最大的雄黄矿,没有对污水进行治理,红色的烟雾不经处理就排向了两边的青山,导致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两边的青山几乎是寸草不生,周边农户连菜都种不活,红色的污染肆意进入一条河的支流,我爸爸上学的时候,偶然踩水过那条小河,双腿长疮。如今,百度百科这样显示石门雄黄矿位于湖南省石门县白云乡,生产砒霜、硫酸和用来制造鞭炮、药材的雄黄粉。矿石除供中国使用外,还远销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雄黄矿已有1500年开采历史,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重大污染,是国家5大污染源之一。据当地磺厂医院统计,从1971年到2013年1月,雄黄矿患砷中毒的职工中600多人已经去世,其中400余人死于癌症。自2011年2月,在雄黄矿被关停后,当地已启动了污染治理工程。

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一) 就在两会筹备之际,柴静将她的调研资料都提交给了全国人大,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关注。也就在2015年初的腊八节,她站在了星光影视园的演讲台上,面向观众和摄像机背后的大众,心情起伏地讲述着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不需要任何讲稿,那些想要说的话,已经在她心底憋了太久。2月28日,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上线仅一天,就被播放了近亿次,片中,一次次的采访、一组组的对比、一个个的案例、一串串的数字,令听众们不禁陷入深思。与人们休戚相关的大事让观众心有戚戚,“同呼吸,共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已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实在紧迫的问题。 拜访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权威部门和学术机构,调研污染空气的企业、事主及其背后的执法困境,柴静用了数百个数据、几十张图表,为我们拨开雾霾背后的层层真相:燃煤和燃油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而这些问题的监管执法又很难落实。没有严惩不贷的手段,就难有改进和创新,就会让金山银山和矿山毁掉青山绿水和蓝天。为此,她呼喊,她奔走,她在担当曾为新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关心每个人健康,带给每个人希望,这不是女神是什么? 当然,个人调研毕竟并不专业,难以概全,角度和辨析也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内在的关联性还不直接,一些系统的解决

方案亦有待商榷,但它至少起到了启蒙引导的科普作用,让人们对雾霾、空气乃至水源清洁等诸多令人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倍加关注。有关注就会有监督,有呼吁便能有进步,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往往能决定至少是影响解决问题的速度。我们衷心期待着互联网的公民行动精神,能够尽早尽多地从线上走到线下,能够从一人一事一时一地的一言一行做出改变。 据柴静自述,促使她展开雾霾调查的原因是她的女儿没出世便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因此她决定辞职,打算用相当一段时间照顾孩子,并帮助更多的孩子寻找雾霾的真相。柴静这种因为心底有爱惜而去做什么的初衷的确让人感动,不过,我们不禁思索这样的调查报告的撰写者为什么是柴静?我们更加希望下一次这样的报告不再是公益性质的个人调查,不再是柴静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柴静的声音,打开了一个黑匣子,应该让更多的民众“看见”,也需要让更多的高层听见,正如人民网在官方微博中所言:“穹顶之下别让柴静太孤单”。 新的《大气防治法》正在酝酿,环保部门和环保组织的权力将被加强,也许能就此长出“铜牙铁齿”。然而,我们不应就此静默等待,而应立即采取行动,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呼吸,每一天我们都被伤害,我们又岂能等待?作为个体,我们能做的或许不多,但纵观历史,许多深刻的重大改革往往萌发于每个微乎其微的努力汇聚起来的力量。公众监督的力量是绝对不能低估的,因为它无处不在,特别是在

