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各国通过变法使国力强大,社会进步,统一的趋势加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改革与强国的关系)

2、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四、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材料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通过层层引导提问,合作讨论法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司母戊鼎。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在过去被视为立国重器。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将从各地收集到的青铜铸成九鼎。从此,九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到了周朝时,我们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灭亡,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开始,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时期:东周,也就是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

2、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从课题内容开始,寻找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可以从课题中的“纷争”两字得出。培养学生对课本内容信息的挖掘。

2) 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一时期为什么会产生纷争?为什么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西周强盛时,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是周天子,周天子采用分封制治理国家,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诸侯对周天子有纳贡,随王征,听王令,见王面的义务,如果不履行,周天子可以随时出兵把他灭了,这是一个“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但是,自从周平王迁都以后,失去了一半的人民和土地,刚开始还有六百里的统治地区,随着分封,被外族侵占,最后只剩下都城附近的方圆二百里地盘。没了人民,没了土地,更没了许多税收,财政非常拮据,地位也相应下降,周王室事实上已经名副其实,丧失了统治地位。周天子反过来在经济上还要依附诸侯,这时局面变成了“礼乐诸侯自诸侯出” 。王室的日渐衰微给有实力的诸侯提供契机,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强大的诸侯间展开了一系列的争霸战争,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所以春秋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诸侯争霸。

3) 在春秋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霸主?在这些诸侯中首先成就霸业的是哪一个?通过地图,了解一下这几个国家分布的位置在哪里。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还有南方的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合称为“春秋五霸”。春秋首霸——齐桓公(重点分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课本内容归纳总结,分点列出原因,可从经济,地理位置,政治等不同方面分析) 。

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总结出:

(1) 齐国位于现在的山东,东边是广阔的大海。海洋盛产鱼盐;齐桓公正是凭借丰富的鱼盐资源,使得别的国家的财富流入自己的口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财富,有雄厚的经济基础。

(2)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3)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4) 齐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在当时北方有很多少数民族经常到中原骚扰,势力弱小的诸侯国没能力抵抗。齐桓公有力地抓住机会,出兵援救。通过这个方法提高了自己在各诸侯国中的威望,为齐国赢得了政治上的声誉。这是他成功的外交策略,也是争霸的有力手段。

齐桓公通过以上条件实现了国富兵强。在公元前7 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这实际上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4) 齐桓公的霸业也为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树立了榜样,争相效仿,其中典型的是晋楚争霸,齐桓公后,晋文公取而代之成为霸主。晋国和楚国在中原地区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这当中有“退避三舍” 的佳话。(可让学生上来讲故事,提高课堂参与度。从这个典故中我们懂得做人要言而有信,讲究诚信,懂得知恩图报。)

晋国最终通过城濮大战,以少胜多打败楚国,成为霸主。

5)大家比较一下齐国和晋国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合作讨论)

齐国晋国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从而为诸侯争霸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看出争霸的关键是人才的引进,军队的强大,经济实力的提高及策略的成功。

让学生认识到两国都是通过改革任用贤人而成功的,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现实,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6)大家思考一下,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么多的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

所谓“春秋无义战”,霸主们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迫使各国向自己纳贡,更多的掠夺财务,人口和土地,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和经济特权,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然而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也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在春秋初年,有170 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末期只有十几个,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吞并,出现较大疆域的国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从此进入了另一个时期——战国。

对于影响,可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消极和积极。(带来灾难和加强统一)

7)经历了一系列的争霸战争,形成战国七雄。大家观察春秋战国形势图,说说战国七雄的形成。

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引导学生认识到晋国的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晋国的三个卿大夫联合起来打垮晋国国君,控制晋国政权,史称“三家分晋” 。后来又有齐国宰相发动武装政变,废除了齐国国君,自立为王,史称“田氏代齐” 。

大家在看书上的地图,找出七国的位置。它们分别处在什么样的地理位置?这时打出屏幕上的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帮助学生记忆七国所处的位置。

战国时期有没有因为诸侯国的减少不再发动战争,反而更加频繁。战国时期有很多著名的战役,重点了解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其中规模最大的师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引导学生不能读死书,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强调长平之战使得东方六国在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在也为统一六国打下基础。

3、总结: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是争霸,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更大,更残酷,有实力的国家靠武力胁迫对方承认他的霸主地位,战国时期是兼并,为了消灭对方,扩大自己的统治区域。无论争霸还是兼并,我们都必须看到一个历史趋势,就是尽管战争带来灾难,但是国家越来越大,逐渐走向统

9)试时间而灵活安排习题,当堂练习当堂讲解

板书设计:

春秋争霸(前770年—前476)

1 背景

2 概况

1)春秋首霸——齐桓公

2)晋楚争霸

3)吴越争霸

3 评价

二战国七雄

1 形成

1)三家分晋

2)田氏代齐

2 战役

1)桂陵之战

2)马陵之战

3)长平之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