高考作文预测:“柴静与《穹顶之下》”写作指导

高三二轮复习作文学案:“柴静与《穹顶之下》”写作指导 一.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2月28日,著名新闻记者柴静自费百万历时一年拍摄的公益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在网络播出。在这段长达103分钟的视频中,柴静告诉公众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以及我们怎么做。视频最后,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身。”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二.立意角度: 位卑未敢忘忧国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责任与勇气 三、立意偏颇 目标 做最好的自己 环境 积累 四.优秀作文 即刻启程 曾经,我站高岗上高喊,呼喊梦的模样;曾经,我暗自发誓,要突破自我的枷锁;曾经,我心怀愤懑,不满于现状的一切一切。而今日,我要启程,为曾经的一切心愿,踏上征程。 启程,是口号的终结。张口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而动手则要难上加难。满眼各大街小巷,各公共场所,一句句的标语满墙壁。每个人都渴望求得一方净土,却不乏在“请保持安静,勿大声喧哗”下吵嚷不息。“也许在播放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电视机普度就摆放着血淋淋的象牙饰品。我们对美好的追求有太多太多,却总在无知中使自己的付出付诸东流。口号无罪,是每一个人向往的境界,对其它无知之人给予真诚的告诫,却在人们的无视中不如一张废纸。既然有了想法,又为何不去实践,没有行动的口号又有何用途?请即记得启程,让口号时代的惟幕缓缓降下。 启程,是梦之伊始,每一场梦是一场征途,每一场征途都始于启程。当时代陷于纷乱,战争四起,人情变得冷酷无情,孔子踏上了他梦的征程。周游列国,哪怕再劳累,哪怕被驱逐,哪怕被囚禁,层层危机笼罩着他,他仍头顶阴霾,启程出发。心情“仁爱”之花,为让大地开满,他不顾一切,也毫不犹豫,身着布衣。手持竹杖,让身影足迹满布神州大地,将儒道传于世人,留诸后人。是启程让他的梦得以实现,是启程让他的梦在白发之时褪变为梦想,是启程,让他的仁爱成为全中国、全世界的大爱。 启程,也许是一场苦难的开始,但必定是最丰收的结局。悠悠岁月,历史长河流淌在我们身边,时而浩荡,时而平息,我们都在随着它的洪流前行,而他将过一江洪流编织成永恒的记忆。司马迁的遭遇,人之少遇,只因一句辩护而受以腐刑,而他的成就,人之无及。他于灾难中启程,于痛苦中前行,他明白前方是不见尽心的煎熬,他同时也是知道尽头必是苦尽甘来,是梦的实现,是胜者的桂冠。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开始,也毅然决然地选择对痛苦

关于柴静雾霾调查报告

关于柴静雾霾调查报告 据县农业局统计:20xx年,我县产生秸秆的农作物复种面积达万亩,共计产生农作物秸秆万吨。其中:水稻万亩,产生秸秆万吨;大小麦万亩,产生秸秆万吨;油菜万亩,产生秸秆万吨;玉米万亩,产生秸秆万吨;大豆万亩,产生秸秆万吨。这当中,有万亩水稻因不再轮作大小麦,其产生的万吨秸秆在整个冬春季节自然还田腐烂;万亩稻麦推广秸秆腐蚀剂后处理秸秆万吨;油菜、玉米、大豆秸秆因出售和当柴禾等利用共消化万吨。以上途径共计利用农作物秸秆万吨,余下的万吨农作物秸秆基本上就通过焚烧解决。因此,我县秸秆焚烧量占秸秆总量的比例大约是%。 整个调查的逻辑非常清楚,就是提出问题,追根溯源,给出解决方案。没有占领道德制高点做无谓的煽情,值得称赞。从什么是雾什么是霾说起,列举各个城市的雾霾严重后果,说到雾霾的成因,找到罪魁祸首的煤和油,进一步探究背后的经济动机和历史根源。参考洛杉矶和伦敦的前车之鉴,也给出了小而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号召大家一起努力。调查的过程中走访很多地方,包括不同的城市和工厂,拍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采访了许多人,工人,国内外的教授,医生,还有相关方面的负责人,再加上大量第三方明确的翔实数据,整个报告令人信服。

发展畜牧养殖业。农作物秸秆是牲畜的最好饲料,因此,发展畜牧养殖是解决秸秆的最理想的途径之一,并且还能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视频的一开始柴静就说起自己的女儿,说她刚出生就得了肿瘤。然后我看到有人质疑这个和雾霾的关系。其实她并没有把她女儿的肿瘤归因到雾霾上,而是阐明了自己做这个调查的动机,就是为了呵护自己的孩子,为了能让她在外面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调查也是她自费做的,那些怀疑她的政治动机的人也过于阴谋论了。当然她这个出发点也能很好地产生共鸣,得到更多的人的理解和支持,并参与到环保中来。 两个人一起是为了快乐,分手是为了减轻痛苦,你无法再令我快乐,我也唯有离开,我离开的时候,也很痛苦,只是,你肯定比我痛苦,因为我首先说再见,首先追求快乐的是我。 (一)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源保证,这

柴静《穹顶之下》雾霾英文怎么说

柴静的《穹顶之下》说的是她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更是我们大众关心之至的健康和环 境问题。想要了解雾霾,想要唤起国内外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度,想要为环保出一份力,先从学好雾霾的英文表达开始吧! 在网上,雾霾的英文通常有以下3种:smoke,haze以及smog。究竟哪种说法最准确?这就要从雾霾的成分说起了。 《穹顶之下》告诉我们,雾霾是PM2.5等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它的来源 主要是煤炭燃烧、汽车尾气和光化学污染。 Haze A slight obscuration of the lower atmosphere, typically caused by fine suspended particles. Haze虽然可以译作烟雾,但它的本意是指空气中的蒸汽、微粒形成的雾气,并不特指污染物。 Smoke A visible suspension of carbon or other particles in air, typically one emitted from a burning substance. Smoke是指燃烧释放的微粒形成的烟。雾都人民看不见河北省的火焰,而且光污染和 汽车尾气也制造了一大批PM2.5。因此唐山人民可以管钢铁厂排出烟叫smoke,帝都 魔都的雾霾却应该换一种说法:smog。 Smog Fog or haze intensified by smoke or other atmospheric pollutants. 因为没有现成的单词准确形容雾霾,英国人在20世纪初用smoke和fog合成了一个 新单词smog,专指空气污染形成的雾霾。《穹顶之下》里提到的英国1952年污染事件的学名就叫做great smog of ’52。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 XX年2月28日柴静发表了自费拍摄的连续视频《穹顶之下》。我一口气将这八集看完,心中感觉非常沉重。一组组震撼人心的画面,一堆堆详细精确的数字,一群群忧国忧民义士,一张张有持无恐的嘴脸,一叠叠苍白的法律,一个个深感无奈的官员。归根结底一句话:中国的雾霾就是人祸。 三十年的发展带给国人的是巨额的环保欠债,虽然雾霾使大家猛省,但是落实到个案许多仍是无动于衷。正如环保执法人员所讲:我们该走的程序都已经走了,还是继续这样干我们也没有办法。许多法律形同虚设,处罚很严厉但是执行却是零。柴静总结的一句话很到位:严厉执法90%的人会守法,有法不依会使90%的人违法。由此看来中国距离法制国家还有非常漫长的路要走。 垄断又是一个人祸的原因,石油的垄断造成了标准低,价格高。高清洁能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以国家能源安全为借口,行垄断之实。哪里还有为国为民的精神,只认钱了。可能这也是能源界大批腐败的根源吧。 懒政、惰政也是一种人祸,如此众多的不合格的大货车每天行驶在路上,既没有人管也没有人问。工厂做假那么监管部门在干吗?问起来都说的条条是道,做起来都睁一眼闭一眼,或者互相推诿。假货横行,逼的好人也要做假,否则

就无法生存。难道这不是惰政给我们造成的恶略后果吗?限行、限号已经由一线城市向二线、三线城市推广了都是打着环保的旗号。可是中国的微型汽车生产已经没有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耗油多排量大的豪车,既然是为了环保,是为了节约能源,为什么不去限制这些豪车的生产和销售。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惊天的变化,“效益就是金钱”“一切向钱看”的口号毁掉了当下的中国。举国上下一起向钱下手,各尽所能,不择手段,透支了国家的未来。在雾霾笼罩的中国,空气里弥漫着什么味道?柴静给出了明确的回答:“那就是钱的味道!” 我个人感觉柴静的整个纪录片讲解得还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当然昨晚点击率能超过3千万次这么高主要还是名人效应。 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而非汽车数量。中国目前每10人才辆汽车,其中北上广深总人口占全国6%,汽车占10%,大概5人1辆。欧美日澳每2人有汽车1辆以上,纪录片中提到的东京1200万人约800万辆车,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罗斯每4人1辆,印度40人才1辆,全球平均7人1辆。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日韩欧明显高于中国的139人/平方公里,

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演讲稿

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演讲稿 柴静2月28日上传某知名网站的纪录片视频《穹顶之下》触人心弦,一部自费制作长达103分钟的环保纪录片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传播,24小时内在各大视频网站的点击数破亿。以下是的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关于《穹顶之下》柴静演讲稿全文,供参考阅读。 大雾霾后得知怀孕:女儿健康就好。 2020年1月份北京,一个月里头25天雾霾。 那个月里头,我还去了四个地方出差:陕西、河南、江西、浙江。回头看视频里的天空,当时的中国正被卷入一场覆盖了25个省市和6亿人的大雾霾,但有我的嗓子有意向,在西安那天晚上咳得睡不着觉,我就切了一只柠檬放在枕头边上。回到北京之后,我知道我怀孕了。 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对她没有任何别的期望了——健康就好。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的。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后来我辞职陪伴她、照顾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就好、健康就好。 以前我从来没有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我都没戴过口罩。现在有生命抱在你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负责,你才会感到害怕。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2020年底),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也不可能很快过去了。 这是2020年整整一年的北京,只有空气和良的时候,我才能带她出门,但是这样的天能有多少呢?污染天数175天,这意味着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我不得不把她像囚徒一样关在家里面。十年前那个环保局长对我说了一句话,“孝义是山西的缩影,山西是中国的缩影”。短短十年,我眼睁睁地看着它成为现实。 连续40天空气影像记录显示: 天津2020年空气污染天数197天, 沈阳2020年空气污染天数152天,

前央视主播柴静: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前央视主播柴静: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柴静,是央视的一位美女主播,自从辞职后,鲜少在公众面前路面,而近日,柴静在网络上公开了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此段视频,一度在微信朋友圈刷爆屏。 柴静作为记者,作为前央视主持人曾长期制作污染治理报道,如《山西:断臂治污》《事故的背后》《尘肺病人维权调查》等,获选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而这一次,不做记者,作为母亲,作为调查者的她,再次回到雾霾的问题上。 柴静在网络发布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自费百万解决“私人恩怨”。(完整视频) 柴静在采访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气污染成为她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在一年的调查中,柴静作为一位母亲而不是调查记者,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穹顶之下》全片103分钟,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

找雾霾根源,并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这次关于雾霾的调查,被认为“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在此前的交流现场,柴静综合运用当众演讲、现场演示、视频展示和网络传播这四大手段,剖析了给中国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四大问题。 谈到选择雾霾这个题材的初衷,柴静说:“这不是一个计划中的作品”。2013年初柴静怀孕,但未出生的孩子却被检查出患有肿瘤,一出生就要进行手术,因此她辞职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照顾孩子。一出生就接受手术的宝宝已经痊愈,但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柴静对雾霾的感受却越来越强烈,“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我'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因此,才开始了这个调查。 柴静在访谈中表示:“一个人没有当妈妈之前,这个世界只跟你有几十年的关系,到此为止,我对我的一生负责任就可以了。但确实有了她之后,你跟未来世界有了关联,有了责任。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我确实很难去用

柴静《穹顶之下》10句精彩台词英译

1)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Every time I see this lonely planet rotating in the dark sky, an unnamable sense of attachment and affection arise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 2)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做的一点点事情,可以让事情本身变得更好,他心里面就能够踏实了。 Once we know we can do something to make things better, we will feel at ease. 3)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 I have no fear of death, but I fear to live like this. 4)每个人的头顶上都有一个穹顶,而我们习惯了低头忙碌地过自己的生活,从不抬头仰望一下头顶上那片最美的天空。 We are all under the dome, but we are too busy to look up and enjoy the most beautiful sky right above us. 5)我们不可能改变自然条件,我们只能改变我们自己 We cannot change nature but change ourselves. 6)在雾霾严重的时候,我们至少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是保护好你自己和你爱的人。In the most smog-stricken days, there is at least one thing we can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as well as our loved ones. 7)当一个产业正在被淘汰的时候,会有另一个产品冉冉升起。 An industry is coming to an end while another one is coming into being. 8)人去做什么,是因为心底有爱惜。 It is compassion that drives people to something.

柴静穹顶之下演讲稿的完整版

柴静穹顶之下演讲稿的完整版 近日,沉寂许久的柴静携其自费百万录制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回到公众视线,用近一年的时间深度解析了雾霾的生成原因和解决之道,并再次将雾霾这个话题推向风口浪尖。自XX年秋冬季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pm2.5雾霾等成热词。以下是应届毕业生演讲稿网的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关于《穹顶之下》柴静演讲稿全文,供参考阅读。 大雾霾后得知怀孕:女儿健康就好。 XX年1月份北京,一个月里头25天雾霾。 那个月里头,我还去了四个地方出差:陕西、河南、江西、浙江。回头看视频里的天空,当时的中国正被卷入一场覆盖了25个省市和6亿人的大雾霾,但有我的嗓子有意向,在西安那天晚上咳得睡不着觉,我就切了一只柠檬放在枕头边上。回到北京之后,我知道我怀孕了。 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我对她没有任何别的期望了;;健康就好。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的。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后来我辞职陪伴她、照顾她,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平安就好、健康就好。 以前我从来没有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我都没戴过口罩。现在有生命抱在你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负责,你才会感到害怕。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XX年底),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也不可能很快过去了。 这是XX年整整一年的北京,只有空气和良的时候,我才能带她出门,但是这样的天能有多少呢?污染天数175天,这意味着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我不得不把她像囚徒一样关在家里面。十年前那个环保局长对我说了一句话,”;孝义是山西的缩影,山西是中国的缩影”;。短短十年,我眼睁睁地看着它成为现实。 连续40天空气影像记录显示: 天津XX年空气污染天数197天,

柴静电视片《穹顶之下》分析

谁揭开我们的穹顶? ---浅析公益调查片《穹顶之下》 柴静,山西临汾生人,来自煤都,一个饱受大气污染折磨了多年的城市,拖着粗重的呼吸。她曾经与七名非典病人面对面的谈话,成为最早冒死深入非典第一线的记者之一,也曾亲劳胼胝去山西矿山拍摄采访,真实犀利的直指山西环境污染。她挖掘着着埋藏在社会深处的毒瘤,揭露了一个又一个欲盖弥彰的谎言。而在《穹顶之下》这个纪录片之中,她依旧如此执着坚守,用她的亲身经历和采访,真实确凿的数据图片,,和直指人心的声画,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雾霾,它从哪来,我们怎么解决它。更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一个媒体人应有道德责任和业界良心 亲和力---生活化的叙述采访 不论是柴静自述,采访,还是对图片数据的解说,都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或细腻温情,或穷追不舍,或讽刺无奈,或真情呼吁,亲和质朴的表达着情感,润物细无声的打动着观众的心。“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对她没有任何别的期望了,健康就好”柴静用温情的语言道出了每位母亲对孩子的爱,无形中拉近了与观众距离,也道明了与雾霾的“私人恩怨” “你见过真正的星星么?没有你见过蓝天么?见过蓝一点的”对山西小女孩王慧卿的采访,只通过三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道出了活在山西活在灰暗下的悲哀,无声的撞击着观众的心。 民营加油站老板的“你有这义务,没这权利”,车漆老板的“对啊,他有可能贴错了”这样的事情好像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引发观众共鸣引得观众大笑,更是引出了对生产者经营者的无声讽刺。 柴静运用最生活化的语言,解说,最切身的调查,经历,充满亲和力,拉近了她与观众的距离,告诉观众,这就是雾霾,它从这来。 可信度——真实确凿的数据图片 片中所用的每一组数据,每一张图片,每一段采访,每一条记录,都真实确凿,有准确来源,增加了柴静所言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振聋发聩的警醒着人们雾霾背后的可怖 深蓝色背景下浮动的血红的PM2.5曲线,那是2013年1月的北京,一个月里25天雾霾,NASA提供的世界化石燃料燃烧分布图,红的发亮的是中国,三四倍的高于欧洲, 世界卫生组织测试的Pm2.5 24小时浓度限制,柱状图下中国“跨越式领先欧美”,但柴静24小时的测试值高于中国五倍 与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带着无人机去唐山看见的烟尘肆虐,二氧化硫刺鼻的工厂,工人还振振有词的说“开了除尘罩” 北大环境工程学院的冬夏Pm2.5毒性悬殊,环保部预警机策划研究中心的家庭燃煤污染,柴静用一张张来源准确的图片,一组组真实可考的数据,真实而惊悚的反映了中国大气环境的岌岌可危,权威而确凿的提醒着人们,该为大气做点什么了。

法律解读柴静的《穹顶之下》

法律解读柴静的《穹顶之下》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103分钟的视频震撼人心,相信最近几天的朋友圈都已经被这个视频占据,但作为学法人的我们,在看完视频以后则需要用理性的法律思维来看待视频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从5个不同方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如何以法律角度解读和思考这部《穹顶之下》:①《穹顶之下》引发的“举证”责任思考、②《穹顶之下》引发法律法规问题的深思、③《穹顶之下》引发的立法与执法思考、④《穹顶之下》的法治困境及未来、⑤《穹顶之下》相关法律法规总结。 一、柴静《穹顶之下》引发的“举证”责任思考(财新网|陈立彤) 作者“陈立彤”简介:著名跨国企业亚太合规总监,中国及美国纽约州律师,全国律师协会反垄断委员会委员,著有《商业贿赂风险管理》一书。 柴静的《穹顶之下》受到了很大的赞誉,但也受到了很多的责难和批评。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责难和批评是柴静“举证”不当——柴静不能举证她孩子的肿瘤与雾霾有直接的联系,因此“贸然”把这两样东西关联在一起是不科学、不专业,甚至是煽情的。换言之,这些责难和批评要求柴静拿出非常详尽的科学分析来证明雾霾与 肿瘤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就是不科学、不专业。当然,也有人指出柴静本人抽烟,这也可能是导致孩子肿瘤的一个重要原因。但

我认为,柴静尽到了她的“举证”责任(如果她起诉的话)——虽然中国法对此尚无明确的可操作性规定。 在环境污染这类案件中,作为原告(如果柴静是原告的话),她只要证明两样东西:第一,损害结果(如她的女儿患有肿瘤、其他患者患有肿瘤);第二,导致损害结果的可能事由(比如雾霾)。应该说,原告(特别是个人原告)的举证责任就应当到此结束。当然不排除柴静提出补强证据来加强她的举证——事实上柴静也提 供了一些补强证据,比如烧散煤与肿瘤高发的官方统计。接下来就应当是被告(如果有被告的话)来举反证:雾霾与肿瘤没有关系、特别是雾霾与新生儿肿瘤没有关系、柴静的吸烟(如果她吸烟的话)与孩子的肿瘤有更大的关联性。为了更好地阐述上述柴静的“举证”责任,我们再举另外一个“河北村庄数十人因饮用水污染患癌症去世”例子。 1、河北饮用水污染案 据新华网2011年5月23日《河北村庄数十人因饮用水污染患癌症去世》一文报道,河北省大厂县夏垫镇二里半村冯军状告金铭精细冷轧板带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金铭公司)因排污不当,从而污染其一家生活饮用水源(一口水井),致使其大女儿冯亚楠、小女儿冯晓楠患白血病,大女儿因此死亡。 根据报道,原被告都对井水通过专门机构进行过检测,而结果迥异。原告的检测结果是总砷超标2.95倍,总锰超标3.8倍。而被告和大厂环保局的检测结果是排污不超标。因此原告在各级法院

《穹顶之下》谈社会调查特征

浅谈社会调查特征—以《穹顶之下》为例 社会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它通常反映重大事件。新生事物。突出的典型。重要的经验和严重的问题。社会调查作为当前普遍使用的社会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性。调查报告作为时代的镜子。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客观地反映社会情况和问题。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调查报告所总结的典型经验。对社会各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调查报告所接揭露的问题对社会各方面具有警戒作用;调查报告作为一种社会舆论。社会事实的发言人。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人民的愿望。能鼓舞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柴静的《穹顶之下》就具有社会性,雾霾是我国环境污染当中近几年比较凸显的问题,通过柴静自己对雾霾的调查研究,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以小见大折射社会问题。 2.实践性。社会调查不是躲在书斋里就可以完成的,而重在调查者亲身投入到现场中去,去实地考察获取一手资料。调查研究的课题也不是脱离社会实践的,往往来源于社会问题,并且社会调查报告要服务现实社会。柴静的《穹顶之下》的研究初衷是来源于雾霾污染对儿童的危害,要想获得雾霾形成发展解决的一手资料,也是柴静亲身去污染地区调查的。 3.针对性。调查报告总是针对某一种思想倾向。具体实践或实际

问题而写作的。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倾向。作者反对什么。赞成什么在调查报告中泾渭分明。而不是棱模两可。正是有了雾霾污染这一客观问题的出现,才有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有了柴静去弄清楚雾霾出现的原因。 3.真实性(客观性)。任何社会调查的目的都是为了了解客观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规律。调查报告的生命在于用事实说话。材料的真实和准确是首要的。调查报告采用的材料应是经过科学处理和认真核实鉴别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是具体的。既有点又有面的。而不是抽象的。柴静的《穹顶之下》对我国雾霾的调查报告是真实可靠的,她通过一些列的数据、图片、采访真实的给我展现了我国雾霾的真实现状。 4.典型性。调查报告具有典型性。典型事物最能反映一般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总结某项经验。研究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写作的。因此需要恰当的选择典型。解剖麻雀。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雾霾问题是城市环境污染当中很具有典型意义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对雾霾的调查对于环境问题是有典型意义的。 5.综合性。调查报告的视角是多样性的,我们要对一个研究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在柴静的《穹顶之下》当中,柴静分析了雾霾形成的原因,解决方法,在其中结合了中外的比较方法,多角度多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